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学考试复习.docx

合集下载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摄影测量的定义、任务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从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其中摄影测量侧重于提取几何信息,遥感侧重于物理信息。

任务:(1)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

(2)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地形数据库)。

2、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得的构象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3、解决的基本问题:几何定位和影像解译。

4、摄影测量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了解)5、摄影测量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了解):(1)按距离远近可分为航天摄影测、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显微摄影测量;(2)按用途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3)按处理手段可分为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4)根据摄影机平台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和水下摄影测量。

第二章影像的获取1、航空影像和遥感影像的获取方式航空影像:飞机等航空平台搭乘航摄仪(或数码相机)摄影成像;一般航空影像分为专业航摄仪(航空摄影机)获取的标准航片和非量测摄影机(普通摄影机)获取的非标准航片。

遥感影像:卫星等航天平台利用各类传感器(阵列扫描、推扫)获取遥感影像。

例如SPOT、QB、TM、IKONOS、World View等影像。

2、量测摄影机与非量测摄影机的区别(1)量测摄影机的主距是一个固定的已知值(2)量测摄影机的承片框上具有框标,即固定不变的承片框上,四个边的中点各安置一个机械标志;框标,其目的是建立像片的直角,框标坐标系。

(3)量测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是已知值。

3、航向重叠:摄影时飞机沿相邻影像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重叠度。

(完整word版)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推荐文档

名词解释1.像主点:摄影主光轴到像平面的交点,记作“o”2.像片主距:摄影机的物镜后节点到像主点的垂距,记作“f”3.航高:摄影机的物镜到摄影水准面的垂距,记作“H”4.摄影比例尺:影像上的一段距离l与相对应的地面线段距离L的水平距的比5.重叠度:像片的重叠的部分占整副长的百分比6.航带弯曲:航带的两端点的两像片的像主点的两线距离与偏离这条直线最远的像主点到这条直线的垂距的比的倒数8.像片旋偏角:相邻两像片主点连线与像副沿航带飞行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9.中心投影:投影射线相交于一点的投影10.中心投影构线方程:像点,投影中心,与相对应的地面点之间的数学关系公式11.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中心与相对应的影像的位置关系的参数12.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像或光束投影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13.核面:摄影基线与地面一点所构成的平面14.同名光线:由地面同一点发出的两条光线15.摄影基线:相邻两射影站点的连线16.同名像点:同名光线在左右两影像上的构像17.同名核线:核面与左右两像片的交线18.内定向:通常称像点的量测坐标到像空间直角坐标的变换19.像片控制点:少量的直接为摄影测量加密或测图需要,在实地测定的控制点20.像片控制测量:实地测定像片控制点的工作21.像素:像片上一块可以看成是像点的极小的影像22.采样:对实际连续函数模型离散化的测量过程,被量测的点,称为“样点”,两样点之间的距离称为“采样间距”23.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点上的原始函数的数值时,需要内插,此时就叫做重采样24.数字影像:用像素灰度值的二维矩阵表示的像片影像填空题1.摄影测量学的分类:1)按成像距离分为:航天,航空,近景,显微摄影测量2)按对象分为:地形与非地形摄影测量2.摄影测量学的发展阶段:模拟,解析,数字摄影测量3.航空摄影机分类:光学和数码航空摄影机,数码的又分为单面阵,多面阵,三线阵数码航空摄影机4.立体影像的观察方法:互补色法,光闸法,光偏振法,液晶闪闭法5.重采样的方法:最邻近像元法,双线性插值法,双三元卷积法6.线特征提取算子:微分算子,二阶差分算子,特征分割法,hough 变换7.数字影像匹配基本算法: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相关系数,差平方和,差绝对值和问答题1.摄影测量学1)定义:是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和技术2)任务:是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及城镇,农业,林业,地质,交通,工程,资源和规划等部门所需要的各种专题图,建立地形图数据库,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三维的基础数据3)特点:a,对应项进行摄影量测与解释等处理时,无需接触物体本身b,从二维模型重建三维模型c,面采集数据方式d,同时提取几何和物理特性4)技术手段:模拟法,解析法,数字法5)发展阶段及特点:a,模拟摄影测量(利用像片,采用模拟投影方式,模拟测图仪,工作人员手工操作,产生模拟产品)b,解析摄影测量(利用像片,采用数字投影方式,解析测图仪,机助工作人员操作,产生模拟产品,数字产品)c,数字摄影测量(利用数字影像,数字化影像,采用数字投影方式,计算机,自动化操作加工作人员干预,产生模拟产品,数字产品)2.观察人造立体的条件:1)有两个不同摄站点摄取同一物体的一个立体像对2)分像条件,一只眼睛只能看到摄影像对中的一张像片3)两只眼睛各自观察左右像点的连线与双眼的眼基线近似平行4)左右两像片间的间距要与两眼的交会角相适应3.