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

试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
试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

张静马晓燕(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摘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广泛的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当中来。本文从与“以教师为中心”相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优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具体应用等两各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人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N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09)6(a)一0045 O1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在他的教学实验中基本上完全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儿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教师基本上对学生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虽然杜威的教学实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系统地传授科学知识有所忽视,但杜威的实验成果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一、与“以教师为中心”相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优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从这几年的教学经历中,我就深深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导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导在教学成效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导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导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选择以应试教育为主还是以素质教育为主。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只是审时度势的关注当前学生的成绩提高问题和升学率问题,关注学生能否考上一所好的中学或大学,而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及心理的健康。这无疑是不能以学生的真正需要为出发点,不能尊重学生的意愿。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很难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而素质教育则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研究和了解学生的求知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更加重视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例如我们都应该知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懂得如何通过满足个人的需求从而达到对其的激励作用,那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求知需要,有的放矢的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也许就是我们常常讲到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来源吧。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等,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起一个帮助者的作用。而且今天的“学习者中心”是在新的社会发展和技术

条件下,以整个社会为着眼点来看待教育,体现的是教育发展方向。

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教师掌握着学生的一切,教师告诉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告诉学生是什么,该怎么做。教师控制着学生的思维,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按部就班地照着老师教给的方法去做。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可以看出,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师所要给予学生的不是某个知识点或某些知识点,更不是倾其所有的理论与智慧,而是好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开动学生脑筋,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起到真正的“主导”作用。学生不会做的事情,要教给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怎样做。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讲过:“一个教师,如果只会读讲稿,那他是不合格的教师:如果他只会讲书本上的东西,他是最低水平的教师:如果他同时又能在方法上给学生以一定的指导,他才是好教师;而那些善于给学生指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实践,自己总结,能够使学生超过自己,甚至对自己所不擅长或不会的东西也能在方法上给学生引路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并不是没有一点见识和辨识能力的,今天社会发展迅速,信息发达,通讯渠道畅通无阻,学生普遍见多识广,他们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立场和观念,也有自己为人处事的方式,他们是有情感、有理智、有认知能力的。因此,给学生一些空间去发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具体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改造一定的教学环境和模式,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

基于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从自学的过程中了解新的知识,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工作中来。情境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的有效学习发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活动”中,改造课堂教学,使学生有可能通过真实的、逼真的活动,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的解决,形成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师生双向建构。其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特定情境,在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后.分层次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后,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如学习目标、学习分工、学习方式等。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来学习。我的体会是:在学习开头、学习任务的延续、深入、转换中,教师都应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具体的语言来交代要求、明确任务,扮演好指导者、帮助者、合作伙伴的角色。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中的理论支持作用,这里是指根据学生的识别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被分为不同时段不同层次,从而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如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拟真、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方向交流,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可以使用:

(1)案例教学教学法。强调理论联系实践,以经典案例为平台,以理论为指导,融合东西方企业的实践和学生的经验体会,来提升学生分析与决策的能力。

(2)团队学习法。这是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讨论和小组作业都是通过学习团队来完成的。团队学习可以充分地挖掘和释放学生群体中蕴藏的知识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其他同学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3)“教授+企业家”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能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并了解最新的管理实践,许多课程的教学,都是在教授授课的基础上,再邀请企业界的专业人士做专题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与学习企业运作的情况与经验。

(4)企业考察。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教师不仅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实地考察,还指导学生模拟管理顾问的角色,对身边的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之,只要我们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时刻渗透在教学环节中,就必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人性化教学,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38735185.html, 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作者:李秋华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0期 一、何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 从古代孔圣人开办讲堂开始,就始终坚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而实现这一职责的基本做法就是将学生置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学生在校园中能享受的各种权利以及如何施展自身才华,都是学生个人的选择和教师与校方应当协助完成的。同理,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还原的是学生的本性,坚持把孩子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正引导孩子走向全面健康成长的道路。法国知名心理学家索尔芒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他认为将孩童处在主导地位,有利于增加孩子对自身的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中最应避免的误区是,在本质上提高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的同时,并没有贬低教师的价值,而是两者处于平等的地位,作为教师一方应当格外关注身心尚未发育完全的孩童。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价值 (一)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内涵出发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扎根于此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新时代新教育模式下延伸出的产物,在教育改革中,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至关重要。在社会关于国家新课标课程选择、未成年人教育出现的问题研究尤其是幼儿教育方面,学生都是作为问题的主角,国家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着学生,确立整体的教育方针和策略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更好的素质人才。 (二)“以学生为中心”对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具有意识层面的哲学价值,“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作为一种意识,是由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变化而来的产物,它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能够支配着幼儿教师在从事工作时刻坚持这一基本原理,将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更加系统理论化地将校园中所有的教育设备设施、基础资源合理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使用。在思想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创造思维,应用开拓的视野看待身边的事物,不将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强加在学生的身上;在课堂上教师追求的是学生听懂了多少而不是自己的教学课程是否推后,教师要做到的是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检验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的真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提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先学后教,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习成为一种自主建构的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化学课堂自主合作的新亮点。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就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下面以粤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备课,备课不仅备教法,而且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讲解时详略得当。如案例:

