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1、微生物的分类2、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鼠疫,霍乱3、发展史巴斯德:巴氏消毒法,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郭霍:郭霍法则弗莱明:青霉素汤飞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细菌为宜。
2、细菌的基本结构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高渗环境中可生长典型菌落:油煎蛋样菌落可恢复为原菌4、细菌的特殊结构5、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在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6、芽胞不包含质粒。
7、细菌的抵抗力比较:有芽胞,选芽胞;无芽胞,选金黄色葡萄球菌。
8、细菌的生长繁殖(1)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代时:15~30分钟(2)群体的生长繁殖9、细菌合成代谢产物致病作用:热原质,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侵袭性菌鉴别作用:色素,细菌素治疗作用:抗生素,维生素噬菌体1、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噬菌体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①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②严格胞内寄生;③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④抗原性;⑤抵抗力3、噬菌体的化学组成:核酸,一种,DNA或RNA,遗传物质;蛋白质,保护核酸,识别宿主菌4、噬菌体分类①毒性噬菌体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吸附的原理: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②温和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三状态两周期:三状态,①游离的具有传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的噬菌体核酸;③前噬菌体。
两周期: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
细胞的变异与遗传1、细菌基因组的组成:细菌染色体、质粒、整合在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转座元件2、质粒的特征:①自我复制;②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的特征;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非必需;④具有转移性;⑤相容性与不相容性3、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经过第二次突变恢复野生型的性状,称为回复突变;往往是表型回复突变,即第二次突变没有改变正向突变的序列,只是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从而抑制了第一次突变的效应,称为抑制突变。
微生物学 知识点
【微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微生物通称2.病原微生物指可以侵入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3. 性菌毛又称性毛,性丝,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长直的蛋白质类附属物,比菌毛长,且每一个细胞仅一至少数几根。
4.菌落是由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外表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5.质粒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DNA分子6、荚膜某些细菌外表的特殊结构,是位于细胞壁外表的一层松散的粘液物质。
7.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一定条件下,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构造。
8.菌毛又称纤毛,伞毛,线毛或须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
9.细菌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试验曲线。
10.酵母菌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的通俗名称。
11.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单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12、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置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13. 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外表或内部一局部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对象根本无害的措施。
14.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5. 无菌操作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
16. 自发突变是指物体在无人干预下自然发生的低频率突变。
17. 诱变即诱发突变,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
18.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遗传型的改变。
微生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
微⽣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章、细菌学概论细菌(bacteria):⼀类具有细胞壁、单细胞、以⽆性⼆分裂⽅式进⾏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物。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p123-137)⼀)⼤⼩与形态1.⼤⼩:微⽶、光学显微镜2.基本形态(适宜条件、8-18h、主要有3种;观察选对数⽣长期最优)球菌Coccus 单、双、链、四联、⼋叠、葡萄球菌杆菌Bacillus 各种杆菌差异较⼤,排列分散、⽆⼀定形式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弧菌:⼀个弯曲、螺菌:数个弯曲3.多形性:细菌在条件改变时,出现不规则形态,呈梨形、⽓球状、丝状等,条件适宜,可以恢复。
⼆)细菌的细菌结构(10分)★★★★★1.基本结构(所有细菌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1)细胞壁:坚韧、有弹性;保护细菌;含主要成分肽聚糖,特殊成分磷酸壁、脂多糖等。
A.⾰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含丰富肽聚糖,少量磷壁酸a.肽聚糖由40层左右的⽹格状分⼦交织成厚的三维⽴体⽹状结构,由聚糖⾻架和四肽侧链及五肽桥组成。
聚糖⾻架由N-⼄酰葡糖胺(G)和N-⼄酰胞壁酸(M)经β-1,4糖苷键交替间隔排列⽽成。
肽聚糖⽀架相同,肽链肽桥随菌⽽异。
b.磷壁酸(G+特有成分)酸性多糖,由核糖醇或⽢油残基经磷酸⼆酯键互相连接⽽成的链状聚合物。
分壁磷壁酸(核糖醇型)和膜磷壁酸(⽢油型)具重要⽣理功能:①.P-结合阳离⼦,Mg2+提⾼细胞表⾯酶活性②.细胞壁表⾯抗原成分③.噬菌体吸附的特异受体④.调节⾃溶素活⼒⑤.增加细菌粘附性,与致病性有关。
B.⾰兰⽒阴性菌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含量低。
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三部分a.肽聚糖b.外膜①.脂蛋⽩:⼀端以蛋⽩质部分共价键连接于肽聚糖的四肽侧链上另⼀端以脂质部分连接在外膜的磷酸上,其功能是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②.脂质双层:脂蛋⽩外侧,脂质双层结构。
含有外膜蛋⽩。
微生物学
1.芽孢:某些细菌再其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的、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2.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3.荚膜:细菌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由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多聚体组成的黏液性物质结构.具有抗吞噬、粘附及抗有害物质损伤的作用4.菌落:由单个细菌分裂增殖,经过一定时间(18~24h)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孤立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5.原核生物:指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兰蓝细菌,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6.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
