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讲方法,疑问出新知论文

合集下载

课堂因质疑而精彩[论文]

课堂因质疑而精彩[论文]

课堂因质疑而精彩创新要从质疑开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外拓展中渗透于各个环节,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从才艺展示,激活思维;学会倾听,善于质疑;课外拓展,体验成功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了探讨。

质疑能力学会倾听善于质疑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是引领者,组织者,倡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我们要实现“有问题的教学”,有教师将我们现在的教学变成“去问题的教学”,很多热闹活跃的课堂上,教师不停地在问问题,学生积极踊跃的举手作答,但更多的是明知故问或者“假问题”。

例如:can you speak english? yes,i can.学生无需思考,也没有时间思考。

一节课里的问题应该是课堂中学生理智投入时遇到的挑战,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所必须克服的困难和障碍。

例如,三年级起点的新标准小学英语第二册出现了第三人称单数,学生就是不明白,可以提问嘛!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不用讲语法”。

我在执教三年级小学英语过程中借鉴了很多优秀教师的闪光点,在学生小组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摸索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提问。

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走进教室,带着更多问题和更大兴趣走出教室。

一、才艺展示,激活思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听课时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何引导他们由随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呢?我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free talk.每节课两位学生上前进行free talk.谈话内容包括季节、天气、爱好、作息时间安排等,也可以唱英语歌,演课本剧,但我要求学生必须提前写好稿子(写得好的稿子经我推荐在红领巾广播站上广播),每人最少准备一个与free talk有关的问题。

同时,其他学生要动笔动脑记下所听信息,准备回答所提问题。

刚开始,培养三年级学生用英语free talk难度很大,我就耐心的一句一句示范,引导他们巩固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青少年如何践行质疑作文素材高中

青少年如何践行质疑作文素材高中

青少年如何践行质疑作文素材高中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质疑对我们小朋友来说是很重要的。

我们不应该什么都盲目接受,而应该经常问一问"为什么"。

不管是老师讲的课,还是家长说的话,如果有疑问都应该勇敢地提出来。

比如说,老师上课讲到一加一等于二,我觉得有点不对劲。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不是两个苹果吗?这两种说法是不是有矛盾?如果我不质疑,就会被牢牢地束缚在老师所说的一加一等于二里。

但是如果我勇敢地提出疑问,老师就会解释,在数学领域里,一加一等于二是成立的,因为这里的"一"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符号。

通过质疑,我学会了知识和生活是有区别的,从而加深了理解。

除了在课堂上,在家里听父母的话时也要学会质疑。

父母都希望我们将来工作稳定、收入高,所以常常会催我们好好读书将来当医生或者公务员。

可是我喜欢看恐龙的书,对地质和古生物特别感兴趣,想将来当个地质学家。

爸爸妈妈说这个职业将来就业前景不好,但我坚持自己的理想。

通过和父母讨论、争辩,他们最终也尊重了我的选择。

如果不质疑父母的观点,可能就被他们的想法所局限了。

质疑还能帮助我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在学校里老师经常让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是叫我们看书时间多、旅游多吗?我不这么认为。

通过质疑,我懂了它的真正含义是告诉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获得更多知识和经验。

如果我们对老师和长辈说的话都盲从了,就会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发展,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当然,质疑也是有分寸的。

有些老师讲的知识是权威性的,我们没必要质疑。

有些父母的教导是出于好意,我们虽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但要以理性、礼貌的方式,不能伤害他们。

有些朋友提出的观点也没必要一味驳斥,要虚心接受。

总的来说,我们要学会分析什么时候需要质疑、什么时候需要接受。

学会质疑很重要,它能让我们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本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而不被已有的知识和观念所束缚。

研究论文:以“疑”促思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研究论文:以“疑”促思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86344 数学论文以“疑”促思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一、创境生疑――激发探究欲望“提问”并不只是专属于老师的,也是学生的权利。

正如陶行知先生认为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由此可见,有疑才会思,无思就无法释疑。

所以,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时,脱离“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新观念,给学生创造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生成疑惑与不解,发现并提出可供探究的新问题,最终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动自发的探究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抢“30”的数学游戏情境: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上新课前,我们就先来一个友谊赛――抢“30”。

首先,老师先说说游戏规则:游戏需要2人玩,从1开始报,可以报一个或者连续两个数,最先报到“30”的就赢。

谁愿意跟老师配合一下,给同学们做一个示范。

(师生示范游戏玩法)想玩吗?好,请同桌先玩一次,开始!……谁胜出?(举手),那谁敢跟老师来一场?(师生比赛)……比了两场,都是老师赢,厉害吧!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想赢我,是吗?但是,咱们得先考虑一下,老师为什么会赢啊?有什么窍门呢?(学生思考)师引导:我们一起用倒推的方法想一想:30往前推,要先抢到哪个数?(27)抢到27再往前推,先要抢几?(24)……师:看看我们抢到的数:30、27、24、21、18……认真观察,以上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抢到3的倍数的那一方就赢定了,是吗?那如果我们不抢“30”而抢“300”呢?怎么玩才会赢?(还是找3的倍数)那你有信心赢吗?(学生沉默了)激疑:“怎么了?”学生提出疑问:我们现在仅仅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怎么迅速判断什么数是3的倍数呢?教学实践证明,若通过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发现可供探究的新问题,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欲会更加强烈。

“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小游戏,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这样一个疑问――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这样的“激疑促问”,除了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对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产生了强烈的愿望,进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论文

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的个人情感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立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而质疑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学中学生能真正产生疑问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

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有些学生问题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

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并适当营造氛围,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使学生敢于质疑。

如我今年接的三年级这个班,初上课时,常常是老师唱独台戏,学生既不回答问题也不主动提问,一堂课下来很费力。

为了培养学生爱提问题的习惯,我在黑板的最上面写下了”向能够提问者学习,向善于提问者学习,向敢于提问者学习!”这几句话,让他们牢记于心,对有进步的学生随时给予鼓励。

