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妇实验
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实验教学设计实验题目: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实验目的:1.理解鼠妇的生命周期和生活习性;2.探究不同生活环境对鼠妇生长和繁殖的影响;3.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材料:1.实验室内鼠笼;2.鼠妇(数量不超过10只);3.饲料和水;4.对比环境: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等。
实验步骤:准备工作:1.准备实验室环境,确保环境条件可以控制;2.配置饲料和水。
实验步骤:1.将所有鼠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数量相等,并标记;2.为两组鼠妇提供相同的饲料和水,确保每只鼠妇的食物和水量相同;3.将一组鼠妇放置在标准环境中,即实验室内通常的鼠笼中;4.将另一组鼠妇放置在对比环境中,如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变化的环境中;5.每天固定时间观察两组鼠妇的活动,记录每只鼠妇的食量、体重、行为等数据;6.持续实验一段时间(建议为2周以上),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7.结束实验后,将鼠妇放归原环境或进行相关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序号,鼠妇标记编号,食量(g),体重(g),活动情况+----+--------------+-----------+--------------+---------------+1,A1,5.2,25.6,正常+----+--------------+-----------+--------------+---------------+2,A2,4.8,24.9,活动减少+----+--------------+-----------+--------------+---------------+3,B1,6.0,26.5,正常+----+--------------+-----------+--------------+---------------+4,B2,4.5,24.3,活动减少+----+--------------+-----------+--------------+---------------+实验结果分析:1.观察不同生活环境下鼠妇的食量、体重和活动情况等数据,比较两组鼠妇的差异;2.根据数据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鼠妇生长和繁殖的影响;3.通过对比环境组和标准环境组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并进行科学解释。
初中鼠妇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在生物课上,我们学习了动物的生活环境对其生存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我们开展了鼠妇实验。
鼠妇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动物,其生活习性相对简单,易于观察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鼠妇的生活习性。
2.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鼠妇若干只2. 两个透明塑料盒3. 湿土4. 小喷壶5. 纸板6. 玻璃板7. 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塑料盒,分别标记为“亮处”和“暗处”。
2. 在两个塑料盒中各放入等量的湿土,以保持土壤湿度一致。
3. 将鼠妇随机放入两个塑料盒中。
4. 在“亮处”盒子的上方放置纸板,模拟阴暗环境;在“暗处”盒子的上方放置玻璃板,模拟明亮环境。
5. 观察并记录两个盒子中鼠妇的行为变化,持续观察一段时间。
6.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土壤湿度一致,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亮处”盒子中的鼠妇较少,大部分鼠妇聚集在“暗处”盒子中。
2.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们发现“亮处”盒子中的鼠妇活动较少,而“暗处”盒子中的鼠妇活动较为活跃。
3.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光对鼠妇的生活有显著影响。
在阴暗环境中,鼠妇生活较为活跃;而在明亮环境中,鼠妇生活较为迟缓。
六、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光对鼠妇的生活有显著影响。
鼠妇更适应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活动和行为。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鼠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鼠妇都能生存,但生活习性有所不同。
2.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例如,土壤湿度、温度等都会对鼠妇的生活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环境条件一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鼠妇的生活习性,还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上册鼠妇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上册鼠妇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观察鼠妇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了解鼠类生物的生态特点。
实验材料:
1. 实验室提供的饲养箱、鼠食、水瓶等
2. 多只健康的鼠妇
3.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饲养箱清洗干净,放入适量的鼠食和水瓶,确保鼠妇能够正常进食和饮水。
2. 分组观察:将鼠妇分成小组放置在饲养箱中,观察它们的行为习性和活动轨迹。
3. 记录数据:用实验记录表格记录每只鼠妇的活动时间、进食量、排泄次数等数据。
4. 观察结果: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它们如何寻找食物、建立巢穴等行为。
5. 总结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鼠妇的生态特点及适应能力,并讨论其对人类的影响和
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与安静,确保鼠妇的正常生活。
2. 饲养箱中的鼠食和水瓶应定期更换和补充,保持干净和新鲜。
3. 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回原来的饲养箱中,避免鼠妇逃逸或受伤。
实验延伸:
1. 可以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鼠妇的行为差异,如光照、温度等因素对其活动的影响。
2. 可以进一步研究鼠类生物的遗传与进化,了解其繁殖特点和种群动态。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鼠类生物的基本生态特点和适应能力,培养观察和记录
实验数据的科学素养,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也能够对生态学等相关知
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鼠妇的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鼠妇的生态习性,探究鼠妇对环境因素的反应。
2. 通过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鼠妇(学名:Blaberus discoidalis)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动物,对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有重要影响。