未经染色之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
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
革兰氏染色属复染法。
7.假肽聚糖:甲烷杆菌等部分古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其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以β-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连在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L-Glu、L-Ala和L-Lys三个L型氨基酸组成,肽桥则由L-Glu一个氨基酸组成。
8.液态镶嵌模型:液态镶嵌模型把生物膜看成是嵌有球形蛋白质的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
膜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特点的结构。
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既具有固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质分子以各种形式及脂双分子层相结合。
这种模型主要强调的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连续体,而蛋白质分子像一群岛屿一样无规则地分散在脂质的“海洋”中,比较普遍地被大家所接受和支持。
9.“拴菌实验”:鞭毛的功能是运动,这是原核生物实现其趋性即趋向性的最有效方式。
有关鞭毛运动的机制曾有过“旋转论”和“挥鞭论”的争议。
1974年,美国学者西佛曼和西蒙曾设计了一个“拴菌”试验,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抗体牢牢“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行为。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绪论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值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多数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2.原核型细胞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内有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行有丝分裂。
三.正常菌群和条件治病菌人体的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鼻、咽部、肠道等)中都存在大量种类不同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都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但其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被称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1)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形菌:分为弧菌和螺菌二.细菌的细胞结构(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是维持细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结构,是各种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及细胞质内的内容物等。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赋形、保护、纳泄、抗原作用。
2.胞质颗粒:细菌细胞内的一些颗粒状内含物,多为细菌贮存的营养物质,也有的属于细菌的代谢产物。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某些细菌细胞在一定情况下才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
包括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荚膜的主要功能: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抗原性。
2.芽胞:休眠结构。
3.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分为四种——单鞭毛、双鞭毛、丛鞭毛、周鞭毛。
4.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关。
微生物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0.1mm)。
包括全部真细菌(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和古细菌,以及真核生物中的部分真菌(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还包括非细胞生物(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自然发生说:认为微生物是由食品中的无生命物质转化而来的,无需空气中的“胚种”。
原生质体:指在认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革兰氏阳性细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蕈菌:又称伞菌,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子囊菌类。
温和噬菌体: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反之则称为温和噬菌体。
营养:生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
营养物: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光能),提供生命活动的结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的生理环境。
生物氧化: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一系列酶在温和条件下按一定次序的催化,放能分阶段进行,释放的能量部分贮藏在能量载体中。
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存在多种酶与辅酶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可使还原当量中的氢传递到氧生成水。
纯培养: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次级代谢:某些微生物为了避免在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产物积累所造成的不利作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次生代谢物: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学物。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分为杀菌和溶菌。
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物、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1.1 我们周围的微生物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我们时常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由于肉眼分辨能力的原因,我们几乎忽略了那些无所不在的微小生物。
1.2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原核类:真细菌、古菌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藻类。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易;分布广、种类多。
