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https://img.taocdn.com/s3/m/dfd6ab4ad5bbfd0a7956739c.png)
第一讲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一 :相交线、平行线的概念(1)相交线平行定义: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2)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3)两套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4)两条直线是指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注意:1、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2、我们有时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知识点二:关于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定义 对顶角:像这样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O ,∠1与∠2有公共顶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注意:对顶角的判断条件:⎪⎩⎪⎨⎧无公共边有公共顶点两条直线相交另外,从对顶角的定义还可知:对顶角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是互为对顶角;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一般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对顶角 C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D .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 练习 1、如图2-1,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图2-1知识点三: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定义: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钝角没有余角注意: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一般例题 ⑴∵1∠和2∠互余,∴=∠+∠21_____(或2_____1∠-=∠) ⑵∵1∠和2∠互补,∴=∠+∠21_____(或2_____1∠-=∠)练习1、若∠α=50º,则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若∠β=110º,则它的补角是 ,它的补角的余角是 。
2若∠1与∠2互余,∠3和∠2互补,且∠3=120º,那么∠1=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f6a83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7.png)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关键词:邻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性质:对顶角相等..2.垂线➢关键词:垂直、垂足、➢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该垂线段的长度称为点到直线的距离..3.平行线➢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图一;直线AB与CD是平行线;记作“AB//CD” ;读作“AB平行于CD”.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图一➢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5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4.命题➢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一般形态:1“如果……;那么…….”2“若……;则…….”3“倘若……;那么…….”➢分类:1正确的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2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5. 数学名词➢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如“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等.➢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 有序数对➢定义: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a;b叫做有序数对..➢应用:找出平面上点的坐标..2.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由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水平的数轴称为 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用坐标表示平移:1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 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 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表示x;y+b或 x;y-b..2一般地;将一个图形一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所得到的的图形;可以通过将原来的图形作一次平移得到..3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三二元一次方程组1.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是ax+by=ca≠0;b≠0..➢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消元法➢定义: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习题一一、选择题1. 如图;∠1和∠2是同位角的是A. ① ② B . ① ③ C . ② ③ D. ② ④① ② ③ ④2. 张雷同学从A 地出发沿北偏东500的方向行驶到B 地;再由B 地沿南偏西200的方向行驶到C 地;则∠ABC 的度数为A. 400B. 300C. 200D. 00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等的两个角是直角B. 同旁内角互补C. 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是钝角D. 如果同位角不相等;两条直线一定不平行4.如图1;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如图那么折叠一下;∠1等于 度A. 150º B . 120º C. 60º D. 75º5.点B-3;0在 上A 、 在x 轴的正半轴上B 、 在x 轴的负半轴上C 、 在y 轴的正半轴上D 、 在y 轴的负半轴上6.点C 在x 轴上方;y 轴左侧;距离x 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3个单位长度;则点C 的坐标为 A 、2;3 B 、 -2;-3 C 、 -3;2 D 、3;-2 7.若点Mx ;y 的坐标满足x +y =0;则点M 位于A .第二象限B .第一、三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C .第四象限D .第二、四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 8.某同学的座位号为2;4;那么该同学的所座位置是A 、 第2排第4列B 、 第4排第2列C 、 第2列第4排D 、 不好确定9.二元一次方程组32325x y x y -=⎧⎨+=⎩的解是A .3217 (23)0122x x x x B C D y y y y =⎧⎧===⎧⎧⎪⎪⎨⎨⎨⎨==-=⎩⎩⎪⎪=⎩⎩ 10.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59x y kx y k +=⎧⎨-=⎩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6的解;则k 的值是•A .k=-34 B .k=34 C .k=43 D .k=-43 11.如果方程组1x y ax by c +=⎧⎨+=⎩有唯一的一组解;那么a;b;c 的值应当满足A .a=1;c=1B .a ≠bC .a=b=1;c ≠1D .a=1;c ≠112.方程3x+y=7的正整数解的个数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112121213.已知x;y 满足方程组45x m y m+=⎧⎨-=⎩;则无论m 取何值;x;y 恒有关系式是A .x+y=1B .x+y=-1C .x+y=9D .x+y=9 二 填空题1.如图1所示;点A 的坐标为_______;点B 的坐标为_______;点C 的坐标为_______;点D 的坐标为_______;2.如图2所示;添加条件:_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可以使AB ∥CD;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DECBAOD ECBA3. 如图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AB ;O 为垂足;如果∠EOD = 38°;则∠AOC = ;∠COB = .4.写出一个解为12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__________.5.a -b=2;a -c=12;则b -c 3-3b -c+94=________.6.已知32111x x y y ==-⎧⎧⎨⎨==⎩⎩和都是ax+by=7的解;则a=_______;b=______. 三、解答题:1.已知:如图;AD ∥BC ;∠D =100°;AC 平分∠BCD ;求∠DAC 的度数.2.已知y=3xy+x;求代数式2322x xy yx xy y+---的值.4321BAED C xy2341-1-2-3-4-3-2-12143(1)DC B A1 2 3。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d1852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e.png)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本章介绍了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关系,重点探讨了两条直线相交时形成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
