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二届)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报告发布
2010年广州经济运行情况
历史性的跨越——2010年广州经济运行情况综述广州市统计局综合处2010年是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全力“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大发展。
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实现历史性大跨越,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也是首个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省会城市,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总体概况2010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604.48亿元,同比增长13.0%。
三次产业结构为1.8:37.2:61.0。
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89.05亿元、3950.64亿元和6464.79亿元,分别增长3.2%、13.0%和13.2%。
注: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对2006—2008年广州市生产总值数据进行了修订。
二、主要特点(一)生产稳定:农业生产平稳;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呈先快后慢态势;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涨工业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2010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23.38亿元,同比增长3.5%,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与1—3季度累计持平。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2010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721.47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1—3季度累计降低5.5个、5.7个和3.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呈现先快后慢态势,二、三季度各月累计增速较高(20%以上),四季度开始增速逐渐回落。
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逐步增加,以及亚运会期间部分工业企业有限、停产和减排等亚运保障任务,对工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汽车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幅领先。
2010年,全市汽车制造业在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的拉动下,完成产值2878.44亿元,同比增长21.2%,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3.6个百分点。
英德城市建设资料
加快发展步伐幸福英德起航2011-02-27 09:15 来源:中国网作者:焦莹“一江两岸”山水宜居名城初成形。
英红产业园规划图,顺德(英德)产业园即位于该园西南部。
时任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现茂名市市长)梁毅民(左六)、区长梁维东(右前六),在英德市委书记徐建文(左五)、市长马家庆(前右五)的陪同下考察“两德”产业园。
顺德、英德合作签约仪式。
英德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英德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三促进一保持”战略和清远市“抓提速、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的部署,以“快干事、干成事”的要求和“变化”的绩业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GDP连续七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经济工作取得清远市“七连冠”。
据2009年和2010年发布的《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显示,英德的经济“综合发展力”在全省67个县(市)中分别排名第十三位和第十位,在山区县(市)中稳居第二名。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焦莹特约通讯员黄振生喜人成绩工业发展拉动经济高速增长英德市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园建设,以清远华侨工业园、英红工业园、浙商展业基地、青塘-白沙陶瓷工业园等为重点,着力引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器、精细化工、陶瓷等业内知名企业,逐步形成规模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去年,该市新签约项目126宗,同比增长10%;合同投资金额271.5亿元,其中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有40个,产业结构向深加工型及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在大项目的推动下,英德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0.67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人均生产总值21090元,增长22.4%;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亿元,增长41.07%,成为清远市首个突破11亿元大关的县(市、区),总量在全省山区县(市)中排名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6085元,比增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1亿元,比增25%;完成工业总产值430亿元,比增55.1%;实际利用外资8556万美元,比增25.5%;完成外贸出口总额2.11亿美元,比增1.43倍,增速在清远各县(市、区)排名第一。
统筹撖乡发展 建设幸福佛冈
21 0 0年广 东 县域 经 济综 合发 展 力研 究 报告 显 示 ,
佛 冈县 在 全 省 6 7个 县 ( ) 中 ,综 合 发 展 力 从 市 2 0 的第 1 位 上 升 到 第 7位 ,在 山 区 5市 中继 09 1
境 。 在 内 部 环 境 方 面 ,佛 冈 县 在 保 持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的 同时 ,重 点 加 强 基 础 设 施 建设 、发展 第
市县领导i 仑坛
统 筹 撖 乡 发 展 建 设 幸 福 佛 冈
中共 佛 冈县 委 书 记 、县 人 大 常 委会 主任 李 玉楷
近 年来 ,在 广东 省 委 、省政 府 和 清 远 市委 、 市 政 府 的 正 确 领 导 下 , 佛 冈 县 委 、县 政 府 团 结
越 发展 指 导意 见 等一 系 列 刺激 经 济 的 政策 措 施 ,
后 上缴税 收 25 元 ,并将 带 动矿产 资源 、物 流 公共 服 务 、社 会 管 理 等 五个 一 体 化 进程 ,进 一 .亿
等 相关行 业产 生税 收 1 亿 元 以上 。此外 ,一 批 步 加 快 佛 冈 县 建 设 绿 色 工 业 基 地 、旅 游 会 展 旺 . 5
大 项 目 的 启 动 建 设 。 也 为 佛 冈 县 加 快 发 展 、科 地 、创 业 宜居 福 地 的 步伐 。这 条 发展 新 思 路体 学发展 注人 了新 的动力 。 ( )依 托 良 好 群 众 基 础 。增 强 发 展 动 力 三
产 业 、落 实 “ 边 ”整 治 和城 乡 清 洁 工程 等 三
措 施 改 善 硬 件 环 境 ,不 断 提 升 城 市 品 位 。 同 时 ,
续 居 首 位 :发 展 实 力 从 2 0 0 9的第 1 7位 上 升 到 第 1 0位 ,在 山 区 5市 中从 第 2位 上 升 到首 位 ;
广东县域经济情况综述
广东县域经济情况综述文章来源: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点击数次:116 供稿时间:2021-8-30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形势下,应强化县域经济发展意识,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协调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失时机的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保障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改革开放前,我省有9个地级市(海南除外),80个县。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大中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增强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
至2002年底,全省地级市增设到21个,县(县级市)则减为71个(包括新设置8个县)。
