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的角度

合集下载

记叙要选好角度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于是,我便将你和那天的夕阳,那句话,那片野菊,深深地刻人脑海。从那以后,我时常把它忆起,连成一串串浪花……
在我人生的海洋里,本来毫无波澜,更别说什么理想的彼岸。是你,让我拥有了理想的海岸,是你,教我如何撑起远征的帆……
清晨,你轻轻地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深思了一会儿回答说:“我要做鲁迅一样的人。”你,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微笑着对我说:“中午,你到我办公室来。”
在写作中,往往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合用,如魏巍《我的老师》《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或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合用,如《祝福》,还存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合用的情况。
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人称,我们要注意如下三点:
1、不能频繁更换人称;
2、更换时要交待清楚,不能随意打断叙述的线索。
3、人称视角是为叙述服务的,人称的使用,要便于处理材料,要利于表现主题。人称视角的使用,要事先通盘考虑,使用单一人称,要注意贯穿文章始终。若使用多种人称,要做到前后统一,不杂乱,不冲突,不能读者带来理解困难。
走进教室,一切如梦,闪亮的你竟和我梦里的一个样子——微笑着站在讲台上,用指尖轻轻地点着眼镜。从那架式里透出师者的仁慈,我只是默默地从眼角里偷着看你。
当夕阳落下的时候,你走到我身边,用大山里从来听不到的普通话和我攀谈:“马俊宏?你是叫马俊宏吧!”我羞涩地低着头,两只手不停地搓弄着衣角,从唇边勉强挤出来两个字:“是的。”你装着很生气的样子:“我是老虎吗?就那么可怕吗?抬起头来。”我怯怯地抬起头,心里不由地想:糟了,惹新老师发怒了。而当我抬起头才发现,有一双微笑着如野菊花般温柔的眼睛在盯着我打量。接着,你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对了,就应该这样,男子汉要有闯四方的大气,不要见个陌生人就害羞,那不就成了小姑娘了吗?”我望着窗外怒放的野菊花使劲地点了点头。

记叙文写作之叙述视角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之叙述视角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之叙述视角与选材作者:陈乃香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4年第42期【技法梳理】一、记叙文的叙述视角记叙文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之一在于选取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就是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是指写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立场进行叙述的。

记叙文的叙述视角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广义上讲,按叙述人称分,叙述视角有如下三种:1.第一人称视角。

包括“主要人物自述”视角(又叫“主人公视角”)、“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侧叙”视角和“局外人旁叙”视角。

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视角。

所谓第二人称叙述就是文章中频频出现“你”的称呼。

采用这种称呼有两种情况:一是“把读者置于叙述者的对面”的视角,可以消除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使读者读来亲切、自然。

二是“让读者旁观,面对写作对象”的视角,如朱自清的《给亡妇》,把已经逝世的妻子称为“你”,采用虚拟对话的方法,把叙述对象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由历史变成现实,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如同面对面的交流,便于抒情,便于沟通,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使记叙更加精彩。

3.第三人称视角。

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优点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叙述者的视角比较宽,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也可以自如地反映人和事的多个侧面,还可以抓住某一个角度深入开掘立意。

总之,真实、亲切、动人——宜用第一人称;对话、交流、抒情——宜用第二人称;全面而深入地写人记事——宜用第三人称。

二、记叙文的选材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渗透在材料中。

记叙方法有哪几种

记叙方法有哪几种

记叙方法有哪几种记叙是一种叙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文学表现手法,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

记叙方法的运用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那么,记叙方法有哪几种呢?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从时间顺序的角度来看,记叙方法可以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即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如《红楼梦》中对贾宝玉一生的叙述就是一个典型的顺叙结构。

倒叙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叙述,即从未来到现在,再到过去,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盖茨比的生平故事就是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手法。

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穿插一些与主线情节相关的次要情节,以便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事件发展或者补充背景信息。

比如《水浒传》中,对于每个好汉的插叙都能更好地展现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背景。

其次,从叙述角度来看,记叙方法可以分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两种。

直接叙述是指通过直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动作等来展现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这种叙述方式直接、生动,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间接叙述则是通过人物的言谈、行动、心理活动等来间接地展现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这种叙述方式更注重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能够更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最后,从叙述角度来看,记叙方法还可以分为客观叙述和主观叙述两种。

客观叙述是指作者客观地叙述事件的发生、人物的形象和事物的性质,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如《三国演义》中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

