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简明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简明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一、村道加密公路(通达)路面宽度不小于5米,路基宽度不小于6.5米;路面结构:手摆片石20cm,泥结碎石8cm。
二、通村水泥混凝土路(或油路)(通畅)1、以设计路面宽度为标准的公路按设计施工(如路面宽度为3.5米的公路按路面3.5米,路肩2×0.25m施工),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错车道,1公里不少于4个,路肩全部要求硬化;2、路面结构:部分道路设计要求有手摆片石补强20cm和碎石调平4cm。
水泥砼路面:水稳层20cm,水泥砼面层20cm;油路:水稳层20cm,沥青表处面层3cm。
三、施工的质量控制(一)、路基施工内容与质量控制1、对于新修路基施工填方我们要求分层压实(松铺厚度控制在30-50cm),并逐层检查其压实度,确保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对旧路基施工时宽度较窄的路段进行开挖和截弯取直(即将弯道改为直道)或填土拓宽(此时我们要注意在新老路基搭接时候的错台,宽度在50-150cm,同样进行压实)。
2、在旧路基拓宽时注意清理原有路肩的杂草、腐质土、边沟淤泥,并用页岩土进行回填压实(填方)。
(对压路机压不到的可以采用强夯)3、在路基施工中对出现弹簧现象和路基软弱地段要求用页岩土换填(深度80-150cm)。
4、由于今年雨水较多路基施工时要优先设置排水设施,作好施工临时排水,保证全线排水顺畅。
土石方开挖不得大挖、超挖和过量爆破,避免对边坡及周围民房的影响。
(一般挖方上边坡坡比1:0.5,填方边坡坡比1:1.5)5、路基填筑必须使用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垃圾、腐质土,特别不得混有草皮、树根和超大的石块(粒径>30cm),确保填筑材料均匀。
6、路基填筑材料必须严格控制含水量,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对土进行取样试验,确保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7、对边坡有坍塌和需要加宽路基但是位置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新增挡墙。
8、挡防工程(挡墙工程)、桥涵等构造物墙(台)背回填应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砂砾石、碎石),按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分层回填、碾压。
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及质量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及质量管理农村公路是公路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是路网的基础,同国省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同群众利益更加贴近,管好农村公路,特别是管好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不仅是一项建设任务,更是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改善党群关系的政治任务。
一、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农村公路建设是指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由于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其技术标准无法达到等级公路的技术标准,因此,交通部、省交通厅及市交通局根据实际情况专门针对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进行了调查,即对技术要求进行了降低。
一) 、路基工程(1)路基宽度:单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4.5m(村道),双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6。
5 m(乡道),村道工程特别艰巨地段报交通局同意后路基宽度可采用3.5 m。
(2)错车道:村道建设中单车道路基必须设置错车道,错车道长度不小于10 m,错车道处路基宽度不小于6.5 m,可结合地形(哪个设得起就在那儿设),交通大小(交通量大的错车道设密一些,小的设稀一些),通视条件的(双方来车能否及时反应)综合考虑设置。
(3)水沟:水沟按“五五八”(即沟底50cm宽,沟高50cm,沟顶高80cm)土水沟。
(4)涵洞:分两类:一类分为排水涵洞,根据地形和路基排水状态设置;一类为灌溉涵洞,充分考虑农田灌溉需要设置。
涵洞要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设置齐全,因为水泥砼施工完成后无法再增设。
(5)防护工程:针对路基不稳,路基宽度不够等地段,可考虑采用挡土墙(即堡坎)、护坡等防护措施,防护工程顶宽应不小于60 cm,背坡按1/4放坡。
二) 、路面工程(1)总体要求:路面结构必须有基层和面层,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
(2)村道通达工程修建泥结碎石路面,同时必须设置基层,基层可采用片拳石基层,基层厚度不得低于15 cm,泥结碎石面层厚度不得低于8 cm;通乡公路和村道通畅工程可选择修建水泥砼路面或沥青表处路面,同时必须设底基层和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片拳石结构,厚度不得低于15 cm,基层可采用二灰碎石结构,厚度不得低于10 cm,水泥砼面层厚度不得低于20cm,沥青表处面层厚度不得低于2 cm。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1 总则2 控制要素3 路线4 路基路面5 桥涵6 路线交叉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8村镇路段附录1 新建及改建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1 总则1.0.1 为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特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1.0.2 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农村公路,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
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
1.0.3 农村公路一般应当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建设,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
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村镇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
农村公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
1.0.4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原则上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
各地应根据各地区公路网的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农村公路的等级。
一般采用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三个技术等级。
