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案3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案3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案3一. 教材分析《第13课风筝的魅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筝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和热爱民间艺术的感情。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风筝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放过风筝,但对风筝的制作和设计较少接触。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具备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风筝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风筝的制作方法。

2.风筝设计的创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和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筝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竹签、线等)。

3.划分教学区域,设置展示平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各种风筝,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讲解风筝的结构和制作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讲解的内容,动手制作风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风筝,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总结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风筝设计中融入个人特色和创新元素,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风筝制作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制作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风筝,下节课进行展示。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50分钟。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一、教学情境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通过展示各种风筝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风筝世界。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7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7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第13课风筝的魅力》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以风筝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学习风筝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风筝的起源、发展,各种类型风筝的图片,以及制作风筝的步骤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风筝的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风筝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放过风筝,对风筝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风筝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风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风筝的种类、制作方法以及如何在风筝上进行绘画装饰。

2.针对这一重难点,教师需要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风筝的制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示范法:展示制作风筝的步骤,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风筝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风筝的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风筝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风筝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3.提前布置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风筝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风筝的步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风筝的心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 风筝的魅力》 人教 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 风筝的魅力》    人教 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教学内容《风筝的魅力》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的内容,本课以风筝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风筝。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风筝的美。

教学难点1. 风筝的制作方法,特别是风筝的平衡和稳定性问题。

2. 风筝的绘画和装饰,如何使风筝既美观又具有个性化。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具:风筝制作材料,如竹条、纸张、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特别是风筝的平衡和稳定性问题。

3. 示范:示范风筝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步骤。

4. 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风筝的制作技巧和审美要点。

板书设计1. 《风筝的魅力》2. 副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3. 内容:风筝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方法、审美要点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风筝,要求风筝既美观又具有个性化。

2. 写一篇关于风筝的短文,内容包括风筝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过程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展示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风筝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制作出满意的风筝。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部分,尤其是风筝的平衡和稳定性问题,以及风筝的绘画和装饰。

教学难点详解风筝的平衡和稳定性问题风筝的平衡和稳定性是制作风筝时的关键因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要点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下册13《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下册13《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分主题明确,直接关联教学内容。
2.主要内容:
-风筝历史与文化
-演变过程
-民间艺术价值
-风筝种类与结构
-不同类型的风筝
-结构特点与比例
-制作技巧与步骤
-设计与选材
-扎制与装饰
3.重点难点:
-制作步骤图解
-结构比例标注
-装饰技巧提示
4.板书结构:
-采用层级式布局,清晰展示教学内容层级关系。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重点、难点和普通内容,便于学生识别。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风筝制作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风筝制作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对各类民间艺术形式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深入探讨风筝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结合学生之前所学的色彩、线条、图案等基础知识,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风筝的魅力,提高动手能力与审美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风筝制作中,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风筝作品。
-《风筝的制作与飞行原理》科普文章,深入解析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科学奥秘。
-《民间美术与风筝文化》论文,探讨民间美术在风筝制作中的应用和风筝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风筝展览或民间艺术馆,实地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3课风筝的魅力》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筝的基本知识,学会用彩纸、绳子等材料制作风筝,并能在户外放飞。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了风筝的起源、种类、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生动有趣的风筝故事和诗歌,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绘画、手工制作等有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筝的了解不多,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动手能力差异,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种类、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风筝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感受风筝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4.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2.难点:风筝造型的创意设计,风筝线的控制。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演示风筝的制作过程。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风筝。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风筝制作和放飞任务。

5.情境教学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风筝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风筝制作材料(彩纸、绳子、剪刀、胶水等)。

3.准备户外放飞场地。

4.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种风筝,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魅力。

提问:你们听说过风筝吗?谁来说说对风筝的了解?2.呈现(10分钟)讲解风筝的种类、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通过示范,展示风筝的制作过程。

提问:你们知道风筝有哪些种类吗?如何制作风筝?怎样放飞风筝?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风筝。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风筝的魅力》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风筝的魅力》精品教案