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归纳: 实验现象为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 水上升约51 体积,同时白烟消失。 学生思考、分析。 分析原因解答: 小于五分之一: ①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 反应完;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即装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讲解: 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 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 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 提问:瓶内约54 体积的空间还 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 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 使用过量的红磷。 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51(或大于51),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 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也就是了解学情,在已有的基础上加深学习。 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师生探讨的结论。 实验 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原因,学生讨论,总结加强对难点

(完整版)三三制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三三制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三三制”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一堂课45分钟大约分成前中后三个15分钟,每一个15分钟有三种教学形式。三个15分钟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前15分钟(第一个15分钟),叫自主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里,老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有三种形式:1、自主学习。老师在导课后,学生开始自主学习,关键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提出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问题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在导课后,指导学生分组,六个人一个小组,由学科小组长主持,也可用AB法,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关键是学生要相互提问题,大家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讨论问题的能力。3、探究学习。老师在导课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间15分钟(第二个15分钟),叫精讲时间。在这个时间,老师或学生精讲学习内容,要求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破解疑点;揭示规律、传授方法、训练思维;规范术语、规范解题、示范操作。精讲时间有三种形式:1、教师精讲,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精讲,特别提示,教师精讲不得超过15分钟。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课能力,教师精讲的能力。2、学生精讲。老师在安排每个学生备课的基础上挑选一位或几位学生进行精讲。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讲解能力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3、师生共同表演,在师生共同备课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合作表演。突出情景性,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15分钟(第三个15分钟),叫课堂训练时间内,在这个时间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训练。关键是老师课前要设计好课堂训练的内容。课堂训练时间有三种形式 1.课堂练习,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练习,举一反三,课堂点评。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课堂竞赛,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练习竞赛活动,首先老师要设定获胜的个人或小组。这种训练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课堂测试,老师要在上课前,将课堂练习的题制成试卷或者用多媒体打出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可以统一和学生对答案,也可以让学生互评,打出分数。老师对学生一些共性的问题,在课堂小结时,再重点强调,让学生完全掌握教学内容。 依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当堂过关”的原则,“三三制”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用“七步法”来实现: 1.导课(1-2分钟):明确教学目标,提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具体要求,同时布置自主学习后检测任务(可以用课本上的练习题,也可以用练习册上的题)。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0分钟) 3.自主学习检测,展示学生自学成果(3分钟):请全班学生做自主学习检测题(导课时,布置)。同时哟爱情3-4名不同层次的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假设与具体操作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假设与具体操作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当事人中心治疗理论在教室中试验探索。罗杰斯设想:如果在治疗中可以依靠当事人自己的能力建设性地处理他自己的情况,如果治疗师的目的就是为了释放当事人的那种能力,那么为什么不在教学中使用这一思想与方法呢?如果创造一种接受、理解和尊重的气氛九可以使所谓的治疗中的学习活动更有效地进行下去的话,那么它也一定是所谓教育的学习活动的基础。如果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能够使一个人更好地了解他自己,而且能更好地在新的环境中指导他自己,那么在教育中也可以获得这种效果。 如果按照当事人中心疗法的主旨来更有效地进行教育的话,那么所取得的成就可以把当今的教育方式彻底推翻——这个任务任重道远。 当事人中心治疗理论与实践的纯粹现象学认识论原理 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咨询理论是建立对在大量的临床观察和获得的经验依据的基础上的,很显然采取的是自然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罗杰斯在介绍该理论的理论基础时指出:“这个理论基本上是现象学的,很大程度上依赖自我概念作为理论架构。”①而且,根据临床经验,提出:“把使用个人的现象域作为科学心理学的重要基础看起来是有希望的。”②在罗杰斯看来“体验的现象域”是人类行为的深层动力域。只不过,罗杰斯认为他的理论主要是来源于弗洛伊德的启示。也就是说其理论依据是心理学的,与哲学认识论之间保持了很大的距离。 但值得注意的是罗杰斯的论述中与纯粹现象学具有惊人的一致性,罗杰斯提出;“有一个共识是,个体通过特定的方式来体验世界,而他的行为显然是由知觉决定的。”③在此,特定的方式,即反思方式,知觉即意向作用方式。体验世界——在此“世界”即所思,体验世界即关于世界的认识。罗杰斯在其著作《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的作者前言代这本书指向的是治疗中的体验。体验是自我意识,由自我通过反思意识被给予,只能是自身认识。罗杰斯非常准确地把握了纯粹现象域的反思特性,因此,将自己的理论特殊概括为“当事人中心理论”。罗杰斯在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任何医生都不能替代当事人认识自己。因此,在早期以“非指导性的治疗”作为原则,后期发展为“当事人中心治疗”的理论。