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多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有感触地阅读了《以致》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青年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经历的种种挑战和成长。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也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书中,主人公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面对着学生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他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力。
但是在这些困难面前,他并没有退缩,而是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成长。
他通过与同事的交流,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讲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压力的工作,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与同事合作,共同进步。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除此之外,书中还讲述了主人公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找到了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工作,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阅读《以致》,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将以主人公为榜样,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集锦13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集锦13篇)致青年老师读后感1"一个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散满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然地坐在阳台上满意的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暖和。
耳边传来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话语,与我探讨一系列关于教育、老师的问题。
那些话语发自肺腑,恳切而又不带一丝官腔。
那些问题切合实际也符合我们的特点。
"上面这些是我读了吴非的《致青年老师》后的真实感受。
这次教育叫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自己也顺便捎上了一本,机缘巧合的拜读了这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
说实话在未读之前,我看了书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抵触。
又是一本教训我们青年老师的书,又是一大通关于教育的理论,看着头就大啊!假期中闲暇时我信手翻开了这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
一下子我被他的名目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由于这样的话而得意"、"我是来观赏同行的"......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通读一遍后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就犹如书中说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样。
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很多误区和错误。
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老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同学的气度。
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如今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
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同学喜爱我的课、课前紧急是正常的......等等很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这本书差不多都为我解答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同学活,记得我刚工作的两年我的教育成果可以说是极糟的。
如今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阅历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
再想想我如今的教学我更重视同学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
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阅历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过去我要求同学一天背单词,他们背不出就是训,就是罚。
如今看来这是严峻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的特征是慢。
有的时候同学的记忆力有限逼他们有时得到的恰恰相反。
读完书后我也为注意情感和人文关心而感动。
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老老师对青年老师的抱负和爱的关怀,怎叫人不感动啊!在书的最终两个特辑不惜笔墨的告知我们要心中有抱负、心中有爱。
读《致青年教师》感悟心得
读《致青年教师》感悟心得我经常憧憬这样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统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我非常喜欢《致青年教师》中的这一段话。
这样的一个场景,估计所有的教师和对教育事业关心的人都心之所向往。
本书的作者是吴非,一名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
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看了十几页时,我还一度误以为这本书的作者也和我一样,是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
直到我读到其中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他是一位老教师时,我感到一阵惊讶,他怎么可能会是一位老教师呢?促使我有这种错觉的并不是其他,而是这本书给我传达的那种朝气蓬勃,那种青春萌动。
还记得自己从小因为家庭条件,很少接触课外书籍。
不过尽管如此,我也依然记得自己曾看过的基本课外书,其中就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战争与和平》。
这两本书,在当时那个时候,虽然看不大懂,但是依然在我年幼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也许越小,从书中所获得的灵感和情感会更深刻和丰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班级中,我也非常关注孩子们的课外阅读。
从一年级开始,我和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和读书有关的活动。
一年级时,学校的图书室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对外开放。
所以,我就鼓励孩子们在家里和父母共同阅读,以亲子共读的方式和书籍打交道。
一年级上学期以自由阅读为主,到了一年级下学期,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质量,我便设计了阅读记录卡,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老师评价。
一年级的阅读让孩子们接触了各类的课外书籍,从孩子们的阅读卡上,我看到孩子们喜欢的书籍主要以短片故事为主,《安徒生童话》等童话故事依然是孩子们的最爱。
二年级,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除了继续坚持开展亲子共读外,我将阅读卡进行了一些改进,加入了一些积累好词好句的内容。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暑假我把吴非老师的《致青年老师》一书读了几遍,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青年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
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
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
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
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
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
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很多青年教师选择教育更多的是为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当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经济大潮席卷下,对教育工作得过且过,内心里想着能跳出这一行,彻底翻身解放。
