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小年的来历及小年是什么意思
小年的来历及小年是什么意思小年的来历及小年是什么意思又到一年的腊月,正是去旧迎新的时候,小年作为我国的春节来临之前的一个传统节日,很多人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小年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它又有哪些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年的来历及小年是什么意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年的来历及小年是什么意思篇1什么是小年小年,从字面意思上看有三种解释。
一是指农历腊月是二十九天的月份,二是指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第三种解释是指果树结果少,竹木生长慢的年份。
作为节日来讲,由于地域风俗的差异,小年在全国各地赋予的含义和习俗也是不同的,比如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也有地方称冬至为小年。
小年的由来一般来讲,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关于祭灶,还有一个传说有关,由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炉灶,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驻一位灶神来监督考察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所以每家每户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
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有欢送灶神上天,就有接灶王下天的仪式。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小年习俗1、祭灶王古时腊月二十三日,宫庭用黄羊祭灶,这种祭灶礼仪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民间祭灶则用糖瓜、关东糖、糖饼等供品,以祭灶君;用清水草料祀灶君之马。
相传灶王每到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票报人家善恶。
家家户户于二十三日更尽时,在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由男主人跪拜,祝以隐恶扬善之词,严禁妇女主祭,妇女只能在内室扫除炉灶。
祭完之后,将灶君神像揭下,与纸元宝等一并焚烧。
小年来历传说故事四则
小年的来历传说故事有以下四个:1.灶王爷上天:玉帝为了调查民间家庭生活情况,命令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去人间查看。
灶王爷上天后,将民间家庭的贫富情况告诉了玉帝,于是玉帝据此将百姓分为五等。
后来,为了纪念这件事,百姓们就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灶王爷,这就是小年的由来。
2.穷神:有一家三口人,男的姓张,女的姓郭,他们有一个女儿叫郭丁香。
张某因赌博输光了家产,郭氏也改嫁他人,张某无力再娶妻,只好将女儿卖到一户姓司的人家当佣人。
郭丁香每天做饭、洗衣、上山砍柴,受尽折磨。
终于有一天她获得了机会,逃回了张某家。
为了向父亲报复,她将锅底烧得通红,让父亲钻了进去。
后来,玉帝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张某能回心转意,还没有坏到底,就把他封为灶王,让他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3.祭灶节: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夜间祭祀灶君的节日,称为“祭灶节”。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地区则多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4.三尸神上天:三尸神是道教传说中的人物,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
玉帝知道后大怒,命令三尸神用最残酷的手段惩治人间罪恶。
但是三尸神在人间走了几圈后却发现人间罪恶种种,难以用尽酷刑。
于是他决定把所有罪恶都记在黑板上,让人们自己去体会、去评判。
而玉帝则要求每家每户都要在这块黑板上写下自己的罪恶。
于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夜晚,人们就会把自家一年来的所有罪恶都写在黑板上,然后将其点燃。
这就是祭灶的由来。
以上就是关于小年的四种来历传说故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小年介绍PPT
即使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灶王爷像上还写有“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 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01 小年由来
北方地区:腊月廿三
南方地区:腊月廿四
吴语区(江浙沪):把“腊月廿四”祭祀灶神的那天称为“祭灶”,而把
第02章
小年传说
02 小年传说
的于得汇为没玉难一日传
祭是灶报灶坏帝当天花说
灶,王,王到知,,天灶
“民一大,底道一他酒王
小间定年每,后头乞地爷
年就要三年既,钻讨,原
”有敬十腊然认到到败为
,了重再月死为灶了尽平
祈腊,回二在张锅前家民
求月因到十了生底妻业张
来二为灶三锅能下郭沦生
年十他底、底回烧丁落,
平三要。二,心死香到娶
小 年传 为说 什三 么: 吃 饺 子 ?
