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文学文化常识
关于《史记》的文学常识详细介绍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学与历史的卓越结合《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史学史上的一部巨著,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14年撰写而成。
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背景与创作《史记》的创作背景是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在继承父亲司马谈史学遗志的基础上,历经艰辛,广泛搜集资料,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文学与历史的卓越结合。
二、内容与结构《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其中,“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内容;“世家”主要用于记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列传”则用于记载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
这种编排方式使得《史记》在结构上既严谨又富有变化,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灵动性。
三、文学特点《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采用纪传体的编写方式,通过丰富的人物传记和生动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同时,《史记》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排比等,使得文字既富有节奏感又充满力量。
此外,《史记》还包含了许多成语典故和名言警句,如“徙木立信”、“破釜沉舟”等,这些成语和警句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也反映了司马迁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四、影响与传承《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确立了纪传体史书在史学领域的主导地位,为后世正史所沿袭。
《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学常识《史记》文学常识《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史记》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史记》文学常识1一、《史记》名称由来《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二、《史记》创作背景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
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三、《史记》取材《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四、《史记》创作过程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
《隋书·经籍志》载:“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
”可见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
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高中史记选读知识点总结
高中史记选读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
高中史记选读中对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
在高中史记选读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和学说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的多样性和思想变革的重要性。
3.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在高中史记选读中,对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变革、法家和儒家的兴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变迁。
高中史记选读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统、思想变迁以及佛教的传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中国中古史1. 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
高中史记选读中对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科举考试以及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和教育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宋元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和海外贸易。
高中史记选读中对宋元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航海技术、以及海外贸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和海上贸易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古代中国的边疆政策和对外关系。
在高中史记选读中,对古代中国的边疆政策、对外关系、以及中华文明的东传西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4. 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状况和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
高中史记选读中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状况、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中国近代史1. 明清时期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
高中史记选读中对明清时期的政治改革、社会变革、以及科举制度的衰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革的动力和结果有更深入的了解。
《史记》复习整理
《史记》复习整理《太史公自序》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太史公生平经历,李陵之祸。
3.《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年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共130篇,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
4.《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作者是吴乘权(字楚才)、吴大职(字调侯)叔侄俩,浙江绍兴人。
5.钱钟书:代表作《围城》《管锥篇》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编辑了《楚辞》(浪漫主义)《战国策》(国别体)《说苑》二、通假字6.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有”同“又”。
7.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匮”同“柜”。
8.故长于风:“风”同“讽”,讽喻,委婉暗示劝告。
9.《书》以道事:“道”同“导”,引导、指导。
10.其指数千:“指”同“旨”,要旨。
11.失之豪厘:“豪”同“毫”,长度单位。
12.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
13.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同“缵”,继承。
14.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同“网”,网罗。
“失”同“佚”,散失。
15.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同“弼”,辅助。
