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测评卷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测评卷](https://img.taocdn.com/s3/m/fba592e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6.png)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评卷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6分)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___,整个世界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没有产生_________,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________。
3.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__,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_________的物质,因此我们可以用_________去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把铁钉浸人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_______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_________。
6.沙子和豆子混合后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_________变化。
7.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只有经过_________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8.__________和__________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9.铁锈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二、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X")(10分)1.空气、水、火、电、声音也是物质。
( )2.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等是否发生了变化来辨别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 )3.淀粉溶解于冷水,因此我们在制作“神秘信件"时,可以将淀粉用冷水化开,充分搅拌来制作。
( )4.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铁和铁锈的差别。
( )5.咀嚼米饭会感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本身就是甜的。
( )6.水烧开时,能看到壶嘴处向外冒出大量“白汽”,这是化学变化。
( )7.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附精品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附精品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32cd6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4.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夏天到了,小科到便利店去买棒冰吃。
他发现店里的冰柜上盖了“棉被”(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棉被可以产生热量B.棉被能够传递热量C.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减缓外面的热量进入冰箱2.下列关于矿产资源说法正确的是 ( )。
A.矿产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C.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人均占有量之首3.下列植物中()是木本植物。
A.雪松B.狗尾草C.凤仙花4.下列关于住房建造说法错误的是()。
A.住房中的各系统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B.建造完成后需要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使用。
C.住房建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很重要,但关键是选址。
5.房子里的暖气片应安装在房间的( )。
A.上方B.中间C.下方6.在下列能源中,不可再生能源是( )。
A.煤B.风能C.水能二.填空题(共6题,共36分)1.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
2.像金属那样容易传热的材料叫( ),像塑料那样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 )。
(选填“热的良导体”或“热的不良导体”)。
3.热在铁块中通过( )的方式传递,水传热的方式是( ),太阳的热是通过( )传到地球上来的。
4.高大框架铁塔很牢同,原因有:上小下大,(),()。
5.( )是最重要的工业燃料,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是汽车、飞机的“粮食”。
6.不同物体的传热( )不一样。
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 )如( )、( )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如( )、( )等。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只有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才能发生热传递。
()2.黄河的水面高出地表,是有名的地上河。
()3.为了使房屋采光条件好,可使房屋采用拱形顶棚。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是山洞。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a69f2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9.png)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科学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14 分)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向白纸喷洒__________。
3.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或馒头上滴上几滴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就证明这种物质存在。
4.铁锈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0分)1.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 )。
A.沙子变小,黄豆没有变B.沙子和黄豆有了明显的变化C.沙子和黄豆都没有明显变化2.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B.点燃的蜡烛只发生化学变化C.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的液体还是原来的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物3.下列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陶瓷容器B.铁制容器C.玻璃容器4.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不容易生锈?( )。
A.干燥的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潮湿的沿海地区5.烧开水时有白色雾产生,这是( )。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6.引起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 ) 。
A.与氧气接触B.与水接触C.与潮湿的空气接触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B.氢气燃烧C.煤燃烧8.下列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瓷碗破碎,干冰升华B.煤气燃烧,胆矾研碎C.氢气燃烧,菜刀生锈9.下列与其他两种变化不同的变化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bbfd04a8956bec0975e38c.png)
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0.5*30=15分)1.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时关键是看这种变化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等属于化学变化。
这两个空是有好多可以填,比如燃烧、爆炸、食物腐败、光合作用……3.如果要确认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加入碘酒,碘酒本身的颜色是红棕色,但遇到淀粉就会变成蓝色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慢。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产生气体、发光发热和产生沉淀物。
6.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红色的物质。
过更长时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绿色,杯底产生红色的沉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两种现象,分别是改变颜色和产生沉淀。
7.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即水和空气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8.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是物理变化,液体蜡烛油燃烧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二、判断题。
