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三年级上册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湖光...。
..无风镜未磨..秋月两.相和.,潭面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三、重点诗句品析1.根据诗意写诗句(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1.李白“诗仙”2.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不是出自《望岳》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所表达的情感。
2. 请解释“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和“不觉晓”的含义。
四、诵读题:1. 请诵读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并简要描述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2. 春晓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选择题:1.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李白的《静夜思》)2. 水调歌头三、简答题:1. 《静夜思》中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在异乡孤独寂寞的心情。
2. “春眠”指的是春天温暖的气候使人容易入睡,“不觉晓”则是指在春天的早晨,由于睡得太香,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
四、诵读题:1. 诵读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意境描述: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国家破败,但自然景色依旧美丽。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结束语:通过这些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经典文学作品,也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热爱经典诵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过关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过关及答案一、根据要求填空。
1.每当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在人们欢度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时,你会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表达思乡之情。
这句话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每当枫叶红了,你会吟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来赞美深秋的景色。
3.中国的神州六号飞上了天,我会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如果你的同学只知道玩,你会对他说:“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来叫他珍惜时间。
5.你的邻居下岗了,你会吟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来安慰他。
6.你的爸爸看到你写的字比他写的漂亮,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7.如果你的同学不认真学习,怕动脑筋,你会对他说:“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8.每当自己学习取得进步时,你会吟诵(sòng):“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9.你的爸爸去学习打电脑,你会对他说:“有志者事竟成”你还会说:“苍天不负有心人”还可以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0.你看见一个大朋友在欺负小朋友,你会对他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你还可以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看到了青翠挺拔的竹子,我就想到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来赞美美它的品格。
二、古诗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去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3.默写《夜书所见》:肃肃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 默写《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默写《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参考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参照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参照答案
一、依据要求填空
1、独在他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泊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长江后浪推前浪 .世上今人胜先人
4、若使年光虚度过 .到老空留懊悔心。
5、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6、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后起之秀而胜于蓝 .
7、身怕不动 .脑怕不用 .手越用越巧 .脑越用越灵。
8、学海无涯 .书山有路或沧海一粟 .沧海一粟
9、三天捕鱼 .两天晒网。
三心二意.一事无成或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自己或熟
能生巧 .业精于勤。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有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锤百炼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寒风。
三、默写古诗(略)
四、依据要求写成语
见课本练习一至练习八
五、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见课本练习一至练习八
以上内容仅供参照
1 / 1。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司图空。
3、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4、自羲浓,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三皇是指、和。
5、,。
五霸强,七雄出。
6、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7、近乡情更怯,。
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出自朝诗人的《》。
9、东汉之后,、、三国争夺汉朝的天下。
10、“唐高祖,起义师。
”中的唐高祖是指。
11、,。
至孝平,王莽篡。
12、“,。
,称三王。
”其中的三王是指、、。
13、,国号商。
六百载。
14、,。