张仲景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 辣椒以及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炖,炖好后,把 它们捞起来,剁碎,再用面皮作成耳朵一样的东西, 下锅煮好后,分给病人吃。人们叫这种东西为“娇 耳”。人们吃下娇耳,再喝下一碗汤,便两耳发热 热血沸腾,不久烂耳朵病就好了。张仲景舍药一直 持续到大年三十。
过 完 小 年 就 是 年
目 01
02
03
04
05
录小 小 小 小 诗 年年年年词 由传习吃民 来说俗食谣
第01章
小年由来
01 小年由来
小年
中国传统节日,即传统的祀灶日。
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我 国大体以腊月二十三开始为小年。
01 小年由来
小年祭灶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 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摆放供品,糖瓜又甜又粘,取意灶君顾 了吃,顾不上说,上天后嘴被粘住,免生是非。
小年的民间传说
小年的民间传说小年是指农历腊月的除夕前一天,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中国民间,关于小年有许多神秘的传说和故事。
这些传说流传至今,不仅令人着迷,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索小年的民间传说。
传说一:祭灶财神在民间,小年这一天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就是祭灶财神。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会在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家庭的善恶行为。
因此,人们会在厨房的灶头上烧纸钱和食物,以供养灶王爷。
这个传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灶习俗,而后演变成与财神相关的活动。
传说二:钟声驱邪再说一个与小年传说相关的故事,那就是钟声驱邪。
据说,腊月二十三晚上,钟声会敲响并传达清晨钟声,这一传统习俗被认为能辟邪避灾。
相传,腊月二十三阴气最重,邪恶之气聚集,所以人们通过敲钟声来驱散恶势力,保护家宅安宁。
这一习俗在一些地方仍然延续至今。
传说三:糖画民俗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糖画制作日。
人们用熔化的糖浆在铁板上绘制各种造型,如花鸟、动植物以及各种吉祥图案。
糖画的制作过程需要快速和熟练的手法,这是一门需要长时间奉献和练习的艺术。
据说,糖画所绘制的形象会随着腊月二十三的结束而化作灰烬,代表旧年烦恼和不好的事物也随之消散。
传说四:贴窗花迎新年在小年的时候,人们还会用红纸贴制作精美的窗花来装饰窗户。
窗花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以形象独特、色彩艳丽而闻名。
据传,贴窗花可以驱邪,也寓意着喜庆和吉祥。
人们相信,窗花的布置可以带来新的一年中好运和幸福。
传说五:独占吉祥小年这一天,相传也是一年中家中所有悲痛和疾病的病灵关闭的时间。
因此,人们会将家中的锁匙集中起来,不让任何疾病或不祥的东西进入。
这个传统在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习俗,希望在新年的时候家人平安健康。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小年被视为辞旧迎新、离家辞岁的重要日子。
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独特的祭祀、庙会活动,以及与小年相关的民间游戏。
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执着,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年的来历及习俗
小年的来历及习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下面是关于小年的来历及习俗的内容,欢迎阅读!小年的来历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民间称“小年”。
俗话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小年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灶王爷”也被称为“司命菩萨”、“灶神”、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并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
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
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
魏晋以後,灶神有了姓名。
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
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
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
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
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两旁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到了腊月二十三便要升天,去向上天的玉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
玉帝听后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要“祭灶”,祭灶时要陈设供品,香烛,供品中最突出的大多是是糖瓜,晋北地区则习惯用饧,(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
小年的理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小年的理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小年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中国农历年的倒数第七天,也就是离春节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人们就会迎来这个备受期待的小年。
小年被视为一个过渡的节日,它标志着春节的临近,也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
在小年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这其中包括扫尘、贴春联、采购年货、赛灯谜等等。
尽管小年的规模和庆祝方式可能不及春节的热闹和隆重,但它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和象征。
