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合集下载

中药星点名词解释

中药星点名词解释

中药星点名词解释中药星点是中医药中关于穴位的一个重要概念。

中药星点又称为"穴位"、"星穴",是人体经脉上的特定部位,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中药星点的名称来源于它们在人体经脉上的分布形态,形似星点,因此得名。

中药星点通常位于人体表面,是经脉上气血活动最为活跃的地方,它们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如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气血的交汇处,以及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中药星点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中医理论认为,中药星点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刺激中药星点,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星点有着各自的功能特点,如"风池"可以祛风散寒,治疗感冒头痛;"四白"能解除目眩,治疗眼疾等。

中医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合的中药星点进行治疗。

中药星点的刺激方法主要有手法刺激、针刺和药物刺激等。

手法刺激是指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刺激中药星点,以调节经气、活血、散邪的作用。

针刺则是利用针刺的方式直接刺激中药星点,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功能。

药物刺激是利用中药药物的特性来刺激中药星点,如搽敷、吹灌等。

中药星点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头痛、视力减退、失眠、胃痛、咳嗽等。

中药星点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和保健,通过刺激中药星点,可以调节人体的能量和自愈能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总之,中药星点是中医药中关于穴位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可以通过刺激中药星点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药星点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中药星点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进中医药的发展和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上】字穴【7穴】

人体【上】字穴【7穴】

人体【上】字穴【7穴】
【1、上腕2、上关3、上廉4、上髎5、上星6、上巨虚7、上迎香】
1、上腕【任脉】
上脘穴位置图
【定位】上脘穴在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主治] 上脘穴可治:胃脘疼痛,呕吐,呃逆,食不化。

(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和胃降逆、化痰宁神的功效:
(2)长时间按摩这个穴位,对反胃、呕吐、食不化、胃疼、纳呆、腹痛、腹胀、咳嗽痰多、聚积、黄疸、虚痨吐/血、胃炎、胃扩张、隔肌痉挛、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配中脘穴,有行气止疼、健胃消食的功效,能治疗胃脘疼痛、饮食不化;配丰隆穴,有理气止疼、清热化痰的功效,能治疗心痛呕吐、伤寒吐蛔;配神门穴,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能治疗发狂奔走、失眠烦躁。

2、上关【胆经】
【定位】上关穴位于人体的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②齿痛,面痛,口眼歪斜,口噤。

3、上廉【大肠】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主治] 头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肠鸣腹痛。

4、上髎【膀胱经】
【定位】第1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

【主治】①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萎;
②腰骶痛。

5、上星【督脉】
【定位】囟会穴前1寸;或额前部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①头痛,目痛,鼻渊,鼻衄;②热病,疟疾;③癫狂。

6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

7、上迎香【经外奇穴】。

穴位养生增强肝功能

穴位养生增强肝功能

穴位养生增强肝功能在现代生活中,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排毒和代谢功能,对保持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穴位养生的方法,帮助增强肝功能,使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的压力。

穴位一:太冲穴(位于足背外侧)太冲穴是身体的重要穴位之一,对肝脏的调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按摩太冲穴,以平缓的方式用拇指按压该穴位,每次10-15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效缓解肝脏压力。

穴位二:行间穴(位于双手之间)行间穴是位于手背中间,两手相对应的穴位。

我们可以在闲暇时或工作休息时,使用双手互相按摩行间穴,每次5-10分钟,有助于调节肝功能,缓解疲劳和压力。

穴位三:太白穴(位于足背外侧)太白穴也是一个重要的肝经穴位,经常按摩太白穴有助于增强肝功能。

可以使用中指或拇指轻轻按摩太白穴,每次约10分钟,可以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改善肝脏功能。

穴位四: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后方)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后方,是一个常用的调养肝脏的穴位。

可以在早晨起床后或工作时,使用拇指按摩内关穴,每次15-20分钟。

内关穴的按摩可以促进体内能量的流通,帮助肝脏排毒和调节功能。

穴位五:太谷穴(位于足背部)太谷穴是肝经的要穴之一,按摩太谷穴可以促进肝脏的健康。

可以使用大拇指按摩太谷穴,每次持续按摩10-15分钟,可以缓解肝脏不适症状,增强肝脏功能。

穴位六:太冲穴(位于足心)太冲穴是位于足心的反射区穴位,经常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肝脏功能。

可以使用拇指或按摩工具在太冲穴处进行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有助于舒缓肝气郁结的症状,提高肝脏功能。

通过按摩上述穴位,可以有效地养护肝脏,增强肝功能。

在使用穴位按摩时,需要保持适量的力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不适。

此外,不仅仅通过穴位按摩可以增强肝功能,合理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样重要,对肝脏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之,穴位按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可以帮助增强肝功能。

