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案例

高一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案例

高一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案例(高一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一、可供选择的课题(1)仙桃城区桥梁的研究(2)各种汽车加速性能的对比研究(3)观察和分析自行车上增大和减少摩擦的做法(4)宇航生活与航天飞机(5)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二、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写些什么①做了什么事情(研究的题目)。

②是谁做的(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组员是谁?)。

③为什么要做(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

④怎样做的(课题研究的过程)。

⑤做得怎样(课题研究的结果)。

⑥讨论或体会(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同行探讨;有哪些感受向同行交流)。

⑦参考文献(要注明参考文章的作者、名称、著作或刊物的名称、出版社名称、期刊号及发表或再版时间以及文章所在页码,如果是网上查寻的,还应注明网址)。

三、申请开题的范文课题:中学生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构成组长:宋敏组员:李明发、李阮飞、任婕、唐健才、羊明魏、黄小武、王海琼导师:薛英杰课题选择的缘由研究性学习是我们新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学分占的比率也很大,那么这门课会对我们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帮助?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谋害我们的年华,还是有益于我们?因此,我们选择此课程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的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作用,让学校更好的开展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工作,同时让中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良好的认识。

且更能深入地了解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行为、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影响。

最后,让大家都知道研究性学习对我们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以及在开展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范围一、对中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二、怎样正确认识对待研究性学习三、研究性学习的实用性四、研究性学习开展存在的问题五、中学生心目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拟使用的方法:问卷调查、校园师生采访、资料收集、校外有关部门走访课题研究所需的场地、设施、器材条件、校园、教育局、自行车、照相机、图书馆、问卷计划采访人员校内:主任、各班主任、各指导老师、学生(抽样)校外:各家长和相关的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课题研究的计划活动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一周:了解研究性学习、图书查找、报刊、网络一周:写阅读体验、小组讨论交流三周:校内采访调查、采访、问卷调查两周:分析整理调查结果、小组分工合作三周:社会联系、采访三周:论文草成、汇总两周:确定论文框架、小组讨论三周:成果汇总、小组合作小组分工姓名、主要负责任务黄小武、羊明魏:资料管理、分析整理全体组员:校外采访唐健才:经费管理王海琼:考勤任婕、唐健才:网络、电脑全体组员:论文撰写,论文设计,问卷分析、统计导师意见:同意开题薛英杰四、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的范文环境与光污染指导老师:杨云组长:曹隽羽组员:郑华、郦雪琪、金炯民、钟思远、罗斌、戚佳斌报告执笔人:郑华一、课题背景: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6篇)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6篇)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6篇)第一篇: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上传: 欧阳坤更新时间:2013-1-20 21:26:00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公路的弯道测量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取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它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以创造为指向,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儿童活动中心论”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普遍实施,我国目前尚处在研究性学习的起步探索阶段,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1问题的提出过往的行人经过时发现,路面在拐弯处不是水平的,而是一侧高、另一侧低,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是为了下雨时雨水容易流走,有人说这样车可以跑得快……不禁让人想到“路面为什么要修成这样?”这是类似火车转弯的向心力一个不错的研究性课题。

2 研究的实施步骤组织4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6人左右,研究是在课余时间分时完成的。

(1)察看地形各小组首先分批对公路地形和路面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调查,学生们观察很细致,最后总结地形特点报告:这段路面呈“S”形,弯曲部分内侧路面低,外侧部分路面高,弯曲程度大的(老师注:曲率半径小的)路段内外侧高度差较大,否则小。

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我告诉他们,到物理教材“圆周运动及其应用”一章中去找答案。

通过学习,他们很快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虽然有的同学还不很理解,但他们这时对该知识的需求却成为他们理解这些知识的强大动力。

为了使原理的理解更透彻,各小组在一起,一个小组解释,其他做必要的补充,这是一次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

我们的实践表明,对某一部分知识的实际需求会形成对之学习的强大动力,这是一种“问题驱动”式的学习。

最后讨论的合理解释为: 汽车以一定的速度v通过公路,在拐弯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高中物理校本研修案例 (2)

高中物理校本研修案例 (2)

高中物理校本研修案例 (2)
简介
本文档将介绍一份高中物理校本研修的案例,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物理教学的校本研修,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研究成果。

