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与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是一种在尺寸、体积和功耗方面相对较小的计算机,通常用于个人和家庭使用。

它是现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方面,微型计算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等组成。

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具有快速读写和易变性的特点。

储存器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具有较大的容量但速度较慢。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如键盘、鼠标等;而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的结果输出给用户,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软件方面,微型计算机主要依靠操作系统来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资源和任务。

操作系统负责分配内存、调度任务、管理文件和设备等,使计算机能够高效地运行。

此外,还有编程语言和应用软件等辅助工具,使用户能够通过编写程序来完成各种任务。

接口技术是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网络等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

主要包括串行接口、并行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和以太网等。

串行接口是一种将数据按照时间顺序一个位一个地传输的接口,如RS-232接口;而并行接口则是一种将数据同时传输的接口,如打印机的并行接口。

串行接口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与远程设备通信;而并行接口则具有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短的特点,适用于与近距离设备通信。

通用串行总线(USB)是一种常见的接口技术,它能够实现多种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USB接口具有热插拔、高速传输和多设备连接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打印机等设备之间的连接。

以太网是一种广域网接口技术,能够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它采用分组交换的方式,能够实现多路复用和高效传输,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和局域网中。

总之,微型计算机是一种尺寸小、功耗低的计算机,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是一种小型的、个人使用的计算机系统。

它通常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信。

本文将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微型计算机。

首先,我们来看看微型计算机的原理。

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CPU),它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操作。

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等部件组成,通过总线与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其他部件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

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存储设备则用于长期保存数据和程序。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等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指令,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则用于向用户输出计算结果和信息。

其次,我们来了解微型计算机的接口技术。

接口技术是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和连接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接口技术包括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等。

并行接口可以同时传输多位数据,适用于打印机等设备;串行接口则逐位传输数据,适用于调制解调器、鼠标等设备;USB接口是一种通用的高速接口,适用于各种外部设备。

此外,网络接口也是微型计算机重要的接口技术,它使计算机可以连接到局域网或互联网,实现数据交换和通信。

在实际应用中,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是密切相关的。

用户可以通过学习微型计算机的原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使用计算机系统。

同时,掌握接口技术可以帮助用户连接和使用各种外部设备,扩展计算机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因此,深入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对于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信。

通过学习和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系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1. 引言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是指将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一种技术,它使得计算机能够与各种外设进行数据交互和控制。

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接口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计算机系统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扩展性。

本文将探讨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常见接口类型以及应用领域等相关内容。

2.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概述在计算机系统中,接口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桥梁。

接口技术使得计算机能够与各种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从而扩展了计算机的功能。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接口技术,它使用不同的接口标准和协议来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3. 常见的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3.1 USB 接口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微型计算机接口之一。

它具有高速传输、热插拨和广泛兼容等特点,支持多种外部设备的连接,如鼠标、键盘、打印机、摄像头等。

USB接口也被广泛应用于移动存储设备,如U盘和移动硬盘。

3.2 HDMI 接口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接口主要用于高清视频和音频信号的传输,它提供了高质量的图像和音效输出。

HDMI接口支持多通道数字音频传输,可以连接计算机与显示器、投影仪、电视等设备,用于视频会议、演示和娱乐等场景。

3.3 Ethernet 接口Ethernet接口是用于计算机网络连接的一种接口技术,它使用RJ45接口进行物理连接。

Ethernet接口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常用于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的连接。

它是实现互联网连接的关键技术之一,支持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通信。

4.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应用领域4.1 工业自动化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连接,微型计算机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监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接口技术概念解释

接口技术概念解释

接口技术概念解释:1章:微处理器:指CPU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内存+I/O接口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外设+软件单片机:把微型计算机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单板机: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安装微处理器+内存+I/O接口+监控程序固件片总线:又称元件级总线。

内总线:又称“系统总线”、“微机总线”、“板级总线”。

外总线:又称通信总线。

总线:两个以上模块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路。

2章:执行部件EU:由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运算器和EU控制系统组成。

从BIU获取指令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

总线接口部件BIU:由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地址形成逻辑、总线控制逻辑和指令队列组成。

负责取指、取数、存放结果最大方式:指多CPU系统,系统总线控制信号由8288提供。

最小方式:指单CPU系统,系统总线控制信号由8086提供。

指令周期:从一条指令的启动到下一条指令的启动的间隔时间。

总线周期:CPU完成一次对外操作所需时间。

时钟周期:CPU的主频脉冲周期。

等待周期:当外设在3个T周期内无法完成数据读写时,允许插入T W以延长总线操作时间。

称T W为等待周期。

指令寻址方式:指令中操作数的表示方式。

MMX:多媒体扩展。

SEC:单边接触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技术乱序执行:不完全按程序规定的指令顺序依次执行。

