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文字版三篇
中国短篇民间传说故事大全_传说

中国短篇民间传说故事大全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短篇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短篇民间传说故事(一)羿杀六怪兽解除了十日并出的灾难,羿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去捕猎肆虐人间的怪兽。
中原地区,以窒窳、封稀为害最烈。
窒窳本是黄帝辖下的一国诸侯,不幸被贰负和危暗杀了。
黄帝怜悯他无辜丧命,请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六大神医上昆仑山会诊,研制出不死神药使他死而复生。
窒窳的命是捡回来了,却完全迷失了本性,刚一醒来,就连滚带爬地窜下山,一头扎进弱水,变成了一条龙首虎爪、号声如婴儿啼哭的吃人怪兽。
羿深入窒窳巢穴,仅一箭,就令它死了第二回,这一回是死有余辜。
在中原的桑林还有一头獠牙如戟、力胜百牛、铁骨铜皮的大野猪封稀;封稀横冲直撞,拱毁庄稼、村落,所经之地顿成废墟。
羿左右施射,刺瞎野猪双睛,将它生擒活捉。
诛杀窒窳、捕获封稀之后,羿转战南方,在寿华之野追及凿齿。
凿齿人身兽脸,它的杀人利器是突出嘴外的两根五六尺长、形似凿子的牙齿,为了应付弓箭,它特地带上一面巨大而坚固的盾牌,它至死也没弄清楚,羿的神箭是如何穿透盾牌,扎进它心窝的。
修蛇盘据洞庭湖,掀波作浪,覆舟无数,吃人无数。
它风闻神射手羿已至南方,便潜伏湖底,销声匿迹。
万顷波涛掩盖妖踪,羿的神奇射技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他毅然舍弓持剑,跃入深不可测的大湖,历千险万难,终于在滔天白浪中剑断长蛇;洞庭湖水,竟给蛇血染红了一半。
北方,九头怪九婴仍在凶水一带喷火吐水,淹乡焚城;东方,巨型鸟大风仍在青丘之泽掀起狂风,毁屋拔树。
羿东征青丘泽,用青丝绳系于箭尾,一箭射中闪电式飞掠的大风。
那大风力大善飞,尚欲带伤逃生,无奈箭上系绳,只能像一只风筝一样被羿收回。
九头怪九婴自恃有九颗脑袋、九条命,丝毫不惧北伐的羿,它九口齐张,喷吐出一道道毒焰、一股股浊流,交织成一张凶险的水火网,企图将羿困住。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三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三篇】【卖井】川南有个无名小镇,相传有位放牧人,实在口渴难忍,便俯下身子,手捧路边沟里的水饮用,发觉水很咸,小镇所以有了名字,叫盐泉镇。
后来,当地商人发现了盐业商机,纷纷在自己土地上凿井,遇到盐卤丰富的地方,就会有卤水自然喷薄而出。
数年后,小镇成了繁荣的大镇。
有个陕西盐商,名叫周继发,他就是在盐泉镇发了大财,以至于举家迁来,世代定居于此。
周继发发迹后,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其在东家手里倒盐,卖到北方,不如自己就地买井,或者买地凿井,这样,有了根据地,降低了成本,自己也才好站稳脚跟,显示势力。
一天晚上,周继发和唐大财喝酒,无意中就冒出了这个想法。
唐大财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经营着五十多口井,周继发贩盐,都是从他手里进货。
唐大财当时一听,心里不禁乐坏了,就动起了歪脑筋:“老弟,实不相瞒,我正想开个当铺,可眼下苦于手头银两紧张,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出个好办法……唉,实在不行,我就只好卖井了。
”周继发一听,正中下怀,说如果唐大财愿意卖井,他就愿意买下,两人一拍即合。
第二天,唐大财带着周继发,一口井一口井地查验。
每到一口井时,唐大财叫忙碌的工人,全部就地停下,不要动,然后,差人提取深井卤水,让周继发当场品尝。
周继发一一品尝后,咸味均很浓,当即满意点头。
就这样,周继发和唐大财签了契约,买下了牛市坝一带的十口盐井。
【神井】周继发哪里会晓得,唐大财卖的这十口井,其实都是废井,他提前就做了手脚,把含盐高的卤水悄悄注入到井里,待周继发来验货时,又制造出盐场工人忙得热火朝天的场面,周继发自然上了套。
唐大财怕周继发发现上当后,带人找他生事,所以卖井后,吩咐好家丁,就出去游山玩水了。
一月后,唐大财玩够了,回来了。
不料,管家急匆匆上来禀报:周继发买下废井后,按照北方人做事严谨的习惯,首先在盐井周围修筑起高高的围墙,外面闲杂人等不得进入,然后才开工取卤。
按唐大财在盐井做的手脚,卤水最多只能开采五天,可奇怪的是,周继发的十口井,不但没停工,反而出盐量越来越多!打探的人去过多次,亲眼所见白花花的盐巴,持续从盐场运出。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文字版【五篇】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文字版【五篇】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文字版【篇一】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很多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仙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不过,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仙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仙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因为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
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圆之夜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天帝也被嫦娥和后羿这种为了乡亲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精神感动了,后来,便封后羿为天将,于中秋佳节日使二人重逢团圆。
从此,嫦娥和后羿在天上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文字版【篇二】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名叫夸父的人。
他力气非常大,一只手就能拔起一棵大树;抬脚走一步,就能跨过一条大河。
民间传说大全【三篇】

民间传说大全【三篇】一、龙的传说1.1 龙的起源据古籍记载,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形象之一。
传说中,龙是天神和地神的子孙,被视为权力和吉祥的象征。