鼠妇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生长、繁殖和生存至关重要。
本实验通过观察鼠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探究鼠妇对环境因素(如光照、湿度、土壤等)的适应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鼠妇、土壤、塑料瓶、湿度计、光照计、水、滤纸、剪刀、尺子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量筒、烧杯、实验记录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鼠妇放入塑料瓶中,观察其基本形态和生活习性,并记录下来。
2. 设置实验组:将塑料瓶分为四组,分别代表不同的环境条件,如下:A组:光照、湿度、土壤条件相同;B组:光照、湿度条件相同,土壤湿度较高;C组:光照、湿度条件相同,土壤湿度较低;D组:光照条件相同,湿度、土壤条件相同。
3. 实验操作:a. 在每组塑料瓶中放入适量的土壤,用剪刀将土壤剪成小块,以便鼠妇活动;b. 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土壤上,模拟自然湿度条件;c. 在B、C、D组塑料瓶中,用光照计测量光照强度,使其与A组相同;d. 在每组塑料瓶中放入一定数量的鼠妇,观察其活动情况,并记录下来;e. 实验持续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并记录鼠妇的活动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A组:鼠妇活动频繁,适应良好;b. B组:鼠妇活动较少,部分鼠妇死亡;c. C组:鼠妇活动较少,部分鼠妇死亡;d. D组:鼠妇活动频繁,适应良好。
2. 实验分析:a. A组鼠妇活动频繁,说明鼠妇在自然环境中适应良好;b. B、C组鼠妇活动较少,部分鼠妇死亡,说明鼠妇对高湿度和低湿度环境不适应;c. D组鼠妇活动频繁,说明鼠妇在光照条件下适应良好。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鼠妇对光照条件有较高的适应性;2. 鼠妇对湿度环境有一定要求,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其生存;3. 鼠妇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因素。
初一生物鼠妇实验
初一生物鼠妇实验鼠妇,鼠妇又称“潮虫”,是一种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常见昆虫。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我们进行了一次初一生物实验——观察鼠妇。
在实验中,我们准备了若干只鼠妇,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和一些湿土。
我们将湿土放入塑料盒中,然后将鼠妇放入盒子中。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鼠妇在盒子里爬来爬去,寻找适合的地方。
在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们发现鼠妇在湿土中更容易生存和活动。
它们在湿土中爬行时,身体与地面保持平行,这表明它们在寻找食物或逃避危险时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得出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它们的食物来源可能包括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其他小虫子。
它们也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鼠妇的生活习性,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研究昆虫。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知识,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细胞生物虽然构造简单,但是也有着和多细胞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单细胞生物缺乏组织器官,而多细胞生物具有各种组织器官。
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如繁殖、运动、营养等。
而多细胞生物则通过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协同作用来完成生命活动。
单细胞生物在形态、生理、遗传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而多细胞生物则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单细胞生物在环境适应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可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而多细胞生物则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可以适应更复杂的环境条件。
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结构,起着保护细胞、调节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内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细胞质基质和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细胞核是细胞的指挥中心,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过程。
单细胞生物的繁殖方式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完成的。
细胞分裂可以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鼠妇的实验报告
鼠妇的实验报告鼠妇的实验报告一、引言鼠妇(学名:Mus musculus)是一种常见的小型哺乳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作为实验动物,鼠妇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介绍对鼠妇进行的一项实验,并探讨其结果和意义。
二、实验设计本次实验旨在研究鼠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和生理变化。
为此,我们选择了20只健康的雌性鼠妇,将其分成两组,每组10只。
第一组(实验组):将10只鼠妇置于一个模拟自然环境的大型笼子中,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第二组(对照组):将10只鼠妇置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笼子中,仅提供基本的食物和水源,温度和湿度与实验组相同。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期间,我们对两组鼠妇进行了一系列观察和测量。
1.行为观察:记录鼠妇的活动范围、社交行为、探索行为等。
我们发现,在实验组中,鼠妇更加活跃,经常进行社交互动和探索环境,而对照组的鼠妇则相对较为消极。
2.食物摄入量测量:每天记录鼠妇的食物摄入量,并计算平均值。
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鼠妇的食欲更旺盛,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3.体重变化测量:每周测量鼠妇的体重,并计算相对变化。
实验组的鼠妇体重增长速度较快,而对照组的鼠妇体重增长相对较慢。
4.血液分析:在实验结束后,我们采集了鼠妇的血液样本,进行了一系列生理指标的检测。
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鼠妇的血液中激素水平更为平衡,免疫指标也更为稳定。
四、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环境条件对鼠妇的行为和生理状态有显著影响。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促进鼠妇的活跃性、食欲和体重增长。
2.鼠妇在良好环境下的生理状态更为平衡,激素水平和免疫指标更为稳定。