推测执行:遇到转移指令时,不等结果出来,根据推测提前执行。

也称“风险执行”SIMD:单指令多数据。

3章: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

存储器芯片的存储时间:从给出读命令到信息稳定在输出端的时间间隔。

“对准好”的字:16位字低字节放在偶存储体中。

奇偶分体:为了满足一次访问一个整字,又能访问一个字节的要求,把1MB 内存分成偶存储体和奇存储体。

独立编址:存储器和I/O端口两个独立空间。

4章:I/O接口:把CPU和外设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送的控制电路。

I/O端口:接口电路中可由CPU读写的寄存器。

微机原理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接口技术是指在微机系统中,通过特定的接口将硬件设备与计算机之间进行连接和通信的技术。

接口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硬件设备可以与计算机进行有效的交互。

一种常见的接口技术是串口(Serial Port),它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串行通信接口。

串口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位来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如打印机、调制解调器等。

另一种常见的接口技术是并口(Parallel Port),它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并行通信接口。

并口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传输多个数据位,适用于一些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设备。

此外,还有USB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技术,它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USB接口具有高速传输、插拔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键盘、鼠标、打印机、摄像头等设备上。

另外,还有以太网接口技术,它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局域网之间的接口技术,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除了这些常见的接口技术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接口技术,如SATA接口、PCI接口、HDMI接口等,它们在不同的场景和设备上都有着各自的应用。

总的来说,接口技术在微机原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
使得计算机可以与外部硬件设备进行有效的连接和通信,为实现各种功能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是指体积小巧、功能强大的个人电脑,其核心是中央处理器(CPU),由于CPU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呈现出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的特点。

而为了实现各种功能的扩展与接口的连接,需要接口技术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及接口技术。

一、微型计算机原理1.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它负责执行计算机的各种指令和数据处理操作。

CPU由控制器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

控制器负责指令的译码、控制和时序等工作,算术逻辑单元负责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操作。

2.存储器存储器是用来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通常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内存是计算机的主要数据存储设备,它可以读取和写入数据,速度快。

外存用来存储大量的数据,速度较慢。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它们用于输入和输出数据。

键盘和鼠标用于输入数据,显示器和打印机用于输出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通过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实现数据传输。

二、接口技术接口技术是用来连接各种设备与微型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接口技术。

B接口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目前最常用的接口技术之一,它具有传输速度快、可插拔、接口数量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2.网络接口网络接口是用来连接计算机与局域网或互联网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常见的网络接口有以太网接口、无线网卡接口等。

网络接口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通信。

3.显示接口显示接口是用来连接计算机与显示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常见的显示接口有VGA接口、HDMI接口等。

显示接口的不同会影响到计算机与显示器之间的图像传输质量。

4.扩展接口扩展接口是用来连接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常见的扩展接口有音频接口、视频接口、串口接口等。

扩展接口可以实现计算机与各种设备之间的功能扩展和数据传输。

微机接口名词解释

微机接口名词解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名词解释CPU:微处理器,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

