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荆轲刺秦王》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文言实词兴文言翻译-īng起;兴起。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

《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望文言翻译wàng远望;远看。

《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长文言翻译cháng长,与“短”相对。

《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而<连词>1.表修饰关系。

《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

《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

《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1.表陈述或解释。

《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1.连词,表递进。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

《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

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古今异义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整理五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整理五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整理五篇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文言虚词1.而(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3.之(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4.焉(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5.然(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6.于(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2、善假于物也。

(介词,表对象,可不译)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比)4、而耻学于师。

(向)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于)6、其皆出于此乎?(从)7、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向)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在)9、月出于东山之上。

(从)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在)11、于是饮酒乐甚。

(在)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13、渔樵于江渚之上。

(在)14、寄蜉蝣于天地。

(在)15、托遗响于悲风。

(给)乎1、介词,相当于“于”。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一)祈使语气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以祈使语气为主,多用于表达命令、建议、劝告等。

例如《论语》中的“子曰”、“君子”、“夫子”等。

(二)用典文言文大量使用典故和成语,通过引用经典的典故来丰富文章内容,增加语言的凝练度和深度。

例如“乐毅归齐,齐景公作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三)句式优美文言文言简意赅,句式多为并列句和排比句,遣词造句讲究工整、优美。

例如《论语》中的“君子欲讷盖不知;小人欲讷盖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用词严谨文言文中的词汇使用严谨精准,多用古代汉语词汇,词义明确,表达精练。

例如《左传》中的“闻忠信而可采,闻亡谗而弗采。

”二、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一)背诵经典透过背诵古代经典著作,学生能接触大量的文言文语料,培养对文言文的感觉和理解能力。

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

(二)注重语法知识文言文的语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掌握动词、名词、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是”与“斯”、“谓”与“未”。

(三)多读多练通过多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增加词汇量,提高对古文的感知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和理解能力。

三、文言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一)词汇方面文言文对现代汉语的词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言词汇仍然在今天的汉语中广泛使用,例如“仁义道德”、“忠孝传统”等。

(二)语法方面文言文对现代汉语的语法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是…之乎”、“夫…之国”等句式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然保留。

(三)修辞方面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对现代汉语的写作和表达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在现代汉语的写作中广泛应用。

四、文言文的重要性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语文水平。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整理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整理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整理1.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整理1.《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高一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相应的注释: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释:雎鸠,一种水鸟;窈窕,形容女子体态美好;君子,指有德行的男子。

2. 《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注释:帝高阳,指楚国的始祖;苗裔,后代;朕,古代帝王自称。

3.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注释:豫章,古代地名,今江西南昌;洪都,指南昌;星分翼轸,指天文上的星宿划分;衡庐,指衡山和庐山。

4.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注释:庆历,宋仁宗年号;滕子京,指范仲淹;谪守,被贬官;巴陵郡,今湖南岳阳。

5.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注释:环滁,指滁州周围;琅琊,山名。

6. 《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注释:壬戌,指年份;既望,指农历十五;苏子,指苏轼。

7.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注释:先帝,指刘备;崩殂,指去世;益州,指蜀汉。

8.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注释:晋太元,东晋年号;武陵,地名;缘溪行,沿着溪水行走。

9. 《岳阳楼记》(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注释:巴陵,指岳阳;洞庭,指洞庭湖;衔远山,指洞庭湖四周的山峦。