龙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龙最早起源于中国的黄土地,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神秘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的形象逐渐丰满和多样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龙的特点龙的形象在传说中具有多个特点。
首先,龙有着巨大的身躯和强大的力量,能够飞行和游泳。
其次,龙的头上常有角和鬃毛,身体上覆盖着鳞片,四肢强壮有力。
龙的颜色也有多种,常见的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等。
此外,龙还具有神奇的能力,如掌控风雨、控制水流和改变天气等。
因此,龙被视为神话中的至高存在。
1.3 龙的传说故事龙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众多的故事和传说。
其中著名的有《倩女幽魂》中的“白龙马”、《西游记》中的“龙王敖广”等。
这些故事以龙作为主要角色,通过奇幻的情节和精彩的表现形式,展现了龙的智慧、勇气和仁爱。
二、狐仙的传说2.1 狐仙的由来狐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秘生物,被认为是狐狸精修炼成仙的结果。
狐仙由于长相美丽,聪明灵敏,经常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
在古代文学和戏剧中,狐仙常常被描述成能够变成人形,并拥有超凡能力的存在。
2.2 狐仙的形象和特征狐仙的形象多种多样,但通常被描绘成美丽而妖娆的女性形象。
狐仙常常身着华丽的衣物,具有特殊的魅力。
狐仙善于幻术和变身,可以变成人形或其他动物的形象。
狐仙还掌握着奇异的法术,能够预知未来、治疗疾病和化解灾难等。
2.3 狐仙的传说故事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狐仙的传说故事。
这些故事常常涉及爱情、仇恨、报复和拯救等主题。
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小说中,描述了许多关于狐仙的故事,其中一些故事展示了狐仙的善良和仁慈,而其他一些则揭示了狐仙的狡诈和阴险。
三、僵尸的传说3.1 僵尸的起源僵尸是一种古老的神话生物,起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
传说中,僵尸是由人类尸体复活而成的亡灵,通常与黑魔法和邪恶势力有关。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3篇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3篇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神话传说。
下面是WTT为大家准备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3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民间传说故事3篇篇一1、卖井川南有个无名小镇,相传有位放牧人,实在口渴难忍,便俯下身子,手捧路边沟里的水饮用,发觉水很咸,小镇因此有了名字,叫盐泉镇。
后来,当地商人发现了盐业商机,纷纷在自己土地上凿井,遇到盐卤丰富的地方,就会有卤水自然喷薄而出。
数年后,小镇成了繁荣的大镇。
有个陕西盐商,名叫周继发,他就是在盐泉镇发了大财,以至于举家迁来,世代定居于此。
周继发发迹后,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其在东家手里倒盐,卖到北方,不如自己就地买井,或者买地凿井,这样,有了根据地,降低了成本,自己也才好站稳脚跟,显示势力。
一天晚上,周继发和唐大财喝酒,无意中就冒出了这个想法。
唐大财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经营着五十多口井,周继发贩盐,都是从他手里进货。
唐大财当时一听,心里不禁乐坏了,就动起了歪脑筋:“老弟,实不相瞒,我正想开个当铺,可眼下苦于手头银两紧张,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出个好办法......唉,实在不行,我就只好卖井了。
”周继发一听,正中下怀,说如果唐大财愿意卖井,他就愿意买下,两人一拍即合。
第二天,唐大财带着周继发,一口井一口井地查验。
每到一口井时,唐大财叫忙碌的工人,全部就地停下,不要动,然后,差人提取深井卤水,让周继发当场品尝。
周继发一一品尝后,咸味均很浓,当即满意点头。
就这样,周继发和唐大财签了契约,买下了牛市坝一带的十口盐井。
2、神井周继发哪里会晓得,唐大财卖的这十口井,其实都是废井,他提前就做了手脚,把含盐高的卤水悄悄注入到井里,待周继发来验货时,又制造出盐场工人忙得热火朝天的场面,周继发自然上了套。
唐大财怕周继发发现上当后,带人找他生事,所以卖井后,吩咐好家丁,就出去游山玩水了。
一月后,唐大财玩够了,回来了。
不料,管家急匆匆上来禀报:周继发买下废井后,按照北方人做事严谨的习惯,首先在盐井周围修筑起高高的围墙,外面闲杂人等不得进入,然后才开工取卤。
中国民间故事传说3则

中国民间故事传说3则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那你知道中国民间故事传说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国民间故事传说3则,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民间故事传说3则之五子登科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称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
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
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
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在一个夜晚,他做梦。
梦到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
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
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
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窦禹钧到延庆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宝殿的拜垫旁,拾到了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遗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
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个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语的人,窦禹钧问他何故哭泣,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亲的死。
