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评课稿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说课稿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说课稿《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3篇)《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讲述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过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二,说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真正领会到"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的历史意义,激起情感上的共鸣.2、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昂扬奋发之情,读出豪壮气势.四,说教法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五,说教学过程1、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虎门销烟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引出1、6自然段,再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说说.随后向学生·发问: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形容虎门销烟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值得纪念伟大壮举2、接下来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紧扣"壮"引导学生去体会虎门销烟之壮.3、先来读第二小节.(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2)交流.学生能感受到虎门的人多,从"水泄不通"可以体会出来,引导学生说说其他表示人多的词语.老百姓,文武百官,外国商人他们的到来分别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老百姓对虎门销烟的关心,朝廷对禁烟的重视,以及想打击外国商人嚣张气焰的决心.今天的虎门寨人特别多,场面非常壮观,隆重.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场面隆重壮观引出对虎门寨环境的描写,理解"彩旗林立",然后指导学生分层次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板书:场面隆重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再读体会"伟大壮举".4.出示林则徐的画像,板书:林则徐.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他吗引读第三小节,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1)交流出示写销烟过程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过程后带他们了解具体的销烟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非常方便,让他们自己乐意说说这种方便的销烟方法.出示填空,复述这段话.在"民工们把一箱箱鸦片抛入了销烟池中,同时抛去仇恨,抛去耻辱"的语言的渲染下学生情不自禁地再读这段话,感受现场大快人心,扬眉吐气的气氛.(2)此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而人们的心中也乐开了花,你能从课文的哪里知道此时人们非常高兴呢如:"群情沸腾,激动得跳啊,叫啊,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然后学生自读,思考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学生在听了介绍后对鸦片的痛恨,对侵略者的仇恨和爱国的情感就更加强烈了,能与当时的老百姓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到他们的激动和兴奋,这时再让他们说说老百姓会叫些什么,会有什么动作,表情,再去表演表演就水到渠成了.随即带领学生去虎门寨看看礼炮轰鸣,群情激奋的现场,他们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5,虎门销烟惊天动地,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灵,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所以,虎门销烟,是一次震惊中外的伟大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再读&6后引读&5,感受虎门销烟时间之久,销毁的鸦片数量之多,再次体会这个伟大壮举的战果之大,之壮.并相机板书:销烟时间之久销烟数量之大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离我们远去了.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鸦片吗学生会坚决地回答:不!它销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销去了加在我们身上的耻辱,留下的只有中国人的决心,中国人的坚强!再次读&6,体会"壮".6,接下来,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看林则徐的像,尽情倾诉对林则徐的情感.然后交流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了解到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也能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7,最后总结林则徐成功禁烟的伟大意义,让大家永远记住记住一个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终生难忘的日子:1939年6月3日.永远记住一个销毁鸦片,为民造福的人:林则徐,永远记住一个伟大壮举:虎门销烟.再次齐读课题后布置作业.《虎门销烟》第二课时说课稿篇2课文《虎门销烟》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虎门销烟》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8、虎门销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销烟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雕像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2、简介林则徐: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自己介绍林则徐。
(在他任湖广总督时,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在虎门当众销毁鸦片20200多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段历史。
)3、板书课题:虎门销烟谁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课题的意思?理解销:销毁;烟:鸦片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学,师提自学要求(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节)具体写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
第三段(第6节)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讲解字形。
寨: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三横写得紧凑些,注意长短的变化,撇和捺要舒展开,下边的部分左右是两点。
毁:左右结构的字,左上的“臼”扁一些,左下的“工”最后是提,右边是“没有”的“没”右半边。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说说有什么问题,启发学生围绕“值得纪念”发问。
板书:值得纪念过渡:这一天为什么值得纪念,究竟发生了什么事?2、学习二到五节(1)自由读第二节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评语(共8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评语(共8篇)第1篇:《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8.虎门销烟广西柳州市景行小学王菁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次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局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的意识。
