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密度与社会生活》【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六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六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3.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同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
2.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密度变化。
3.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泡沫的漂浮、铁块的沉没等。
4.了解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探究密度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体在不同密度介质中的浮沉情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密度相关的现实生活场景,如泡沫救生圈、潜水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2.创设实验情境,如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3.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探究密度的影响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问题导向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获益。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为什么泡沫可以漂浮在水上?”“铁块为什么沉到水底?”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三、教学策略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

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重视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对密度概念、特性的理解;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如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关注密度知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飞机的翅膀为什么能起飞?”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途径,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5.实践性作业:布置一道与密度相关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反思评价,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认知;最后,通过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五个亮点充分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密度相关的实例,如船的浮沉、飞机的翅膀设计等,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实验现象,如制作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如讨论潜水艇的浮力控制、分析日常用品的材料选择等,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教案: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教案: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案

6.4密度与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⑵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二、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变化有关——热胀冷缩,V变化引起ρ变化;知道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三、教具:酒精灯、风车。

四、教学过程(一)预习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__________,密度_______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_____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_______,固体、液体影响较________。

3、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4..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³”等字样。

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二)新课一、密度与温度那么,物质密度是否可以改变呢?观察“想想做做”: 2、风车下面放点燃的酒精灯,风车会转动。

(学生根据教材,解释风的形成)在这些现象中,物质的密度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会变化?可见,温度发生变化时,一定质量的物体的体积也会变化,根据ρ=m/v可知物质的密度也变化了。

所以,虽然密度是物质固有的特性,但并不是说物质的密度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问题:1、自然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2、我们在哪些方面应用了风能?(学生根据上面的实验理解)问题:1、北方的冬天,自来水管为什么会冻裂?2.暖气片为什么会放在窗户下面?3.寒冷的冬天,湖面封冻,鱼儿为什么还能自由游动呢?(学生自己阅读课本120页,自己完成)质量为1kg的水结冰,体积有何变化?由ρ=m/V知V水=m/ρ水=1kg/(1×103kg/m3)=10-3m3V冰=m/ρ冰=1kg/(0.9×103kg/m3)=1.1×10-3m3既水结冰时(由液态变成固态)体积变大.可见“水”不简单的遵循热胀冷缩规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0(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0(精品教学设计)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实验和对生活经历的回顾,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从而全面理解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重点物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

难点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

酒精灯、气球、火柴、纸风车、冰块、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

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盐水可以选种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特点。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

从视频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

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密度与温度提出问题:从刚才同学们了解的现象可知: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密度都是一成不变的呢?密度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播放视频:龙卷风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

观察并思考: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点评:放在冰块上面的气球变小了,气球下降;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气球变大了,气球上升。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的《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密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的计算,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 讲解: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密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4. 应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为什么气泡会浮在水面上等。

六、活动重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密度的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密度现象,比如食品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等,下节课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设计。

