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路标准

合集下载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_条文解读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_条文解读

4.0.15
4.0.15 公路纵坡变化处应设竖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 度应符合表4.0.15 的规定。
5 路基
5.0.1
5.0.1 路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2 路基应设置排水设施与防护设施。 3 路基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因地制宜,统筹
1 四级公路( I 类)为适合中小型客车、中型载重汽车、轻型载重 汽车、 四轮低速货车(原四轮农用车)、三轮汽车、摩托车、
非机动车交通混合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 1 000辆小客车及以下。
2 四级公路( II 类)为适合中小型客车、中型载重汽车、轻型载重 汽车、 四轮低速货车(原四轮农用车)、三轮汽车、摩托车、
2 路基填料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 5.0.4-1的规定。 3 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 5.0.4-2 的规定。 4 填石路基应通过试验路段确定合适的填筑层厚、压实工艺以
a) 四级公路(I、II类)
b) 四级公路(I、II类)隧道
图3.5.1 四级公路(I、II类)建筑限界(尺寸单位:m)
3.6 防灾减灾
3.6.1 四级公路( I类)、 四级公路(II类)灾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 公路线位不宜设在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塌陷、地 震断裂活动带等自然灾害易发区;当不能避开时,应采取综合 处治措施。
JTG 2111-2019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2111-2019
2019.6
背景
农村公路建设
2003年,中央政府开始实施“村村通”工程,迄今, 99%以上的自然村均已通车,形成了覆盖广大农村的 公路网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

城乡乡村地区公路建设规范标准

城乡乡村地区公路建设规范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1 总则2 控制要素3 路线4 路基路面5 桥涵6 路线交叉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8村镇路段附录1 新建及改建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1 总则1.0.1 为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特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1.0.2 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农村公路,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

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

1.0.3 农村公路一般应当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建设,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

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村镇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

农村公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

1.0.4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原则上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

各地应根据各地区公路网的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农村公路的等级。

一般采用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三个技术等级。

县城通达乡(镇)公路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连接乡(镇)与乡(镇)的公路采用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采用四级或四级以上公路。

表1.0.4列出农村公路的一般适宜等级。

表1.0.4农村公路的等级及适应情况注: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对应等级的公路在预测年限所能适应的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农村公路中未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等级标准的路段不应纳入等级公路统计。

1.0.5 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有关规定,其中四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推荐按10年预测。

1.0.6 农村公路建设要贯彻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的原则,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基本农田;工程设计要合理选用具体技术指标,尤其是路线平、纵、横设计,在满足交通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中、低值。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农村公路建设一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举措。

为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能够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我们制定了以下指导意见。

首先,对于农村公路的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交通需求。

在平原地区,应采取直线、平坦的设计,以确保行车安全和通行便利;在山区地区,应根据地形起伏采取盘山、穿岭的设计,同时加强对陡坡、急弯等危险路段的防护措施。

其次,农村公路的建设材料和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路面材料应选择优质的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基应进行合理的加固和排水处理,路面应保持平整,路肩和护栏应设置完善,以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行车舒适度。

另外,农村公路建设还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修复。

在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在建成后,要加强对道路两侧植被的保护和绿化,以改善道路周边的环境质量。

此外,农村公路的管理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应建立健全的农村公路管理制度,加强对道路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及时修复路面损坏和道路设施的故障,确保道路的畅通和安全。

最后,农村公路建设还需要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农民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农民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识和素质。

总之,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本指导意见的贯彻执行,能够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共同推动农村公路建设迈上新台阶。

农村道路路宽标准

农村道路路宽标准

农村道路路宽标准一、道路分类1. 农村道路通常分为乡道、村道和田间道三个等级。

2. 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镇)与乡(镇)之间及乡(镇)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3. 村道是指直接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不属于乡道以上公路的村与村之间和村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4. 田间道(生产路)是指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区内部道路。

二、道路等级与设计速度1. 乡道的道路等级较低,设计速度一般为20-40km/h。

2. 村道的道路等级略高于乡道,设计速度一般为20-60km/h。

3. 田间道的设计速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超过20km/h。

三、路基宽度1. 乡道和村道的车行道路基宽度原则上均不应小于4.5米,但是由于受到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实际上乡村道路的车行道路基宽度一般在3.5米左右。

2. 乡道和村道的单车道路基宽度不应小于2米,但由于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实际的单车道路基宽度一般在1.5-2米之间。

3. 田间道的单车道路基宽度一般为1米左右,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路面宽度1. 乡道和村道的路面宽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不应小于路基宽度。