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5.1 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四个角具有不同的关系。
其中,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它们的大小相等;邻补角则是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它们的和为180度。
2.垂线垂线是指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其中一个角为直角的情况。
垂线具有两个性质:一是过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二是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画垂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画法可采用“一靠二移三画”的方法。
4.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记忆时应结合图形进行理解。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垂线和其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平移和其性质,以及这些知识点的组织运用。
在研究这些知识点时,需要注意记忆其定义和性质,掌握其画法和应用方法。
垂线是指从一个点垂直于一条直线或平面的线段,而垂线段则是垂线的长度。
它们都具有垂直的性质,可以用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或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而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的长度。
线段和距离都是长度的概念,但线段是一种图形,不能等同于距离。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个数来确定,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两直线相交,无公共点时两直线平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时两直线重合。
平行公理指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同时,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线八角是指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八个角,包括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c29ac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9.png)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一) 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上课讲义
![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2307012ed630b1c58eeb51e.png)
七下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开学已经有几天了,新的第一章知识掌握的怎么样了呢?这一单元主要是概念和性质定理一定要理解清楚,可以在这篇文章梳理一下,一定能帮到你!一、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如图,PO⊥AB,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
PO 是垂线段。
PO 是点P 到直线AB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2e13416650e52ea551898af.png)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结构图相交线相交线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命题、定理二、知识定义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三、定理与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结构图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用坐标表示平移二、知识定义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七下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
![七下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27f9c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7e.png)
七下数学“相交线与平⾏线”的知识点开学已经有⼏天了,新的第⼀章知识掌握的怎么样了呢?这⼀单元主要是概念和性质定理⼀定要理解清楚,可以在这篇⽂章梳理⼀下,⼀定能帮到你!⼀、相交线1.邻补⾓与对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中存在⼏种不同关系的⾓,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注意点:⑴对顶⾓是成对出现的,对顶⾓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那么⼀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定是对顶⾓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则⼀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定是邻补⾓。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中,每⼀个⾓的邻补⾓有两个,⽽对顶⾓只有⼀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中,有⼀个⾓是直⾓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条直线叫做另⼀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
符号语⾔记作:如图所⽰:AB⊥CD,垂⾜为 O⑵垂线性质 1:过⼀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公理相⽐较记)⑶垂线性质 2:连接直线外⼀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点作线段的垂线,垂⾜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靠:⽤三⾓尺⼀条直⾓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移:移动三⾓尺使⼀点落在它的另⼀边直⾓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边画线,不要画成给⼈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应该结合图形进⾏记忆。
如图,PO⊥AB,同 P 到直线 AB 的距离是 PO 的长。
PO 是垂线段。
PO 是点 P 到直线 AB所有线段中最短的⼀条。
现实⽣活中开沟引⽔,牵⽜喝⽔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相异的概念。
新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a4bdc9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7.png)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线⼀、知识络结构⼆、知识要点1、在同⼀平⾯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垂直是相交的⼀种特殊情况。
2、在同⼀平⾯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中,有公共顶点且有⼀条公共边的两个⾓是邻补⾓。
邻补⾓的性质:邻补⾓互补。
如图1所⽰,与互为邻补⾓,与互为邻补⾓。
+ = 180°; + = 180°; + = 180°;+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中,⼀个⾓的两边分别是另⼀个⾓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互为对顶⾓。
对顶⾓的性质:对顶⾓相等。
如图1所⽰,与互为对顶⾓。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中,如果有⼀个是直⾓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条叫做另⼀条的垂线。
如图2所⽰,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内错⾓、同旁内⾓基本特征: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侧,这样的两个⾓叫同位⾓。
图3中,共有对同位⾓:与是同位⾓;与是同位⾓;与是同位⾓;与是同位⾓。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叫内错⾓。
图3中,共有对内错⾓:与是内错⾓;与是内错⾓。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两个⾓叫同旁内⾓。
图3中,共有对同旁内⾓:与是同旁内⾓;与是同旁内⾓。
