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和核舟记的一词多义原文及译文
活板 核舟记
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可:大约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缓缓地 兴:起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11、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12、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3、火烧令坚 令:使。
4、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和(hu¨):混合;搀杂。 冒:蒙,盖。
6、则第二板已具 具:准备好。
7、更互用之 更互:交替,轮流。
8、文理有疏密 文理:纹理,质地。
18、其色墨 墨:黑
19、其色丹 丹:朱红色
20、为人五;为窗八 为:刻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尚,还 盈:满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修狭:长而窄
七、朗读节奏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算是、认为是。动词。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没有实际意义。加强语气。
“其印为予群众所得”, 被。介词。
七、重点词语解释
1、唐人尚未盛为之 盛为之:大规模的使用。
2、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布衣:平民。
“其印自落”, 印模。 主语,名词。
“密布字印”, 印模。 宾语,名词。
2、火:“火烧令坚”, 用火。 名词做状语。
“再火令药熔”, 用火烧。 名词做动词。
沈括《活板》原文、注释及译文
沈括《活板》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活板》宋·沈括板印②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③。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④后典籍,皆为板本⑤。
庆历中⑥,有布衣毕昇⑦,又为⑧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⑨。
每字为一印⑩,火烧令(11)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2)纸灰之类冒(13)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14)置铁板上,乃密布(15)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
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0)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1),更互(22)用之,瞬息(23)可就(24)。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25),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6)。
有奇字(27)素(28)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30)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1)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32),用讫(33)再火(34)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5)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36)所得,至今保藏。
【注释】①选自《梦溪笔谈》。
活板,就是活字版。
板,通“版”。
在印刷术上,从雕刻整块的木板发展到使用可以装拆的活字版,是很大的进步。
活字版最初使用瓦字,以后改用木字、铜字,现在一般用铅字。
②〔板印〕用整块木板雕刻印刷。
③〔尚未盛为之〕还没有大规模地使用。
之,指“板印书籍”。
我国在公元六百年左右已经发明雕板印刷术,但那时板印书籍还没有被广泛地使用。
④〔已〕通“以”。
⑤〔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⑥〔庆历中〕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
庆历,宋仁宗年号。
⑦〔布衣毕昇〕平民毕昇。
古代平民百姓多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毕昇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比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术早四百多年,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一项卓越贡献。
活板文言文重点翻译
昔者,有智者制活板,以印书。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每字为一印,以一铁范置字中,一字一范,不相乱。
火烧令坚,先布纸于铁板上,然后以一铁范一铁条一铁笔,使压印之。
凡一板之字,可印数十本,印数百本,其多不胜计。
夫此活板之妙,不特便于人,亦便于物也。
【重点翻译】昔者,有智者制活板——昔日,有一位智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以印书——用来印刷书籍。
其法,用胶泥刻字——这种方法的步骤是,使用胶泥雕刻文字。
薄如钱唇——文字的厚度薄如铜钱边缘。
每字为一印——每一个字制成一个活字。
以一铁范置字中——用一块铁范将字嵌入其中。
一字一范,不相乱——每一个字对应一个铁范,不会混淆。
火烧令坚——通过火烧使其变得坚固。
先布纸于铁板上——首先在铁板上铺上纸张。
然后以一铁范一铁条一铁笔,使压印之——接着用铁范、铁条和铁笔压印。
凡一板之字,可印数十本——一块铁板上的字可以印刷数十本书。
印数百本,其多不胜计——印刷数百本书,数量多得无法计数。
夫此活板之妙——关于这种活字印刷术的奇妙之处。
不特便于人——不仅方便了人们。
亦便于物——也方便了物品。
此法之传,至今未息——这种方法的流传,至今未曾停止。
学者皆称便,愿得而用之——学者们都称其方便,愿意使用它。
于是,天下之人,无不以此为利——于是,天下的人,没有不用这种印刷术来谋取利益的。
自是之后,印刷之术大行于世——从那时起,印刷术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胶泥之字,亦随之而盛——而胶泥制成的字也随之而盛行。
盖其易制,且便于携带——因为它们容易制作,而且便于携带。
是以,天下之人,莫不乐用之——因此,天下的人,没有不乐意使用的。
此法之传,历久弥新——这种方法的流传,历经久远,愈发新颖。
夫活板之妙,诚不可言矣——活字印刷术的奇妙,确实难以用言语表达。
然其法,简便易行,人人可得而为之——然而,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是以,活板之传,历久不衰——因此,活字印刷术的传承,历经久远,不会衰败。