单向空间后方交会:1)定义:利用影像覆盖范围一定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和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方程,来反求影像的外方位元素2)相关数据:未知数(6个外方位元素)已知数(控制点的空间坐标)量测值(影响坐标)数学模型(共线方程)所需控制点(至少3个)3)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量测像点坐标,确定未知数的初值,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求其改正数和新值,检验迭代是否收敛4.立体像对空间前方交会:1)定义:由立体像对中左右影像的内,外方位为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影像坐标量测值来确定该点的物放空间坐标2)相关数据:未知数(物放空间坐标)已知数(左右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量测值(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数学模型(点投影系数/共线方程)所需控制点(0个)3)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量测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由摄影基线求Bx,By,Bz,求相空间辅助坐标,再求点投影系数,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及其改正数和新值,检验迭代是否收敛5.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1)定义:利用立体像对中摄影时存在的同名光线对应相交的几何关系,通过量测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以解析计算的方法,解求两张相片的相对方位元素的过程2)相关数据:未知数,量测值(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数学模型(共面条件方程)所需控制点(0个)所需同名像点(6对以上)3)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量测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假设摄影基线,确定初值,计算像空间辅助坐标,点投影系数,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求改正数及新值,检验迭代是否收敛4)分类:连续像对相对定向(以左影像为基准,右影像进行直线运动和角运动来实现相对定向),单独像对相对定向(以摄影基线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的X轴,正方向为航线方向,两张影像进行角运动来实现相对定向)6.单元模型的绝对定向:1)定义:借助于物方空间坐标为已知的控制点来确定空间辅助坐标系到实际物方空间坐标系的变换关系2)相关数据:未知数(7个参数)量测值(地面摄测坐标)数学模型(三维空间坐标变换)所需控制点(至少3个)3)计算流程:获取控制点的两套坐标,确定初值,计算地面摄测坐标和空间辅助坐标系重心化,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及改正数和新值,检验迭代是否收敛4)变换:像空间辅助坐标到地面摄影测量坐标5)重心化的目的:1,减少模型点在计算中的有效位数,保证了计算的精度2,使法方程式的系数简化,个别项数值为零,部分未知数可以分开求解,提高了计算的速度7.立体像对光束法:1)定义:用已知的少量控制点和待求的地面点,以共线方程为基础,在像对内同时解出两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待定点的坐标2)相关数据:未知数(两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待定点的坐标)测量值(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数学模型(共线方程)所需控制点(至少3个)3)相关计算:如果有n个控制点,m个待定点,未知数为12+3m,误差方程式为4n+4m8.双向解析摄影测量的方法及特点:1)空间后方—前方交会法(精度:依赖于空间后方交会的精度,不足:空间前方交会不能充分的利用多余条件平差,应用:已知外方位元素,求少量的待定点的坐标+相关数据)2)相对—绝对法(精度:取决于相对和绝对定向的精度,不足:不能严格表达外方位元素,有较多的计算公式,应用:航带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相关数据)3)光束法(精度:精度最高,优势:理论最严密,完全按照最小二乘法进行解算,应用:光束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相关数据)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定义,意义及目的与分类:1)定义: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航摄像片所量测的像点坐标和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来解算地面加密点的物方空间坐标2)意义:a,不触及被量测物体即可获得其位置与几何形状b,可快速的大方位内同时进行点位测定,节省野外测量的工作量c,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d,摄影测量平差时,区域内部精度均匀,不受区域大小限制3)目的:a,为测绘地形图模型提供定向控制点和像片定向参数b,测定大范围内界址点的统一坐标c,单元模型中大量地面坐标点的计算d,解析近景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4)分类:a,按平差采用的数学模型分为:航带法,单独模型法,光束法b,按平差范围大小分为:单航带法,单模型法,区域网法10.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思想与流程:1)定义:把许多立体像对构成的单个模型连接成航带模型,将航带模型视为单元模型进行解析处理,通过消除航带模型累计的系统误差,讲航带模型整体纳入测图坐标系中,从而确定地面加密点的坐标2)基本流程:a,像点坐标的量测和系统误差的预改正b,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c,连接模型构建自由航带网d,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e,航带模型的非线性改正f,加密点的坐标计算。