案例详情
研修目的
本次校本研修的目的是培养教师们在教授物理课程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积极性。

研修内容
1. 实践操作:教师们将亲自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如测量、观察和记录等,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2. 探究研究: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资源分享:教师们将分享和讨论各自在物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有效资源和教学方法,并互相研究借鉴。

研修效果
通过本次校本研修,教师们将获得以下方面的提升:
1. 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究研究。

2.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得到培养,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分享促进了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结论
通过开展高中物理校本研修,我们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为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以推动物理教育的发展。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科技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研究性课题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自法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以来,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从生活用电到交通运输、工厂企业用电,都来源于发电机,电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电的应用。

电灯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的原理工作的。

当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热到白炽状态就发出明亮的光,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为我们服务;电灯的灯丝是用熔点高的钨丝做的,这是因为灯泡发光时灯丝的温度在2000摄氏度以上,用钨丝比较耐用;灯丝做成螺旋状是为了减少散热,因为灯泡发光时灯丝的温度在2000摄氏度以上,提高灯丝的温度,以便更好的发光;为了防止钨丝在高温下氧化,小功率的灯泡都抽成真空,而60瓦以上的灯泡要冲入惰性气体,这些气体可以阻碍灯丝在高温下的升华;灯丝较粗的灯泡额定功率较大,灯丝较细的灯泡额定功率较小。

因为灯泡中灯丝的材料、长度相同,根据电阻的性质,导体横截面积大,则电阻较小;电灯的亮度由电灯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大的灯泡比较亮。

例如“220V,25W”和“220V,100W”的两个灯泡,由R=U2/P可知,25W的灯泡电阻较大,100W的灯泡电阻较小。

如果将两灯串联,通过他们的电流相等,由P=I2R可知,25W 的灯泡较亮。

如果亮灯并联,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由P=U2/R可知,此时25W的灯泡较暗;灯泡使用时,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

关灯后,温度降低,钨蒸气凝华附着在灯泡壁上。

时间长了,灯泡壁就会变黑;灯泡的灯丝断了以后,如果搭接上再用,会更亮一些。

因为灯丝断了后,长度变短,灯丝的电阻变小,根据P=U2/R,则R变小,P变大,所以显得更亮一些,但由于消耗的电功率变大了,容易使温度升高而再次烧断灯丝;同一个灯泡,深夜使用时比傍晚亮,因为实际的输电线路都存在一定的电阻,当傍晚进入用电高峰时,接入电路的用电器增多,致使干路中的电流增大,输电线分到的电压也变大,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变小。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物理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物理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物理1. 引言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以物理学科为例,介绍一种适合高中学生的研究性课题范例。

2. 背景知识在开始研究之前,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

在物理学方面,学生需要了解牛顿力学、电磁学和热学等基本概念。

3. 研究问题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可用于检测空气质量的装置?”4. 研究方法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研究:4.1 设计实验首先,学生可以搜索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已有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和装置。

然后,他们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材料条件,设计一个能够测量空气质量的装置。

4.2 制作装置学生可以使用一些简易的材料,如纸张、碱性物质和染料等,制作一个简单的装置。

这个装置应该能够反映出空气质量的变化。

4.3 进行实验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实验场地,进行实验。

他们可以采集不同环境下的空气样本,并记录相关数据。

4.4 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应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他们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和图表,来展示不同条件下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5. 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他们可以讨论自己的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6. 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在本研究中,由于学生使用的是简易的材料和装置,所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学生可以对研究中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7. 结论通过这个研究性课题,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还能够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实践和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8. 参考文献•Smith, J. (2010). A Study on Air Quality Measurement Using Simple Materials. Journal of Physics Education, 15(2), 45-56.•Johnson, R. (2014). Air Quality Sensor Development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ducation, 20(3), 78-89.以上就是一个适合高中学生的研究性课题范例。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物理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物理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光电效应的探究引言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个适合高中学生进行研究的光电效应范例课题,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光电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背景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时,会引起金属表面电子的发射现象。

这一现象的发现对于量子力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在很多技术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太阳能电池和光电二极管等。

课题概述本课题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光的频率和光电效应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学生将设计并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探究不同频率的光对光电效应的影响。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光源(如激光笔或与不同频率的LED灯)•金属板(可使用铝或铜等常见金属)•纸板或塑料板•电压表•连接线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金属板固定在纸板或塑料板上,并将电压表连接在金属板上。