EU:执行部件,包括8个16位寄存器、算术逻辑部件ALU、标志寄存位FR、暂存器和EU 控制系统。

它负责全部指令执行,同时向BIU输出数据,并对寄存器和标志寄存器进行管理。

BIU:总线接口部件,包括4段寄存器、IP、内部通信寄存器、指令队列、总线控制逻辑和地址加法器组成。

它负责执行所有外部总线周期,提供系统总线控制信号,形成实际地址。

IP:指令指针寄存器,用来控制CPU的指令执行顺序。

SP:堆栈指针寄存器,与堆栈段寄存器一起确定堆栈在内存中的位置。

CS:代码段寄存器,规定并控制程序区。

DS:数据段寄存器,控制数据区。

SS:堆栈段寄存器,控制堆栈区。

时钟周期:加在CPU芯片引线CLK上时钟信号的周期。

总线周期:CPU通过其系统总线时存储器/接口进行一次访问所需时间。

指令周期:CPU完整地执行一条指令所用的时间。

段寄存器:16位,包括CS、DS、SS和ES,其内容+有效地址偏移量可确定内存的物理地址。

字节:相邻的8位二进制数称为1个字节。

物理地址:1MB存储区域中的某一单元的实际地址。

物理地址=段基地址*16+偏移地址逻辑地址:编制程序时采用,由段基地址和偏移量组成。

BCD码: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即一位十进制数用4位二进制码表示。

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堆栈:内存中临时保存的返回地址和中间结果。

汇编程序:用汇编语言编写的,使微机系统实现一系列操作的源程序。

指令性语句:为可执行语句,在汇编语言中要产生对应的目标代码,CPU根据这些代码才能执行相应的操作。

指示性语句:即伪指令,用来指示汇编程序应该如何处理汇编语言程序,是不可执行语句,汇编时不产生目标代码。

OFFSET:分析运算符之一,返回变量或标号的偏移地址。

ASSUME:段定义语句之一,告诉汇编程序关于段寄存器与逻辑段之间的对应关系。

SEGMENT:与ENDS一起构成段定义语句,用于定义一个逻辑段,给逻辑段赋予一个段名,并以后面的任选项规定该逻辑段的其他特性。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1. 引言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微型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相关标准。

2. 微型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1 定义微型计算机是指个人电脑(PC),通常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组成。

它具备独立运行程序的能力,可以实现各种文本处理、图形处理、数据处理等应用。

2.2 发展历程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那个时候,计算机装置庞大而昂贵,只有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才能负担得起。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微型计算机逐渐普及起来。

1975年,美国的微软公司发布了第一款个人电脑微软Altair 8800。

1981年,IBM公司发布了第一台IBM PC,引爆了个人电脑革命。

自此之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性能不断提升,体积不断缩小,价格也越来越实惠。

3.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是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各种接口标准和技术。

接口技术的发展为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计算机可以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和通信。

3.1 串行接口技术串行接口技术常用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常见的串行接口包括RS-232、RS-422和RS-485等。

这些接口可以实现低速率的数据传输,适用于连接打印机、调制解调器、条码扫描器等外部设备。

3.2 并行接口技术并行接口技术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常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常见的并行接口有IEEE 1284(打印机接口)、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等。

并行接口技术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适用于连接硬盘驱动器、光驱等设备。

3.3 USB接口技术USB(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接口技术,它可以连接计算机和各种外部设备。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名词解释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名词解释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名词解释:1-1.微处理器:指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组成的中央处理器。

1-2.微型计算机:指易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裸机。

1-3.微型计算机系统: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和其他专用电器、电源、面板、机架以及足够的软件而构成的系统。

1-4.单片机: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微型控制器(Microcontroller),嵌入式计算机(Embedded computer)。

把构成一个微型计算机的一些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之中的计算机,这些功能部件包括微处理器,RAM,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

体积小,功耗低。

用于智能化仪表和控制领域。

1-5.单板机:将微处理器,RAM,ROM以及一些I/O接口电路加上相应的外设以及监控程序固件等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所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1-6.个人计算机:由微处理器芯片装成的便于搬动而且不需要维护的计算机系统。

1-7.芯片组:由少量几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芯片组合称为控制芯片组,简称芯片组。

1-8.总线: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组成。

1-9.数据总线:从微处理器向内存储器I/O接口传送数据的通路,同时也是从内存储器I/O 接口向微处理器传送数据的通路,称为双向总线。

1-10.地址总线:微处理器向内存储器和I/O接口传送地址信息的通路,单向总线,只能从微处理器向外传送。

1-11.控制总线:微处理器向内存储器和I/O接口传送命令信号以及外界向微处理器传送状态信号等信息的通路。

1-12.片总线:元件级总线,是微处理器内部引出的总线,是用构成一个部件或是一个很小的系统时信息传输的通路。

1-13.内总线:又称系统总线,板级总线,也就是微机总线,用于微机系统中插件之间信息传输的通路,应用最多。

1-14.外总线:通信总线,是微机之间或是微机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信息传输的通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指在微型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接口技术是指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技术。

在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是控制微型计算机工作的核心部件。

它负责执行指令、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操作。

微处理器通过总线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包括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

为了实现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需要使用接口技术。

接口技术可以分为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两种。

硬件接口是指通过物理接口的方式连接微型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例如串口、并口、USB等。

软件接口是指通过编程的方式实
现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接口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外部设备的要求。

不同的外部设备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接口进行连接。

例如,打印机通常通过并口或USB接口连接到微型计算机,而鼠标则通
常通过PS/2或USB接口连接。

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实
现微型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总的来说,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实现微型计算机与外
部设备之间数据交换和通信的关键技术。

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对于有效地使用微型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概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是指用于将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和交互的一种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打印机、显示器等外设到如今的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标准和协议等内容。

发展历程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计算机主要采用串行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升,人们对于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上世纪80年代,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推出了一系列的接口标准,如RS-232C、IEEE-488等,这些标准成为了当时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主流。

然而,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这些传统的串行接口标准逐渐无法满足新的需求。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并行性,人们开始研究并采用并行接口技术。