《风筝的魅力》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风筝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也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一直流传至今,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风筝的魅力》属于新课程标准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关注风筝,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风筝的起源、地域特点、种类和传统制作技艺等内容,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发现我们的民间艺术,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风筝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风筝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教学中,着重欣赏大量中国传统风筝,感受传统风筝文化,了解传统风筝图案的寓意,同时引伸到对闽南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且用菱形的构图方式创作一幅具有闽南地方文化特色的绘画作品。

了解中国传统风筝的种类和传统制作技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提高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的有关知识,如中国传统风筝的种类、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运用传统材料制作一件板式菱形风筝。

2.教学难点:板式菱形风筝中骨架的左右对称和重心问题、十字形骨架的缠绕、风筝面与骨架的粘合。

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播放视频教师语言:同学们好,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频(播放《红楼梦选段》视频),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过渡语: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和祝福,放风筝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心愿。

2.出示课题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风筝的魅力》。

板书课题:《风筝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1.介绍风筝文化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风筝又名(纸鸢、纸鹤),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
5.风筝放飞原理及安全知识介绍。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增强对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通过合作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筝制作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克服困难;
(2)掌握风筝的基本结构:学生能明确风筝的各个部分名称及其作用,如筝面、筝骨、筝线等。
举例:讲解筝面的设计对风筝飞行的影响,以及筝骨的稳定性作用。
(3)学习制作简单风筝的步骤和技巧:学生能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步骤,如设计图样、剪裁、粘贴、绑线等。
举例:教授如何绘制对称的图样,如何正确粘贴筝面和绑线。
(4)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风筝作品: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意,融入个人喜好,创作出独特的风筝。
5.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使学生在放飞风筝过程中,能够遵守规则,确保安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
1.教学重点
(1)了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学生能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认识不同种类的风筝及其特点。
举例:介绍风筝起源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唐代的风筝叫做“纸鸢”等。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风筝的历史与文化、基本结构、制作技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风筝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风筝的魅力。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学习风筝的基本构造和绘制方法。

3.通过绘制风筝,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2.风筝的基本构造和绘制方法。

3.分组制作风筝并进行展示。

三、教学过程1. 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的方式,介绍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风筝的来历和发展。

2. 风筝的基本构造和绘制方法(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风筝的构造和绘制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

风筝的构造方法:1.选材:选择轻薄、坚韧、柔韧、易切削、不开裂、不湿润的材料,如竹子、木条、麻线、纸等。

2.制作框架:用竹子或木条制作风筝的框架。

框架可以是方形、圆形、菱形或其他形状。

3.缠线:用麻线或棉线将框架缠绕起来,使其固定。

4.贴面纸:用彩纸或其他材料将框架包覆起来,并用胶水固定。

5.挂尾巴:用麻线或其他材料制作尾巴并挂在风筝上。

风筝的绘制方法:1.设计图案: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要在风筝上绘制的图案。

2.绘制图案:用彩笔或其他颜料在风筝上绘制图案。

3. 分组制作风筝并进行展示(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制作出不同形状的风筝。

制作完成后,各小组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了风筝的基本构造和绘制方法,提高了手工制作和美术表现能力,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分组制作和展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3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3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13课风筝的魅力》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类型的风筝,感受风筝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风筝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风筝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放过风筝,对风筝有一定的感情。

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制作手工作品。

但部分学生对风筝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类型的风筝,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风筝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风筝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类型的风筝,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

2.难点: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风筝作品,感受风筝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类型的风筝。

2.示范法:演示风筝的制作过程。

3.合作学习法:分组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的风筝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类型的风筝图片,制作PPT;准备风筝制作材料(如纸张、竹签、线等)。

2.学生准备:带齐美术学习用具,如剪刀、胶水、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风筝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类型的风筝,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操练(15分钟)教师演示风筝的制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