1.3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1.4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4.1微生物的发现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个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 k, 1632~1723,但他的最大贡献不是在商界而是他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他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300倍,构造很简单,仅有一个透镜安装在两片金属薄片的中间,在透镜前面有一根金属短棒,在棒的尖端搁上需要观察的样品,通过调焦螺旋调节焦距。
利用这种显微镜,列文虎克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由于他的划时代贡献,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4.2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
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1.微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小、分布广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比表面积大、代谢旺盛。
2.细菌的三大基本形态是:球状、杆状、丝状、螺旋状。
3.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4.根据实验目的和用途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四类,它们是:基础、选择、鉴别、加富。
5.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6.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有三种,它们是:全动性营养、植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7.由于紫外线的特殊性质,它在科研、医疗、卫生等许多方面广泛应用于:空气消毒、表面消毒、诱变育种、用于饮用水和污水的消毒。
8.沼气发酵三阶段理论中的三阶段及其参与的微生物分别是:水解与发酵(水解、发酵性细菌群),生成乙酸和氢(产氢、产乙酸细菌),生成甲烷(专性厌氧产甲烷菌群)。
9.根据最终电子受体的不同,微生物的氧化类型有三类,它们是:发酵、好氧呼吸、厌氧呼吸。
10.水体自净容量是指:在水体正常生物循环中能够净化有机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1.废水处理生物中好氧微生物群(活性污泥)要求碳氮磷比为BOD5:N:P=100:5:1,厌氧微生物群体(厌氧消化)要求碳氮磷比为BOD5:N:P=100:6:1,好氧堆肥要求C:N=30:1,废水如果不缺乏营养而盲目地添加营养物会导致:反驯化。
12.活性污泥的结构与功能中心是:菌胶团。
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表现在:絮凝有机和无机固体废物,同时吸收和分解水中溶解性污染物。
13.菌胶团在生物法污水处理中的作用为: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物、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生存环境、提供附着栖息场所、指示作用。
14.氧化塘中细菌与藻类的关系为:原始合作关系,一般革兰氏阴性菌易形成菌胶团,真菌适宜的PH范围为:3~6。
15.废水生物处理的方法很多,根据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存在状态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常用方法是:生物膜法。
16.蓝绿细菌与其他藻类不同,原因在于:蓝绿细菌没有核膜、没有特异化的细胞器、也没有有丝分裂。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总论部分1.绪论(掌握)2.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4.噬菌体(了解)5.细菌的遗传变异(了解)、实际应用(掌握)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物理及化学灭菌法(掌握)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掌握)8.病毒概述(掌握)9.真菌概述(掌握)10.其他微生物(了解)11.免疫学基础(1)抗原、抗体的概念(熟练掌握);(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掌握);(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掌握);(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熟练)(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了解)一、绪论(掌握)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①微生物:个体小,显微镜才能看到②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举例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真菌③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
④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⑤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A.立克次体B.放线菌C.细菌D.真菌E.衣原体『正确答案』D二、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一)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菌外形呈杆状螺形菌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霍乱弧菌(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结构特点及功能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细胞膜功能: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参与细菌分裂细胞质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胞质内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核质无核膜、核仁,双股环状DNA和RNA聚合而成,亦称为细菌染色体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鞭毛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菌毛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使噬菌体吸附于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芽胞抵抗力强,耐高温。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微生物学知识点协议一、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和某些藻类等。
2、微生物的分类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个体微小,但其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和代谢活动。
2、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能迅速吸收营养物质,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代谢和生长繁殖。
3、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快速生长和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
4、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且容易发生遗传变异,产生新的性状。
5、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其种类繁多,估计有数百万种以上。
三、微生物的营养1、营养物质碳源: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元素,如糖类、有机酸等。
氮源:提供氮元素,如铵盐、硝酸盐、蛋白质等。
无机盐:包括钾、钠、钙、镁、铁、锰等元素。
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水:作为溶剂和生化反应的介质。
2、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蓝细菌。
光能异养型:利用光能和有机物作为碳源,如红螺菌。
化能自养型:通过氧化无机物获取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硝化细菌。
化能异养型: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大多数微生物属于此类。
四、微生物的生长1、生长曲线迟缓期:微生物适应新环境,代谢缓慢,细胞数量基本不变。
对数期:细胞快速分裂繁殖,生长速率最大,代谢旺盛。