2.实验组设置:将金属板放置在一定距离内的光源前方,使用光源照射金属板并记录光照下的电压值。

3.重复步骤2,但使用不同频率的光源,如红光、绿光和蓝光等。

4.分析数据:将实验得到的电压值与光源频率进行比较,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5.结果说明: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讨论光的频率对光电效应的影响。

预期结果根据光电效应的理论,当光的频率低于某一阈值时,金属板上不会有明显的电流流动。

而当光的频率高于该阈值时,金属板上将会产生明显的电流流动。

因此,预期结果是随着光源频率的增加,金属板上的电压值也会随之增加。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组数据,显示了不同频率的光源对光电效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支持了光电效应理论中的预期结果,即随着光源频率的增加,金属板上的电压值也随之增加。

这一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光电效应与光的频率之间的紧密关系。

通过这个范例课题,学生们不仅可以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还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科学实验与研究的能力。

此外,他们还能够认识到光电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式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式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式案例分析浠水一中冯爱国《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一节的教学设计设计者:周志刚1.教材处理一个物体可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其中平衡状态比较常见。

本节教材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特点,进而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来研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学习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据此,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教育三个方面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重点:①复习共点力的知识;②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③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难点: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②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基础等级:①记忆基本概念的能力;②理解物理规律的能力;③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等级:①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地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共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③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3)方法目标:解决重点: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方法。

突破难点: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创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德育目标:让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

2.教法选择(1)设计本节学习目标投影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

(2)精心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

(3)做探究性分组实验,教师启发性引导。

(4)建立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

(5)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层次性问题,兼顾个性的启发诱导。

3.教案设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一课教学效果分析点评:冯爱国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把握“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经实践检验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兴趣,使物理学习更加生动活泼课堂上,师生通过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见到的实例,分析得出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的概念,以及处于平衡状态时的特点,进而从理论推导实验验证得出了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最后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

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研究性学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圆周问题。

2、了解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

3、认识圆周运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如何利用圆周运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培养学生注意安全,从我做起的意识。

教学分析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56页) 研究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体现了圆周运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它对于提高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实际,解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周运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难点: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创造学生分析知识准备:1、圆周运动的学习,已使学生掌握了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

2、让学生注意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能力准备:教会学生图书检索及网上查询的方法。

课题研究准备:1、确定研究方向。

2、分组,确定任务方向。

3、指导学生发挥个人特长,逐步开展研究计划心理情感准备:通过现状简介,使学生认识到圆周运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学生收集整理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体现了哪些物理知识?主要讨论结论: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摘要)1、铁路的弯道2、公路的弯道3、拱形桥4、凹形桥5、游乐场的过山车等等二、教师引导和总结:1、日常生活中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来源;若转弯处内外轨一样高,外侧车轮的轮缘挤压外轨,使外轨发生弹性形变,外轨对轮缘的弹力就是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弊端:铁轨和车轮容易损坏若转弯处外轨略高于内轨,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和火车的重力提供了一部分向心力。

利用价值:根据弯道的半径和规定的行驶速度。

适当选择内外轨的高度差,使转弯时的向心力几乎全由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来提供2、公路的弯道也有两种:一是平坦的二是外侧比内侧高的。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电流表的改装大足县第一中学李元中一、引言在我国,课堂教学仍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探索物理课堂教学的新途径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作用。

自“研究性学习方式”提出以后,人们便开始探索如何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构建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现行物理教学大纲,虽然强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在教科书上也不少,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限制下,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未将实验摆正位置,只是把实验当成理论的附属物,实验教学只作为帮助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为解难释疑起铺垫的阶梯。

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重实践,重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将会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自主探索地学习物理知识,使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

二、《电流表的改装》一节的教学设计1.教材处理不同的磁电式仪表,都是由一种称为表头的灵敏电流计改装而成的,利用未经改装的灵敏电流计只能对弱小电流和电压进行测量,通常只有几十毫伏和几毫安,满足不了测量的需要,因此需要对表头进行改装。

该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己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创造性地设计电流表和电压表,并设计电路,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实验中,对电阻的串并联知识有充分的运用和提高。