学生分组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难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天的技巧。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实物;准备1米长细竹条3—4根、棉线2卷、桃花纸2张、胶水、美工刀、颜料等材料工具;组织四人合作组。

(教师)准备有关风筝的图片、实物;2—3个已经扎制好的风筝骨架;半成品风筝(已经制作好的,但没有画图的风筝)。

教学过程:1.谈话,了解,分享。

(1)组织学生讨论课本插图,并要求学生介绍知道的有关知识。

(2)教师小结:风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结合补充介绍风筝的起源、流派及分类等。

(3)揭示课题:《风筝的魅力》。

2.欣赏,观察,思考。

(1)教师展示风筝实物、图片,学生欣赏并思考:一只完整的风筝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风筝图案有什么特点?在风筝上可以画哪些题材?(风筝的彩绘可以在蒙面上绘制各种卡通图画、人物绘画等。

一种很有创意的绘画是:在蒙面上绘出一个孩子的头部,而长长的尾巴绘成其长长的辫子。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2)师生共同小结:风筝的图案色彩鲜艳,一般少用蓝色。

3.示范,尝试,展示。

(1)教师示范制作一只风筝,重点提醒以下要点:第一步:用小刀(直尺)找准竹片的重心点(骨架的形状设计在保证左右对称平衡的情况下可多加变化)。

第二步:结要打牢,学习打结方法。

第三步:糊上去的纸要比架子大一圈(3-4厘米)。

第四步:待胶水6成干后可以画图案色彩。

(2)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只风筝,并取好名字,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只做半成品的图画工作。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风筝的魅力》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包括风筝的历史、种类、制作材料和步骤等,同时配以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风筝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筝的制作细节和绘画技巧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掌握。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各不相同,教师应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种类,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绘画技巧。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相互欣赏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掌握风筝的制作和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风筝制作细节的处理和绘画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展示风筝制作和绘画的示范。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和绘画风筝。

4.欣赏法:欣赏优秀风筝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风筝制作材料、绘画工具、优秀风筝作品图片等。

2.学生准备:携带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美感,激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风筝的历史和种类吗?你们最喜欢的风筝是什么样子?”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同时展示制作风筝的示范。

讲解制作风筝的步骤:选择材料、剪裁、绑线、绘画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开始制作风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风筝制作后,教师学生相互欣赏、交流,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的风筝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5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5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13课风筝的魅力》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风筝的历史和文化,以及风筝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手工制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和观察力。

但是,对于风筝的制作和绘画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风筝。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引导学生了解风筝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2.示范法:演示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绘画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和绘画风筝,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风筝的制作材料和绘画工具,提前制作好一些风筝样品,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工具和制作材料,提前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激发他们对风筝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绘画技巧,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始动手制作和绘画风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6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6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第13课风筝的魅力》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筝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设计和制作风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风筝的历史、种类、结构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对风筝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技巧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筝的制作技巧。

2.风筝的设计和创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2.示范法:展示制作风筝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风筝。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制作风筝,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2.收集风筝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准备展示用的风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包括风筝的种类、结构、制作步骤等。

同时,展示制作风筝的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风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继续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制作过程中的细节。

5.拓展(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评价他人的作品,相互学习,提高审美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风筝制作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风筝制作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3.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3.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风筝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通过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3.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3.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风筝的魅力》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
3.授课时间:第13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
-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如安全剪刀、无毒胶水等。
-准备测量工具和称重设备,以便在讲解风筝平衡原理时进行实际操作。
4.教室布置:
-在教室内设置分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配有必要的学习材料,如参考资料、设计模板等。
-设置实验操作台,台面上铺好保护垫,准备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确保操作空间充足且安全。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制作风筝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设计方法和制作技巧。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制作风筝,体验风筝制作的乐趣。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疑问大胆提问,参与小组内外的讨论。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教材和预习资料,初步理解风筝的基础知识。