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
”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欢天喜地的道谢而去。
有个仆人偷了他很多钱,就自己写了卖女契约,系在幼女背上,说:“永卖此女,以偿还所偷的钱。
”然后就逃跑了。
窦公可怜他,烧了契约,养育这个女孩,养大后还为她择婿出嫁。
他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因为没有钱买嫁妆而嫁不出去,窦燕山就把自己的银两送给他们帮助他们。
亲戚当中有不能办丧事的,他就出钱帮助办丧事;有无钱嫁女儿的,他就出钱帮助嫁女儿。
中华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五篇】

【导语】民间故事是从古⾄今⼀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和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华经典民间故事⽂字版【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华经典民间故事⽂字版 从前没有伞,出门⾏路不便当,碰到毒太阳,晒得要死;碰到⼤⾬,淋得像落汤鸡。
鲁班师娘看了,⼼⾥难过,对鲁班师说:“⼈⼈都说你⼿艺好,出门⼈⽇晒⾬淋的,你不能想个法⼦吗?” 鲁班师答应想办法,师徒们⼀合计,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脚亭,⼗⾥⼀个亭⼦。
亭⼦造好了,请鲁班师娘来看,鲁班说:“这法⼦不错吧,⼜遮太阳,⼜好躲⾬。
” 鲁班师娘看了摇摇头:“歇歇脚是不错,出门的⼈不能⽼登在亭⼦⾥不⾛啊!” 本来,鲁班师⼀团⾼兴,听这么⼀说,倒没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难不成要⼀步⼆个亭⼦吗?” “⼀步⼀个亭⼦!”鲁班师娘⼀听,倒真有好主意了,她⼀点也不⽣⽓:“好,我去试试看。
” 鲁班师娘⼜仔细看看亭⼦,回到家⾥,⽤⽵⼦做⾻架,扎成个⼩亭⼦样⼦,再糊上油纸。
这东西轻轻巧巧的,架⼦⼜是活的,要⽤就撑开来,不⽤就收起来,这就是伞,做好了,鲁班师娘撑着伞⾛到鲁班师⾯前:“你看。
这不是⼀步⼀个亭⼦吗!” 鲁班⼀看,⼜惊⼜喜,连说:“佩服,佩服!” ⼈从此就有了伞了。
直到现在,伞的花样多了,但撑开来,还是像个⼩⼩的亭⼦。
【篇⼆】中华经典民间故事⽂字版 清末年间,滕县有个名叫姚诗志的县令。
他清正廉明,爱民如⼦。
这位县令很有学问,写得⼀⼿好字。
据说他是坐着⼆把⼿来滕县上任的。
车⼦除了少量⾏李⾐物外,全是书籍和字帖什么的。
滕县南门⾥有家卖粥的⼩市民,⼀天,五更头,两⼝⼦抬着粥缸⼦、碗架去摆摊⼉卖粥。
不巧,被⼀块⼤⽯头绊倒,摔烂了粥缸⼦和卖粥⽤的碗。
⼩本营⽣,这⼀下,去了半个家当,两⼝⼦就坐在地上哭起来。
这天早晨,县令姚诗志,出了公馆,准备到南门城外游逛,正好碰上卖粥的两⼝⼦在痛哭。
他看了看泼得满地的粥和碎缸,⼜问了问卖粥的家境,就对卖粥的两⼝⼦说:“这样办吧,你俩把这块⽯头抬到衙门⾥去,⽼爷我要审问这块⽯头,叫他赔你的粥缸⼦。
古代经典民间传说故事三篇

古代经典民间传说故事三篇古代经典民间传说故事【篇一】很久以前,九曲溪畔有一位老农夫,他酿造的米酒醇美甘冽,只要酒坛一开,武夷山就三天三夜都飘逸着浓浓的酒香。
种田的乡亲喝了老农夫酿造的米酒,干三百六十五天活都不劳累;赶路的喝了老农夫酿造的米酒,走九千九百里都不觉得辛苦。
人们对老农夫,从心底里喜欢,尊敬地称他为“田父”。
田父的名字,随着他的酒香飘荡,传遍了四面八方。
那时节,下八洞的八仙,各显神透过了东海,游玩了很多名山大川。
这个天,闻到武夷山的酒香,暗暗称奇。
铁拐李忍不住垂涎欲滴,对同伴嚷道:“错过这等好酒不喝,真枉为一世神仙,我老拐可要到武夷山走一遭了。
”其它仙人一听正合心意,于是,有的打扮成贩茶商客,有的打扮成云游道士,一齐寻到九曲溪畔田父家里来喝酒。
田父象往常一样,舀出自己的美酒,热情款待这些客人。
八仙喝了田父的美酒,连声称好,赞不绝口。
他们虽然尝过仙家玉液,也尝过人间佳酿,却从来没有喝过武夷山农家如此香浓味美的米酒,真是上品。
打这以后,八仙就不愿到别的地方游山玩水了。
尤其是铁拐李,自喝过田父的米酒以后,可算找到“亲家”了,天天柱着拐杖,一瘸一瘸,到田父家买酒喝,喝完还要装一葫带走。
日子久了,倒和田父交上了朋友。
那天,铁拐李在田父家喝酒,三杯落肚,面泛红光,晃着脑袋问田父:“你怎样能酿造出如此奇妙的上等美酒呢?”田父指着远处的丹山回答:“这酒是武夷山下良田里长出的稻米酿造的。
”铁拐李点点头:“还有呢?”田父指着门前的碧水回答:“这酒是取九曲溪里的甜美溪水酿造的。
”铁拐李又点点头:“还有呢?”田父指着桌旁酒坛回答:“这酒是用遇林窑烧制的瓷坛酿造的。
”铁拐李眼睛亮了,兴奋地叫起来:“好啊!这三件都是武夷山的奇珍,难怪你能酿出这么绝好的美酒!”他连连夸赞田父,高兴地手舞足蹈,竟忘记了还要和其它七仙一道去赴瑶池的蟠桃宴会呢!等七仙找到田父家中,拉走铁拐李,赶到瑶池的时候,蟠桃宴会已经开始了。
只见一排排桌面上,摆着老大老大的仙桃,一位位客人面前,斟满了喷香喷香的仙酒。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文字版三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文字版三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文字版【篇一】重庆朝天门外,南岸涂山脚下的长江中,有块巨大的呼归石。
相传远古曾有一次大水灾。
那时,天连水、水连天,一片汪洋。
庄稼淹没了,房屋冲塌了。
躲在山顶的人们,日夜呼救,苦苦哀告天帝,祈求斥退洪水,把他们从死亡中拯救出来。
人们终于感动了一位名字叫鲧的天神。
他把天帝珍藏的“息壤”弄到手后,在鸱鸟和神龟的协助下,赶退了洪水,拯救了人民。
这事天帝知道后,怒气之下,命令侍臣祝融,杀死了鲧。
收回“息壤”,大地又是洪水一片。
鲧虽被残暴的天帝害死了,但他那颗热爱人们、坚持正义的心,却没有冷却,最后变成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从天上降临人间,到了江州(即现在的重庆)。
和涂山九尾孤的女奴相遇,二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妇。
这天,正是大禹结婚后的第四天,他来到凤凰山查看水情。
水神兴风作浪,长江浊浪拍天。
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牵着一个女孩,步履艰难,走着走着,那女孩指着一株桃树喊道:“爷爷,我饿了,快给我摘几个桃子吃吧!”老者踉跄上前,刚刚爬上桃树,一个恶浪扑来,冲走了这个老一少……大禹见此景象,思绪万千,心想:如此下去,将有多少人家被洪水吞没啊!于是立志把天下的洪水导入大海。
他忧心忡忡,急速转身回家,对涂山女倾诉了自己的理想:“山女啊,我要到很远的地方去疏通九河,你舍得我走吗?”涂山女恋恋不舍,但还是把大禹送下山去。
从莲花山经现在的觉林寺、玄坛庙,一直送到江边沙滩上。
只见大禹摇身一变,变成一条犀牛,头上长着一支独角,尖似利刃。
然后沿江而下,戳坚石垒山,铲淤泥为土。