7、平⾏公理:经过直线外⼀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3cb113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4.png)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1. 相交线•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邻补角互补。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垂线的性质包括: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 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o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o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o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o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o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o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 平移•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 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三、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讲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cdcab33da38376bae1faeb9.png)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知识点一、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1、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且这两个角有公共顶点,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例1、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例2、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例3、如右图,直线AB、CD交于点O,则(1)如果∠1=30°,那么∠2=______,∠3=______(2)如果∠1=60°,那么∠2=______,∠3=______(3)如果∠1= x ,那么∠2=______,∠3=______总结:邻补角互补,对顶角______321ODBCA例4、看图填空(1)∠COA 与∠BOD 是_______角;∠COA 与∠COB 是_______角(2)∠COB 与∠AOD 是_______角;∠DOB 与∠AOD 是_______角 (3)若∠COA=35°,则∠BOC=_______,∠BOD=_______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B 、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C 、有公共顶点的角就是对顶角D 、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2、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COB ,若∠EOB=55°,则∠BOD 的度数是_____3、如右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则 (1)若∠1+∠3=68°,那么∠1=______ (2)若∠2:∠3=4:1,那么∠2=______ (3)若∠2-∠1=100°,那么∠3=______ ODCBA321ODBCA知识点二、对顶角、邻补角的逻辑推理例1、如图所示,AB、CD、EF交于点O,∠1=20°,∠BOC=80°,求∠COA和∠2的度数例2、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OC:∠AOD=2:3,求∠BOD的度数ODC BA例3、如下图,A,O,B 在同一条直线上,∠AOC=50°,OD 平分∠BOC ,求∠AOD1、如图所示,直线a 、b 、c 两两相交,∠1=2∠3,∠2=65°,求∠4的度数.2、如下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BOD ,OF 平分∠COE, ∠AOD: ∠BOE=4:1,求∠AOF 的度数cba3412FE DC BAO3、如下图,直线AB交CD于点O,由点O引射线OG,OE,OF,使OC平分∠EOG,∠AOG=∠FOE,∠BOD=56°求∠FOC知识点三、垂直的概念和性质垂直的定义:如果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为90°,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通常用“⊥”表示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垂直有什么性质呢?我们通过例题来学习一下吧例1、如图,直线AB、CD交于O,EO⊥AB于O,则∠1与∠2的关系是()A、互余B、互为对顶角C、互补D、相等G F ED CBAO例2、冬天来了,小明同学去越秀公园游泳,他在泳池里的P点,AC是泳池的岸(1)如果此时他的一条腿抽筋了,要尽快上岸,他应该选择_____路线游向岸边?这样体现的数学原理_____________(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若PA=50cm,PB=32cm,PO=20cm,PC=40cm,则点P到AC的距离是_______例3、如图所示,点A到BD的距离是指( )A、线段AB的长度B、线段AD的长度C、线段AED、线段AE的长度例4、如图,∠AOB=90°,则AB____BO;若OA=3cm,OB=2cm,则A点到OB的距离是____cm,点B到OA 的距离是____cm;O点到AB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__最短1、在平面上,过直线上一点可以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的条数为( )A.1 B.2 C.3 D.无数条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②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③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④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A、1个B、2个C、3个D、4个知识点四、运用垂直的性质来计算例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CD⊥AB,若∠COE=30°,则∠AOE=____,∠AOF=____1、如图,已知直线AB、CD交于点O,OE为射线,若∠1+∠2=90°,∠1=65°,则∠3=____2、如图,已知AB、CD相交于点O,OE⊥AB,∠EOC=28°,则∠AOD=_______度。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03774f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c.png)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成正比),邻补角(优势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坐落于第三条直线同侧)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横向三要素:横向关系,横向记号,像距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长。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存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10、平行线的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成正比,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断: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旋转轴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正数整数,泛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相交线与平行线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相交线与平行线](https://img.taocdn.com/s3/m/70d777b5376baf1ffc4fadac.png)
平行线与相交线是初一数学下学期学习的第二章内容,主要讲述了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通过对本篇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的关系,运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目标与要求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三、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四、知识框架五、知识点、概念总结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7.垂线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9.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cfc25f4a7302768e99398f.png)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5、1相交线 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注意点:⑴对顶角就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就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就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就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就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就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ABCD O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就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记得时候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如图,PO ⊥AB,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就是PO 的长。