《13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13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理解风筝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学习风筝制作的基本技巧,包括骨架制作、蒙皮、上色等。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4. 让学生体验到制作和放飞风筝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风筝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如骨架的制作要牢固、蒙皮要均匀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制作出具有个性的风筝。

三、教学准备:1. 风筝制作材料(纸、竹签、绸缎、颜料等)和工具(剪刀、胶水、画笔等)。

2. 风筝历史文化相关资料和图片。

3. 制作示范视频和PPT。

4. 分组材料:每组一个风筝骨架和蒙皮材料,以便学生可以实践制作。

5. 教室清洁和布置:确保教室干净整洁,布置出适合美术课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些美丽的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风筝历史与文化:讲解风筝的起源和历史,介绍风筝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同时,让学生了解风筝制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制作材料准备:介绍所需材料和工具,如竹片、细线、纸张、浆糊、颜料等,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

同时,强调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废物利用,减少浪费。

4. 制作步骤:详细讲解风筝的制作步骤,包括画图、裁剪、粘贴、组装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造型的风筝。

5.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给予鼓励和表扬。

在制作过程中,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6. 作品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7. 放飞技巧:讲解风筝的放飞技巧和注意事项,如风向、风力、线长等。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风筝的制作技巧。

同时,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风筝的设计与制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创意设计出独特的风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风筝的起源与发展:介绍风筝的起源、历史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

2. 风筝的制作技巧:讲解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选择材料、设计图案、剪裁、粘贴等步骤。

3. 风筝的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出独特的风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风筝的设计与制作。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创意设计出独特的风筝,同时保证风筝的稳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筝制作材料、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竹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导入:介绍风筝的起源、历史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

3. 制作方法讲解:讲解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选择材料、设计图案、剪裁、粘贴等步骤。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出独特的风筝。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风筝的魅力》2. 内容:风筝的起源、发展、制作方法、设计与制作、展示与评价。

七、作业设计1. 课内作业: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独特的风筝。

2. 课外作业:收集有关风筝的图片或实物,进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了解风筝的艺术魅力。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风筝的起源和发展,还掌握了风筝的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创意设计出独特的风筝。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案2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案2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案2一. 教材分析《第13课风筝的魅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地域的风筝特色,通过学习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风格各异的风筝图案,以及详细的制作步骤,方便学生参考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都有一定的兴趣。

他们对手工制作充满热情,喜欢亲自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对风筝的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风筝文化背景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地域的风筝特色。

2.培养学生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地域的风筝特色,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形成独特的风筝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地域的风筝特色。

2.示范法:展示风筝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探究法:引导学生探讨风筝制作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互动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制作心得,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风筝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3.布置教室,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各种风格各异的风筝,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地域的风筝特色,为学生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风筝制作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讲解风筝制作的注意事项,如如何折叠纸张、如何剪裁图案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制作步骤,动手制作风筝。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3. 风筝的魅力(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13. 风筝的魅力(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13. 风筝的魅力(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历史和风筝艺术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对风筝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风筝的起源与发展2. 风筝艺术的基本特征3. 风筝的制作方法4. 风筝的放飞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方法、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风筝艺术的基本特征、风筝的放飞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展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特点。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风筝的了解。

2. 讲授新课2.1 教师讲解风筝的起源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

2.2 教师分析风筝艺术的基本特征,如造型、图案、色彩等。

2.3 教师示范风筝的制作方法,并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4 教师讲解风筝的放飞技巧,如选择放飞场地、判断风向等。

3. 实践操作3.1 学生分组,每组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制作风筝。

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3 学生完成风筝制作后,进行放飞练习。

4. 展示与评价4.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互相评价。

4.2 教师对学生的风筝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风筝艺术的魅力。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5.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风筝,并在适当的场合放飞。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风筝的起源、发展历史和风筝艺术的基本特征,掌握了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如引入风筝比赛、风筝节等相关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风筝文化。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风筝的魅力》教案02.doc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风筝的魅力》教案02.doc