史上最全的穴位详解

史上最全的穴位详解

史上最全的穴位详解穴位穴位(acupressure points)究竟是什么1882年,布里克斯发现人体表面存在温点和冷点而被誉为躯体感觉生理学的先驱。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

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

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

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

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

”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

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

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然而,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它真是人体的特殊结构吗?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推测纷纷,莫衷一是。

中医讲究的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有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

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

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

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

但运动点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了解。

又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

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

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

46董氏奇穴手掌部位之火星上穴

46董氏奇穴手掌部位之火星上穴

46董氏奇穴手掌部位之火星上穴
46董氏奇穴手掌部位之火星上穴
火星上穴
火星上穴
穴位:手掌面中指第一节正中央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肺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中指第一节正中央处是穴。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疏心调气、宽胸利膈。

主治:头晕、心悸、狭心症、心脏性喘息、心脏瓣膜症、胸痛、肩胛骨痛、肺癌、多发性骨癌、两腿痛、五十肩、嗝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可双手取穴。

说明:掌面中指在掌诊中属心的部位,因此火星上穴、火星下穴计心常穴皆是治疗心疾要穴,在临床取穴上,大都再配上灵骨、大白,较多的穴位,不但可治心疾,另对胸、肺之疾病,亦有其治疗的功能。

配穴:(一)头晕,可取本穴配神耳穴。

(二)肺癌,取本穴配灵骨、大白、三重穴,再配不定穴针法。

卜脑空穴率谷穴太阳穴头维穴上星穴囟会穴风池穴风府穴头临泣目窗穴正营穴天柱穴攒竹穴阳维脉奇经八脉考

卜脑空穴率谷穴太阳穴头维穴上星穴囟会穴风池穴风府穴头临泣目窗穴正营穴天柱穴攒竹穴阳维脉奇经八脉考

脑空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少阳胆经。

脑空穴[定位] 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解剖] 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配伍] 配大椎、照海、申脉治癫狂痫证;配风池、印堂、太冲治头痛、目眩;配悬钟、后溪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率谷穴率谷穴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主治】①偏头痛,眩晕。

②耳鸣,耳聋。

③小儿惊风。

【操作】平刺0.5~1寸。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结膜炎等。

配听宫、翳风、中渚主治耳鸣,耳聋;配人中、曲池、太冲主治小儿惊风。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

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位置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

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templenoun头部flat part at each side of the forehead 太阳穴(前额两侧); 颞.打不得的太阳穴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太阳穴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颧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

按摩上星的功效与作用

按摩上星的功效与作用

按摩上星的功效与作用
按摩上星是一种中医按摩疗法,又称为“按摩穴位上星法”。

它通过手法按摩特定的穴位,以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调整人体机能的作用。

以下是按摩上星的主要功效与作用:
1. 舒筋活络:按摩上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经络气血运行,舒筋活络,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提高关节灵活度。

2. 缓解疲劳:按摩上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帮助舒缓疲劳,恢复体力。

3. 改善睡眠:按摩上星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促进放松和休眠,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和焦虑等问题。

4. 提高免疫力:按摩上星可以调整气血流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和缓解疾病。

5. 缓解压力:按摩上星可以刺激体内的多巴胺和血清素等“快乐荷尔蒙”的分泌,帮助释放紧张压力,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

6. 改善消化功能:按摩上星可以刺激和促进脾胃功能,帮助消化吸收,缓解胃肠不适和消化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上星需要由专业的按摩师进行操作,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按摩或误伤穴位。

对于有特殊病症的人群,如心脏病、高血压、孕妇等,应先咨询医生的建议后再进行按摩。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意义: 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蒸升。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运行: 大部分由本穴外散头之各部,小部分吸热 后循督脉上行。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气血: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阴湿水气。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功能: 降浊升清。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 肿,鼻渊,鼻出血,鼻痔,鼻痈,癫狂, 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上星穴 穴位详解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上星穴
拼音:shànɡxīnɡ 别名: 经络:督脉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取穴: 上星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 上1寸。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解剖: 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 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谢谢!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操作: 刺法:平刺0.3-0.5寸。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操作: 灸法:温和灸5-10分钟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 作圈状按摩。最好由他人按摩,以更有力 地刺激穴位。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配伍:
配合谷穴、太冲穴治头目痛;配丘墟穴、 陷谷穴治疟疾;配大椎穴治鼻中息肉、面 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穴治癫狂; 配印堂穴、素髎穴、百会穴、迎香穴、合 谷穴、曲池穴、列缺穴、支沟穴治酒渣鼻。
解析:
1)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内的上 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也。该穴名意指督脉 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蒸升。本穴物质为 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为缓慢蒸 升之状,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故名。