工夫不负有心人,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一个良好的氛围也就形成了。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能够诱导学生提问,为他们质疑提供前提条件,不过在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即使有质疑的积极性,但就是提不出问题,或者只能提出一些表层的问题。

这说明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未进入探索性思维状态。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时,需要给予一些质疑方法上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敢于质疑,创新突破

敢于质疑,创新突破

敢于质疑,创新突破作者:刘春慧来源:《创新作文·初中版》2017年第06期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内容与“质疑”有关。

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意思是说,对事物提出疑问,是学习新知和收获真知的开端。

由此不难判断,囿于成规,只会固步自封,碌碌无为。

所以,敢于向权威质疑,勇敢地去创新突破,是走上人生坦途的不二法门。

正如一位表演艺术家所说,演员不必因循守旧,一味地尊重原创,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演出的质量,更会使艺术止步不前。

勇敢地向剧本提出疑问,就是创新的体现,是通往成功的航船。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应敢于质疑,求索真理。

这位艺术家的话令我想起另一位艺术家——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

在一次国际指挥大赛上,众多专家和观众都在检阅着每位指挥家的演出。

指挥家一旦获胜,收获的便是无尽的荣耀。

轮到小泽征尔了,他在指挥的过程中突然示意演奏团停止演奏,并询问场上的专家乐谱是否正确。

可是专家没有回答,只是让小泽征尔继续指挥。

小泽征尔没有听从,坚持求证,不愿指挥错误的乐谱。

最终,全场掌声雷动,这掌声里,有对小泽征尔勇于质疑的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也正是拥有这样敢于质疑的精神,小泽征尔才不断收获创作的灵感,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倘若小泽征尔没有质疑,一味服从“权威”的乐谱,那么世界将失去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同样敢于向权威质疑的还有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

他年轻的时候,只是一位监管铁路的小职员。

在一次值勤中,他发现两列列车因得到了错误的信号而相向驶于同一车道上。

可是当时职位不高的他没有改变车道的权力,再三衡量,他冲破了制度的禁锢,为了两车人的生命,未经上级同意改变了车道,最终人车平安,他也为此获得了嘉奖。

卡耐基正是因为不受“权威”的限制,不为自己的身份所阻碍,勇敢打破常规,才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大企业家。

没有向权威质疑,就不会有哥白尼、伽利略提出日心说,拯救人类于蒙昧之中;没有向权威挑战,就不会有惠更斯向著名的牛顿质疑,最终成功提出“以太”派学说;没有与权威对抗,就不会有达尔文笑对众人非议,提出著名的进化论……倘若人人都只是相信权威,无所创新,那么我们的社会车轮将会倒转,历史的潮流也将被横空阻断。

营造敢于质疑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能力胡琴论文

营造敢于质疑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能力胡琴论文

营造敢于质疑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习水县金州实验小学——胡琴摘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在课堂中引领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就是提高、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自由的质疑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精心创设矛盾,让学生善于质疑;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有“疑”可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控制质疑:1、控制时间;2、控制对象;3、控制领域。

关键词:营造质疑氛围培养质疑能力古人云:“有疑才有所思。

”一个善于质疑的学生,其创新意识必定是非常强烈的。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探究的源头就是问题。

如果一个人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就不能深入地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自然也就无法进行探究活动。

因此,质疑是一切探究和创造的基础。

但是,一个人的质疑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与人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靠后天培养。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能力、质疑水平、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的很多环节中,学生都想提出问题,可就是感觉仿佛什么都懂,没有什么问题可提;或是有问题不敢提。

这与长期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关。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营造质疑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存在串讲串问,牵着学生鼻子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的思维空间。

要营造敢于质疑的课堂气氛,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观念,而且要明确质疑不光是教师的权力,还应当让质疑成为学生的需要。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就必须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情境教学活动时,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促使学生由趣生疑,由疑生奇,由奇生智。

以“质疑和求实精神”为规范,写议论片段不少于300字

以“质疑和求实精神”为规范,写议论片段不少于300字

以“质疑和求实精神”为规范,写议论片段不少于300字我们的世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权威之言,专家头衔层出不穷,人们出于本能地屈服于他们的侃侃而谈,这其中自然大都是真实的、科学的。

但对于那些荒诞死板的“权威教授”,我们又能否像井底之蛙一样,勇敢的质疑与反驳吗?质疑才能超越,质疑前人的理论是现代科技发展进步的基础与常态。

曾经人们认为天圆地方,直到麦哲伦环球航行才证明地球是圆的;曾经人们坚信“地心说”,直到布鲁诺等科学家潜心研究不懈努力,才使“日心说”为人所接受;曾经人们只能了解到身边的物质,直到霍金等国外科学家与中国“悟空号”的艰辛尝试,才发现我们所能触碰到的物质仅占宇宙物质总量的百分之五。

试想现在的我们,是否敢于质疑课本、质疑老师?不言而喻的结果,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

质疑才能前进,才能修正我们过去的错误,正如那到著名的奥数题。

十几年了,辅导班、老师都这样讲,学生都这样做,没人提出异议,知道那位五年级的小学生站出来提出不妥。

若是没有否认的勇气,这题目还要继续坑害多少学生?奥数的精神又是何在?值得庆幸的是,有了这样一个孩子,大人们才有机会修正自己的错误。

质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若说宇宙的探索精神与我们普通人无甚干系,日常生活中的发明也是无法脱离与质疑的关联。

爱迪生发明灯泡众所周知,他发现直流电后在世人眼中已成为近乎神明般的存在,“爱迪生是无法超越、无可置疑的”,甚至连他自己都如此扬言。

然而就是那么一个人一一特斯拉,在他的嘲笑与重重困难中杀出一条血路,无视世人的质疑与恶意,苦苦的探索,发明了我们无法离开的交流电,这难道不是勇于质疑的成果吗?我们的世界正在爆炸加速中,尖端科技层出不穷,人类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外太空。