《风筝的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风筝的起源、流派、分类、色彩图案特点及制作方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尝试风筝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增强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风筝独特的魅力,培养对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制作风筝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风筝的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并学会风筝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方法及学生激情制作风筝。

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竹篾架子教具、自制实体手绘传统工笔风筝(京沙燕、孙悟空)、自制半成品示范教学风筝(金鱼)、颜色(水粉、水彩笔)等风筝制作工具、学生资料袋。

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欣赏“古诗《村居》”、“龙腾东方,生死博弈”等视频,唤起学生已有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增强民族自豪感,自然地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

2、示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的欣赏、分析及师生演示制作风筝,探究风筝的文化艺术特点及制作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

3、引导、启发教学法:此法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与习惯。

六、教学过程:一)古诗引入,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古诗《村居》引入,开门见山,声像唯美,引人入胜)板书课题:《五彩缤纷的风筝》二)生动形象,讲授新课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在什么季节、场地?总结:就在这个时节——清明前后。

空旷宽敞的地方。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2)视频介绍,探究起源提问:最早的风筝出自什么地方?播放《龙腾东方,生死博弈》总结: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风筝起源于中国。

(设计意图:声像结合,增强民族自豪感)3) 古筝配乐,风筝文化教师讲述风筝的由来:木鹞→纸鸢→风筝(设计意图:古乐遗风、文化积淀,视听结合、意境深远)4)欣赏图片,风筝流派(设计意图:直观再现,扩大视野)设疑:由于不同民族、地域的精湛工艺水平和美术构思,它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你对风筝流派了解多少?①四大风筝流派:北京、天津、潍坊、四川风筝。

人教小学美术五下《第13课风筝的魅力》word教案

人教小学美术五下《第13课风筝的魅力》word教案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教师:竹条、风筝纸、风筝图例、课件、胶带、棉绳、风筝线板。

学生:竹条、风筝纸、胶带、棉绳、风筝线板、飘带。

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风筝的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运用传统材料制作一件板式菱形风筝。

难点:1、板式菱形风筝中骨架的左右对称和重心问题。

每年山东潍坊都会举办盛大的风筝节。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些形态各异的风筝。

根据地域和制作风格的差异,风筝在不同的城市呈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

最有特色的主要有北京、天津、南通、潍坊。

(2)、授新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风筝的知识。

中国传统风筝的种类一般有哪些?硬翅、软翅、板式、串式、桶式(立体)等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不同种类的风筝。

(1)、硬翅风筝就是把相同或不同的风筝,像冰糖葫芦似的拴在一个根或多根线上,串连起来放飞。

这也是我们常见的风筝形式之一。

(5)、桶形(立体)风筝是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的风筝,像花瓶、宫灯等都属于此类,我们也称其为立体风筝。

由于他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少见。

总结:同学们,根据我们所欣赏的不同种类的风筝,请你们找一找,这些不同种类的风筝,在结构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它们的外形都是对称的。

风筝的骨架一定是对称的,但风筝面的图案就不一定是对称的,“十字”交叉的方法捆紧,捆的时候留一段小尾巴,留到最后打结用。

3、取一段170cm左右的棉线,对折以后,将中间段绑在十字架的末端,绕四到五圈,然后绑紧打结。

4、将十字架末端的两条绳子,其中的一根,系在十字架的横杠一头,绕四到五圈,然后绑紧打结。

将另外一根绳子,以同样的方式,系在十字架横杠的另外一段。

5、最后将剩下的绳子系在十字架的顶端,用同样的方式打结系紧。

6、骨架完工之后,用尺子量好,左右误差越小越好,重复量重(4)、绑——绑风筝线最后绑上风筝线,就可以放飞了。

(4)、学生实践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难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天的技巧。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实物;准备1米长细竹条3—4根、棉线2卷、桃花纸2张、胶水、美工刀、颜料等材料工具;组织四人合作组。