在珠江三角洲逐步形成城市群的过程中,近几年珠三角有9个县(市)转为地级以上市的辖区。
广东目前县域面积15.4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6.64%;人口5210.71万人,占全省68.1%;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3458.4亿元,占全省31.71%;人均GDP6722元;财政收入81.65亿元,占全省7.04%。
20多年来,广东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2001年71个县(市)中GDP超过100亿元的有9个县(市);人均GDP超过2万元的有1个市,1.5―2万元的有5个县(市),1―1.5万元的有6个县(市);财政收入4亿元以上的有2个县(市),3―4亿元的有5个,2―3亿元的有3个,1―2亿元的有14个。
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县域经济中异军突起,并在全省县域经济中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增长。
在珠江三角洲县域经济中崛起的“四小虎”,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
回顾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从某个方面可以说,广东经济的发展,首先由县域经济推动;广东经济的奇迹,首先由县域经济创造。
概括起来,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经过多年的培育,全省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快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生产有基地、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出口有渠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框架。
201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申论热点
《201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集中力量办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
申论考试从社会民生角度有以下一些考点:(一)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施《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
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以点带面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建设,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加快建立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考评机制。
(二)稳定和扩大就业。
完善和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力争全年新增就业125万人。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
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
探索“积分制”方式建立农民工公共服务政策体系。
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实施“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及“百校千企”行动计划,开展全省职工技能大赛和工业设计大赛。
建设全国一流的职业能力开发评价示范基地,开展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试点。
启动构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
加强劳动监察和仲裁。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地税部门全责征收社会保险费模式,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
探索完善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办法。
加快解决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职工医疗保障问题。
巩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稳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探索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和珠三角地区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制度。
深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
积极推进全民医保。
加快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市级统筹和城乡统筹。
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
加快国家级工伤康复基地建设。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社会优抚对象待遇。
(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010年广东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0年广东省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0年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金融业主动配合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
银行业稳健发展,货币信贷条件逐步向常态水平回归,证券和保险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改革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东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广东将继续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实施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战略,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广东金融业将继续保持稳健运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4)(一)银行业稳健发展,货币信贷总量逐步向常态水平回归 (4)(二)证券业加快发展,融资效率大幅提高 (8)(三)保险业持续发展,积极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建设 (8)(四)金融市场交易活跃,直接融资步伐明显加快 (8)(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 (10)二、经济运行情况 (10)(一)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内外需动力相对均衡 (10)(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11)(三)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基本控制在预期目标内 (12)(四)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大 (13)(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13)(六)房地产市场交易放缓,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13)三、预测与展望 (14)附录: (16)(一)广东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6)(二)广东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7)专栏专栏 1:把握区域融合发展新趋势 加快推进珠三角金融一体化 (6)表表 1 2010年广东省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 (4)表 2 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表 (5)表 3 2010年广东省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6)表 4 2010年广东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8)表 5 2010年广东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8)表 6 2001-2010年广东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9)表 7 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9)表 8 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9)图图 