PO 就是垂线段。
PO 就是点P 到直线AB 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就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 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⑴垂线与垂线段 区别:垂线就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就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76d457ad02de80d4d84046.png)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要点】1.两直线相交2.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3.对顶角(1)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或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两条线互相垂直。
5.垂线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直线a,b 是平行线,可记作“a∥b”7.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注:(1)平行公理中的“有且只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在性;二是唯一性。
(2)平行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b,b∥c,则a∥c。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同一平面内)10.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补充:(5)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6)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1.平移的定义及特征定义:将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行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特征: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完全一样;②平移前与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典型例题】考点一: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性质与平行公理的区别等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b8e83a9284ac850ad024254.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1、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
2、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性质:邻补角互补。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3、如果两个角的顶点相同,并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性质:对顶角相等。
(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5.1.2垂线4、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5、由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要找垂线段,先把点来看。
过点画垂线,点足垂线段。
)6、垂线段是垂线上的一部分,它是线段,一端是一个点,另一端是垂足。
7、垂线画法:①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②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③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④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8、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9、过一点画已知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这条线段(或射线)所在直线的垂线.10、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垂线段最短.)11、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12、同位角:如果两个角都在被截的两条直线的同方向,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侧,即它们的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形如字母“F”。
13、内错角:如果两个角分别在被截的两条直线之间(内),并且分别在截线的两侧(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形如字母“Z”。
14、同旁内角:如果两个角都在被截直线之间(内),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侧(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形如字母“U”。
5.2.1平行线15、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作:a∥b。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27430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6.png)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篇11.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P3例;P82题;P97题;P352(2);P353题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4.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5.做直角三角形的高:两条直角边即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只要做出斜边上的高即可。
6.做钝角三角形的高:最长的边上的高只要向最长边引垂线即可,另外两条边上的高过边所对的顶点向该边的延长线做垂线。
7.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垂线段最短;9.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0.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P7例、练习111.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P174题13.平行线的判定。
P15例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P15练习;P177题;P368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a9572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9.png)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两条直线平行是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同
位角相等; ●格式书写时,顺序不能颠倒,与判定不能混淆.
感悟新知
例 1 如图5.3-2,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 若∠ 1=30°,则∠ 2 的度数为( A ) A.60° B.50° C.40° D.30°
感悟新知
1-1.[中考·柳州] 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若a ∥ b, ∠ 1=70 °,则∠ 2 的度数是( C ) A. 50° B. 60° C. 70° D. 110°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平行线的性质2
1.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表达方式:如图5.3-3,因为a ∥ b(已知), 所以∠ 1=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并不是所有的内错角都相等,只有在“两直线平
行”的前提下,才有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例2 如图5.3-4,AB ∥ CD,BE 平分∠ ABC,CF 平分 ∠ BCD,你能发现BE 和CF 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吗? 说说你的理由. 解题秘方:由两直线平行得到 内错角相等,再由内错角相等 得到两直线平行.