县城通达乡(镇)公路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连接乡(镇)与乡(镇)的公路采用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采用四级或四级以上公路。
表1.0.4列出农村公路的一般适宜等级。
表1.0.4农村公路的等级及适应情况注: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对应等级的公路在预测年限所能适应的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农村公路中未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等级标准的路段不应纳入等级公路统计。
1.0.5 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有关规定,其中四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推荐按10年预测。
1.0.6 农村公路建设要贯彻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的原则,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基本农田;工程设计要合理选用具体技术指标,尤其是路线平、纵、横设计,在满足交通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中、低值。
交通部 农村公路设计标准
交通部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导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公路的建设及改造已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了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交通部制定了一系列的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订。
一、农村公路基本概念农村公路是指连接城乡的公路,包括农村村庄公路、农村铁路直达公路、农村水运码头公路、农村景区公路等。
农村公路设计标准适用于农村公路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二、农村公路设计原则1. 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需求特点,合理确定农村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建设规模。
2. 科学合理布局。
根据农村的地理环境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农村公路的路线、线形和交叉口等。
3. 安全可靠设计。
农村公路在设计中要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问题,要保证路面平整、交通标志齐全并合理设置。
4. 节约资源、环保节能。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选用适宜的建设材料和技术,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5. 基本公益为重。
农村公路建设要注重解决农民出行问题,服务基本公益,提升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和生活质量。
三、农村公路设计内容农村公路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线形设计、路基设计、桥涵设计、交叉口设计、交通标志和标线设计等。
具体要求如下:1. 线形设计:(1)选线原则:选线应尽量减少陡坡和弯曲,并避免通过城镇、农田和水域等敏感区域。
(2)线形类型:可按照山地、丘陵地、平原地等地形类型进行线形设计。
(3)规划速度:根据路段的功能和交通需求,确定设计速度。
2. 路基设计:(1)设计标高:根据地形条件,确定路基的设计标高。
(2)路基宽度:根据路段的车辆通行量和道路使用功能,确定路基的宽度。
3. 桥涵设计:(1)桥涵类型:根据交通需求和地形特点,选用适当的桥涵类型。
(2)桥涵长度:根据实际条件,确定桥涵的长度。
(3)桥涵断面:根据跨越的障碍物和预计通行流量,确定桥涵的断面。
最新农村公路施工规范标准
最新农村公路施工规范标准农村公路施工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最新农村公路施工规范标准的内容:一、总则1.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农村公路工程。
2. 农村公路施工应遵循安全、经济、环保、适用的原则。
3.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
二、设计要求1. 农村公路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2. 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流量、车辆类型等因素。
3. 公路设计应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排水系统等。
三、施工材料1. 施工所用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合格的质量证明。
2. 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3. 材料在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检验和试验。
四、施工工艺1.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
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定期进行质量检查。
3. 施工工艺应包括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桥梁施工等。
五、施工安全1.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2. 施工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
3. 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六、环境保护1.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粉尘、噪音控制等。
2. 施工废弃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和合理处置。
3. 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
七、质量监督1. 施工过程中应接受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2.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八、工程验收1.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自检,并提交工程验收申请。
2. 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与。
3. 工程验收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进行,确保工程质量。
九、维护与管理1. 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建立公路养护和管理制度。
2. 定期对公路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公路的畅通和安全。
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是指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农民基本出行安全和便利的公路建设标准。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路面