小年作为春节的前奏,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它寓意着旧岁将要过去,新春即将来临,象征着岁末的喜悦和新年的希望。
同时,小年也是一个团聚的时刻,家人会齐聚一堂,共同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人们通常会烧香祭祖,祈求祖先保佑家庭的平安和幸福,进而期盼着新的一年能够有一个好的开端。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年这一传统节日也逐渐淡化。
尤其在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文化正在面临被遗忘和抛弃的风险。
因此,继承和传承小年文化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我个人而言,小年是值得珍惜的传统节日。
它不仅代表着民族传统和文化,更是代表着家庭的团圆和温暖。
我们应当加强对小年的理解和重视,更加认识到小年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对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小年庆祝活动、开展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等方式,让小年重回人们的生活。
正如小年给予我们希望和温暖一样,我们也应当用行动去传承和弘扬小年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这份传统节日的魅力,让小年的意义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继承。
总之,小年作为中国农历年的倒数第七天,是一个重要且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它不仅象征着离春节的临近,更代表着岁末的喜悦和新年的希望。
面对现代社会的变革,我们应当加强对小年的理解和传承,让这个传统节日的瑰宝在我们的心中绽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小年的魅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让春节的暖意和喜悦永远传承下去。
传说中的小年神话故事
传说中的小年神话故事长久以来,中国人民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都会欢庆一个特殊的节日——小年。
小年可以说是中国农历新年的预热,也被视为迎接春节的开始。
在小年这一天,有许多神话故事流传开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探寻其中的故事与传说。
一、灶神历险记据传说,小年这天灶神将离开厨房,上天向天帝汇报人间家庭的善恶。
为了让灶神在上天之前留下好印象,人们会提前进行净室除旧、擦洗锅灶、祭拜灶王爷等仪式。
而在灶神离开的时候,家人们会在厨房里放上一盘子甜食,以便灶神能够品尝到甜甜的味道。
据说,只有顺利通过灶神的考验,才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新年。
二、捉拿年兽故事小年也是传统中国人捉拿年兽的日子。
年兽是中国传说中的怪兽,形状各异,每年过年时便会出现来伤害人们。
为了驱除年兽,人们会在小年这天张贴红色对联,放鞭炮,以及烧起一堆“年货”,迷惑年兽的鼻子。
传说中只要能将年兽绑住,就能够保佑村庄平安幸福,不再受年兽的威胁。
三、喜鹊传情的神话小年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喜鹊传情的日子。
相传古时候,喜鹊是仙女的传信使者,它们能够传递人间对仙界神仙的祈愿与祝福。
在小年这一天,人们会准备好稻草人状的喜鹊,将五谷杂粮撒在庭院中,吸引喜鹊前来取食。
人们希望喜鹊能够将他们的祝福和心愿传达给神仙,以求神仙的庇佑和福运。
四、寻找桃木剑之旅在小年这一天,年轻人也会进行一场寻找桃木剑之旅。
据说,桃木剑是镇压邪灵的专用神器,只有拥有桃木剑的人才能够从邪灵的威胁中解救村庄。
年轻人会结伴而行,在丛林中寻找桃木剑的下落。
当然,这只是一个游戏,但却能够增强年轻人的勇气和团结精神。
小年,一个神秘而又充满传奇的时刻,这里只是呈现了传说中一部分的小年故事。
每个地区、每个家庭都可能有属于自己的小年神话。
无论这些故事是真是假,它们都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让我们在小年这一天,沉浸在这些神话故事的世界中,感受那份神秘与喜悦,期待着新年的到来。
小年及其意义
小年及其意义小年,又称为“腊八节”,是中国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的节日。
这一天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前一天,被认为是农历年中的离神较远的一天,也是家庭团聚和准备过年的重要时刻。
小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重要的社会功能。
本文将介绍小年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一、小年的起源小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社会。
传说在农历腊月,天气寒冷,土地荒芜,百姓生活困苦。
为了祈福子孙满堂、丰收吉祥,人们开始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同时也为迎接新年做准备。
这些活动渐渐形成了小年的传统习俗。
二、传统习俗1. 扫房:小年这一天,人们要彻底打扫家居,扫除积灰和不祥之物,以带走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祥瑞。
2. 贴对联:在小年期间,人们会贴对联,寄托希望和祝福。
对联一般写有平安、吉祥、福寿等吉利的词语,用红色的纸张贴在门上或贴在屋内显眼的位置。
3. 祭祖:人们在小年这一天也会进行祭祖仪式,烧香拜祭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4. 煮汤圆:煮汤圆是小年的传统食物。
汤圆圆润如人团圆之意,象征着合家团圆和美好的未来。
三、小年的意义1. 增进家庭团聚:小年作为中国农历新年的前一天,是人们最后一次全家团聚的机会。
在小年这一天,家人会相聚一堂,共同准备过年的食物,并一起庆祝。
这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团结。
2. 扫除晦气:小年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彻底扫除家庭中的不祥物和积灰,人们可以象征性地摆脱过去一年的不顺和厄运,迎接新年的到来。
3. 倡导勤俭节约:小年的到来也标志着春节消费的开始,人们开始购买年货和准备过年所需的物品。
然而,小年也是传统节日中倡导勤俭节约的一天,提醒人们在购物和准备年货时要量力而行,不过分浪费。
4. 弘扬传统文化:小年的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世世代代延续至今。
通过庆祝小年和遵守相关的传统习俗,人们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使这些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并得以传承。