罗杰斯提出:“当事人,正如这个词所具有的意义一样,是一个主动自愿前来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的人,却丝毫没有放弃他在问题情景中的 ①卡尔·R·罗杰斯: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M].李梦潮,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60-461. ②卡尔·R·罗杰斯: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M].李梦潮,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33. ③卡尔·R·罗杰斯: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M].李梦潮,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试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 张静马晓燕(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摘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广泛的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当中来。本文从与“以教师为中心”相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优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具体应用等两各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人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N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09)6(a)一0045 O1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在他的教学实验中基本上完全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儿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教师基本上对学生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虽然杜威的教学实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系统地传授科学知识有所忽视,但杜威的实验成果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一、与“以教师为中心”相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优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从这几年的教学经历中,我就深深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导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导在教学成效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导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导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选择以应试教育为主还是以素质教育为主。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只是审时度势的关注当前学生的成绩提高问题和升学率问题,关注学生能否考上一所好的中学或大学,而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及心理的健康。这无疑是不能以学生的真正需要为出发点,不能尊重学生的意愿。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很难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而素质教育则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研究和了解学生的求知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更加重视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例如我们都应该知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懂得如何通过满足个人的需求从而达到对其的激励作用,那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求知需要,有的放矢的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也许就是我们常常讲到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来源吧。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等,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起一个帮助者的作用。而且今天的“学习者中心”是在新的社会发展和技术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教育学院,马高超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国内外许多教育方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局限于从课堂、书本掌握知识,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处在哪一阶段的学生,其学习兴趣、知识能力、逻辑思维方式和目标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差异,且这些不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随着年龄与地点的变化而变化,这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本文简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并着重在学生质疑能力、兴趣和个性方面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最早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 念转换来的。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传统的教学基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杜威对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教学方法是极力反对的。他提出的新思想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并被进一步运用到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模式中逐步发展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可以说“以教师为中心”的对立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主要是: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導,既要“授之以鱼”又要兼顾“授之以渔”,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活动、协作式、设计式、个别式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或选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具进行教学设计规划。是否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判断依据一方面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谁是学习的主体,即能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的情绪和积极性,学生是否是自己的管理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积极投入到课堂建设和活动规划中,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我们目前所应倡导和积极学习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质疑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所谓“不需要教”即达到学习上的“自由”,人类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只有“施”,或者只有“受”,学生的学习是在求学,教师在这当中应当有一个责任,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境界3-5-5