好路面是指平整、结实、耐久、防滑、防尘、防水、防冻、有弹性和降低车辆运行噪音等特点。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应优先考虑主要交通干线和重要集镇连接线,路面标准按照公路建设标准执行,其他次要路段可适度降低标准。
二、好排水
好排水是指农村公路建设中应保证路面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同时考虑农田排水和水源保护。
在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应合理设置雨水口、排水沟、涵洞、沉淀池等设施,确保道路年久不坏。
三、好交通安全
好交通安全是指农村公路建设应考虑农民出行安全和方便,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
在建设中,应设置标志、标线、反光镜、信号灯等设施,同时在道路两旁种植防护林带和设置护栏,防止车辆行驶出路面。
四、好生态环境
好生态环境是指农村公路建设应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建设中,应尽量保留、修复或重建自然环境,避免污
染和破坏生态环境。
同时,应加强绿化、美化和景观塑造,提升乡村风貌。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它是农村地区发展经济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也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村公路建设涉及到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通关系,其标准必须符合国家的要求,以确保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的安全性、稳定性及高效性。
一、公路安全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就是要落实公路安全的标准。
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道路几何设计、材料及施工技术等因素,建设合理、安全、经济、舒适的道路。
其具体标准包括:1、坡度:沿山路道路坡度控制在10%左右,沿平地道路坡度控制在6%以下,以保证行车安全。
2、道路宽度:根据交通量及实际情况,确定道路宽度,一般应参考6米以上宽度为宜。
3、路侧石墙:路侧石墙要设置在道路旁,使路边两侧安全有序,减少事故发生几率。
4、车行道:路段需要连续设置车行道,以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二、道路施工质量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要求质量高,施工质量必须符合《道路施工标准》,具体质量标准为:1、路面:基础层要求承受能力强,根据荷载的不同,配有乳化沥青、沥青混合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等不同材料,保证道路的良好承载能力。
2、排水系统:表层施工必须配置排水系统,以防止雨水和洪水积存,以及避免路面出现滑溜等情况。
3、沥青路面铺装:以热沥青锥浆施工为主,要求沥青外观光滑,表面平整,不能出现路面凹凸缺陷。
4、施工质量检测:工程建设结束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为公路建设提供质量保证。
三、农村公路建设技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必须采用最新的技术来提高原料的可利用率,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其中,热混合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节约成本,节约时间,节省经费;智能道路施工技术可以减少施工中的危险、噪音和空气污染等;机械化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控制技术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监管,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安全及效率。
因此,为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必须按照一定的建设标准进行施工,采用最新且最佳的施工技术,并进行质量检测,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及高效性,并为农村投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陕西农村公路设计标准
陕西农村公路设计标准
1. 建设标准: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
县道和乡道一般按照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建设,而村道则按照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建设。
对于特殊路段,可以适当降低建设标准。
2. 设计要求:县道、乡道建设项目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设计,而村道建设项目可以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具有相应工程技术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设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按照管理权限,由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3. 路面和路基宽度:在“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要求通村公路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路基宽度不小于
4.5米。
从“十二五”开始,这一标准有所提高,要求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路基宽度不小于
5.5米。
然而,各地区可以根据地方财力、交通流量和地形地质条件,合理确定路基路面宽度。
4. 安全设施:农村公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防护等安全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5. 招标管理:如果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标条件,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农村公路宽度标准
农村公路宽度标准一、普通公路普通公路是连接农村内部各地之间的主要通道,主要用于农村地区的基础交通建设。
根据相关规定,普通公路的宽度标准一般在6.5米至8.5米之间。
这一标准是根据车辆行驶需求和道路实际情况而定的,既保证了车辆的通行能力,又考虑了道路的建设成本和当地的经济实力。
二、次干公路次干公路是连接农村与城镇、县城与各乡镇之间的次要通道,它起着连接和沟通的作用。
根据相关规定,次干公路的宽度标准一般在7.5米至10米之间。
这一标准与普通公路相比,增加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以满足更多的车辆行驶需求。
三、干线公路干线公路是连接县城与各乡镇、主要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主要通道,它承载了较大的交通流量。
根据相关规定,干线公路的宽度标准一般在12米至18米之间。
这一标准相对较高,旨在满足较大的车辆通行需求和较高的车速要求。
四、主干道主干道是连接各主要城市和县城的重要通道,它承载了非常大的交通流量。
根据相关规定,主干道的宽度标准一般在22米至28米之间。