大禹走后,涂山女天天站在石坡下,望着大禹远去的方向,哭泣不止……光阴荏苒,大禹治水一去就是三年。
这天已是黄昏,大禹回到涂山脚下,远望家门,只见山洞里射出一道亮光。
啊,山女还在等着我哩!他正上岸启步,耳听得江水拍打山岩的巨响。
回头一看,上游疏通了的地方,流水欢畅;但下游的洪水仍然遮天蔽日。
大禹心中一颤:河未全疏通,我怎么能回家呢?于是,他又变成犀牛,跳入滚滚洪水之中。
长篇民间故事文字版【10篇】

长篇民间故事文字版【10篇】1.长篇民间故事文字版铁拐李本名李玄,他原是一个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读书人。
后因考场腐败,多次考试都名落孙山。
从此他灰心丧气,看破红尘,离家出走,去学道访仙。
李玄学道心切,在深山幽谷中寻找茅庵道舍。
经历数月的风餐露宿、涉水登山,他终于在一个山林幽僻的岩洞里居住下来。
几年过去了,李玄自感收效甚微,便直奔华山,想拜太上老君为师,学习得道之法。
他一路上吃尽苦头,终于来到华山,登上莲花峰。
李玄正想休息一会,忽然前面走来两个道童对他说:“你是李玄吗?”李玄觉得很奇怪,便问道:“两位道兄怎么知道我的姓名?”两个童子微笑着说:“你不是千里迢迢到华山来寻访太上老君的吗?我们是太上老君派来接你的。
”李玄听了又惊又喜,立刻随童子来到太上老君隐居的草堂。
只见太上老君端坐堂上,身旁还坐着另一位仙人。
李玄上前拜见,老君问明来意之后说:“学道没有老师,没有天生缘份,而是要靠自己。
你只管专心去修行,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李玄聆听太上老君的教诲,叩别两位仙祖,回到原处,潜心研修道家经典。
他经常一打坐就是一天,还时时到高旷之处呼吸,吐故纳新,久而久之到了形神分离的境地。
一日李玄修炼已毕,在山上漫步游赏,骤听仙乐嘹亮,抬头一看,空中祥云缥缈,霞光万丈,原来是太上老君和宛丘两位仙祖来了,铁拐李慌忙跪拜。
老君说:“你的道术大有长进,实属不易,我和宛丘要到各地出游,想带你同去,你在十天后神驰我处,不可失约。
”言罢,驾仙鹤而去。
转眼十天已到,李玄对徒弟杨子说:“为师赴师祖之约,神魂离去,肉身留在这里,你要悉心看护,过了七天不见我的神魂归来,你就将我的肉身焚化。
以七天为期,千万记住!”说完李玄盘膝而坐,运转丹田气,神灵出窍,飘然而去。
杨子寸步不离地看着他的肉身,到了第六天,杨子的叔叔来说他的母亲病重,想见他最后一面。
杨子恸哭不已,经叔叔再三催促,他指着李玄的肉身说:“师父的神魂已出游,临行叮嘱我小心看护,限期七天,如今已到六天,我现在走了谁来看护?”叔叔觉得他胡说八道,有谁死了六天,还能还魂的,一把拉着他就走。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文字版【精选汇编】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文字版【篇一】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仙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仙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仙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
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圆之夜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天帝也被嫦娥和后羿这种为了乡亲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精神感动了,后来,便封后羿为天将,于中秋佳节日使二人重逢团圆。
从此,嫦娥和后羿在天上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文字版【篇二】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名叫夸父的人。
他力气非常大,一只手就能拔起一棵大树;抬脚走一步,就能跨过一条大河。
民间故事三篇

民间故事三篇第一个故事:《狐仙的恩怨》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住着一位名叫李福的农夫。
他为人老实勤劳,每天都辛勤地在田间劳作,日子过得虽然平淡但也安稳。
有一天,李福在山上砍柴时,无意间救了一只受伤的狐狸。
这只狐狸毛色火红,眼神灵动,看上去颇有灵性。
李福为它包扎好伤口,便将它放回了山林。
没想到,几天后的一个夜晚,李福梦见了那只狐狸。
狐狸在梦中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自称是狐仙,前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狐仙告诉李福,在村子不远处的山洞里藏着一箱财宝,但这财宝本是一个恶霸地主抢夺来的不义之财。
只要李福能将财宝取出来,分给村里的穷苦百姓,就能造福一方。
李福醒来后,半信半疑地按照狐仙所说的找到了那个山洞,果然发现了一箱金银珠宝。
他没有丝毫贪心,将财宝带回村里,全部分给了乡亲们。
大家用这笔财富改善了生活,对李福充满了感激。
然而,这件事却引起了恶霸地主的注意。
他怀疑是李福偷了他的财宝,于是带着家丁找上门来,想要夺回财宝。
李福据理力争,说这些财宝本就是不义之财,应该用来帮助穷苦百姓。
恶霸地主恼羞成怒,命家丁将李福暴打一顿。
就在这危急时刻,狐仙出现了。
她施展法术,将恶霸地主和家丁们打得落花流水。
恶霸地主吓得屁滚尿流,再也不敢来找麻烦。
从此,狐仙和李福成为了好朋友。
每当李福遇到困难,狐仙都会暗中相助。
而李福也一直保持着善良的心,努力帮助着身边的人。
第二个故事:《神奇的宝葫芦》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
父母每天辛苦劳作,却依然难以维持生计。
有一天,小明在河边玩耍时,捡到了一个破旧的葫芦。
他觉得这个葫芦虽然破旧,但形状很特别,就带回了家。
晚上,小明做了一个梦。
梦中,一位白胡子老人告诉他,这个葫芦是个宝葫芦,只要他对着葫芦许愿,愿望就能实现。
小明半信半疑地醒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对着葫芦说:“宝葫芦,我希望家里能有足够的粮食。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他就发现家里堆满了粮食。
小明又惊又喜,他赶紧告诉了父母。
父母起初不相信,但看到满屋子的粮食,也不得不相信了这个神奇的宝葫芦。
中华古代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导语】中国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中华⽂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也包含了丰富的想象⼒。
下⾯是分享的中华古代经典民间故事⽂字版。
欢迎阅读参考!中华古代经典民间故事⽂字版【篇⼀】 ⼤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带住着许多⽒族和部落。