课堂教学的境界3-5-5 1、简单的课堂(3条) *课题引入——快、趣 *问题探究——慢、透 *课堂练习——精、巧 2、有效的课堂(5条) *教学目标明确 *经历过程方法 *学生参与面广 *教学针对性强 *习题有质有量 3、智慧的课堂(5条) *有学生提问、质疑的课堂; *出现不同观点引发辩论的课堂; *鼓励用个性化语言描述概念、过程与方法的课堂; *针对学习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深入反思的课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思维的课堂。 必须了解的几个教育教学新观念 第一,在教育教学的主导思想上,要由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知识与智慧并重的教育。 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是一种结果的教育、继承的教育;培养智慧的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过程的教育。 智慧:博闻强记听得懂 触类旁通说得清 了悟和选择有办法 多向思维和重组做得到 创造 第二,在知识的传授上,要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上,再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思想”主要指一门学科教学的主线或一门学科内容的诠释架构和逻辑架构。 “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的活动及其过程。 第三,在基本能力的培养上,要变“双能”为“四能”,即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再加上“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四,在思维方式的训练上,要由长期因袭的单向思维变为双向思维的培养。 与创新有关的思维与能力主要有两种:演绎思维及其能力,归纳思维及其能力。 第五、在教学的水平上,应是人师的境界:

教师做到:教人以道义,教人以知识,教人以智慧,教人以发展。学生达到:学习的兴趣,向上的精神,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眼镜光学》课程教学设计 边云卓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传播的开放,学会学习将成为学生今后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成为他们转岗、再就业的必备条件。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生存技能。因此,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课程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与方法,树立成才自信心。 眼镜光学课程是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的一本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临床视光中用到的各类镜片的设计、制作、光学成像特性、矫正屈光不正原理、眼镜放大率与视场、度数的转换与书写等,教学内容偏向物理光学理论和数学计算,面对学生中一半以上都是文科生的现状,怎么教让学生不触头,怎么教让学生能掌握专业知识,就成为眼镜光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关键。 1 以临床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如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进行主动的学习,就成为保证课堂效果的关键。针对眼镜光学课程枯燥的光学知识,引入临床镜片应用实例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与教师一同探讨的意愿,再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镜片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专业基础课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意义。如,在教授柱面透镜这一章节时,学生对于柱面性质的理解存在困难,当带入哈哈镜的生活应用后,学生对柱面成像性质就容易理解多了。小时候大家都玩过的哈哈镜,会使得人变胖变瘦、变高变矮,变形的原理就源于哈哈镜是柱面反射面,由于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屈光力不同,引起的放大率也不

同,所以人的成像就出现的不成比例的变化,接下来再举例柱面透镜(散光镜片)临床应用中会出现视物变形的现象时,学生就彻底懂了为什么了。 2 淡化公式原理推到,重视公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对我们现在的学生而言,逻辑推理的东西很难接受,他们从心里抵触公式原理的推到与计算,我们高职教育最终要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是研究性人才,对于高深的数理知识需求不高,因而在教材内容处理上,淡化公式推导,实行“拿来主义”,要求学生能用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就行,不管公式是怎么来。如,讲授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度数的转换公式时,只要求学生理解如何使用,理解在矫正眼睛屈光不正时,眼镜片放置位置不同所需度数也是不同的,能用它来解释临床上近视的人总是喜欢把眼镜推近眼睛看远处东西的现象。 3 以练习册习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我们知道人对知识的掌握需要日积月累,单单仅靠课堂记忆是不行,还有赖于学生课下练习巩固。高职学生一大特点就是学习惰性明显,自主学习性差,因而,布置课下学习任务、及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制定奖惩措施,让学生学习有紧迫感,能很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 以弹性考核方式,助推学生专业技能掌握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因此,我们的课程考核目的不是选拔人才,而是培养技能过硬的人才。传统的刚性考核模式,考试只有一次机会,考完了就完了,不会的仍旧是不会,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主动性,不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假若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学生学习问题,实行弹性考核机制,给学生提供两次或多次考试机会,给学习差的学生降低考核难度,对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将会很有意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但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来获得这种理解,学生无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知识观念或已有的观念。为了改变已有的观念,学生需要自己建构他们的知识结构,为此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按照这种标准来分析当前的课堂教学,大多数课堂教学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而且是认认真真、辛辛苦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李培根校长语)。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点燃学生追求真理思想的火焰。 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便于高效率地将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系统传递给学生, 便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教学过程。其严重不足之处是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不利于培养学习能力, 不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人才的成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要求学生由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 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要求教师由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是传授的内容而成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也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所形成的要素结构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 其基本特征是: ( 1) 学生角色发生变化, 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 2) 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 ( 3) 教学方法发生变化, 由考虑如何高效、系统讲授转变成考虑如何通过创设情景, 组织协商会话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 ( 4) 教学内容发生变化, 学生由单纯从书本获取知识,转变成通过自主学习从其他途径( 课本、网络、图书馆)获取大量知识; ( 5) 教学媒体( 黑板、教具、电子课件) 作用发生变化, 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毫无疑问,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发现,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创造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在知识信息爆炸的年代, 形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能力, 甚至比掌握一两门学科知识还来得重要。当然在这种模式中, 由于强调了学生的“学”, 因此当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 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当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大时, 就不容易使学生整体达到培养要求; 当学习复杂知识时, 就会因主动探索而使得效率降低。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设计, 这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常用方法有“支架式”、“抛锚式”、“随即进入式”。不管用什么方法均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有机会让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应用所掌握的知识, 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 其目的是为了个人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讨论、协商,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协商会话形式。 3.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的方式有小组对个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自己。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能力、协作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等方面。评价的形式注重过程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的特点是: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这样的大纲是教师和学生做必备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评估方法和评估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学