这一标准相对较高,旨在满足高速通行需求和大型车辆的行驶需求。
五、支路支路是连接各村庄之间的道路,它主要用于村庄内部的交通联系。
根据相关规定,支路的宽度标准一般在4米至6米之间。
这一标准相对较低,旨在满足村庄内部的交通需求,不涉及大流量车辆的通行。
六、特殊情况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地质条件较差、交通流量较小的地区,可以适当降低道路宽度标准。
但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低于4米的最低标准。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道路,例如农业机械通行、消防救援等,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道路宽度标准。
这些情况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决策。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标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标准的角度,探讨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相关内容,以期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一、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1.路线选址标准农村公路的路线选址应考虑地形、水文、交通需求等因素,选址过程中应遵循“尽可能短、尽可能直、尽可能平”的原则,同时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2.路基工程标准农村公路路基工程应按照地质要求、土质要求和荷载要求选用合适的路基填料,施工过程中应符合相关抗滑稳定和承载能力要求。
3.路面工程标准农村公路路面应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交通量的路面材料,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路面铺设和压实工作,确保路面平整、耐久。
4.排水工程标准农村公路应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雨水口等,确保路面排水顺畅,防止雨水滞留和路面变形。
5.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农村公路应设置明确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包括限速标志、交叉路口标线、行车分道线等,提高交通安全性。
二、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标准1.定期检查与维护农村公路应定期进行路面、路基和排水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路面裂缝、路基沉陷等问题,确保路况良好。
2.路面养护标准农村公路路面养护应按照不同季节和路段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及时清理积水、及时进行补坑、及时进行沥青混凝土补丁等。
3.路基养护标准农村公路路基养护应及时清理路基排水系统,保持排水畅通,防止路基软弱。
4.设施维护标准农村公路路侧护栏、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障交通安全。
5.应急抢修标准针对突发事件造成的道路损坏,农村公路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抢修机制,保障道路畅通。
在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过程中,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关键的环节。
遵循科学的技术标准,能够保障农村公路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农民出行的便利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标准的研究和推广,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天门市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天门市农村公路建设标准1. 建设规模根据天门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建设规模应符合以下要求:道路等级:根据乡村道设计等级,可分为四级或四级以下公路。
长度:每条道路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低于1公里。
宽度:道路宽度根据当地交通流量和地形条件确定,一般采用7.5米以下单车道或3.75米以下双车道。
路面结构: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可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等路面结构。
2. 路面标准路面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强度: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应低于96%。
平整度:采用3米直尺测量,平整度不应大于5毫米。
抗滑性能:摩擦系数不应低于0.35,构造深度不应小于0.75毫米。
标志标线:标志标线应清晰、完整,满足安全行车要求。
3. 路基标准路基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宽度:路基宽度应与道路宽度相同,并满足设计要求。
压实度:路基压实度应达到93%以上。
平整度:路基表面应平整,无大起伏和坑洼现象。
排水设施:路基两侧应设置排水沟,保证雨水分流顺畅。
4. 绿化美化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应符合以下要求:行道树:道路两侧应种植行道树,树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
绿化带:在道路交叉口或需要休息的地方,可设置绿化带或小公园等,提供休息场所和美化环境。
花卉种植:在适宜的地方可种植花卉,增加道路景观。
景观设计:在重要路段或景观节点处,可进行景观设计,提升农村公路的观赏性。
5. 安全设施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安全标志:在危险路段、交叉口等处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牌。
交通信号灯:在需要的地方可设置交通信号灯,确保交通安全。
安全护栏:在危险路段或桥梁两侧可设置安全护栏,防止车辆失控或意外事故发生。
国家对农村修路标准
国家对农村修路标准
首先,国家对农村修路标准要求道路的基本建设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包括道
路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
在道路设计方面,要求符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交通需求,确保道路的通行安全和便利性。
在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方面,要求选用优质的路面材料,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其次,国家对农村修路标准还要求道路的宽度、坡度、弯道半径等方面符合相
关规定。
在道路宽度方面,要求根据道路的等级和通行量确定合理的宽度,确保道路能够满足通行需求。
在道路坡度和弯道半径方面,要求符合安全和舒适性的要求,确保道路的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另外,国家对农村修路标准还要求道路的配套设施和安全设施的设置。
在配套
设施方面,要求设置合适的排水系统、标线标识、交通设施等,确保道路的通行畅顺和安全。