这表明环境对动物的整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3.本次实验结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
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人类活动中,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环境,以确保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然而,本实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精】初一生物鼠妇实验PPT全面版
实验法研究一般步骤:
(1)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3)设计并完成实验; (4)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 (5)得出结论; (6)进行推理及加以讨论。
(4)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 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⒈将10只鼠妇放在培养皿里。 (3)设计并完成实验; 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1)观察:当我们搬开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进行全班统计,计算累加值。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不同引起的? 计算各组每分钟遮盖部分和未遮盖部分鼠妇分布的平均百分比。 推测原因之一:当石头掀开后,环境由原来阴暗环境变成了明亮环境,是“光”发生了改变。 (6)进行推理及加以讨论。 ⒈将10只鼠妇放在培养皿里。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不同引起的?
⒉按投放鼠妇的总数,计算并记录遮盖部分每分 钟有几只鼠妇。
⒊将2人10次观察结果累加,算出平均值。计算 每分钟遮盖部分和未遮盖部分鼠妇分布的百分 比。
西瓜虫对光的敏感度较弱。
⒊将2人10次观察结果累加,算出平均值。 ⒊将2人10次观察结果累加,算出平均值。 ⒈同桌2人互相配合,一人计时,另一个人计数并记录。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不同引起的?
注意:一个实验只能证明一种假设
单一变量原则: 控制单一变量而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
验证单一变量的作用。
巧记:只变一种 不能都变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 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不同引起的?
除光照以外,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为什么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 做实验行吗?
答: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 性,不足以说明问题。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 少误差,鼠妇越多越好,但会增加实验难度。
鼠妇生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鼠妇,学名Blatta orientalis,是一种常见的陆生节肢动物,隶属于直翅目,蟑螂科。
它们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尤其在我国,鼠妇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此外,鼠妇还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可用于研究生物行为、生理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解鼠妇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环境因素的需求,我们开展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鼠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活习性。
2. 分析鼠妇对不同湿度环境的需求。
3. 了解鼠妇的繁殖习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鼠妇若干。
2. 实验器材:培养皿、湿度计、温度计、光源、湿度调节装置、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光照实验:将鼠妇分为两组,分别置于阴暗和明亮的环境中,观察其生活习性,记录活动频率、摄食情况等。
2. 湿度实验:将鼠妇分为两组,分别置于高湿度和低湿度环境中,观察其生活习性,记录活动频率、摄食情况等。
3. 繁殖实验:将鼠妇放入培养皿中,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产卵次数、孵化时间等。
五、实验步骤1. 光照实验:- 将鼠妇分为两组,每组10只。
- 将一组鼠妇置于阴暗环境中,另一组置于明亮环境中。
- 每日观察并记录鼠妇的活动频率、摄食情况等。
- 连续观察7天,分析结果。
2. 湿度实验:- 将鼠妇分为两组,每组10只。
- 将一组鼠妇置于高湿度环境中(湿度80%以上),另一组置于低湿度环境中(湿度40%以下)。
- 每日观察并记录鼠妇的活动频率、摄食情况等。
- 连续观察7天,分析结果。
3. 繁殖实验:- 将鼠妇放入培养皿中,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 观察并记录鼠妇的产卵次数、孵化时间等。
- 连续观察30天,分析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实验:- 在阴暗环境中,鼠妇活动频率较高,摄食情况良好。
- 在明亮环境中,鼠妇活动频率较低,摄食情况较差。
- 结论: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环境中,光会影响其生活习性。
2. 湿度实验:- 在高湿度环境中,鼠妇活动频率较高,摄食情况良好。
鼠妇的调查报告
鼠妇的调查报告篇一:鼠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组长:王成一、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二、做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三、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木盘、纸板、玻璃板2 方法步骤①在木盘中放上一层湿土②在木盘左右两侧中央处,各放入5 只鼠妇,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并静置2分钟。
③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环境处的鼠妇数目,并把结果填入下表四、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作实验,并认真观察记录。
五、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六、表达和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各自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与各自小组的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分析原因。
实验报告环境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8分钟9分钟10分钟明亮阴暗5初一二班组长:李波一、提出问题温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二、做出假设:温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三、定计划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干土、木盘、纸板。
2 方法步骤①在木盘中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在左侧放上一一段用于加热的铜丝。