为南朝,都金陵。
15、北元魏,分东西。
,。
16、辽与金,。
,宋犹存。
17、,。
四百年,终于献。
18、嬴秦氏,始兼并。
,。
19、周武王,始诛纣。
,。
20、王朝的每一代帝王都把王位直接传给儿子1、昔去雪如花,。
雪如花指花似雪指。
2、此地别燕丹,。
昔时人已没,。
这是一首著名的3、山中相送罢,,这首诗的题目是4、至元兴,。
有宋世,。
并中国,5、明太祖,。
传建文,。
迁北京6、读史者,。
通古今,。
口而诵,朝于斯,。
朝指,夕指。
7、,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学且勤。
8、牧竖持蓑笠,。
9、牧童见客拜,。
昼日驱牛归,10、牧童归去横牛背,。
这首诗的作者是11、披蒲编,。
彼无书,。
12、如囊萤,。
家虽贫,。
13、如负薪,如挂角。
,。
14、苏老泉,二十七。
,。
15、彼既成,。
尔小生,。
告诉我们应该16、莹八岁,。
泌七岁,。
17、彼颖悟,人称奇。
,。
18、我们应该学习孙敬和苏秦的和19、《牧童》的作者是代的诗人。
20、北宋文学家,二十七岁才开始下定决心,努力读书。
选择题1、《绝句二首》中“今春看又过”中“看”的意思是()A、看见B、眼看着C、看一看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杜甫C、司空图3、《独望》中“黄花入麦稀”中“黄花”的指的是()A、菜花B、黄色的花C、小黄花4、《出郊》的作者杨慎是()朝的。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上册)唐诗宋词100首、弟子规必背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上册)唐诗宋词100首、弟子规必背目录(三年级上学期)一.古诗选读1.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3. 望天门山……………………………………………(唐)李白4.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宋)苏轼5.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宋)苏轼6.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7. 江南春…………………………………………………(唐)杜牧8. 庚申正月游齐安………………………………………(宋)王安石9. 鸟鸣涧…………………………………………………(唐)王维10. 墨梅…………………………………………………(元)王冕11. 早梅…………………………………………………(唐)张谓12. 雪梅…………………………………………………(宋)卢梅坡13. 菊花…………………………………………………(唐)元稹14. 画菊…………………………………………………(宋)郑思肖15. 海棠…………………………………………………(宋)苏轼16. 赏牡丹………………………………………………(唐)刘禹锡17. 咏兰…………………………………………………(明)余同麓18.乡思……………………………………………………(宋)李觏二.《弟子规》选读19. 总叙20. 入则孝21. 出则悌22. 谨1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1.萧萧:风声。
2.动:打动。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挑:捉。
5.促织:俗称蟋蟀,又名蛐蛐。
6.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含答案)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2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3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课后作业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 ) 霜.叶( ) 犹.有( ) 傲.霜( )擎.雨盖( ) 萧.萧( ) 篱.落( ) 挑.促织( )二、比一比,组词语。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含古诗)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含古诗)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晨读对韵》麻 韵(ɑ)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
狗尾草,鸡冠(ɡuān)花,白鹭(lù)对乌鸦。
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
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支五支花。
歌 韵(e)萍对藻,菊对荷,黄豆对青稞(kē)。
桃枝对柳叶,放鹤(hè)对观鹅。
小夜曲,大风歌,潋滟(liàn yàn)对嵯峨(cuó é)。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遮。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支 韵(-i)庭对院,井对池,落絮(xù)对游丝。
飞禽(qín)对走兽,骏(jùn)马对雄狮。
三国志,七步诗,错落对参差(cēn c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侧身天地更(ɡènɡ)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行对止,善对慈(cí),本性对天资(zī)。
粗心对大胆,益(yì)友对良师。
孙行(xínɡ)者,祖冲之,鲁迅对徐迟。
笔扫龙蛇字,胸藏(cánɡ)锦(jǐn)绣词。
偏多热血(xuè)偏多骨,不悔真情不悔痴(chī)。
齐 韵(i)河对海,涧(jiàn)对溪(xī),远近对高低。
奇珍对异(yì)宝,琥珀(hǔ pò)对琉璃(liú li)。
桃灼灼(zhuó),柳依依(yī),龙眼对马蹄(tí)。
掬(jū)水月在手,拈(niān)花香满衣。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来对往,密对稀(xī),来日对往昔(xī)。
眼明对手快,心旷(kuànɡ)对神怡(yí)。
千里马,五更鸡,暮蔼(mù ɑǐ)对晨曦(chén xī)。
高谈惊左右,博(bó)学贯(ɡuàn)中西。
天上月悬(xuán)千古镜,池中星照一盘棋(qí)。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4 古诗三首一、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石径.斜(jīng jìng)擎.雨盖(qíng jìng)挑.促织(tiāo tiǎo)读拼音,写词语。
hán shān cán júfēng shuāng zèng sòng()()()()二、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意思。
(填序号)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
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 乘、搭B.因为C.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的意思是()。
A. 双手捧着B.举,向上托3.“橙黄橘绿”的意思是()。
把下面含有颜色的词语补充完整。
万()千()桃()柳()()山()水4.“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在诗中指(填人名)。
四、我是小诗人,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
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
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测试题及答案
C、扬州
18.以下哪句诗歌的作者不是李白
。2欲饮琵琶马上傕
B.千里江陵一日还
C.日頤香炉生紫烟
,「总把新桃换日符"的作者是.