10. 《滕王阁序》(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文中使用的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 力。
• 掌握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学习文言文的语法与词汇特征,增强对古文的解读能力析
经典文言文作品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 305 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朝社会 的风貌和情感。
8/13
文言文阅读技巧
理解句意
• 识别关键字:通过仔细识别文中出现的关键字,帮助理解文意,提炼主要信息。 • 句子结构:深入分析句子的结构,掌握主谓宾等成分,有助于句子整体理解。 • 上下文联系:关注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助于理清段落和全文的意图。
9/13
翻译方法
• 逐句翻译与整体理解结合:通过逐句分析与理解文章结构,帮助掌握文章整体意思,增强阅 读效果。
• 《论语》:是孔子的言行记录,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内容涵盖仁、礼、义、智等伦理道德规 范。
• 作品分析:通过对重点段落的解读,探讨经典作品在历史、文化和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1/13
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比较:分析各作品在用词、句式及修辞手法上的差异,展现不同作家的独特风格。 • 文学技巧解析:探讨作品中运用的比喻、象征等文学技巧,深入理解其艺术效果。 • 时代背景影响:理解每部作品创作时的社会、政治及文化背景,对作品主题和手法的影响。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Overview
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 2.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 常见文言实词 4. 文言文阅读技巧 5. 文言文作品赏析
2/13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
文言文的定义
• 定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形式,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用词方式,广泛应用于古 典文学中。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4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4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4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高一语文常用知识点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语文学习五种方法1.大量阅读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清单

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清单

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清单
一、基础概念
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3. 文言文的时代背景和地位
二、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1. 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 修辞手法和常见句式的运用
3. 典故和典型引用的含义和背景
三、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1. 字词理解与翻译技巧
2. 句子结构理解与分析方法
3. 理解篇章结构与逻辑关系的技巧
4. 阅读理解中的细节把握和推理能力
四、文言文的作文技巧
1.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表达技巧
2. 古文选材与题材的处理技巧
3. 文言文写作中的段落结构和衔接手法
4. 作文语言的整体协调和风格把握
五、名篇名句的欣赏和解读
1. 古代文学名篇的赏析和解读
2. 诗词曲赋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3. 名句的背景和内涵解析
4. 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六、文言文阅读材料推荐
1. 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介绍
2. 文言诗、文言文的名篇选读
3. 古代文人的传记和作品推荐
4. 官方文献的阅读和解读范例
七、考试技巧与备考建议
1. 高考文言文的题型和命题特点
2. 考试中常见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3. 备考阶段的复习计划和方法指导
4. 文言文学习的长期规划和方法建议
总结:
通过对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概念、词汇、句式、阅读技巧、作文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我们能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 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皇岛阙,通“缺”,损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勾践灭吴(节选)》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

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三月释其政政,通“征”。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亿有三千有,通“又”。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魔厉,摩厉,通“磨砺”,切磋,磨炼。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歠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歠,通“啜”,给人水喝。

3.《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4.《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必勿使反反,通“返”。

5.《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劝学》虽有槁暴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

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义: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今义:医生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

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古义:原野。

今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龋古义:男子。

今义: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实词1. 古今异义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词义缩小:如“臭”,古义指气味,今义指难闻的气味。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2. 一词多义本义: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用打比方的方法形成的新的意义。

3. 通假字同音通假:如“蚤”通“早”。

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4.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名词作状语: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名词作状语,意为“像兄长一样”。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动词用作名词,意为“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与……交好”。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二、虚词1. 而表并列:如“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承接: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转折: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假设: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修饰:如“吾尝跂而望矣”。

2. 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等。

副词,“多么”。

3. 乎表疑问语气:“吗”“呢”。

表测度语气:“吧”。

表感叹语气:“啊”“呀”。

介词,“于”。

4. 乃于是,就。

才。

竟然。

是,就是。

代词: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指示代词(这、那)。

副词:表推测(大概)、表反问(难道)、表祈使(一定)、表商量(还是)。

连词:表假设(如果)、表选择(是……还是……)。

6. 且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而且)、表让步(尚且)。

副词:“将要”“暂且”。

7. 若动词:“像”“比得上”。

代词:“你”“你们”“这样”。

连词:“如果”“或者”。

8. 所与“为”组成“为……所……”表被动。

高一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024

高一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024

高一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024一、文言文基础知识在高一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必须掌握的一种语文形式,也是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成为了高一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

1.文言文的概念文言文是指中国语言历史上流行的一种文学语言,主要使用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等时期的文学作品。

文言文使用规范化、传统化的语言体系,中式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2.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主要特点有:•词汇丰富、措辞严谨:文言文中的词汇和措辞汇聚了古代人民文化精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语法结构较复杂:文言文使用大量句子成分和语义标志,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句式。