八下 活版、核舟记翻译
《活版》译文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去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
《核舟记》译文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苏教版《活板》注释及翻译
《活板》词语解释及翻译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名词作状语,“用雕板”。
尚:副词,还。
盛: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
为:动词,做。
之:指代“板印书籍”。
译文: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
2、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始:才。
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已:通“以”。
为:是。
译文:五代的时候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布衣:平民。
昇:同“升”。
为:发明。
译文: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4、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其:指活字版印刷的。
钱唇:铜钱的边缘。
一印:一个字模。
火:名词作状语,用火。
令:使。
译文: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变得坚硬。
5、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设:设置。
其:指铁板的。
以:用,拿。
和:混合。
冒:蒙,盖。
之①:代词,这。
之②:代“铁板”。
译文: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好。
6、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欲:想,要。
则:就。
铁范:铁框子。
乃:于是,就。
密布:密密地排着。
字印:字模。
持:拿。
就:靠近。
持就火即持之就火。
炀:烤。
之:指铁板。
稍:稍微。
则:就。
其:指排好的字模。
如砥:像磨刀石那样平。
译文: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铁板上的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
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若:如果。
止:通“只”。
为:算是。
若……则:如果……那么。
极:很。
译文: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
活板文言文翻译注释
活板文言文翻译注释《活板》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字词翻译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
板印,用雕版、模板印刷。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
之,指“板印书籍”。
盛,大规模地。
为,做。
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
始,才。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汉后合称《五经》。
已后:即“以后”。
已,同“以”。
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
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其:其,代词。
做活板的方法。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印。
令坚:使……坚硬。
和(huò):混合。
以:用。
冒:蒙、盖。
欲:想。
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
就,靠近。
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砥:磨刀石。
止:同“只”。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自:别自,另外。
具:准备好。
更(gēng)互:交替、轮流。
活板原文及字词翻译
活板原文及字词翻译活板原文及字词翻译活板是一种技术,属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活板原文及字词翻译,欢迎阅读!《活板》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活板》全文翻译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
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升(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
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
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
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
《活板》《核舟记》《山市》翻译及复习资料.doc
《活板》翻译1. 板卬书籍,唐人尚未盛为Z。
板:用雕版。
印:印刷。
尚:还。
盛:大规模的。
为:做。
之:指“板印书籍”。
译: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
2. 五代时始卬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始:才。
五经:各种重要书籍。
已后:即“以后S “已”同“以”。
皆:都。
为:是。
板本:版印的本子。
译: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重要书籍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乂为活板。
布衣:平民。
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为:发明。
译: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4.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膺,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其:指活字版卬刷的。
胶泥:黏土。
如:像。
钱膺:铜钱的边缘。
为:刻。
火:用火。
令:使。
译:它的方法是:用黏上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破。
5.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设:设置。
其: 指铁板的。
以:用。
和:混合。
之:这。
冒:盖。
之:指“铁板”。
译:先设克一块铁板,在它的上而用松脂、蜡混介纸灰这类东西盖好。