秋季鼻子干痒,巧用穴位来缓解

秋季鼻子干痒,巧用穴位来缓解

作用,是治疗各种鼻子疾患的要穴。

迎香穴位于面部,取穴时,需仰卧位或正坐位将双手食指放在鼻翼外缘两侧的中点处各旁开0.5寸就是迎香穴。

2.印堂穴。

印堂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人体前额部,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经常按摩印堂穴,不仅可以通鼻开窍,清头明目,而且还能预防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

3.孔最穴。

孔最穴在手臂上,腕横纹上7寸,是手太阴肺经的郄穴,也就是肺经气血深聚的地方。

这个穴位善于调理肺气,清热止血。

秋天由于气候干燥、上火等原因,很容易造成流鼻血。

当鼻子出血时,我们可以用力点按孔最穴,能快速止血。

4.上星穴。

上星穴归属督脉,有缓解鼻塞、鼻炎、鼻出血等作用。

它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取穴时正坐或仰靠。

○袁敏哲:在按揉以上四个穴位时,
大家可以稍微使一点劲儿,按到出现酸胀的感觉才有效果。

每个穴位早中晚各按分钟。

印堂穴
孔最穴
健康一点迎香穴
上星穴。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常用经络穴位及作用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常用经络穴位及作用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常用经络穴位及作用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耳部、鼻部和咽喉部的疾病。

在中医耳鼻喉科的诊疗中,经络穴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常用的经络穴位及其作用。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耳部常用的经络穴位。

耳门穴位于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它具有开窍聪耳、泄热活络的作用,对于耳鸣、耳聋、聤耳等耳部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听宫穴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刺激听宫穴可以疏风清热、通利耳窍,常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耳痛等病症。

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此穴能开窍聪耳、清泻肝胆,对于耳鸣、耳聋、齿痛等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接下来看看鼻部常用的经络穴位。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它是治疗鼻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具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鼻塞、流涕、鼻衄等症状。

印堂穴在两眉头中间。

按摩印堂穴能够清头明目、通鼻开窍,对于鼻炎、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 寸。

该穴位具有清热散风、通窍明目之效,对鼻塞、鼻渊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再来说说咽喉部常用的经络穴位。

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它有理气化痰、清咽开音的作用,对于咽喉肿痛、咳嗽、哮喘等有一定的疗效。

廉泉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刺激廉泉穴可以清音利喉、疏风泄热,常用于治疗舌下肿痛、舌缓流涎、暴喑、喉痹等病症。

人迎穴位于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此穴能利咽散结、理气降逆,对于咽喉肿痛、气喘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这些经络穴位在中医耳鼻喉科的治疗中,既可以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进行刺激,也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发挥作用。

针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过将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养生之上星穴

穴位养生之上星穴
宜。
胶 布 固定 。用 拇 、食指 相对 按压 壬
不 留 行 籽 , 以 能 耐 受 为 度 。 每 天 3 4次 , 按 至物渗透 通达 、温 胃止 呕 ;一
个 以经络循经传感 、降逆舒肝 。两者合用 ,7天为 1
疗 程 。如果 效果不 明显 , 息 3天后可继续 第二 个 休
疗 程 。如果 呕 吐严重 ,甚 至发 生水 、电解 质紊 乱 , 应及时静脉补液 ,补 充能 量。 ( 刘玉雯)
末 ;鲜姜 5 克 ,打成姜汁 。用姜 汁调 和上 述 3味药 O
末 ,然后 用文火 熬成膏 ,备用 。消毒脐孑 ,取 备用 L
药膏 适量敷 于脐 孔上 ,外 以纱 布 覆盖 ,胶 布 固定 , 每天换药 1次。 耳穴 以脾 、胃、大 肠为 主穴 ,十二指 肠 、神
留行籽 按压 在选 取 的穴位上 ,外 以
妊娠呕 吐试试 中药外敷
妊娠 呕吐 为脾 胃虚 弱 、胃气失 于和降 、反 随冲 气 上逆 ,或肝 胃不 和引起 胃失和降 、冲脉 之气上 逆 所致 。治疗 多 以健脾 和 胃 、降逆止 呕为原则 。患 者 恶 心 、呕 吐时 , 口服药物 显然不现 实 ,采 用 中药敷 脐 配合耳穴按压 的方法 ,照样 达到治疗 目的 。 敷脐 公 丁香 、砂 仁 、半 夏各 2 0克 ,碾 成 细