上世纪90年代,Intel公司推出了并行接口技术标准的第一代产品 - 延伸并行接口(Extended Parallel Port, EPP)。

EPP接口在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微型计算机接口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USB(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迅速崛起并成为主流接口标准。

USB接口在数据传输速度、插拔方便性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逐渐取代了以往的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

目前,USB接口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USB 4.0),支持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多的设备连接。

应用领域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智能家居随着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成为了智能家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物联网设备(如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连接,微型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如远程控制、定时开关、能耗监测等功能。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是指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所使用的接口技术。

它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计算机软、硬件之间沟通桥梁的核心部分。

无论是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都需要使用接口技术来连接其它外部设备,实现数据交换。

本文将从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概念、分类、实现原理、常见接口及标准、接口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概念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是指电子设备之间沟通、连接所使用的一种标准化技术。

它建立了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数据传输、信号传递、输出和输入等相互作用过程。

接口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变得更加便利、高效和智能,也是数字信息化时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分类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按照其与计算机间的物理连接方式分为三类:1.串口串口是一种用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它是一种串行数据通信接口,常用于连接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

串口的特点是传输速度慢,但连接可靠,历史上是最古老的计算机接口之一。

2.并口并口是一种用于计算机和外设进行通信的接口,它是一种并行数据通信接口,常用于连接打印机、扫描仪、外置硬盘等外部设备。

并口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但对外设的要求高,不易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B接口USB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是一种高速传输数据的通信标准,广泛应用于数字相机、MP3 MP4 音乐播放器、移动硬盘、鼠标、键盘、游戏控制器、打印机等设备。

USB接口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连接方便,支持热插拔,以及自动检测和安装驱动程序。

三、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实现原理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实现原理是基于I/O端口的使用。

I/O端口是指计算机主机板上的I/O芯片,它负责计算机内外设数据的交互。

I/O端口一般分为输入和输出两类,使用相应的指令来控制输入和输出操作,从而实现和硬件之间的数据交换。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本文将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技术,帮助读者理解微型计算机的结构与功能。

微型计算机是一种小型、高效的计算机系统,由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接口电路组成,通过接口技术实现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步骤,其中输入数据通过接口电路传输给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再通过接口传输给外部设备进行输出。

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接口技术起到了连接中央处理器和外部设备的桥梁作用,通过接口电路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信号的交互,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和控制操作。

接口技术包括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两种形式,通过并行接口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数据位的传输,而串行接口则通过逐位传输的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接口技术中,常见的接口方式包括USB接口、HDMI接口、以太网接口等,不同的接口适用于不同的外部设备连接和数据传输需求。

为了实现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通性,接口技术的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如USB接口的各个版本标准以及RS-232C 标准等,为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了共同的规范。

通过学习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扩展功能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为使用和维护微型计算机提供了基础知识和技能。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

在计算机系统中,微机是指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的小型计算机系统。

接口技术则是为了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而设计的一种技术,它包括物理接口、逻辑接口和软件接口等方面。

微机原理主要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

微处理器是微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常用的微处理器有Intel的x86系列和ARM系列等。

存储器则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地方,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通常是指内存,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存储设备。

辅助存储器则包括硬盘、光盘等,用来扩展存储容量。

输入输出设备负责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交互,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接口技术主要解决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问题。

物理接口是指连接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它包括接口的形状、信号传输方式等。

常见的物理接口有USB、HDMI等。

逻辑接口是指不
同设备之间的信号和数据的交换方式,它包括设备之间的协议、数据格式等。

常见的逻辑接口有串口、并口、以太网等。

软件接口是指通过软件编程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它包括操作系统提供的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接口等。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还能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口技术知识点整理全