6. 欲卬,则以一铁范克铁板上,乃密布字卬,满铁范为-•板,持就火炀Z,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欲:想,要。
贝叽就。
以:把。
范:框子。
置:放置。
乃:于是。
布:扌服密布:密密地排着。
字印:字模。
持:拿。
就:靠近。
炀:烤。
Z:指铁板。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稍:稍微。
则:就。
以:用。
其:指排好的字模。
则:那么。
如砥:像磨刀石那样平。
译:想要卬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而,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烤,等到铁板上的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7.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若: 如果。
±:通“只”。
为:算是。
若……则:如果……那么。
极: 很。
活板文言文及注释翻译
【原文】宋仁宗时,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涂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限。
用平板按字,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续上也。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一二十格,各置一帖,字印二十八字,为二十格,其满者亦为二十格。
不用则以纸帖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注释】1. 布衣:平民,指没有官职的人。
2. 毕昇:北宋时期的一位平民,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 活板:指活字印刷板。
4. 胶泥:一种粘性强的泥土。
5. 钱唇:古代铜钱的边缘。
6. 印:指活字印刷的版块。
7. 铁板:用于印刷的平板。
8. 松脂:松树的树脂。
9. 蜡:蜂蜡或其他类型的蜡。
10. 纸灰:烧纸后的灰烬。
11. 铁范:用于放置活字印刷版的铁制模具。
12. 神速:非常快。
13. 韵:指古代诗歌中的韵脚,这里指文字的音韵分类。
14. 奇字:生僻字或不常用的字。
15. 草火烧:用草木灰制成的灰烬。
【翻译】在宋仁宗时期,有一个平民名叫毕昇,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字的厚度薄如铜钱的边缘。
每个字制成一个印刷版,经过火烧使其坚固。
首先准备一个铁板,在其上面涂抹松脂、蜡和纸灰的混合物。
要印刷时,就将一个铁范放在铁板上,然后紧密地放置字印,直到铁范填满。
用平板按压字印,字迹就平直如磨刀石。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书,这种方法还算不上简便,但如果印刷数十、数百甚至数千本书,那么这种方法就极为迅速。
通常制作两个铁板,一个用于印刷,另一个已经布满了字印,印刷的人继续在第二个铁板上印刷。
每个字都有多个印刷版,比如“之”、“也”这样的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刷版,以备铁板上有重复的字。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活板》原文词解及翻译
《活板》词语解释及翻译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名词作状语,“用雕板”。
尚:副词,还。
盛: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
为:动词,做。
之:指代“板印书籍”。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
2、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始:才。
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已:通“以”。
为:是。
五代的时候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布衣:平民。
昇:同“升”。
为:发明。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4、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其:指活字版印刷的。
钱唇:铜钱的边缘。
一印:一个字模。
火:名词作状语,用火。
令:使。
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变得坚硬。
5、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设:设置。
其:指铁板的。
以:用,拿。
和:混合。
冒:蒙,盖。
之①:代词,这。
之②:代“铁板”。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好。
6、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欲:想,要。
则:就。
铁范:铁框子。
乃:于是,就。
密布:密密地排着。
字印:字模。
持:拿。
就:靠近。
持就火即持之就火。
炀:烤。
之:指铁板。
稍:稍微。
则:就。
其:指排好的字模。
如砥:像磨刀石那样平。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铁板上的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
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若:如果。
止:通“只”。
为:算是。
若……则:如果……那么。
极:很。
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
文言文《活板》原文翻译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涂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乃持热铁范,一板之字皆在铁范上,乃复置铁板上,乃以火炲之。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昼夜轮转,不废工力。
余居布山,喜为活板。
其印为字,从左至右,先置一板于左,一板于右,每右板印讫,左板已布字,此印者才罢,右板已布矣。
其故,右板印时,左板已布字也。
活板之制既成,其试印《皇宋通鉴》一万二千卷,每卷若印三二本,则共印四万六千本。
自庆历以来,有得以遍观天下书者,无若活板之便也。
《活板》原文翻译:庆历年间,有一个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的方法是使用胶泥刻字,字的厚度薄如钱币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活字。
将这些活字经过火烧,使其变得坚硬。
首先准备一块铁板,上面涂抹上松脂、蜡和纸灰的混合物。
需要印刷时,将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然后在铁框中密密麻麻地放置活字,一满铁框的字就构成了一个印刷板。
然后将这个加热的铁框放在铁板上,用火烤它。