稳定期:细胞生长速率与死亡速率相等,活菌数达到最高水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大于生长速率,活菌数逐渐减少。
2、影响生长的因素温度:每种微生物都有其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分为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
pH 值:不同微生物对 pH 值的要求不同,大多数细菌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生长良好。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研究。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环境、健康、食品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学的一些知识点,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生长特点、应用等方面。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几类。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通常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
真菌则是一类以孢子繁殖的微生物,分为霉菌、酵母菌等多个类群。
而病毒是一种无法独立生长的微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
微生物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细菌的繁殖周期一般在20分钟到数小时之间,真菌和病毒也具有较快的繁殖速度。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
微生物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行业中,微生物可以用于食品的发酵、熟化等过程,生产出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在医药领域,微生物可以用于制备抗生素、疫苗等药物,对
许多疾病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环境领域,微生物可以进行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等工作,保护环境资源。
总结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促进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增进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
微生物学
(七)微生态失调的防治:改善微生态环境、增强宿主适应性、合理使用抗生素。
第五章 微生物的控制
消毒:是指杀灭或去除物品上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是指杀灭或去除物品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
无菌:是指环境与物体中无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的状态。
(二)细菌性感染
1、胞外菌:寄生于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有较强的致病力。
2、胞内菌:兼性胞内菌: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在适应的条件下可在胞外生存。专性胞内菌:只能寄生于宿主细胞内。
(三)细菌致病的机制
1、外毒素:为蛋白质,对热及其他理化因素敏感,多数由两个蛋白亚基组成。
外毒素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故处理后制成类毒素,用于人工主动免疫。
(3)微生物的分类
1.非细胞型:主要指病毒,同时也将亚病毒(如类病毒和朊病毒)
2.原核细胞型:一般指细菌,包括古细菌、蓝细菌和真细菌。真细菌包括球菌与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
3.真和细菌型:主要指真菌。
第三章微生物的形态与繁殖
原核微生物-真细菌
真细菌的分类
3.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较薄,疏松,(10 nm~15 nm),但结构比较复杂。除含有1层~2层肽聚糖(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20%)外,尚有特殊组分外膜(约占细胞壁干重的80%)。外膜位于肽聚糖层的外侧,由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三部分组成。
4. 细胞膜的功能:渗透和运输、呼吸、生物合成和参与细胞的分裂(中介体)
主动免疫:竟直接多次的抗原刺激建立起免疫保护,如感染某种传染病后,可获得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保护。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如灭活(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等。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领域,涵盖了对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理、遗传、繁殖、生态等方面的研究。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几大类。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形态多样,可以是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中,有些细菌对人类有益,如参与食物发酵和分解有害物质,而有些细菌则是人类的致病菌。
2.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动物体内等环境中。
真菌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引起人类的疾病。
3.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它们可以感染细菌、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引起各种疾病。
4.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包括阿米巴、锥虫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和动物体内,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食物链成员。
二、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各异,适应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1. 细菌结构与功能:细菌通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组成。
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等代谢过程。
有些细菌还能产生酶、激素等物质,对环境有调节作用。
2. 真菌结构与功能:真菌通常由菌丝、菌核和孢子等组成。
真菌通过菌丝在有机物上进行分解和吸收,起到分解有机物和循环养分的作用。
同时,真菌还能产生抗生素、酶和食物等。
3. 病毒结构与功能: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通过感染细胞进行繁殖,对宿主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引起各种疾病。
4. 原生动物结构与功能:原生动物通常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它们通过摄食和吸收等方式获取营养,同时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籍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种类多,数量大,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适宜环境中繁殖迅速,易变异。
3.自然界微生物的种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活细胞内繁殖,只有一种核酸(DNA\RNA)——病毒(virus)。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是一类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细菌(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类细胞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真菌(fungus)。