沪石
日轼安游
•+鼻ABC
9XQ
C、长湖
10、“青山隐隐水迢迢''的后一句是
A、玉人何处教吹箫
°B、秋尽江南草未凋
C、无边风光一时新
1K"独比琼瑶贵"中的T京瑶”指的是
2琼瑶阿姨
小、美玉
C、琼花
12.下面诗句出自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是°A.黑云翻墨未遮山
山色空蒙雨亦奇
C、春风送暖入屠苏
17,童城东北倚高台弾中的“盂城V旨的是,°A\咼邮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测试题及答案
1、《<|、儿垂初的作者是
h、王安石
-范成大
°Cx胡令能
2>《渔歌子》的作者是
°A.张志和
B、张九龄
J王翰
3、醫可爱深红爱浅红''的前一句是—
k、浓妆淡抹总相宜
。Bh桃花一簇开无主
J半江瑟瑟半江红
冬《凉州词》黃河远上白云间的作者是o乩王之涣
X王昌龄
C、干翰
5、明朝于谦写的诗是下面哪首
A、《陶者》
B、《寻胡隐君》
「C、《石灰吟》
6、"一片冰心"补充完整应该是
-A、一片冰心再玉壶
。B、一片冰心在玉壶
C、一片冰心在一壶
J《竹里馆》的作者是
0A、王维
B歌的作者不是朱喜
A>《春日》
。B、《忆扬州》
C、《观书有感》
9、"瘦西湖"的原名叫什么
°A、炮山河
B、春江湖
11.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十一(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一(一)国学片段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我是小助手1.聆、察、鉴、辨:细听、审视、观察、辨别。
2.贻(yí):遗留,留下。
3.厥(jué):他的。
4.嘉猷(yóu):好的计划、建议。
5.祗(zhī):恭敬。
6.植:树立,立身。
7.省躬:反省自己。
8.抗:同“亢”,高,上等。
9.极:极点,极限。
10.殆:接近,近于。
11.皋(gāo):水边的高地。
12.幸:侥幸。
13.即:亲近,接近。
14.两疏:指西汉的疏广、疏受叔侄。
15.解组:解下印绶,辞去官职。
我是小翻译听人说话要注意审视其中的道理,看人容貌要注意辨别他的心情。
把自己最好的经验、忠告或建议留给子孙,勉励他们谨慎小心地处世立身。
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恩宠增加到极点,不要得意忘形。
如果意识到将要受辱或发生危险,最好及时隐退,隐居山野林泉。
汉代疏广、疏受叔侄见机归隐山林,有谁逼迫他们主动辞去官职呢?考考你的智慧1.下列词语中,哪个词语与“聆音察理,鉴貌辨色”意思最接近?()A.目不转睛B.聚精会神C.全神贯注D.察言观色2.“省躬讥诫”,“省”的正确读音是()。
A.shěngB.xĭng3.下列历史人物中,像疏广叔侄一样功成名就,主动辞官归隐的是()。
A.韩信B.张良C.陈平D.萧何4.面对别的讥讽告诫,我们应该怎么做?弘扬传统文化两疏见机归隐疏广是西汉人,从小勤奋好学,很有学问,特别擅长解读《春秋》,是远近闻名的经学大师。
疏广哥哥的儿子疏受从小跟着父亲和叔父学习,不但谦恭谨慎,而且才思敏捷,很有口才,也很有学问。
汉宣帝听说疏广叔侄很有学问,就下诏让他们进京做官,任命疏广为太子太傅,疏受为太子少傅,专门指导年幼的太子学习礼仪、经典。
五年后,太子十二岁,基本通晓了《论语》《孝经》。
一天,疏广对疏受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受羞辱,知道停止的人不会有危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知识点走近作者: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难点探究: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
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主题归纳:主题:《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悟:美丽的景色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再普通的景色也能生出不一样的风情。
乘一叶孤舟,顺流而下;坐湖中小亭,笑赏烟霞。
让我们记下心中的感悟,成就新的诗篇。
课后习题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点拔:背诵古诗前,要熟读古诗。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练习附答案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练习附答案(一)国学片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我是小助手1.玄:黑色。
2.洪:大。
3.荒:远。
4.盈:月圆。
5.昃(zè):太阳偏西。
6.辰宿(xiù):星宿。
7.列张:陈列,散布。
8.闰余成岁:我国古代历法拿月亮做参照定月份,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每个月是29天多一点,一年就是354天,但是年又是参照太阳定的,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是闰余。
一年相差11天,每三年就多出一个月。
于是每三年,就增加一个月。
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增加闰月的这一年就叫闰年。
后来人们发现19年闰7次最合适。
9.律吕:我国古代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一般用竹管制成,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
律吕从低到高共十二管,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称为六吕。
我是小翻译天是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广阔无边。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圆有缺;数不清的星星散布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时候的人们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考考你的智慧1.照样子写词语。
例:寒来暑往()来()往()来()往2.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A.大;B.洪水;C.姓。
宇宙洪荒()声如洪钟()防..洪抢险().3.下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讲述了宇宙起源的是()A.精卫填海;B.夸父逐日;C.盘古开天。
4.端午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2009年出现了两个端午节,这是怎么回事?弘扬传统文化后羿射日远古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同时出现在天空,强烈的阳光照射着大地,河流干枯了,土地烤焦了,庄稼颗粒无收,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很多人又渴又饿,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甚至死去。
最可怕的是,因为天气酷热,一些怪禽猛兽,比如蛟龙、鳄鱼、狮子、老虎,纷纷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到处残害百姓。