保 健

上 ,既代 表头部 ,也有上 升 的意思 ;星则是 指
精 ,也就 是万事 万物 当中最优 秀的那一部 分 ,正所
人 因为什么事闹心 ,觉得 头痛 ,甚至会拿头去撞墙 , 人们大 多觉得他 这是痛得 抓狂 了。其实 ,这也 是身 体 在进行 自我调节 。撞墙 的那个 部位 ,刚好就 是上 星穴所 在位置——把前 额 的头发 向后 梳 ,发 际正 中 向上 l寸的地方就 是上 星穴 。头痛 的时候 ,不必 采 取 撞墙这 样极端 的方式 ,只要用 手指在上 星穴处 按 摩 5 0—10遍 ,症状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 0

头顶穴位图解【经外奇穴Flash图解】

头顶穴位图解【经外奇穴Flash图解】

头顶穴位图解【经外奇穴Flash图解】
经外奇穴Flash图解:头顶穴位图解
经外奇穴是在十四经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奇穴。

“奇”是相对于“常”而言的,即以十四经经穴为常,它是指既有定名,又有定位,临床用之有效,但尚未纳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四神聪穴
标准定位:位于头顶部,当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个穴位。

功用: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

当阳穴
位置:位于头前部,当正视时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寸处。

作用:袪风明目,宁神定志;疏风通络,清头明目。

主治疾病:感冒、鼻塞、偏、正头痛、神经性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炎、猝不识人、癔病。

伴星穴位置:位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上星穴)再旁开3寸处。

作用:安神活络。

通利鼻窍。

主治疾病:癫痫、眩晕、偏头痛、鼻息肉。

囟会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穴前3寸) 。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出血,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神奇的“鬼门十三针”疗法

神奇的“鬼门十三针”疗法

神奇的“鬼门十三针”疗法作者:殷浩然本文来源于殷浩然的易经空间针灸,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和创举,是中国医学的一枝奇葩。

在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鬼门十三针”是最博大精深的一种,是中医针灸中最神奇所在。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人为什么会得“阴性怪病”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会得上一种莫明其妙的病,不管到多么高级的医院,不管找多么高级的医生,他们都将望病兴叹,束手无策。

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中医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确定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关系的,借助四诊之法可以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表现出来的症状(中医谓标)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提示了疾病的本质(中医谓本),因此中医讲究辨症,要分清标本,对症施治。

有些病中医学将之归入阴性病的范畴,也即“邪病”,人们俗称为“中邪”、“附体”等等。

什么是邪病呢?从《易经》角度看,万物皆磁场,磁场分阴阳,有些磁场是阴性的,对人体磁场会产生很不好的作用,人体在自身磁场比较虚弱的情况下,就比较容易受到阴性磁场的干扰或作用,轻则精神恍惚、频做噩梦,重则疾病缠身、精神失控。

有人说阴性磁场是人的鬼魂,如果按照佛家的观点来看,人死有灵魂,俗称鬼,但是因为无法用现代科学实验完全证实,科学界目前对是否有鬼魂尚无定论。

但如果用易经的观点看,有阳必定有阴,可以完全推论出阴性磁场的存在。

不过阴性磁场不限于所谓的鬼魂,还有很多不好的磁场都可以归入阴性磁场,例如玄空风水中定义的五黄之气,也属于阴性磁场,它的来源与宇宙天体的运行有关系,大家可以查看以前发表的文章,里面就有有关五黄的介绍。

阴性磁场一旦侵入人的身体,人表现出中邪的特征,例如胡言乱语、精神分裂、幻听鬼语、抑郁胆小等等。

这时如果采用传统的医药之法,往往难以见效。

浩然与很多名医比较熟悉,大家在交流过程中,都会列举一些所谓被鬼上身等中邪的例子。

他们也会推荐一些他们难以治愈的病人到浩然这里求治。

浩然的一个朋友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全身不舒服到处疼痛,心烦意乱难以安寝,去当地最好的医院检查了多次,都检查不出来原因,陪他检查的该医院院长说了一句话:你去看看中医吧,如果中医解决不了,那就只能借助玄学啦。