感悟新知
解:BE∥CF.理由如下:∵ AB∥CD(已知),
∴∠ ABC= ∠ B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E 平分∠ ABC,CF 平分∠ BCD (已知),
∴∠ 2=
1 2
∠ ABC,∠ 1=Fra bibliotek1 2
初中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点
![初中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5ed842964bcf84b9d57b68.png)
初中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点1、若∠1+∠2=90,则∠1与∠2互余。
若∠3+∠4=180,则∠3与∠4互补。
2、同角的余角相等若∠1+∠2=90,∠2+∠4=90.则∠1=∠4等角的余角相等若∠1+∠2=90,∠3+∠4=90.∠1=∠3 则∠2=∠4同角的补角相等若∠1+∠2=180,∠2+∠4=180.则∠1=∠4等角的补角相等若∠1+∠2=180,∠3+∠4=180.∠1=∠3 则∠2=∠43 、对顶角(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
形成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为: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6、尺规作线段和角(1)、在几何里,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
(2)、尺规作图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作图方法,通常叫基本作图。
人教版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f9c5d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d.png)
人教版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如图,测量运动员跳远成绩选取的是AB的长度,其依据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线段最短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答案:B解析:根据垂线的定义即可求解.由图可知,依据是垂线段最短,故选:B.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垂线段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垂线段最短.2、已知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则下列各题中的x和y分别是().A.40°,70°B.30°,70°C.40°,80°D.30°,80°答案:B解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列方程可求得x的值;根据邻补角互补列方程可求得y的值.解:根据题意得:x=2x-30°,解得:x=30°;y+2y-30°=180°,解得:y=70°;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理解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3、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分别放在直尺的两条平行对边上,若∠α=135°,则∠β等于()A.45°B.60°C.75°D.85°答案:C解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性质进而得出答案.由题意可得:∵∠α=135°,∴∠1=45°,∴∠β=180°−45°−60°=75°.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得出∠1的度数是解题关键.4、如图所示,有下列五种说法:①∠1和∠4是同位角;②∠3和∠5是内错角;③∠2和∠6旁内角;④∠5和∠2是同位角;⑤<1和∠3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D解析:如图,①∠1和∠4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①正确;②∠3和∠5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②正确;③∠2和∠6是直线AB和直线AC被直线CB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③错误;④∠5和∠2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④正确;⑤∠1和∠3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同旁内角,所以⑤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1)准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两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截得,这其中的关键是辨别出截线,在截线的两旁的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旁的为同位角或同旁内角;(2)辨别截线方法:先找出两角的边所在直线,公共直线即是截线.5、根据语句“直线l1与直线l2相交,点M在直线l1上,直线l2不经过点M.”画出的图形是()A.B.C.D.答案:D.小提示:本题考查根据语句画图问题,掌握画图的基本语句是解题关键.解析:利用直线l2不经过点M可判断A,利用点M在直线l1上,不在直线l2上可判断B,利用点M在直线l1外可判断C,根据直线l1与直线l2相交,点M在直线l1上,直线l2不经过点M可判断D.解:A.直线l2不经过点M,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点M在直线l1上,不在直线l2上,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点M在直线l1外,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直线l1与直线l2相交,点M在直线l1上,直线l2不经过点M,故本选项符合题意;6、用反证法证明“a>b”时,应先假设()A.a≥b B.a≤b C.a=b D.a<b答案:B解析:根据反证法的步骤,假设其反面成立即可.用反证法证明“a>b”时,应先假设:a≤b.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反证法,反证法的证题步骤是:(1)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一步步推导出与某个定理、公式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论;(3)肯定原命题结论正确.7、下面是投影屏上出示的抢答题,需要回答横线上符号代表的内容,则回答正确的是():BECA.⊙代表∠FECB.□代表同位角C.▲代表∠EFCD.※代表AB答案:C解析:延长BE交CD于点F,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BEC=∠EFC+∠C,结合∠BEC=∠B+∠C可得出∠B=∠EFC,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证出AB∥CD,找出各符号代表的含义,再对照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结论.证明:延长BE交CD于点F,则∠BEC=∠EFC+∠C.又∵∠BEC=∠B+∠C,∴∠B=∠EFC,∴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代表CD,⊙代表∠EFC,▲代表∠EFC,□代表内错角.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利用各角之间的关系,找出∠B=∠EFC是解题的关键.8、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则∠DBC的度数为( )A.10°B.15°C.18°D.30°答案:B解析:直接利用三角板的特点,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D=45°,进而得出答案.