16.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俶”同“倜”,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三、古今异义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至于——一直到。
2.无泽为汉市长:市长——掌握市场的官长。
3.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从事——跟从做事;发愤——愤懑。
4.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终于——最终落在。
5.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先人——父亲。
6.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至于——到。
7.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仪表——准则、标准。
8.余所谓述故事:故事——历史旧事。
9.夫《诗》《书》隐约者:隐约——言简而意深。
10.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末流——遗业。
(完整版)史记文化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整理:唐俊阳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十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二十岁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考察风俗,采集传说,走遍江淮、中原。
元封三年,司马迁继其父司马谈任太史令。
此后,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
著书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名称:或称《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太史公书》。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据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
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秦汉职位渐低。
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取材:相当广泛,包括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
司马迁对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疑难,或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创作初衷: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以修史为使命。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遗憾、忧愤而死,死前嘱咐儿子:“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司马迁答:“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志完成史著。
《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
虽然司马谈、司马迁都自称以续写《春秋》之后的史事为己任,但《史记》记录的史实并非直接承接着《春秋》记录的部分,而是包含了后者。
高中语文《史记》文化常识及翻译
高中语文《史记》文化常识及翻译1. 史记概述《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代表之一,由司马迁撰写。
全书分为十二篇,共记载了从五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和传记。
作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奠基之作,《史记》被誉为“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2. 文化常识2.1 五帝《史记》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五位帝王,他们分别是:- 伏羲:据说是中国最早的神农氏部落的首领,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 神农: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农业文化英雄,被誉为农业的创始者。
- 黄帝: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 帝颛顼:被认为是中国第三位帝王,他向人们传授了农业和社会生活的知识。
- 帝尧: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仁政君主,以其圣明治理闻名于世。
2.2 三皇五帝的时代在中国的传说中,三皇五帝是指早期统治中国的神话人物。
三皇包括伏羲、神农和黄帝,五帝则加上了帝颛顼和帝尧。
这个时代被认为是中国历史的开端。
3. 翻译3.1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itleTitle: Cultural Knowledge and Translation of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in High School Chinese Literature3.2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ubheadings1. Overview of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2. Cultural Knowledge1. Five Emperors2. Era of the Three Emperors and Five Emperors3. Translation3.3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ntentPlease note that the content provided here is only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and may not reflect the actual translation of the document.High School Chinese Literature - Cultural Knowledge and Translation of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1. Overview of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written by Sima Qian. The book is divided into twelve volumes, recording historical events and biographies fromthe Five Emperors to 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 As a founding work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ical books,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is regarded as a model of "biography-style history books."2. Cultural Knowledge2.1 Five Emperor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records the five emperors of ancient China, namely:- Fu Xi: He is said to be the leader of the earliest Shennong tribe in China and is revered as the ancestor of the Chinese nation.- Shen Nong: He is an agricultural hero of ancient China, known as the founder of agriculture.- Zhuan Xu: Regarded as the third emperor of China, he taught people knowledge of agriculture and social life.- Yao: A legendary sage king in ancient China, renowned for his benevolent rule.2.2 Era of the Three Emperors and Five EmperorsIn Chinese legends, the Era of the Three Emperors and Five emperors refers to the mythical figures who ruled China in its early history. The three emperors include Fu Xi, Shen Nong, and Huang Di. The five emperors include Zhuan Xu and Yao. This era is considered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history.3. TranslationPlease note that the translation provided here is only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史记》选读文言知识整理.doc