然而这个身真那么容易就能翻的吗?不准备做教师,你准备做什么?考公务员?办公司做生意?竞聘做电视主持人?做一番深思后就会发现,这些梦想的岗位往往只是个梦想,这些梦想的存在除了继续干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再不能起到任何推动人生的作用。
生气的时候也想随便做什么反正没做教师这么窝囊,上面有领导得罪不起,下面有学生稍一越界跟你人民来信。
可气过之后还能怎样。
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及至过了浮燥岁月,安静下来了,却也再没有青春活力,再没有奋斗的勇气,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尽头。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7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7篇]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讲述了一位老师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教育理念,给青年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引。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深受这本书的启发和感召。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教育的使命书中提到:“教育就是把知识,技能,艺术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并帮助他们成为有智慧、善良和高尚品德的人。
”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使命是如此崇高和伟大,而我这个青年教师也要时刻铭记这一点,为实现这个使命而不懈努力。
二、勤奋和执着书中提到:“教师是很艰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只有经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这点让我明白了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勤奋不懈地工作和不断提升自我,不畏困难,不气馁,永不放弃,这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品质。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书中提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尤其是那些不太容易融入集体中的学生,这是你的职责。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育的方法书中提到:“教育本应是一种有机的过程,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应该有一个鲜明而又清晰的逻辑,整个教育过程应该沿着这个逻辑线索不断地延伸。
”这一点让我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教育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让学习者明白学习的目标和逻辑,这样才能让学习者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以身作则书中提到:“你要成为一位成功的青年教师,首先要关注自身的成长和教育。
”青年教师需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做到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信服,更能从青年教师手中获取到实质性的帮助。
总之,《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了教育工作,提高了我的教育认识,坚定了我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不懈努力的决心。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青年教师。
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青年教师们需要从一开始就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致青年教师》是一部令人深思的散文作品,读后让我意识到了教师职责的重要性和教育对青年成长的影响。
在这____字的读后感中,我将会分享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受。
这本书是由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著,他在书中以散文的形式,向青年教师表达了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对青年教师的期望。
这本书主要以陈鹤琴先生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为背景,通过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和对青年教师的精神激励,呼吁青年教师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地培养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陈鹤琴先生作为教育家的深沉情怀和教育事业的伟大使命感。
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个人生命的有机部分,它通过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才智,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要对待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责任感,要以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奉献自己的一切。
陈鹤琴先生还提到了教师应具备的一些重要素质。
首先,他强调了教师的学术修养和专业素质。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其次,他强调了教师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以心去感受学生的需求和困扰,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他强调了教师应具备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责任。
教师要以身作则,呵护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明白课堂上阐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道德和价值观。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通过陈鹤琴先生的散文,我明白了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他们通过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用心灵的博爱去感召学生,让他们在我的指引下成长,成为具有责任感和人格魅力的人。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最近读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书中通过一个个案例讲述了青年教师的很多困惑,并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角度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以及对教育的深层阐述…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老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怎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呢?吴非老师说并不难:能容忍不同的意见,特别能容忍聪明人,容忍正直正派的人。
如果只盯着有些人获得的名利,人就有可能变得偏狭,焦急暴躁,心理阴暗,乃至妒火中烧。
如果教师有这样的心态,他的工作情绪会大受影响,非但不会有什么成就,其庸俗作风还有可能传染学生。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本书解答了我很多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看着吴非老师自身的经历,仿佛让我看到一个老教师走过教育之路的背影,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让我有点惶恐。
也许当初我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对教师的职业好感,或者说是对校园生活的亲睐而走上了教学的岗位。
现阶段的工作热情更多的是建立在对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的心态上,真的不曾想过自己教师的职业生命。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对教师的职业生命开始有了思考。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以一种谦卑的姿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这样才能让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我们应该多向同事学习,多去听听别人的课,甚至听一些不是同科目的课,看看那些老师是如何带动课堂氛围,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位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思想,气质,品格。