“十三鬼穴”上星穴的临床应用特色分析

“十三鬼穴”上星穴的临床应用特色分析

上星穴位于前发际正中,该处是阳精聚集的地方,故有
指,也可在百会穴与印堂穴连线中点取穴 高
[
4]
处陷中如豆大,若星悬空而命名.上星穴属十三鬼穴,
«刺灸心法要 诀»言:“上 星 通 天 主 鼻 渊,息 肉 痔 塞
别名“鬼堂”(«备 急 千 金 要 方»).“鬼”与 天 相 对,指 穴
之上,行“鼻通天气”“目 比 日 月”之 功,对 于 鼻 衄、鼻 渊
2 例,皆施以泻法,留针 20mi
n,治疗 1 次后患者痊愈,
赤肿,头风,头皮肿,面虚,鼻中息肉,鼻塞头痛,痎疟振
床常 见 的 疾 病,多 由 脏 腑 虚 损、卫 表 不 固 所 致,主 要 表
等鼻部疾病有显著疗效.«针灸大成»言上星穴:“主面
[]
40% 9 .迎香穴属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又为手足阳
明经之交会穴,刺 之 通 利 鼻 窍.临 床 常 用 上 星 穴 配 伍
星穴”作为主题搜索,发现以上星穴为主治穴位的文献
迎香穴治疗鼻渊、鼻衄等鼻系疾病.上星穴配伍列缺、
共 53 篇,其中 鼻 部 疾 病 占 31 篇,脑 部 疾 病4 篇,眼 部
疗鼻鼽,选取双侧大鱼际、双侧迎香、印堂、神庭及上星
疗头面、五官部位的 病 变.«席 弘 赋»言:“人 中 治 癫 功
疗,且复 发 率 低. 吉 震 昌 等 [14]采 取 穴 位 埋 线 治 疗 鼻
狂曾有过记载:“治 鬼 魅 惊 恐 哭 泣,上 星 穴 直 鼻 入 发 际
俞穴进行穴 位 埋 线,治 疗 5 次 后,患 者 无 鼻 塞 流 涕 症
10mi
n即可,时间 不 宜 过 久.«铜 人 腧 穴 针 灸 图 经»曾
述:“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人目不

中医经络按摩80个特效穴位

中医经络按摩80个特效穴位

中医经络按摩80个特效穴位中医认为,经络穴位按摩,可强身健体、是一种即简单又方便的方法。

人们日常生活中,可通过穴位按摩以达到防病祛病的目的。

比如,按摩气海穴可缓解手脚冰凉症状,按摩关元俞穴可有效改善男性性能力等等。

下面为您介绍80个特效穴位。

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养生保健特效穴1.补虚特效穴——关元穴2.手脚冰凉特效穴——气海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3.去除睡意特效穴——上星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4.加强腕力特效穴——大陵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5.提高女性性欲特效穴——回春穴(即十宣穴)6.提高男性性欲特效穴——睾丸7.延长勃起时间特效穴——关元俞穴8.早泄特效穴——大肠俞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9.持续老年性生活特效穴——阴廉穴10.安神醒脑特效穴——神庭穴11.平定情绪特效穴——少府穴12.晕车晕船特效穴——鸠尾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常见小病特效穴1.发热特效穴——曲池穴2.咽痛特效穴——少商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3.咳嗽特效穴——列缺穴4.胸痛特效穴——巨阅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5.胸闷特效穴——督俞穴6.晕厥特效穴——人中穴7呕吐特效穴——合谷穴8上腹痛特效穴——中脘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9.下腹痛特效穴——大横穴10.腹胀特效穴——建里穴11.呃逆特效穴——耳穴膈区12.便秘特效穴——支沟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13.下肢水肿特效穴——三阴交穴14.面部水肿特效穴——太溪穴15.头顶痛特效穴——四神聪穴16.偏头痛特效穴——太阳穴风池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17.前额痛特效穴——印堂穴18.头晕特效穴——风池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19.鼻塞特效穴——迎香穴20.肾绞痛特效穴——肾俞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1.胆绞痛特效穴——阳陵泉穴22.手臂麻木特效穴——手三里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3.眼肌痉挛特效穴——攒竹穴24.迎风流泪特效穴——承泣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5.腰酸背痛特效穴——委中穴26.小腿抽筋特效穴——承山穴27.老年人流涕特效穴——卜迎香穴28.口干舌燥特效穴——天池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9.磨牙症特效穴——内庭穴针对疾病的特效穴1.心动过速特效穴——少海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心动过缓特效穴——通里穴3.心绞痛特效穴——内关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4.低血压特效穴——素髎穴5.失眠特效穴——安眠穴6.哮喘特效穴——定喘穴7.肋间神经痛特效穴——阳陵泉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8.胆囊炎、胆石症特效穴——胆囊穴9.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特效穴——中脘穴10.贫血特效穴——脾俞穴11.甲状腺功能亢进特效穴——膏盲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12.尿路结石特效穴——下极俞穴13.高脂血症特效穴——丰隆穴14.梅核气特效穴——四关穴15.月经超前特效穴——太冲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16.月经延后特效穴——气海穴17.痛经特效穴——三阴交穴18.胎位不正特效穴——至阴穴19.小儿厌食症特效穴——承浆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0.小儿疳积特效穴——华佗夹脊穴21.催乳特效穴——膻中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2.更年期综合征特效穴——血海穴23.小儿流涎特效穴——涌泉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8.肩周炎特效穴——照海穴29.脚腕扭伤特效穴——环跳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30..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特效穴——飞扬穴31.手腕扭伤特效穴——阳池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32.颈肩僵硬特效穴——肩井穴33.小指发麻特效穴——小海穴34肛周瘙痒症特效穴——长强穴35.眼角鱼尾纹特效穴——瞳子廖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36.黑眼圈特效穴——四白穴37复发性口腔溃疡特效穴——劳宫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38.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特效穴——下关穴39慢性咽炎特效穴——太溪穴. . .。