4.微生物学(补充)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5.医学微生物学(补充)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6.二分裂分裂無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对存在,两者都只属于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分裂叫二分裂,以区别于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缢裂,然后细胞质分裂。
原核生物的二分裂不会有核延长缢裂的过程。
7.细菌与病毒的大小与类型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其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以微米(μm)为单位细菌的外部形态比较简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并据此而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大小:直径1微米杆菌:长2-3微米宽0.3-0.5微米螺形菌:2-3微米或3-6微米病毒体积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电子显微镜观察。
测量单位:纳米(nm)。
<50 nm 小型病毒50 nm -150 nm 中等大小病毒(大多数)150nm 大型病毒(最大300 nm)8.细菌的四个基本结构1.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无色透明、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微生物学复习要点整理版(含答案)
微⽣物学复习要点整理版(含答案)微⽣物学复习要点1.微⽣物的五⼤共性?(1)体积⼩,⾯积⼤(2)吸收多,转换快(3)⽣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种类多 2.细菌常见的⼏种形状?基本上形态为:球状、杆状、螺旋状少数形态:丝状、三⾓形、⽅形和圆盘形⾃然界中各种形状细菌数量⽐较:杆菌〉球菌〉螺旋型菌>其他型细菌 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①维持细胞的形状②保护作⽤(使细胞免受外⼒损伤,阻挡有害物质进⼊细胞)③细胞⽣长、分裂和鞭⽑运动必需④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4. G+、G-细胞壁成分、结构的区别?⑴⾰兰⽒阳性细菌:肽聚糖,磷壁酸①厚度⼤(20-80nm),化学成分简单,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组成②肽聚糖 :肽聚糖=短肽链+聚糖链(肽聚糖为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聚糖: N -⼄酰葡萄糖胺(G) 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成长链⾻架a.青霉素抑制四肽侧链和⽢氨酸五肽桥之间的连接N -⼄酰胞壁酸(M) b 溶菌酶识别、⽔解位点β-1,4-糖苷键多肽:四肽尾(四肽侧链)(L-Ala-D-Glu-L-Lys-D-Ala) 肽桥: (变化较⼤,最常见的是⽢氨酸五肽-(Gly)5- )肽聚糖多种类变化的原因是肽桥的不同。
③磷壁酸:特有的化学成分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油磷壁酸和核糖醇磷壁类型: 壁磷壁酸与肽聚糖分⼦以酯键共价结合,带有负电荷(羟基)与肽聚糖相连(壁磷壁酸)膜磷壁酸由⽢油磷酸链分⼦与细胞膜上的磷脂进⾏共价结合与细胞膜相连(膜磷壁酸或者脂磷壁酸)⑵⾰兰⽒阴性细菌:肽聚糖,脂多糖,磷脂,脂蛋⽩①厚度:⽐G+细菌薄,分内壁层和外壁层内壁层:肽聚糖,不含磷壁酸外壁层:外层-脂多糖:类脂A,核⼼多糖,O-特异侧链,中间层-磷脂,内层-脂蛋⽩②肽聚糖单体与G +菌基本相同不同点如下:a.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L-Lys ,⽽是m-DAP (内消旋⼆氨基庚⼆酸)四肽侧链四肽侧链肽桥→←四肽侧链肽键??→←M M G -1,4-→←糖苷键βb.没有特殊的肽桥。
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点
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点1. 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的生物群体,包括但不限于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以及一些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2. 生物分类地位:微生物涵盖了多种生物分类,其中包括:- 原核生物界:细菌(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蓝藻菌(蓝绿藻)等。
- 真核生物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界中的原生动物和部分藻类。
- 病毒界:非细胞生物,仅含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依赖宿主细胞复制。
3. 生物学特性:- 体积微小:大多数微生物大小在微米级别,甚至纳米级别。
- 结构简单/复杂:原核微生物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真核膜和复杂的细胞器;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结构有所不同,前者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后者结构更为简化。
- 种类繁多:地球上已知微生物种类数以百万计,且随着技术发展还在不断增加。
- 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生态系统中,包括极端环境如极寒、高温、高压、酸碱极端等地都有微生物存在。
- 繁殖迅速: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繁殖速度,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
- 易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导致微生物种群具有较高的进化速度和广泛的适应性。
4. 应用与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地球物质循环、氮素循环、碳循环等生命过程。
- 在医药工业上,微生物用于抗生素生产、疫苗研制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
-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发酵被广泛应用,如酿酒、制醋、乳制品加工等。
- 在环保领域,微生物可用于废水处理、有机废物降解、生物能源生成等方面。
- 在农业生产上,有益微生物可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虫害等。
5. 具体微生物实例:- 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不利条件下形成芽孢保护自己,条件好转时又能恢复生长。
- 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菌,只能在缺氧环境下生存,其感染会导致破伤风病症。
-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既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也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微生物.知识点集锦
绪论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们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2.谁是微生物学初创期的代表人物?列文虎克3.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谁?巴斯德、科赫4.什么是科赫氏法则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种培养物;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特有的病症;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出来,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原始病原微生物相同。
可能题型:试述科赫氏法则和其在当今的可用与不合理(科学)之处5.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几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何故?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一个,由它可发展出一系列其他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接受面。
7.试分析微生物五大共性对人类的利弊。
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的这个特性为它们的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有可能更好地发挥“活的化工厂”的作用。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