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来理解电流表的改装原理,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学习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据此,我从知识技能、思想情操、科学方法三个方面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2.知道如何去探究电流表改装的规律;3.串、并联电路的相关知识在电表改装中的应用.(2)思想情操目标:1.激发主动进行探究的意识;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探索篇•课题荟萃在“发射”与“回收”实验中,使滑块在水平的气垫导轨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将滑块上小槽里小球竖直弹入空中,观察到滑块继续前进,经过一小段时间后,小球仍然落到滑块上的小槽内。

在这个实验中,它仍向前运动,并最终落回到小槽中,也就是说小球向前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这种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有2000年,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他通过“侦察”方法,发现了正确的线索,揭示现象的本质,成为物理学的福尔摩斯。

一、伽利略的研究1.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认为运动的车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物体减速的原因是摩擦力。

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如果没有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

2.理想斜面实验从生活中获知,粗糙程度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当球从斜面上向下自由运动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运动时,速度减小。

伽利略为了说明他对运动与力关系的认识,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装置图略。

小球沿左边的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小球将“冲”上右边的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将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得远些。

继续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

伽利略将此实验外推到将右边斜面放平,得到结论:球将永远运动下去,却不再需要什么力去推动。

这就是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针和单摆实验伽利略对摆球摆动现象的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如下图:OOO1O1A B C D图1图2图1中摆球从某位置释放,做弧线运动,到达最低点,并继续向前做弧线运动,到达与释放处几乎等高的位置,图2摆球前段运动与图1相同,继续运动到摆线的一段被挡住后,摆球仍然能运动至与释放处几乎等高的位置。

图2中改变针的位置,小球都试图到达与释放处等高的位置。

实验中选密度大的摆球,可减小阻力对实验的影响。

高中物理实验研究性学习科学指导案例分析——课本小实验探索

高中物理实验研究性学习科学指导案例分析——课本小实验探索

设计 更好 的方案 使得 原本 的验证 性实 验过程 提升转 变为 探研究
性实验 过程 ; 学生通过 实践也深 刻地体会 到“ 纸上得来终觉 浅 , 绝
知此事要躬行 ” 道理 。 的
动, 电路交替 通断 。为 了验证该 实验 现象 , 们决 定把该 实验作 我
为研究课题 。
分 析 : 因斯 坦 曾说 过 : 提 出 问题 往 往 比解 决 问题 更 重 爱 “
在 物理选修 3 1人教版 ) 9 页 4 : -( 上 4 题 如图 34 1 所 示 , 一 . 2 — 把
根 柔软 的弹簧悬 挂起来 , 使它 的下端 刚好 跟槽 中水银 接触 。通 电 后 。 预计会发生什 么现象 ?怎样解释这 个现象 。该 题没有 给出 你
具体 的实验条件 , 师生只是从理论 上分析得 出结论 : 且 弹簧上下振
有 “ ”“ ” 声 , 啪 、啪 响 电压 越 高 以上 现 象 越 明 显 。
条件要求 较高 : 接触 多了弹簧 脱离不 了水 银液面 ; 并且 , 采用水
银 做实 验不 安全 , 们在不 改变 实验 效果 的前提 下 , 固体金属 我 用
斜 面来 代替水银 面 , 既容易控制 刚好接 触的条件 , 实验又安全 。
三 、 究 成 果展 示 研
《 课本小实验探索 》 研究 简报 我 们在 对 物理 选修 3 1 人教 版 ) 9 -( 上 4页 4 进 行 了实验 研 题 究, 发现柔 软 弹簧 ( 劲度 系数 为 2 Nm) . / 最小跳 起 电流 为 1 A, 3 . 实 4 验 中可 以得 到非 常明显 的现象 : 弹簧上下 振动 , 电路交替通 断 ; 并 且现象 比理论分 析的还要 多 : 在弹簧与水 银接触处 还有 明显 的电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四个)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四个)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四个)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适用年级:勐海一中 2013级设计教师:物理组小何老师方案一:交通工具中的物理学一、课题名称:交通工具中的物理学二、课题背景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与人们的出行密切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而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交通中的安全教育。