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次局面。
教学重难点: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局面。
2、仿写片断——局面描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
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相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
(板书课题)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取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
(理解“销烟”:销毁鸦片)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次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次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
谁来介绍一下?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
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庶民极度贫困。
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
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居心叵测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评课稿《虎站销烟》是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从外国不法商人那里收缴来的近两万箱鸦片被全部销毁的壮观场面。
王雁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一、导学案设计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她在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了让学生进行读熟课文,自主识字,积累新词的题目,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会字词,读通顺课文,让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字词教学落实。
导学案围绕学习目标达成来设计,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习。
第一课时涉及生字新词、熟读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及文章结构层次的了解,与原来教学目标一致,但学习方式不一样,不是教会,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会,且学生已有这样的学习能力。
如易错字形的教学,原来老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容易错,但学生用自己识记的方法记忆后交流强调,这样印象更深刻,更易记住。
语文教学要由分析课文内容为主,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怎样学习。
王雁老师第二课时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设计品读重点句子的训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想象画面进行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
节日场面描写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行写法点拔,践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
二、课堂结构清晰。
第一明确目标,导学案目标分课时呈现。
有了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
第二预习交流,据导学案自学后交流,据年段,学情等情况教师进行组织和引导。
王雁老师用第一课时呈现,这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与否的关键。
第三自主合作探究,王雁老师结合单元训练点——抓住重点词、句、场面描写体会思想感情,课后训练重点——朗读训练和节日场面描写作为语文能力训练点和学法点拔来设计导学题目,重点突出,训练点到位。
第四展示交流,这一环节展示能力训练点,教师适时点拔,进行学法指导。
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评课稿
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评课稿《虎门销烟》评课稿1课文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王素霞老师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感悟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
有以下优点:一、大量补充历史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
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向中国大量走私,仅1835年,就向中国走私鸦片35445箱,约1800000千克,中国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
让学生们认识到外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实在是“肆无忌惮”、实在是“无法无天”。
而虎门销烟就像一记耳光抽在他们的脸上、就像一声巨雷炸在他们的头上。
从而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读好最后一节。
三、以“爱国”为切入点,读了另外四篇课外文章,突出了语文主题学习,增加了学生的课内阅读量。
《虎门销烟》评课稿2《虎门销烟》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黄世兰老师教这一课时,有如下亮点:1、激情洋溢,进入情境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黄老师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2、发挥主动性,学会学习本课其中的一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从语言文字体会出这一伟大的“壮”举,因此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去读书,找到有关“壮”的语句,再去读,黄世兰老师也从中鼓励学生,如“你真会读书,抓住了重点词来看出人多!”3、联系生活,感情升华当学生沉浸于虎门销烟的壮举中,沉浸于林则徐的英勇斗争精神中时,黄老师来了一个大转弯,“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和他的。
虎门销烟评课稿
虎门销烟评课稿篇一:《虎门销烟》说课稿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虎门销烟》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
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御外侮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让他们要明白:虎门销烟》说课稿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虎门销烟》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
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虎门销烟-评课
《虎门销烟》评课稿城关第一小学《虎门销烟》这篇课文介绍了清朝末年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在林则徐的带领下虎门销烟,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打击了外国列强的嚣张气焰。
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赵转周老师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
有以下优点:一、以一条主线贯穿全文——寻“壮举”。
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学习课文时,赵转周老师紧紧围绕“壮”,找一找哪些词句能表现“壮”,将这些词句画下来。