1 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4)图 2 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5)图 3 2009-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5)图 4 2009-2010年广东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图 5 1978-2010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 (10)图 6 1980-2010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 (10)图 7 1978-2010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11)图 8 1978-2010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11)图 9 1984-2010年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11)图 10 1992-2010年广东省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12)图 11 2001-2010年广东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2)图 12 1978-2010年广东省财政收支状况 (13)图 13 2002-2010年广东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4)图 14 2004-2010年广州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14)一、金融运行情况2010年,广东省金融业主动配合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
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11年2月25日)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扎扎实实惠民生,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新的可喜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6.86亿元,增长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第二产业增加值22918.07亿元,增长1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9%;第三产业增加值20267.90亿元,增长1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4%。
三次产业结构为5.0:50.4:44.6。
在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466.35亿元,增长16.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102.80亿元,增长7.8%。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1%,金融业增长6.0%,房地产业增长2.1%。
民营经济增加值19620.96亿元,增长13.1%。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1.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表12010年分区域主要指标区域GDP(亿元)GDP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珠三角37388.2112.09.848.73138.5624.4东翼3241.4314.911.535.8160.7828.3西翼3534.8514.216.639.4144.9526.6山区14.69.934.5208.1929.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9%,居住类价格上涨4.8%。
2010年建设幸福广东综合评价报告
2010年建设幸福广东综合评价报告2012-02-14根据省政府《印发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的通知》(粤府〔2011〕123号)精神,省统计局开展了建设幸福广东评价工作,测算出2010年及相关年份建设幸福广东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
测算结果显示,各市建设幸福广东的水平不断提高,发展进程加快,区域、领域差距缩小,各方面均取得可喜进展。
一、建设进程呈稳步发展趋势建设幸福广东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
据测算,2006-2010年综合指数珠三角地区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粤东西北地区年均提高0.36个百分点。
2010年与上年相比,各市幸福广东建设工作明显进步。
从综合指数看,珠三角地区从2009年的79.03提高到2010年的80.89,提高1.86个百分点;粤东西北地区从2009年的76.46提高到2010年的79.19,提高2.73个百分点。
其中,珠三角地区的江门和珠海升幅较大,分别从2009年的75.27和77.83提高到2010年的79.74和82.27,提高4.47个和4.44个百分点,江门位次不变,珠海位次上升4位。
粤东西北地区的汕头和揭阳升幅较大,分别从2009年的74.77和74.32提高到2010年的79.44和78.88,提高4.67个和4.56个百分点,位次均上升4位;梅州、汕尾、阳江、湛江、潮州位次上升1-4位。
表1 2009-2010年各市综合指数建设幸福广东水平指数逐步提高。
2006-2010年水平指数珠三角地区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粤东西北地区年均提高1.22个百分点。
从水平指数看,珠三角地区从2009年的70.22提高到2010年的72.83,提高2.61个百分点;粤东西北地区从2009年的68.78提高到2010年的71.99,提高3.21个百分点。
其中,珠三角地区的珠海和江门升幅较大,分别从2009年的68.70和64.60提高到2010年的74.07和68.69,提高5.37个和4.09个百分点,珠海位次上升1位,江门位次不变;粤东西北地区的梅州和湛江升幅较大,分别从2009年的69.53和69.57提高到2010年的74.43和74.23,提高4.90和4.66个百分点,梅州位次上升2位,湛江位次不变;汕头、阳江、揭阳位次上升1-2位。
2010年各省市GDP数据
2010年各省市GDP数据随着2011年地方“两会”的渐次闭幕,各地2010年的GDP“成绩单”也陆续浮出水面。
中国经济网记者参考和梳理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统计局网站及各省区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综合整理出各地GDP总量和增速数据(按GDP总量排序)。
纵观各地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共有17个省份GDP总量超过万亿元。
其中,广东、江苏突破4万亿元。
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区市GDP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有28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增速。
1、广东45472.83亿元、增长12.2%。
人均GDP折合接近7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40903亿元、五年均增长13.5%。
人均GDP折合7700美元。
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
3、山东39416.2亿元、增长12.5%。
4、浙江27100亿元、增长11.8%。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
5、河南2.2万亿元、增长12%。
6、河北20197.1亿元、增长12.2%。
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7、辽宁1.75万亿元、增长13%。
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四川16898.6亿元、增长15.1%。
9、上海16872.42亿元、增长9.9%。
10、湖南15902.12亿元、增长14.5%。
11、湖北15806.09亿元、增长14.8%。
12、福建13800亿元、增长13.8%。
财政总收入2056亿元,增长21.3%。
13、北京13777.9亿元、增长10.2%。
14、安徽12263.4亿元、增长14.5%。
15、内蒙古11620亿元、增长15%。
16、陕西10021.53亿元、增长14.5%。
17、黑龙江1万亿元、增长12.5%。
18、广西9502.39亿元、增长14.2%。
19、江西9435亿元。
增长14%。
人均生产总值21210元,达3133美元。
2010全国各省GDP、百强市、百强县、情况资料
2010全国百强县格局在全国百强县中,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占的比例最大。
江苏县域经济规模大,百强县大而强,全国十强县中占有7席。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序变化比较大,全国百强县格局悄然改变。
老牌百强县出现分化,一部分已经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发展相对较慢,退出了百强县行列。
广东省百强县数目历史上曾达到15个之多,后来有6个改成市辖区,有7个退出百强县。