药物稍微融化后,用一块平板压在它的表面上,字就平整如磨刀石。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书,这样做并不简便,但如果印刷数十、数百、数千本书,那就非常快速了。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书,不算简便,如果印刷数十、数百、数千本书,那就极为神速。
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用于印刷,一块已经布置好字。
这块印刷完毕后,第二块已经准备好。
交替使用,昼夜不停,不浪费人力。
我住在布山,喜欢使用活字印刷。
印刷的字从左到右排列,先在左边放置一块板,右边也放置一块板。
每当右边的板印刷完毕,左边的板已经布置好字。
这是因为,当右边的板在印刷时,左边的板已经布置好字了。
活字印刷术制成后,试验印刷《皇宋通鉴》一万二千卷,如果每卷印刷三两本,那么总共要印刷四万六千本。
文言文活板全文及翻译
【原文】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限。
以火炲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续续印,不可胜供。
若止存底板,则字不能强印,亦不可雕,若止雕板,则字与纸疏密随多少,不能遍备,若止存底板及字印,则没奈何而止,盖不若此也。
昇死,其印为术人改学,用木为之,亦能印数本,但不能如毕昇之精巧耳。
【翻译】庆历年间,有一个平民叫毕昇,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厚度只有钱币的边缘那么薄,每个字制成一个印模,经过火烧使其坚固。
首先准备一块铁板,上面涂抹上一层松脂、蜡和纸灰等混合物。
需要印刷时,先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然后在铁框上密密麻麻地摆放好字模,直到铁框被填满。
接着用火加热,使药物稍微熔化,然后用一块平板压在字模的上面,这样字模就变得平整如磨刀石。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书,这样做并不简便,但如果印刷数十、数百、数千本书,那就非常快速高效了。
通常他会准备两块铁板,一块用于印刷,另一块已经布置好字模,这样印刷的人可以不断印刷,供应不断。
如果只保存底板,字模就不能强行印刷,也无法雕刻;如果只雕刻板,字与纸的疏密程度会随印刷数量的多少而变化,无法全部备齐;如果只保存底板和字模,那就无法继续下去了,因为这种方法不如活字印刷术好。
毕昇去世后,他的印刷技术被一些工匠学习,他们用木头制作字模,也能印刷几本书,但无法像毕昇那样精致巧妙。
文言文活板全文翻译
《活板》活板者,以铁为板,其上孔穴,遍满其面。
可揭之,故曰“活板”。
其印亦用胶泥,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布草稿于案,欲印则以一铁范置字之空处,乃用一铁杖,一端有铁若钻,数转之,则胶泥自落,满铁范中。
别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用,不以火烧,故印不毁。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每字有数,以减为佳。
不可减,则以同字易之,所谓“通”也。
如“一”者,有数字。
如“上”与“下”同,则“上”以“下”字易之,“下”以“上”字易之。
二十二字以“右”易“左”,以“工”易“力”。
其余皆类此。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乃持归,热炕令药熔,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翻译】《活板》活板是一种用铁制成的板子,上面布满了孔洞,覆盖整个表面。
可以揭下来,因此称为“活板”。
它的印刷也使用胶泥,每个字都制成一个印模,经过火烧使其坚固。
首先在案桌上草拟好稿件,想要印刷时,就将一个铁框放在字孔的位置,然后用一根铁棒,一端像钻头一样,转动几次,胶泥就会自然落下,填满铁框。
再拿一个平板按在胶泥上,字迹就平展如磨刀石。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刷数十本、数百本、甚至上千本,那就非常迅速了。
通常制作两个铁板,一个用来印刷,一个已经布置好字模。
这个印刷过程只需要用铁棒轻轻敲打,不需要火烧,因此印刷出来的字不会损坏。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刷数十本、数百本、甚至上千本,那就非常迅速了。
每个字都有几个印模,越少越好。
《活板》的文言文翻译
活板,制之精巧,而用之便捷。
以木为之,取材于木,故曰活板。
其制,先以刀削木为板,厚薄不等,宽窄亦异。
然后以墨绘其面,使板面有文,以便书刻。
板成,以灰涂之,候干,则板坚如石。
以此板印书,其字画不失真,而刻板之工省,故能印之多,且能随所欲而变。
吾尝见一人,以一板印书,一日可印数百本,而工不疲。
此活板之妙也。
夫活板之用,莫大于印书。
印书之利,莫大于活板。
盖活板可以印书,而书不必刻板,故刻板之工省,书之成本减。
且活板之印,其字画工整,不若刻板之粗率。
是以今之印书,皆用活板,而刻板之技,几废矣。
活板之制,始于宋,盛于元。
宋时,板刻之工,既多且贵,故有活板之兴。
元时,活板之制更为精巧,印书之利大增。
然活板之用,非止于印书,亦可用以印图、印信、印符等。
是以活板之用,遍于朝野,无所不至。
活板之作,其法有三:一曰雕板,二曰活板,三曰活字。
雕板,以刀雕刻木板,使之成文;活板,以木为之,可随意更换;活字,以字模铸成,可随意拼凑。
三者相较,活板最为便捷。
活板之作,其工甚难。
制板者,须精心设计,刀法要准,否则板不成形。
印板者,须熟练掌握印刷技术,否则字迹不清。
然而,活板之妙,在于其灵活性。
可以随时更改内容,不必重刻板,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昔者,板刻之工,虽多且贵,然书之流传不广。
自活板兴,书之印数大增,流传亦广。
是以活板之作,功莫大焉。
今之人,若欲广传知识,必用活板。
然活板之作,非一日之功,需技艺精湛,方能造出精巧之活板。
译为文言文:活板,制作精巧,使用便捷。
以木材制成,取材于木,故称活板。
其制作方法,先以刀削木为板,厚薄不等,宽窄各异。
然后以墨绘其面,使板面有文字,以便于书刻。
板制成后,以灰涂抹,待干后,板坚硬如石。
以此板印书,其字画不失真,而刻板之工省,故能印之多,且能随所欲而变。
我曾见一人,用一块活板印书,一日可印数百本,而工匠不感到疲倦。
这就是活板的妙处。
活板之用,最大莫过于印书。
印书之利,最大莫过于活板。
因为活板可以印书,而书不必刻板,所以刻板之工省,书之成本减。
活板文言文解词翻译
夫文言者,古之言语也。
其辞简奥,意蕴深长,非后世汉语所能尽述。
然文言文之美,亦在于其词义丰富,意境深远。
兹以《活板》一文为例,解其词义,译其文意,以飨读者。
《活板》原文:“有宋以来,文学之士,多好古文。
盖古文者,言简而意赅,易于诵习。
宋有毕昇者,乃以活板印书,其法巧绝,流传至今。
”解词翻译:1. 有宋以来:自宋朝开始。
宋,朝代名,公元960年至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2. 文学之士:指有文学才能的人。
文学,指文学艺术。
3. 好古文:喜欢古文。
古文,指古代的文学著作。
4. 盖:因为。
5. 言简而意赅:说话简单而意思丰富。
6. 易于诵习:容易背诵和学习。
7. 毕昇:北宋时期的发明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8. 乃:于是,就。
9. 以:用。
10. 活板:活字印刷的木板。
11. 其法巧绝:这种方法非常巧妙。
12. 流传至今:一直流传到今天。
翻译:自宋朝开始,那些有文学才能的人,大多喜欢古文。
因为古文说话简单而意思丰富,容易背诵和学习。
宋朝有一个叫毕昇的人,他就用活字印刷术印书,这种方法非常巧妙,一直流传到今天。
《活板》一文,不仅描述了古文的特点,还提到了毕昇的发明——活字印刷术。