接口技术知识点整理全

求。
(1)寻址功能:对送来的片选信号进行识别。
(2)输入/输出功能:根据读/写信号决定当前进行的是输入操作还是输出操作。
(3)数据转换功能:并行数据向串行数据的转换或串行数据向并行数据的转换。
(4)联络功能:就绪信号,忙信号等。
(5)中断管理功能:发出中断请求信号、接收中断响应信号、发送中断类型码的功能。并具有优先
3.4 8259A 中断控制器
1.8259A 的工作方式: (1) 中断优先级管理方式 a.全嵌套方式(80X86 系统采用,最常用、最基本、默认):中断优先级固定。(优先级 0~7)允许
高级中断打断低级中断(中断嵌套),屏蔽同级和低级中断。 b.特殊全嵌套方式:与全嵌套方式基本相同,中断优先级固定。允许高级中断和同级中断打断现
可屏蔽中断(INTR 中断):外设申请的中断。电平触发。受中断允许标志 IF 控制。IF = 1 (STI), 开中断,允许响应 INTR 中断;IF = 0 ( CLI ) ,关中断,禁止响应 INTR 中断。
(2) 软件中断(内部中断):不需要外部硬件支持,不受中断标志 IF 的影响,中断类型码或包含在 指令中,或预先规定。
第 3 章 中断技术
3.1 中断及中断处理过程
1.中断源分类: (1) 外部中断源:一般的 I/O 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键盘等。数据通道中断源,如磁盘直接与
内存交换数据所要求的中断。实时时钟,如外部所需的定时电路等计算机内部故障引起的中断,如电 源掉电、存储出错等。
(2) 内部中断源:CPU 指令执行异常。如运算结果溢出、除法错等。在程序调试过程中由程序员所 设置的中断。如单步中断、软中断指令 INT n 等。 2.中断分类:内部中断(软件中断)、外部中断(硬件中断)。 3.中断定义:CPU 在正常执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某些事件(外部或内部)发生,引起 CPU 暂时中止当 前程序的执行,而转去执行一段特殊程序(称中断服务子程序),以处理该事件。该事件处理完后, 再返回原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执行。 4.中断源定义:能够向 CPU 发出中断请求的设备或事件。 5.中断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总结一、微机原理1.微机系统的组成: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

2.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单元),是微机中控制和数据处理的核心部件。

3.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器件,分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4.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用于接收操作者的命令。

5.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用于展示和输出处理结果。

二、接口技术1.接口技术是连接微机与外部设备的技术,其作用是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控制。

2.接口技术主要包括接口电路、接口程序和相关接口协议等方面的内容。

三、常用总线1.数据总线:用于在微处理器与其它器件之间传输数据,其宽度决定了微处理器一次能处理的最大数据位数。

2.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微处理器发出的地址信息,其宽度决定了微处理器能够寻址的最大地址范围。

3.控制总线:用于传达微处理器和其他部件之间的控制信号,如读写、中断等。

四、中断技术及其应用1.中断技术是微处理器处理紧急事件的一种技术,通过改变程序执行顺序,使微处理器处理外部设备产生的异常情况。

2.中断种类:硬件中断,软件中断。

3.中断处理过程: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处理程序执行,中断返回。

五、微处理器指令系统1.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是指微处理器可以执行的指令集,包括数据传输指令、算术逻辑指令、程序控制指令等。

2.指令执行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3.指令周期:取指周期、分析周期、执行周期。

六、存储器及其访问方式1.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器件,分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2.存储器访问方式:按地址访问,按内容访问。

3.存储器的分类: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

4.存储器扩展技术:使存储器的地址空间与数据空间保持一致,实现存储器的扩展。

七、输入输出设备及其接口技术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用于接收操作者的命令。

2.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用于展示和输出处理结果。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共75张PPT)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共75张PPT)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共75张PPT)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一、概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实现计算机与外围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桥梁,涉及到数据传输的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等多方面问题。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直接影响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发展。

二、接口的分类接口一般可以分为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

1. 内部接口内部接口通常是指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

例如CPU和主板之间的接口、内存和主板之间的接口等等。

这些接口通常是预留给计算机厂商使用的,用户很少需要涉及。

2. 外部接口外部接口通常是指计算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接口。

例如计算机与打印机之间的接口、计算机与扫描仪之间的接口等等。

这些接口是用户比较常用的。

外部接口还可以按照数据传输的方式进行分类,例如并口接口和串口接口。

三、接口的应用接口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让计算机与各种外围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1. USB接口USB接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接口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手机、数码相机、外置硬盘等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USB接口支持热插拔功能,可以方便地插拔设备,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2. HDMI接口HDMI接口是一种高清视频接口,可以将高清视频信号传输到电视、显示器等设备上。

HDMI接口支持音频和视频传输,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3. DVI接口DVI接口也是一种高清视频接口,可以将高清视频信号传输到电视、显示器等设备上。

DVI接口支持数字信号传输,使用起来比较稳定。

4. VGA接口VGA接口是一种模拟信号接口,可以将计算机的模拟视频信号传输到电视、显示器等设备上。

之前广泛应用于标准显示器中。

5. 音频接口音频接口可以将音频信号从计算机输出到扬声器、耳机等设备上。

音频接口通常有3.5mm和6.3mm两种规格,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四、接口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接口技术的发展也日益迅猛。

1. 無線接口近年来,无线接口发展非常迅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二者之间的协同工作。

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而接口技术则是指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通信协议,它对计算机系统的扩展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微机原理是微型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

微型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内存和外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

C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执行程序指令和控制各个部件的工作。

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而外存则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