②在木盘左右两侧中央处,各放入5只鼠妇,在整个木盘上盖上纸板,并静置 10分钟。
③10分钟后观察两侧鼠妇的数目,重复5次,把结果填入下表,求平均值。
四、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作实验,并认真观察记录。
环境1次 2次3次4次5次均值潮湿干燥五、得出结论: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六、表达和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各自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与各自小组的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分析原因。
实验报告组长:赵刚一、提出问题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二、做出假设: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三、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干土、木盘、纸板。
2 方法步骤①以横轴中线为界,在左侧放上一层湿土,右侧放上一层干土。
②在木盘左右两侧中央处,各放入5只鼠妇,在整个木盘上盖上纸板,并静置10分钟。
鼠妇的实验报告[11篇]
鼠妇的实验报告[11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鼠妇的实验报告的资料11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报告班级:组别:实验时间: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验证过程:1.实验设计: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选择2.实验材料:涂成黑色的培养皿,鼠妇(10只),盖板3.注意事项(1)每次学生实验完毕,要及时清点鼠妇数量,以防个别鼠妇“假死”或钻在土壤中因干燥而死。
(2)在实验室或家庭中放置鼠妇时,要防止容器周围其他动物(如老鼠、蟑螂等)的危害。
(3)每次换土时,最好保留一部分原来的土壤;对换出去的土壤要细心检查,以免因个别鼠妇“假死”或个体较小而丢掉。
(4)土壤中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即可。
(5)若在比较冷的环境中准备实验,可在盛有鼠妇的容器旁边或下面,放置暖水袋或盛有60~70 ℃热水的矿泉水瓶。
(6)温度:鼠妇在20~25 ℃之间生活较正常。
若是在冬季或温度低于20 ℃时,要将盛有鼠妇的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暖气旁边。
经常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7) 食物:因鼠妇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喜欢吃腐烂的植物等。
将白菜叶或其他青菜的叶片洗干净后,整片对折放入容器内的土壤上。
由于鼠妇喜欢潮湿、黑暗的环境,所以常见鼠妇钻、伏在折叠的菜叶下面取食。
1~2天后,可见到菜叶上有取食后留下的若干小洞。
2~3天后,换上新的菜叶。
(8) 收集:在本实验进行前一周左右,教师告诉学生做好收集鼠妇的准备。
若温度在25 ℃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花盆里,花坛内均可以找到;若温度低于25 ℃,选择温暖的花窖、家庭的下水道旁边、居住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或菜窖内进行收集。
提醒学生收集后,要注意在容器内装一些湿土且保持通风。
(9) 容器: 在收集鼠妇的过程中,精心地保护、饲养,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实验室使用的1 000毫升的塑料烧杯(用废弃的罐头瓶也可)内铺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适当喷洒或每天滴入1~2次清水(手摸土壤有湿润感即可,若水滴入过多,土壤形成泥块或泥浆,个别小鼠妇或活动慢的鼠妇易死亡)。
环境鼠妇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鼠妇(学名:Blaberus discoidalis),又称潮虫、西瓜虫,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型甲壳类动物。
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
本实验旨在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了解鼠妇的生态习性。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鼠妇的生活环境与哪些因素有关;2. 掌握实验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实验材料1. 鼠妇若干;2. 培养皿两个;3. 潮湿泥土若干;4. 阴凉处和阳光充足处;5. 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鼠妇分为两组,每组若干只;2. 将培养皿甲和培养皿乙分别置于阴凉处和阳光充足处;3. 在培养皿甲中放入适量的潮湿泥土,将鼠妇放入其中;4. 在培养皿乙中不放入潮湿泥土,将鼠妇放入其中;5. 观察并记录两组鼠妇的生长状况,包括活动、繁殖、死亡等;6. 每隔一定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持续观察一段时间;7.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阴凉处的鼠妇生长状况良好,活动频繁,繁殖较快;2. 阳光充足处的鼠妇生长状况较差,活动减少,繁殖缓慢;3. 阴凉处的鼠妇死亡率较低,而阳光充足处的鼠妇死亡率较高。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鼠妇的生活环境与潮湿度和阳光照射度有关;2. 鼠妇适宜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阳光照射过多会影响其生长和繁殖;3. 鼠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鼠妇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况,了解了鼠妇的生活环境与哪些因素有关;2. 实验结果表明,鼠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3.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鼠妇的生存环境,为它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鼠妇的生活环境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了实验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同时,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鼠妇实验
2.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 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 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 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 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 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么样 才能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不同 引起的?(即除光照以外,湿度、 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 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 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鼠妇适应
阴暗
的环境。
6、表达和交流:
你们小组的结论和其他小组的 结论一样吗?最终的结论是什 么呢?