我们感谢前人的探索,但决不能囿于定论。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们更是要发扬勇于质疑的精神,不断前进。

真理之门将开未开,没有上下而求索的力量与志气,我们又何谈前进与超越?敢于质疑,求实创新突破_小学演讲稿900字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内容与“质疑”有关。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联想能力培养论文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联想能力培养论文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联想能力培养论文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贵而疑”。

“疑”之所以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

“疑”就是问题,“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使学生由学“记”向学“问”转化,最根本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从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但实际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支配下,学生的学习都是事先由教者拟定和计划好的,上课时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问题走,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这种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学生不会主动质疑。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要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做起。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动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教师要给学生设置诱因,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动机。

例如教学《简便算法》,先出示一组题请学生“考”老师,从中任选一题,教师都能直接说出结果,让其他学生笔算验证,都算对了。

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抢着力求难住老师,当老师都能准确迅速地计算后,学生的好奇心就化成了求知欲,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而激发了学生质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指导方法,明确质疑方向。

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

要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研究知识的结构,在关键处示范提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以后学习的正确迁移、独立质疑作好铺垫。

例如《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教学,教师可这样设计提问,①这个例题的特征;②计算步骤;③部分积的定位方法;④计算结果如何得到。

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例题及《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质疑活动提供问题格式,明确质疑的方向。

三、学习迁移,尝试质疑。

当学生明确了质疑方向,知识内在结构的学习又为学生的迁移奠定了基础,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质疑的尝试。

巧妙运用质疑 打造有效数学课堂论文

巧妙运用质疑  打造有效数学课堂论文

巧妙运用质疑打造有效数学课堂摘要:文章从新时期的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的角度,指出作为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以外,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质疑”引入课堂,让其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从努力营造质疑氛围、巧妙创设质疑情境、相机教给质疑策略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创造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质疑;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121-01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不会没有疑惑,没有问题。

但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

使得本应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变的死气沉沉,使得充满想象和创造热情的儿童变的墨收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求疑问难的精神,思维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使得好多学生都认为数学既枯燥又难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思维活跃时期,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小学数学老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以外,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质疑”引入课堂,让其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小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创造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呢?教学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尝试:一、努力营造质疑氛围小学生天性好奇,求知欲旺强烈。

当他们具有质疑意识时,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因此,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质疑意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

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还是在一个人“表演”,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怎样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发现:学生不能提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提问,从哪方面去提问。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化学课题组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并结合实践,分析提炼出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指导学生提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教学时把学生每两个人变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

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一引导学生模仿提问学生模仿能力很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根据某一知识点进行示范提问,然后再出示同类型的内容,让学生模仿提出问题。

二、教给学生常规提问就问题而言,整体可归纳成以下四个方面,即认知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评析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

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常规性提问,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认识性问题(即是什么)。

如:语文学习中不理解的字、词、句,数学的一些概念,自然的一些术语都可提出认识性的问题。

2、分析性问题(即为什么)。

如:在金属这一章教学中,金属与水反应有什么样的规律,怎样去设计反应的装置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究分析知识的来龙去脉而提出的,属于分析性的提问。

3、评析性问题(即怎么样)。

在学习钠与水反应时,学生会问如果放在酸中应该先与什么物质反应,放在盐类溶液中是否也可以置换出不活泼金属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理解评判而提出的,属评价性问题。

它是分析性问题的延伸。

4、创造性问题(即怎么办和怎么变)。

即学生针对知识点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做法和设想。

如化学中的一题多解;对别人的问题或意思提出异议和改进等都属于创造性提问。

在质疑答问中引导学生数学案例分析论文

在质疑答问中引导学生数学案例分析论文

在质疑答问中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案例分析最近,我参加县实验小学组织的数学优质课评比,听了三位教师同上的“同课异构”的课——《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颇有一番感触。

三位教师通过创设购物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并让学生列出30×10的算式,再让学生在比较算法中优化算法,最后让学生进行说理,完成教学任务。

在听课中,有两个班的两位学生对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30×10=300?”执教老师想了一下解释说,因为30×1=30,所以30×10=300(即1个30是30,10个30就是300),这位学生对老师的解释似乎还不理解,满脸疑惑地坐下了。

我们也感到老师的这一解释,好像是在解释一种算法,而没有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去解释算理。

类似于这种算理教学,往往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备课中应予认真考虑。

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面对学生的疑问,在此笔者谈点个人感想。

一、抓住学生疑点,鼓励学生质疑弄清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由于没听明白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这样容易伤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以后不愿意再提问题。

这一节课在最后的练习中,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50×40=2000,计算结果得数后面是三个零。

”老师因为听明白这一问题是针对30×10=300的反驳,就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顺序:先算5×4=20,再算50×40=2000(“20”后面的两个零用红粉笔标出)。

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结果是三个零,而不是两个零。

总之,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问题时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只要问题是围绕上课的主题,老师都应先予表扬、鼓励。

要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在老师的表扬激励下不断产生的。

二、处理疑难问题,遵循学生认知水平“为什么30×10=300?”这是一个算理教学问题,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是已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如10×9,30×9。

小学数学质疑解疑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质疑解疑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质疑解疑教学深究(安徽省怀远县荆涂小学安徽怀远 233400)【分类号】g623.5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为指导,以学生的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教学,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一、学生自学思考,小组间交流“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

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学生,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能激发深入钻研的意向。

同时这样做,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巩固练习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

同时,有些问题怎么解释也搞不清楚,但如果通过举例子或巧妙的练习,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悟出其中的“奥妙”。

在巩固练习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时再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让学生小结,既可以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三、课堂检测课堂检测既是对本节课的一次系统总结,又是对本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