主观叙述则是指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带有个人的情感、态度和观点,通过主观的叙述来展现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对人物情感的主观叙述。

综上所述,记叙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直接叙述、间接叙述、客观叙述和主观叙述七种。

这些不同的记叙方法在文学创作中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节和目的进行灵活运用,以达到更好地表现作品的目的和效果。

记叙要选好角度

记叙要选好角度

新课标·语文 必修1
他的精力很充沛,态度和悦诚恳而又善于体贴, 声音洪亮自然。他说话时像一个老练的演说家 一样的明晰有力,而且能极自如地运用丰富的 词藻。他是个第一流的牧师,能够对他所喜欢 的人毫无顾忌地畅谈一切,更能够在教训别人 时不至引起对方的反感,在强迫别人听从自己 的意思时不使别人感到屈辱,有时甚至能够在 干涉别人的私事时不显得鲁莽无礼。他的热忱 和同情心的源泉,一刻也不会干枯…… ——【英】萧伯纳《康蒂妲》
记叙文讲解
记叙要选好角度
新课标·语文 必修1
1.了解“记叙的角度”相关内容,什么是 “记叙的角度”,不同“角度”的表达效 果和作用等。
2.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最佳的记 叙角度,力求做到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 统一。
新课标·语文 必修1
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 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新课标·语文 必修1
不虞的发现使我惊诧不已、欣喜若狂。我 的心被一种巨大的引力牵引着,我的心被 一股巨大的活力充塞着。我为老者的话成 立而感到高兴,我为父亲有过这样光辉灿 烂的过去而感到荣幸。即刻,在我的眼中, 父亲的形象是那么高大,就像刚刚揭开的 一尊铜像。 ——王登磊《鸿沟》
新课标·语文 必修1
站婆的在的 过姨背程婆影,从结的挺合墓直视前变觉,得,微有我躬虚撒下一把清香的草籽。肝 癌有夺实走,了站在她姨还婆不的算墓前太,老的生命。可我知道,当 村有子感里而的发,人青都春千已方逝。百写计地奔向城市,奔向羽绒 枕头,得姨亲婆切就感人已。不可能回到她的青春了。
——2014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青春逝去,青 春不朽》
新课标·语文 必修1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 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记叙人称、线索、角度知识和练习

记叙人称、线索、角度知识和练习

记叙的线索、人称、和角度一、记叙的线索作用: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

类型:物线、人线、事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行踪线单线:1)以具体物品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写了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件事。

《台阶》以台阶为线索,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

《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先点出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忆背影。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散步》以一家老小散步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为线索。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伤仲永》以时间为叙事线索以方仲永五岁、十二三岁和二十岁的变化为线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空间变化为线索。

6)以人物行踪为线索。

《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小石潭记》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

《最后一课》以小弗朗士为线索,通过他的行踪和见闻感受来把普鲁士兵操练、镇公所的布告牌、学校等场面串联在一起。

双线:《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

开头写在东京的见闻感受(是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原因),然后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再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爸爸的花儿落了》以爸爸爱花为主线,毕业典礼为副线。

二、记叙的人称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如《我的叔叔于勒》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直抒胸臆。

如《雷电颂》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多方面自由叙述。

如《智取生辰纲》人称变化例子:《我的老师》基本全篇都用第三人称指代蔡老师,在“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却改用第二人称,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本文用第三人称指代蔡老师,能比较客观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展现蔡老师的风貌,这句改用第二人称“你”,是呼告抒情,仿佛面对面倾诉感情,更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深情。

中考 记叙人称及视角

中考 记叙人称及视角

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为主线,通过描述人物的言行举止,描绘地点和环境等来展现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记叙文的人称和视角,是指在叙述事件时所采用的主体角度和叙述方式。

下面是关于记叙文的人称及视角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指作者以自身的角度出现在故事中,通过“我”的身份来叙述事件的发生。

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可以使读者更加贴近主人公,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例如:小时候,我住在一个小山村里。

每天早上,醒来后,我爬上山顶,俯瞰着整个村庄…2.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是指作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通过“他”、“她”、“他们”等称谓来叙述事件的发生。

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可以客观地描绘事件的发展,展现多个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例如:她静静地坐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夕阳,思绪万千。

窗外传来一阵风声,她轻轻地叹了口气…3.描述性的视角:描述性的视角是指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来展现事件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在记叙文中,使用描述性的视角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感和细节。