《夏本纪》一、重点字音鲧gǔn殛jí稽qǐ亹亹wěi橇qiāo祗zhī台yí姒sì渐jiān 契xiè二、重点实、虚词1、浩浩怀【义:怀抱,包围】山襄【义:冲上,漫上】陵2、鲧为人负【义:违背】命毁族3、等【义:比较,衡量】之未有贤于【义:比】鲧者4、于是【义:在这时候】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义:代理执行】天子之政5、乃殛【音:jí;义:流放,放逐】鲧于【义:到】羽山以【义:而】死6、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义:正确】。
于是舜举【义:选拔】鲧子禹7、女【义:同“汝”,你,第二人称代词】平水土,维是勉之。
”禹拜稽【音:qǐ】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曰:“女其【义:还是】往视尔事矣。
8、禹为人敏给【义:敏捷】克【义:能】勤【义:勤苦,劳苦】9、称【义:称量,权衡】以【义:而】出10、通九道,陂【义:堤防,堤岸,这里用作动词,筑堤防】九泽,度【义:测量,勘测】九山11、禹乃行相【义:察看,考察】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义:交通是否方便】12、于是九州攸【义:就】同【义:同一】,四奥既居,九山刊【义:砍削】旅【义:治理】,九川涤原【义:疏通水源】13、六府【义:藏财货处,仓库】甚修,众土交正【义:同“征”,征收】,致慎财赋,咸则【义:标准,准则】三壤成赋14、东渐【音:jiān;义:流入】于【义:到】海,西被【义:覆盖】于流沙,朔、南暨【音:jì,义:及,达到】:声教讫【义:穷尽,达到】于【义:达到】四海。
于是帝锡【通假:同“赐”】禹玄圭15、禹辞辟【通假:同“避”,躲开】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义:离开】商均而朝禹三、重要句子1、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翻译:禹于是行进考察各地的物产所宜,规定了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翻译:禹为先父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敢进入。
史记选读基础知识梳理
一、廉颇与蔺相如1、通假字可与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负: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遣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乃使其从者衣褐让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3、古今异义词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人看今义:上级对下级的说明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古义:条约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得罪: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宣言曰宣言:古义:扬言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鄙卑下贱4、词类活用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乃使从者衣褐衣,名词作动词,穿而相如庭斥之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完璧归赵完,使动用法,使...完整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动用法,使...破碎宁许以负秦曲负,使动用法,使...承担毕礼而归之归,使动用法,使...回去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动用法,以...为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后5、文言句式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史记的文学常识
史记的文学常识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一部杰出的著作,由中国古代名人司马迁所著,于公元前141年开始编写,完成于公元前91年,主要以中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大事件、政治文化、民俗习惯等内容为主,全书分三卷:「上史」、「中史」、「下史」,共200多篇短文,全书叙述了从夏朝到汉朝的历史,直至汉武帝死后的六十余年。
史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它在文学上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也是汉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学作品。
一、史记的文学常识1、史记的文学形式史记的文学形式主要是传奇,另外还有记叙、抒情、诗歌等形式。
史记以传奇形式叙述历史事件,其文字间隙中寄寓着神话传说、神仙故事、哲理思想,充满了艺术气息和文学技巧,使历史叙述加入了艺术的情趣。
2、史记的文风史记的文风集中表现了司马迁的思想意识,他崇尚“礼”,追求“义”,崇尚正气,反对恶意,遵循天命,尊重帝王,重视社会道德,追求天道,尊崇朝廷;他的文章充满了豪迈的气势,抒发着他的志向和信念,赞美高尚的人格,抨击邪恶的行径,给英雄英明的褒奖,给恶人的报应批判。
3、史记的文体史记的文体主要是汉文白话,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讽刺、超调、形象等修辞手法,以及上古汉文的诗词形式,使文章生动而有节奏感。
史记的文体也受到《诗经》的影响,将诗经的叙事方式运用到史记中,使之更具有文学色彩。
二、史记的文学价值1、史记的历史价值史记是中国历史史书类的代表作,它以司马迁的独到的见解、丰富的资料和客观的叙述,反映了古代中国历史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人们记录历史的重要著作,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2、史记的文学价值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史书,更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巨著,它的文学价值体现在语言文字、文体和文学手法等方面。
史记的文字清新自然,格调高雅,文体活泼,文学手法运用得当,使文章既有历史叙述的真实性,又有艺术的美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3、史记的思想价值史记记录了古代中国历史的变迁,表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体现了司马迁的思想观念,如崇尚“礼”、追求“义”、重视社会道德等,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对今天的人们也有一定的启发。
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
少时常与鲍叔游
古:不贤、不才 今:品行不好 古:扶持 今:将要
古:两个词“时候、常常” 今:一个词“常常、经常” 不肖 将 时常
幻灯片 8 总结:单音词
双音词 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
1、形容枯槁
2、去鲁适周 形容(古:形,形体;容,容貌; 今: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适(古:去;今:适合) 幻灯片 9 三、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唯子贡庐于冢上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 介宾短语后置