(完整版)《摄影测量学》试题

(完整版)《摄影测量学》试题

《摄影测量学》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摄影测量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

2﹑共线方程相当于投影过程,既由物方经摄影中心到像方的过程。

3﹑像片判断按其应用目的可分为地形判读和专业判读,按其使用的技术手段可分为间接判读和直接判读。

4﹑绝定向的目的是将建立的模型坐标纳入到地面坐标系中,并规化为规定的规定的比例尺。

5﹑等比线把倾斜相片的比例尺分为三部分,含主点部分的比例尺都小于f/H,含底点部分的比例尺都大于f/H,而本身的比例尺等于f/H。

6﹑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航带网法独立模型区域法和光束法三种。

7﹑投影的方式有中心投影和正摄投影两种,航空像片属于中心投影。

8﹑一个像对的两张像片有12个外方位元素,其中通过相对定向可以求得5个相对定向元素,要恢复像对的绝对位置还需要求解7个绝对定向元素。

9﹑像点坐标观测值主要包含摄影物镜畸变差大气折光差感光材料变形地球曲率等造成的系统误差。

10﹑在摄影测量中进行立体模型量测时,可以用两种量测方法,这两种量测方法分别为单测标量测和双测标量测。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像片的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相对于像片平面关系的数据。

2、2﹑摄影基线:两相邻摄站之间的距离为摄影基线。

3﹑核面:摄影基线与地面任一点组成的平面称为该平面的核面。

4﹑数字影像重采样:由于数字影响是个规则的灰度格序列,当对数字影像进行处理时,所求得的点位恰好落在原始像片上像素中心,要获得该点灰度值,就要在原采样基础上再一次采样。