教你督脉二十八穴与二十八星宿

教你督脉二十八穴与二十八星宿

教你督脉二十八穴与二十八星宿督脉二十八穴与二十八星宿一善山人QQ1129250643 微信WDZ1129250643人生在天地间,必受日、月、星辰的影响,督脉的形成和运动必受到来自天上的阳气影响。

故天有二十八宿,督脉有对应的二十八穴。

现分述如下。

(1)长强,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中间,主治泄泻、痔病、脱肛、癫狂等症,对应的星座是毕,毕星座生人首选长强穴。

(2)腰俞,骶管裂孔处,主治月经不调,下肢痿痹,对应的星座是昴,凡昴星座生人首选腰俞穴。

(3)腰阳关,在第16椎节下间,主治经病、下腰痿痹、癫痫,对应星座是胃,凡胃星座生人,主选阳关穴。

(4)命门,在第2腰椎棘突下,主治阳萎、遗精、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对应星座是娄,凡娄星座生人,主选命门穴。

(5)悬枢,在第1腰椎棘突下,主治泄泻、腹痛、腰脊强痛,对应星座奎,凡奎星座生人,主选悬枢穴。

(6)脊中,在第11胸椎棘突下,主治泄泻、黄疸、痔病、小儿疳积、脱肛,对应星座壁,凡壁星座生人,主选脊中穴。

(7)中枢,在第10胸椎棘突下,主治黄疸、呕吐、腹痛、腰脊强痛,对应星座是室,凡室星座生人,首选中枢穴。

(8)筋缩,在第9胸椎棘突下,主治癫痫、脊强、胃痛,对应星座是危,凡危星座生人,主选筋缩穴。

(9)至阳,在第7胸椎棘突下,主治黄疸、胸胁、胀满、咳喘、脊痛,对应星座是虚,凡虚星座生人,首选至阳穴。

(10)灵台,在第6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气喘、脊强、背痛,对应星座是女,凡女星座生人,首选灵台穴。

(11)神道,在第5胸椎棘突下,主治心悸、健忘、咳嗽、脊背强痛,对应星座是牛,凡牛星座生人,首选神道穴。

(12)身柱,在第3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气喘、癫痫、脊背强痛,对应星座是斗,凡斗星座生人,首选身柱穴。

(13)陶道,在第1胸椎棘突下,主治头痛、疟疾、脊强、热病,对应星座是箕,凡箕星座生人,首选陶道穴。

(14)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主治热病、咳嗽、气喘、盗汗、风疹、疟疾,对应星座是尾,凡尾星座生人,首选大椎穴。

五星正体及变体穴形示意图

五星正体及变体穴形示意图

五星正体及变体穴形示意图一、穴的形体穴体以“五星正体”为主,“九曜变体”为辅助之用,正体--即“金、木、水、火、土”。

★★★★★(一)金星体结穴:金星两种,太阳金与太阴金。

1、太阳金星体:身高体大、上下全圆。

2、太阴金星体:上圆带方而身稍低。

以上这两种金星体结穴有以下三种“格局”---分别“正体结穴”与“侧平面结穴”。

但这三种中,又有“窝、钳、乳、突”之形。

首先要了解星体结穴的三种格局:太阳金星正体如下图:太阴金星正体结穴:五星正体结穴,星辰尊重,造化完全,为最贵。

但“窝穴”,要窝中圆净,弦棱明白。

钳穴,要钳中藏坚,凹间弯环。

乳穴,要圈中舒畅,乳上光圆。

突穴,要穴面光圆,形体特异。

同时必须要看穴场周围是否有其他“应证”之物,并且要砂水合法,方为真结。

(二)侧脑金星结穴侧脑金星,是指星体偏斜,势趋一畔,穴形与主星不形成正受,同时主星外边有个小山,此山称为“乐山”。

★★★★★如图:上图金星主体,穴场不结正体中心,却是偏在一边。

同时穴场主体外,有一个小山。

太阳侧脑金星穴格如下图:太阴侧脑金星穴格如下:平面金星穴格平面金星结穴,一般都是在主高田与平地,平地为多,相对比较难以辨认,不管在平地还是高山,同样有“窝、钳、乳、突”四种结穴样式。