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等。

微机原理研究的重点是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整体结构。

其次,接口技术是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桥梁。

计算机系统通常需要与各种外部设备进行交互,比如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等。

而这些外部设备往往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因此需要通过接口技术来实现它们与计算机系统的连接和数据交换。

接口技术涉及到物理接口、逻辑接口、通信协议等多个方面,它的设计和实现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扩展性、兼容性和性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研究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为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优化和调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其次,它对于扩展和应用计算机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在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此外,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研究还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基础。

总的来说,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

深入研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有助于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为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优化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简称SCM)是一种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计算机系统。

它在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的同时,具备强大的计算和控制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本文将介绍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

一、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单片微型计算机由CPU、存储器和I/O接口等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原理中,CPU负责执行指令和数据处理,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I/O接口则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1. CPUCPU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它包含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等组件。

运算器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则协调和控制各个组件的工作,寄存器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指令。

2. 存储器存储器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地方,主要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具有读写功能,用于存储程序和运行时数据;ROM则用于存储只读数据和程序。

3. I/O接口I/O接口是单片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通道,常见的接口有串行口、并行口、键盘接口和显示接口等。

通过I/O接口,单片微型计算机能够与各类外设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二、接口技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接口技术是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合理选择和设计接口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1. 串行口串行口是一种将数据以比特流的形式进行传输的接口技术。

它适用于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线路成本较高、距离较远的场景。

串行口的特点是简单、稳定,适用于与单片微型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2. 并行口并行口是一种将数据同时以多位的形式进行传输的接口技术。

它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但在线路布局和噪声干扰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并行口常用于打印机、显示器等外设与单片微型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微机接口名词解释

微机接口名词解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名词解释CPU:微处理器,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

EU:执行部件,包括8个16位寄存器、算术逻辑部件ALU、标志寄存位FR、暂存器和EU 控制系统。

它负责全部指令执行,同时向BIU输出数据,并对寄存器和标志寄存器进行管理。

BIU:总线接口部件,包括4段寄存器、IP、内部通信寄存器、指令队列、总线控制逻辑和地址加法器组成。

它负责执行所有外部总线周期,提供系统总线控制信号,形成实际地址。

IP:指令指针寄存器,用来控制CPU的指令执行顺序。

SP:堆栈指针寄存器,与堆栈段寄存器一起确定堆栈在内存中的位置。

CS:代码段寄存器,规定并控制程序区。

DS:数据段寄存器,控制数据区。

SS:堆栈段寄存器,控制堆栈区。

时钟周期:加在CPU芯片引线CLK上时钟信号的周期。

总线周期:CPU通过其系统总线时存储器/接口进行一次访问所需时间。

指令周期:CPU完整地执行一条指令所用的时间。

段寄存器:16位,包括CS、DS、SS和ES,其内容+有效地址偏移量可确定内存的物理地址。

字节:相邻的8位二进制数称为1个字节。

物理地址:1MB存储区域中的某一单元的实际地址。

物理地址=段基地址*16+偏移地址逻辑地址:编制程序时采用,由段基地址和偏移量组成。

BCD码: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即一位十进制数用4位二进制码表示。

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堆栈:内存中临时保存的返回地址和中间结果。

汇编程序:用汇编语言编写的,使微机系统实现一系列操作的源程序。

指令性语句:为可执行语句,在汇编语言中要产生对应的目标代码,CPU根据这些代码才能执行相应的操作。

指示性语句:即伪指令,用来指示汇编程序应该如何处理汇编语言程序,是不可执行语句,汇编时不产生目标代码。

OFFSET:分析运算符之一,返回变量或标号的偏移地址。

ASSUME:段定义语句之一,告诉汇编程序关于段寄存器与逻辑段之间的对应关系。

SEGMENT:与ENDS一起构成段定义语句,用于定义一个逻辑段,给逻辑段赋予一个段名,并以后面的任选项规定该逻辑段的其他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名词解释:1-1.微处理器:指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组成的中央处理器。

1-2.微型计算机:指易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裸机。

1-3.微型计算机系统: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和其他专用电器、电源、面板、机架以及足够的软件而构成的系统。

1-4.单片机: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微型控制器(Microcontroller),嵌入式计算机(Embedded computer)。

把构成一个微型计算机的一些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之中的计算机,这些功能部件包括微处理器,RAM,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

体积小,功耗低。

用于智能化仪表和控制领域。

1-5.单板机:将微处理器,RAM,ROM以及一些I/O接口电路加上相应的外设以及监控程序固件等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所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1-6.个人计算机:由微处理器芯片装成的便于搬动而且不需要维护的计算机系统。