(1*12=12分)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 4.在真空的环境中铁钉不会生锈。
( √ ) 5.调味品和蔬菜混合后,蔬菜形态和之前不一样了,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 7.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比如蜡烛燃烧、加热白糖等。
(√)8.白糖吃起来是甜的,所以白糖也一定含有淀粉。
(×)9.先倒白醋再加入适量的小苏打和先放入小苏打再倒入白醋,这两种方法产生的现象是不一样的。
(×)10.铁锈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观察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a3b3f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d.png)
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检测卷(单元测试)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1.下列特征不可能遗传的是()。
A.单眼皮B.卷舌C.近视眼2.根据恐龙的化石,我们知道恐龙是()。
A.脊椎动物B.无脊椎动物C.哺乳动物3.关于古生物化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生物化石的形成时间很长B.古生物化石可以在地层中找到C.古生物化石只具有观赏价值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充分说明了()。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5.我们在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不可以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B.把观察到的小动物都带回家C.可以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6.开展校园生物大搜索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要做的事情是()。
A.对校园进行分区域B.给校园植物全部挂植物牌C.带上杀虫剂防止受伤7.如果一对父母都是双眼皮,那么他们生的孩子()。
A.一定是双眼皮B.一定是单眼皮C.较大可能是双眼皮8.对于古代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B.科学家只能通过古生物化石研究古生物C.有些古代生物一直生存到现在,如鲎9.“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俗话说明动物有()。
A.生殖现象B.遗传现象C.进化现象10.我们不能从校园生物分布图获得的信息是()。
A.动物的饮食习惯、运动特点B.某种植物所在的位置C.校园中常见动植物的种类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11.地球上的动物多种多样,即使是同种动物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
( ) 12.制作生物化石模型时,可以用活的小动物在橡皮泥上压出印迹。
( ) 13.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变异的现象。
( )14.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益于保护人类自己。
( )15.通过化石可以获得古生物的相关信息。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百度文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百度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1c0e3b4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c.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下列常见植物中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 小麦B. 水稻C. 杨树2.下列哪种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可以称为“活化石”()A. 银杏B. 水稻C. 猴子3.造成沙漠地区生存的动植物种类很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 阳光太强B. 水源奇缺C. 风沙较大4.()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
A. 始祖鸟B. 恐龙C. 鸭嘴兽5.()被称为“古生物地质的一本书”。
A. 化石B. 文物C. 岩层D. 科学家笔记6.下列动物中有“活化石”之称的是()。
A. 华南虎B. 蟑螂C. 金丝猴7.下列哪种动物是肉食性动物?A. 兔子B. 老虎C. 羊8.被称为活化石的动物是()A. 中华鲟B. 藏羚羊C. 大象D. 狼9.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植物是()。
A. 人参B. 水杉C. 珙桐D. 银杏10.下列两种动物都是脊椎动物的选项是()。
A. 蚂蚁、大象B. 兔子、鲫鱼C. 蛇、蜗牛二、填空题11.一个人与他(她)的父母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
12.动物、植物、、、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13.是我国特产,是著名的。
14.人类的和加速了物种的灭绝,并使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15.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识和研究动植物。
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两大类:植物和植物;根据动物有无脊柱可把动物分为动物和动物。
16.可以成为研究地球生物演变最重要的证据。
17.具有脊椎的动物叫________,没有脊椎的动物叫________。
18.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19.我国许多地方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环境的影响。
20.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 C【解析】【分析】根据植物茎结构的不同,将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茎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6cb2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0.png)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科学(物质的变化)学校:班级:姓名:一、我会填。
(每题2分,共40分)1.世界是()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o3.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产生了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o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5.二氧化碳具有()、()、()的特点。
6.铁生锈是一种()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7.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特点。
8.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倍。
9.用镜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这种变化属于()o10.把铁与()、()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二、选择题。
(每题3分,共15分)1.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一般要用()来观察。
A.肉眼B.放大镜C.光学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2.加热白糖发生的变化是()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先是物理变化,随后是化学变化D.先是化学变化,随后是物理变化3.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常用方法是()A.放在嘴里品尝B.加热C.加入白醋D.加入碘酒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加热变成了水蒸气升入空中B,小女孩几年后变成了个大姑娘C.米磨成了粉D.烟花爆炸,在空中成了五颜六色的焰火5.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没有什么变化B.会熄灭C.燃烧的更旺D.会爆炸三、我会判断。
(每题3分,共30分)1.放大镜的倍数是与其凸起的程度和面积的大小有关。
(完整版)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完整版)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a51ed47e21af45b207a89b.png)
A、食物腐烂变质B、水蒸发C、酒精燃烧6、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7、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B、玻璃破碎C、火柴梗被折断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B、铁制容器C、铜制容器9、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B、空气中的一半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无法确定三、判断题。
(把你认为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小题1分,共10分)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 )2、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4、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5、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有的物质变化很快。
(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7、铁锈很脆,一砸就碎。
