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及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
▪ 针刀医学应用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科技,创 立了针刀医学四大基本理论,六大组成部分。 对中医现代化的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中医学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理论具体化;
▪ 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强调人体感受外邪和内伤是导致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
▪ 2005年“针刀松解疗法”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基础 研究(973计划)课题,同年“针刀治疗骨性关节 炎机理的临床实验研究”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 二等奖。此阶段针刀医学在朱汉章老师的领导下,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 近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中心继承和发扬 朱老师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主持完成了973课题 任务,取得了辉煌成就。编写出版了全国高等中医 院校创新教材《针刀医学》等多本教材,并培养出 一批批针刀医学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为针刀 医学的发展储备了科研人才,充实了针刀医学队伍, 为今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不可估量的贡献。
▪ 慢性软组织损伤是由粘连、挛缩、疤痕和堵塞四大病理因素形成的,
▪ 动平衡失调是慢性软组织损伤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或称根本性的病理因 素;
▪ 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主要方针是松解粘连、挛缩,切除疤痕,疏 通堵塞,恢复机体组织的动态平衡,也就是“阴平阳秘”。
针刀医学病理病机之核心应该是阴阳平衡失调理论,
▪ 《素问·举痛ຫໍສະໝຸດ Baidu》:“经脉流行不止,还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 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 外感风邪或经筋反复劳损,久而形成粘连、挛缩、疤痕,即是可触摸到 的圆状或条索状的硬结,它们异常牵拉、压迫了经筋、经络,导致经络 中气血运行不畅,这即是“横络盛”。造成不通则痛。
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 的贡献及发展方向
▪ 一,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针刀医学的创业史: ▪ 针刀医学发明于1976年,1978年被江苏省科委、卫
生厅列入重大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并在1984年通过 江苏省卫生厅鉴定,鉴定为一种新疗法—针刀疗法, 并同意向全国推广应用。 ▪ 1987年首届小针刀疗法培训班在南京举办,小针刀 疗法开始向全国推广,至今全国已有针刀从业人员 十余万人。针刀医学已经进入了中医大专院校,不 但有了本科生、硕士生,而且还有了博士生。 ▪ 1992 年《小针刀疗法》出版,至今已再版了十二
▪ 对于疾病的治疗,针刀医学非常注重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如:
1.针刀医学通过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认识到:骨质增生的根本病因是“内应 力平衡失调”,依据力学不同性质,将骨质增生分作压应力性,拉应力性,和张应力 性的不同类型;治疗要求审症求因、治病求本,不同类型应用相应治疗方法。如提 插补泻、快速摆动泻实、慢速摆动补虚等补泻手法。
▪ 针刀松解疏通治疗消除了“横络盛”,气血运行正常,达到通则不痛。 “解结”即是松解之意。
《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 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病 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 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 “炅”即热之意。“分肉间”即 筋膜间。 针刀松解治疗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经气不通”的病理状态,恢 复了机体动态平衡,而痛止。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基础研究课 题证实针刀松解可以使局部皮肤温度提高,证明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次,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 1993年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成立,朱汉章 担任主任委员。迄今为止全国已有31个省、市、自 治区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日本、 韩国、香港、台湾的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成立了 针刀学会。
▪ 1994年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成立,为针刀专科 医院,朱汉章任业务院长。
2.椎周软组织损伤动平衡失调的病理因素,引发小关节微小位移(筋出槽、骨错缝) 是临床的常见多发病,应用针刀松解时要辨明在筋、在骨分别施治,配合手法治疗, 纠正动平衡失调而取得显效。《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病在筋,筋 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 已止。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 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
3.朱氏经络学说将经络实质化、客观化,并区分经络通与断,电流量高与低,有序 排列与短路的不同,导致发病的证候不同,并且发明了不同的针刀手法。
3 ,验证了中医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机理
▪ 《黄帝内经 ·灵枢 ·刺节针邪》篇提出,“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 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包括力学平衡失调—解剖平衡失调—代谢平衡失调。)
针刀疗法的治疗过程和目的(包括针刀松解与手法调整)
就是调节、恢复或重建上述平衡。
——王燮荣
2,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客观化;
▪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之一。
▪ 针刀医学强调局部的疾病与全身整体密不可分,如腰椎疾患可能与下肢关节的疾患 有关,头痛可能与颈椎疾患有关,某些内科病、妇科病与脊柱疾患有关等等,通过 调节、恢复机体动态平衡而不是简单局部治疗,使疾病治愈。因此针刀治疗有上病 治下、下病治上、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前病治后、后病治前的取穴方法。
▪ 1999年首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 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13届国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 大会和四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
▪ 2002年4月朱汉章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任针灸学 院针刀医学中心主任,同年针刀医学经典著作《针 刀医学原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象征着针刀 医学在理论上的创立,
▪ 2003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国内27所知名大 学29名专家参加的“针刀疗法的临床研究”鉴定会 召开,将“针刀疗法”界定为一门新学科,并正式 命名为“针刀医学”至此针刀医学正式得到国家的 承认,历经27年完成创始阶段。
▪ 2004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针刀医学分会 成立,朱汉章任会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