再读一读,把你读懂的内容批到书上。
学生先自主尝试,再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启发点拨。
学生从销烟前的场面、销烟的经过中体会到了虎门销烟的壮情。
二、感悟和指导朗读结合——读中想象,悟“壮情”上课伊始,赵转周老师满含激情引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169年前那段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历史。
”学生齐读课题。
虎门销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究竟是个怎样的事件呢?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并板书:伟大壮举。
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向中国大量走私,仅1835年,就向中国走私鸦片35445箱,约千克,中国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
让学生们认识到外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实在是“肆无忌惮”、实在是“无法无天”。
而虎门销烟就像一记耳光抽在他们的脸上、就像一声巨雷炸在他们的头上。
伴随着学生的交流,让学生透过课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指导朗读。
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第二自然段中“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凭借朗读让师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及自我反思(精选6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及自我反思(精选6篇)《虎门销烟》及自我反思篇1一、谈话导入这节课让我们再随着课文的描述回到一百多年前,感受虎门销烟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二、精读课文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或一句话来说明。
过渡:课文说虎门销烟是“壮举”,那么“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请看大屏幕)这个伟大、有气魄的举动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2.下面请同学们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是一个壮举,用“—”画出来,并多读几遍,看看你有什么体会?3.学习一~三自然段。
(1)谁能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壮举。
(2)学生汇报交流。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②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个壮举。
a.你体会到了什么?b.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过渡:可以看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真是大快人心。
③文中还有两个词说明人多,看谁找到了。
4.学习四、五自然段(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热闹、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
那么销毁鸦片时的场面又是怎样壮观的呢?谁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
(2)是用什么方法销烟的,分几个步骤呢?(3)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几步的先后顺序。
(4)你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5)那么老百姓的反映怎样呢?你体会到了什么?(激动、兴奋)(6)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5.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销烟场面后的表现怎样?从他们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威风扫地、狼狈)三.加深感悟1.师引读: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的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放下书,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花?3.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据。
(观看)4.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5.读完后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四.总结。
虎门销烟这件事被称为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永远记住1839年的6月3日。
评高职的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大五里乡大石河中心完全小学娄玉芹
《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
上课伊始,我给学生们介绍鸦片的危害,没想到刚说两句,孩子们一个个的把小手举了起来,我知道他们有话要说,于是请他们来说说鸦片的危害。
学生们有的说的是从书上看来的知识,有的介绍了电视上看到的吸了鸦片的人变得瘦骨嶙峋甚至卖儿卖女最后导致死亡,还有的学生说鸦片害了我们中国,使我们把很多土地割让给了外国人……孩子们一个比一个激动,最后整个班都议论起来了,我顺势问他们:“你们想消灭这可恨的鸦片吗?”“想!”异口同声的回答。
“有一个伟大的人物——林则徐,他帮我们完成了心愿,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样销烟的。
”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为体会后文鸦片销毁之后人们激动的心情作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抓住“壮”字引导学生深入读课文,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仪式的隆重,销毁的鸦片数量多都表现了“壮”这个字,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在指导朗读方面,描写销烟情景的语句要引导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豪迈气势;描写老百姓反应的语句时,要抓住“成千上万”、“跳哇”、“叫哇”
以及“欢呼声”等词句,将学生带入情景,引导学生把欢天喜地的心情读出来。
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如果你是当时的人,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如果你就是现在的你,你又想对林则徐说点什么?大多数学生都是向林则徐表示感谢与敬意,也有学生是立志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出力的,还有的说要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点到了本文的主旨。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虎门销烟》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虎门销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简述本节课教学内容为《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广东虎门镇人民抵制英国人侵略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爱国、爱乡爱民。
2.观察目标:学生对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描写等方式的观察。
3.认知目标:通过阅读,了解虎门镇事件的历史背景,学习人民群众抵制外敌的勇气和坚定。
4.技能目标: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首先,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侵略”这个词汇。
2. 导入环节在引起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家乡。