()8、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种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t i me an dAl l th i ng si nt he i 9、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10、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四、连线题。
下列变化与变化种类和伴随的现象连起来?(每线1分,共4分)在米饭上滴碘酒 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发生颜色变化物理变化铁钉放到硫酸铜溶液中 生成气体 水变成水蒸气五、读图题:(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如图所示,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白醋不会迸溅到蜡烛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答:6、简答题。
(每题3分,第一问1分,第2问2分,共6分)1.小明看到电视里的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小明认为坚硬的钻石是世界上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e90e5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f.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
备注:以下答案仅供参考,有“/”的表示答案并列,可任选其一。
第一部分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
答案A B C B A B B A C
题号101112131415
答案C B A C C B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共70分)
16.校园生物大搜索(每空2分,共12分)
(1)B
(2)C
(3)④③①②
(4)小铲子放大镜
(5)略(意思合理即可)
17.研究植物(每空2分,共22分)
(1)
(2)草质
(3)C
(4)花的颜色/花瓣的数量/叶的颜色/叶的大小与形状/等(写出两个即可)
(5)A
18.多种多样的动物(除标明分值外,其余每空2分,共16分)
(1)右左白色左侧小狗的毛色可能遗传了狗爸爸的毛色(2)遗传变异
(3)
类别昆虫类鱼类哺乳类鸟类
序号①③⑦④⑥②⑤⑧
19.相貌各异的我们的研究(每空2分,共8分)
(1)眼皮/发际/脸型/下颚等
(2)遗传
(3)基因突变
20.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每空2分,共12分)
(1)化石
(2)昆明鱼
(3)①橡皮泥
②压平印迹晾干。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284130426fff705cd170a7e.png)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填空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 ),有些变化产生了()。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大量气体,这是()气体,这种变化属于()变化。
5、米饭在口腔里与()作用会发生()。
6、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使空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7、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和(),其中()的发明大大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
8、我知道的物理变化有()、()、()等;化学变化有()、()、()等。
9、铁生锈与()、()等因素有关,生锈的铁片比没生锈的铁片导电性()。
10、我们利用物质的()的原理可以制成温度计。
11、我们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12、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的变化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二、判断1、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空气、电、火、声音不是物质。
()3、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会发生物理变化,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4、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发生颜色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
()6、把糖放入水中,溶化变成糖水,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7、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8、一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9、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6倍。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考试测试卷及部分答案 共七套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考试测试卷及部分答案 共七套](https://img.taocdn.com/s3/m/2f67f6a33968011ca30091ed.png)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
(
)、(
)、(
)和(
)等。
10、火柴燃烧是(
)变化,小苏打与醋混合是(
)变化,切开的
苹 果放置一会儿是(
)变化。
二、选择题(将你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1、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蜡烛熔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11、通过把铁钉浸入水中的实验,我们认为对铁钉生锈速度快慢的影响较大的是
( )。
A、空气的多少 B、水的多少 C、温度变化 D、水和空气的共
同作用
12、我们把( )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有新的物质产生。
A、竹筷和饭店
B、黄豆和沙
C、水和玻璃
D、小苏打和白醋
13、下列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c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2、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a )。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
3、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 a )。
A、没有明显变化
B、变成其它物质
C、发芽了
4、下面关于铁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b )
)。
5、(
)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6、我认为铁生锈是( )变化,证据是(
)。
7、铁钉在 (
)的情况下最容易生锈,在(
)的情
况 下不容易生锈。
8、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证据是(
)。
9、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d4d7efddccda38366baf82.png)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班级姓名等级时间:60分钟满分:10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世界是由________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__。
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________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又如空气中________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可以用________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________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________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7.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________,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8.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________。
9.铁生锈与水和________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________的多少关系很大。
10.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________物质,溶液颜色变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色。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1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12.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13.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4.在实验中,观察到“明显变化”比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更重要。
()15.胡萝卜、白萝卜、南瓜、菠菜、番茄,都是不含淀粉的食物。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b5c1e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2.png)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鱼B.昆虫C.虾2.下列不能遗传的是( )。