•文化内涵丰富:文言文作品历经千年沉淀,其中包含了众多的历史事件、思想观念和人文关怀等。

二、文言文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以避免阅读困难和误解。

这里介绍几种文言文阅读方法:1.了解语境文言文中,单词词义和语法用法常常比较复杂。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一定要对句子的语境有充分的了解。

只有全面了解句子的上下文和含义,才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把握文言文的含义。

2.熟悉文言文的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涉及到并列和复合结构、主宾结构、正反问和句中断句等。

因此,需要熟悉和掌握这些句子结构,在阅读时就能够准确地判断句子的含义。

3.学习文言文基本语法文言文基本语法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语法用法,如虚词、句法组织、主语谓语等。

学会基本语法,可以理解句子中每个成分的含义和作用。

三、文言文经典名篇在高一语文学习中,文言文名篇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介绍几部经典的文言文名篇: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言文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的句式优美、情节曲折,文化内涵深刻,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对于学习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化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启示和帮助。

2.《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是一部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

《左传》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描绘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历史时代,其语言中蕴含了大量的道德和文化内涵。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学问点总结五篇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离不开对学问点的总结,尤其是同学们在学习语文时,更要总结各个学问点,这样也便利同学们日后的复习。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总结1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定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1.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总结2(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才智)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到达)(2)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学问、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那么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导语】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共12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篇1: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篇2: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名词用作动词晋军函陵(驻军)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质于齐(做人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东面而视(面对)履而制六合(登上)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籍吏民(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道芷阳间行(取道)刑人如恐不胜(处罚)(2)名词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必庙礼之(在庙堂上)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顺流而东行(向东)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对内)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向上).道芷阳间行。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一、实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2、无乃尔是过与(责怪)且尔言过矣(错)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过错)3、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这,语气词)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施展担负)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矣?(搀扶盲人走路的.人)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痛恨,托词)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既来之,那么安之。

(既然,使—来,使—安定)二、词类活用(1) 使动用法。

既来之,那么安之(使……来、使……安定)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来)(2) 名词作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三、虚词1、而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并列)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担心。

(并列)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并列) 2、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固而近于费(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在)3、为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成为)何以伐为。

(语气词)4、之既来之,那么安之。

(代词)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的)四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1.判断句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求!无乃尔是过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2)何以伐为(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3)是谁之过与(疑问代词“谁”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3.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动词宾语“之”,即颛臾)(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国君)那么修文德以来之(省去主语“国君”)(3)(国君)既来之,那么安之(省去主语“国君”)(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省去宾语“之”)4.倒装句(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2)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宾语前置)(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新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新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新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指汉语古代的书面语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特点如下:1. 以古代汉语为基础:文言文使用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区别。

2. 以典籍为主要表达形式:文言文主要出现在古代的典籍、经史子集等文献中,是一种正式、庄重的书面语言。

3. 重视修辞和格律:文言文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4. 语法结构复杂: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相对复杂,需要掌握古代的语序、句式和虚实用法等。

二、文言文的常见词汇与用法1. 同义词的使用:文言文常用多种同义词表示同一概念,如“人”可以用“人”、“士”、“民”、“辈”等词替换。

2. 假借词的运用:文言文中常使用汉字的本意做借代,如用“墨”表示书写,用“兔”表示快速。

3. 形容词与形容性结构:文言文中形容词的使用较频繁,常用于修饰名词,如“美丽之花”、“明亮之月”。

4. 动词和谓语结构:文言文的动词较多,常以动词为谓语,如“行”、“认”、“可”等,但需注意不同词义的运用。

5. 名词的用法:文言文的名词较多,常用于句子的主语、宾语和补语等,需掌握名词的词义和用法。

三、文言文句式的常见结构与特点1. 并列句:文言文常使用并列句结构,即用“而”,“且”,“乃”,“亦”等连接词,将两个或多个分句并列。

2.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一般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式,其中宾语可以是名词、句子或词组。

3. 状语的位置:文言文中状语的位置灵活多变,可以加在句首、句中或句尾,用以修饰动作、状态或与句子的逻辑关系。

4. 修辞手法的应用:文言文常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四、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1. 多读经典文献:通过多读古代经典文献,如《论语》、《庄子》等,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感受和理解能力。