在新兴百强县中,江苏省百强县由苏南向苏北“北上”;山东省百强县由胶东半岛向鲁中“西进”;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县迅速崛起,现在中部地区已经崛起16个全国百强县,西部地区已大开发出6个全国百强县;全国百强县的格局正在改变。
1.江苏江阴市R1T2005 相对稳定A级3 江苏张家港市R3T2005 相对稳定A级4 江苏常熟市R4T2005 相对稳定A级5 福建晋江市R5T2005 相对稳定A级6 江苏吴江市R6T2005 相对稳定A级7 浙江慈溪市R7T2005 相对稳定A级8 浙江绍兴县R8T2005 相对稳定A级9 江苏宜兴市R9T2005 相对稳定A级10山东荣成市R10T2005 相对稳定A级11浙江余姚市R11T2005 相对稳定A级12浙江义乌市R12T2005 相对稳定A级13江苏太仓市R13T2005 相对稳定A级14浙江诸暨市R14T2005 相对稳定A级15浙江温岭市R15T2005 相对稳定A级16山东文登市R16T2005 相对稳定A级17福建福清市R17T2005 相对稳定A级18浙江乐清市R18T2005 相对稳定A级19广东增城市R19T2005 相对稳定A级20浙江瑞安市R20T2005 相对稳定A级21浙江海宁市R21T2005 相对稳定A级22山东邹城市R22T2005 相对稳定A级23山东龙口市R23T2005 相对稳定A级25山东胶南市R25T2005 相对稳定A级26江苏丹阳市R26T2005 相对稳定A级27山东即墨市R27T2005 相对稳定A级28浙江富阳市R28T2005 相对稳定A级29山东寿光市R29T2005 相对稳定A级30山东胶州市R30T2005 相对稳定A级31山东滕州市R31T2005 相对稳定A级32福建南安市R32T2005 相对稳定A级33山东章丘市R33T2005 相对稳定A级34山东平度市R34T2005 相对稳定A级35福建惠安县R35T2005 相对稳定A级36江苏海门市R36T2005 相对稳定A级37辽宁海城市R37T2005 相对稳定A级38山东莱州市R38T2005 相对稳定A级39江苏通州市R39T2005 相对稳定A级40山东新泰市R40T2005 相对稳定A级41新疆库尔勒市R41T2005 相对稳定A级42浙江上虞市R42T2005 相对稳定A级43河北迁安市R43T2005 相对稳定A级44四川双流县R44T2005 相对稳定A级45河南巩义市R45T2005 相对稳定A级47浙江平湖市R47T2005 相对稳定A级48福建石狮市R48T2005 相对稳定A级49山东兖州市R49T2005 相对稳定A级50山东诸城市R50T2005 相对稳定A级51江苏泰兴市R51T2005 相对稳定A级52江苏启东市R52T2005 相对稳定A级53湖南长沙县R53T2005 相对稳定A级54江苏溧阳市R54T2005 相对稳定A级55河北遵化市R55T2005 相对稳定A级56江苏江都市R56T2005 相对稳定A级57山东招远市R57T2005 相对稳定A级58上海崇明县R58T2005 相对稳定A级59浙江东阳市R59T2005 相对稳定A级60浙江临海市R60T2005 相对稳定A级61福建长乐市R61T2005 相对稳定A级62山东邹平县R62T2005 相对稳定A级63山东肥城市R63T2005 相对稳定A级64浙江嘉善县R64T2005 相对稳定A级65浙江长兴县R65T2005 相对稳定A级66江苏东台市R66T2005 相对稳定A级67浙江海盐县R67T2005 相对稳定A级69辽宁普兰店市R69T2005 相对稳定A级70山东乳山市R70T2005 相对稳定A级71辽宁庄河市R71T2005 相对稳定A级72浙江宁海县R72T2005 相对稳定A级73河南偃师市R73T2005 相对稳定A级74浙江永康市R74T2005 相对稳定A级75浙江玉环县R75T2005 相对稳定A级76北京密云县R76T2005 相对稳定A级77江苏金坛市R77T2005 相对稳定A级78山东蓬莱市R78T2005 相对稳定A级79浙江象山县R79T2005 相对稳定A级80浙江临安市R80T2005 相对稳定A级81山西河津市R81T2005 相对稳定A级82河北武安市R82T2005 相对稳定A级83浙江德清县R83T2005 相对稳定A级84山东莱西市R84T2005 相对稳定A级85辽宁大石桥市R85T2005 相对稳定A级86江苏靖江市R86T2005 相对稳定A级87江苏如东县R87T2005 相对稳定A级88广东高要市R88T2005 相对稳定A级89内蒙古准格尔旗R89T2005 相对稳定A级91浙江奉化市R91T2005 相对稳定A级92广东开平市R92T2005 相对稳定A级93江苏仪征市R93T2005 相对稳定A级94江苏铜山县R94T2005 相对稳定A级95山东桓台县R95T2005 相对稳定A级96江苏海安县R96T2005 相对稳定A级97浙江苍南县R97T2005 相对稳定A级98江苏大丰市R98T2005 相对稳定A级99山东曲阜市R99T2005 相对稳定A级100福建安溪县R100T2005 相对稳定A级国家2010年发布各省市GDP排名2010发布了各省市自治区GDP排行榜:名次 GDP(亿元)增长(%)常驻人口(万人)人均GDP(元)1 广东37775.49 5.83% 9449 399782 山东33621.32 8.20% 9367 358933 江苏33478.76 10 .45% 7625 439074 浙江22716.98 5.73% 5060 448955 河南19724.73 7.16% 9360 210736 河北17067.99 5.44% 6943 245837 辽宁14696.23 9.18% 4298 341938 上海14344.73 4.72% 1858 772059 四川14050.78 12.35% 8127 1728910 湖南 12939.85 10.25% 6355 1935511 湖北12866.05 10.91% 5699 2205012 福建11855.08 9.14% 3581 3310613 北京11469.28 9.36% 1633 7023414 安徽10191.48 14.85% 6118 1665615 内蒙古8967.52 15.55% 2405 3728716 黑龙江8257.24 -0.63% 3824 2159317 广西7903.47 10.21% 4768 1657618 陕西7752.20 13.8% 3748 2049719 吉林7072.25 10.09% 2730 2590620 天津7068.56 9.52% 1115 6339521 山西7050.38 1.62% 3393 2077922 江西6954.12 7.32% 4368 1592123 云南6178.25 8.39% 4514 1368724 重庆5693.58 11.73% 2816 2021925 新疆4005.41 -4.70% 2095 1911926 贵州3662.43 9.88% 3975 921427 甘肃3373.78 6.23% 2619 1288228 海南1585.19 8.65% 845 1876029 宁夏1198.15 11.98% 610 1964230 青海1012.69 5.38% 552 1834631 西藏 434.34 10.80% 284 152942010发布的中国城市GDP排行榜60强1、上海市14900.93亿元增长8.2% (沪)2、北京市11865.9亿元增长10.1% (京)3、广州市9112.76亿元增长11.5% (广东1)4、深圳市8201.24亿元增长10.5% (广东2)5、天津市7500.8亿元增长16.5% (津)6、苏州市7400亿元增长11% (江苏1)7、重庆市6527亿元增长14.9% (渝)8、杭州市5098.66亿元增长10% (浙江1)9、无锡市5000亿元增长11.5%(江苏2)10、青岛市4900亿元增长11%(山东1)11、佛山市4814.50亿元增长13.5% (广东3)12、武汉市4500亿元增长13% (湖北1)13、大连市4410亿元增长15%(辽宁1)14、成都市4380亿元增长10% (四川1)15、沈阳市4350亿元增长14.1%(辽宁2)16、宁波市4214.6亿元增长8.6% (浙江2)17、南京市4170亿元增长11.5% (江苏3)18、唐山市3800亿元增长11% (河北1)19、东莞市3763.26亿元增长5.3%(广东4)20、烟台市3720亿元增长12.4%(山东2)21、郑州市3365亿增长12% (河南1)22、济南市3350亿元增长12%(山东3)23、长沙市3300亿元增长14.5%(湖南1)24、哈尔滨市3258.1亿元增长13%(黑龙江1)25、石家庄市3110亿元增长11.1%(河北2)26、泉州市3002.12 增长12.5% (福建1)27、长春市2919亿元增长15%(吉林1)28、潍坊市2791亿元增长12%(山东4)29、南通市2760亿元增长14%(江苏4)30、西安市2719.1亿元增长14.5% (陕西1)31、淄博市2576亿元增长12%(山东5)32、温州市2527.88亿元增长8.5% (浙江3)33、福州市2520.69亿元增长12% (福建2)34、常州市2430亿元增长11.4%(江苏5)35、绍兴市2375.46亿元增长9.3%(浙江4)36、济宁市2280亿元增长14% (山东6)37、徐州市2220亿元增长13.5%(江苏6)38、邯郸市2220亿元增长11% (河北3)39、大庆市2120亿元增长12.1%(黑龙江2)40、临沂市2110.18亿元增长13.4%(山东7)41、鄂尔多斯2100亿元增长23% (内蒙古1)42、洛阳市2074亿元增长13% (河南2)43、东营市2060亿元增长11.8%(山东8)44、台州市2025.47亿元增长8.5% (浙江5)45、包头市2000亿元增长18%(内蒙古2)46、合肥市2000亿元增长17% (安徽1)47、威海市1970亿元增长11% (山东9)48、嘉兴市1917.96亿元增长9.3% (浙江6)49、鞍山市1915亿元增长12%(辽宁3)50、沧州市1862.5亿元增长11% (河北4)51、盐城市1860亿元增长13.5%(江苏7)52、南昌市1820亿元增长13% (江西1)53、昆明市1808亿元增长12% (云南1)54、扬州市1800亿元增长13.5%(江苏8)55、保定市1790亿元增长12% (河北5)56、南阳市1780亿元增长11% (河南3)57、金华市1765.94亿元增长9% (浙江7)58、泰安市1700亿元增长13%(山东10)59、泰州市1650亿元增长14%(江苏9)60、厦门市1619亿元增长8%(福建3)2010年全国各城市GDP排名前50名常住人口万、全国人均GDP排名排名城市生产总值常住人口万全国人均GDP排名1 上海市14900.9 沪1888 82 北京市11865.9 京1664 173 广州市9112.7 广东1 1011 64 深圳市8201.2广东2 