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的这一特性在发酵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
对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也带来极大的优越性——它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经费减少、效率提高。
对于危害人、畜和植物等的病原微生物或使物品发生霉腐的霉腐微生物来说,它们的这个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严重的祸害。
微生物学知识点概要(全)
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微生物与医疗保健微生物与工业生产微生物与农业生产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微生物:微生物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等一个难以认识的微生物世界A.个体微小B.外貌不显C.种间杂居混生,未能获得纯培养D.因果难联——微生物与其作用后果之间关系很难被人认识三、奠基期——生理学阶段(1861-1897)代表人物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Koch) 1843—1910巴斯德的主要贡献1、否定了生命“自然发生”学说;2、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治疗酒病);3、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创造了一些微生物学实验方法:巴斯德消毒法。
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科赫的主要贡献(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D.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E.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F.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G.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科赫原则1、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能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四、发展期——生化研究阶段(1897-1953)E.Buchner在1897年发现了酵母菌的无细胞制剂的酒精发酵获得成功。
弗来明:抗生素(青霉素)、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学科渗透、微生物学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瞧见,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微生物通称2、病原微生物指可以侵入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3、性菌毛又称性毛,性丝,就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长直的蛋白质类附属物,比菌毛长,且每一个细胞仅一至少数几根。
4、菌落就是由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5、质粒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DNA分子6、荚膜某些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就是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粘液物质。
7、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一定条件下,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构造。
8、菌毛又称纤毛 ,伞毛,线毛或须毛,就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
9、细菌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试验曲线。
10、酵母菌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的通俗名称。
11、病毒就是一类由核酸与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单细胞生物”,其本质就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12、培养基就是指由人工配置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13、消毒采用较温与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14、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5、无菌操作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她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
16、自发突变就是指物体在无人干预下自然发生的低频率突变。
17、诱变即诱发突变,就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
18、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遗传型的改变。
19、营养缺陷型指微生物等不能在无机盐类与碳源组成的基本培养基中增殖,必须补充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营养物质才能生长。
20、抗体就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发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1、传染又称感染或侵染,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在突破其宿主的三道防线(机械屏障,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产生特殊酶与毒素,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性反应的过程。
22、人畜共患病即人与脊椎动物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密切相关的一类传染病。
23、毒力又称致病力,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
24、抗原就是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大分子物质。
25、细胞因子曾称淋巴因子,就是一类存在于人与高等动物体中的,由白细胞与其她细胞合成的异源性蛋白或糖蛋白,一般以小分子分泌物形式释放,可结合在靶细胞的特异受体上。
26、免疫应答就是指一类发生在活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的系列反应过程。
这就是一个从抗原的刺激开始,经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使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分化等一系列变化,最终表现出相应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效应。
27、干扰素就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等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很小。
28、菌株又称品系,表示同种微生物不同来源的纯种培养,从自然界种分离得到的每一个微生物纯培养都可称一个菌株。
29、隐蔽期在病毒感染细胞之后的一个短时间内,病毒完全消失,甚至在细胞内也找不到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直至感染数小时后子代病毒出现为止,此阶段称为隐蔽期。
30、拟病毒就是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31、类病毒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32、卫星病毒就是一类基因组缺损、必须依赖某形态较大的专一辅助病毒才能复制与表达的小型伴生病毒。
33、互生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在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相互关系34、共生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形成独特结构、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相互关系35、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36、卡介苗一种历史悠久、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制成、预防肺结核病的优良减毒活菌苗37、核酸疫苗指一种用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疫苗。