让学生回顾一下家乡的山川形势、自然风光、文化底蕴等方面,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做虎门的小镇上,那里的人民抵制外敌入侵的故事。
3. 阅读、讲解环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阅读能力强,但难免会有生字生词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内容。
在教学中,老师要逐个向学生解释生词,如“侵略”、“哨兵”等,并注重讲解细节,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4. 朗读、朗诵环节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老师应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另外,在朗读的时候,老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5. 练习环节学生进行了朗读练习之后,老师还应该让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大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6. 反思环节课堂结束后,老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纠正不足之处,并再次强调学生的学习目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难度适中,学生较容易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注重讲解细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阅读能力。
同时,在朗读和朗诵练习中,也为学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然而,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可能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另外,在课堂上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虎门销烟》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虎门销烟》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课文《虎门销烟》介绍了_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以学定教)(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虎门销烟教研点评稿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虎门销烟教研点评稿一、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单元标题为“屈辱与抗争”。
此单元的目标为:初步了解我国近代历史上屡遭列强侵略得史实,初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知道近代我国人民反抗侵略反对压迫得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体会中华民族得爱国传统,激发对爱国志士得敬佩之情和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志向。
分为4课。
今天奚岚老师执教的是第9课《虎门销烟》,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知道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认识近代以来英美等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并体会到林则徐所领导的虎门销烟是爱国之壮举,大长中国人民之志气。
由于本文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活较远,对近代史的了解学生还处于一个真空状态。
因此,课前,老师与学生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上网或通过查阅书籍、资料等方法简单了解罂粟的用途、虎门销烟的经过等,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中国现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的制订在教学中,奚老师参考教参中的目标,并根据自己设计的课时,拟订的教学目标为:1. 知道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认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
2. 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感受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屈辱,初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 体会林则徐所领导的虎门销烟是爱国之壮举,大长中国人民之志气。
4. 知道在鸦片战争期间,我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与侵略者进行的抗争。
5. 学习运用历史资料来领悟道理的方法。
三、课时目标的制定:1. 知道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认识近代以来英美等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
2. 体会林则徐所领导的虎门销烟是爱国之壮举,大长中国人民之志气。
3. 用合作分析资料的方法,初步激发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环节落实的相关教学目标有了这些基础,我在设计本教时的过程中,将教学活动分为六个活动板块,分为两教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一到活动三。
活动一:不堪回首——鸦片的毒害。
1、以罂粟花的美丽图片引入,进行一系列相关图片的切换和相应内容的解说,通过“美”与“丑”的对比,让学生初识鸦片。
虎门销烟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虎门销烟》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
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御外侮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让他们要明白:拒绝毒品,珍爱生命!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片段,并用“先??再??然后??”造句;○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能有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虎门销烟》教案4篇
《虎门销烟》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虎门销烟》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虎门销烟》教案1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
学生读课题。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对课文有哪些猜测?3、有意识引导到课题的意思:在虎门销毁烟(鸦片)。
我们从题目中猜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这是个不完整的句子,缺少了什么?随机生、师简介林则徐(投影林则徐像及简介)。
4、过渡:先让学生说谁在哪干什么。
(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暗示学生这件事还缺少时间,具体经过也是看不出的。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音,标出自己与老师读得不一样的地方。
2、生自读课文:标拼音,标小节,找出销烟的时间,想想课文具体讲销烟经过的是那几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指名读,集体评议纠正。
生领读,指名检查。
出示其他词语,方法同上。
(“分外,身着”的多音字要注意)提问上述词语的理解,学生互相解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理清条理:(1)齐读找到写时间的第一节(投影)。
提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强调“值得纪念”与“中国历史”,告诉学生像这种以时间独立成段的,就是要强调这个时间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节。