这些比知识要重要的多。
读了这本书,我发觉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需要学习一些比专业知识更加重要的东西。
我们教师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未来,我们要反思过去,做好现在,做一个有深度的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3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今年寒假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读一本好书,我选择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毕竟自己也是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
这本书让我如获至宝,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我们学过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吴老师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
教师职业对于民族未来具有深远意义,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将是无可替代的。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明灯,他的“亮度”在于他的个人修炼。
想想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话,虽然我现在不是老师,但是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就该处处留心如何做好一名老师。
我觉得我有几个想法是读了这本书之后形成的。
第一,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这是第三辑“心里装着学生的心”的体现。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果作为老师,那就是像父母一样。
在学校我们就是学生的父母,父母怎么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有爱才是可以打动他们,并且真正帮助他们的。
第二,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我们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他们最希望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
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这个在文章《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是很有体现。
学生虽然会犯错,我们要正确的处理。
既要把问题处理好,也要尊重他们,更不能区别对待学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
要让学生学会开放性思维,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这样才利于他们成长。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
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致青年教师》的教师读书心得
《致青年教师》的教师读书心得每当我面对这些二班级的孩子们的时候,心中感到力不从心,缺乏自信心,不知道该怎么来带他们,有些茫然,更别说怎样能够让他们健康成长。
有时一节课上完,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否都听明白了,有没有掌控还是个问题。
慢慢地我发觉,要想教会孩子,得从孩子的心灵入手,知道他们是如何思索问题的,他们的思维是如何运转的,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走进他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新老师,被家长质疑是很正常的事情。
家长的质疑会让我更快地成熟起来。
然而,对于一个缺乏阅历的人来说,不知道该怎么讲课,不知道该怎么管理班级,不知道该怎么与家长沟通,不知道怎么来提高同学的技能……太多的不知道摆在自己面前,虽然师傅很照看我,在许多事情上都予以指导和援助,但是那究竟是师傅教的,不是我自己的,属于自己的方法还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
在我还没有总结出方法之前,就只能跟着“感觉”走。
根据常识来引导他们。
比如,“不喜爱这个老师就不会爱上这门课,成果也不会好”,这应当是全部同学共同的心声吧。
因此,我也正努力来让他们喜爱我,从而喜爱我这门英语课。
同时假如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确定,那我就离胜利不远了。
现在的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我深知在二班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学习知识要更重要。
比如进教室前要先敲门,得到老师允许之后才能进入;和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别人说话时要仔细倾听,不要任意打断,表示尊敬;同学之间相处要学会宽容、大气……同时学校生并不能完全明白《行为规范守那么》,因此学校生的行为教育需要老师将条条框框的条例转化成同学们明白的方式、用学校生明白的话语来示范。
有时这种教育的随机性特别强,随时发觉问题,就要随时针对这个问题给孩子们讲明白该怎么做,这时便没有了教科书的指导,凭借的就是老师的“感觉”,即生活常识。
我觉得我和我的同学们在相互学习,我把我的常识教给他们,他们把应当属于二班级同学的“常识”反馈给我,让我了解更多,感悟的更深。
致青年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致青年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1暑假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觉受益匪浅!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觉得自己缺少的,是那份久违的教育理想。
吴非老师一是位行走的智者,一位语无惊人死不休的思想战士。
他为迷茫的教育者们,自我反思却无所适从的年青人指明方向。
在他的一篇篇指点迷津之后,我看到自己身上匮乏的东西,是啊,读书时的教育理想,有多久没有去触碰它,真是久违了!一遍遍想在教室里的自己,想在课堂上的自己,想在校园里的每分钟。
是缺少激情的日子,很少有事让自己全付精力去应对。
回想自己少年时,还是颇有几分壮志豪情,一部电影就能让自己激动不已,看来,自己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啊!于是,有翻出那曾让自己激情的岁月印记。
我用一本书《致青年教师》,两部电影《危险游戏》《放牛班的春天》,来唤醒自己。
先与我来到这部电影《危险游戏》中。
这是个教育挽救心灵的故事。
露安,从海军陆战队退役的青年教师,怀着一个教育理想,来到高中教书。
不料,她教的是一群桀骜不驯的放牛班学生。
当她遇到这班“无药可救”的学生时,她无奈的叹息。
但是,这位初为人师的率性女人,却不按常理出牌,倔强的用自己的爱,感化了这班原本处在社会边缘、丧失对未来信心的人,孩子们信任她,依赖她,把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感动之余,让我想起另一部著名的师生情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我对《放牛班的春天》有更深的情感,因为唯美的画面、真挚的感情,和纯美如天簌般音乐。
两部影片中,教育者面对的,都是一群被定性的坏孩子,他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觉得外部世界鄙视、甚至在仇恨他们。
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于是,用最偏激的行为来回应世界。
他们尝试破坏、戏弄老师,但这些行为,正是他们内心脆弱的表现。
只有最具有爱心的人,才能感觉到。
有爱的人,比平常人多一份慧质,敏感的看到孩子们渴求关怀与爱的强烈愿望。
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体会5篇读友吧
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体会5篇教师读书分享的心得体会1昨天终于读完了《致青年教师》一书,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
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我懂得了要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教师是不能只靠教龄的累计、丰富的经验和资历的。
我懂得了“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职责,更应当是我们教师自身的追求。
我懂得了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写作者”。
我懂得了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
我还知道了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
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
在近两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
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
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
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
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集合13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集合13篇)致青年老师读后感1从小我就只有一个抱负,长大后我肯定要当一名老师,一名老师。