课堂教学的三种境界

课堂教学的三种境界 课堂教学是教育核心,由于学校理念和教师素质的不同,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教学追求。 文本课堂:教师把教材和教辅资料视为宝典,能够讲到的都讲到,能够想到的都说到,害怕丢掉一个知识点,根本不敢增、删、补、调、改。这种课堂一般:⑴教师比着葫芦画瓢,教学方法呆板;⑵难见师生默契的交流、和谐的生生对话;⑶学生机械地听、记、做、读,学生学习兴趣只限于教师个人情态和语言感染力;⑷教学环节比较固定,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比较困难;⑸课堂管理非常严格,以教师威严控制课堂秩序(也有部分难于控制学生纪律);⑹教师比较喜欢“教案”之类的参考书,学生课堂练习每题不漏,教师只是根据标准答案“照本宣科”。文本课堂一般会出现在刚刚工作的新教师身上,不过个别中老年教师也有这种情况。 教师课堂:教师能够把握教材,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技巧,能够妥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上课比较自如,但课堂上教师主要是唱独角戏,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是教师施展自我才能和展现素质的场所,教学成绩的好坏决定于教师讲得效果、抓得强度。课堂上的一般表现为:⑴教师是教学的中心,课堂交流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分析学生自我领会;⑵学生学习没有层次,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习练作业、统一考试评价;⑶优等生控制着课堂发言权,享受着成功的愉悦,后进生因教师考查知识掌握情况被动回答问题;⑷教师一般根据中等偏下学生水平确定教学进度,并据此掌握分析、讲解的多少和深度;⑸课堂上学生之间很少对话,情感交流和合作关系比较薄弱;⑹教学按照预设井然有序,课堂气氛“静悄悄”还是“热闹闹”关键在于教师的调度;⑺学习两级分化比较严重,苦学者和厌学者泾渭分明。这种教师课堂,目前还占绝对优势,甚至部分名师也是靠“讲”出来,教学的是否成功还是以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个人设计优劣来决定的。 学生课堂:教学围着学生转,学生的发展成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对课堂驾轻就熟、收放自如;教材、教辅是学生学习的“引子”和“导案”;教师的功夫放在了对教材资料、对学生活动、对反馈信息的研究上。学生课堂的表现:⑴学生的需要成为课堂的中心,适合讲则讲,适合自主学习则学,以学定教成为固定模式;⑵互动成为课堂的一大特征,生与生自然交流,师与生智慧对话,文本只是师生挖掘与对话的素材;⑶课堂气氛或“静悄悄”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论文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制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教学与教学模式 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如果教育以教学为主,其教学秩序就会稳定,教学质量就提高,教育事业就发达。目前,在我国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主流地位,要解决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就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优点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不仅分别承担传统的教学者和学习者角色,还共同担任研究者的工作,因为教学和研究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是紧密结合的。 这种教学模式符合习明纳教学模式的特征,它是一种讨论式的模式,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研讨学问,通过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教学活动。我国传统的模式属于灌输接收型,而且至今仍然是大多数学校的主要模式,一般是教师讲解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课后复习完成作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提倡的方式则属于研究互动型,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收集知识,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教师评价总结。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锻炼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学生收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协作互动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从而共同达到教学所制定的目的。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者的认知和创造能力,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还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各种实践和应用活动进行锻炼培养,这也是是该教学模式最看重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增加以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为内容的活动,冠心病的早期症状比如社会实践、动手操作等,在课堂教学中还可运用互动式的学习工具等。 概括起来,该教学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它打破了传统的“三中心”教学制度。“三中心”是指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三者为教学的中心。而“以学生为中心”则改变了这样的制度,给了学生和教师更多的自主,让学生摆脱了固定的教材和单一的课堂,学生在活动中成了认知的主体,主动进行研究探索。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导,主导活动的进行。而教材只是帮助学生进行研究的辅助资料,课堂只是进行学习探讨的场所之一。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2)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学会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的方法。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大量与问题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在过程中掌握文献收集和查阅的方法,为以后从事研究、撰写论文等奠定一定的基础。(3)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提倡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的合作学习,因为很多时候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在小组活动中,大家通过合作,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创造有利条件。(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给其他同学报告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观点和成果,并解答大家提出的疑问,与此同时,也要在听取别人报告后,积极提出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转贴于https://www.360docs.net/doc/038735185.html, 3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措施及方法 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从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的配备等各方面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 有效方法