3、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幻灯片 16 4、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管仲囚焉 被 动
句
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语意被动句
5、离骚者,犹离忧也 其先宋人也 孔子布衣
判 断 句
有判断标志的判断句 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 幻灯片 17
人皆谓之“长人” 而异之 意动用法
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 亡国破家相随属
管仲因而信之 (危,使……受 到危害) (亡,使……亡; 破,使……破) (信,使……守信)
使动用法 幻灯片 11 形容词作动词
(短,诋毁) 5、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于顷襄王 形容词作名词
6、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 《史记》一书撰
写的序言。
幻灯片 3 疏通字词 A、识记掌握
圩顶 愠色 稼穑 听讼 鲍叔牙
管仲 仓廪 商贾 娴熟 渣滓 啜饮
wéi
yùn
jià sè
sòng bào
Guǎnzhòng lǐn
gǔ xián
Zōu
kù
wū
B、陬邑 帝喾 商於之地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文言知识点整理
《〈史记〉选读》文言积累点整理班级姓名《太史公自序》——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司马氏去.周适.晋年十岁则诵古文..。
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退而深惟.曰(涵混太虚..,呼吸万壑)《夏本纪》——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女其.往视尔事矣。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鲁周公世家》——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武王有疾,不豫..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明日,武王有瘳.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在丰,病,将没.无敢寇.攘无敢不逮.《河渠书》——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此损.漕省卒,益肥关中之地岁因以数不登.《六国年表》——僭.端见矣晋文中国侯伯侔.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高祖本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沛公引.兵西夺其军,可.四千人并攻昌邑,昌邑未拔.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座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系颈以组.乃以秦王属.吏待诸侯至而定约束..今则.来,沛公不得有此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非有功伐.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示.鲁父老项羽头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项羽妨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今某之业孰与..仲多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李将军列传》——实词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吾去.大军数十里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以为李广老,数奇.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虚词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亦竟.射杀之专以射为戏,竟.死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句子其李将军之谓也...《孔子世家》——实词孔子适.齐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君子亦有穷.乎?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孔子语.鲁大师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读《易》,韦编三绝....。
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由司马迁所著,中国古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以六朝历史纪实为主,记载了汉魏、晋、南朝、北朝、隋唐历史,同时融入政治情节、历史观点、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是中国第一部依照历史事实编纂而成的类型史文,具有重要的影响。
《史记》文学常识包括:
一、历史事实记载:《史记》以六朝历史纪实为主,记载了汉魏、晋、南朝、北朝、隋唐历史,并借助文言文表达绘景幽情,精彩纷呈;
二、评价伦理道德观念:《史记》既将当时政治和社会现象述说客观,又着重以伦理道德的观点来点评历史人物和事件,古人善恶功过清晰可辨;
三、历史观点:《史记》收录了许多著名史家对历史的评论,使其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四、研究多元文明:《史记》还收录当时其他文明的史实,成为探究多元文明的宝贵资料。
如涉及到各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文化,以及日本和朝鲜的史实等。
2024年史记文学常识
7、孔子名丘,字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正是通过这种“影响和作用”,在经济形态的基础上、政治形态的中介作用下产生的观念形态即文化,又反过来渗透于、熔铸在经济活动、政治制度和被纳入人的活动范围内的自然物质之中。就其实质而言,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包括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哲学思潮、风俗习惯,是人们的理论世界、价值世界、意义世界。文化就是文化,它不是经济本身,不是政治本身,更不是物质本身,但经济活动、政治制度和被纳入人的活动范围内的自然物质又具有文化的内涵,体现着文化的独特的社会作用。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1]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1]
20、三皇:天x、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史记有哪些文学常识
史记有哪些文学常识
史记有哪些文学常识
1、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少卿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有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
4、《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五部分。
5、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6、《史记》的五部分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主的。
7、“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8、《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9、《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
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史记选读基础知识总结
省略句
管仲既用,任政於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臣客屠者硃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啗以利
宾语前置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哙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今如此避而不击,後有大者,何以加之!