在安全设施方面,要求设置路灯、护栏、减速带等,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最后,国家对农村修路标准还要求对道路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进行规范。
要求建
立健全的道路维护管理制度,加强对道路的巡查、养护和维修,确保道路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国家对农村修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农村交通发展和农民生活
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加强规范管理,才能保障农村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认真执行国家对农村修路标准,切实提高农村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和安全的交通条件。
村村通工程 建设标准
村村通工程建设标准
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横断面设计标准:路基设计宽度为米,特别困难路段不小于米;路面设计宽度不小于米;过街村镇及交通量较大的路段,路基可适当加宽。
2. 平面设计标准:平面最小半径一般不小于15米。
3. 纵断面标准:路线最大的纵坡度为8%,最大合成纵坡为10%;任一连续3公里路段范围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
4. 路面结构:混凝土路面厚度不小于18厘米,标号不低于25MPa;混凝土路面基层厚度不小于15厘米;沥青路面厚度不小于3厘米。
5. 排水和防护工程: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重视排水和防护工程的设置,提高公路抗灾能力。
在陡岩、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6. 设计阶段:二级以上的公路或中型以上的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其他工程项目可以直接采用施工图一阶段设计。
7. 工程资质:四级以上农村公路工程和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的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其他农村公路工程的设计,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
总的来说,村村通工程建设标准需要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等一系列因素,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农村道路路宽标准
农村道路路宽标准一、道路分类1. 农村道路通常分为乡道、村道和田间道三个等级。
2. 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镇)与乡(镇)之间及乡(镇)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3. 村道是指直接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不属于乡道以上公路的村与村之间和村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4. 田间道(生产路)是指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区内部道路。
二、道路等级与设计速度1. 乡道的道路等级较低,设计速度一般为20-40km/h。
2. 村道的道路等级略高于乡道,设计速度一般为20-60km/h。
3. 田间道的设计速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超过20km/h。
三、路基宽度1. 乡道和村道的车行道路基宽度原则上均不应小于4.5米,但是由于受到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实际上乡村道路的车行道路基宽度一般在3.5米左右。
2. 乡道和村道的单车道路基宽度不应小于2米,但由于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实际的单车道路基宽度一般在1.5-2米之间。
3. 田间道的单车道路基宽度一般为1米左右,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路面宽度1. 乡道和村道的路面宽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不应小于路基宽度。
对于路面较窄的路段,可采用错车道的方式进行解决。
2. 田间道的路面宽度一般不应小于0.8米。
五、交叉口最小展宽1. 在农村道路上,交叉口的展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最小展宽不得小于3米。
对于较大的交叉口,可以适当增加展宽。
2.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陡峭的山坡或狭窄的山谷等地形条件,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解决。
六、建筑限界1. 在农村道路上,建筑限界是指沿线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根据规定,建筑限界内的空间不得被占用,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
2.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建筑限界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七、道路安全设施1. 在农村道路上,安全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警示桩等设施,这些设施能够提醒和引导驾驶人员注意安全行驶。
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是指在经济、交通、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能够满足农村公路使用者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公路建设标准。
这一标准的提出,是为了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广大农民提高生活水平服务的。
一、经济方面
在经济方面,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要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加强投资、建设与管理的有效协调,探索灵活的投融资模式。
针对特定地理、气象条件和用途,实施生态公路建设,以精准脱贫和农村振兴为目标,做好各项经济落实工作。
二、交通方面
在交通方面,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要坚持“以人为本、客车通达、货车载重、服务一流”的方针,力争使农村公路通达全面、便捷、畅通。
建设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合理设计,确保通达重点村庄和服务区。
三、社会方面
在社会方面,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要依托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等多种资金渠道,鼓励并吸引社会各界资金看好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公路建设更加公开透明,保证公路建设的效益和合法性。
四、环境方面