解:由题意可得:∠EDF=45°,∠ABC=30°,∵AB∥CF,∴∠ABD=∠EDF=45°,∴∠DBC=45°﹣30°=15°.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填空题9、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⑤∠B=∠D.其中,一定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答案:①③④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各小题判断即可解答.① ∵∠B+∠BCD=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② ∵∠1=∠2,∴AD∥BC,错误;③ ∵∠3=∠4,∴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正确;④ ∵∠B=∠5,∴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正确;⑤ ∠B=∠D不能证明AB∥CD,错误,所以答案是:①③④.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解答的关键.10、用反证法证明:“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第一步应假设:______.答案:这两条直线不平行解析:本题需先根据已知条件和反证法的特点进行证明,即可求出答案.证明:已知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假设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两条直线有交点,因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因此,两条直线有交点时,它们不可能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因此假设与结论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所以答案是: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在解题时要根据反证法的特点进行证明是本题的关键.11、空间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答案:相交平行异面解析:在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异面三种,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根据两条直线所在的空间解答即可.在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异面,所以答案是:相交、平行、异面.小提示:此题考查相交于平行的特征及性质,关键是要明确两条直线所在的平面是在空间或是在同一平面内.1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可简述为:_________,两直线平行.答案:同位角相等(答案不唯一)同位角相等(答案不唯一)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可简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答案是:同位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13、如图,射线OC的端点O在直线AB上,OE⊥OC于点O,且OE平分∠BOD,OF平分∠AOE,若∠BOC=70°,则∠DOF=__________.答案:60°解析:直接利用垂线的定义得出∠COE=90°,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DOF的度数.解:∵OE⊥OC于点O,∴∠COE=90°,∵∠BOC=70°,∴∠BOE=∠COE-∠BOC=90°-70°=20°,∵OE平分∠BOD,∴∠DOE=∠BOE=20°,∵∠AOB=180°,∴∠AOE=180°-∠BOE=180°-20°=160°,∵OF平分∠AOE,∠AOE=80°,∴∠EOF=12∴∠DOF=∠EOF-∠DOE=80°-20°=60°,所以答案是:60°.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线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得出∠BOE的度数是解题关键.解答题14、已知:如图,AB∥CD,∠1=∠2,∠3=∠4.(1)求证:AD∥BE;(2)若∠B=∠3=2∠2,求∠D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72°.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出∠1=∠ACD,求出∠2=∠ACD,根据∠2+∠CAF=∠ACD+∠CAF推出∠DAC=∠4,求出∠DAC=∠3,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即可.根据平行线性质可求得∠D=∠DCE.(1)证明:∵AB∥CD,∴∠1=∠ACD,∵∠BCD=∠4+∠E,∵∠3=∠4,∴∠1=∠E,∵∠1=∠2,∴∠2=∠E,∴AD∥BE;(2)解:∵∠B=∠3=2∠2,∠1=∠2,∴∠B=∠3=2∠1,∵∠B+∠3+∠1=180°,即2∠1+2∠1+∠1=180°,解得∠1=36°,∴∠B=2∠1=72°,∵AB∥CD,∴∠DCE=∠B=72°,∵AD∥BE,∴∠D=∠DCE=7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应用,能推出∠4=∠DAC=∠3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平行线的性质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反之亦然.15、看图填空:(1)∠1和∠3是直线________被直线____所截得的______;(2)∠1和∠4是直线_________被直线____所截得的______;(3)∠B和∠2是直线____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得的______;(4)∠B和∠4是直线____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得的_______答案: AB,BC AC 同旁内角 AB,BC AC 同位角 AB,AC BC 同位角 AC,BC AB 内错角解析:试题解析:根据同旁内角、同位角及内错角的概念可得:(1)∠1和∠3是直线AB、BC被直线AC所截得的同旁内角;(2)∠1和∠4是直线AB,BC 被直线AC所截得的同位角;(3)∠B和∠2是直线AB,AC被直线BC所截得的同位角;(4)∠B和∠4是直线AC,BC被直线AB所截得的内错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
1.相交线
➢关键词:邻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性质:对顶角相等。
2.垂线
➢关键词:垂直、垂足、
➢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就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
短、该垂线段的长度称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3.平行线
➢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
如图一,直线AB与CD就是平行线,记作“AB//CD” ,读作“AB平行于CD”.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图一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命题
➢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一般形态:1)“如果……,那么…….”
2)“若……,则…….”