2. 掌握常见词汇: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和用法,包括同义词、假借词等,提升对句子的准确理解。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五篇第一篇: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文言文的核心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语法结构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包括词、句、篇章等多个层次。

其中,句法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复合句等多种形式。

例如:官至某官,富至某人,皆曰贤,不可一世也。

此句为并列句。

2. 文字特点文言文的文字特点主要包括雕文细节、朴素质朴等方面。

例如:求其放羊,因其马病;求其代赋,为其僚莫辞。

此处所用的文字刻画了人物的朴素和质朴。

3. 修辞手法文言文的修辞手法非常丰富,包括比喻、夸张、借代等多种方式。

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句中的“传道受业解惑”就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

第二篇:文言文常见词汇文言文的词汇比现代汉语更加经典和古老,有着较为固定的使用方式。

其中,常见的词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表示程度的词汇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程度的词汇,如殊、良、甚等。

例如:殊异之兆,非常之机也。

此句中的“殊异”就是表示程度的词汇。

2. 表示动作的词汇文言文中表达动作的词汇也非常丰富。

例如:骋使天马;载妇女之美,播于县社之上。

此处的“骋使”和“载”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汇。

3. 特定意义的词汇文言文中还有一些特定意义的词汇,如君子、小人、典雅等。

例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在其中矣。

此句中的“君子”就是一个特定意义的词汇。

第三篇:文言文名句赏析文言文中有很多经典的名句,代表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

以下是三个常见的名句:1.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名闻天下的典故,也是文化中教育找择良好环境的象征。

三迁分别是住东门外、居南门外、处西门外。

意为不断寻找更好的教育环境。

2. 诸葛亮卧龙出山“卧龙、凤雏”,是中国古代传奇故事中的传奇人物,作为传奇人物著名于《三国演义》中。

卧于龙凤之术,出山也就是显露本领的意思。

3. 独孤求败《倚天屠龙记》中的角色,是一位身经百战的绝世高手。

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最新)

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最新)

1.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2.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重点词语解释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满;虽:即使)二、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三、多义词1、朝:皆朝于齐(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3、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4、善: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择其善者而从之(好)京中有善XX者(擅长)王曰:善(可以)5、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夹杂)四、词类活用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作状,当面)2、朝服衣冠(朝:名作状,在早上;衣:名作动,穿)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以……为美)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使……听闻)5、王之蔽甚矣(蔽:形作名,被蒙蔽的事情)五、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今义:表地点)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侍从,近臣;今:表方位)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日;今:今天的下一天)六、文言句式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我与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2、王之蔽甚矣。

最新高一语文文言文精选知识点五篇

最新高一语文文言文精选知识点五篇

教师能够走多远,学生就会走多远教师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

赞美教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和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句话说得好,“教师能够走多远,学生就会走多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的努力和奉献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和取得进步。

他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对知识充满热情,成为有温度的人。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最温暖的指南,在学生的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人格塑造和未来的人生道路。

教师是许多学生的偶像和榜样,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让人们深深感到他们的伟大和可贵。

教师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所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精神境界。

良好的教育是一种人的内在造就和修养,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具有更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师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

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素质和精神状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育教师的培养应该成为一个国家的长期规划,不断将有潜质的人才培养为优秀的教育家。

总之,教师是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

有了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学生的学习生活才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事业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注,让这群伟大的人物能够走得更远,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优秀的教育资源,走上更为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篇一】
虚词归纳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固一世之雄也——“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省略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省略句
词类活用(词性转换)
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歌咏)
击空明兮溯流光(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动)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渺沧海一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渺)
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译作状语加动词,向东进军)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属—嘱劝酒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凭借
③山川相缪缪—缭盘绕
④举匏尊以相属属—嘱劝酒尊—樽酒杯
一词多义
望:
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西望夏口(向远处看,动词)
长:
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然:
1.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4.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件事,连词)
白:
1.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2.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做动词)
歌:
1.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2.歌曰(歌词,名词)
3.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名词)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篇二】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