5﹑像片主距:像片主点到物镜后节点的距离。

6﹑像片倾角:摄影像片在航线飞行方向上的倾斜角。

7﹑平高点:既做平面控制,又做高程控制的像方控制点。

8﹑景深:摄影时物体成像清晰的最远点与最近点的纵深距离。

9,相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的高度。

10﹑合线:真水平面与像平面的交线称为合线,又称真水平线。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对的打(T),错的打(F)。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1.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相片,经过处理以获得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2.数字摄影测量: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或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或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信息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3.像片主距:摄影机物镜后节点到像片主点的垂距4.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5.航摄比例尺:航摄影像上一线段i与相应地面线段l的水平距之比6.航高:指摄影飞机在摄影瞬间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7.相对航高:摄影机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8.绝对航高: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指摄影机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9.航向重叠度:重叠部分与整个像幅长的百分比(航线相邻的两个像片的重叠度)10.旁向重叠度:旁向重叠部分与整个像幅长的百分比(相邻航线像片的重叠度)11.航线弯曲度:航线最大弯曲矢量与航线长度的百分比12.像片旋偏角:一张像片上相邻主点连线与同方向标框连线的夹角13.内方位元素: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的参数14.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响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15.共线方程:16.像点位移:像片倾斜、地形起伏时,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构像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像所产生的位置差异17.影像内定向:利用平面相思变换等公式,将所测量的影像架坐标或仪器坐标(像点坐标)变换为以影像上像主点为原点的像坐标系的坐标的变换方法18.单向空间后方交会:根据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从而确定摄影瞬间被摄物体和航摄像片的关系19.立体像对:同一航带内具有一定重叠度的相邻的两张像片20.摄影基线:立体像对两个摄影站之间的连线21.同名光线:同一地面点发出的两条光线22.同名像点:同一地面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左右摄影中心在左右像片上构成的像点23.核线:核面与像片面的交线24.同名核线:核面与左右像片面的交线为同名核线25.核面:摄影基线与同一地面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组成的面26.主核面:过像主点的核面27.垂核面:过左右像底点的核面28.空间前方交会:根据同名光线对应相交的关系,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坐标的方法29.相对定向:利用立体像对中摄影时存在的同名光线对应相交的几何关系,通过测量像点坐标,解求两像片的相对方位元素的过程30.相对定向元素(相对方位元素):描述立体像对两张像片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的参数31.绝对定向:借助于物空间坐标为已知的控制点来确定空间辅助坐标系与实际物空间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32.空中三角测量:使用摄影测量解析法和待定点坐标确定区域内所有影像的外方位元素33.像片纠正:为了清除像片和正射影像图的差异,需要将竖直摄影的像片消除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和限制或消除地形起伏引起的投影差,并将影像归化成图比例尺的过程1.摄影测量的技术手段:a.模拟法b.解析法c.数字法2.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a.模拟摄影测量b.解析摄影测量c.数字摄影测量3.摄影测量的分类:a.按距离远近:航天、航空、地面、近景、显微摄影测量b.按用途: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c.按处理手段(三个发展阶段):模拟、解析、数字摄影测量4.摄影测量对航空摄影的要求:a.像片倾斜角度不大于3度b.航高国家规定不能超过5%,同一航带内的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能大于30m,摄影区域内的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能大于50mc.像片重叠度:航向重叠度不能小于60%,旁向重叠度不能小于30%d.航线弯曲度不能大于3%e.像片旋偏角:一般要求旋偏角小于6度,个别最大不能大于8度,且不能有连续三片超过6度5.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a.框标坐标系b.像平面直角坐标系c.像空间直角坐标系d.像空间辅助直角坐标系e.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f.摄影测量坐标系 j.地面测量坐标系6.共线方程的主要应用有:a.单向空间后方交会和多像空间前方交会b.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光束法平差中的基本数学模型c.构成数字投影的基础d.计算模拟影像数据e.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共线方程制作正射影像f.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共享方程进行单幅影像测图7.引起像点位移的因素(像点位移的分类):a.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b.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8.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的规律:a.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是地面点相对于所取基准面的高差引起的,数值不同,基准面上的点无地形起伏像点位移b.地形起伏像点位移以误差值表示,表现在像底点为辐射中心的方向线上c.地形起伏像点位移的符号与该点的高差符号相同,改正时相反d.摄影比例尺不变时,适当采用长焦距摄影机,可增大航高H,减少此变形e.水平像片上存在由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f.像底点引出的辐射线上不会存在地形起伏引起的方向偏差9.4D产品:DEM数字高程模型 DOM数字正射影像 DLG数字线划图 DRG数字栅格图10.空间后方交会流程:a.获取已知数据b.量测控制点像点坐标并进行必要的误差改正c.确定未知数初值d.计算旋转矩阵Re.逐点计算像点坐标近似值,利用未知数的近似值按照共线方程计算控制点像点坐标的近似值f.逐点计算误差方程式的系数和常数项,组成误差方程式g.计算法方程的系数阵与常数项,组成法方程式h.解求外方位元素改正数i.检查迭代是否收敛11.航摄像片上有没有统一的构像比例尺:构像比例尺处处不一致,像点位移同样引起像片比例尺的变化及图形的变形,且由于像底点不在等比线上,所以综合考虑像片倾斜和地形起伏的影响,像片上任意一点都存在像点位移且位移大小随点位的不同而不同,由此导致一张像片上不同点位的比例尺不相等12.求物点三维坐标的方法:a.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和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b.相对定向与绝对定向方法c.光束法13.连续相对定向和单独相对定向的异同:各自的定向元素不同、空间辅助坐标系不同a.单独相对定向:采用了两幅影像的角元素运动实现相对定向b.连续相对定向:以左影像为基础,采用右影像的直线运动和角运动实现相对定向在多个连续模型的处理过程中多采用连续相对定向元素14.光束法思想(一步定向法):以共线方程为基础,未知点、控制点同时列误差方程,将像片外方位元素和待定点坐标在平差过程中整体求解15.空中三角测量的分类:a.按数学模型分为: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光束法b.按平差范围分为:单模型法、单航带法、区域网法16.引起像片误差的物理因素:摄影机物镜畸变、感光材料变形、大气折光、地球曲率17.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的主要工作流程:a.像点坐标的测量和系统误差的改正b.像对的相对定向c.模型连接以及航带网的的构成d.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e.航带模型的非线性改正18.航带区域网法基本思想:按照单航带法构成自由航带网利用能航带的控制点及上一航带的公共点进行三维空间相似变换,将整区各航线纳入统一的坐标系中同时解求个航带非线性变形改正系数,计算各加密点坐标19.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基本思想:把一个单元模型视为刚体,利用各单元模型彼此间的公共点连成一个区域,在连接过程中,每个单元模型只能做平移、缩放、旋转,即空间相似变换在变换中要使模型间公共点的坐标尽可能一致,控制点的摄影坐标与地面摄影坐标尽可能一致,同时观测值改正数的平方和最小,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按最小二乘原理求待定点地面摄影坐标20.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基本思想:以一张像片组成的一束光线作为一个平差单元,以中心投影的共线方程作为平差的基础方程,通过各光线束在空间的旋转和平移,使模型之间的公共光线实现最佳交会,将整体区域最佳地纳入到控制点坐标系中,从而确定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及像片的外方位元素21.数字微分纠正的基本原理方法:正解法数字微分纠正、反解法数字微分纠正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通过传感器,接受来自目标地物发射的微波,而达到探测目的的遥感方式电磁波: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摄影测量学考试复习