小学必背古诗练习题(三年级上册)(含答案)
小学必背古诗(三年级上册)班级:姓名:一、单选题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中“须记”指。
( )A.不必记住B.一定要记住C.可以记不住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脸两边开。
( )A.像B. 向C.相3. ,芙蓉向脸两边开。
( )A.荷花罗裙一色裁B.荷叶罗裙一色栽C.荷叶罗裙一色裁4. 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A.远望B.遥看C.遥望5.“欲把西湖比西子”中“西子”指的是。
( )A.戏子B.西施C.西方6.萧萧梧叶送寒声,。
( )A.江上秋风动客情B.江上秋风动客晴C.江面秋风动客情7.两岸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A.青山B.清山C.青衫8. ,白云生处有人家。
( )A.姑苏城外寒山寺B.京口瓜洲一水间C.远上寒山石径斜9.两岸青山相对出,。
( )A.轻舟已过万重山B.碧水东流至此回C.孤帆一片日边来10.两岸猿声啼不住,。
( )A.千里江陵一日还B.孤帆一片日边来C.轻舟已过万重山11.天门中断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A.楚河B.楚江C.江河12.遥望洞庭山水色,。
( )A.潭面无风镜未磨B.碧水东流至此回C. 白银盘里一青螺13.“闻歌始觉有人来”中“闻歌“的意思是。
( )A.嗅到气味B.听到歌声C.唱歌14.一年好景君须记,。
( )A.最是橙黄柳绿时B.最是橙红橘绿时C.最是橙黄橘绿时1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自唐代诗人的作品《望洞庭》。
( )A.刘禹锡B.杜甫C.李白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湖光”指。
( )A.湖上灯塔的灯光B.湖上的观光客C.湖面的波光17.“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径”的意思是。
( )A.捷径B.石雕C. 小路18.远上寒山石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A.经B.径C.境1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
( )A.回B.还C.环20.“两岸猿声啼不住”中“住”的意思是。
三年级上册必读书目《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题目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必读书目《中国古代诗词》阅读题目及答案阅读理解题目题目一请问《静夜思》一诗的作者是谁?答案《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题目二在《登鹳雀楼》这首诗中,哪一句描述了夕阳西下的景象?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题目三《咏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题目四请问《悯农》一诗的作者是谁?答案《悯农》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填空题目题目一《春晓》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生活在_______朝。
答案《春晓》这首诗的作者是孟浩然,生活在唐朝。
题目二《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朝的诗人。
答案《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他是南宋朝的诗人。
题目三《山行》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朝的诗人。
答案《山行》一诗的作者是杜牧,他是唐朝的诗人。
题目四《绝句》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朝的诗人。
答案《绝句》的作者是杜甫,他是唐朝的诗人。
简答题目题目一请简述《静夜思》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案《静夜思》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和家人的情感。
诗中通过描绘月光和地上霜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题目二请解释《登鹳雀楼》这首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的意思。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意味着太阳即将落山,黄河之水奔流入海。
这句话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流逝,引发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分析题。
三年级背诵早读答案
AABB:
• 平平安安、严严实实、清清 楚楚、高高兴兴、隐隐约约、 老老实实、的的确确、红红 火火、许许多多、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B
• 打扫打扫、研究研究、 • 商量商量、比试比试 、 • 教训教训 、练习练习 、
ABAC:
• 自言自语、自由自在、全心全意、 有始有终、一心一意、无法无天、 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不紧不慢、 不闻不问、不言不语、不知不觉、 不折不扣、又香又脆、又说又笑、 又细又小、又粗又壮、又唱又跳
读读背背八字成语: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还知道的八字成语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含有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四面楚歌 拔苗助长 惊弓之鸟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朝 苏轼
水光潋艳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读背背: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名人名言:
•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
《三 字 经》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 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 老何为。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 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 习礼仪。
十、词语大拼盘:
• 读读背背:
•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 满载而归、如愿以偿、 • 没精打采、沉默不语、 • 目不转睛、恍然大悟、 • 五洲四海、举世闻名、 • 高楼大厦、应有尽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小诗人