总之,小年作为中国农历新年的前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社会功能。
关于小年的知识
小年小年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也就是距离春节还有不到十天的时候。
小年的主要活动就是扫除,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
小年这个节日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和庆祝方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小年的由来小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神仙会来到人间巡视,因此人们需要清扫家中的灰尘,以迎接神仙的到来。
这个传说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节日,就是现在的小年。
二、小年的传统习俗1.扫除小年的主要活动就是扫除,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清理家中的卫生,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个习俗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扫除不仅仅是为了迎接新年,更是为了清洁家中的病菌和不洁之物,保障家人的健康。
2.吃小年饭在小年这一天,人们会吃一种特别的食物,叫做小年饭。
小年饭由糯米团和豆腐汤组成,寓意着团圆和温馨。
糯米团是由糯米粉做成的,形状像一个小球,通常还会在里面放入花生、红枣、莲子等,口感香甜,非常可口。
豆腐汤则是用豆腐、鸡肉、鸡蛋、葱姜等食材熬制而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3.煮汤圆除了小年饭,小年还有一种必不可少的食品,那就是汤圆。
汤圆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小球状食品,通常还会在里面放入豆沙、芝麻、花生等,口感软糯,甜味浓郁。
汤圆寓意着团圆和美好,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4.贴门神在江南地区,人们会在小年这一天贴门神。
门神是一种用红纸剪成的图案,通常会贴在门上,以保佑家庭平安。
门神的图案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左右对称的,一种是上下对称的。
这些图案通常会画上神仙、瑞兽、花卉等图案,寓意着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5.烧纸钱在北方,人们还会在小年这一天烧纸钱,为祖先祈福。
这个习俗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人们认为通过烧纸钱,可以让祖先在来世得到足够的财富和物资。
虽然现在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个传统的习俗仍然在很多地方被保留了下来。
三、小年的意义小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新年的到来,也是一个清理旧事物、迎接新生活的好机会。
关于小年的由来及传说故事优秀5篇
小年的来历与传说篇一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
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
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
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小年的来历与传说篇二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过小年祭灶的时间为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小年的来历篇三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
中雷即土神。
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
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
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
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
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
“管人住宅。
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
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
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
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小年的历史篇四“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
如《释名》中说:“灶。
造也,创食物也。
小年的由来及传说故事_各地过小年的习俗
小年的由来及传说故事_各地过小年的习俗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
大家知道小年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年的由来及传说故事_各地过小年的习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年的由来小年的由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
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小年习俗祭灶王小年这天,也是汉族民间祭灶的日子。
汉族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扫尘土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小年由来的故事
小年由来的故事小年的由来一、传说1、道教传说据道教传说,天上有九大神,以及神下面的其他神仙,许多天兵天将,其中有一大神叫做乌姆里克,它管理着岁缪,关乎着人们一年中的日子推移。
但是,乌姆里克使岁缪变得乱了,所以上面的九大神怒了,让素朴和龙女将乌姆里克抓走,收了四百个岁的罚款。
因此,小年就作为大神对乌姆里克的惩罚,从此每年一次,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止,人们都要停止凡事,不要出关,以示敬畏。
2、民间传说民间说,多少年前,有一个非常死板的巫士叫阿瑞,他发誓要到处去宣传著他的宗教,以便促进他的宗教活动。
但他却没有察觉到,他这么做其实已经在破坏当地的礼仪习俗,有一次,他一不小心半夜放走了庄稼,惊扰了一位村长,村长愤怒之下召集民众,将阿瑞抓了起来,于是就有了小年这一日子,从此,小年将每年一次成为纪念阿瑞的节日。