那样我就可以每天和小伴侣们在一起,没有忧愁没有苦恼。
满怀着对老师工作的向往和盼望,我开头了我的教育生涯。
但是作为一名青年老师,经常让我感到顾此失彼。
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给他们上好课?不知道怎么去管理好班级?不知道怎么去接待家长?面对接二连三的问题,我一边向老老师请教,一边在书中寻求关心。
其中《致青年老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致青年老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老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同学的心”、“敬重常识”、“不放弃抱负”、“播下一粒和善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这本书全部阅读完,但是选读完几篇那专心灵记录下的文字,我仿佛经受了一次洗脑,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读着《不要急》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仿佛感觉面前不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就坐在你面前,他清晰的知道你内心的困惑,并告知你应当怎么做。
对同学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独特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将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烦,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在《做个有胸襟的老师》和《为什么你的同学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同学,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
由于教育者的胸襟,是同学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同学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老师胸怀博大,他的同学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视星空。
确实,处在青少年期的同学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同学的一生。
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同学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反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行替代的方法。
社会上一些极端大事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同学,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老师站在同学面前,不需讲话,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同学比学问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将来。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精选6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精选6篇)《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一个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散满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闲地坐在阳台上惬意的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温暖。
耳边传来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话语,与我探讨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师的问题。
那些话语发自肺腑,诚恳而又不带一丝官腔。
那些问题切合实际也符合我们的特点。
"上面这些是我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后的真实感受。
这次教导叫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自己也顺便捎上了一本,机缘巧合的拜读了这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
说实话在未读之前,我看了书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抵触。
又是一本教训我们青年教师的书,又是一大通关于教育的理论,看着头就大啊!假期中闲暇时我信手翻开了这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
一下子我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通读一遍后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同书中说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样。
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
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
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
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这本书差不多都为我解答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记得我刚工作的两年我的教育成绩可以说是极糟的。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
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
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过去我要求学生一天背单词,他们背不出就是训,就是罚。
现在看来这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的特征是慢。
有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有限逼他们有时得到的恰恰相反。
读完书后我也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关怀而感动。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合集11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合集11篇)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跟岗学习期间,茹清平老师买了很多好书,其中有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
以前看过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觉得不错,所以,我又挑了吴非老师的这本《致青年教师》。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要有什么样的志趣》就让我深在同感。
说实话,我身边也有不少吴非老师所写的老师。
他们对打麻将、打扑克、炒股票、“偷菜”感兴趣。
我也曾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看了吴老师的文章,我释然了。
的确,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生活方式。
志趣不同,我们只能要求自己能有较高尚的志趣,要求自己不能松懈。
至少,我要让学生少遇到一个只关心汽车、房子,而对读书、甚至于教学都没兴趣的老师吧。
吴非老师说得对:“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职责,更应当是我们教师自身的追求。
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写作者”。
《做个有胸襟的老师》这篇文章,让我我更加深信: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好的老师,其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
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他的学生才能仰望星空。
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
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为了让学生胸襟开阔,我能不要求自己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吗?有不少老师过多的指责学生,说现在的学生胸襟狭窄,太过“小气”。
我们当然可以从家庭、社会找到原因,但为什么不反思自己:做为一个老师,我是一个“大气”的人吗?我的胸襟有多宽呢?《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一本中,吴老师虽然只提到了一些青年教师的缺乏教养。
我所想到更多。
教育者的缺乏文明素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