对于路面较窄的路段,可采用错车道的方式进行解决。

2. 田间道的路面宽度一般不应小于0.8米。

五、交叉口最小展宽1. 在农村道路上,交叉口的展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最小展宽不得小于3米。

对于较大的交叉口,可以适当增加展宽。

2.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陡峭的山坡或狭窄的山谷等地形条件,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解决。

六、建筑限界1. 在农村道路上,建筑限界是指沿线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根据规定,建筑限界内的空间不得被占用,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

2.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建筑限界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七、道路安全设施1. 在农村道路上,安全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警示桩等设施,这些设施能够提醒和引导驾驶人员注意安全行驶。

农村公路建设简明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简明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简明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一、村道加密公路(通达)路面宽度不小于5 米,路基宽度不小于6.5 米;路面结构:手摆片石20cm,泥结碎石8cm二、通村水泥混凝土路(或油路)(通畅)1、以设计路面宽度为标准的公路按设计施工(如路面宽度为3.5 米的公路按路面3.5米,路肩2X 0.25m施工),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错车道,1公里不少于4 个,路肩全部要求硬化;2、路面结构:部分道路设计要求有手摆片石补强20cm和碎石调平4cm。

水泥砼路面:水稳层20cm水泥砼面层20cm油路:水稳层20cm沥青表处面层3cm。

三、施工的质量控制(一)、路基施工内容与质量控制1、对于新修路基施工填方我们要求分层压实(松铺厚度控制在30-50cm),并逐层检查其压实度,确保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对旧路基施工时宽度较窄的路段进行开挖和截弯取直(即将弯道改为直道)或填土拓宽(此时我们要注意在新老路基搭接时候的错台,宽度在50-150cm,同样进行压实)。

2、在旧路基拓宽时注意清理原有路肩的杂草、腐质土、边沟淤泥,并用页岩土进行回填压实(填方)。

(对压路机压不到的可以采用强夯)3、在路基施工中对出现弹簧现象和路基软弱地段要求用页岩土换填(深度80-150cm)。

4、由于今年雨水较多路基施工时要优先设置排水设施,作好施工临时排水,保证全线排水顺畅。

土石方开挖不得大挖、超挖和过量爆破,避免对边坡及周围民房的影响。

(一般挖方上边坡坡比1:0.5 ,填方边坡坡比1:1.5 )5、路基填筑必须使用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垃圾、腐质土,特别不得混有草皮、树根和超大的石块(粒径〉30cm),确保填筑材料均匀。

6、路基填筑材料必须严格控制含水量,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对土进行取样试验,确保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7、对边坡有坍塌和需要加宽路基但是位置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新增挡墙。

8、挡防工程(挡墙工程)、桥涵等构造物墙(台)背回填应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砂砾石、碎石) ,按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分层回填、碾压。

乡村道路设计标准

乡村道路设计标准

乡村道路设计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按照“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技术标准。

对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的特殊困难路段,经论证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适当降低指标,但应当配套完善交通、安全、警示、限速等设施。

农村公路路面宽度原则上不小于4.5米,局部受限路段路面宽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小于3.5米,路面优先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不得小于20厘米,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5;采用沥青混凝土的路面,路面厚度不得小于4厘米,基层厚度不小于18厘米。

同时应该按照有关标准设置排水、防护、交通安全等附属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使用”。

农村公路应按规定设置错车道,原则上每公里错车道设置数量应不少于3个(3.5米宽公路应不少于5个),其路基总宽度应不少于6.5米,错车道有效长度应不少于10米。

乡村公路建设标准

乡村公路建设标准

乡村公路建设标准乡村公路建设标准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标准,包括建设规模、设计标准、施工质量、养护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乡村公路建设标准的详细介绍:一、建设规模1.路线规划:乡村公路的路线规划应结合当地地形地貌、交通流量、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同时应尽量避免穿越地质不良地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路面宽度:乡村公路的路面宽度应根据当地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进行确定。

一般而言,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米,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5米。

3.路面厚度:乡村公路的路面厚度应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进行确定。

一般而言,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不应小于20厘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不应小于15厘米。

4.桥梁涵洞:乡村公路上的桥梁涵洞应按照现行桥梁涵洞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确保其安全可靠。

二、设计标准1.平面设计:乡村公路的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地形地貌进行合理设计,确保线形平顺、连续,同时应满足视距要求。

2.纵断面设计:乡村公路的纵断面设计应考虑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应满足排水要求。