1-7.芯片组:由少量几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芯片组合称为控制芯片组,简称芯片组。

1-8.总线: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组成。

1-9.数据总线:从微处理器向内存储器I/O接口传送数据的通路,同时也是从内存储器I/O 接口向微处理器传送数据的通路,称为双向总线。

1-10.地址总线:微处理器向内存储器和I/O接口传送地址信息的通路,单向总线,只能从微处理器向外传送。

1-11.控制总线:微处理器向内存储器和I/O接口传送命令信号以及外界向微处理器传送状态信号等信息的通路。

1-12.片总线:元件级总线,是微处理器内部引出的总线,是用构成一个部件或是一个很小的系统时信息传输的通路。

1-13.内总线:又称系统总线,板级总线,也就是微机总线,用于微机系统中插件之间信息传输的通路,应用最多。

1-14.外总线:通信总线,是微机之间或是微机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信息传输的通路。

1-15.总线接口部件BIU(Bus Interface Unit):由段存储器、指令指针’地址形成逻辑、总线控制逻辑、指令队列等。

BIU负责从内存指定区域取出指令送到指令队列中排队。

执行指令时所需要的操作数也由BIU从相应的内存区域取出,传送给执行部件EU。

指令执行的结果如果需要存入内存,也由BIU写入相应的内存区域。

BIU同外部总线连接为EU完成所有的总线操作,形成20位内存物理地址。

1-16.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由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算术逻辑部件(ALU)和EU控制系统等组成。

EU从BIU的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完成指令所规定的操作。

EU用来对寄存器内容和指令操作数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进行内存有效地址的计算。

EU负责全部指令的执行,向BIU提供数据和所需要访问的内存或I/O端口的地址,并对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和指令操作数进行管理。

1-17.指令指针IP:一个16位专用寄存器,它指向当前需要取出的指令字节,当BIU从内存中取出一个指令字节后,IP就自动加一,指向下一个指令字节。

IP指向的是指令地址的段内地址偏移量,又称偏移地址或有效地址。

1-18.最小方式:8086微处理器的—种工作方式,在该方式下,由8086提供系统所需要的全部控制信号,用以构成一个单处理器系统。

此时MN/MX*线接VCC(高电平)。

1-19.最大方式:8086微处理器的另一种工作方式,在该方式下,系统的总线控制信号由专用的总线控制器8288提供,构成一个多处理机或协处理机系统。

此时MN/MX*线接地。

1-20.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包括取指令、译码和执行等操作所需的时间。

1-21.总线周期:CPU通过总线操作完成同内存储器或I/O接口之间一次数据传送所需要的叫间.1-22.时钟周期:CPUJ时钟脉冲的重复周期称为时钟周期,时钟周期是CPU的时间基准.1-23.等待周期:在CPU对内存或外设接口进行读写操作时,当被选中进行数据读写的内存或外设接口无法在3个T(时钟周期)内完成数据读写时,就由该内存或外设接口发出一个请求延长总线周期的信号,CPU在接收到该请求情号后,就在T3与T4之间插入—个时钟周期一称为等待周期Tw,在Tw期间,总线信号保持不变。

1-24.指令的寻址方式:所谓指令的寻址方式是指“指令中操作数的表示形式”,操作数用一个数据直接给出的称为“立即寻址”,例如MOV AL,80H中的80H。

操作数是一个寄存器的符号,例如上条指令中的AL,称为寄存器寻址。

操作数是一个内存地址,则称为“存储器寻址”,存储器寻址中,根据内存地址给出的方式又分为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等。

1-25.MMX:MMX—Multi Media Extension,多媒体扩展。

这是为提高PC机处理多媒体信息和增强通信能力而推出的新一代处理器技术,通过增加4种新的数据类型,8个64位寄存器和57条新指令来实现的。

1-26.SEC:Single Edge Contact,单边接触。

这是Pmntiium II微处理器所采用的新的封装技术。

先将芯片固定在基板上,然后用塑料和金属将其完全封装起来,形成一个SEC插盒封装的处理器,这一SEC插盒通过Slot1插槽同主板相连。

1-27.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技术。

采用SSE技术的指令集称为SSE指令集,Pentium III微处理器增加了70条SSE指令,使Pentium III微处理器在音频、视频和3D图形领域的处理能力大为增强。