在环境方面,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要注重基础保障建设和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保障农村公路建设的环保指标,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总的来说,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是以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目的,从经济、交通、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综合考虑,确立的一种公路建设标准。
通过计划科学、质量优良、安全有保障、环境友好,为农村公路更加完善、更加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方案。
希望这一标准在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实施,为农民的生活发展改善做出更多的贡献。
农村公路建设简明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简明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一、村道加密公路(通达)路面宽度不小于5 米,路基宽度不小于6.5 米;路面结构:手摆片石20cm,泥结碎石8cm二、通村水泥混凝土路(或油路)(通畅)1、以设计路面宽度为标准的公路按设计施工(如路面宽度为3.5 米的公路按路面3.5米,路肩2X 0.25m施工),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错车道,1公里不少于4 个,路肩全部要求硬化;2、路面结构:部分道路设计要求有手摆片石补强20cm和碎石调平4cm。
水泥砼路面:水稳层20cm水泥砼面层20cm油路:水稳层20cm沥青表处面层3cm。
三、施工的质量控制(一)、路基施工内容与质量控制1、对于新修路基施工填方我们要求分层压实(松铺厚度控制在30-50cm),并逐层检查其压实度,确保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对旧路基施工时宽度较窄的路段进行开挖和截弯取直(即将弯道改为直道)或填土拓宽(此时我们要注意在新老路基搭接时候的错台,宽度在50-150cm,同样进行压实)。
2、在旧路基拓宽时注意清理原有路肩的杂草、腐质土、边沟淤泥,并用页岩土进行回填压实(填方)。
(对压路机压不到的可以采用强夯)3、在路基施工中对出现弹簧现象和路基软弱地段要求用页岩土换填(深度80-150cm)。
4、由于今年雨水较多路基施工时要优先设置排水设施,作好施工临时排水,保证全线排水顺畅。
土石方开挖不得大挖、超挖和过量爆破,避免对边坡及周围民房的影响。
(一般挖方上边坡坡比1:0.5 ,填方边坡坡比1:1.5 )5、路基填筑必须使用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垃圾、腐质土,特别不得混有草皮、树根和超大的石块(粒径〉30cm),确保填筑材料均匀。
6、路基填筑材料必须严格控制含水量,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对土进行取样试验,确保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7、对边坡有坍塌和需要加宽路基但是位置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新增挡墙。
8、挡防工程(挡墙工程)、桥涵等构造物墙(台)背回填应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砂砾石、碎石) ,按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分层回填、碾压。
通村公路建设标准
通村公路建设标准
通村公路建设标准主要根据《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各地区实际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通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标准。
1.建设资金: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专项资金补助,每公里补助标准一般在10万~15万元,具体补助标准会因各省经济状况而有所差异。
例如,浙江省通行政村公路每公里补16万~20万元,联网公路每公里补10万~15万元。
2.技术标准:通村公路的技术标准不断提高。
例如,我区在20xx年至20xx年,通村公路的技术标准为有效路面
3. 5米、荷载重量5吨,设计使用年限5年。
后来,根据省市统一规定,不再规划、设计和审批泥结石路,改为水泥路或条石路。
3.联片联网:加快农村公路的联片联网,提高通行能力。
4.安全保障:通村公路建设需重视公路安全设施,如设置错车道、交通安全标志等。
安全设施每公里补助1万~2万元。
5.建设期限: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通村公路建设期限会有所差异。
例如,2009年交通部对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建设计划,
至2011年3月结束。
6.地方配套资金:通村公路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主要由省、市财政解决,不要求县级以下政府安排配套资金,不得要求农民群众集资捐钱。
综上所述,通村公路建设标准包括建设资金、技术标准、联片联网、安全保障、建设期限和地方配套资金等方面。
在实际建设中,还需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标准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标准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标准是指适用于农村地区、交通量较小的公路建设标准。
其主要特点是经济实用、技术简单、施工容易、维护方便。
下面就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标准1.道路宽度: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宽度一般不应小于5米,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米,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1.5米。
2.道路坡度: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坡度以3%为宜,最大坡度不应超过8%。
3.道路弯曲半径:在平原地区,弯曲半径一般不应小于30米;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弯曲半径一般不应小于50米。
4.桥梁设计:桥梁设计应符合当地的水文条件和地形条件。
桥梁的净跨度一般不应超过20米。
二、施工标准1.基础处理:对于土质较差的地方,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方式可以采用石灰土加固或者碎石加固等方法。
2.路面处理: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或者沥青混凝土。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3.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是保证道路畅通的重要因素。
需要根据地形条件进行排水系统设计,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
三、维护标准1.定期巡查:对于小交通量农村公路,需要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及时修补: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修补。
例如路面出现裂缝、坑洼等情况,需要进行及时修复。
3.清理杂草:在春夏季节,道路两侧容易长满杂草。
需要定期清理杂草,保持道路整洁。