一般而言,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

3.横断面设计:乡村公路的横断面设计应满足路面宽度和路基排水要求,同时应考虑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一般而言,路肩宽度不应小于0.75米,路拱坡度不应小于2%。

4.路基设计:乡村公路的路基设计应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同时应考虑施工工艺和当地自然环境因素。

一般而言,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0%,路基填料强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

5.路面材料:乡村公路的路面材料应选择耐久性好、易于维护的材料,如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同时应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对材料的影响。

6.交通安全设施:乡村公路应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如交通标志、标线、护栏、警示灯等,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三、施工质量1.施工队伍:乡村公路的施工队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和经验,并应接受相应的技术和安全培训。

2.施工工艺:乡村公路的施工工艺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乡村公路建设标准

乡村公路建设标准

乡村公路建设标准
乡村公路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标准:乡村公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设计速度、交通量、设计车辆等级等要求。

2. 路基标准:乡村公路的路基宽度、边坡坡度、挡土墙等设施应符合规范,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路面标准:乡村公路的路面材料、厚度、坡度等应符合规范,以确保道路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4. 排水标准:乡村公路的排水设施应完善,包括路沟、排水管等,以确保道路在雨季或降雨时能够有效排水,防止积水。

5. 标线和交通标志标准:乡村公路应设立交通标志和标线,包括道路限速标志、行车方向指示标志、警示标志等,以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6. 安全设施标准:乡村公路应设立安全设施,包括护栏、防撞设施等,以提供道路安全保护。

7. 绿化标准:乡村公路沿线应进行适当绿化,包括栽植绿化带、种植花草等,以美化环境、提高道路景观。

以上是乡村公路建设的一般标准,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和特殊
情况有所不同。

乡村公路建设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当地条件进行合理设计和建设。

农村修乡村公路新标准

农村修乡村公路新标准

农村修乡村公路新标准一、道路建设标准1.路线走向:应符合乡村规划,保证连接性和交通便利。

2.道路宽度:四级公路宜为4.5米至7.5米,五级公路宜为3米至6米。

3.平曲线半径:四级公路应不小于15米,五级公路应不小于10米。

4.纵坡:四级公路不大于9%,五级公路不大于6%。

二、路基路面宽度1.路基宽度:四级公路应不小于6.5米,五级公路应不小于4.5米。

2.路面宽度:四级公路宜为4米至6.5米,五级公路宜为3米至4.5米。

三、路面材料及结构1.路面材料:可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等材料。

2.路面结构:应包括基层、面层等结构层。

四、道路安全设施1.标志:应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如警告、禁令、指示等。

2.标线:应设置车行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等。

3.安全设施:应设置护栏、标牌、警示灯等。

五、道路排水设施1.排水系统:应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

2.排水设施:应采用符合规定的材料,确保排水畅通。

六、道路养护及管理1.养护措施:应定期对道路进行养护,保持路况良好。

2.管理措施:应制定道路管理制度,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七、道路绿化及景观1.绿化措施:可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花草等,美化环境。

2.景观设计:可根据当地特色设计景观节点,提升道路观赏性。

八、道路与村庄连接1.连接方式:应合理规划道路与村庄的连接方式,方便村民出行。

2.交通组织:应优化交通组织设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九、道路建设时序与规模1.时序安排:应根据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道路建设时序。

2.规模确定:应根据村庄人口数量、交通量等因素确定道路建设规模。

十、其他相关要求1.环保要求:应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成本控制:应合理控制道路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3.技术标准:应遵循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进行道路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乡村公路路基标准

乡村公路路基标准

乡村公路路基标准一、路基宽度标准乡村公路路基宽度标准一般根据交通量、交通构造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乡村公路双向四车道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16米,双向三车道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12米,双向二车道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9.5米,而单车道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6米。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将来的发展需要,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

二、路基高度标准乡村公路的路基高度标准主要受地表土壤的质量和地下水位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路基高度应根据地表土质来确定。

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路基高度一般为1.2-1.5米;土质较差,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路基高度应在1.5-2.0米之间。

三、路基坡度标准乡村公路的路基坡度标准主要根据路基的高度和土质来进行设计。

一般情况下,路基坡度应保持在4%-6%之间,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除,防止积水对路基的损害。