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课堂40分的教学效果,一般不再或很少布置除课外阅读、课外讨论之外的作业。

以上三个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指导学生质疑、解疑的教学必然会出现一些难解决的问题,根据经验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策略:http://1、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甚至没有价值怎么办——树立信心,教给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质疑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质疑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摘要】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进行探索研究,从课题导入、新课教授、总结延伸各个教学环节,及用“容错”评价学生,探讨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及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做了积极的思考。

【关键词】数学课堂质疑能力提问能力一、问题的提出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疑惑是一件极平常的事,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使学生有疑而不敢质疑,长期压制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或认为有疑问就是学习不认真这是不对的。

学生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应当积极保护。

因此,在当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建立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好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

要让学生敢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不管对与错,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

如在教室内设立质疑荣誉角,张贴敢于质疑的优秀学生名单和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和其他课程的教师、家长达成共识,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等。

(二)如何引导学生质疑1、从课题导入时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把握课题导入这个时机,运用复习旧知识,根据新课内容利用谜语、故事、创设情境等多种手段,使学生马上对新课课题产生疑问,产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可能提不出问题或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

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可能产生的疑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法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质疑点,如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从课题出发,提出一些有关“圆”你想知道的数学知识?并且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

提出问题理清关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以《一元二次方程应用(1)》为例

提出问题理清关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以《一元二次方程应用(1)》为例

2020年第10期馥学教学10-9提出问题理清关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以《一元二次方程应用(1)》为例汪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二初级中学,浙江杭州311241)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共同生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顾虑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担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而难以把控,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就是不断的解决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实质上,这样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中还是占据绝对的主宰地位.“问题提出”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给定问题情境,学生观察、分析相关数学信息,思考、联结已有知识,提出数学问题并表达,让学生解决自己或同伴所提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产生新的质疑、困惑,再提出问题,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问题提出”能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过程中理清信息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因此“问题提出教学”不仅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也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手段或方法.1课题分析1-1内容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与之前的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相关,又为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奠定基础•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需要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数学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中的数量关系相对复杂,对于许多学生而言还是比较难的.1-2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对于方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有一定的基础.《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这一课中包含了销售问题和增长率这两类题型,以往教学中,通常是先后给出一种类型的例题,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老师讲解方法•虽然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无论是题目的阅读量还是数量关系都比前面所学的方程的应用更为复杂.因此,这类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有三类:一部分学生看到篇幅长又读不懂的题目,就直接放弃;一小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例题,但学生思维受限制,很难有新的发现;剩下的大部分学生就是认真仔细听老师讲,反复模仿、记忆老师讲解的过程与方法.这类课的课堂中教师教的很吃力,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很严重.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在这类课上尝试用“问题提出”进行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或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并且语句尽可能的简短明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愿意阅读,也能读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局限于这一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因材施教构建学生自己的学习.2教学过程2.1课前准备本班一共36位学生,课前按座位就近原则以六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共有六个小组.因为这样学生之间相对更熟悉一些,避免组员出现过于自卑沉默寡言或过于强势一人发言的现象•选择一位组长负责记录、整理,呈现组员提出的问题•组长不评论问题的好坏,只分辨是不是相同问题,若是相同问题则只记录一次•这样能更好地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提出.2.2二次开发教材,创设“问题提出”情境教材中例1:10-102020年第10期某花圃用花盆培育某种花苗,经过试验发现每盆的盈利与每盆的株数构成一定的关系.每盆植入3株时,平均单株盈利3元;以同样的栽培条件,若每盆增加1株,平均单株盈利就减少0.5元.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0元,每盆应该植多少株?图1在原有的背景下改为:很多人都会在家中养殖一些盆栽植物,给居室增添不少生机.