黄帝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个部落⾸领。
以黄帝为⾸领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的姬⽔附近,后来搬到涿⿅(今河北省涿⿅、怀来⼀带),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定居下来。
跟黄帝同时的另⼀个部落⾸领叫做炎帝,最早住在我国西北⽅姜⽔附近。
据说跟黄帝族是近亲。
炎帝族渐渐衰落,⽽黄帝族正在兴盛起来。
这时候,有⼀个九黎族的⾸领名叫蚩尤(⾳chīyōu),⼗分强悍。
传说蚩尤有⼋⼗⼀个兄弟,他们全是猛兽的⾝体,铜头铁额,吃的是沙⽯,凶猛⽆⽐。
他们还制造⼑戟⼸弩各种各样的兵器,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掠别的部落。
有⼀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被蚩尤杀得⼀败涂地。
炎帝没法⼦,逃到涿⿅请求黄帝帮助。
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害,就联合各部落,准备⼈马,在涿⿅的⽥野上和蚩尤展开⼀场⼤决战。
关于这次⼤战,有许多神话式的传说。
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pí)、貔(⾳pí)、貅(⾳xiū)、貙(⾳chū)、虎六种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些猛兽放出来助战(有⼈认为,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族)。
蚩尤的兵⼠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群猛虎凶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浓雾迷漫,狂风⼤作,雷电交加,使黄帝的兵⼠⽆法追赶。
原来蚩尤请来了“风伯⾬师”助战。
黄帝也不⽢⽰弱,请天⼥帮助,驱散了风⾬。
⼀刹那之间,风⽌⾬停,晴空万⾥,终于把蚩尤打败了。
也有⼀种传说,说是蚩尤⽤妖术制造了⼀场⼤雾,使黄帝的兵⼠迷失了⽅向。
黄帝⽤“指南车”来指引,带领兵⼠,依着蚩尤逃跑的⽅向追击,结果把蚩尤捉住杀了。
民间故事诵读文字版_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诵读文字版在我国久远丰厚的文化中,民间故事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其贴近群众、语言优美及简单易懂而一代代流传下来,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民间故事诵读文字版。
民间故事诵读文字版1:状元榜下捉老婿话说宋朝的时候,有个书生叫韩南,一生皓首穷经,却在京城大比中屡试不中,索性留在汴梁城中,在京师九门提督家中谋了私塾先生的差事,一边暂且安身,一边等待下一场春帏大比。
这一天,正好是宋真宗赵恒的生日,各路官员极尽所能,搜罗奇珍异宝,前来贺寿。
作为据守京师重地的九门提督当然也不例外,他精心准备好礼品之后,就犯难了。
按例规,礼品中应附上一封写着祝寿贺词的拜帖,可他是一个行武出身的粗人,只好把韩南请出来,捉刀代笔。
这韩南略一思忖,就从宋真宗御制诗中挑选了一首:富贵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屋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行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韩南极尽谄媚之词,对宋真宗以文治国,不拘一格选拔英才进行歌功颂德,末尾还作一首打油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高。
宋真宗一看到九门提督送来的拜帖非常高兴,立即召见他,并给予奖励。
九门提督不敢隐瞒,就坦白说,这拜帖是家里的私塾先生韩南代作的,并将韩南屡试不中的情况也面呈了一遍。
宋真宗听后,当即就吩咐九门提督,让韩南次年一定要参加会试。
第二年春季会试如期举行,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是当朝宰相王旦,他听说此事后,韩南的卷子他看都没看,就将他选入了前三甲。
真宗皇帝看到会试录取的名单时,龙颜大悦,说:“朕欣赏的人果真不错。
”当即就钦点他为头名状元。
第二天,就是礼部放榜的日子。
一大早,韩南就忐忑不安地赶到礼部门口,榜前已经被众举子围得水泄不通,他挤都挤不进去。
一位同乡的举子一看是他,连忙倒头就拜说:“恭喜状元公,贺喜状元公!韩兄真是不负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啊!”众举子一听,哗的一下让开,韩南上前一看,自己的名字果然在榜首。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三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三篇【插地香】从前有一个员外姓目, 做粮食生意, 平常欺诈盘剥, 大斗进, 小斗出, 没有几年就家财万贯。
目员外生有两个儿子。
他五十多岁时候, 想行善积德了, 做生意就小斗进, 大斗出, 布财施粥, 广做善事。
不料没多久, 两个儿子都死了。
目员外心灰意冷, 看破红尘, 决心到东山去修道。
妻子不肯和他一同去, 指着肚皮难过地说:“为善不得好报, 为恶倒能得福。
你既然一定要走, 就一个人去吧, 我在家里餐餐吃素。
不过我怀孕三个月了, 你就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目员外说:“人各有志, 不能勉强。
生下孩子, 就叫目连。
等他长大以后, 可到东山来寻我。
”说完独自出门了。
目连出世以后, 倒也聪明伶俐。
长到七岁去上学, 别人骂他是野种, 他哭着回家问妈妈。
妈妈只好告诉他父亲的去向, 目连就去寻父亲了, 从此一去不再回来。
目太太看丈夫、儿子死的死, 走的走, 都离开了她, 就从此不吃素了, 餐餐有荤, 不但吃鸡鱼鸭肉, 而且吃猫吃鼠吃青蛙, 凡是动物她都要千方百计弄来杀了吃, 又恶狠狠地想了许多吃法。
比如烤乳猪, 把活活的小猪烤了吃; 煎老鼠, 她弄一口大锅, 里面油烧得滚烫, 用一根棍子放在锅上, 把活老鼠放在棍子上让它爬, 等到老鼠一不小心滑到油锅里, 就煎了吃。
后来目太太死了, 阎王讲她好杀生灵, 将她打入十八层地狱。
另一边, 目员外父子在东山修道得了正果。
目连是个孝子, 一心想救母亲。
七月十五那天, 他到阎罗殿向阎王要人。
阎王说:“你母亲罪孽太重, 在十八层地狱里。
”目连就打开地狱门, 一层层下去, 终于在十八层寻到了娘, 他寻来一根扁担, 想一头挑经, 一头挑娘, 把娘超度出来。
可是经在前, 娘在后, 不行, 目连心想:不能叫娘在我屁股后头; 娘在前, 经在后, 也不行, 经是神圣的, 也不能在我屁股后头, 他只好横挑扁担。
可是他横着挑扁担, 就把每一层地狱的大门都打开了, 许多恶鬼跟着逃了出来。
中国民间传说小故事