四、课题内容: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五、课题研究方法:调查学习法:对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进行调查观察,利用已学知识探究交通工具中某个部位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查阅文献法:到学校阅览室,县图书馆、市图书馆或州图书馆查找与交通工具相关的书籍,进一步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网络信息法:通过网络了解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1. 研究程序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

(1课时)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课时)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2个月)(1)第1周:选定一种交通工具进行观察、拍照,提出几个想要解决的交通工具中的物理问题。

(2)第2—6周:围绕问题首先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随后通过文献、网络作进一步学习,向交通行业中的相关人员进行访问、调查学习。

(3)第6—7周:撰写学习心得、论文。

(4)第8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1)拍照:(2)图书资料查询:(3)网络资料查询:(4)资料整理与分析:七、课题实施的条件: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照相机、经费。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1.学习心得2.学生论文3.多媒体课件方案二: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一、课题名称: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二、课题背景说明:在物理实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实验仪器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均已能熟练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

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作者:杜培进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3年第10期每个学生都可以依据由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绘制出示意图。

整个研究过程中都是学生自主的在进行探索和实验操作,而教师只是起着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并努力营造和谐的研究讨论学习气氛。

学生得出研究结论后教师要作出简要的点评,肯定那些优秀者的同时也要指出那些不足者的缺点所在。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从教育学上来说,广义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当前,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的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在其实际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可研究的课题,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有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过程进行体验,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深入了解,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加强;三是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行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比起来,它更加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共同参与。

研究性学习的重点要学生掌握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不仅仅只是掌握理论的知识,同时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并注重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

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一种革新,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努力改变一些传统的落后的教学理念,以满足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1。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的分析可以发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主要由概念规律学习、物理实验,以及物理小制作这三种类型组成,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很好的先决条件。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式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式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式案例分析浠水一中冯爱国《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一节的教学设计设计者:周志刚1.教材处理一个物体可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其中平衡状态比较常见。

本节教材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特点,进而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来研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学习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据此,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教育三个方面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重点:①复习共点力的知识;②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③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难点: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②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基础等级:①记忆基本概念的能力;②理解物理规律的能力;③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等级:①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地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共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③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3)方法目标:解决重点: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方法。

突破难点: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创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德育目标:让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

2.教法选择(1)设计本节学习目标投影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

(2)精心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

(3)做探究性分组实验,教师启发性引导。

(4)建立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

(5)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层次性问题,兼顾个性的启发诱导。

3.教案设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一课教学效果分析点评:冯爱国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把握“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经实践检验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兴趣,使物理学习更加生动活泼课堂上,师生通过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见到的实例,分析得出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的概念,以及处于平衡状态时的特点,进而从理论推导实验验证得出了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最后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探究学习实例

高中物理探究学习实例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实例探究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张咏梅一、教学设计思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追寻碰撞中的不变量,一方面为下一节“动量”概念的引入提供实验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感悟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而这种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就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提供了可能,所以教学中可大胆尝试,充分创造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条件和机会。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培养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探究,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2)认识物理实验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自信、勤奋、严谨求实、大胆创新、团结协作的实验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习物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研究的情感三、重点、难点1、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如何真正实现探究的过程。

2、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来自行设计可行性较强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观察法,探究法,归纳法,实物体验法。

五、教学资源:气垫导轨、两个滑块、光电门;带线小球(2个)、刻度尺;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两个小车其中一个带有撞针,另一个带有橡皮泥;碰撞试验器;光滑页面;2碰撞小球;投影仪、教学片。

六、设计及实施过程此次研究性学习安排4-5课时,其中汇报交流占1课时,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小论文、科学报告。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一、课题名称:斧子、小刀使用中的物理学二、课题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工具已经丰富多样。

而各种各样的生活工具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许多人并不能充分使用工具。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让人们充分了解工具的正确的,高效的使用方法,顺便学习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和原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课题内容:在使用斧子、小刀时的技巧于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

五、课题研究方法:调查学习法:对斧子、小刀进行调查观察,利用已学知识探究斧子、小刀中某个部位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查阅文献法:到学校阅览室,县图书馆、市图书馆或州图书馆查找与斧子、小刀相关的书籍,进一步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网络信息法:通过网络了解斧子、小刀中的物理知识。

实践观察法::组织小组成员去使用斧子、小刀,切实感受其中的不同。

有关斧子的物理研究性报告(具体内容)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舞动起来显得粗犷、豪壮,可以显出劈山开岭的威武雄姿。