今天我们以美丽的盆栽为背景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某花圃用花盆培育某种花苗,有以下一些信息:①一盆花可以植入1株,也可以植入多株;②经过试验发现每盆的盈利与每盆的株数构成一定的关系:每盆植入3株时,平均单株盈利3元;③以同样的栽培条件,若每盆增加1株,平均单株盈利就减少0.5元.师:给大家10分钟时间,请阅读并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简单的和一个难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如果按课本例题直接给出,大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但是该例题的实际背景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因此将原题的关键语句提炼为三小点,给岀三条信息,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每个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简单和难的问题综合以后,可以分为简单、中等、难三类.提出简单的问题相当于是审题,提出中等难度的问题基本能达成教学目标,提出难的问题就是对该类型例题的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巡视后发现许多小组提出的问题雷同,因此选取了比较清楚又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小组提出的问题,以投影的形式展示如下:第一小组:简单的问题:(1)这个盆有多大?最多能栽几株植物?(2)是不是栽9株,植物养不活?难的问题:(1)每盆栽10株,是不是要倒贴钱?(2)设毎盆增加了力株,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单株盈利?第三小组:简单的问题:(1)每盆栽5株,单株盈利是多少?(2)每盆增加到9株,单株的盈利情况?难的问题:(1)增加了3株后,盈利减少了多少元?(2)根据以上材料,写出增加的株数与单株的盈利的函数关系式.(3)写出增加的株数与总盈利的函数关系式.第六小组:简单的问题:(1)当每盆栽4株时,每株盈利多少元?每盆盈利多少元?栽5株又是多少呢?(2)当每盆栽多少株时,是亏本的?(3)当盈利10元时,每盆栽多少株?难的问题:(1)每盆栽多于3株时,请列出函数关系式.(2)当每盆植物多于3株时,增加的株数为多少时,盈利最大?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给大家7分钟时间想想怎样归类更有利于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这样归类?生:这个盆有多大?栽3棵植物能活吗?这个盆有多大,最多能栽几棵植物?是不是我栽9棵,植物就养不活了?这类我认为是没有用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与数学课堂没什么关系,属于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问题.生:“每盆栽4株时,单株盈利是多少元?2020年第10期10-11每盆栽5株时,单株盈利是多少?每盆栽10株,是不是要倒贴钱?”这是一类问题,这些问题有具体数据,我都能口答,是简单问题.种4株的单株盈利是3-0.5=2.5,种5株时是3-1=2.“每盆栽多于3株时,请列出函数关系式?根据以上材料,写出增加的株数与单株的盈利的函数关系式.写出增加的株数与总盈利的函数关系式”这些为一类,因为这些都与函数有关,属于难的问题•“当植物多于3株时,增加的株数为多少时盈利最大?”这个问题不是函数问题,想不出用什么方法算最大盈利,所以这个也是属于难题.剩下的归为一类,就算中等难度问题吧.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归类吗?学生们纷纷表示差不多是这样归类的.师:你们的归类居然跟老师的想法是一样的,非常棒!那么我们一起从简单问题开始逐一解决,刚才这位同学已经把每盆栽4株、5株后单株的盈利口算出来了,那么单株盈利与哪个量有关?生:增加的株数.师:增加%株,单株盈利是多少?生:3—0.5%.师:有了单株盈利,那么我们就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了?请你选择一个问题解答.第二位同学先点评前面同学是否正确,再选择一个问题解答.生:增加了3株后,每株盈利减少了多少元?(0.5x3= 1.5元)生:他的解答是正确的.我选择“每盆栽310株,是不是要倒贴钱?”.(yy+3=9,需倒贴钱)生:他的回答是对的•我选择“当每盆株数是多少时,是亏本的?”.(每盆大于9株时是亏本的)生:前面的同学回答正确.然后我选择“当每盆盈利10元时,每盆几株?”.(先设每盆增加%株,(3+x)(3-0.5x)=10,解得x,=1,◎=2,也就是每盆4株或5株时盈利10元)师:你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出这个方程的?生:根据“每盆盈利=株数x每株盈利”.因为增加尤株时,单株盈利是(3-0.5x)元,共有(3+x)株,方程就列出了.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再回顾整个过程,解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1)审:理清数量关系.(我们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就整理分析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2)设:找到关键量.(在解决简单的问题时,获得了关键量)(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利用所学的一些常用等量关系如:行程问题,销售问题,面积问题等)师:此时我们已经成功解决问题,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对方程的根进行检验,也=1, x2=2不仅要满足方程也要符合现实实际,检验完毕后写上结论.师:“当植物多于3株时,增加的株数为多少时盈利最大?”你们认为它是属于哪一类问题呢?(很多学生表示不知该如何算最大盈利)师:那么我们先研究剩下你们认为较难的问题:(1)当植物多于3株时,列出每株盈利与株数之间函数关系式.生:设每株盈利y元,每盆增加%株(%> 3),贝'J y=3-0.5%.师:它们的关系是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2)根据以上的材料,写出增加的株数与每盆总盈利的函数关系式.师:我们可不可以类比前面列一次函数的方法列出这个函数关系式?生:设每盆总盈利为y元,每盆增加%株. y=(3+x)(3-0.5x).师:这个函数与我们所学的一次函数有区别,这就是以后要学的二次函数,大家把二次函数的问题也解决了,非常厉害.(一片笑声,学生很有成就感,而且对今后二次函数的学生更有信心)师:最后那个看似不像函数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问题“当植物多于3株时,增加的株数为多少时盈利最大?”,以后我们正式学习二次函数求最值后,此题很快就能解决.【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对这些10-122020年第10期问题进行归类,因为在归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个分析这些问题,这样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再次理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解决一元二次方程销售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对比小结】:以往教学中,解实际应用问题的基本步骤:审一设一列一解一检一答.紧接着利用表格的形式,抛出问题:每盆植入株数单株盈利增加1株下降0.5元/株增加2株下降?元/株(生:1元)增加”株下降?元/株(生:0.5’元)此时共有:?株单株盈利?元/株生:3+%3—0.5x师生共同回答问题后便列出方程(3+x)(3-0.5x)=10,并求出解.传统教学中例1主要是通过教师由浅入深地设计好问题,再由学生逐个解决问题,获得解题方法.而“问题提出”的教学,是由学生自己分析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提出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已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适当的总结,让学生的思路由模糊到清晰,最终获得解题方法.此外,学生所提问题有涉及二次函数的问题,可以让同学们初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联系与区别,为日后二次函数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3追加练习,巩固新知练习1:某超市销售一种饮料,平均每天可售出100箱,每箱利润12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超市准备适当降价.据测算,每箱每降价1元,平均可多售出20箱.若要尽可能多售出并且使每天销售的饮料获利1400元.则每箱应降价多少元?生1:毎箱每降价1元,平均可多售出20箱.得出降%元多售20%箱,则有(100+20%)箱.每箱的利润为(12-x)元.销售量x每箱利润=总利润,得出(100+20x)(12-1;)=1400,解得:%!=2,龙2=5.生2:是不是还需检验解?生3:与例题对比此题多了“尽可能多售出”这个条件,是不是应选择售出多的那个解?同学们点头表示肯定.师:在解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后,要注意检验应用题有无增根,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师:解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检”是指解应用题既要检验有无增根,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设计意图】:改变问题背景,一是巩固所学新知,二是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中根的检验既要符合生活实际情况又要符合题意.