A.近视眼B.色盲C.指纹3.下列常见植物中不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 小麦B. 柳树C. 杨树4.下列关于草本植物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 茎柔软B. 根系庞大C. 植株低矮5.三叶虫化石属于( ).A. 动物化石B. 植物化石C. 遗迹化石6.生物学家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依据的是()。
A. 根的特征B. 茎的特征C. 叶的特征7.某种动物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地爬。
它属于()。
A. 鱼类B. 爬行动物C. 两栖动物8.我们把人、其他动物或植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的现象,称为()。
A. 遗传B. 变异C. 延续9.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少它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A. 生物影响环境B. 生物改变环境C. 生物依赖环境10.学校的花圃中长有凤仙花,池塘中长有荷花。
若要把这两种植物划分为两类,则分类的方法是根据()。
A. 开花和不开花B. 水生和陆生C. 木本和草本二、填空题(共5题;共20分)11.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________;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________。
12.“小明长的很像他爸爸”,这种现象是______,“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这是对______现象的生动描述。
13.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与________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________。
14.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世界的《_______》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________的过程中发生的。
1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_______的有效方法。
我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护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________(填动物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2019年3月
一、填空题。
(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1分,共13分)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和,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
3、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和。
这些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
4、打开电灯开关,电灯就会发光发热是变化。
5、木炭燃烧时会发光发热是变化。
6、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填快或慢)
二、选择题。
(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铁生锈是一种( )变化。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和化学变化
2、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烛油。
这种变化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
A、白色
B、无色
C、蓝色
4、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6、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7、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三、判断题。
(把你认为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小题1分,共
10分)
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
2、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
4、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
5、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有的物质变化很快。
()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
7、铁锈很脆,一砸就碎。
()
8、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种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
9、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10、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四、连线题。
下列变化与变化种类和伴随的现象连起来?(每线1分,共4分)
在米饭上滴碘酒
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颜色变化
物理变化铁钉放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气体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如图所示,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
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白醋不会迸溅到蜡烛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
六、简答题。
(每题3分,第一问1分,第2问2分,共6分)1.小明看到电视里的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小明认为坚硬的钻石是世界上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你认为小明的观点科学吗?请说明理由。
答:
2.某科技活动小组搞军事通讯游戏。
“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上“偷袭阵地”
几个字。
米汤干了以后,字就看不见了。
“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
(1)这种液体可能是什么?
答:
(2)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答:
七、实验探究题。
(每空1分,共4分)。
某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这样一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甲试管:将铁钉放人一团湿的棉花球中,不封口;
乙试管:将铁钉放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并快速冷却,
再在水面加一层植物油的水中;
丙试管:将铁钉放入一团带干燥剂的干棉花中,用橡皮塞塞紧管口。
(1)这个实验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2)甲试管中的铁钉能够和水、空气充分接触;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和水接触,因为
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地防()溶解到水中。
(3)一个星期后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比较严重,而乙试管和丙试管中的
铁钉基本上看不出生锈,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 )。
(4)通过上述对铁钉生锈原因的探究,生活中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止铁制品
生锈呢?(写出2种方法)
答: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物质物质
2、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4、物理变化
5、化学变化
6、慢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B
3、C
4、A
5、B
6、C
7、A
8、B
9、C 10、A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每线1分,共4分)
在米饭上滴碘酒发生颜色变化
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物理变化铁钉放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气体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答:现象:蜡烛会熄灭。
因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会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六、简答题。
(每题3分,共6分)
1、小明的观点不科学,因为世界上没有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2、(1)碘酒
(2)“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字,米汤中含有淀粉,“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说明他用的是碘酒,因为碘酒遇到淀粉会生成蓝色的物质。
七、实验探究题。
(每空1分,共4分)。
(1)铁钉生锈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空气
(3)铁钉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4)电镀或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