四、路基填筑标准路基填筑是指向路基中填充土石料以提高路基的高度和稳定性。

乡村公路的路基填筑标准主要由填筑层的厚度和填筑材料的种类决定。

一般情况下,路基填筑层的厚度应根据地形和交通量来决定,一般不应小于0.5米。

填筑材料的种类可以选择土石料,也可以选择灰土等辅助填料,以提高填筑层的稳定性。

五、路基排水标准乡村公路的路基排水标准主要包括净宽排水、路基表面排水和路基内部排水。

净宽排水是指通过沟渠来排除雨水和路面积水,路基表面排水是指通过路面坡度和排水设施来排除积水,路基内部排水是指通过设置排水设施来排除内部积水。

乡村公路的路基排水标准的设计应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和地形条件来确定,确保路基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对路基的损害。

综上所述,乡村公路的路基标准包括路基宽度、路基高度、路基坡度、路基填筑和路基排水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地理和气候条件、交通量、土质和地形等因素,以保证乡村公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注意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以适应将来的发展需要。

乡村公路建设标准(一)

乡村公路建设标准(一)

乡村公路建设标准(一)
乡村公路建设标准
引言
•乡村公路的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公路的质量和标准直接关系到农民出行和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应根据当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设计标准
•保证乡村公路的安全和稳定,考虑年降水量、土壤类型等因素•要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车行道设计
•车行道宽度应以保证交通安全为前提,能容纳双向车辆通行•根据道路通行量和交通组织需求,合理划分车道
•沿线设立合理的路标和交通标志,提高道路的可识别性
边坡设计
•边坡设计应根据土质条件合理设置边坡坡度和坡高
•在边坡设计中考虑景观美化和环境保护因素
•防止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引起的边坡滑坡或塌方
排水设计
•合理设置雨水收集设施,保证道路排水畅通
•考虑路基排水和路面排水的配套措施,防止积水产生
•确保排水设施可靠并易于维护
其他要求
•注意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需求,设置合适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尽量减少乡村公路与民居之间的距离,方便农民出行
•建设乡村公路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结论
•乡村公路建设标准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考虑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和农民出行需求
•通过合理的建设标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好乡村振兴公路建设标准

四好乡村振兴公路建设标准

四好乡村振兴公路建设标准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实施,其中公路建设是重中之重。

为了推进四好乡村建设,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制定了《四好乡村振兴公路建设标准》。

一、路基建设标准
1. 基础设施:公路两侧应设置排水沟、防护栏杆等设施。

2. 断面标准:根据当地交通状况和预测交通流量,确定路面宽度和超高限制,确保车辆通行安全。

3. 绿化标准:沿线应栽种乡土植物,打造美丽乡村。

二、路面建设标准
1. 路面材料:路面材料应选用具有耐久性、耐久性和抗滑性能的材料。

2. 道路标志:根据交通安全要求,在路面上设置标线、标志、路牌等设施。

3. 养护标准:定期进行路面养护,确保路面平整、无裂缝、无坑洼。

三、桥梁建设标准
1. 桥梁设计:根据地形、交通流量等情况,确定桥梁的长度、宽度、载荷等参数。

2. 桥梁材料:桥梁材料应选用具有耐腐蚀、耐久性和安全性能的材料。

3. 安全设施:桥梁两侧应设置防护栏杆、标志等安全设施,确
保行车安全。

四、路灯建设标准
1. 布置标准:按照路段长度和照明强度要求,合理布置路灯,确保路灯照明均匀。

2. 光源标准:选用节能、高效、环保的光源,提高路灯照明效果。

3. 其他要求:路灯杆应具有防腐、防震、防盗等性能。

以上是《四好乡村振兴公路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高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和便利度。

农村道路宽度标准

农村道路宽度标准

农村道路宽度标准农村道路是连接城乡之间的重要交通线路,它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农民出行、物资运输和应急救援的主要通道。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国农村道路建设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道路宽度不足是最为突出的一项。

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农村道路宽度标准,以推动农村道路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农村道路宽度标准的制定背景农村道路宽度标准的制定,是我国农村道路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我国农村道路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许多地区的道路宽度存在着不足的情况,这不仅给农民出行带来了不便,也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为此,国家对农村道路宽度进行了标准化,旨在通过规范化的建设,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道路宽度标准的内容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我国农村道路宽度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普通公路:普通公路是农村道路中最基本的类型,其标准宽度为6米,其中路面宽度为4米,路肩宽度为1米,两侧的排水沟宽度各为0.5米。

2.次干公路:次干公路是连接乡镇和村庄的主要道路,其标准宽度为8米,其中路面宽度为6米,路肩宽度为1米,两侧的排水沟宽度各为0.5米。

3.干线公路:干线公路是连接县城和乡镇之间的主要道路,其标准宽度为10米,其中路面宽度为8米,路肩宽度为1米,两侧的排水沟宽度各为0.5米。

4.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连接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快速通道,其标准宽度为24米,其中路面宽度为14米,路肩宽度为2.5米,两侧的排水沟宽度各为1.5米。