我选择了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作为实例,这个实例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直观地展示密度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中,我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1.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2.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难以将密度知识与其他物理知识相结合,解决问题。
3.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强化密度概念,通过实例、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物体浮沉与密度的关系。要求学生描述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
3.结合生活实际,列举至少三个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4.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密度计算方法和应用:
a.有一块体积为0.5m³的木块,其质量为200kg,求木块的密度。
b.一艘船的体积为500m³,求该船满载时的最大载重量(假设船的密度为0.8g/cm³)。
c.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3.答案解析: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密度知识体系。
2.学生总结: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提出疑问和困惑。
3.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如船舶的浮沉、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沟通能力。
3.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题型整理
1.计算题: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例题:一物体质量为200g,体积为500cm³,求该物体的密度。
答案:密度ρ = m/V = 200g / 500cm³ = 0.4g/cm³
2.应用题:利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例题:为什么轮船能够在大海中浮起来?
答案:轮船能够浮起来是因为它采用了浮力原理。轮船的体积较大,排开的水体积等于轮船的重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量,与轮船的重量相等,因此轮船可以浮在水面上。
-学生将密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鉴别物质、测量物体质量等。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撰写了关于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或报告,巩固了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密度的定义
-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
-密度与物质种类、温度、状态的关系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实践题: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
例题: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一个石块的密度。
答案:
步骤一:用电子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记录数据。
步骤二:将石块放入量筒中,测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总。
步骤三:取出石块,测量剩余水的体积V水。
步骤四:计算石块的体积V = V总- V水。
步骤五:根据密度公式ρ = m/V,计算石块的密度。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密度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
-加强课后辅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提高其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获得收获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
3.理解密度与物质种类、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并能应用于解释生活现象;
5.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实践应用题:
-设计一道与生活相关的密度应用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背后的原理;
-鼓励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等。
3.探究性实验:
-布置一项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42密度与社会生活(空心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42密度与社会生活(空心问题)教学设计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密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需要引导他们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数据处理不准确等问题,需要加强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面的指导。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需要通过生活实例、趣味实验等方式激发,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思考的习惯。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密度知识为核心,紧密结合社会生活,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掌握密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感受物理的魅力。
1.教师设计一系列有关密度的练习题,包括计算题、应用题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概念、计算公式、密度与生活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木块、石头、硬币、乒乓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这些物体有的是实心的,有的是空心的。此时,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密度与社会生活(空心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建立学生互评机制,让学生相互评价作业,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密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密度计算、单位换算等基础题目,以巩固对密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鼓励学生利用家庭物品进行简单的密度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密度物理意义的认识。
2.生活实践应用: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布置与密度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设计拓展性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设计:
-展示一颗石子和一块木块,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石子会沉入水底,而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沉浮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种密度测量装置,或优化现有密度测量方法。
4.团队合作分享:
-组织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一个与密度相关的项目,如制作密度展示板、录制科普视频等,促进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
-要求每组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其他同学了解和学习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反思与评价: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密度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对今后学习的规划。
-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现象,例如浮力、物质鉴别等,并撰写小论文。
-鼓励学生思考密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
3.探究拓展提高:
-布置一道探究性题目,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法,研究不同物质密度随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变化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了解物质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

3.了解密度在鉴别物质上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实验和对生活经历的回顾,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从而全面理解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

难点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工具影像资料: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含有风车工作的场景);龙卷风的发生片断。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和龙卷风发生的片断,组织学生认真观看风车工作场景和龙卷风的危害。

风车为什么能转动?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二、新课教学1.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学生思考】不同密度的物质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教师引导】学生举例。

【教师点拨】①人们利用风力区分饱满的种子与瘪粒,就是利用了密度的知识。

②在生产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飞机以及航天器时,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

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采用不同密度的材料,制造不同的器物。

④鉴别物质的种类以及其纯度或浓度,也经常利用密度的知识。

【教师总结】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1)风的形成【学生观察】挂图龙卷风。

【学生思考】风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点拨】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因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42密度与社会生活(空心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42密度与社会生活(空心问题)教学设计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八年级学生对密度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密度与物体空心、实心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密度知识。此外,学生在解决与密度相关的生活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a.为什么冰块在水中会浮起来,而冰块熔化成水后,水却会沉入水底?
b.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哪个更重?为什么?
c.乒乓球被挤瘪后,为什么会恢复原状?
2.设计一道实验题目,让学生在家中自行完成,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9.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篮球和一个同样大小的实心球,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篮球为什么是空心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物体空心与实心问题的思考。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物体空心时密度与实心物体密度的关系,能够判断物体是否为空心。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V m /=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V m /=ρ,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V m /=ρ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V m /=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V m ⋅=ρ和ρ/m V =.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 题a .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 .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 .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t s v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v s t t v s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 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 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236,263⨯==则, 362=,对比可解决V m /=ρ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V m /=ρ,可以得出V m ⋅=ρ,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ρ/m V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340cm 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 ,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 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 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 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 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340cm 361g ==球球V m3g/cm 9.8=铜ρ求 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333g /c m 9.8g /c m 9.740c m316g <===球球球V m ρ ∴<铜球ρρ 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316g g 356cm 40g/cm 9.833>=⨯==球铜实V m ρ∴>球实m m 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333cm 40cm 5.358.9g/cm316g <===铜球铜ρm V ∴<球铜V V 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340cm 减去壳的体积3cm 5.35,是3cm 5.4.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3g/cm 9.7,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3g/cm 9.7,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321321V V V m m m ++++=ρ 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33g /c m 8.2~g /c m 6.2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3g/cm 7.2,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乙乙甲甲V m V m //= 由此得出乙甲乙甲V V m m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乙甲m m =,所以乙乙甲甲V V ρρ=,也就是甲乙乙甲ρρ//=V V ,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乙甲V V =所以乙乙甲甲ρρ//m m =也就是乙甲乙甲ρρ//=m m ,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教案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教案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密度相关知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二、展示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能用密度知识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实例,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密度变小;温度降低,密度变大;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密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三、本节导航:课件展示四、课内探究:课件展示:想想做做。