让学生加上时间再说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找找为什么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然后自由读一读找到的第六节(投影)。
说说哪些词语能看出这个日子值得纪念。
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是不可欺侮”。
投影有关鸦片的图片资料(重点突出危害性)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点评8虎门销烟_苏教版-word文档资料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点评-8虎门销烟苏教版师:同学们,看过电影《鸦片战争》吗?生:看过。
师:谈谈你的印象好吗?生:洋人太坏了,把那些鸦片运到中国,不但残害中国人,而且赚取我们的钱财。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太好了。
不过要让现在的洋人听了不产生误会,好像再加上一个词更好些。
生:噢!应该是当时的一些洋人。
师:对了,这就准确了。
师:还有谁愿意谈谈?生:我觉得林则徐真了不起,如果他是皇帝就好了。
生:我觉得那些抽大烟的人太可怜,太可气了。
【评:从学生感兴趣或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课堂导入不露痕迹;引导学生畅谈感受,又为后面的课文阅读埋下伏笔;抓住学生表述中的“小问题”,启发学生自我规范语言,语感培养细致入微。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些了解,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虎门销烟》,讲的就是鸦片战争的事。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师:(边写边说)“销”是个生字,同学们可跟老师一起写。
(学生写完后,齐读课题。
)师:知道这里的“烟”是指什么吗?生:指大烟。
生:指鸦片,又叫毒品,它对人非常有害,吸“烟”严重,会导致死亡。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事。
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怎么读都行。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应该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
】师:读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呢?【评:大巧若拙!看似平白的一问,实则生发了一个浩大的问题空间,比起“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生:鸦片害人,早就应该销毁,虎门销烟为中国人争了光。
生:我想,当时成千上万的老百姓,看到这一情景,该是多么激动啊!生:我觉得咱们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让鸦片进不了中国。
生:林则徐是个功臣,要不是他,恐怕鸦片还不一定能被销毁。
师:说得好!林则徐功不可没,如果他还健在,一定会倍感欣慰的。
师: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文中并没有对林则徐展开描写,只是一句带过,为什么?(学生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全国中小学教案评比《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林则徐的禁烟壮举。
2. 通过分析虎门销烟事件,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虎门销烟的背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2. 虎门销烟的过程:林则徐的禁烟令及执行情况。
3. 虎门销烟的意义:民族尊严的捍卫,国家主权的维护。
4. 林则徐的形象:英勇、智慧、忠诚、担当。
5. 虎门销烟的精神: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爱国主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意义及林则徐的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虎门销烟事件背后的民族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林则徐的禁烟壮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虎门销烟事件对当代的启示。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虎门销烟的历史氛围。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等相关教材。
2. 课件:虎门销烟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道具:虎门销烟相关模型、图片等。
4. 参考资料:关于虎门销烟的历史文献、论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虎门销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背景:讲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
3. 分析过程:详细讲解虎门销烟的过程,强调林则徐的禁烟令及执行情况。
4. 讨论意义:组织学生讨论虎门销烟事件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5. 案例分析:分析林则徐的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他的英勇、智慧、忠诚和担当。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全国中小学教案评比《虎门销烟》
全国中小学教案评比《虎门销烟》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1.2 教学内容虎门销烟事件的发生背景。
虎门销烟事件的过程和影响。
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虎门销烟事件的意义和启示。
案例分析法:分析虎门销烟事件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的文本资料和阅读材料。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环节利用虎门销烟事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引导学生思考虎门销烟事件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3.2 讲授环节讲解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虎门销烟事件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3 讨论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相关的讨论题目和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3.4 案例分析环节提供虎门销烟事件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利用测试或考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
引导学生思考虎门销烟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历史文献:包括《林则徐传》、《鸦片战争演义》等,用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虎门销烟评课
虎门销烟评课胡高雪《虎门销烟》评课《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组课文是以“典范人生”为文化主题。
这篇课文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林则徐的凛然正气。
本文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好教材。
一、教材把握住妥当,教学目标明晰,达成一致度低。
从胡老师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她根据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了合适的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体会鸦片的危害,体会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
2.学习文本环境衬托、用“先….然后….再….”进行条理叙述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中,胡老师运用抓关键词句理解、语言渲染、多媒体辅助、反复朗读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理解了课文内容,很好的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流程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细致。