1-28.乱序执行:指不完全按程序规定的指令顺序依次执行,它同推测执行结合,使指令流能最有效地利用内部资源。

这是Pentium Pro微处理器为进一步提高性能而采用的新技术。

1-29.推测执行:是指遇到转移指令时,不等结果出来便先推测可能往哪里转移而提前执行。

由于推测不一定全对,带有一定的风险,又称为风险执行。

1-30.RAM:随机存储器分为SRAM和DRAM (关机后信息会消失)SRAM:(静态存储器)不许刷新电路,特点是功耗大,容量小,存取速度快。

DRAM:(动态存储器)要刷新电路,特点是功耗低,容量大,存取速度慢。

1-31.ROM:可分为:PROM:(可编程的ROM)、EPROM:(可擦出可编程的ROM)、E2PROM:(点可擦出可编程ROM)。

1-32.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又称快擦型存储器,特点是结构简单电可擦出,功耗低,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无需后备电池,可重复改写,重复使用性好等。

1-33.全译码:高位片内地址线全部参加译码,此时存储器里任意单元都有唯一确定的地址。

1-34.部分译码:高位片内地址线只有部分参加译码,此时会出现一个单元有多个地址。

1-35.线选法:从cpu直接引出地址线与芯片相连,进行译码,此时会出现一个地址多个单元。

1-36.独立编址:让存储器和I/O端口在两个独立的地址空间中,I/O端口的读写操作由硬件信号IOR和IOW来实现,访问I/O端口用专用的指令in和out。

1-37.统一编址:让存储器和I/O端口共用统一的地址空间;一旦端口分配给I/O之后,存储器就不能再占用这一部分的空间。

1-38.可屏蔽中断:cpu内部能够屏蔽的中断就是可屏蔽中断。

1-39.不可屏蔽中断:cpu内部不能够屏蔽的中断就是不可屏蔽中断。

1-40.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指存储器芯片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以存储器地址寄存器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例如6116芯片的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为2K×8位,表示其地址线为12 条,存储字位数为8位。

1-41.存储器芯片的存取时间:定义为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1-42."对准好”的字:在8086系统中要访问的16值字的低8位字节存放在偶存储体中,称为“对准好”的字,对于对准好的字,8086 CPU只要一个总线周期就能完成对该字的访问。

1-43.奇偶分体:8086系统中1M字节的存储器地址空间实际上分成两个512K字节的存储体——“偶存储体”和“奇存储体”,偶存储体同8086的低8位数据总线D0~D7相连,奇存储体同8086的高8位数据线D8~D15相连,地址总线的A1~A19同两个存储体中的地址线A0~A18 相连,最低位地址线A0和“总线高允许”BHE*用来分别选择偶存储体和奇存储体。

这种连接方法称为“奇偶分体”。

1-44.I/O接口:把微处理器同外围设备(外设) 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送的控制电路,又称为‘外设接口”。

各种I/O卡都是I/O接口,如“打印卡”、“显卡”和“声”等。

1-45.I/O端口:I/O接口同外设之间传送三种信息一数据信息、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这三种信息实际上是CPU通过接口同外设之间传送的信息,因此,在接口中必须有存放并传送这三种信息的寄存器。

这些可以由CPU用IN和OUT指令来读写的寄存器称为“I/O端口”。

1-46.周期挪用:指利用CPU不访问存储器的那些周期来实现DMA操作,DMAC可以使用总线而不用通知CPU,也不会妨碍CPU的工作。

周期挪用并不减慢CPU的操作,但可能需要复杂的时序电路,而且数据传送过程是不连续的和不规则的。

1-47.中断向量:指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入口地址由两部分组成,即中断服务程序第一条指令第一个字节的“段基值”和“偏移量”,是两个16位的逻辑地址,所以将入口地址称为“向量”。

1-48.正常EOI方式:这是8259A三种中断结束方式中的一种,属于EOI命令方式:EOI命令方式是指当中断服务程序结束之前向8259A发出EOI命令,将正在执行的中断服务寄存器ISR中的对应位清零;正常EOI方式采用普通EOI命令将ISR中所有已置位的位中优先级最高的位清零。

它适用于完全嵌套方式的中断结束。

1-49.自动EOI方式:8259A的三种中断结束方式中的一种。

这种EOI方式在第2个INTA*响应信号的后沿(上升沿)时,由8259A自动清除ISR中己置位的中断优先级最高的位,不必在中断服务程序结束前由CPU向8259A发出EOI命令。

1-50.持殊EOI方式:这也是8259A的三种中断结束方式中的—种,也属于EOI命令方式。

持殊EOI方式是采用持殊EOI命令在中断服务程序结束前向8259A发出结束命令,用来清除正在服务的中断服务寄存器中的相应位(此时正在服务的中断优先级不一定是已置位中的最高位)、特殊EOI命令中带有用于指定ISR中相应位清零的三位编码信息。

特殊EOI命令可以作为任何优先级管理方式的中断结束命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