二、小年习俗1、早晨佩带七星绳在小年的前一周,很多家庭都会织制或购买“七星绳”,让孩子们和家长特别是老人佩戴“七星绳”以求健康、平安,由于“七星绳”本身是七个相连的绳子,这一传统的习俗也有其复杂的玄机,七个神指代北斗星群共七宿,即七个斗(泰)、三七(紫微)、紫河(文曲)、追日(巨门)、贴水(氐)、提经(参)、囷牛(亢)等共七颗星,这样比喻小朋友安康长大,持续着八方之祥瑞。
2、家家户户的小年贴联十五日的小年,一般家家户户都会在房门口和床头上贴春联,神话中不过四百岁的小朋友就要被带去受罚,但为人父母也要护著自家孩子,所以古老流传了一种习俗,用春联尽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期盼,家家户户用贴联这种方法来求福、求瑞,祈求孩子安康长大。
三、小年过后小年过后,届时会有烟花爆竹、贴福字,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习俗在小年也会有所体现,比如“对对碰”的习俗,表达的是家庭的和睦和友谊,在比赛当中体现出“大家为一个家庭”以及“互相帮助”的本质,这些文化习俗在小年流传至今以及弥留不衰,历次小年都有一些特色的文化活动或者娱乐活动推出,使小年的活动更加具有民族性,更具节日的本质。
小年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
小年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打扫房屋、贴春联、煮年糕等,以表达对新年到来的期盼和祈福。
除了这些习俗,小年还承载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传承。
本文将介绍几个与小年传统文化相关的神话故事。
故事一:年兽的来历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形似牛而有獠牙的凶恶怪兽,名叫“年兽”。
年兽每逢腊月二十三,都会出现在人类世界,吞噬村庄的粮食和牲畜,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困扰和灾害。
为了驱赶这个凶恶怪兽,人们开始放鞭炮、贴年画、挂红灯,以及制作年糕等特殊的活动。
据说,年兽害怕红色和声响,所以这些举措也成为了后来小年习俗的来源。
故事二:千里眼与顺风耳古代中国神话中,有两位神灵分别被称为千里眼和顺风耳。
他们分别能够瞬间观察到千里之外的事物和倾听到远处的声音。
据说,在小年夜这一天,千里眼和顺风耳会降临人间,帮助人们观察家中是否有不祥之兆,或者听取他们的祈福和期盼。
因此,人们在小年这天会关注自家的一举一动,并向千里眼和顺风耳诉说心愿,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故事三:祭灶女娘娘传说灶王爷是掌管人间吃穿的神灵,他每年都会于小年的时候回天庭汇报人间一年的善恶事迹。
为了迎接灶王爷的到来,人们会在小年夜举行祭灶仪式。
而在这个仪式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灶女娘娘。
据说,灶女娘娘是灶王爷的妻子,她会为人们准备一年的衣食和各种供品。
因此,小年这一天,人们会在灶台前摆放好五果、糖果、糕点等各种供品,以感谢灶女娘娘的辛勤付出。
同时,人们会在灶台上贴上自制的灶王爷像,以示对他的敬仰和感激。
故事四:红包的由来在中国,过小年的一大特色就是发放红包。
红包是装有钱币的红色袋子,表示着祝福和好运。
关于红包的起源,有一个与小年传统文化有关的神话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种叫“蓝莓”的怪兽会在夜晚出现,它会吃掉村庄里的孩子。
村民们为了保护孩子们,想了一个办法。
他们用红线系住失踪的孩子们的手腕,并将红线上挂上一些铜钱。
传统习俗小年的由来与意义
传统习俗小年的由来与意义在中国的农历正月,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小年。
小年是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的一个传统习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小年的由来和意义,以展示这一传统习俗的独特魅力。
一、小年的由来小年最早的由来可追溯到宋代,当时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小年起源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种恶魔叫做“苦年”,它经常骚扰百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困扰。
为了摆脱苦年的困扰,人们商议决定在除夕夜制造火光,把苦年驱赶出去。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火光之中苦年终于被赶走,人们也终于摆脱了这个恶魔。
二、小年的意义小年虽然只是距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但它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小年是春节筹备工作的开始,标志着春节即将到来。
在小年这一天,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年货、打扫房屋、贴春联等,为迎接新年做准备。
小年的到来象征着一年的结束和新的开始,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期盼。
其次,小年也是家庭团聚和传统习俗的重要时间。
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祭祖、祭奠的仪式,迎接各类亲戚朋友的到来。
同时,小年也是传统年货集市的日子,人们可以购买到各种年货,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年的到来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也给了家庭成员们一个难得的团聚时光。
最后,小年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在小年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舞狮、舞龙、杂耍等,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技艺和文化,也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同时,小年还是人们传递美好祝愿的时刻,人们会为亲友送上祝福与祝福,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感情。
三、总结小年作为一个传统习俗,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的由来与意义既体现了人们对抵御邪恶、迎接新年的热情,也展现了人们对于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的重视。
小年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忙碌和喜悦,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欢乐。
让我们怀揣着对小年的热爱和热情,一同期待春节的到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关于小年的故事和传说