这一发明对后世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文中部分词语的详细解释:1. 文学之士:在古代,文学之士是指那些有文学才华、懂得文学的人。
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古文:指先秦至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著作,具有典雅、古朴的特点。
与后世的白话文相比,古文更加注重辞藻和意境。
3. 活板:活字印刷术中的基本构件,由单个字模组成。
通过组合不同的字模,可以拼写出各种文字和图案。
4. 巧绝:形容方法极其巧妙,达到了极致。
通过以上对《活板》一文中词语的解词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之美,以及活字印刷术的伟大发明。
这对于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活板》原文及翻译赏析
《活板》原文及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活板》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板印书籍(1),唐人尚未盛(shèng)为之(2)。
五代(3)时始印五经(4),已后(5)典籍(6)皆为板本(7)。
庆历(8)中有布衣(9)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⑩,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huò)(13)纸灰之类冒(14)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
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
每一字皆有数印(26),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27),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8)。
有奇字(29)素无备者,旋(30)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31),文理(32)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3)与药相粘,不可取(34);不若燔土(35),用讫(36)再火令药熔,以手拂(37)之,其(40)印自落,殊不(38)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9)所得,至今保藏。
(本文被编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
)(改编由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改编人王浩铭)(选自《梦溪笔谈》)《活板》注释(1)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
板印,有雕版印刷。
板,通“版”,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尚:还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盛,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
核舟记一词多义归纳核舟记原文及译文
核⾈记⼀词多义归纳核⾈记原⽂及译⽂《核⾈记》是明朝⽂学家魏学洢创作的⼀篇说明⽂。
此⽂细致地描写了⼀件微雕⼯艺品——“核⾈”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民的勤劳与智慧的⾼度赞扬。
核⾈记原⽂核⾈记明代:魏学洢明有奇巧⼈⽈王叔远,能以径⼨之⽊,为宫室、器⽫、⼈物,以⾄鸟兽、⽊⽯,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盖⼤苏泛⾚壁云。
⾈⾸尾长约⼋分有奇,⾼可⼆⿉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窗,左右各四,共⼋扇。
启窗⽽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落⽯出”,左刻“清风徐来,⽔波不兴”,⽯青糁之。
(箬篷⼀作:篛篷)船头坐三⼈,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卷。
东坡右⼿执卷端,左⼿抚鲁直背。
鲁直左⼿执卷末,右⼿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鲁直现左⾜,各微侧,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船,⽽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尾横卧⼀楫。
楫左右⾈⼦各⼀⼈。
居右者椎髻仰⾯,左⼿倚⼀衡⽊,右⼿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执蒲葵扇,左⼿抚炉,炉上有壶,其⼈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天启壬戌秋⽇,虞⼭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钩画了了,其⾊墨。
⼜⽤篆章⼀,⽂⽈“初平⼭⼈”,其⾊丹。
通计⼀⾈,为⼈五;为窗⼋;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卷,为念珠各⼀;对联、题名并篆⽂,为字共三⼗有四;⽽计其长曾不盈⼨。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记⼀字多义奇:明有奇巧⼈⽈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尾长约⼋分有奇 (零数,余数)有:明有奇巧⼈⽈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相对)⾈⾸尾长约⼋分有奇 ( 通“⼜”,加上,⽤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物 ( 做,这⾥是雕刻的意思。
初中语文文言文沈括《活板》原文对照翻译(最新整理)
沈括《活板》原文对照翻译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此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用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想要印刷,就把在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板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精彩]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活板》原文词解及翻译
《活板》词语解释及翻译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名词作状语,“用雕板”。
尚:副词,还。
盛: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
为:动词,做。
之:指代“板印书籍”。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