以上标准仅为参考,具体的农村道路宽度标准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农村道路宽度标准的实施效果农村道路宽度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农村道路宽度标准的实施效果如下:1.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通过规范化建设,道路的宽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有助于缓解农村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乡村公路标准

乡村公路标准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 1.0.1 条为适应我省乡村公路的规划和发展需要,加快我省乡村公路的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第 1.0.2 条乡村公路为通行人、兽力车、农用机械、农用车和少量汽车,主要是为乡村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和乡村与外部联系的公路。

普通为乡、村通往邻近乡、村、集镇和衔接公路支、干线的短途运输线。

第 1.0.3 条本标准合用于我省新、改建四级标准以上乡村公路中级以上路面,满足晴雨通车要求。

第 1.0.4 条执行本标准时,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并考虑近期发展规划,采用适当的技术指标,既要节省工程造价,又能发挥公路的使用效益,并使将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时,原有工程能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 1.0.5 条标准中各项指标,主要参照每小时 20 公里的行车速度计算,并结合我省乡村各类运输工具构成和地形条件选定的。

第 1.0.6 条本标准合用于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200 辆以下。

主要技术指标表 1.0.5项目计算行车速度(KM /h)行车道宽度(m)普通值变化值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m) 平原微丘区40677.560指标山岭重丘区203.56.54.515路基宽度(m)停车视距(m)最大纵坡(%) 极限最大纵坡(%)极限最小竖曲线半径(m) 大、中型桥梁设计车辆荷载小桥涵设计荷载40 69 100汽车-20 级、挂车-100 汽车-10 级、履带-50第二章 路线第 2.0.1 条 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路线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标准,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进行 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选用较 高的技术指标。

路线设计要统筹兼顾,维护生态平衡,注重环境保护,注意与当地环境和 景观相协调,并少占农田少拆房屋,不损坏历史文物。

路线选择要方便群众,便 利群众, 通过沿线村镇和较大居民点时, 应遵循“靠村不进村, 便民不扰民”的 原则,尽量不径直穿过。

乡村公路的标准是什么?

乡村公路的标准是什么?

乡村公路的标准是什么?(一)路基路面宽度:1、县乡公路:二级公路,一般情况下路基宽度不低于12米,路面宽度不低于9米;受地形、资金条件限制时:路基宽度应不低于8.5米,路面宽度应不低于7.5米。

三级公路,一般情况下路基宽度不低于8.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7米;受地形、资金条件限制时:路基宽度应不低于7.5米,路面宽度应不低于6.5米。

四级公路,一般情况下路基宽度不低于6.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5米。

2、村道一般情况下路基宽度不低于5.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

(二)路面结构1、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二、三、四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板厚度分别不少于24cm、22cm、20cm,村道不小于18cm。

设计抗折强度二、三级公路不小于4.5MPa,四级公路不小于4MPa。

基层:县乡公路二、三级路应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四级路也可采用石灰水泥二灰稳定碎石、砂砾等粗骨料类基层,厚度不小于18cm;村道除上述结构外,也可采用不小于18cm的石灰稳定土基层。

底基层:除可采用上述基层结构外,也可采用石灰稳定土或原骨料类路面冷再生结构,厚度由计算确定,村道水泥砼路面可以不设底基层。

2、沥青混凝土面层:面层:二、三级为3.5cm+4cm沥青混凝土,四级为4cm沥青混凝土;基层:县乡公路只能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厚度不小于18cm;底基层:采用水泥或二灰稳定碎石或石灰稳定土或原骨料类路面冷再生结构,厚度由计算确定。

关于农村公路的概念有不同的说法,国家有关部门对农村公路有如下定义[1] :农村公路一般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

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

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

也有部门认为“就我国的现状而言,农村公路就是指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

”还有一些省市根据本地的农村公路现状给农村公路下了不同的定义,不少地区将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通村公路也归为农村公路类。

乡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乡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乡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乡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道路交通量、车速、路面状况和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指标,将乡村道路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维护、管理和规划。

以下是乡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的详细解释:
一、一级乡村道路
一级乡村道路是连接乡镇中心、乡镇外围以及具有重要经济和生产作用的重点场所的主干路,具有承担较大交通量、较快车速和长时间连续行驶的特点。

一级乡村道路宽度应不小于6米,路况应良好,并设有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如交通标志、标线和车辆行驶指示标志等。