★★★★★金星结穴坐“申.庚.酉.乾.坤.艮”皆为得地。

气旺形应,安扦合法,主生人相貌白,心性明达。

特有利于金年出生的人,倘若上格之龙结穴星辰清秀,主出翰苑清贵,位极人臣。

中格龙结穴,主出文武全才之人。

来龙平庸只要结穴主峰清秀,也主聪明才学之士,名誉远扬。

倘若星体混浊,主出我武贵及巨富,为人豪爽,刚直果断,令人畏服。

二、木星结穴木体必直,头部必圆,凡是木星结穴,穴星上尖而圆,身直而耸,端正为正体,欹侧为侧脑,倒地为平面。

不管是何种木星形体结穴,都离不开“窝.钳.乳.突”四种。

1、木星正体结穴,如下图:木星正体结穴,星辰尊严,造化完美,为贵穴。

2、侧脑木星结穴如图:侧脑木星结穴,星体侧斜,势趋一畔,穴不枕脑,就是说来龙不正,借乐山为主峰扦地。

董氏奇穴入门——穴位详解(附图)

董氏奇穴入门——穴位详解(附图)

董氏奇穴入门——穴位详解(附图)镇逆组穴此组穴是由攒竹穴和印堂上三分镇静穴组成。

治疗范围:咳逆、喘息气逆、顽固呃逆、一切气机上逆诸症及忧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洁癖等。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加失音穴或梅核点2.喘息加重子穴、重仙穴、小间穴、大间穴、浮间穴、外间穴2.2 同步组穴此组穴分为小同步、中同步、大同步三部分。

1.小同步为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2.中同步为百会、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3.大同步为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或加舌下三针。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加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2.血管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萎缩卒中后遗症;嗜睡症(加三重穴)3.帕金森病/症(加配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或上三皇、下三皇)4.精神分裂症(加1.怪三针、2.丰隆穴、少泽放血)2.3 新老十针神阙上下左右1.5—2寸等分点加右日月穴和开四关。

外老十针为以上穴位加子宫穴。

临床应用及治验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

具体穴位:1.治胃下垂、肾下垂加百会穴2.治肾下垂、膀胱下垂、子宫下垂改为外老十针3.治疗不育症、不孕症:外老十针加妇科穴、还巢穴4.用于中风后遗症长期针灸调整期和久治不愈面神经坏死期面麻分为两种刺法:1.重刺日月,轻刺中州(柴胡疏肝散症;逍遥散症)2.重刺中州,轻刺日月(补中益气汤症;归脾汤症)2.4华佗夹脊颈段、胸段、腰段、骶段,按宋冠生老师刺法,分为盘龙刺、花盆刺,28对穴之详述。

1.脑血管疾患、帕金森病、假球麻痹、真球麻痹:颈段挟脊配风池、完骨、天柱2.胸痹(胸痛及冠心病):胸段挟脊加中白、下白肾关、心门3.脾胃病:脾胃段挟脊加新老十针;足三里4.萎缩性胃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5.妇科疾患:腰骶段挟脊加外老十针6.用于胃下垂消瘦或肥胖病,调节下丘脑腹内侧核,腹外侧核的饱食、饿食中枢;配风池、完骨、天柱及外老十针用于改善人体素质;调督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中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上星穴治疗情志病理论探究

上星穴治疗情志病理论探究

·中医中药·上星穴治疗情志病理论探究方舒(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摘要:现今的临床治疗中,上星穴的应用范畴较多局限在穴位的近治作用中,如头痛、眩晕、鼻目疾患等,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上星穴作为十三鬼穴之一,鬼堂穴对于情志病的治疗作用。

本文试从上星穴为督脉要穴能通调督脉来调整情志、为十三鬼穴之一能配合其他鬼穴治疗诸多情志病、为脑部要穴直接调整脑神三个方面来探究其治疗情志病的理论根据。

关键词:针刺上星穴;情志病;十三鬼穴;督脉调神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21.08.120本文引用格式:方舒.上星穴治疗情志病理论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08):291,293.Study on the Theory of Shangxing Acupoint in Treating Emotional DiseasesFANG Shu(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430000)ABSTRACT: In current clinical treatment, the application of Shangxing acupoint is mostly limited to the recent treatment of acupoints, such as headache, dizziness, and nasal and eye diseases. To some extent, Shangxing is ignoredas the thirteen ghost points. One i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Guitang acupoint on emotional diseases. This article triesto start from the Shangxing acupoint as the main point of the Du Channel, which can adjust the Du Channel to adjust emotions, is one of the thirteen ghost points, can cooperate with other ghost points to treat many emotional diseases, and directly adjust the brains three points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treatment of emotional diseases.KEY WORDS: acupuncture at shangxing point; emotional disease; thirteen ghost points; du channel regulating spirit0 引言情志病,指喜、怒、悲、忧、思、恐、惊这本应正常的七情在诸多内外因的长期刺激下,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超过了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干扰了人体正常的气血升降出入、阻碍了经络运行,导致整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功能失常,造成的如癫、狂、痫、郁、不寐、健忘一系列疾病,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早言:“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