3.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 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 真实情况。假设全班有6个 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 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 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 减小误差。
鼠妇又称“潮虫”, 在南方也叫“西瓜 虫”,属甲壳纲,潮 虫科。它的身体为长 椭圆形,略呈扁平, 灰褐色或黑色。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很快就 爬走了。为什么呢?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 五、得出结论
三、制定计划
六、表达和交流
4.实施计划:
1.观察 2.记录数据
环境 明亮 阴暗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5 5
5 5
4 6
3 7
3 7
3 7
2 8
3 7
1 9
0 10
3.处理数据
求出平均数为:明亮处约3只 阴暗处约7只!
5.得出结论:
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吗?你们结 论是?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土壤湿度、温度、食物……) 2、作出假设: 光会(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鼠妇的探究实验课件
实验方案
4、实施计划 (如何记录结果)
环境 2 min 3 min 4 min 5 min 6 min 7 min 8 min 9 min 10 min 11 min
明亮
阴暗
5、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 影响。
6、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探究过程,计 算全班同学10次数据的平均值。
探究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大家抓鼠妇时发现这样的现象:
当我们搬开花盆或石块,躲在下面 的鼠妇(潮虫)很快就会爬走。这是 为什么呢?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要 有依据哦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Biblioteka 的环境中,光会影响 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难点) 注意: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 设来进行。 (1)根据本实验提出的问题和假设,需要在 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哪两种环境,来观察鼠妇 对环境的选择? 阴暗和明亮 (2) 除光照外,还有哪些因素也可能对鼠 妇的生活有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 不同而引起的,应该怎么设计方案? 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除光照外,湿度、 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小结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一、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二、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三、制定计划: 确定实验研究方案(对照实验) (控制变量) 四、实施计划: 实验探究,获得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结论 五、得出结论: 六、表达和交流: 结论分析
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 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 光照。
鼠妇的实验报告
鼠妇的实验报告鼠妇的实验报告一、引言鼠妇(Mus muta)是一种常见的小型哺乳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作为实验动物,鼠妇具有许多优势,如繁殖力强、生命周期短、易于饲养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鼠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和生理反应,为进一步研究鼠妇的适应性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分为两个部分:行为观察和生理指标测量。
在行为观察部分,我们将鼠妇分为两组,一组放置在标准环境中(温度20°C,湿度60%),另一组放置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温度30°C,湿度80%)。
观察鼠妇的活动情况、食欲和社交行为,并记录相关数据。
在生理指标测量部分,我们采集了鼠妇的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指标。
三、行为观察1. 活动情况:在标准环境中,鼠妇表现出较为活跃的行为,频繁地在笼子内奔跑、跳跃和探索周围环境。
而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鼠妇的活动范围明显减少,行动迟缓,甚至出现躺卧不动的情况。
2. 食欲:在标准环境中,鼠妇对食物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迅速进食并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
然而,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鼠妇的食欲明显下降,出现食慾不振的状况。
3. 社交行为:在标准环境中,鼠妇之间的社交行为频繁,相互嗅探、互动,展示出良好的社交能力。
而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鼠妇的社交行为明显减少,互动变少,甚至出现相互攻击的情况。
四、生理指标测量1. 体温:在标准环境中,鼠妇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37-38°C)。
然而,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鼠妇的体温明显升高,超过了正常范围,达到39°C以上。
2. 心率:在标准环境中,鼠妇的心率平稳在200-300次/分钟。
而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鼠妇的心率明显加快,超过了正常范围,达到400次/分钟以上。
3. 呼吸频率:在标准环境中,鼠妇的呼吸频率稳定在80-100次/分钟。
然而,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鼠妇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加,超过了正常范围,达到120次/分钟以上。
五、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温高湿环境对鼠妇的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其活动范围减少、食欲下降和社交行为减少。
鼠妇实验
3.两人互相配合,一人计时,另一个人计数 并记录。每分钟统计明亮处有几只鼠妇, 记录在表格上。
环境
234
分分分 钟钟钟
明亮处鼠
妇数量 5只 9只 9只
5 6 7 8 9 10
分 分 分分分 分 钟 钟 钟钟钟 钟
4只 4只 1只 0只 3只 8只
11 平均
分 钟
5只
阴暗处鼠 妇数量
⒉按投放鼠妇的总数,计算并记录阴暗处每 分钟有几只鼠妇。