2、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始:才。
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已:通“以”。
为:是。
五代的时候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布衣:平民。
昇:同“升”。
为:发明。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4、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其:指活字版印刷的。
钱唇:铜钱的边缘。
一印:一个字模。
火:名词作状语,用火。
令:使。
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变得坚硬。
5、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设:设置。
其:指铁板的。
以:用,拿。
和:混合。
冒:蒙,盖。
之①:代词,这。
之②:代“铁板”。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好。
6、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欲:想,要。
则:就。
铁范:铁框子。
乃:于是,就。
密布:密密地排着。
字印:字模。
持:拿。
就:靠近。
持就火即持之就火。
炀:烤。
之:指铁板。
稍:稍微。
则:就。
其:指排好的字模。
如砥:像磨刀石那样平。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铁板上的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
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若:如果。
止:通“只”。
为:算是。
若……则:如果……那么。
极:很。
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活板》原文词解及翻译
《活板》词语解释及翻译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名词作状语,“用雕板”。
尚:副词,还。
盛: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
为:动词,做。
之:指代“板印书籍”。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
2、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始:才。
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已:通“以”。
为:是。
五代的时候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布衣:平民。
昇:同“升”。
为:发明。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4、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其:指活字版印刷的。
钱唇:铜钱的边缘。
一印:一个字模。
火:名词作状语,用火。
令:使。
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变得坚硬。
5、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设:设置。
其:指铁板的。
以:用,拿。
和:混合。
冒:蒙,盖。
之①:代词,这。
之②:代“铁板”。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好。
6、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欲:想,要。
则:就。
铁范:铁框子。
乃:于是,就。
密布:密密地排着。
字印:字模。
持:拿。
就:靠近。
持就火即持之就火。
炀:烤。
之:指铁板。
稍:稍微。
则:就。
其:指排好的字模。
如砥:像磨刀石那样平。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铁板上的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
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若:如果。
止:通“只”。
为:算是。
若……则:如果……那么。
极:很。
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板和核舟记的一词多义
1.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动词,做
(2)皆为板本动词,是
(3)又为活板动词,发明
(4)每字为一印动词,刻
(5)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
(6)未为简易动词,算是
(7)极为神速动词,算是
(8)每韵为一帖动词,做
(9)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刻制
(10)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被动用法
2.以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介词,用,拿
(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介词,把
(3)以一平板按其面介词,用,拿
(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
(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介词,用
3.其
(1)其法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的
(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代词,那些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代词,他的
4.之
(1)唐人尚未盛为之代指“板印书籍”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这”;代指“铁板”(3)持就火炀之代指“铁板”
(4)更互用之代指“两块铁板”
(5)则以纸帖之代指不用的字模
(6)旋刻之代指“奇字”
(7)不以木为之者代指活字模
(8)以手拂之代指字模
5.帖
(1)则以纸帖之动词,用标签标出
(2)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
6.就
(1)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
(2)瞬息可就完成
7.若
(1)不若燔土如,像
(2)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8.火
(1)以草火烧名词作状语,用火烧
(2)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烧
9.印
(1)每字为一印名词,字模
(2)欲印动词,印刷
10.自
(1)已自布字另外
(2)其印自落自己
11.已
(1)已自布字已经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