【对比小结】: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看到此题第一反应就是模仿教师讲解开始列表,列表对于学生而言并不简单,超过一半的学生还不能独立的将上述表格列出,还需反复训练才能完全掌握方法•问题提出教学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况,学生能自主分析,个别同学遇到疑问时,也能提出问题与同伴交流.2.4给定方程式,提出问题师:例1与练习中的两个方程只是问题的背景改变,方程式的结构不变.接下来,老师给出一个如下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bx)(c±dx)=A:(其中a,b,c,d, k为常数),这里a,b,c,d,/c都是常数,也就是你们可以通过计算自己选择数据.根据这个方程,给大家10分钟时间,编一个与此方程式相关的数学问题.(将每个小组编的数学问题拍照并投影展示)【设计意图】:通过一、二环节,学生经历“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整个过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清了各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最终对利润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这个环节是为了触发学生对前面知识的逆向思考.由于给定的方程是积的形式,学生容易类比迁移到环节一中的利润问题,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认识利润问题中每一个量的意义的同时,还希望学生可以跳出利润问题的框架,构建新的背景,从多角度来给这个方程赋予实际意义.学生把生活背景改一下,有买书、买矿泉水等等•选了三个比较完整的问题设计展示:2020年第10期欽学获学10-13(1)某超市销售台灯,每个台灯售价为60元,成本价为40元,每星期卖出300个,为了促销决定降价,市场调查反映: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30个.在顾客得实惠的前提下,该超市想获利6480元,应将每个定价为多少元?(2)班级组织学生去杭州乐园游玩,票价标准:如果不超过10人,每张票价200元,每增加1人,票价降低5元,共支付2625元,有多少同学参加了活动?(3)某小店销售一种饮料,每瓶进价9元,每瓶售价每增加0.5元,每天销售量减少40瓶,已知售价为每瓶12元,每天销售量是400瓶,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天获利1280元?师: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事实上我还看到了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将一个长为40,宽为25的长方形截去角上4个小正方形,折成无盖纸盒.纸盒底面积是450,纸盒高是多少?师:这个还是销售问题吗?生:这个是和面积有关的问题.销售问题是“单价X数量=总数”这个数量关系.长方形面积是“长x宽”,与这个(a±6x)(c±dx)代数的形式相同.五分钟后又有一些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1)如图3,在一块长方形绿地长40m,宽25m,在绿地开辟两条宽度相等的道路.绿地面积缩小到原来的80%,求小路宽?图3(2)某农场要建一个长方形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长为18m的墙,另三边用木栏围成,木栏长为32m.鸡场的面积能围成120m2吗?能围成130m2吗?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个我们可以在课后继续研究.老师这里再给出一种动点问题:^/\ABC中,AB=90°,4B=40cm,BC= 25cm,D点以1cm/s的速度从4点向B点移动,E点从C点以2cm/s的速度向B点运动,经过几秒HBDE的面积为450cm2?师:同学们分类非常棒!事实上这类方程的形式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销售问题:单价X数量=总数.学生通过类比迁移,将种植植物、销售矿泉水问题情境改成购票、房间分配等问题情境.(2)几何图形面积问题.长x宽=长(a±bx)矩形面积宽(c土如二>底X*X T=三角形面积(3)动态几何问题【设计意图】: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让学生根据方程的特点提出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而言要求比较高,需要通过计算找到一些数量,这些数量既要符合生活实际又要符合方程.因此在短暂的时间内,学生通常只能模仿例题提出问题.教师提前应有一些预设,如面积问题、动点问题都是教师事先预设,目的就是让学生不局限于销售问题,感悟提出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析出方程的结构特征.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初中阶段所学的方程的应用题的类型相似,只是问题情境不同而已,增强10-142020年第10期学生解题信心.【对比小结】:这个环节中,教材中例2是增长率问题.以往的教学是利用前面解题经验,自主分析解决另一类题型的问题.在问题提出教学中,没有选用课本中的例2,而是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一般方程式,让学生根据方程式的特征及新知,给方程式赋予数学背景或生活情境的方式提出问题.同学们用同一个方程式创设了许多不同数学问题,解释了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共同特点,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2-5回顾反思,分层作业,完善结构课堂小结:1.解一元二次应用题的一般思路?2.销售问题、面积问题及几何动点问题中,所列方程的结构基本相同.一个方程式创设了许多不同数学问题,因此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只是换了背景,方法是共通的.分层作业:请编一道用x2-8%+7=0解决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在环节一、二之下,学生对于给定的一元二次方程,已经能赋予方程实际意义•在课堂中只是对单一类型的方程(a±/)(c土弘)=权其中a,b,c,d,k为常数)进行编题,那么将特定类型改成一般形式的方程让学生编题,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打开,也为下一课增长率问题做好铺垫,也能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3教学实践后反思3-1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的内在联系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之间都存在着关联性和互化性.教材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有两节课,涉及的知识是:销售问题,增长率问题和面积问题•销售问题、面积问题及分配问题中,所列方程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教师将销售、分配与面积问题放在同一节课中,将例1改为问题提出的信息背景,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炼出新课的知识•再利用一个典型的方程式做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过程中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其结构是相同的,只是基于不同的问题背景而已•也有同学提出了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事实上二次函数的应用(九年级上学期)中也会出现这些问题,因此存在本质联系.3.2“顺”“逆”并存,拓宽学生思维学生在平时练习或考试中,都是从习题中探寻数量关系•本堂课既让学生从给定的信息中理清数量关系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又让他们从给定的方程中寻找方程的特征,再赋予实际背景提出数学问题.一个是顺向思维一个是逆向思维,使学生不单纯的局限于解决课本上的销售问题•这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而且对整个初中阶段的应用型的解题方法及其题型的一致性有更深感悟.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也增加了解题信心.3.3本课例教学的不足本堂课最大遗憾就是内容比较多导致时间比较紧张,每一个环节都比较匆忙,虽然学生有一定的思考,但依然不够充分,存在提出的问题基本停留在与课后练习类似的情况.正是时间的原因,教师在各个环节并没有完全放开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想法•教师在今后课堂需不断尝试,设计的教学任务更精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挥展示.问题提出的教学设计必须基于本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即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据此设计提出问题的背景信息•设计的信息背景需贴近学生的认知,给定的信息需要有一定层次•在问题提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提出的问题特别在意,这样就使得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关注度都比以往的教学有很大的提高,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表示这样的课堂特别有成就感.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王卫标,鲍建立.初中数学提出问题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3]陈晶,潘红玉.核心素养指向的“重难点突破”创新教学微课点评(二)[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17):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形成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