1.激情导入,披文入情,唤起情感的共鸣。
听课伊始,老师出具罂粟花图片及服食鸦片图片,配上教师深情的语言,使学生深深地体会至鸦片的益处,介绍了历史背景,为自学课文搞好铺垫。
2.找准切入点,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首先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以“课文中哪些语句最使你感受到这就是“了不起创举”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再次来到文本,高度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使学生通过听听,想一想,画画,写点,在二要而有效地读书活动中潜心可以文、感同身受,同时实现与文本间零距离的“心灵对话”。
鼓励学生深入细致至课文的字里行间,从课文叙述的场面盛大、成果小、意义关键性的具体内容词句的认知和体悟中体会销烟的伟大意义和林则徐的爱国情怀。
并使林则徐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纤细,受其人格的熏陶。
三、以学生朗读为主线,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使朗读和理解有机结合。
虎门销烟一等奖说课稿
虎门销烟一等奖说课稿《虎门销烟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虎门销烟一等奖说课稿虎门销烟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虎门销烟说课稿课件,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说教材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工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国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
3. 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的意识。
三、说教法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
1. 读词语。
2.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新授。
1.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一次怎样的事件,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1)交流板书:伟大壮举(2)依次理解“举”“壮举”“伟大壮举”。
(3)指导朗读“伟大壮举”。
2. 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请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
(注意“挤”)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人多)小结指导朗读。
3. 引读第三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1)交流出示“礼炮……”,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
)(2)引读“随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门销烟》评课稿
课文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邵老师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
有以下优点:
一、披情入文,察寻“壮举”
上课伊始,教师满含激情引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169年前那段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历史。
”学生齐读课题。
虎门销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究竟是个怎样
的事件呢?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并板书:伟大壮举。
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向中国大量走私,仅1835年,就向中国走私鸦片35445箱,约1800000千克,中国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
让学生们认识到外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实在是“肆无忌惮”、实在是“无法无天”。
而虎门销烟就像一记耳光抽在他们的脸上、就像一声巨雷炸在他们的头上。
从而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读好最后一节。
二、读中想象,体悟“壮情”
伴随着学生的交流,邵老师让学生透过课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指导朗读。
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第二自然段中“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凭借朗读让师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
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销烟经过。
在阅读交流中,“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等词语必然会跃入孩子们的眼帘,在抓住词语品读时,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仔细观察林则徐的神态,从民工郑重的表情、严整的军容中想象:“在雄壮的礼炮声中,林则徐健步登上礼台,一声令下,一群群健壮的民工开始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他们先……再……然后……顿时……这样的场面何其壮观!”在教师的话语引导下,课文中的插图不再静止,它仿佛一幅幅跳跃的画面,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因此学生在朗读时,也就自然地读出了那种激昂的“豪壮”气势。
第四自然段描绘述了“老百姓对销烟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教学参考书语)。
透过字面,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前者,但对于后者理解则相当吃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白:“在欢呼的人群中,有沾染鸦片成瘾的年轻人,他们会说_____;有深受鸦片毒害的家人,他们会说______;有正直义愤的读书人,他们会说_____……”在此想象的基础
上,还可以进一步想象,当外国商人看到中国老百姓声势浩大的欢呼场面时,他们会感受到什么?进一步体会,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是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行动!第五自然段教学时,邵老师抓住数字“20多天”、“二百多万斤”和“卷进咆哮的大海”等词语,指导学生读懂销烟持续时间之长,销烟的数量之多即可。
课文选材于历史事件,这就决定了课文教学必须适度开放。
因此,当组织学生交流、朗读了销烟的“壮情”以后,应指导学生回读全文,从整体上再度建构知识和情感。
可以结合课文第二幅插图启发学生以“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适时补充林则徐的爱国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
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谈话之后,组织学生,诵读最后一自然段,再次抓住“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等词句,深层领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将会让世界震惊!
在全文阅读教学似乎结束以后,对课文进行补白: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腐朽的清政府将销烟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林则徐身上,道光皇帝将他革职,罚他往伊犁垦荒屯田……补充了这部分历史故事,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关于“壮举”的另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