中国民间传说小故事民间故事就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而又充溢梦想的叙事体故事,关于一些民间传闻小故事你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打算的中国民间传闻小故事,盼望大家喜爱!中国民间传闻小故事篇一西望一片雾气蒙蒙的山影,就是西炎山。
从那里去往道士塔的路只有一条。
两年前,我在那条路上巧遇了一个自称长生不老的人。
他随我绕过最难行的一道山径,实在太累了,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喘气。
这时,他朝我摆手。
万丈树林早被雾气揉成了一团黛绿。
上山前,我想必须要在天黑下来前赶到道士塔。
因为,和友人约定好的。
人在路上,不断被错误的方向耽误,搞得我越来越担忧迟到。
那人气喘吁吁地站在一棵树下。
我、我、我给您双手抱拳。
山下有众多乞丐跟游人讨钱。
有时,他们会摇身一变成为西炎道士。
说自己是西炎山道士肯定是一个好噱头。
然后,手一指,山上隐隐隐约浮在山雾中的道士塔,意思显见:呃,我就是从那儿下来的。
许多外地人来我们这里,都要在他们那儿花去数目不等的钱,获得各种关于吉凶的说辞。
史载此地多稀奇人异事。
许多文人在此隐居过,如李贽。
所以,逢人开口说几句文辞不稀奇。
他渐渐地说起了他的故事。
我要走,他就摆手示意我听下去,我刚刚为甩掉他,走急了。
此时此刻,我觉得腿肚在颤抖。
我坐在石墩上,抚摩着我的腿肚听他说我本家境殷实,无奈杀了人,只得来山中。
哦。
我看着他,你长得可不像倒像个道士。
后来,他说离他上山时有一百零一多年了。
我问:然后呢?我是不死之身,我倒想以神通助人迷途知返。
我微微一笑,学着他的样子,双手抱拳,向他辞别。
我要走,他看样子并不急于阻挡我。
兄台,叫我好等。
他说。
这时,我在他身后的树上,望见一只树鼠。
我从未望见过这么大的树鼠,有七岁孩童大小,并且通体灰黑。
我越过他的头顶看过去,树鼠眼神呆滞地凝视着我们。
我说:迷途知返?非也,非也。
那人固执地和我保持着一个可以对话的距离。
我有点儿愤怒,便冲他喊:兄台,我是这山上修行的。
下山几日,今日回道士塔!说着,指了指,看到了吧,再不走,山里就黑了。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文字版_民间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字版_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们⼝头流传的⼀种以奇异的语⾔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与⼈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泛⽽⼜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字版,供⼤家参考。
中国民间故事1虎姑婆从前在⼀座深⼭⾥住着⼀户⼈家,家⾥有妈妈和两姐弟。
⼀天,妈妈提着⼀篮⼦苹果准备送到外婆家去。
出门前,她叮嘱孩⼦们说:“我回来前,千万不能开门啊!⼭⾥有虎姑婆,最喜欢吃⼩孩了。
”孩⼦们听了连连点头。
天⿊了,孩⼦们早早就上床睡觉了。
突然,传来⼀阵敲门声,有⼈说道:“孩⼦们,快开门啊!妈妈回来了。
”弟弟听是妈妈回来了,赶紧下床去开门,姐姐连忙拦住他,问外⾯的⼈:“你的声⾳太沙哑了,不像我们的妈妈。
”门外传来⼀阵咳嗽声,接着说道:“外⾯风可⼤了,妈妈受了凉,感冒了。
”孩⼦们担⼼妈妈⽣病,连忙把门打开,⼀个⽼太婆挤了进来。
孩⼦们惊讶地看着她,⽼太婆笑了笑,说:“我是你们的姑婆啊,以前来过你们家的,怎么不记得了啊?”姐弟俩⾯⾯相觑,知道⾃⼰把虎姑婆放了进来,必须想办法对付她。
虎姑婆想早点吃掉两个孩⼦,便提议道:“我们睡觉吧,你们和我睡⼀张床吧。
”说着就拉起孩⼦躺到床上,准备趁他们睡着后把他们吃了。
突然,姐姐想出了⼀个好主意,她说道:“姑婆,我想上厕所。
”“我也想去。
”弟弟跟着说。
虎姑婆怕他们逃跑,便说:“外⾯太⿊了,我怕你们⾛丢了。
”姐姐眼珠⼀转,说:“你⽤绳⼦拴住我们的腰,你牵着另⼀头,我们就不会⾛丢了。
”就这样,姐弟俩逃到外⾯,爬到⾼⾼的苹果树上。
虎姑婆等得不耐烦了,冲出门四处⼀看,发现两个孩⼦爬到了树上。
她着急了,⼤喊道:“快点下来,不然我就咬断树⼲,摔死你们。
”姐姐急忙说:“姑婆,树太⾼了,我们不敢下来,不如我们拉你上来吧?”虎姑婆想:“到了树上我⼀样能吃你们。
”于是把绳⼦系在腰上让姐弟俩拉她上去。
眼看就要到了,没想到姐弟俩⼀松⼿,虎姑婆掉到了旁边的⽔井⾥,淹死了。
精选民间故事三篇文字版

精选民间故事三篇文字版导读:本文精选民间故事三篇文字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孟母教子】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连住处的选择都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儿子成长的环境。
【孟母三迁】原先他们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地里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坟、送葬之类的游戏。
孟母看到环境对孩子影响不好,便迁居到一个闹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时就模仿起商贩叫卖一类的事来。
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的地方,于是又迁居到学校附近。
从此孟子模仿学校里的礼仪等课程。
孟母说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环境,于是定居下来。
这就是成为千古美谈的“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孟子上学后,有一天还没到放学时候就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拿起刀就把织机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
割断的布,散成一堆线头。
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说:“你废弃学业就像我割断织机上的布,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孟子受到很大震动,从此成年累月努力学习,从不中断,从不松懈,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孟母教育有方,注意抓紧早期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鉴。
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都应重视儿童教育,普施甘霖使之茁壮成长。
【沧州铁狮子的传说】“沧州的狮子,定县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萨。
”从这个广泛流传的民谣,可以看出沧州狮子是多么着名了。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沧州这地方是一块风景优美、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