(教师)准备有关风筝的图片、实物;2—3个已经扎制好的风筝骨架;半成品风筝(已经制作好的,但没有画图的风筝)。

教学过程:
1.谈话,了解,分享。

(1)组织学生讨论课本插图,并要求学生介绍知道的有关知识。

(2)教师小结:风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结合补充介绍风筝的起源、流派及分类等。

(3)揭示课题:《风筝的魅力》。

2.欣赏,观察,思考。

(1)教师展示风筝实物、图片,学生欣赏并思考:一只完整的风筝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风筝图案有什么特点?在风筝上可以画哪些题材?
(风筝的彩绘可以在蒙面上绘制各种卡通图画、人物绘画等。

一种很有创意的绘画是:在蒙面上绘出一个孩子的头部,而长长的尾巴绘成其长长的辫子。


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2)师生共同小结:风筝的图案色彩鲜艳,一般少用蓝色。

3.示范,尝试,展示。

(1)教师示范制作一只风筝,重点提醒以下要点:
第一步:用小刀(直尺)找准竹片的重心点(骨架的形状设计在保证左右对称平衡的情况下可多加变化)。

第二步:结要打牢,学习打结方法。

第三步:糊上去的纸要比架子大一圈(3-4厘米)。

第四步:待胶水6成干后可以画图案色彩。

(2)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只风筝,并取好名字,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只做半成品的图画工作。

(3)教师巡回辅导,注意风筝的大小、对称和色彩。

(4)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互评并交流创作经验。

4.实践,拓展,升华。

(1)提问:放风筝需要注意什么?(起飞平稳,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
(2)师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感受春天里放风筝的喜悦(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安排到课外)。

(3)课外要求学生继续了解风筝的发展史及不同区域风筝的制作特点。

四、相关资料
1.风筝的起源。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

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

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

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

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

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

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
切的联系。

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

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蝙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

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

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2.几种简单风筝骨架图。

(1)蝌蚪风筝。

所示为蝌蚪风筝的骨架图及拴线图。

这种风筝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对材料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按图制作均能达到放飞的目的。

该风筝所用竹条骨架只有横竖两根,风筝的制作尺寸一般宽在450毫米左右为宜,太大太小均不适宜。

(2)王字风筝。

王字风筝,由于其骨架形同王字而得名,如图所示。

这种风筝的制作尺寸也不宜过大,宽度在550毫米左右为宜。

总共4根竹条组成骨架,骨架竹条尺寸同上边的蝌蚪风筝基本一样,对竹条的制作精度要求不是很严,风筝的飞行稳定同样也是依靠长长的尾巴来平衡的。

(3)八卦风筝。

八卦风筝是传统的中国风筝,在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一般来讲,八卦风筝适宜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放飞。

放飞的经验表明:风力越大,风筝的放飞角度越大。

八卦风筝得名于风筝的外形,因其为八角而来,因与中国传统的八卦相吻合,故多称为八卦,在绘画上,一般多绘以传统的八卦图形。

八卦的骨架由两个正方形的架子组成,一般的正方形骨架大小在500-1000毫米之间。

只是两个正方形的。

3.风筝的种类。

风筝一般是以竹料为骨架,用纸或绢蒙面裱糊,再精心绘制而成。

依照风筝的结构形状,也就是从观赏的角度,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串式、桶式、板子、硬翅、软翅和自由类。

(1)串式: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

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2)桶形:亦称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板子“就是平面板形风筝。

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

(3)硬翅:这种风筝的翅子是固定的形式,而翅子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

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

翅的两端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

(4)软翅: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

骨架结构多做成浮雕式,适宜于禽鸟和昆虫风筝。

如鹰、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螳螂、蝉等。

(5)自由类: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

跨种类的如“鹊桥会”,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120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不仅能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孙悟空”还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

4.风筝技艺。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

简称“四艺”。

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

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

如“扎”包括:选、劈、弯、削、接。

“糊”包括:选、裁、糊、边、校。

“绘”包括:色、底、描、染、修。

“放”包括:风、线、放、调、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