摄影测量学考试复习

产品是指 、、、。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取照片,通过像片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摄影测量按远近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显微镜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按用途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经过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由于立体像对选取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不同分为连续像对与单独像对摄影机的主距:航空摄影物镜中心至底片面的距离是固定值.摄影比例尺:严格讲,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为与地向上相应线段的水干距之比。

摄影像片的影像比例尺处处均不相等.摄影航高:摄影机的物镜中心至该面的距离.绝对航高 :摄影物镜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

.相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或某一点的高度.制定航摄计划:.确定摄区范围;.选择航摄仪;.确定航摄仪的比例尺;,确定摄影航高;,需要像片数,日期等。

.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摄站点间的空间距离称为摄影基线。

.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影像的色调,.像片的重叠,.像片倾角,.航线弯曲,,像片旋角.像片倾角: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它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应小于,夹角称为像片倾角。

.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以上。

目的:保证像片立体量测与拼接.旁向重叠: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以上.中心投影:投影光线会聚与一点.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像底点:主垂线与像片面的交点.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哪些?像平面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 .对于一张航摄像片其内外方位元素为内外方位元素均为常数,.内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地核线:基于绝对定向生成的核线影像,生成速度慢,但很好解决了立体倾斜。

11.数字化:添加需要采集的立体模型12.视差模式:在视差模式下,数据采集过程使用的是XYP的坐标输入模式,即通过输入左右片的坐标和左右视差计算地面坐标。

13.高程模式:在高程模式下,数据采集过程使用的是XYZ坐标输入模式。

14.匀光:由于受外部光照条件以及其他内部因素的影响,导致获取的影像在色彩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后续数字正射影像的生产。

为了消除影像色彩上的差异,需要对影像进行色彩平衡处理,即匀光处理15.镶嵌:镶嵌线本质是单张正射影像重叠区域的镶嵌点+点构成的面之间的拓扑关系。

镶嵌线只与DOM相关,与图幅无关。

DEM步骤:一:传统核线匹配生成DEM1.定义核线范围2.全局显示视图3.定义最大核线范围4.生成核线影像5.核线匹配6.新建DEM7.设置间距8.生成DEM文件DEM编辑方式:1.dem编辑模块:主要基于点,线,面的方式对dem点进行编辑,工具较为丰富,适合对dem精度要求较高的项目。

2.采集模块编辑dem:主要利用了采集的编辑便捷性,较适合对采集较熟悉的作业员。

2.DEM编辑的对象:DEM编辑的实质就是修改DEM格网点的高程值,即将DEM文件中所有点(DEM编辑中初始为绿色的点)的高程严格按照地貌变化表示出来(去掉一切人为建筑,植被等不能代表真实的地表的高程部分),达到能够表达出真实的地貌变化的效果。

3.面编辑:以一个闭合区域为处理范围,对范围内部的DEM格网点重新内插或其他处理。

编辑方式:(1)量测点内插:以量测点的高程点为基点,在选取范围内用所量测的范围线节点构网对范围内的dem重新计算高程值,要求在量测时采集的高程节点均要严格贴于对面。