它一面临海,因而远远地望去,海碧天蓝。
再加上气候温和,人又勤劳,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那么美好。
所以就连飞禽、走兽,也都愿意到这里落落脚。
有一年谷子黄梢,棒子苍皮的时候,海面上突然刮起一股黑风,卷着海浪,像虎叫狼嚎一样咆哮着直扑沧州城。
眼看着船翻桅折,房倒屋塌,满洼的好庄稼被海水吞没。
黑风恶浪来得急,老百姓来不及躲,人也淹死了不少。
那情景是真叫惨啊!这黑风恶浪怎么突然来得这么猛呢?原来是一条恶龙在兴妖作怪。
它看着沧州这地方好,就一心想独吞这地方做它的龙宫。
就在恶龙兴妖作怪、残害黎民百姓的时候,人们猛地听到一声像山崩地裂一样的怒吼。
中国民间故事文字版五篇

【导语】民间故事是从古⾄今⼀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和事。
下⾯是分享的中国民间故事⽂字版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民间故事⽂字版 唐朝末年,天下⼤乱,民不聊⽣。
当时的河南洛陽,民⼼不古,世风⽇下。
这⼀天,洛陽街头忽然出现了⼀个⽼太婆,看上去挺普通的,可是却拿着⼀⾯银光闪闪的镜⼦,⾼声叫卖。
有⼈上前问她:“⽼⼈家,你这镜⼦多少钱愿意卖?”⽼太婆微笑着说:“⼀千两纹银,多⼀两不要,少⼀两不卖。
”⼀个少年⼀听,有些奇怪,说:“⼩⼩⼀⾯镜⼦,就算是黄⾦做的,只怕也值不了⼀千两银⼦,你这镜⼦究竟有什么特别,怎么这么贵?”⽼太婆说:“我这镜⼦,⼀可以照你以往的所作所为,⼆可以照你⼼地善恶。
绝对不错丝毫,有这样的好处,难道还不值⼀千两银⼦吗?”那少年⼀听,摇头道:“⽼⼈家,您别开玩笑了,这世上哪有这种宝贝。
”⽼太婆仍然微笑着说:“你不信可以试⼀下,但是照⼀次要给我三⽂钱。
”少年低头想了想,便掏出三⽂钱递给⽼太婆。
⽼太婆接过钱,便取出镜⼦拿在⼿⾥,对少年说:“照的时候⼀定要⼼⽆杂念,不然可什么都照不出来。
” 少年依⾔对着镜⼦照了⼤约⼀盏茶⼯夫,果然镜⼦中照出了⾃⼰以往的所作所为,没有丝毫差错。
照到最后才知道⾃⼰堕⼊了畜⽣道中,来⽣投胎成了⼀条狗。
少年看得⼼惊胆战,满头⼤汗淋漓。
可是旁⼈看去镜⼦中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太婆收了镜⼦,对少年说:“我没有骗你吧?绝对没有丝毫差错。
这三⽂钱不冤吧?”少年脸⾊苍⽩,仿佛⼤病⼀场,围住他的⼈都纷纷问他看到了什么,少年也不好回答,只⼀个劲地说:“三⽂钱,值!你们也照⼀下吧,肯定值!”之后便急匆匆⾛了。
旁⼈⼀看,好奇⼼⼤起,于是纷纷排起长队,花三⽂钱照⼀下那⾯镜⼦,结果惊动了全城的⼈,那天照了镜⼦的就有三千多⼈。
⼤部分⼈照完之后就像那个少年⼀样,满头⼤汗,脸⾊苍⽩,眼中满是惊讶和恐惧,只有极少⼀部分⼈⾯带喜⾊。
眼看天⾊不早,⽼太婆收起镜⼦,说:“这么好的宝贝,只卖⼀千两,竟然都没有⼈买,可见此地⽆识货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文字版三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文字版【篇一】重庆朝天门外,南岸涂山脚下的长江中,有块巨大的呼归石。
相传远古曾有一次大水灾。
那时,天连水、水连天,一片汪洋。
庄稼淹没了,房屋冲塌了。
躲在山顶的人们,日夜呼救,苦苦哀告天帝,祈求斥退洪水,把他们从死亡中拯救出来。
人们终于感动了一位名字叫鲧的天神。
他把天帝珍藏的“息壤”弄到手后,在鸱鸟和神龟的帮助下,赶退了洪水,拯救了人民。
这事天帝知道后,怒气之下,命令侍臣祝融,杀死了鲧。
收回“息壤”,大地又是洪水一片。
鲧虽被残暴的天帝害死了,但他那颗热爱人们、坚持正义的心,却没有冷却,最后变成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从天上降临人间,到了江州(即现在的重庆)。
和涂山九尾孤的女奴相遇,二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妇。
这天,正是大禹结婚后的第四天,他来到凤凰山查看水情。
水神兴风作浪,长江浊浪拍天。
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牵着一个女孩,步履艰难,走着走着,那女孩指着一株桃树喊道:“爷爷,我饿了,快给我摘几个桃子吃吧!”老者踉跄上前,刚刚爬上桃树,一个恶浪扑来,冲走了这一老一少……大禹见此景象,思绪万千,心想:如此下去,将有多少人家被洪水吞没啊!于是立志把天下的洪水导入大海。
他忧心忡忡,急速转身回家,对涂山女倾诉了自己的理想:“山女啊,我要到很远的地方去疏通九河,你舍得我走吗?”涂山女恋恋不舍,但还是把大禹送下山去。
从莲花山经现在的觉林寺、玄坛庙,一直送到江边沙滩上。
只见大禹摇身一变,变成一条犀牛,头上长着一支独角,尖似利刃。
然后沿江而下,戳坚石垒山,铲淤泥为土。
大禹走后,涂山女天天站在石坡下,望着大禹远去的方向,哭泣不止……光阴荏苒,大禹治水一去就是三年。
这天已是黄昏,大禹回到涂山脚下,远望家门,只见山洞里射出一道亮光。
啊,山女还在等着我哩!他正上岸启步,耳听得江水拍打山岩的巨响。
回头一看,上游疏通了的地方,流水欢畅;但下游的洪水仍然遮天蔽日。
大禹心中一颤:河未全疏通,我怎么能回家呢?于是,他又变成犀牛,跳入滚滚洪水之中。
大禹刚刚一走,涂山女觉到好生奇怪:怎么,那咆哮的江水竟变得如此平静?她飞步跑出洞口,站在山坡上眺望,只见一头犀牛正在下游戳石。
她明白了:这就是她的丈夫!涂山女站上江边的石头,深情地呼喊:“禹呀!快归来吧!”三年之后,大禹将长江的洪水完全治平。
他也到了现在的浙江绍兴。
然后怀着喜悦的心情,第二次回到涂山脚下,只见穴洞里仍然亮着灯光,还听见思念的歌声。
大禹情不自禁地加快了脚步。
可是,当他走近自己家门口时,一阵阵山风吹来,对大禹说:“大禹呀,你可知道?你治水的事情传到了天庭,天帝指令山精水怪搬来一座巫山,又把长江堵塞了,你快去疏通吧!”大禹此时满腔怒火:“可恶的天帝!任你把千山万岭搬来,也阻挡不了我大禹疏河。
”他折过身来,毫不犹豫地又离家了。
涂山女听见洞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急忙出门探望,怎么?脚步声变成了拱山穿岩的巨响。
涂山女又跑到她前次呼喊大禹的地方。
说也奇怪,那坡石头比原先更高了。
原来涂山女思念大禹的深情感动了龙王,龙王派神龟蹲在那里,好让涂山女登高远望。
这之后的一天,涂山女在田野憩息的时候,象往常一样,站在坡上,手搭凉棚,瞪大眼睛远望江流,思念亲人:禹呀,长江已经畅通,你早该回来了。
突然见远远走过来一人。
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瘦瘦的脸膛,两道浓黑的剑眉下,闪动着一对智慧的眼睛。
啊!这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大禹呀!涂山女见丈夫归来,喜出望外。
她拉着大禹说:“我终于把你等回来了,快回家吧!”“不行啊,还有泺河、汾河、渭河、淮河没有疏通,人们还在受苦啊!”“你看,岩石把你手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你太劳累了。
”“我的身体不是很结实吗?”“你的衣服破了也该补一补;你的草鞋烂了,也该换一双了。
”“唉,时间宝贵啊!”大禹抚摸着涂山女的肩膀,接着又说:“天下洪水不平,我绝不回家。