观察:当我们搬开石块时,鼠妇很 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推测:当石头掀开后,环境由原来阴
暗环境变成了明亮环境,是“光”发
生了改变。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依据:
在花盆、石块下 等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 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 有看到。当把花盆、石 块搬走后,鼠妇很快就 爬走了。
三、制定计划并实施
任务: 请设计一个方案探究光是否
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材料用具
10只鼠妇
湿土
容器
半遮光玻璃板
实验装置
方法步骤
⒈将10只鼠妇放在容器里,盖上半遮光玻璃板 (提问:鼠妇是同时放?还是间隔放?)
⒉静置2分钟。 (为什么要静止?)
放置鼠妇时,应该采取下面哪种措施呢?
55
A
10 C
10
B
2017
带你们去认识新朋友
9月26日
鼠
妇
鼠妇的常见种类
Hale Waihona Puke 西瓜虫光滑鼠妇潮虫
鼠妇喜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朽木、腐 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庭院内。 鼠妇适宜生活的环境温度是20-25℃之间
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实验教学设计引言:鼠妇是一种常见的小型哺乳动物,其生活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和行为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鼠妇的生活环境对其生理和行为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实验。
本文将介绍该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通过改变鼠妇的生活环境,观察和记录其生理和行为变化,以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和行为特征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10只健康的雌性鼠妇。
- 实验设备:标准的鼠笼、饮水瓶、饲料盒、温湿度计等。
- 实验材料:饲料、水等。
2. 实验方法:- 步骤1:将10只鼠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只。
- 步骤2:对照组(组A)的鼠妇继续保持常规饲养环境,即标准的鼠笼、饮水瓶和饲料盒。
- 步骤3:实验组(组B)的鼠妇的饲养环境进行干扰处理,如增加噪音、改变温湿度等,以模拟不良生活环境。
- 步骤4:每天定时观察和记录鼠妇的行为特征,如活动情况、进食量、饮水量等。
- 步骤5:在实验结束后,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对照组(组A)的鼠妇在常规饲养环境下生长发育良好,活动范围广,进食量和饮水量正常。
2. 实验组(组B)的鼠妇在干扰处理后出现了明显的生理和行为变化:活动范围受限,进食量和饮水量减少,出现焦虑和压力反应。
四、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鼠妇的生活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和行为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在干扰处理的实验组中,鼠妇面临不良生活环境,导致生理和行为上的变化,表现出焦虑和压力反应。
这与人类在不良环境下也会产生类似反应的现象相符合。
然而,本实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实验样本较小,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整个鼠妇种群的情况。
其次,仅仅改变鼠妇的生活环境,无法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未来可以增加样本数量,并结合其他实验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和行为特征的影响。
鼠妇实验报告名称
鼠妇实验报告名称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鼠妇的社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观察和记录鼠妇在不同社交环境中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鼠妇的社交方式,探索其与环境因素的关联。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 实验鼠妇:20只健康雌性实验鼠- 实验笼:分为两个相同大小的笼子(A笼和B笼),每个笼子内设有适当数量的饲料和水源- 观察设备:每个笼子内配备一个闭路电视摄像机,便于对鼠妇行为进行记录实验步骤1. 将20只实验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
2. 每组实验鼠放入不同的笼子(A笼和B笼),并给予足够的食物和水源。
3. 开启闭路电视摄像机,记录每组实验鼠的社交行为,例如亲近行为、嗅探行为和警戒行为等。
4. 持续观察和记录鼠妇的社交行为,记录时间为一周。
5. 统计和分析数据,探究鼠妇的社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鼠妇在不同社交环境中的行为。
以下是我们对实验结果的初步观察:A笼(实验组一)在A笼中,10只实验鼠出现了明显的社交交流行为。
它们会互相嗅探,舔舐身体,以及共同进食和饮水。
除此之外,我们观察到实验鼠之间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社会结构:有几只较为活跃的鼠妇主导着整个群体,而其他鼠妇则相对较被动。
B笼(实验组二)与A笼相比,在B笼中的10只实验鼠之间的社交行为较少见。
嗅探和亲近行为较少,鼠妇们更倾向于分散活动。
在某些时候,我们观察到有鼠妇间发生争斗行为,这可能是因为社交互动较少导致个体之间的压力累积。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初步发现环境因素对鼠妇社交行为的影响显著。
A笼中的实验鼠表现出较多的社交行为,这可能是由于较为稳定的社交环境和丰富的社交刺激所导致。
相反,B笼中的实验鼠由于社交刺激较少,它们表现出相对较少的社交行为。
这一实验结果与我们对人类社交行为的观察相似。
人类社交行为中的互动和情感共享也受到环境的明显影响。
实验结论本实验探究了鼠妇的社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社交环境对鼠妇的社交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初中生物教案鼠妇的实验
初中生物教案鼠妇的实验
目标:通过观察鼠妇的生活习性,了解其食性、活动习性和社会行为。
实验材料:鼠妇、实验笼、饲料、水、观察记录表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实验笼清洗干净,并放入适量的饲料和水。
将鼠妇放入实验笼中。
2. 观察食性:在笼内放入不同类型的食物,如谷类、水果和蔬菜等,观察鼠妇的食用情况,并记录下来。
3. 观察活动习性:观察鼠妇的活动时间、活动范围和喜欢的活动方式,如爬高、跑动等。
4. 观察社会行为:如果实验条件允许,可以将多只鼠妇放入同一笼中,观察它们之间的相
互作用,如互相咬咬、互相追逐等。
5. 记录数据:在观察过程中,及时记录下鼠妇的食性、活动习性和社会行为,填写观察记
录表。
6. 结论:根据观察记录表的数据,归纳总结出鼠妇的生活习性特点,并得出结论。
拓展实验:可以通过增加观察时间的长短、改变食物种类等方式,对鼠妇的生活习性进行
更深入的研究。
注意事项:实验宜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干预鼠妇的行为,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以外,还有温度、水分等。
一般情况下,鼠妇在适宜的温度时很活跃,在低温下不大运动;鼠妇常呆在潮湿的地方。