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创设疑惑情景,让学生喜欢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质疑。

教学中,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

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把123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

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 ”“这里面有什么奥秘?”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心中产生疑问。

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强烈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尊握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让学生质疑,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都说没问题可提。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首先,从常见的思维方法中进行训练。

(1)观察质疑。

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从质疑中求创新

从质疑中求创新
为 什 么 李 时 珍 的父 亲 不 让 他 当 医 生 ?2 什 么 叫 完 善 的 药物 书 ? . 3 李 时珍 写一本 《 . 本草 纲 目》 为什 么用 了2 年 ?这 些 问题 有 的紧 7 扣 课文 内容 。提 得 好 ,有些 似 乎偏 离 了课文 主 旨,但 也不 要 随意 否 定 ,要调 整教 案 设计 , 以学生 的 问题 引 导学 生学 课文 ,让 学生
学生不 断地 质疑 、提 问,从 “ ”中培 养学 生 的创新 意识 。 疑 的思 考 中寻 找合 理 的答 案 ,学 生 的思 维就 会更 加 开 阔 ,更 加 富有 古人 云 : “ 贵 有 疑 ” 、 “学 起 于 思 , 思源 于 疑 ” , 疑 是 独 特性 。 学 思之源 ,思是 智之 本 。疑 是探 求 新知 的开 始 ,也 是探 求 新知 的动 教 师 要 让 学 生 “自由 ”讲 。课 堂 上 教 师 应 循 循 善 诱 ,给 学 力,进 一 步说 ,疑 是创 新 的 开始 ,也 是创 新 的动 力 。不 断发 现 问 生们 “自由 ” 的天 地 , 鼓 励 他 们 标 新 立异 ,讲 出 自己 的独 特 见 题 、提 出 问题 是一 个人 思 维活 跃 的表 现 。因 此 ,语文 教师 要 在教 解 。 如教 《 乌鸦 喝水 》一 文 ,在 讲 到 “ 乌鸦 还 可 以用 什么 办法 喝 学 过程 中 引导 学生 经历 “ 无疑 , 生疑 ,质 疑 ,释 疑 ”的过 程 ,激 到 水 ”时 ,有 个 学 生 说 : “ 书上 讲把 小石 子一 个 一 个 放 在 瓶 子
的求 知欲得 到 满足 ,从而 取得 良好 的教 学 效果 。
二 、当堂释 疑
当学 生 抓住 课 文 内容提 出 问题后 该 怎 么 办? 由教 师 逐 一解 是 答 ,还 是 由学 生 自己解 决 问题 呢 ? 学 实 践 告诉 我 们 ,应 把 问题 教 “ ”给 学生 ,这 样做 ,既 能激 发学 生 的思 维 ,还 能引 导学 生发 还 挥 其t 体作 用 ,营造 民主 的课 堂氛 围 。

质疑-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质疑方法

质疑-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质疑方法

②引导在课 文的矛盾 处质疑 。如 在学习《 师生J》 睛
这 篇 课 文 时 , 生 对 “ 们 提 着 一 篮 子 鸡 蛋 , 匆 匆 地 学 他 急 向 医 院 走 去 ” 行 质 疑 , 然 是 “ 匆 匆 ” 何 后 面 用 进 既 急 为 “ ”而 不 用 “ ” “ ” 走 , 跑 或 冲 。经 过 再 三 讨 论 , 生 发 现 这 学 看 似 矛 盾 的 地方 其实 恰 恰 是 作 者 的 匠心 所 在 。因 为 这 篮 子 的鸡 蛋是 全 班 同学 的心 意 ,几位 同学 急 于 见 到 老 师 , 又 不 能 跑 , 为 天 下 着 雨 , 上 很 滑 , 易 摔 但 因 路 容 跤, 一摔跤就会把鸡蛋打破 。所以这里用“ 急匆匆地走” 比 用 “ 匆 匆地 跑 ” 确 。 急 准
堂 的动 力 。 2课 中质疑 。 .
④ 引导 从 文 章 的重 点 词 处 质疑 。
例如 , 教学《 的战友邱 少云》 我 一文时 , 可引导学生
抓 住 “ 丝 不 动 ” 一 重 点 词 语 让 学 生 提 出 问题 : 么 纹 这 什 叫 “ 丝 不 动 ”邱 少 云为 什 么 必 须 纹 丝 不 动 ? 少 云 是 纹 ? 邱 怎 样 做 到纹 丝 不 动 ? 是什 么力 量 使 邱 少 云纹 丝 不 动 ?纹 “ 丝不动 ” 课文 内容的聚焦 点 , 样引导学 生质疑 , 是 这 起 到 了 牵 一 发 而动 全 身 的作 用 , 学 生整 体 感 知 教 材 , 使 深 入 理 解 课文 内容 及 作 者 所要 表 达 的 思想 感 情 。 ⑤ 引导 在 文 章 重 点 段处 质 疑 。
维普资讯
误改纵横
质疑一 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
— 育英 小学(670 何秀 叶 330 )

参与式教学中学生质疑习惯培养论文

参与式教学中学生质疑习惯培养论文

参与式教学中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参与式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平等参与”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及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与式教学不论组织——参与——引导,还是自主——合作——探究,都需要解决问题。

因此,质疑是参与的重点。

这里所讲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不是单纯自我意识的活动,而是由学生从质疑“计划”到“质疑”再到“讨论”、“处理”的全过程,是学生全方位,全身心投入的“当家作主”的活动。

一、创设质疑条件,使学生利于质疑1、引导质疑。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释疑前可以把许多问题留给学生提问,使他们变的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称象》一课,问学生:“除了用石头称象以外,还有其他的称象方法吗?”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