关于小年的故事和传说小年,又称祭灶节、灶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进行庆祝。
这个节日源于古代民间祭灶的习俗,与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密切相关。
下面,我将为您讲述关于小年的故事和传说。
一、小年的由来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张万冲的年轻人,他为人善良,勤劳好学。
然而,他的父母早逝,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学会自己做饭。
他手艺高超,做出来的饭菜非常可口,深受周围百姓的喜爱。
张万冲为了让百姓们在冬天的严寒中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便在每年的腊月廿三或廿四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感谢灶王爷对他的庇佑。
这个习俗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小年的由来。
二、小年的传说1.灶王爷的故事灶王爷是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位神祇,也是小年期间祭拜的主要对象之一。
相传灶王爷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村民,因为他的妻子不贤惠,经常虐待家里的老母亲,导致母亲离家出走。
后来,灶王爷的母亲被好心的邻居收留,并告诉灶王爷要孝敬老人。
灶王爷深感愧疚,从此改过自新,并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孝子。
为了表彰灶王爷的孝道和善良,玉皇大帝封他为灶王爷,负责守护千家万户的灶台,并掌管人们的饮食起居。
2.送灶王爷的故事送灶王爷是小年期间的一个重要习俗。
相传每年的腊月廿三或廿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每家每户的善恶事迹。
为了让灶王爷在天上多说好话,人们会在送灶王爷上天之前,用糖果等物品祭拜他,希望他能为自己美言几句。
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们会用红纸剪成马匹和元宝的形状,放在灶王爷的马前鞍下,寓意着让灶王爷骑马上天,希望他能带着人们的愿望和祝福回到天庭。
三、小年的习俗1.祭灶神:在小年期间,人们会举行祭灶神的仪式。
这个仪式通常在晚上进行,全家人会聚集在一起,向灶王爷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人们会在灶台上摆放糖果、瓜子和水果等供品,同时燃起香烛,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和睦。
2.扫尘:在小年期间,人们会进行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和家具。
这个习俗是为了辟邪除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
小年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小年的由来及传说故事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大家知道小年是怎么来的吗?关于小年的传说故事有哪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小年吧!过小年的由来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
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
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
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
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
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
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
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
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
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
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
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
”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
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
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
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
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
有关小年祭灶的寓意传说
有关小年祭灶的寓意传说小年由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小年祭灶的寓意传说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祭灶歌谣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 .灶君爷爷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北方和南方小年不一样:差一天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为什么差一天: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官家的小年是腊月廿三,百姓家的是腊月廿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廿五.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更悠久.然而到了清朝,为了节省开支,皇帝会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神的时候,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自此开始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区别.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仍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廿三在坤宁宫祀神,同时皇帝也祭祀灶王爷.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廿三祭灶.