此外,一级乡村道路还应当配备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照明等。

二、二级乡村道路
二级乡村道路是连接乡镇中心与周边村庄或者相邻乡镇的次干道,具有一些较小的经济、生产和社会作用。

二级乡村道路宽度应不小于4米,路况较为平稳,适合运输农副产品和基本的物资。

在安全设施方面,二级乡村道路必须设置交通信号灯、标志和标线等,并依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关的警示设施。

三、三级乡村道路
三级乡村道路是连接村庄和基层单位的支线道路,主要发挥连接作用。

三级乡村道路通常宽度不超过4米,路面建设材料和道路状况较差,
不适宜长时间运输高速行驶的车辆,但是在保障农民出行、贸易物流
和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安全设施方面,三级乡
村道路要设置较为齐全的交通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避免交通事故
的发生,保障行车安全。

总之,乡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乡村道路方面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划定不同等级的乡村道路可以显著提高道路的通行
能力、交通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稳定的维护。

福建省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DB35T7402007

福建省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DB35T7402007

前言本标准项目指标依据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交通部《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交通部《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意见》、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和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结合我省广大农村建设的实际而确定。

本标准由福建省交通厅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公路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宜国、涂慕溪、王增贤、唐朝阳、钟有涛、王中、林昌晶。

目次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总则 (1)4 要求 (2)本标准用词说明 (11)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总则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要求(包括控制要素、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即沿线设施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农村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农村公路联结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通行及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

2.2 县道具有全县性的政治、经济意义,并经确定为县级的公路。

2.3 乡道主要为乡村生产、生活服务,并经确定为乡级的公路。

2.4 村道为乡村生产、生活服务,并经确定为村级的公路。

2.5 受限路段山区公路中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技术指标无法完全达到等级公路标准的局部特别困难路段。

2.6 硬化边沟以片(块)石或混凝土为砌筑材料的边沟。

3总则3.1 农村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应遵循下列原则:3.1.1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行能力,逐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3.1.2 坚持“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避免大填大挖,减少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

3.1.3 过村镇路段应与村镇建设相结合,提高综合服务水平,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

3.2 设计交通量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3.2.1 采用三级公路标准时,按15年预测;采用四级公路标准时,一般按10年预测。

乡道 长度 标准

乡道 长度 标准

乡道长度标准一、引言乡道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重要交通纽带,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乡道的长度标准是制定和实施乡镇交通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基本依据。

二、乡道的定义乡道是指连接城乡之间的道路网络中,位于农村地区,便于农村居民出行的道路。

乡道包括主乡道和支乡道,主乡道连接镇级乡村,支乡道连接村级乡村。

2.1 主乡道主乡道是农村地区交通网络中的主干道路,是农村地区城镇与农村之间的主要通道。

主乡道的长度一般较长,道路类型多样,道路宽度较大,交通流量相对较大。

2.2 支乡道支乡道是农村地区交通网络中的次干道路,通常连接农村地区的村庄、集镇、乡市场等相对集中的地方。

支乡道的长度相对较短,道路类型以乡村公路为主,道路宽度适中,交通流量相对较小。

三、制定乡道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制定乡道长度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交通路网,优化乡道的建设和维护。

通过科学的长度标准,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农村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3.1 解决农村居民出行问题乡道作为农村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其长度标准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程度。

合理的长度标准可以使乡道网络布局更加合理,缩短农村居民出行距离,提高出行效率。

3.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道的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长度标准,可以将资源、市场和人才等要素连接起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3 提高农村交通安全性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频发,主要原因之一是乡道建设、维护不到位。

通过制定乡道长度标准,可以要求对乡道进行适当的规划、布局和设计,提高乡道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

四、乡道长度标准的制定原则乡道长度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1 基于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乡道长度标准应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考虑农村地区的交通需求、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确保标准的合理性。

4.2 考虑交通流量和道路类型乡道长度标准应考虑交通流量和道路类型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乡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我省乡村公路的规划和发展需要,加快我省乡村公路的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乡村公路为通行人、兽力车、农用机械、农用车和少量汽车,主要是为乡村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和乡村与外部联系的公路。

一般为乡、村通往邻近乡、村、集镇和衔接公路支、干线的短途运输线。

第1.0.3条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新、改建四级标准以上乡村公路中级以上路面,满足晴雨通车要求。