常用在dem错误较多,面积较大,无太多正确值可以利用的平缓区域。

(2)匹配点内插:利用软件匹配的dem格网点的高程,构网内插范围内部的其他的dem点来生成新的高程值。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

一、名词解释1、解析相对定向:根据同名光线对对相交这一立体相对内在的几何关系,通过量测的像点坐标,用解析计算方法解求相对定向元素,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确定模型点的三维坐标。

2、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将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动态 GPS 定位技术获取的摄影中心曝光时刻的三维坐标作为带权观测值,引入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整体求解影像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理论和方法。

3、主合点:地面上一组平行于摄影方向线的光束在像片上的构像4、核线:立体像对中,同名光线与摄影基线所组成核面与左右像片的交线。

5、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

6、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7、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像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8、影像的内方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

9、影像的外方元素:描述像片在物方坐标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0、景深: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11、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的方法,称为空间前方交会。

12、空间后方交会:利用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或反求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13、摄影基线:相邻两摄站点之间的连线。

14、像主点:像片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15、立体像对:相邻摄站获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影像。

16、数字影像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采样点上的像素值时,需进行灰度重采样。

17、核面:过摄影基线与物方任意一点组成的平面。

18、中心投影:所有投影光线均经过同一个投影中心。

19、单模型绝对定向:相对定向所构建的立体模型经平移、缩放、旋转后纳入到地面坐标系中的过程相对定向:根据立体像对内在的几何关系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

即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

20、数字影像内定向:同一像点的像平面坐标与其扫描坐标不相等,需要加以换算,这种换算称为数字影像内定向。

摄影测量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摄影测量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包括三部分:1、摄影测量考试要点2、要点详见部分3、试题考卷部分--------------------------------一、摄影测量考试要点(是按照老师划的重点整理的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了解)第二章影像获取2-1 航空影像获取第三章摄影测量基础(全部)3-1航空摄影3-2中心投影的基本知识3-3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3-4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3-5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3-6像点的空间直角坐标变换与中心投影构像方程3-7航摄像片上的像点位移第四章双像立体测图基础与立体测图4-3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与模型的绝对定向元素(其余的了解)第五章摄影测量解析基础(全部)5-1 像点坐标测量5-2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5-3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5-4立体相对解析法相对定向5-5立体模型的解析法绝对定向5-6双像解析的光束法严密解第六章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全部)6-1概述6-2航带网法空中三角测量6-3独立模型法区域空中三角测量6-4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第七章(不考)第八章全数字摄影测量基础(全部)8-1 概述8-2 数字影像及数字影像重采样8-3 基于灰度的数字影像相关8-4 SIFT匹配方法8-5 核线相关与同名核线的确定8-6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第九章像片纠正与正射影像图(考概念)9-1 像片纠正的概念与分类9-2数字微分纠正---------------------------------------------------------------------------------------------------------------------------------------------------- -------------------------------------二、要点详解部分(有绿色填充的是曾经的作业题)-------------------------------- ◆影像获取2-1 、3-1;航空影像获取P4-13航空影测量由于其成图速度快、精度高、不受天气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一直是我国基本地图成图的主要方式,仍然作为测制地形图获取影像的主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D 产品是指DEM、DLG、DRG、DOM。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取照片,通过像片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摄影测量按远近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显微镜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按用途口J分为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经过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2.由于立体像对选取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不同分为连续邃戒与里独像对摄影机的主距:航空摄影物镜中心至底片面的距离是固定值1・摄影比例尺:严格讲,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为J与地向上相应线段的水干距L之比。

摄影像片的影像比例尺处处均不相等3•摄影航高:摄影机的物镜中心至该面的距离2•绝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平均海平而的航高,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

3•相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或某一点的高度 2 •制定航摄计划:1.确定摄区范围;2.选择航摄仪;3.确定航摄仪的比例尺;4,确定摄影航高;5,需要像片数,F1期等。

5.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摄站点间的空间距离称为摄影基线。

2•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1.影像的色调,2.像片的重叠,3.像片倾角,4.航线弯曲,5,像片旋角2•像片倾角: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它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应小于3D,夹角称为像片倾角。