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下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究,并尝试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教师也可以在下一节课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制定计划的能力,特别是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探究1.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2.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
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3.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没有阳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
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
在陆生植物中,有些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松、杉、柳、槐、玉米等;有些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药用植物人参、三七等。
阳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
阳光能够影响动物的体色。
例如,大多数鱼身体背面的颜色较深,腹面浅淡,这就与阳光的照射有关系。
光照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把蚜虫培养在连续无光照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没有翅;把蚜虫培养在光暗交替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有翅。
温度:地球上温度变化的幅度极大,但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却很窄。
过热或过冷,都会使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使生物死亡。
以动物为例,大多数动物生活在-2~50 ℃的温度范围内,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了这个范围,很多动物就难以生存了。
温度还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
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高达90%以上。
动物体的含水量也大致相似,例如,鱼的含水量为70%,人体的含水量,初生婴儿为72%,成人为6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生物的影响,在这些生物中,既有同种的,也有不同种的。
因此,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生物在种内关系上,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的现象是常见的。
例如,许多蚂蚁一起向一个大型的昆虫进攻,并把它搬运到巢穴中。
同种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场所或其他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例如,有些动物的雄性个体,在繁殖时期,往往为了争夺雌性个体而与同种的雄性个体进行斗争。
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等。
生物界中寄生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人体和其他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人体和其他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等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等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竞争。
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
例如,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生长,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16 d,其中的一种生长正常,另一种却全部死亡。
捕食关系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例如,杜鹃捕食昆虫,狼捕食野兔,等等。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并记录——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鼠妇,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②、探究过程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学生4人一组,分组讨论。
由每小组成员陈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经小组讨论归纳作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光”的假设。
作出假设: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制定计划:实验器材:纸盒、黑纸板、湿土、干土、鼠妇(10只)。
实验过程:教师提示:1、选取的材料应湿润,营养物质丰富。
2、实验中只探究一个可变因素的作用,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这一个因素来观察该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的关系。
实施计划: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
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方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干土上方盖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的环境。
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记录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
得出结论:鼠妇喜欢的环境。
如何开展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在新的课程改革《生物课程标准》中,增加了科学探究的内容,并将其放在10个一级主题之首,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而培养创新型和研究型人才是21世纪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如何开展好科学探究活动,怎样引导学生搞好各项探究活动,我们认为应从科学探究的内涵及所包括的六步程序中进行分析。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活动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探究方案)、实施计划(探究过程)、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一、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问题不是预先确定的,是要学生自己提出,需从生活实践中、观察中,通过思考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个实验,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在课前通过采集鼠妇和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来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有的提出,光线能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也有的提出,它喜欢光亮还是阴暗,还有的提出它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再如,纱罩下面有一堆糖和一堆木屑,蟑螂过来闻闻糖又闻闻木屑,最后停在糖边吃糖,对这种现象,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很多。