876 55 天津市7500.8 津1176 226 苏州市7400 江苏1 629 37 重庆市6528.7 渝2832 100+8 杭州市5098.6 浙江1 791 219 无锡市5000 江苏2 604 910 青岛市4850 山东1 838 2411 佛山市4814.5广东3 596 1212 成都市4502.6 四川1 1270 7313 武汉市4500 湖北1 897 4314 大连市4410 辽宁1 613 1815 沈阳市4359 辽宁2 776 3216 南京市4230.2 江苏3 758 2917 宁波市4214.6 浙江2 568 1318 唐山市3850 河北1 729 3419 东莞市3763.2 广东4 694 2320 烟台市3720 山东2 701 3321 济南市3350 山东3 605 4122 郑州市3300 河南1 739 4823 长沙市3300 湖南1 658 3924 哈尔滨3258.1黑龙江1 988 8225 石家庄3110 河北2 970 8126 泉州市3002 福建1 779 5927 长春市2919 吉林1 747 6028 潍坊市2910 山东4 889 8929 南通市2760 江苏4 763 5830 西安市2719.1 陕西1 837 9431 温州市2530 浙江3 791 7432 福州市2524福建2 683 6633 常州市2518.6 江苏5 440 2534 淄博市2450 山东5 450 2635 绍兴市2375.4浙江4 571 5036 济宁市2280 山东6 822 9237 徐州市2220 江苏6 917 100+38 邯郸市2150 河北3 850 100+39 大庆市2120 黑龙江2 277 840 包头市2100 内蒙古1 247 1141 鄂尔多斯2100内蒙古2 158 142 临沂市2100 山东7 1168 150+43 东营市2060山东8 201 444 洛阳市2030 河南2 642 7745 台州市2025 浙江5 574 6246 合肥市2000安徽1 486 5747 威海市1970山东9 279 1648 嘉兴市1917.9 浙江6 423 4549 鞍山市1915 辽宁3 350 3850 沧州市1900河北4 696 100+2010中国人均收入排名前五十名都突破了万元大关。
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0年广东按照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即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扎扎实实惠民生,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新的可喜步伐。
注解: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只占全省比重为21.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30%。
注解: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9%,居住类价格上涨4.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
问题: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和出口明显复苏,虽然在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回升,但同时也加大产业结构升级难度,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水平的提高。
2、节能降耗压力加大。
3、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任务十分迫切。
4、今年以来广东进出口回升势头慢于全国及兄弟省市,且面临不确定性。
国际市场愈加复杂多变,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不断升温;欧洲债务危机增加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难度和经济走势的变数。
对策:1、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针对性、及时性,有利于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
4、控制物价上涨,加强通胀预期管理5、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强度和覆盖面,进一步稳定就业形势。
加快推进“双转移”战略,注解:今年入汛以来,广东接连经历了12次强降雨过程袭击,降雨历时长、范围广、强度大,部分中小河流水位暴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局部地区农业生产受灾。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影响技术推广。
措施:抓好晚造粮食生产要①落实粮食面积。
特别是早造受灾减产的地区,应想方设法保持和扩大粮食面积。
②做好农业生产服务工作,保障种子和各种农资供应。
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省跨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谋划、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危中求进,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主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全力以赴保增长,抓住时机扩内需,着眼未来促转型,扎扎实实惠民生,既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下滑态势,又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基本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宏伟进程中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认真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
1.召开全省动员大会和珠三角9市现场会,制定贯彻实施《规划纲要》的决定和方案,研究细化并分步推进《规划纲要》提出的试验区、示范区、重要基地、重点项目,迅速在全省掀起新一轮“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热潮。
2.与国家6部委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实施《规划纲要》。
3.出台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导意见,编制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五个一体化专项规划。
4.开工建设城际轨道交通,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推动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二)坚持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并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完善和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措施,有效扩大投资需求。
2.认真落实家电汽车农机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及带薪休假等政策。
3.大力推动“广货北上西进”。
4.加强市场供应和价格调控监管,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5.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
2010年广州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0年广州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一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抓手,以实施“双提升”战略为突破口,顺利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并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年翻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GDP、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总额、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外商投资企业税收收入等六项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一位,GDP七连冠领跑国家级开发区,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总量五年翻番,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为1617.83亿元、4227.52亿元、388.56亿元、316.26亿元、317.81亿元、136.77亿美元、12.26亿美元,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42%、21.45%、19.91%、16.66%、20.0%、16.95%、12.48%。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分别比2005年增长1.48倍、1.63倍、1.48倍、1.16倍、1.49倍、1.19倍,实现了经济总量5年翻番的新跨越。