3•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60%以上。

目的:保证像片立体量测与拼接4•旁向重叠: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5•中心投影:投影光线会聚与一点7•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像底点:主垂线与像片面的交点 2 •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哪些?像平面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3.对于一张航摄像片其内外方位元素为内外方位元素均为常数,8•内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

即摄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主距)f及像主点o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兀。

,儿9•外方位元素:在恢复内方位元素的基础上,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与姿态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外方位角元素:确定像空间坐标系的三轴在地面坐标系中的方向。

14 •像点在像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变换关系:U X坷a2 a3XV=R y—久b2伏yW-f°1 C2°3-f13•同名像点:同名光线在左右相片上的构像14 •摄影基线:同一航线内相邻两摄站的连线15•核线:核面与像片的交线,核线会聚于核点16•核面:摄影基线与地而点所作平而17.同名像点:地面上一点在相邻两张像片上的构像18. 相对定向的两种方法:1.连续法相对定向元素2.单独法相对定向元素19•解析法绝对定向,就是利用已知的地而控制点,从绝对定向的关系式出发,解求上述七个绝对定向 元素。

5•什么是共线方程,它在摄影测量中有何应用? 答:共线方程即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di (XA_Xs )+ $(};_Ys )+ q(ZA_Zs ) a 3(X A -X s ) + b.(Y A -Y s ) + c 3(Z A -Z s ) d2(X 人 _Xs )+ ®(/ _$)+ C2(Z A_Z S ) ^3(XA _X S ) + %(Y A -Y S ) + C 3(Z A -Z S ) 答:上式中,⑷卫2卫3,勺,①厶心心心是由像片3个外方位角元素构组成的九个方向余弦;Xs ,人,Z 5 是像片的3个外方位线元素。

兀』为像主点坐标,X, Y, Z 是像点对应地面点的物空间坐标。

像片主 距fc 共线条件方程在摄影测量中的主要应用如下:1. 利用DEM 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2•利用DEM 进行单张像片测图;3•光束法平差中的基本数学模型 4. 摄影测量中数字投影基础;5.计算像片模拟数据;6.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7•多像空间前方交会 12•像点位移: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的构像相对于理想情况下构像位置的差异。

1、 像片上的投影差:由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称为像片上的投影差。

2•双像立体测图:是指利用一个立体像对重建地面立体儿何模型,并对该儿何模型进行量测,直接给 出符合规定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建立数字地面模型,使用一个立体像对构建地面立体模型的方法。

13. 人造立体视觉:借助空间物体的构像信息而在视觉上感受出空间物体的存在15.立体摄影测量也称双像测图:是由两个相邻摄站所摄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一对像对为量测单元。

7•摄影测量中,建立人造立体视觉应满足哪些条件?答:人造立体视觉必须符合自然界里提观察的四个条件: ① 两张像片必须是在两个不同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取的立体像对; ② 每只眼睛只观察像对中的一张像片;③ 两像片上相同景物的的连线应与眼基线近似平行; ④ 两像片的比例尺相近差别3 •相对定向的两种方法:1•连续法相对定向元素:左像片:Usl=Vsi=Wsi=O,(P I =CO I =K I =0Q 。

右像片:Us2=bu,Vs2=bv,Ws2=bw,(p2,®2,K2 其中b u 只影响相对定向后建立模型的大小故在相对定向中不予考虑。

故相对定向元索:b v . b z .(pi.o )i.Ki2. 单独法相对定向元素:在以左摄影中心为原点、左主核面为UW 平面、摄影基线为U 轴的右手空间 直角坐标系屮,左右像片的相对方位元素左像片:U S |=V S 1=W S 1=0,C01=0, (pi ,K1 右像片:Us2=bu=b,Vs2=Ws2=0, (p2,O )2,K2其b u 只影响相对定向后建立模型的大小在相对定向屮不考虑。

故相对定向元素:(P1,K1,(P2,®2,K2x = -fy = -f3•通过将相对定向建立的立体模型进行缩放、旋转和平移,使其达到绝对位置恢复模型的大小和空间 位置的元素(相对定向后模型的大小和空间位置是任意的)。