摘要:本文指出了当前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的并端,主张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并提出几点有效方法。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有效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人,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加人1110,几乎所有在校学生早已认识到并承认英语的重要性,知道英语在他们今后的择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所以,学生都有学好英语掌握英语的美好愿望,但事实往往是:经过初中、高中,甚至从小学就开始的这么多年的英语学习,许多学生仍感到英语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科。而且始终处于看得懂、听不懂、不会说的境地。尤其在与西方人交流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陷于尴尬境地。究其原因,无不与英语的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中国,中小学甚至很多高校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课堂被着成一个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甚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使得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事实上,任何一种课堂活动都包含着语言上的交流,我们称之为语言交互过程。课堂交互通过两种方式促成第二语言的习得:I)通过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接触和理解;2)通过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的尝试。所以英语课我们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使用这种语言。尝试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不应让学生总处于只理解的阶段而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教师的任务是作为一个知者向学习者传授信息。教学被视为一个给予和接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地接受了教师所给予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着示范者和信息提供者的作用。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就是乐队指挥,他的作用是保障乐队有韵律、按步、按时完成,没有了指挥,乐队无法出色完成乐曲。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能鼓励、帮助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活动,并引导他们进行有意义的讨论,给学生提供更多用英语进行双向交际的机会,这使他们在有更多的语言输出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可理解输人,为语言习得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听说英语上从而增强了交际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将他们掌握的知识变成语言输出,增加了外语课的活力和趣味性。让我们的英语课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这样可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因此更有助于语言的习得。下面我就谈谈上好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好外语的关键 先来谈谈学习兴趣,没有兴趣任何教学手段都无从谈起。学习兴趣会影响学习动机,因为学生一旦对外语及异域文化感兴趣,就会对学习这种语言持肯定态度,而没有屈从于外来压力的感觉,因而更愿意主动去学好这门语言,就会在学习上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外语不感兴趣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能会努力学习外语,但在外来压力下的努力不可能持续下去,一旦压力消失,学习就会终止。对英语学习持肯定、积极态度的学生有比较大的学习动力,因为他们认为学习英语是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 因此,我认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外语的关键所在。换言之,就是如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果我们教师能开动脑筋,努力专研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我们的外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现行外语教学中,教材内容比较多,学时也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外语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把教材涉及的最起码、最重要的国情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如果方法得当、形式新颖,并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就会提高学生学外语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我们的外语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看幻灯片、欣赏原文电影、教唱经典