第1.0.4条执行本标准时,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并考虑近期发展规划,采用适当的技术指标,既要节省工程造价,又能发挥公路的使用效益,并使将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时,原有工程能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1.0.5条标准中各项指标,主要参照每小时20公里的行车速度计算,并结合我省乡村各类运输工具构成和地形条件选定的。

第1.0.6条本标准适用于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辆以下。

主要技术指标表1.0.5第二章路线第2.0.1条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路线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标准,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路线设计要统筹兼顾,维护生态平衡,注重环境保护,注意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并少占农田少拆房屋,不损坏历史文物。

线路选择要方便群众,便利群众,通过沿线村镇和较大居民点时,应遵循“靠村不进村,便民不扰民”的原则,尽量不径直穿过。

第2.0.2条行车道宽度行车道宽度,一般至少为3.5米单车道,当条件允许和经过较大村镇时,应采用6米双车道。

第2.0.3条路肩与行车道连接部分应设路肩。

路肩宽度为0.5米或1.5米。

第2.0.4条错车道当采用4.5米单车道路基时,应要适当的距离内高,设置错车道。

错车道的设置应根据路线地形条件和会车视距的需要设置,每公里设置错车道不应少于二处。

错车道应设在有利地点,最好能使驾驶员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驶来的车辆。

错车道布置如图2.0.4.。

图2.0.4第2.0.5条视距道路在平曲线上和竖曲线上的停车视距,应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相应数值,会车视距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的二倍数值。

单车道路段,应采用会车视距。

第2.0.6条平曲线半径及长度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规定为15m。

在地形较好,工程量增加不大的地段,应尽量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以提高道路的使用质量。

为保证行车安全,位于平地或下坡的长直线的尽头不得采用小半径的平曲线。

第2.0.7条平曲线超高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50m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应超过6%,如以行驶拖拉机、农业机械为主,车速较慢,可不设超高。

当超高横坡的计算值小于路拱坡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

当路线通过村镇有减速限制时,可减少超高坡度值。

超高规定如表2.0.7。

超高横坡度表2.0.7第2.0.8条平曲线加宽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60m时,应在曲线内侧加宽,加宽值如表2.0.8。

•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按表列数值加倍。

平曲线加宽值表2.0.8第2.0.9条缓和段当平曲线需设置超高和进行加宽时,应在平曲线两端各设置一段缓和段,•其长度不应小于10m,行车道的超高和加宽均应在缓和段起点开始设置,并在缓各段内渐变完成。

第2.0.10条回头曲线当路线受高差控制需采用回头曲线时,应避免在同一坡面上布设较多的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的各项极限指标如表2.0.10回头曲线极限指标表2.0.10第2.0.11条纵坡最大纵坡规定为8%,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极限最大纵坡规定为9%,在严寒、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在穿越村镇或人畜力车特别集中的地段最大纵坡应不大于5%,对长路堑及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

第2.0.12条纵坡长度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表2.0.12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

最短纵坡长度不得小于60m。

纵坡长度限制表2.0.12第2.0.13条平均纵坡为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和缓和坡段的规定,以保证车辆安全、顺适地行驶,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一般以接近5.5%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平均纵坡不宜大于7%。

第2.0.14条合成坡度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与纵坡的合成坡度值不得超过9%。

在积雪严寒地区,合成坡度值不应大于8 %。

第2.0.15条竖曲线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

本标准规定凸型及凹型竖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值为100m,竖曲线长度不得小于20m。

变坡处的两相邻纵坡代数差小于1%时,可不设竖曲线。

第三章路基第3.0.1条用地范围新建道路路堤两侧排水沟边缘(无排水沟为路堤或护坡坡角),路堑边坡坡顶排水沟外边缘以外1m至范围内为道路用地范围。

行道树要植于边沟外,一般应在用地范围内种植。

如种植多林带的路段,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地范围。

第3.0.2条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路基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水文、材料情况等),并结合施工方法进行设计,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

通过特殊地质、水文条件地带的路基,应作好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个别设计。

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

设计排水设施时,应保证流水排泄畅通,并结合附近农田排灌综合考虑。

工程竣工后的取土坑及废土堆应予加工整理,并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

第3.0.3条路基宽度及横断面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

••本标准采用4.5m或7.5m的路基宽度。

路基横断面一般规定如图3.0.3。

•道路通过村镇时,可按7.0m路基宽度、6m的双车道路进行设计,以适应村镇交通需要。

路基横断面图3.0.3第3.0.4条路基高度路基高度的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0.5m高度,同时要考虑地下水,毛细水的作用不致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设计标高一般为路基边缘高度。