38、单克隆抗体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39、伯杰氏手册就是一本细菌(包括放线菌)鉴定方面的权威性手册,由美国微生物学会组织的一个委员会主编,世界各国的有关专家共同用英文编写而成。
二、问答题1、微生物的种类有哪些?试举例说明①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与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②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与蕈菌),原生动物与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与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
)2、微生物学的先驱有那些?她们的主要成绩就是什么?①初创期:列文虎克。
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并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了形态描述。
②奠基期:微生学奠基人巴斯德与细菌学奠基人科赫。
自此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并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进入寻找人类与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③发展期:E·Buchner。
发现了青霉素等。
④成熟期:J·Watson。
把传统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3、微生物的特点有哪些?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4、原核微生物细胞与真核微生物细胞的区别?5、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有哪些,有何作用?基本结构:细胞壁(固定细胞外形与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细胞膜(选择性控制细胞内,外营养物质与代谢产物的运送;就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就是合成细胞壁与糖被有关成分;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与磷酸化等能量相关的酶系,可使膜的内外两侧间形成一电位差,此即质子动势,故就是细胞的产能基地;就是鞭毛基体着生的部位,并可提供鞭毛旋转运动所需要的能量。
)内含物,细胞质,包含物(主要成分为核糖体,贮藏物,酶类,中间代谢物,质粒,各种营养物质等,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核区(就是细菌等原核生物负载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间体,特殊结构:鞭毛(有利于细菌的运动)菌毛(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性菌毛(常见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雄性菌株中,具有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
芽孢:有利于提高菌种的筛选效率,有利于菌种的长期保存,有利于对各种消毒,杀菌措施优劣的判断。
微荚膜,荚膜,黏液层:三者组成糖被,具有保护作用,其上大量极性基团可保护菌体免受干旱损伤;可防止噬菌体的吸附与裂解,一些动物致病菌的荚膜还可保护它们免受宿主白细胞的吞噬;贮藏养料,以备营养缺乏时重新利用;作为透性屏障与离子交换系统,以保护菌体免受重金属离子的毒害;表面附着作用。
6、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就是什么?简叙为紫,碘,酒,红四步②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2分钟(初染),水洗②革兰氏碘液染1-3分钟(媒染剂媒染),水洗③酒精脱色30秒左右(脱色剂),水洗④稀释的石炭酸复红30s-1min(复染),水洗,干燥,镜检。
7、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就是什么?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层厚,交联而成的肽聚糖网状结构致密,经乙醇处理发生脱水作用,使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与碘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结果使细胞呈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层薄,网状结构交联少,类脂含量较高,经乙醇处理后,类脂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被溶出细胞壁,因而细菌细胞壁被脱色,再经石炭酸复红复染后细胞呈红色。
8、芽孢的耐热机制就是什么?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认为: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与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与核心的高度失水,正就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另一种学说则认为,芽孢皮层中含有营养细胞所没有的DPA-Ca,它能稳定芽孢中的生物大分子,从而增强了芽孢的耐热性。
9、酵母菌的特点及繁殖方式分别就是什么?特点:①个体一般以单细胞非菌丝状态存在。
②多数营出芽繁殖。
③能发酵糖类产能。
④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⑤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
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其中无性生殖分为芽殖(各属酵母菌都存在),裂殖(在裂殖酵母菌中存在),产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厚垣孢子);有性生殖(产子囊孢子) 10、霉菌菌丝体的特化形态有哪些?营养菌丝体的特化形态:假根、匍匐菌丝、吸器、附着胞、附着枝、菌核、菌索、菌环与菌网。
气生菌丝体的特化形态:分生孢子头、孢子囊、担子。
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11、一个完整的病毒粒子由哪些结构组成?请用图形简单描绘并指出其结构病毒粒的基本成分就是核酸与蛋白质。
核酸位于它的中心,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衣壳。
核心与衣壳合称核衣壳,核衣壳外还被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覆盖着,这层膜称为包膜。
12、病毒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故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②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为核酸与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③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就是DNA就就是RNA;④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与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与蛋白质成分;⑤以核酸与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大量繁殖;⑥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13、试述病毒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
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为蛋白质。
分为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由病毒的基因组编码,组成病毒体的蛋白成分,如病毒体的衣壳蛋白,基质蛋白与包膜蛋白。
非结构蛋白由病毒的基因组编码,但不参与病毒体构成的蛋白成分。
可存在于病毒体内,如病毒的酶,也可存在于感染细胞。
功能:保护病毒核酸,避免环境中的核酸酶与其她理化因素对病毒核酸的破坏;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衣壳蛋白与包膜上的蛋白突起能吸附至易感染细胞受体,引起感染;具有抗原性,病毒基因编码的衣壳蛋白与包膜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