”大禹安慰妻子几句,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涂山女追赶着大禹,渐渐地看不见大禹的影子了。
她伫立在江边,又见江心闪现出一头破浪前进的犀牛。
涂山女高声呼喊:“禹呀,我就站在这里等你一辈子!”真的,涂山女等呀等呀,等了九百九十九天,天天呼喊着:“禹啊,你归来呀!”日久天长,涂山女化为一块石头。
石头上至今还留下斑斑花纹,好象山女长长的头发,飘洒在江中,浪花冲洗着她的身躯。
那奔腾不息的江水日夜替涂山女呼喊着:“禹——归——来!”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文字版【篇二】从福建向东航行琉球国,在当时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台湾海峡的季风有其固定的风向,冬春刮东北风,夏秋刮西南风,所以,在台湾海峡一带,最有利的是南北向航行。
若要作东西航行,一年四季多数时间内,船只的航向都与风向呈90度角,航行如此危险。
唐宋时期大陆已经与琉球国开始了交往,但这主要是商业往来。
明初,应琉球国王的要求,明王朝派出使者,航行数千海里去封赠琉球国王。
到明成祖时,由于南海海盗陈祖义猖獗,胡商已经不敢再来中国贸易了,于是朝廷又决定向南打通去西洋的海上通道。
据《明成祖实录》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五月辛巳,命福建都司造海船百三十七艘”。
“永乐二年正月癸亥,将遣使西洋诸国,命福建造海船五艘”。
朝廷为太监郑和下西洋开始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渡重洋。
他曾多次宣称在海上屡得“天妃神显灵应,默伽佑相”。
于是明成祖朱棣命令在湄洲、长乐、太仓、南京以及京都建天妃(元朝忽必烈已经册封林默--妈祖为天妃)庙宇。
朱棣亲自写了《南京弘仁普济天妃宫碑》碑文,盛赞天妃功德。
其实,郑和也并非妄造天妃显灵的神话。
有关郑和在海上的冒险经历,明代就有罗懋登的着名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多种版本面世,书中虽然情节离奇古怪,但却说明了明代那时的海上贸易的艰险。
一日,观世音菩萨亲自召如来龙女,并对她说:“龙女呀!你还记得有一年我们路过湄洲湾时,有一个妖怪正在吃那些渔民,当时,我并没有去救他们,因为那是天机,事隔多年了,也该解秘了!”龙女一听,以为菩萨又要派她下凡,本想说,却被菩萨制止了。
“龙女啊!那些渔民前世本是无恶不作的海盗,所以应该受到那种报应,是谁也改变不了的!”龙女静静地听着。
“当然,那妖怪也应该得到惩罚!所以,你下凡去杀了那鳄鱼精!”听到这里龙女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虽然杀了那妖怪,却得罪了东海龙王的小女儿,她再看看胸前这柄小金剑--这不过是女娲娲娘娘假赵公明的手,送她的一份礼物,可这赵公明还是多年前在这普陀山见过一面,直到如今连他的影子都见不到,更使她奇怪的是,赵公明本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罗神仙,就连那上界的第一公主都得在他面前服服帖帖的,唯唯若若的,为什么一到凡间就变成了一个懦夫,软弱得还不如一个女子?“但是,那妖怪又从地狱里逃了出来,第一个遭到危害的就是下西洋的郑和。
”此时,龙女从菲菲之想中回过神来,抑或又明白了许多,抑或更加湖涂了,师傅找她,原来真的要她再次下凡去,她虽然心里很不乐意,但师命难违。
她为了争取主动,于是说:“师傅,是不是又要我下凡去?”“不!此次不是下凡,而是派你去保护郑和安全到达西洋!”龙女听后立即在心里高兴起来,就凭她现在的功法,要对付一个妖怪应该是绰绰有余,如果是下凡,一个凡人要对付妖怪,可不容易啊!“龙女,你别高兴得太早了!”龙女听后一怔。
“那鳄鱼精在地狱里经过这多年的煎熬,可不是当年东海龙王的附马,那么容易杀它了!”龙女看看她颈项上的小金剑--这柄赵公明送她的“无影神剑”。
“你过来,取下你的小剑!”龙女依命,把小金剑捧在手中。
观世音菩萨提起杨柳枝,在那小金剑上滴了几滴甘露,然后,说:“你重新佩好罢!”龙女不好直接问师傅。
“这样你就可以制服它,把它重新捉回地狱!”龙女只身一人离开了普陀山,连她的侍女兰兰,以及四大金刚都不知道她的去向。
为郑和造船的地点在闽江下游的长乐太平港,这里港阔水深,而闽江上游便是造船的木材产地,造船所用的杉、樟、松、梨等各种木材取之不尽,在这里造船极为方便。
里人何求写的《闽都别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永乐帝)即令太监郑和(又名三宝)同太监王景宏、侯显三人,往福州东南诸番国赏赐,宣谕采取宝贝,令拨各省库银,官军护送,由福州长乐登舟。
诏书既下,有司官先在长乐十洋地方造舟。
工匠数千,该处便有人搭寮开店贸易,人如云集,竟成大市。
……至舟已赶造完竣,三宝太监等皆至长乐,并随从驾官座海船,其余赏赐之物并口粮、军兵、甲仗、诸色工匠,分配海船五百余号,俱在太平港,即吴航头登舟”。
永乐十一年,夏秋之际,郑和登上了他下西洋的宝舰。
郑和率领的这支庞大舰队,他这支舰队中有二百多艘战舰,载有27000名官兵护航,因此,威振东南亚各番国。
因为他们要航行印度洋,将会遭遇到不可想象的风暴,所以,这些宝舰造得极大、极坚固。
郑和乘坐的这艘皇帝册封的宝舰:长带虚梢一十五丈,阔带橹部二丈九尺七寸,深一丈四尺,分为二十四舱。
各舱通用樟木贴梁,大抵舱狭梁多,尤见硬固。
那八丈高的杉木桅杆,海风鼓起白帆,更见其雄伟。
郑和的舰队已经进入了中国的南海,在这里正是海盗陈祖义最猖獗的海域。
元末中原大乱,早已无暇来顾及海上的海盗了,明初也只能消极的实行海禁,使海盗没有抢动的对象。
海盗的猖獗终于使唐宋以来的海上贸易--丝绸之路突然中断了。
郑和下西洋其目的就是要重新打通海上走廊。
所以,郑和是有备而来的,舰队中除了商船外,便是一支护航的装备有火枪的精良队伍,其目的就是要对海盗陈祖义大动干戈,为诸番国解除海盗的威胁。
海盗头子陈祖义雄霸南海,已经在南海上横行了数十年,胡商再也不敢到中国来贸易了,沿海诸番国也不得不向他进贡。
没有胡商贸易实际上也就断了海盗的财源。
如今大明舰队把金银珠宝送上了门,岂有不要之理。
海盗头子陈祖义动员了他所有的海盗船只,排在了南海的主航道上,拦劫郑和的舰队。
郑和正在舱中休息,听了他的手下的报告,前面有黑压压一片船只拦住了航道。
他听后,立即传令:护军做好战斗准备!郑和站在甲板上,手握望远镜观察。
海盗船见郑和的舰队直冲而来,不得不把主航道让出来,却向郑和的舰队的两翼包抄过去,目标直指郑和座舰。
郑和有两艘护卫舰,立即便与海盗船接上火。
海盗的火铳枪专门向郑和的座舰集中射击,而郑和的护卫舰同样用火铳枪进行了猛烈的还击。
当时的火铳只能放一次,然后必须再往里填火药。
这时,其他护军也围将过来,其实商船上也有重兵保护,这样便与海盗陈祖义展开了一场大海战。
明军本是从福建水师里挑选出来的,个个都是骁勇善战之精兵,而海盗也是亡命之徒。
好一场海战,真是杀得昏天黑地。
明军的宝船既高大又坚固,海盗船只是经不起宝船的碰撞的,不过是以卵击石而已。
海盗船被撞翻了,海盗纷纷落水,被明军的乱箭射死。
明军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海盗,只有海盗头子陈祖义带着两艘船逃跑了,因为明军不能远离舰队,所以,便放弃了追击。
此时,正是夜幕降临最黑暗的时候,郑和等属下报告完后,传令继续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