使动意动为动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公子往数请之,硃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史记》文学常识(2篇)
《史记》文学常识《史记》文学常识(2篇)《史记》文学常识11、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少卿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有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
4、《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五部分。
5、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6、《史记》的五部分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主的。
7、“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8、《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9、《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
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史记》文学常识2刘邦好酒,但是没有钱来买酒,于是便赊酒。
因为每当刘邦来饮酒时,卖出的酒竟是平日的数倍,酒家很奇怪。
喝醉了酒的刘邦倒头就睡,他的身上常有龙出现,令酒家很奇怪,到最后酒账不了了之。
没钱买酒并且赊酒是没有面子的,但是能够一直喝下去,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到吕公家庆贺,身无分文,却诈称“贺钱一万”,明明是吃白食,竟令吕公刮目相待,不但请坐上座,而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刘邦。
要知道连当时与吕公要好的县令求亲,吕公都不同意,却将女儿许给了只有一面之交且是来吃白食的刘季,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负责看管城门的老头郦食其来见刘邦,刘邦正叉开两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为其洗脚。
郦食其很不客气地批评刘邦说:“你这样子接见老年人是很不礼貌的!”被人当面批评是很没面子的事,但是人家刘邦马上知错就改,整理了衣服就向郦食其道歉,请其上座。
于是得到了一条重要的计策:袭击陈留,以得到秦军储存的粮食。
文学常识(七)《史记》
《史记》文学常识整理1、《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著《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名称:或称《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太史公书》(见书P12)3、《史记》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叙史方式)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
它记叙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末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
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分本纪(记帝王朝政兴衰,12篇)、列传(志历代人物事迹,70篇)、世家(叙开国承家诸侯,30篇)、表(列人事系年表谱,10篇)、书(综述典章制度,8篇)五种体例。
(见书P14)【史书体例补充】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纪传体: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班固撰的《汉书》,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
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文学文化常识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记载历史的书。
“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
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易》:周易的简称,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
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
位在丞相上,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
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
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
汉宣帝时期把太史公降为太史令,太史令的职权也大大削弱,仅仅行文书而已。
最著名的太史公就是《史记》作者司马迁。
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
战国七雄之中,秦国与其他六国以崤山为界,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的六国均在其东边。
因此这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五霸:其说法不一,一般指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他们在诸侯中势力强大,称霸一时。
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和魏国信陵君无忌。
合纵: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
连横: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
(张仪)
刀笔吏:主办文案的官吏
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有时只指牛一牲(古代祭祀燕烹用羊、豕各一者,叫做“少牢”)。
有时借指贵重美食。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叫牺牲
血食:享受祭祀
三代:夏商周
三晋:韩魏赵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之前的三个帝王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注释中的一种说法)
古代乐律为五声”: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
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
因封国分别在唐虞。
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之处。
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封:封禅。
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在泰山下辟地祭地的一种盛典。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穆清:指天。
巡狩:古代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小治理的地方,以考察功绩,叫巡狩。
曾大父:曾祖父。
大父,祖父。
从父,伯叔。
从弟:堂弟。
司空:古代六卿之一,职掌土木器物制造之责。
后稷:相传为周朝始祖。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太公:一指吕尚,姓姜。
周朝齐国始祖。
践祚:登上帝位。
函谷关:关名。
古关为战国秦置,在今河南灵宝县境。
汤沐邑:这个词语源于周代的制度,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
后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
刀笔吏:主办文案的官吏。
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著名思想家。
太师:乐官之长,掌教诗、乐。
文王操:周文王作的乐曲名。
辟席:离座起立,表示恭敬。
用事:掌权。
鲁大师:鲁国的太师。
稚子:小儿子。
贾生: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掾:官吏。
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山东:(1)崤山东;(2)山的东面,如“期山东为三处”。
有司:主管某方面事务的官吏。
汤镬:开水锅。
上大夫:大夫中最高一级,仅次于卿。
西河:黄河以西以南之地。
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
先秦时期指掌管图籍文档及朝廷记事,职同后世史官。
赘婿:入赘于女家的女婿。
州闾:乡里。
倡:表演歌舞的人。
苑囿:种植林木,豢养禽兽的地方。
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五音:“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是我国五声音调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
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亦称作五音。
箕踞:两腿张开,坐于地,如同簸箕。
以示轻蔑对方。
天雨粟,马生角:比喻不可能之事。
博士:古代设置的学官,职掌论议顾问,以备君王咨询。
制:帝王的命令。
诏:诏书,皇帝颁发的文告命令。
朕:原为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后,成为皇帝或听政的太后专用的自称。
谥:帝王、贵族死后,根据生前事迹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虚左:空出左边的座位。
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位。
抱关者:看门人。
关,门闩。
三族:一般指父族、母族、妻族。
儿女子:妇女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