蕴含的简单物理原理:杠杆原理,压强,惯性。

必要公式:F=ma P=F/S F1L1=F2L2如何磨利斧头:一把扁平的摩挫,可用来磨利斧头。

将斧头靠着一块木材或营钉,斧口向上。

用木钓牢牢的把斧头固定,再用挫向斧口推磨。

一面锉好,翻过斧头,再锉另一面。

(你也可以用一块砂化岩磨刀石把斧口磨得锋利,只要在磨刀石上沿着斧口以平滑而循环的动作磨擦便可。

)目前一般多用砂轮磨刀、斧,砂轮也有粗细之分,可以交替使用,省时、省力,极为方便,但价格比磨刀石、锉刀贵多了。

手斧使用法:挥斧只须用一只手,(1)运用手肘的转动,举起你的手斧,肩膀不要转动,(2)手斧斩在木材时,须使手腕微微的放松,(3)斧口劈入木材的重量不是蛮力,而是斧头本身的重量。

劈木材时,把须切断处牢牢地靠在坚固的物体上,本质必须易劈,一个真正的童军抵达营地时,第一件工作便是去寻觅这样的木材。

高中物理实验研究性学习科学指导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实验研究性学习科学指导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实验研究性学习科学指导案例分析[摘要]文章分四大点详细介绍了课题“课本小实验探索”的实施过程:1.通过对研究背景分析来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的;2.分准备和实践两方面介绍研究过程方案;3.以小论文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4.以建议书的形式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对研究活动情况进行积极的科学指导分析。

[关键词]研究性学;案例;分析一、研究背景在物理选修3-1(人教版)上94页4题:如图3.4-12所示,把一根柔软的弹簧悬挂起来,使它的下端刚好跟槽中水银接触。

通电后,你预计会发生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该题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条件,且师生只是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结论:弹簧上下振动,电路交替通断。

为了验证该实验现象,我们决定把该实验作为研究课题。

分析: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生对课本进行大胆质疑,不迷信简单的理论分析,通过课题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研究方案【准备】1.聘请物理老师作为指导老师。

2.研究的方案。

(1)人员分工:唐乃金——联络与记录付应成——资料收集周振生——实验操作与分析徐渠——实验操作与分析。

(2)研究条件界定:以实验室能提供的水银、学生电源、电流表、最小劲度系数为2.1N/m的弹簧为实验器材。

(3)研究目的:验证实验现象与探索电压或电流条件。

分析:任何课题的研究都要有细致、充分的准备过程。

“课本小实验探索”课题作为一个验证性实验研究课题,其主要准备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科特点,聘请专业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二是制定一份详细的研究方案。

研究者通过对相关条件的界定使实验研究入口很小,避免了研究内容的随意性。

【实践】活动1:用吸水性较强的卫生纸吸取用来密封水银的水,用注射器吸取或点滴水银控制接触条件。

当电路中电流达到0.8A—0.9A弹簧开始上下跳动,此时人为压住弹簧与液面刚接触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1.4A(简称接触电流),并且接触处有电火花产生,并有“啪”、“啪”响声,电压越高以上现象越明显。

高中物理校本研修案例

高中物理校本研修案例

高中物理校本研修案例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高中物理校本研修的案例。

通过这种研修模式,教师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案例描述
在这个案例中,高中物理老师们组织了一个校本研修活动。

活动的主题是“运动力学的应用”。

在这个研修活动中,教师们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动力学知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研修活动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
2. 运动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3. 利用实验进行运动力学实践教学。

结果与收获
通过这个校本研修活动,教师们获得了以下收获:
1. 加深了对运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研究了如何将运动力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提升了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运动力学知识。

教学改进
在这次校本研修活动中,教师们还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 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研究和研究,掌握更多的案例;
2.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
3. 组织更多的讨论和交流机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研究。