沿河及受水侵淹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应高出河流常洪水位0.5m。

但如允许洪水时,短时中断交通,路基高度也可略低于常洪水位。

第3.0.5条路基压实路基应有足够的压实度,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水稳性和一定的耐久性。

路基压实度不得低于90%(重型击实试验法)。

当路基完工后,随即铺筑路面时,要求路基有较好的夯填压实。

如经过一段通车压实后再铺筑路面,则可在施工时只重点地段的夯实。

特别要注意对桥台背、涵台背、档墙背作重点夯实。

第3.0.6条路堑边坡路堑边坡坡度,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土石种类及结构、边坡高度和施工方法等确定。

地质条件好、土质均匀时,•可参照表3.0.6所列数值范围并结合已成公路的实践经验采用。

路堑边坡坡度表3.0.6第3.0.7条路堤边坡坡度路堤边坡坡度路堤基底情况良好时,路堤边坡坡度可结合已成公路的实践经验,参照表3.0.7所列数值采用。

路堤受水浸淹部分的边坡应采用1:2,•并应视水流等情况采取边坡加固防护措施。

第3.0.8条路基防护路基应根据当地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等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治路基病害和保证路基稳定。

第3.0.9条路基排水路基排水应根据沿线的降水与地质、水文、地形情况,设置必要的地面排水、地下排水等设施,并与桥涵排水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及边坡的稳定。

路堤边坡坡度表3.0.7第四章路面第4.0.1条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乡村公路的路面应根据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结合当地材料及自然条件与路基进行综合设计,但要求路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其表面应达到平整、密实和抗滑的要求。

路面可视具体情况和发展要求,采取一次建成或分期修建逐步提高的办法。

第4.0.2条路面等级乡村公路路面类型要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晴寸通车”的原则。

路面结构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单层或多层结构砂石路面,路面基层厚度不得小于15cm,路面面层最小厚度为10cm。

沥青路面、水泥路面按部颁标准执行。

第4.0.3条路拱坡度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选定,一般可采用2%-3%。

•土路肩横直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坡度大3%-5%.第4.0.4条路面排水乡村公路应根据当地降水与路面的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及是时将降水排出路面,保证行车安全。

路面降水一般由路肩横坡和边沟排出。

边沟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或矩形。

在土方路段,边沟的深度和底宽不应小于0.4m;在石方路段,边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应小于0.3m。

设置超高的边沟应予加深以保证边沟排水畅通。

边沟纵坡不得小于0.3%。

中级路面推荐经验厚度表4.0.2第五章桥涵第5.0.1条桥涵设计的基本要求公路桥梁应根据所在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发展的需要,按照“安全、经济、适用和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

中、小桥、涵的线形及基与公路的衔接一般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

特大桥、大桥桥位,原则上路线应服从桥位,桥路综合考虑,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地质良好的河段上。

当桥上线形为曲线时,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

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位于村镇混合交通繁忙处,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不得大于3%,桥头两端引道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协调配合。

桥涵类型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的原则,合理选用。

公路桥涵必须能安全渲泄设计洪水,必要时应修建导流构造物或防护构造物。

第5.0.2条桥涵跨径特大桥、中、小桥及涵洞按单孔跨径或多孔跨径总长划分,一般规定如表5.0.2。

小桥涵的标准跨径规定为:0.75m、1.0m、1.25m、1.5m、2.0m、2.5m、3.0m、4.0m、5.0m、6.0m、8.0m、10m、13m、16m等。

农灌涵的孔径视实际需要可小于0.75m。

桥梁全长(总长度)规定为:有桥台的桥梁为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翼墙尾端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的长度。

桥梁、涵洞按跨径分类表5.0.2注:1.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而言。

2.多孔跨径总长:梁式、板式桥涵为多孔标准跨径总长;拱式桥涵为两岸桥台内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桥型为桥面系行车道长度。

3.圆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第5.0.3条桥涵设计洪水频率永久性桥涵设计洪水频率一般规定如表5.0.3对特大桥、大桥,在水势猛急、河床易冲涮的情况下,应提高一级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涮深度。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表5.0.3第5.0.4条桥面净空大、中型永久性桥梁可选作净-7m或净-4.5m宽度;小桥涵一般可采用净-4.5m宽度。

净7m宽度的桥梁,两端引道应同时相应加宽,两侧加宽渐变段长度不小于20m。

人行道的宽度,一般为0.75m或1.0m。

大于1.0m时,按0.5m的倍数增加。

不设人行道的桥梁应设置栏杆和安全带。

小桥涵可仅设缘石或栏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