二、经济质量继续攀升,效益水平持续领先2010年,全区完成财政收入388.56亿元,同比增长24.78%,其中税收收入316.26亿元,同比增长18.16%。
2010年,按全区从业人员计算,实现人均GDP47.9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1.50万元、人均税收收入9.36万元,分别比2009年增加4.81万元、1.35万元、0.64万元。
2010年,平均每出让1平方米土地产生GDP4049元、财税总收入973元,税收收入792元;平均每出让1平方米工业用地产生工业总产值14099元、工业增加值3865元。
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模糊聚类研究
属 U= j 个 。 度, 是一 × 矩阵, = V1 …, 】 V [ , 是一 l2 ,
个 s 矩阵 。解 决上述规划 问题采用叠 代算法 。 c X 开始 , 选取 £> , 0 初始 聚类 中心 vn令 k l ( , =。 计算 u ∞
一
、
f () 】 t
计算
∑ (】 七 )
如果 l ‘ 一 ‘ l , 叠代 , I V“ ’< 结束 I 否则 令 kk l =+ 重新
计算 V(+ ) , 1。 k 该算法是 收敛的 , 其解 可以收敛到一 个局部最小点 。 采用模糊 模式识别方 法对县域经 济进行评判分 析。一 个 是 一般直 接 法 , 最 大隶属 原则 归 类 , 按 主要用 于 个体 识 别( 即单 项指 标识 别 )另 一个 是 间接 方法 , ; 按择 近原 则 归 类 , 用于群 体模 型识别 。 由于县域 经济评 估结果 一般是 应 多个 指标 的综合 , 以采用 间接 方法 择近原 则完成 任务判 所 别分 析。 三、 东县域经 济模 糊聚 类实 证 广
于 明确 发 展路 径 , 快县 域 经济 发展 , 加 对广 东 县域 经济 科 学 的评测具 有巨大 的现 实意义 。
二、 县域 经济模糊 聚类分析方 法 聚类 的算 法很多 ,比较 系统 常用 的有两种 , 即等价矩
阵法 和 F M算 法 。 C 本研究采用 F M算法 , C 借助 m tb aa 软件 l
实现具 体计算 。 F M算法可 以表示成数 学规划 问题 : C
a J( = rn ,) ∑∑” i,
i j= =1 l
∑ =, > “ 0≤ , 1 ∑ 0 ,f 1 C l J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广东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粤府[2010]42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广东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广东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粤府〔2010〕42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下达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对巩固我省经济企稳向好势头、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在更长时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加快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着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2010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9%;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6%;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排实现“十一五”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以内。
201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1年3月18日)2010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筹备和举办第16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为重心,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2010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60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0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950.64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6464.79亿元,增长13.2%。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8∶37.2∶61.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38.4%和61.2%。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48亿元,增长26.1%。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2057亿元,增长28.0%;地税部门组织收入887亿元,增长17.6 %。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72.65亿元,增长24.2%。
其中,营业税177.73亿元,增长17.2%;增值税159.42亿元,增长15.9%;企业所得税93.52亿元,增长27.7%;个人所得税47.22亿元,增长21.1%;房产税41.70亿元,增长19.3%。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978.22亿元,增长23.8%。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4.12亿元,增长11.8%;环境保护支出24.33亿元,增长184%;教育支出112.63亿元,增长2.5%。
价格消费市场价格:消费价格明显上升。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4.1%,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2%。
表1: 2010年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领域价格:生产价格持续上涨。
广东县域经济总量 增城269.68亿蝉联老大
8M O D R N V I LL G 6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继融资之后另一个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今年的“中博会”专门设立了信息化专区。
9月16日,组委会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召开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高峰论坛。
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省今年将加大扶持力度,力推中小企业信息化。
目前,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和省中小企业局已经出台了《2006-2007年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方案》,相关落实方案也已基本制订完毕。
根据方案,2006—2007年,广东省要新增上网中小企业15万户,新增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中小企业10万户。
将建立起若干信息技术服务示范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一 广东省统计局9月14日公布的《广东县域经济状况及发展路径选择》报告显示:增城以269.68亿元蝉联2005年县域生产总值老大的宝座,生产总值增速最快的是清新县,增幅达到31%;佛冈人均生产总值增速最快,达27.2%;饶平县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最快,达58.2%。
《报告》对67个县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增城市综合评价得分最高,达到80.68分;其后是鹤山67.02分,台山65.08分。
佛冈尽管经济总量较小,但经济增长快,以64.43分居第4位。
排位靠后的分别是五华、翁源、兴宁、惠来、雷州、新丰等,分布在粤东、粤西、粤北等地。
广东县域经济总量增城269.68亿蝉联老大广东省将加大扶持力度 力推中小企业信息化站式的信息化软硬件应用系统和I T 环境,并提供优质、便捷的信息化配套服务。
此外,还将建设连锁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网点,在所有地级以上市并力争在1/3以上的县(市、区)、部分产业集群中心镇设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网点,统一服务标准和服务承诺,近距离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咨询以及软硬件维护、优化、升级等技术服务。