总之,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标准是为了满足农村地区交通需求而制定的标准。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设计和施工,并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道路畅通、安全、舒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1 总则2 控制要素3 路线4 路基路面5 桥涵6 路线交叉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8村镇路段附录1 新建及改建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1 总则1.0.1 为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特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1.0.2 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农村公路,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
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
1.0.3 农村公路一般应当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建设,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
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村镇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
农村公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
1.0.4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原则上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
各地应根据各地区公路网的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农村公路的等级。
一般采用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三个技术等级。
县城通达乡(镇)公路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连接乡(镇)与乡(镇)的公路采用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采用四级或四级以上公路。
表1.0.4列出农村公路的一般适宜等级。
表1.0.4农村公路的等级及适应情况注: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对应等级的公路在预测年限所能适应的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农村公路中未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等级标准的路段不应纳入等级公路统计。
1.0.5 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有关规定,其中四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推荐按10年预测。
1.0.6 农村公路建设要贯彻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的原则,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基本农田;工程设计要合理选用具体技术指标,尤其是路线平、纵、横设计,在满足交通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中、低值。
农村公路应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满足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对农村公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将对公路沿线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
2 控制要素2.0.1 根据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本《指导意见》采用的设计车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其外廓尺寸规定如表2.0.1,并以小客车为标准车型进行交通量换算以确定公路等级。
表2.0.1设计车辆外廓尺寸2.0.2 农村公路设计行车速度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各级农村公路的设计行车速度见表1.0.4。
县通乡公路,一般选用60km/h的设计行车速度,交通量较大及具有干线功能时可选用80km/h 的设计行车速度;乡际公路一般选用40km/h的设计行车速度,交通量较大时可选用60km/h的设计行车速度,条件受到限制时也可选用30km/h的设计行车速度。
通村公路,一般选用20km/h的设计行车速度,交通量较大时可选用30km/h或40km/h的设计行车速度。
2.0.3 各级农村公路不同路段交通量变化较大时可采用不同标准分段实施,需改变设计行车速度时,应设置过渡段。
设计行车速度变更点的位置,应选择在驾驶人员能够明显判断路况发生变化而需要改变行车速度的地点,如村、乡(镇)、交叉道口、车站或地形明显变化等处,并应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2.0.4 新建农村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段,通乡公路外侧宽度可要求不小于2m。
高填深挖路段,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应根据计算确定公路的用地范围。
公路用地还应包括服务设施、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停车设施、公路养护管理及绿化和苗圃等工程的用地范围。
2.0.5 农村公路每侧绿化带宽度应不大于3m。
城镇出入口路段可适当加宽绿化带的宽度,每侧栽植2行以上的乔木,且栽植的乔木要选用大苗、壮苗。
绿化树种的选择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引种外来树种时,应注意外来树种与当地树种的共生性。
绿化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要同时做到公路绿化与沿线环境相互协调。
2.0.6 农村公路的建筑限界应符合图2.0.6的规定。
EE H LWL图2.0.6 农村公路建筑限界(尺寸单位:m)图中:W——行车道宽度或行车道宽度加中间带宽度;H——净高。
一条公路应采用一个净高;L——侧向宽度,其值为各级公路相应的路肩宽度减去0.25m;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当L≤1m时,E=L;当L>1m时,E=1m。
一条路线宜采用同一净高,二级公路为5.00m,三、四级公路为4.50m,经技术经济论证也可适当降低,但应满足当地农村公路的运输需求。
3 路线3.0.1 一般规定1)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适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
不同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论证。