例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微风吹过,带来一阵清新的气息。

小鸟欢快地歌唱着,似乎在诉说着什么…4.内心独白的视角:内心独白的视角是指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独白来叙述事件的发生和主人公的感受。

使用内心独白的视角可以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例如:我站在舞台上,紧张的心情涌上心头。

我回忆起自己为这一刻所做的努力和付出,不禁流下了欣慰的泪水…综上所述,记叙文的人称和视角在叙述事件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不同的人称和视角,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无论是第一人称视角还是第三人称视角,无论是描述性的视角还是内心独白的视角,都要根据故事的需要来选取合适的人称和视角,以展现事件的真实性和情感力量。

跟着教材学阅读【记叙文阅读】叙述视角(记叙人称)

跟着教材学阅读【记叙文阅读】叙述视角(记叙人称)

初三一轮复习:跟着教材学阅读【记叙文阅读】——叙述视角(记叙人称)内容解读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总体来说有四种情形: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和变换人称和视角的叙述。

考点分析【人称的分类】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以亲身阅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的写法。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大多作者本人;小说中的“我”大多不是作者本人,只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

“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A、我是见证人。

如《羚羊木雕》中的“我”,就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

《一面》中,通过“我”的眼睛和感受来突一鲁讯先生精神的伟大和对作者的影响。

B、“我”是重要人物。

如《故乡》中的“我”。

C、“我”是主人公。

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

如,鲁迅不是狂人,在《狂人日记》中却用“我”以“狂人”的身份来叙述。

D、“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如《最后一课》中的“我”——小弗郎斯,《故乡》中的“我”等等。

分析时,要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早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第二人称:用“你”“你们”来叙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

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标志语是“他”、“她”、“它”、“他们”。

内容概括:第一人称显真实;第二人称显亲切;第三人称最自由。

【示例解读】第一人称全文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行文,使文章读起来真实、感人。

记叙文的方法

记叙文的方法

记叙文的方法
首先,要有一个生动的开头。

记叙文通常以一个生动的场景或事件作为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环境的变化或者事件的发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让读者产生共鸣。

其次,要注重事件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在记叙文中,事件的发展过程要有条不紊,不能出现突兀的情节转折或者逻辑不清晰的情节安排。

可以通过合理的时间顺序和事件发展来保持记叙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另外,要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在记叙文中,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举止和语言表达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产生共鸣。

此外,要注重环境的描写。

环境是事件发生的背景,可以通过描写环境的气氛、气候、景色和声音来营造出一个真实的场景,使读者身临其境。

最后,要有一个深刻的结尾。

记叙文的结尾要有深刻的含义,可以通过对事件的总结或者对人物的命运的展望来给读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

总之,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表达作者观点和情感的文学体裁。

要写好记叙文,首先要有一个生动的开头,然后要注重事件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注重环境的描写,最后要有一个深刻的结尾。

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够帮助你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记叙要选好角度》 导学案

《记叙要选好角度》 导学案

《记叙要选好角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记叙角度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不同记叙角度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题材选择合适的记叙角度,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二、知识储备(一)什么是记叙角度记叙角度是指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即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样的位置来记叙的。

(二)记叙角度的分类1、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展开记叙。

“我”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

其优点是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但“我”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有限,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全面地反映事件和人物。

2、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身份展开记叙。

这种角度在实际写作中较少使用,但在抒情性较强的文章中,使用第二人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交流和抒情。

3、第三人称以“他”“他们”的身份展开记叙。

作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的描述。

其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三、不同记叙角度的特点及适用场景(一)第一人称1、特点(1)真实可信:以“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叙述,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2)便于抒情:可以直接表达“我”的思想感情,使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然、真切。

(3)限制视角:“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有限,对一些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难以全面展现。

2、适用场景(1)适合写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回忆、成长故事等。

(2)当需要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时,第一人称能更好地传达内心的感受。

(二)第二人称1、特点(1)亲切交流:仿佛在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亲和力。

(2)抒情强烈:能够直接向“你”倾诉情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深沉。

2、适用场景(1)用于书信、演讲等文体,以增强与读者或听众的交流感。

(2)在抒情散文中,通过对“你”的呼唤,抒发对特定对象的深厚情感。

(三)第三人称1、特点(1)客观全面:能够全方位地展现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不受“我”的主观限制。

「初中记叙文写作」叙事的角度之叙事的切入点

「初中记叙文写作」叙事的角度之叙事的切入点

「初中记叙文写作」叙事的角度之叙事的切入点(一)要认识叙事的角度有人说:“选择什么角度,是每个人的自由,也是每个人的智慧。

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做法,而做法决定了结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处世选取角度的重要性。