又由于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北方民间小年祭灶时间受官方影响逐渐变为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则沿用旧历.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官家的小年是腊月廿三,百姓家的是腊月廿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廿五.可以说,南北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气的影响.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廿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据介绍,由于政治中心在北方受官方影响大,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而南方离政治中心较远,一些地区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江浙沪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夜,安徽芜湖地区和南京则干脆把小年和元宵节合一块儿过.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也就是北方的〝扫房〞.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将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此外,南方人还要吃年糕,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小年祭灶的寓意传说。
小年,祭灶节八大传说,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记得讲给孩子
小年,祭灶节八大传说,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记得讲给孩子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传统节日“小年”,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
祭灶节有八大传说1.灶王爷告状民间有个小孩是龙骨龙身,长大了要当皇帝的。
玉皇大帝安排土地公公每天背他过河上学,暗中保护他。
小孩的妈妈得知此事,立刻变得飞扬跋扈起来,“等我儿子做了皇帝,谁对不起我,叫我儿子都给收拾干净!”她一边叨念一边敲打锅灶,震得灶王爷头疼不已。
等到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告了状,玉皇大怒,撤销了她儿子作为预备皇帝的资格。
这个传说鞭挞了“小人得志便猖狂”的恶习,足以警策世人。
2.穷秀才赶灶王爷一位穷秀才因科考落第,家道败落,不得不在街头卖字糊口,半饥半饱地过日子。
到了腊月二十三,连祭灶的东西都买不起。
他深感世道不公,气愤之下,便在灶王爷的神像上写了一首诗:一匹黑马一支鞭,我赶灶王早升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何文章不值钱?灶王饿着肚子被赶上天,玉皇看了穷秀才的诗,深受感动,对那些嘴上抹了蜜糖,报喜不报忧的灶王给予重重处罚,并向穷秀才传旨道:灶王受贿把我骗,唯有秀才敢直言,玉皇问了人间事,从此文章应值钱。
后来,这位穷秀才获得了富贵。
人们都称赞他不给灶王爷溜须拍马,赶灶王赶出了好报应。
这个传说是借赶灶王、处罚灶王来针对时弊,反对一味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的恶劣世风。
3.灶王爷背账穷人翻箱倒柜找出几张黄纸来给灶王爷做了一身新衣服,送灶王爷上天见玉皇。
正当各路神仙向玉皇歌功颂德之际,那位灶王却觉得背上似乎搁着一个大包袱,压得驼背弯腰。
大家围拢来一看, 原来灶王的黄袍是用帐单做的,难怪他越背越觉得沉重了。
玉皇见了深有所感,便提笔写道:好话让我脑发昏,世上贫困是实情,灶王帐单当锦衣,提醒天上众神仙。
以后灶王爷出入天上人间,也只得一五一十地讲真话了。
这个传说诙谐风趣,对比仍然有大量贫困人口存在的今天,更能体会其嘲讽现实的深刻寓意。
4.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明朝有个兵部尚书,名叫张悦。
云南下家节内容
云南下家节内容云南的下家节,又称“过小年”、“过大年”,是云南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关于下家节的由来,传说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位国王叫德钦(意为“火神”),他非常喜欢下人间。
有一天,德钦对儿子说:“你到人间干什么” “我要到最好、最大、最高的月亮上去!”儿子说。
德钦想了想,觉得把月亮摘下来送给国王更好,于是就让儿子先去。
过了几天后,德钦又对儿子说:“你去摘月亮吧!”德钦知道儿子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其实他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当他和他父亲一起来到月亮上时(其实并不能直接到达),他们发现月亮并不是那么高。
这时候德钦说:“我看到我最好的女儿了(也就是他的妻子)!”然后把儿子推下去了。
—、节曰习俗农历六月初六,是云南各地汉族的传统节日下家节。
下家节期间,彝族和纳西族都有祭祀火神和祖先的习俗,祭祀活动多在黄昏举行。
祭火神是彝族最隆重的宗教礼仪,由巫师主祭。
祭火神时先将火把点燃,然后将木柴放入火堆中慢慢燃烧,象征着火抻带来光明和温暖。
纳西族则将一束黄麻(一种野生植物)插在门外或堂屋中央,祈求祖先的神灵保护家宅平安;也有的地方习惯在大门口点燃一束红苜草,人们认为红苜草可辟邪。
二、时间安排一般在这天,是不允许杀鸡宰猪的,不过,节日期间家里有客的,要杀一只鸡或一些猪来招待客人。
节曰这天,要准备一大桌丰盛的饭菜,全家人欢聚一堂。
三、相关传说这一天,彝族群众要杀鸡宰鸭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在祭祀活动中,有的还要进行跳锅庄的活动,即用锅庄跳出生活、生产中的烦恼和忧愁,唱出欢乐的歌声来。
有的还要进行“下年生产”劳动,即人们在田间地头上种植庄稼和果树以及饲养牲畜等。
关于下家节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彝族青年名叫德钦的,他非常喜欢下人间活动。
四、主要活动内容及礼仪方式在滇西北地区,下家节有"三节",即下家节、元宵节、中秋节,但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不同,过节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讲,彝族过“下家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而白族过“下家节"是在农历十月初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年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民间称为过小年。
那么小年是怎么来的呢?不知大家是否想过这个问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年的由来及传说故事,一起来了解吧!