点穴之“穴星形体”有哪些以及吉凶如何?李唯弘

点穴之“穴星形体”有哪些以及吉凶如何?李唯弘

点穴之“穴星形体”有哪些以及吉凶如何?李唯弘展开全文李唯弘/文凡点穴,必须先看入首之山成什么星体,星体明显,才是真气融结。

如果入首之山不成星体,即是真气不聚,不可追寻。

古代各家星体,立法不同,众说纷纭,有的说五星为正,九星为变,但都不出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书《地理人子须知》按五行定穴星。

本篇介绍古书《地理人子须知》的论述。

原文:凡点穴,须审入首之山成某星体。

星体明白,方是眞气融结。

若入首之山不成星体,即是眞气不融。

杨公云:“观星裁穴始为眞,不论星辰是虚诳。

”但诸家星体,立法殊途,故美恶吉凶,纷纭不一。

议者或为五星为正,九星为变。

殊不知五星即五行也。

五行之变,不可胜形。

朱子谓“五行之变,至于不可穷尽。

”然则九星又安能尽其变哉!惟其融结成穴,虽有正变不同,而其形体未尝离于五星。

是五星诚守约赅博,一定不易之理。

又何泥夫诸家巧立异名之谬哉!谨以子微五星,参酌廖氏模范,定为穴星三格。

端正者曰正体,偏斜者曰侧脑,倒地者曰平面。

而各贯以窝、钳、乳、突四象,庶几星形明白,免于眩惑,而易简之理得矣。

穴星三大格一曰正体。

夫所谓正体者,以其星辰头面端正,而规模尊重也。

凡正体穴星,锺五行之正气,融星象之正形,故其结作,若星体清秀,龙合上格,主极品之贵。

星体庞浊,龙非正格,亦主小贵巨富。

二曰侧脑。

夫所谓侧脑者,以其星辰头脑偏斜,而形体欹侧也。

凡侧脑穴星,头颅虽有不同,融结本无异别。

但其闪巧奇藏,故必以乐托为准。

若星体清秀,龙合上格,主贵,有威权。

若星体庞浊,龙无正格,主悭吝、诡诈、殷富。

三曰平面。

夫所谓平面者,以其星辰倒地,而形体平夷也。

凡平面穴星,高低虽有不同,力量本无二致。

若星体清秀,龙合上格,主富贵绵延。

若星体庞浊,龙格不明,亦主富厚。

穴星三格辨或问:诸家穴法,莫详于《泄天机》。

其例以九星各九变,曰正体、开口、悬乳、弓脚、双臂、单股、侧脑、没骨、平面,皆可以下穴。

今何止取正体、侧脑、平面三者,而称穴星三大格?又不即以为穴,且去其六格者,不与同列,何也?答曰:《泄天机》穴法固极精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谢谢!
上星穴 穴位详解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上星穴
拼音:shànɡxīnɡ 别名: 经络:督脉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取穴: 上星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 上1寸。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解剖: 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 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意义: 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蒸升。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运行: 大部分由本穴外散头之各部,小部分吸热 后循督脉上行。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气血: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阴湿水气。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功能: 降浊升清。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 肿,鼻渊,鼻出血,鼻痔,鼻痈,癫狂, 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操作: 刺法:平刺0.3-0.5寸。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操作: 灸法:温和灸5-10分钟。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操作: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 作圈状按摩。最好由他人按摩,以更有力 地刺激穴位。痛;配丘墟穴、 陷谷穴治疟疾;配大椎穴治鼻中息肉、面 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穴治癫狂; 配印堂穴、素髎穴、百会穴、迎香穴、合 谷穴、曲池穴、列缺穴、支沟穴治酒渣鼻。
解析:
1)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内的上 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也。该穴名意指督脉 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蒸升。本穴物质为 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为缓慢蒸 升之状,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故名。
中医穴位详解:上星穴
解析:
2)鬼堂。鬼,与天相对,此指穴内气血 为阴性水湿。堂,聚散之所也。鬼堂名意 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阴湿水气。本穴物质 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至本穴后,因 散热冷缩而化为阴性水湿,故名鬼堂。明 堂、神堂穴名意与鬼堂近同,明指穴内气 血为天部的明处,神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 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