作文也是如此,我们要认识到叙事角度的重要性。

好的叙事角度,不仅使题材能更好地向纵深处开掘,还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个性、情感。

只有把握好新颖独特的“切入点”,叙事才会得心应手。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朱自清先生选择的叙事角度与众不同,他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特殊环境、特殊地点下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描摹刻画,表现的角度新颖而独特,体现出的感情也就更为浓烈。

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怀念,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了。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叙事的角度。

叙事的“切入点”,有这样五个字:小、巧、新、奇、深。

角度小——利于写细,写具体,也便于把握;角度巧——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体现结构美与艺术美;角度新——不拘一格,独出心裁;角度奇——曲折动人,耐人寻味;角度深——小中见大,滴水见太阳。

(二)要精选叙事的角度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就像摄影,可正面拍,可侧面拍,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的艺术效果。

同样,写人记事时切入的角度得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丰富的材料,我们要精选叙事的角度。

如果构思过程中选准了角度,那么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写出的文章也新颖别致,集中紧凑;如果没有选准角度,写起来就别别扭扭,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松散,有时甚至写不下去。

写作文要尝试从不同的“切入点”(着眼点)来思考叙事。

叙事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通常情况下,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几个方面来记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个方面,每一方面都有不同的切入点可以选择,每一方面都可以写出人物的典型性。

怎么选择角度呢?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为例。

记叙文学作品中的叙事角度研究

记叙文学作品中的叙事角度研究

记叙文学作品中的叙事角度研究叙事角度是记叙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决定了故事的传达方式以及读者对故事的感知和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叙事角度的运用方法和效果入手,探讨叙事角度在记叙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一、第一人称叙事角度第一人称叙事角度是指以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作为叙事者,通过其个体的感知和体验来讲述故事。

这种叙事角度能够使读者更深度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加强与主人公的情感共鸣。

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本内特是第一人称叙事的角色,她的叙述使读者能够更加了解她的思想、情感和成长。

二、第三人称叙事角度第三人称叙事角度是指故事由旁观者或普通叙事者讲述,他们并不是故事中的角色。

这种叙事角度距离故事更远,能够提供客观的视角和全局的观察,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得到更全面的理解。

例如《飘》中以第三人称叙事,讲述了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南部,既能展现个人命运的纷繁变换,又能反映社会背景的历史变迁。

三、多角度叙事多角度叙事是指在故事中采用多个不同的叙事者或视角来呈现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展示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使读者对故事更加立体深入的了解。

例如《追风筝的人》中,叙述以阿米尔为主,但也穿插了哈桑、索拉雅和阿旺等人的视角,通过不同人物的叙述交织出一个细腻而复杂的故事。

四、双重叙事角度双重叙事角度指故事中出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叙事者,他们分别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形式讲述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能够同时展现不同叙述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实,使读者在故事中获得不同层面的理解。

例如《十二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叙事者和第三人称叙事者的身份交替出现,通过双重叙事角度展现了一个小镇的历史和发展。

叙事角度在记叙文学作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叙事角度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选择合适的叙事角度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主题,使读者更深入地参与故事。

因此,对于叙事角度的研究和探讨对于理解和欣赏记叙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记叙文的角度和结构

记叙文的角度和结构

记叙文的角度和结构记叙文是一种主要以叙述事实或经历为主的文体,它将人物、事件或故事等元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通过独特的角度和结构,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丰富而生动的文学世界。

本文将探讨记叙文的角度和结构对于文本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适的格式书写记叙文。

一、角度对记叙文的影响角度是记叙文中的视点,决定了记叙文所呈现的内容、语气和情感色彩。

不同的角度使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去感知故事,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1. 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即以“我”作为叙述者直接参与故事,如同亲身经历一般。

这种角度能够让读者更加贴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角色的情感起伏和思想变化。

同时,由于叙述者参与其中,故事的真实度和可信度也会增加。

2. 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则通过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如“他”、“她”等第三人称代词作为叙述者。

这种角度相对客观,能够展示多个角色的情感和经历,使得故事更加全面且具有普遍性。

3. 多角度视角:多角度视角结合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优点,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交替,展现出更为复杂和立体的故事情节。

这种角度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读者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每个角色的动机和感受。