1、放于冰箱冷藏室与炉火旁的两个相同气球会发生什么变化?2、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气球的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针对这一现象利用课件进行有条理的原因分析。

对于第2个问题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实验操作时要注意:风车移动到酒精灯前要保持静止不动,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进行对比,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进行板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再利用课件展示人们如何利用风力。

合作探究:导语:是不是所有的的物质都热胀冷缩呢?引出问题:北方冬天室外的水管为什么可能冻裂?并由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探究。

在学生讨论后,引出计算题:1m3的水结成冰后的体积多大?在学生利用密度知识进行计算后,师生共同总结出:1m3水结成冰后体积变为1.11m3,进而引出:水不简单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从而利用课件展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并链接相关知识: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水的反常膨胀现象有益的一面。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进行水的密度何时最大的知识点总结。

精讲点拔“体育课上使用的铅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引出:密度与物质鉴别。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可测出物质的密度与密度表进行比较,进行物质鉴别。

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密度在科技发展、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同样是体积相同的物体,有的可以浮在水面上,有的却沉入水底?比如冰块、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而石头、铁块却会沉入水底。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密度,就能解释这个现象。”
3.教学策略:
-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科学思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注重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4.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密度实验,探究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或压力下的密度变化,并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结论。
4.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并解释以下现象:为什么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为什么深海潜水员在潜水时要穿特制的潜水服?
5.查阅资料,了解密度在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如船舶设计、航空工业等,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发现。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潜水艇原理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不同物质密度大小的比较,如水、盐水、酒精等。
2.温度对密度的影响,如冰块、水、热水等。
3.压力对密度的影响,如深海潜水员、飞机飞行等。
(四)课堂练习,500字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一)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 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二)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三)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具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二)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1.密度与物质鉴别讨论的问题如下: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计算: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

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盐水可以选种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特点。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
图1:戒指图2:矿石图3:盐水选种
引导: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

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学生思考回答。

二、推进新课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可知: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密度都是一成不变的呢?密度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
探究点一密度与温度
播放视频:龙卷风
启发: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学生议论纷纷。

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

观察并思考: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教师分析:放在冰块上面的气球变小了,气球下降;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气球变大了,气球上升。

实验说明:气体受热体积膨胀。

由于密度,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演示实验:做一个纸风车。

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观察并思考: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学生分析。

结论:由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思考并讨论]
1.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分析。

总结: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
学生分析。

总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

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内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用水,有刊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

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
学生议论纷纷。

启发: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介绍水的特点。

引导学生推导为什么水结冰时体积反而变大。

解决问题:为什么自来水管冬季容易冻裂?
(教学说明:启发学生从自来水管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而水结冰时遵从“热缩冷胀”,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解答。


启发:水的反常膨胀对冬季水中的生物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探究点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思考并讨论】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一只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引导同学思考: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只要测出了戒指的密度,再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引导同学思考:如何测戒指的密度?
在同学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小结:测出戒指的密度后,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比较。

测戒指的密度时,可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引导同学思考:用量筒测得的戒指质量是否精确?因此测出的戒指密度是否精确?
学生讨论并回答。

(课件展示例题)
例题:某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45.39g,体积为5.1cm3,它是纯金的吗?若不是纯金做成的,那么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活动:思考并独立解题。

(教学说明:教育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事情。

实现学以致用)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完成后,教师点评,注意学生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师: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密度的知识来鉴别体育课上用的铅球是不是用纯铅做成的。

让学生通过计算学会如何鉴别物质,在计算密度时,如果单位用g/cm3,可将它换算成㎏/m3,再对照密度表确定物质的种类。

总结:从前面的密度表可知,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

例如酒精和煤油都是液体,它们的密度都0.8×103㎏/m3。

通过对两者气味的判断,在知道密度的基础上可以鉴别出酒精和煤油。

可见,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可以鉴别物质,但是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社会和生活。

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

本节教学我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再通过观看本节课PPT课件,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