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示范服务商、示范解决方案和服务示范平台,将由“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扶持。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单位评选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申报材料报送将于9月25日截止。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0年全省金融改革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的通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0年全省金融改革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28•【字号】粤府[2010]168号•【施行日期】2010.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0年全省金融改革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的通报(粤府〔2010〕168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09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调动金融资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认真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各项金融改革任务,大力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我省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三促进一保持”和金融强省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的若干意见》(粤发〔2007〕15号)有关规定,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等43个单位2010年广东省“金融创新奖”,授予广州市等6个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和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等24个县(市、区)人民政府2010年广东省“金融稳定奖”,并予以通报表彰。
受表彰单位要再接再厉,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攻坚克难、再创佳绩。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认真学习受表彰单位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大力发展金融产业,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努力维护地方金融稳定,集中金融资源有力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争当金融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附件:1.2010年广东省“金融创新奖”获奖单位(43个)2.2010年广东省“金融稳定奖”获奖单位(30个)广东省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附件12010年广东省“金融创新奖”获奖单位(43个)一等奖(3个)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二等奖(10个)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广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小榄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广州市花都万穗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越秀海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三等奖(30个)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分行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肇庆市高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佛山市禅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广东省粤科风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东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产权交易所珠江期货有限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中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深圳市农产品担保有限公司广东中盈盛达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梅江区中农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开放经济研究所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附件2附件2:2010年广东省“金融稳定奖”获奖单位(30个)一、地级以上市政府(6个)广州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人民政府东莞市人民政府中山市人民政府梅州市人民政府湛江市人民政府二、县(市、区)人民政府(24个)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政府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政府龙门县人民政府鹤山市人民政府德庆县人民政府四会市人民政府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海丰县人民政府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政府普宁市人民政府廉江市人民政府信宜市人民政府阳江市江城区人民政府始兴县人民政府河源市源城区人民政府梅县人民政府连州市人民政府郁南县人民政府。
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
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域经济过分薄弱,已成为新阶段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的重要制约因素。
广东省县域经济只有急起直追、加快发展,别无选择。
根据广东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提高认识、创新管理体制、重视战略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打好五个基础、创造六个环境。
一、当前广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2005年,广东省县域加快发展步伐,全省县域67个县(含县级市,下同)完成生产总值399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幅提高1.4个百分点。
1、产业升级加快。
随着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工业从珠三角向周围地区辐射和扩散,县域的资源、劳动力优势与珠三角的资金、技术优势得到整合,使县域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升级加快。
2005年,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1360.97亿元,增长19.0%,增幅比全省高3.2个百分点;县域服务业增加值1378.09亿元,增长14.4%,增幅比全省高0.7个百分点,产业升级明显加快。
2、产业效益较高。
县域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对降低成本作用明显。
2005年,县域增加值率达到39.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
县域共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简称财政收入)120.11亿元,占县域GDP的3.0%,比上年高0.35个百分点;增长29.4%,增幅比全省高2.0个百分点。
县域人均财政收入278元,增长27.3%,增幅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
3、投资快速增长。
县域吸纳投资的能力明显增强,投资大幅上升。
2005年,县域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3.5亿元,增长22.6%,增幅比全省高3.7个百分点。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64.53亿元,增长46.0%;更新改造投资143.39亿元,增长29.7%;房地产开发投资108.2亿元,增长25.4%。
投资比率偏低的局面有所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通稿。
请到gz83834188@取稿,密码:83834188 2010(第二届)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报告发布
“双转移”带动作用明显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本报讯今天(25日),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省委党校联合举办2010《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成果发布会暨广东省第二届“富县强镇”论坛。