结论
通过这个高中物理校本研修案例的实施,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
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此外,学生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也因为
教师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因此,校本研修活动是一
种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
上传: 欧阳坤更新时间:xx-1-2021:26:00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
公路的弯道测量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取并确定研究专题,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它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 以创造为指向, 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儿童活动中心论”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研究性学习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普遍实施, 我国目前尚处在研究性学习的起步探索阶段, 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1 问题的提出
过往的行人经过时发现, 路面在拐弯处不是水平的, 而是一侧高、另一侧低, 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有人说是为了下雨时雨水
容易流走, 有人说这样车可以跑得快……不禁让人想到“路面为什么要修成这样?”这是类似火车转弯的向心力一个不错的研究性课题。

2 研究的实施步骤
组织4个小组, 每个小组大约6人左右, 研究是在课余时间分时完成的。

察看地形
各小组首先分批对公路地形和路面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调查, 学生们观察很细致, 最后总结地形特点报告:这段路面呈“S”形, 弯曲部分内侧路面低, 外侧部分路面高, 弯曲程度大的路段内外侧高度差较大, 否则小。

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我告诉他们, 到物理教材“圆周运动及其应用”一章中去找答案。

通过学习, 他们很快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虽然有的同学还不很理解, 但他们这时对该知识的需求却成为他们理解这些知识的强大动力。

为了使原理的理解更透彻, 各小组在一起, 一个小组解释, 其他做必要的补充, 这是一次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

我们的实践表明, 对某一部分知识的实际需求会形成对之学习的强大动力, 这是一种“问题驱动”式的学习。

最后讨论的合理解释为:
汽车以一定的速度v 通过公路, 在拐弯处, 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由公式③可知, 转弯处半径越小, 路面的倾角越大。

学生们的问题解决了, 他们很高兴, 似乎完成任务了。

我又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工程师设计这段公路的设计车速是多大?
学生:问一问设计的工程师。

另一学生:我们只要测出公路的转弯半径和路面的倾角, 由公式③就可以求出了。

老师:我们先自己测量, 再请教工程师叔叔, 看看我们的测量准不准。

请大家设计出测弯道半径、路面倾角和设计车速的方案来, 过几天我们进行交流。

鼓励同学提出与他人不同的办法。

设计测量方案与交流
解决问题时同学们的思维是高度发散的, 他们设计的测量方案总共有8种, 有直接测量方案、间接测量方案, 不仅用到了数学知识, 还用到了初中的连通器原理、高中的打点计时器和激光器等, 设计方案各不相同。

同学们在交流时也非常惊异:原来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案如此多呀! 他们彼此借鉴方案的优点, 完善自己的测量方案, 比如, 有一种方案是直接找到公路圆弧的圆心, 而圆心位于对面的小山上, 不可能把小山挖掉, 这种方案需要改进。

在讨论交流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够相互学习, 而且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如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等,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实地测量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无论计划制定得多么周密, 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和困难, 而且有些困难还常常是始料不及的, 我们在这里称之为“生成性问题”。

实地测量开始了, 学生们在测量中有喜悦和失望, 有沮丧和自信, 下面是他们测量过程的几个侧面。

镜头1:这一组的测量方法很便捷, 先用目测确定公路的最弯处, 用皮尺测出中点到弯弧顶的距离, 如图3所示, 原理为: 总结与拓展
同学们满怀着收获的喜悦, 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当得知工程师的设计结果和他们的测量基本一致时, 他们是多么兴奋,“我居然能干工程师做的事情了”。

研究成果使同学们获得了自信。

3 总结
总结这次研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
计划性
进行研究性学习时, 可以与常规教学接轨, 使学生形成学习的需要, 为学习新的知识形成了新的增长点。

本次研究性学习之后, 我们学习圆周运动时, 学生学得很好。

生在参加这次研究性学习时的体验
以下是学生的体验:①我们想不出一个测量方案, 听到其他同学提出了那么多的巧妙方案, 用的都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 我们学习的知识原来有这么重要的用途, 我深为自己知识的匮乏而遗憾。

学过的知识如果不会应用等于没有学, 今后我要找机会应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②我们对自己的方案自信足时, 发现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比如路面不是理想的平面, 参照的水平面如何确定? 这些在纸上是不用考虑的, 我深深地感到, 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③当我们的方案无法进行时, 同伴们不是冷静思考, 共同找到解决方案, 而是互相埋怨, 谁也不动手, 没有人记录, 没有人找工具, 当我们最终测量失败时, 我们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

④消除了对工程师的神秘感, 过去我们认为研究只能是工程师、科学家的事情。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