小年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小年是相对于春节大年而言,因各地习俗不尽相同,小年具体的日子也略不相同:大部分省份,特别是广大的北方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一带部分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而国内为数不少的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也有的地方把冬至叫小年。
不过在全国范围内流传最为广泛的小年节,指的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节。
小年节是整个春节活动的开端,是春节前一系列准备活动的初始。
其主要活动有两项:祭灶和扫尘,所以小年节又称祭灶节、灶王节、谢灶、祭灶。
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均有与祭灶相关的歌谣。
比如以下这两首在晋东南和豫北地区民间广为流传的歌谣:
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蒸团子;
二十六,割下肉;
二十七,擦锡器;
二十八,沤邋遢;
二十九,洗脚手;
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二十三,祭灶关;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打酒割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杀只鸭;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儿贴门旗儿(春联);
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
灶神信仰在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由于家家有灶台,而且人人离不开,因此民间就产生了这样一个传说: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遣了一位监督员,就是灶神,又称灶王、灶王爷、灶君,他会监督考察每家每年的所作所为,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天就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
正如南宋范成大《祭灶》诗里说的: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玉皇大帝根据灶神的汇报来决定对这家的奖罚。
处罚的手段就是减少人的寿命。
按照晋代葛洪的说法,罪恶大的要罚去三百天的寿命,小错误要罚两天。
平白无故地丢掉几百日的寿命,这种惩罚实在让人畏惧。
另外,天帝还可以根据灶神的汇报,不定在你生活的哪一处对你施展惩罚,令人防不胜防。
第二年新年,灶神就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
由于灶神掌握着自家的命运,怕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因此百姓对灶神恭恭敬敬,平日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如不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将污脏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名目繁多。
祭灶就是为恭送灶神升天言事而举行的仪式。
祭灶节就是民众在腊月二十三为欢送灶神升天举行的一系列活动。
至于为什么要在二十三这天祭灶,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
哥哥拿手的
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
日久天长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这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
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左邻右舍有了事都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
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他走了,而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
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
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
于是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
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
画师说:我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
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
儿女媳妇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和睦相处,安宁度日。
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
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
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
如此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代代相传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
祭灶风俗逐渐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则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
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
一子,两人把儿子当掌上明珠,十分疼爱。
但因家中贫困,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平日格外想念。
这天,老太婆吩咐老汉到煤矿看看。
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走路的人,两人越说越熟,闲谈之中,老汉得知此人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
老汉心急如焚,乞求他留下自己的儿子。
光脚的人慷慨应允,嘱咐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假装得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
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惊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
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见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
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的人,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
久而久之,人们就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江淮一带的传说则说灶王爷不是神,只是个好吃懒做的野鬼,白天藏在野地里,一到晚上就跑到百姓家偷吃东西。
土地和门神都奈何不了他,只得想了个办法,让他到百姓家当灶王爷,在锅台上吃些残羹冷饭。
可是没过多久,这野鬼就不满足了,便放出话来吓唬老百姓说:我要在腊月二十三上天奏事,谁好谁坏,全凭我说了算。
人们为了让灶王爷上天后不说自己坏话,就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在锅台上供两块豆腐、一块麻糖,让他吃了嘴软嘴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
其实祭灶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代已有相关记载。
据说灶神在夏朝时就已经成为民间尊崇的大神,祭灶位列五祀之一。
春秋时流行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谚语,就是说与其祭祀奥神向他献媚,不如祭祀灶神。
孔子给他的弟子们的解释是不那样,就会得罪老天爷。
也就是说,如果不讨好灶神,他就会向上天告你的恶状。
汉代人还用黄羊祭灶。
清代的枟敬灶全书枠上说: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
察一
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
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灾殃。
可见,古人早已熟知恭敬灶神可获富贵,取悦灶神大有裨益,所以人们对祭灶极为重视,唯恐得罪了灶神而给自家带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