原来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都有它们固定的位置。我能把《饯别王十一南游》的颈联“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颔联“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送回它自己的家。
问题导学:
1、“相留畏晓钟”说诗人与朋友在相互挽留,害怕听见敲响天亮的钟声。诗人在害怕什么呢?同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诗人害怕与久别重逢的朋友又要再次的分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与深情厚谊,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终南山》
发现大观园:
1、我发现诗人用“近天都”、“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写出了终南山的特点。(高大、壮观、雄伟的特点)
(它使为雨所苦的万物得以滋荣繁茂,获得温暖与阳光.)
2、读完这首诗后,你认为诗人李商隐有着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呢?(积极乐观)
《蝉》
发现大观园:
1、我发现从描写蝉的“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
怨之深,恨之重
2、同学们,诗人由蝉因此联想到了自己,他想借助于蝉表达什么呢?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吧。(借其表达自己艰难的身世和处境)
练一练:《春宿左省》
发现大观园:
2、我发现原来诗人“不寝”是有原因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你是诗人,你会这样吗?
(不寝的原因是:因为明晨上朝有重要的事情上奏)
我是小诗人:忽逢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正发花。
“青鸟仙桃”
第四课
《晚晴》
问题导学:
1、同学们,你们知道“人间重晚晴”这一句中,“晚晴”为什么值得珍重吗?
我是小诗人
下面这首送别诗有一个字看不清楚,请你先读读诗,再看看它压的是什么韵,想一想,选哪个字才是最合适的呢?
送人东游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回、还、归)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第十二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下面对诗句“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第十三课
学一学
当诗人看到春天伴着新年的太阳来到的时候,不禁感叹时光似水。此时,作者虽然身在北固山,可是心却飞回到了家乡。你从哪两句诗中能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心情呢?
乡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
试一试
3、小朋友们,你能根据诗文,将诗句的平仄符号补充完整吗?仔细观察自己画的平仄,在诗的上下两联里,作者遵守了律诗的“对”的规则吗?
《早秋》
发现大观园:
2、“淮南一叶下”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意思,诗人在此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藏有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我是小诗人:
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红叶、落叶、花开)
第二课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发现大观园
1、读完本首诗,我仿佛看见了车马徐徐前行,暮鸟飞回巢中,听到了溪水潺潺流向前方。
2、作者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
第九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诗中的“衰草”、“寒云”让我们感受到了离别时的那种悲凉心情,还有哪些描写让你有这种感受呢?赶快到诗中去找一找,并把它们圈出来吧。(暮雪)
2、“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你觉得此时此刻,诗人会有哪些“心事”呢?(略)
我是小诗人
我能根据根据律诗“起”与“合”的作用,正确分辨起联与合联,并把它送回相应的位置。
①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唐李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眼前壮阔的景象不禁让诗人想起了自己命运坎坷报国无门,国家前途令人堪忧。
我是小诗人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第七课
问题导学
1、略
2、如果你是王维,看着积香寺的景色,心中感觉山中如此清幽,那回荡的钟声衬出古寺的遥远,心灵是如此平静。
发现大观园
1、作者登上吴公台是在秋天。世事变化,可吴公台给诗人留下的印象是: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我是小诗人:A、冬自夜结束,年后白又长。B、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选择:B
第三课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问题导学:
1、同学们,“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这两句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诗人有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些呢?在“新岁独思家”这句里,你能体会到诗人在向我们诉说自己内心的什么感受吗?(没有,诉说自己在途中孤寂思家的感受)
发现大观园
1、诗中的景物:草径荒园鸟池树月门桥石云
2、读完了诗,我知道了诗人还来此处的原因: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六课
问题导学
作者觉得此处“自可留”原因是: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
诗中寄托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发现大观园
1、读完本首诗,我知道了诗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
2、读完此诗,我感受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的诗句:惆怅南朝事,长江独古今。
我是小诗人
青山郭外斜。还来就菊花。
第八课
问题导学
1、万象更新,他乡的美景给作者留下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美景的独特印象。
2、但作者在春光满地是不能归乡,心情无限惆怅,更添伤感。
诵读小擂台
本首诗韵脚字:闲、还、山、关
发现大观园
1、诗人用“离离、枯荣、烧不尽、吹又生、远芳、晴翠”,写出了古原草生机勃勃的特点。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人把萋萋芳草写得饱含惜别深情,是想表达什么呢?