一个学生说:“称石头麻烦,可以让随行的官员一个个上船,一直到化线的地方为止,称称每个官员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还有的学生说:“可以从河里往船上舀水的方法来称象,这样就地取材不费事。

”学习《做风车的故事》一文时,让学生看着题目发问,结果提出了以下问题:“做什么风车?”“谁做风车?”《做风车的故事》讲了个什么故事?“做那种风车?”教师先让学生带着质疑去读书,对不理解的问题在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平等参与下释疑。

2、鼓励质疑。

因长期受传统教学影响,许多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独立思考能力差,仍习惯于“师云亦云”,被动接受知识。

为此,在平等参与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置疑问难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冲破单纯的思想问题,还要将问题与操作相结合。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以往的思想顾虑。

如“提问题说明脑子‘笨’”,“提问题会被同学讥笑”,等。

另外,教师要通过举例,讲典型故事,让学生确信“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敢于发问才是好学生”,“学问的积累就要考好学与善问”,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质疑问难的行列中。

关于质疑的作文素材

关于质疑的作文素材

关于质疑的作文素材
质疑,是一种对已有事物的怀疑和挑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质疑,无论是对自己的能力、对他人的行为,甚至对社会现象和规则的合理性,质疑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表达方式。

然而,质疑究竟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还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呢?
首先,质疑可以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当我们对某个观点或现象产生质疑时,就会不断地追问为什么,寻找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来支持或驳斥这个观点,从而促使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新的解决方案,甚至提出新的理论,这些都是质疑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其次,质疑可以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而质疑的出现,往往会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让人们重新审视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正是因为有人敢于对问题进行质疑,才有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然而,质疑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过度的质疑会让人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导致不信任和怀疑一切。

在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中,过度的质疑会破坏人际关系,阻碍合作和进步。

因此,我们在质疑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要被情绪左右,要善于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质疑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思维,促使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但是,我们在质疑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要被情绪左右,要善于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质疑才能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正能量。

开掘新知,探索未知议论文

开掘新知,探索未知议论文

开掘新知,探索未知议论文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未知:还不知道的事情。

未知需我们去探索,而有了探索就会有的未知。

——题记近日,我和许多伙伴一同去参观了紫金山天文台。

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古天文仪器、现代天文技术的完美结合,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不断探索。

从嫦娥的传说、万户的牺牲到神五杨利伟踏入太空、“嫦娥”奔月,这一个个里程碑展现了一个肤如黄土的民族对浩瀚长空的探索。

虽然是世世代代踩在广阔的大地上,却总是想方设法地去仰望天空中未知的世界。

但是探索的过程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会有巨浪滔天,狂风大作的时候。

万户想坐在绑了很多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着风筝,想飞向天去,结果可想而知,一个年轻的生命在绚烂的焰火和美丽的梦想中流逝。

祖冲之潜心钻研,创造了《大明历》,受到了朝廷重臣的反对,虽终被采纳,但那时的祖冲之早已含恨而逝十年之久了。

张衡从一个执着数星星的孩子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天文学家,这当中究竟经历了多少,早已无人知晓,但他发明的“地动仪”着实是天文史上的一朵奇葩。

探索其实很简单,就像爱迪生问妈妈:“母鸡能孵出小鸡,为什么我不行?”;就像法布尔问牧羊人“我们是用眼睛还是用嘴巴看到太阳?”;就像小时候的张衡问大人:“天上到底有多少颗星星?”;就像我们问父母:“为什么太阳是红色的?为什么月亮时圆时缺?”这些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着,只不过有些人注意到了,去研究;有些人只是看到了,很快过去了。

苹果肯定不只砸过牛顿的脑袋,可只有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洗澡时经历过因为灌得太满而将水溢出的,肯定不只阿基米德,可只有他发现了浮力定律;看到水壶口冒出热气的一定不只瓦特一人,可只有他发明了蒸汽机。

因为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勇于探索创新,不可或缺的就是他们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钻研的精神,不畏于未知,不止于未知,将未知变为已知,在已知中寻找未知,这便是他们给予我们的探索的真谛。

我们不知道你在哪儿,但我们知道你就在那里,招手向我们致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疑讲方法,疑问出新知
一切学问都是从质疑开始的,可见质疑对于学问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的学习也是这样,离不开疑问。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学手段日益丰富。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教学更加深入和便捷。

下面简要谈谈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问题的提出策略。

一、培养意识
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

“疑问是发现之母”,创新来源于“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的源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赫尔姆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布鲁巴克)。

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二、创设情景
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
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交流,民主地、和谐的、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三、指导方法
1、课题质疑法。

数学学习目标犹如指南针,为后面的学习指明方向,可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去质疑。

2、因果质疑法。

任何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即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可以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质疑。

3、联想质疑法。

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之处,产生联想,并由此入手提出问题:这些对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什么?
4、方法质疑法。

当学生做完数学题时,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进行质疑:“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习题”等。

5、比较质疑法。

初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仅一字之差而又联系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并且很容易混淆。

可引导学生边比较变质疑。

6、批判质疑法。

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

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
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

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进行探究性质疑,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四、掌握方式
1、学生自我设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理解和看法,各人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

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并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问题。

2、学生之间设问。

学生在数学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他可以网络向其他学生询问。

对于某些方面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

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她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

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她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

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3、师生之间设问。

教师提问——发电子邮件。

在数学实验室,教室可以通过教师机的监看功能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

并通过它的控制功能不离开座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及时地发电子邮件给指定学生,向他个别
提问,也可以发电子邮件给部分或全部的学生,向他们提出共同的问题。

学生提问——发电子邮件。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除了可以通过网络向同学询问,也可以发电子邮件给教师请教。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且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者只是掌握了较多的不同的策略,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

因此,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提出问题”策略,并匹配最适合学习者学习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交互技术和网络的多维性来优化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