3)“倘若……,那么…….”
➢分类:1)正确的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2)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就是成立的命题.
5、数学名词
➢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如“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等.
➢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
➢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有序数对
➢定义: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a,b)叫做有序数对。
➢应用:找出平面上点的坐标。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由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
水平的数轴称为 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用坐标表示平移:1)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 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
(x-a,y));将点(x,y) 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表示(x,y+b)
(或 (x,y-b))。
2)一般地,将一个图形一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所得到的的图形,
可以通过将原来的图形作一次平移得到。
3)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
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就是把原图形向上
(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
1、概念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就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就是ax+by=c(a≠0,b≠0)。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
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组的解。
2、消元法
➢定义: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
称代入法。
➢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习题一
一、选择题
1、 如图,∠1与∠2就是同位角的就是( )
A 、 ① ②
B 、 ① ③
C 、 ② ③
D 、 ② ④
① ② ③ ④
2. 张雷同学从A 地出发沿北偏东500的方向行驶到B 地,再由B 地沿南偏西200的方向行驶
到C 地,则∠ABC 的度数为( )
A 、 400
B 、 300
C 、 200
D 、 00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
A 、 相等的两个角就是直角
B 、 同旁内角互补
C 、 一个角的补角一定就是钝角
D 、 如果同位角不相等,两条直线一定不平行
4、如图1,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如图那么折叠一下,∠1等于( )度
A 、 150º
B 、 120º
C 、 60º
D 、 75º
5.点B(-3,0)在( )上
A 、 在x 轴的正半轴上
B 、 在x 轴的负半轴上
C 、 在y 轴的正半轴上
D 、 在y 轴的负半轴上
6.点C 在x 轴上方,y 轴左侧,距离x 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3个单位长度,则点C 的坐标为( )A 、(2,3) B 、 (-2,-3) C 、 (-3,2) D 、(3,-2)
7.若点M (x ,y )的坐标满足x +y =0,则点M 位于( ) A.第二象限 B.第一、三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 C.第四象限 D.第二、四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
8.某同学的座位号为(2,4),那么该同学的所座位置就是( )
A 、 第2排第4列
B 、 第4排第2列
C 、 第2列第4排
D 、 不好确定
9.二元一次方程组323
25
x y x y -=⎧⎨+=⎩的解就是( )
A.3217 (23)
0122
x x x x B C D y y y y =⎧⎧===⎧⎧⎪⎪⎨⎨⎨⎨==-=⎩⎩⎪⎪=⎩⎩ 10.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59x y k
x y k
+=⎧⎨-=⎩的解也就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6的解,则k 的值
就是(• )
A.k=-
34 B.k=34 C.k=43 D.k=-43 11.如果方程组1
x y ax by c +=⎧⎨+=⎩
有唯一的一组解,那么a,b,c 的值应当满足( )
A.a=1,c=1
B.a ≠b
C.a=b=1,c ≠1
D.a=1,c ≠1
12.方程3x+y=7的正整数解的个数就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3.已知x,y 满足方程组4
5x m y m
+=⎧⎨
-=⎩,则无论m 取何值,x,y 恒有关系式就是( )
A.x+y=1
B.x+y=-1
C.x+y=9
D.x+y=9 二 填空题
21121
2
1
2
1.如图(1)所示,点A 的坐标为_______,点B 的坐标为_______,点C 的坐标为_______,点D 的坐标为_______,
2.如图(2)所示,添加条件:_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可以使AB ∥CD,理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D
E
C B
A
O
D E
C B
A
3、 如图(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AB ,O 为垂足,如果∠EOD = 38°,则∠AOC = ,∠COB = 、
4.写出一个解为12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__________.
5.a -b=2,a -c=12,则(b -c)3-3(b -c)+9
4
=________.
6.已知32111x x y y ==-⎧⎧⎨⎨
==⎩⎩
和都就是ax+by=7的解,则a=_______,b=______. 三、解答题:
1、已知:如图,AD ∥BC ,∠D =100°,AC 平分∠BCD ,求∠DAC 的度数.
2.已知y=3xy+x,求代数式
2322x xy y
x xy y
+---的值.
4321
B
A
E
D C x y
2
341-1-2-3
-4-3-2-1
2143
(1)D
C B A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