我们的教育在硬件上并不比发达国家差(至少珠三角的城市是如此),可我们的教师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文明素养方面与人家的差距是多大呢?更可怕的是,不少教育工作者不仅没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反而将缺点看成优点,鼓励自己的学生、子女也“活泼”。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它们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
这些文章分别围绕教师自身的不同角度,如胸怀、态度、修养等方面,使教师的形象更为丰满和实在。
每每看完一个故事,我就会对照自己,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或者自己没在意这些,而忽略了。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吴非老师第一句就指出:“为了让学生胸襟开阔,你应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
作家柏杨早《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窝里斗”。
都在社会,到处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时不敢“冒尖”,有时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免不了要看小鸡肚肠们的脸色……追根原因,教师对自身的作为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张白纸般的孩子,如何看淡事情、处理事情,孩子们都默默地看在眼里。
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度就越高,所以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和反应无不影响着孩子。
看来,把自己的胸襟放开,合理处事,扬长避短。
我们真是处处该为孩子着想了。
在《老师,你最看重的是什么?》中,吴非老师写到,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新的知识,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不一样,用同一种考试标准,当然会有差距。
学生在校通过学习获取能力,他在以后的岁月中要持续发展这种能力,仅仅用几次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是不准确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最好是全面看待学生,综合地评价学生,学校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格基础。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5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5篇)《致青年老师》读后感篇1《致青年老师》这本书, 不仅适合青年老师阅读,而且适合所以拥有教育幻想的老师阅读。
作为班主任的张万祥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一个既勤奋、踏实,又与时俱进的班主任形象出现在脑海。
他让积累变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又是一个爱游览网络的班主任,许多像张老师一般年纪的老老师接触网络较迟,大部分对网络的不甚了解,更别提应用。
而张老师网上收徒,关心青年班主任的成长、网上著书立说等,让网络为他所用,跟上了时代步伐,做了一个新潮的班主任。
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做一个讲求艺术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科学,也是艺术。
讲求工作艺术,可以事半功倍,迎难而上,甚至化腐朽为奇妙,可以走出教育的低谷,开拓教育的新天地。
教育艺术就是变单向灌输为双向沟通,变围追堵截为奇妙疏导,变疾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弦外之音代替逆耳的训斥。
”读着这段文字,让我看到班主任工作虽然艰难,但是布满情趣与挑战。
做一个班主任原来要学习地方就许多,假如事无巨细都要从生活中去总结,那么要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就太漫长了。
有这样有种说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之所以看得那么远,是我站在巨人肩膀上。
有张老师这样的毫不保存地把阅历介绍给晚辈的班主任存在,我们何惧当班主任呢?阅读这本书,让我更深地领悟到:班主任就是个万精油,往往需要多才多艺,要想当个合格的班主任,还得学习、学习、再学习。
《致青年老师》读后感篇2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老师》。
里面的许多观点是我赞同并且需要学习的: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育合格的人,所以老师必需要有抱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将来的社会超越今日的文明,这就是抱负。
教育本身就是秀丽的事业,她召唤人的理性追求,她召唤建立秀丽的人格,她当然需要抱负。
同学的学习过程,实质应当是尽可能有效摆脱老师的过程。
我喜爱有抱负的人、纯粹的人。
其实读罢这本书,我的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师给同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许多,可能是老师不能想象到的或者是不发觉的。
2024年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尊敬的青年教师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2024年这个季节里和你们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回望历程之路,我梳理了一下教育大数据、、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的大趋势下我所做出的尝试和改进,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一些新的思路。
我想谈谈个人思考与转型。
不难看出,当今大环境下我们教师的身份和作用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要成为学生认知、价值观、情感上的引路人。
如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融入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让学生在全新的技术环境下获得有价值的学习体验,需要我们的教育技能更高效、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深度感和内涵力。
这就考验了每一位教师的“转型”思维。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问题:在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下,是否可以取消书写作业,用口语化或者语音输入代替?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口语交流具有很大的个性魅力,而且更有沟通亲近感,但在很多场合不便使用,特别是在文献资料的撰写、阅读、讨论等场合有明确的要求使用书面语言和文字表述。
从这个问题得到的启示就是,不管技术和形式如何改变,教育一直考验我们的思维、沟通和表达能力,而口语交流或书写只是让我们的能力得到更加有效、快捷和优质发挥的手段。
要谈教学设计。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手段(包括VR、AR、语音识别等)正在为我们的教学设计增加多样的元素和质量,但是,它们是否能够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育需求,是否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我们精挑细选、适中运用、落地变现。
我的教学总结与探索,更多地追求“按需设计”,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堂场合、不同的学生多元需求去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通过AR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视觉场景体验中学习几何图形知识。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用多媒体讲解课文的背景、作者的思想,然后通过说唱和展示表现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能够让学生获取更加直接、生动、感性和实践性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和体验感。
身份与知识更新。
当教师的同时,我们也是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读《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金塔县第四中学马维萍最近,我拜读了吴菲老师的《致青年教师》。
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
全书分成六辑。
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
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
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
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
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
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
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
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