在探究活动中,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提出问题,开启思维之窗,展开想象的翅膀,我国教育家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瑞”,也可以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索的开端,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是搞好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科学上许多重大发现、发明和创新,都是通过质疑到释疑而获得的。
质疑是开启创新大门的金钥匙。
通过探究活动的第一步程序可以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
二、作出假设问题提出以后,如何解决问题,可先作出假设,即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如“鼠妇喜欢光亮还是黑暗”这一问题,通过交流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对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作出假设“鼠妇可能喜欢阴暗环境”,这就是假设。
在探究活动中,作出假设这一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因假设是探究的目标,是做出探究计划、制定探索方案的依据。
这样可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假设去主动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呈现的学习状态必然是主动探究式的,学生能有所创新和发展。
三、制订计划针对问题作出假设后,可根据假设制订探究计划,并要求设计详细的探究方案,这是探究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探究活动中,探究计划、方案全由学生自行设计。
探究计划、方案的合理与否关系探究成败的关键,在探究计划、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精心设计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如上述问题及其假设,鼠妇喜欢光亮还是阴暗,假设:鼠妇是喜欢阴暗环境的。
要探究这一假设是否成立,学生可设计出探究方案:给鼠妇创设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观察它们对环境的选择。
所需要的材料用具有: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盒、解剖盘),黑纸板、玻璃板,或其他的实验用具,如有的同学用纸盒代替铁盘,用课本代替黑纸板等。
在这个探究实验中,要设计对照实验,光的阴,暗就是唯一的探制变量,并应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以外的土壤湿度,湿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光线的控制方法,遮荫方式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各小组的方案可以是不同的,多种多样的,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意设计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很好的进行探究活动的实验设计,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实施计划探究计划及方案设计好以后,下一步就是根据方案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往往需要通过取材、观察、培养、动手实验或调查等方式进行。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需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探究过程以生物实验为基础,加强常规实验技能、技巧的指导与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好各种器材、试剂和高档仪器的规范化使用方法。
只有熟练地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才能使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卓有成效,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和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的方法而同时获取知识。
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一实验,通过教学发现,方案很多,有的同学在铁盘内放在一层湿土,以横轴(或竖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黑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有的同学直接用日常生活中的小纸盒代替了铁盘,一侧露天,另一侧用纸板遮挡……,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
通过设计这个实验,同学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如铁盘放的角度不同,实验效果就不一样,这样就引起了学生们的观察与思考,并从中获取了知识。
同学们用不同形式的表格,观察并记录了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
可见,组织好探究过程是整个探究活动至关重要的一环。
五、得出结论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注重实验现象的真实描述,经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在生物科学探究中结论是不确定的,如果结论与假设相符,证明假设是成立的。
若结论与假设不符,就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检核和反思,如鼠妇,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讨论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时,由于探究方法不够完善(如嗓音等对鼠妇的人为干扰)也可能得出错误结论,如这样的话,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探索的方法步骤,再重新进行探究,以求得正确的结论。
通过科学实验探究过程,还可促使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探究,如除了变量光以外,有的同学还对湿度这个变量进行了探究,另外还有一些同学对光、湿度这两个变量进行了综合探究。
通过探究,使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追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