课堂教学的三项任务和三重境界

课堂教学的三项任务和三重境界 任何教师在课堂中都要实现三项任务,与这三项任务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一项任务是提供信息(Informing)。在当代网络社会,这个任务可以说是越来越轻了,也可以说是越来越重了。一方面,相对于过去,现在利用各种各样的检索手段找书找资料很容易。另一方面,不仅教师找资料容易,学生找资料也很容易,甚至更容易,因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可能比教师还要多一些。所以从这点来讲,教师在课堂上要完成提供信息这项任务就相对越来越难了。在课堂上教师说错一个数字或说错一个年份,学生都可以在手机上查证并很快就能发现。历来以知识的权威性为基础的师道尊严,受到了严峻考验。 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二项任务是加深印象(Impressing)。与三十年前相比,加深印象可以说更容易了,因为现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的技术手段要比以前多,如视频演示、虚拟现实、演讲术、传播学等。但从另一个角度说,现在在课堂上要想加深印象,其实又更难了。因为现在学生的兴趣点要比我们这一代读书时多得多,他们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因为能激活他们兴趣点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如何让学生专注地听讲而不是看手机、浏览网页、偷偷进行在线对话对教师是一个大考验。 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三项任务是激发灵感(Inspiring)。让学生不仅获得信息、记牢知识,而且可以探索创造,在当代社会的技术条件下,这个任务其实更困难了,因为“激发灵感”这种工作,本来就不像“提供信息”和“加深印象”这两种工作那样与技术条件关联密切。孔夫子和苏格拉底既不用视频演示,也不用虚拟现实,但他们对学生灵感的激发,两千多年来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笔者的体会和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要完成这三项任务,最重要的条件是活生生的教师本人。站在学生面前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一系列结论,而且也要向他们展示得出这些结论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这个过程的了解,不仅获得了信息(what),而且得到了证据(why),同时也学到了方法(how),甚至更新了自我(who)。这个过程不应该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展示,而应该是由教师带领着学生一起参与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只对学生说话,而且与学生一起对话,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转载▼ 分类:专业知识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九十年代以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型人材而非创造型人材)。这是因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是行为主义。这种教学模式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就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众所周知,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他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但是他们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因此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这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由于我国教育理论界多年来以认识论取代对教学过程中认知规律的研究,导致绝大部分教师不了解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不熟悉甚至完全不懂认知学习理论,这就为行为主义大开方便之门,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特别盛行。至今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由于这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书本上的都是经典,老师讲的必定正确,对书本都不能怀疑。”这种思想观念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这就等于从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材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创造型人材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书名:《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作者:杨开诚 读书心得: 本书不是对已有教学设计理论的概括或者综述,而是在此基础上发现不足,提出自己的理论模型或观点,以下几段是我在读这本书时自己的一些体会或者书中可以引起我的一些想法的精彩部分的分析。 通过该书关于知识本质的讨论,我认识到了知识是意义、过程和价值的综合体。知识的学习不是一种接受现成知识意义的过程,而是在学生那里再次建构意义的过程。现在的教学如果是单纯性的知识意义的学习,而不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建构新知识,则会落入“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在课堂上让学生死记硬背已有的知识,以此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些基础性的公理、公式是需要学生记忆的,但更多应该是让学生理解公理公式的原理或者推导过程,以便学生理解之后存储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便于以后面临相应刺激时更快地提取出来与新知识进行整合、内化。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构建新刺激,以达到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的过程。而不应该是知识单纯性的机械学习和机械灌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懂”了没有,而不是问学生“记住”了没有。 关于师生关系,作者在本书中也提到了以活动理论为支持来看待教学系统中的师生关系。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学要实现的是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从他导他律向自导自律转移。结合现实,我对这点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小学生为例,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而有些学生的自律能力很差,如果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一个给定的主题以此希望他们能够习得知识,也许还不如传统课堂的灌输能让他们接受的知识多一些。但是课堂灌输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死”的——不能引起他们共鸣,也就达不到意义建构,也就不能很好地内化到学生的知识框架中,这也不利于知识的习得。所以我认为应该把讲授法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利用,再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 李瑞贵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我国随着主体教育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心理学、哲学及教育学的角度论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必要性,以及在教学管理中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教学管理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 1952年,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1998年10月5日至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各国高等教育界、经济界及政府机构的4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规模在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大会主题为?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了与主题同名的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以及相配套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宣言中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宣言还要求各个国家和高等学校的决策者?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包括参与教育重大问题讨论、评估、课程及其内容改革,制订政策与院校管理等等?。这是?以学生为中心?首次见诸联合国机构的正式文件,从此这一提法逐渐成为权威性的术语和全世界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是随着主体教育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是,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如何准确地阐述其内涵、把握其精髓、指导办学实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是指引人们从事理论探究和实践运作的航向,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认识、理想和观念体系。 办学理念是对学校办学思路与方略的高度概括,是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并用以指导学校教育、管理和发展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是为了实现办学目标,依照教育规律而确立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它深层次地反映了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战略以及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向。 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理论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