,式中(X, Y, Z )为模型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U, V, W )为ai 同一•模型点在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坐标,九为模型缩放因子,b, ciQ 、K 计算出的方向余弦,(Xs ,Ys ,Z s )为坐标原点的平移量,称七个参数Xs 、Ys 、Z s >九、①、Q 、 K 为绝对定向元素。

10•空间后方交会:己知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至少三个地面点坐标并量测出相应的像点坐标,则可根 据共线方程列出至少六个方程式,解求出像片六个外方位元素,称为空间后方交会。

四、空间后方交会的步骤1、获取已知数据:2、量测控制点的像点坐标3、确定未知数的初始值4、计算旋转矩阵R5、逐点计算像点坐标近似值6、组成误差方程式7、改正数小于指定值,则完成;否则将解算的未知 数加上初始值,作为新的初始值,重复4・6步。

15、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相对左右两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影像坐标量测值来确定该 点的物方空间坐标,称为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1・立体像对前方交会的概念: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 在物方空间坐标系屮坐标的方法。

2•由于立体像对选取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不同,有连续像对和单独像对3. 相对定向的口的是确定相邻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最少需要5对同名像点。

4•解析法绝对定向就是利用己知点的地面控制点,从绝对定向公式出发解求出绝对定向元素 5•绝对定向元素:描述立体像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6•计算绝对定向时,常采用模型的重心为坐标原点将重心化,目的是保证精度计算和提高计算速度 6•双像解析的摄影测量三种解算方法:后交-前交解法,相对定向•绝对定向解法,光束法 7 •三种方法的比较方法严密性控制点要求使用场合后交-前交法 点位精度决定于外方位元素精度 没有利用多余条件 3个平高点已知像片外方位元索相对定向-绝对 定向法点位精度决定于相对定向一绝对定向精度 2个平高点+1个高程点航带法加密光束法理论最严密 精度最高2个平高点+1个高程点光束法加密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用计算的方法,根据少量地面控制点,采用较严密的数学模型,平并解算出待X -31a2a3_u「Y =2 bi b 2 b 3 V + YsZ_C1 C2C3_w_Zs_a2 a 3b 2 b 3魏两个坐标轴系三个转角①、 C2 C 3定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1()・解析空屮三角测量和的平差模型: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和光束法,按加密区威可分为:单航带法、 区域网法总结:三种平差方法比较航带法独立模型法 光束法平差单元 航带单元模型单张像片(光束) 观测值 各点概略地摄坐标 模型坐标像点坐标未知数各航带非线性变形 改正系数各模型空间相似变换参数及加密点坐标 各像片外方位元素及加密点坐标 平差数学模型 多项式 空间相似变换公式 共线方程 原理 近似 严密 最严密 精度低高最高应用小比例尺低精度加 密测图加密低级大地测量三角 网及高精度数字地 籍测量测量地界点11 •像点坐标量测与系统谋差及改止:摄影机物镜畸变底片变形改正大气折光改正地球曲率改正 12 •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是指只表示地面高程的数字地面模型即指在某一区域上以高程表示地面起伏状态的有序阵列13 DEM 内插就是根据参考点上的高程求出其它待定点上的高程, 14. DEM 内插的三种方法:整体内插,分块内插,逐点内插15•数字摄影测量的定义: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丁•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 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 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学的分支学科。

16•数字摄影测量的特点:自动化程度高、可处理多种资料、产品多样化、功能多 17•重釆样定义:根据已冇的釆样点,灰度值内插未知像元灰度值的过程1&重采样方法:双线性插值法、双三次卷积法 最邻近像元法19•影像相关:利用两个影像信号的相关函数,评价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像点的过程。

20•影像相关分类电子相关光学相关 数字相关21 •数字相关:根据数字影像的灰度特性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的方式完成影像相关1. 最小二乘影像匹配屮可以非常灵活的引入各种已知参数和条件,从而可以进行整体平差。

2. 解决单点的影像匹配问题以求其视差,也口J 以直接解求其空间处标3. 同时解决“多点”影响匹配或多片影像匹配。

4. 引入粗差检测从而大大捉高影像匹配的可靠性。

22 •最 I 小二乘匹配的优点:23 •最小二乘匹配算法的过程:1.由于最小二乘影像匹配点位,需耍冇较好的近似值,因此应首先进行初匹配,搜索相关系数最大的 序列,求相关系数获得右影像窗口中心的初始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