教师令所有人敬佩,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三、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
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四、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
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
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
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集会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
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
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
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习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
遵守时间,遵守诺言。
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五、锤炼业务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
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
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
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
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
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
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
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
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
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
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
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
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第二篇:读致青年教师读《致青年教师》有感昌荣中心校章翠萍一个静静的下午,没有香茗,甚至残冬的天气让人心生寒意,心中因为一本书,异常温暖。
那就是吴非老先生的《致青年教师》。
初识老先生,是在“心远”成立大会。
他衣着朴素,如邻家大爷般亲切,虽高坐在主席台前,却没有宏篇大论,一生对教育的执着与梦想,就这样幽默如闲聊般,进行着他的演说。
一个平凡的小粉丝,对大师的高山仰止,此刻化为实实在在的崇拜。
一本书,就这样让我走近大师。
“仅仅关注教学技术的层面上的发展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比之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更为重要。
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
同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的形成,仅靠恪尽职守也是不够的;教育者的理智与情感,将使他的职业生命绽放绚烂的光辉。
”人都说:医生越老越值钱,教师越老越不中用。
老先生的亲身经历有力的证明着这一说法的错误。
是什么让一个历尽病痛磨练的老人对教育仍包含巨大的热情?他用那已经不在明亮的慧眼,依然找寻教育的真谛。
“在告别讲台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许多东西是教育学教科书上没有的,也是我的老师没有想到的;而在我结束教学工作时,我可能仍然没能发现,这使我对我的职业充满眷念。
”对于那些已然“自诩”老教师的“青年才俊”,除却在评选职称,评选先进时,精神百倍;更多的时候,神清气闲,悠哉,不亦乐呼?曾经,因为付出得不到回报,而心灰意冷。
在老先生的书中,我自愧。
正如先生所讲:做一个大气的人。
无谓的争议,不要去争,争的结果,于己无利,更糟糕的会害了学生。
学校应该是一方净土,如若这也被污染,那纯净的心灵该何去何从?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曾经神圣的口号,现在谈来如此生涩。
也许,太多人对与教育太多失望,可如老先生般忠诚于教育的追随者,在这里,如此多,且坚定。
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愿意为此改变自己,愿意为了我的那帮可爱又可嫌的孩子们付出我所有的努力。
向大师致敬,向大师学习!第三篇:读《致青年教师》读《致青年教师》有感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深深体会到,现代教育思想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张扬个性。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我认为,一个人个性成熟和成长的过程,是基于个体体验的过程,为培养有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
给学生充分的“个体经验”,要求学校教育要有强烈的“个体意识”,必须把学生作为有个性差异的个体看待,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个整齐划一的所谓“整体”,要在工作中具体地处理好“尊生与爱生”、“差生与差异”、“行为与品行”、“学会与会学”等关系。
1、尊生与爱生。
“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前提。
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每一个学生都希望教师和家长的爱建立在对他们尊重的基础上。
他们希望能有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
所以学校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实施教育。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应该有民主作风,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深信其发展潜能,以真诚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平等的交流对待学生,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
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情感。
教师要善于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尊重并保护他们的隐私,特别要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愉悦。
尊重学生,核心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才有可能。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变化着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基于现在的需求来培养人才。
教育的目的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以形成学生的独创性,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上,要把个性的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
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未来。
2、差生与差异。
在崇高个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处于同一年龄层面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知识储备、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但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关键在于潜能被发现、被开发和利用的程度。
从这个意义说,学生之间只存在差异,而不存在所谓“差生”。
人的潜能是多元的,有各自的优势。
“差生”与“差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后一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会热情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情趣、更有奔头、更有价值。
只有正确地认识学生的差异,我们才有可能给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
否则我们的学校教育只能按一个模式培养所谓的“精英”式人才,不仅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权利和发展可能,而且也抹杀了“精英”们的人格和个性。
3、行为与品行。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要求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意区分“行为”与“品行”。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其根本原因在于抽象口号太多,具体要求又太高,经常将学生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上升到道德品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