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叶兴庆,长江学者华南农业大学罗必良教授在会上就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做了专题演讲。
会上,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广东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心布了全面反映我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水平的2010(第二届)《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双转移”对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广东县域经济总体实力的提升,2009年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仍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研究报告以国家、省统计部门公布2009年统计资料为基本依据,对全省67个县(市)的“综合发展力”进行演算排名,增城、从化、四会进入前三强,佛冈、英德、清新与第一届(2009年报告)一样稳居全省山区五市的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前三甲。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为落实汪洋书记“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加强研究,促进发展大有可为”等重要批示精神,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组织省内专家学者经过半年多的深入调研、实证研究、数据演算等工作,撰写了全面反映我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状况(2009年统计数据)的第二部(2010)《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认为,我省2009年县域经济呈现四个大特点,一是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2009年我省县域经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12.69%。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省GDP增长为9.5%,比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回落5.2个百分点;同期县域GDP增速仅比2007年回落了1.61个百分点。
2009年67个县域单位中有60个县(市)的GDP增长率超过10%,
比2008年的42个多了18个。
2009年我省67个县域单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7.1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53.41亿元,增长了22%,高于县域生产总值12.69%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广东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6%的增长速度。
县域一般预算收入已占全省总量的8.14%,比2008年增加了0.78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广东省县域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二是县域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2009年,全省县域产业结构已稳定在“二三一”格局,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比重也在缓慢提升。
目前,县域第一产业比重从2008年的21.0%,进一步下降到2009年的19.9%,与2004年相比,5年间下降了9.5个百分点。
2009年第二产业比重为44.4%,比2008年的44.9%略有下降,但第三产业的比重比2008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三是县域城市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快速推进。
2009年广东将城市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速度。
广东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还率先提出了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迁移策略。
在努力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同时,还努力促进人口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以减轻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负担,达到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目的。
通过这些措施,2009年广东县域城市化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县域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带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了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步伐。
四是“双转移”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2008年以来,广东各县(市)都把发展壮大园区经济作为提高县域工业聚集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9年,各县(市)建设产业转移园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已经建立了34个产业转移园。
同时,各县(市)紧紧围绕“突出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配套、形成产业特色、实现产业集聚”目标,着力在承接珠三角核心地带产业转移上下功夫,努力改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和工业企业分散无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大力引进附加值高、技术溢出效应强、产业带动大的项目,提升了产业转移园的产业集聚能力。
该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全省上下已形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合力。
2009年
广东县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首先得力于广东省各级党政领导对县域经济的重视、关注和有力领导,在财政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扶持服务县域民营发展、培育市场。
扩大内需等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切合广东实际的重大措施。
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省财政直管县”、“富县强镇”、“简政强镇”等重大改革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效地推动了广东省县域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许多县(市)都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修订充实或新编制县域发展战略和城乡发展规划,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
研究报告同时客观地指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江苏、浙江及部分近邻省份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主要存在问题,一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二是县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三是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在今天(25日)下午的论坛上,怀集、南雄、佛冈等县(市)领导介绍了本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与会代表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广东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成就巡礼》。
附录:2009年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进位最快县(市)前十名。
发展力提升最快14个县(市)
1 陆丰市
2 南雄市
3 陆河县
4 乳源县
5 吴川市
6 南澳县
7 连州市
7 德庆县
7 连山县
8 广宁县8 大埔县
8 阳山县
9 云安县
10 徐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