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在进行路线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应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并注意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避免在通乡公路中采用长直线;应尽量少破坏自然景观,注意与当地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2)路线设计,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充分利用原有桥隧,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方便农民群众出行,服务城镇化;注意与沿线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
3)应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沼泽等地质不良地段,必须穿过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处理措施。
应注意粉土、膨胀土路段的工程技术处理。
3.0.2 各级农村公路行车道宽度,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表3.0.2 农村公路的行车道宽度四级公路单车道路面仅适用于通村公路,虑到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本标准为单车道的四级公路制定了三种不同的行车道宽度,其值分别为:3.5m、4.5m和5.0m。
其中,4.5米为行车道宽度的推荐值,当条件许可时,行车道宽度值也可采用5.0米,3.5米仅适用于乡通单个行政村公路行车道宽度的采用值。
3.0.3 各级适宜公路的路肩宽度,应符合表3.0.3的规定。
表3.0.3 农村公路的路肩宽度3.0.4 通村公路,当采用3.5米宽的单车道路面时,应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应设在有利地点,并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的车辆。
设置错车道路段,路面宽度应不小于6.00米,土路肩宽度不小于0.25米,路基宽度不小于6.50米,有效长度不小于20米,间距不宜大于500米。
3.0.5 农村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宽度(含中间带)与两侧路肩宽度之和。
路基宽度值如表3.0.5所示。
表3.0.5农村公路的路基宽度注:表中括号内数值为非汽车交通量较大且地形条件许可时采用的路基宽度。
3.0.6 连续的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行车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3.0.7 农村公路在平曲线和竖曲线上的停车和超车视距,不应小于表3.0.7的规定。
表3.0.7 农村公路的停车与超车视距各级农村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会车视距的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通乡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3.0.8 直线路段,应根据路线所处地段的地形、地物和驾驶人员的视觉、心理状态以及保证行车安全等方面进行合理布设。
直线路段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一条公路的直线路段长度与曲线路段长度的比例应合理。
3.0.9 一般路段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小坡长、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竖曲线的最小半径等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
4 路基路面4.0.1 一般规定1)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地形、地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尤其应重视排水与防护设施设计,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
2)修筑路基取土和弃土时,应符合环保要求,宜对取土坑、弃土堆加以处理,减少弃土侵占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
3)通过特殊地质、水文条件地带的路基,应做好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特别设计。
4)对于旧路改造,要对原有路基路面进行分析研究处理,充分考虑原有路基路面的材料结构,使之符合路基路面的标准要求。
5)因受自然、经济和其他条件限制不能一次到位的路面工程,应按照总体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先通后畅,使前期工程在后期能充分利用。
4.0.2 路基宜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填筑,一般路段路肩边缘应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0.5m以上,并确保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段路基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m的安全高度。
其中,二级公路设计洪水频率按50年一遇考虑,三级公路按25年一遇考虑,四级公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4.0.3 农村公路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路基压实。
路基填方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
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4.0.3的要求。
表4.0.3农村公路的路基压实度要求注:表列数值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
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达不到要求,或因缺乏压实机械及未做分层碾压导致压实度不足的填方路段,应暂缓实施路面工程或采取简易路面过渡,待路基自然沉降稳定后再铺筑新路面。
4.0.4 各级农村公路应根据当地水文、地质、筑路材料及周围环境,针对易塌方的高边坡、不稳定的高路堤、受冲刷较大的沿河路段等重点路基部位,采用护岸、挡土墙、石砌护坡、石笼、抛石等工程防护和种植灌木等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并注意与周围景观协调,将路基防护和路基边坡的绿化、美化相结合。
特别是沿江、沿河及沿湖地段、洪涝灾害严重地区尤其要做好路基防护工程。
4.0.5 地形特别险峻、工程量巨大、易发生塌方的改建路段,在满足机动车通行的前提下,可维持原路基和防护的稳定状态,同时应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
4.0.6 各级农村公路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100KN。
4.0.7 路面类型应根据交通量、自然和社会环境、地产材料和建设资金状况等因素合理选用。
通乡、乡际公路的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交通量较小的乡际公路经技术论证后,路面可采用沥青贯入、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等次高级路面;通村的四级公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4.0.8 采用沥青路面时,二级公路采用的沥青混凝土层厚度应不小于7cm,三级公路采用的沥青混合料层厚度应不小于3cm,并应根据道路交通量的大小等因素进行合理沥青层厚度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