(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我是小诗人
我能根据所给出的对子,把诗句补充完整。
“青”对“碧”;“户”对“家”。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唐】韩愈
A、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雁)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
C、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落叶、雁、北风)
我是小诗人: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第十六课
学一学
作者对故乡恋恋不舍,觉得水都是那么多情,不远万里漂送着行舟。其实,在作者眼中心中,故乡的一切都充满了情感,你能试一试吗?
仍怜故乡 ,万里送行舟。(学生能够填上的表示事物的词,还要注意填上的字是仄声字)
A、诗句写的是友人装备精良,英姿飒爽的形象。
B、诗句写的是诗人自己装备精良,英姿飒爽的形象。
C、诗句写的是诗人年轻时所向往的形象。
2、“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是诗人设想友人长年驻守边疆,必然会产生无穷的思乡愁绪。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爱护。
发现大观园
1、在这首送别诗中,朋友将去之地是安西。从诗句“心事一杯中”中,我发现送别时,诗人与朋友正在饮酒,从心事、离魂、惆怅等词中,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而诗句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则让我体会到诗人在鼓励朋友放下个人惆怅之情,振作为国立功。
中华经典古诗词三年级词卷上册参考答案
第一课:
《野望》
问题导学:
1、同学们,诗人与这些过往的人群“相顾无相识”,你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内心感受吗?
(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孤独无依寂寞。)
2、当诗人看到这层林浸染秋色,人们牧马放羊,如此悠然自得。你猜一猜诗人他在向往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向往那种恬静、舒适、安逸的田园生活。)
B、“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独”让我感觉到严武离去后,诗人突然觉得很孤单,没有了依靠;“寂寞”和“残”又让我觉得,诗人心里很惆怅、很凄凉。(√)
2、如果你是杜甫,当你送走了多年来一直帮助你,并让你过上安定日子的好朋友时,你此时会是什么心情?(不舍、凄楚、惆怅之类。)当你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州上,相思愁白苹。
第十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重”和“迟”写出了船帆和鸟的羽毛被雨沾湿显得重而行动迟缓的特点,从这一描写中,我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惆怅迷茫的心情。
2、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诗人韦应物,老师就是那个要在暮雨中离去的李胄,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呢?(依依不舍之类的话都可以。)
2、小朋友们,通过一单元的学习,你们不但认识了“我”——律诗的“对”,而且我们还成为了好朋友。试一试,你能写出“我”的下联吗?加油!(注:平起首句入韵)
○○●●△,
●●○○△。
●●○○●,
○○●●△。
○○○●●,
●●●○△。
●○○●,
○○●●△。
第十七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塞下曲六首(选一)
1、同学们,边塞生活条件如此艰苦、恶劣,但将士们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从中感受到他们都具有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保卫国家,奋勇杀敌的雄心壮志)
试一试
诵读小擂台
3、填一填。你能将下面的平仄填写完整吗?你是最棒的!
对
○
○
○
●
●
●
●
●
○
○
五言律诗中“对”的形式还有我哦,咱们到其它单元的古诗中找找吧!
对
○
○
●
●
○
●
●
○
○
●
发现大观园:
1、诗人站在山岭上,看到了哪些景物使他心生愁苦呢?你能在诗中圈出来吗?(略)
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诗句中诗人用“陇头梅”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那么下面的这几句诗中,诗人又是借什么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