二、结构对记叙文的影响记叙文的结构决定了故事的组织方式和叙事手法,对于文本的整体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1.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记叙文最常见的结构之一,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过程。

这种结构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增强了故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 嵌入式结构:在嵌入式结构中,叙事者通过回忆、闪回、倒叙等手法将故事的不同部分交替呈现。

这种结构可以很好地创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深度。

3. 并行结构:并行结构将两个或多个故事线索平行展开,通过对比和交错叙述,形成对比或对照效果。

这种结构能够突出主题和情感,使故事更具张力和感染力。

三、合适的记叙文格式在书写记叙文时,合适的格式能够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美观度。

记叙方法有哪几种及作用

记叙方法有哪几种及作用

记叙方法有哪几种及作用
记叙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划分方法,而最通常的是按叙述的先后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1、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电影及小说创作中常用。

倒叙是一种逆时序。

这种时序容易产生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插叙可以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

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5、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

平叙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的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记叙要选好角度》 作业设计方案

《记叙要选好角度》 作业设计方案

《记叙要选好角度》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1、让学生理解记叙角度的重要性,认识到不同的记叙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2、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记叙角度,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并能根据写作需要灵活选择。

3、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技巧。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讲解1、第一人称记叙定义:以“我”“我们”的视角来叙述事件。

优点: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容易引起共鸣。

示例:《我的一次冒险经历》2、第二人称记叙定义:以“你”“你们”的视角来叙述事件。

优点: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和互动性,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示例:《致亲爱的你》3、第三人称记叙定义:以“他”“她”“它”“他们”的视角来叙述事件。

优点:可以更客观、全面地展现事件和人物,不受“我”的限制。

示例:《小明的成长之路》(二)阅读分析提供几篇不同记叙角度的文章,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效果,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采用了哪种记叙角度?2、这种记叙角度对表达主题和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3、如果换成其他记叙角度,效果会怎样?(三)写作练习1、小练笔要求学生分别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同一件小事,如“一次难忘的考试”,然后对比三种记叙的不同效果。

2、大作文给定一个主题,如“友谊”,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记叙角度进行写作,字数不少于 600 字。

(四)交流评价1、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阅读并评价对方选择的记叙角度是否恰当,以及文章的优缺点。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重点关注记叙角度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三、作业实施1、布置作业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明白作业的目的和任务。

2、学生完成作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但要独立思考和写作。

3、作业提交学生将完成的作业按时提交给教师,可以通过纸质稿或电子稿的形式。

4、作业批改与反馈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记录。

高中语文-记叙的角度

高中语文-记叙的角度

依据“我”在叙述事件时地位 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 1、“我”是见证人。如《孔乙己》中的 “我”,《祝福》中的“我”。
• 2、“我”是文章的重要人物。如 《一件 小事》中的“我”,《故乡》中的“我”。
第一人称的记 叙有什么妙处和 不足呢?
表达效果
• 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能给读者以 很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并体现着鲜明的主体性 与浓郁的抒情性,记叙方式灵活。“我”作为记 叙的主要人物,可以拉进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 自己的情感,作为次要人物和局外人物则可以洞 观全局,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描述。
第二人称
• 所谓第二人称叙述就是文章中频频出现 “你”的称呼,作者采用这种称呼叙述有 两种情况:
• 一是把读者称作“你”,如魏巍《谁是最 可爱的人》中的用法。“朋友,当你听到 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 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 这种方式可以消除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感,使读者觉得亲切、自然。
提醒
在文章中,无论是采用第一人称 的记叙,还是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都 要特别注意人称的统一。一般来说,一 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记叙的人称,否则 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记叙 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当然,提倡记 叙人称的统一,并不是绝对排斥同一片 文章中的人称转换,有些文章,为了避 免第一人称的局限,有时将记叙的第一 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来使用。不过这 种交替不能过于频繁,在人称转换处, 必须交待清楚。
作文:
1、运用今天所学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以 “我的老师”或“我的同学”为题的文章。 2、体裁为记叙文 3、不少于700字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
• 第一人称的记叙 • 第二人称的记叙 • 第三人称的记叙

记叙的角度

记叙的角度

记叙的角度: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半知视角)叙述时,人称要统一,不能够前面是“你”,后面成了“他”。

“我”的对面就是倾听的“你”,“你”作为叙述人称也必要包含“我”,所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你、我的视角是半知的,看不到后面的结局。

一般不可能提前知道事情的后果。

第三人称:他(所有以人的名字作为叙述对象的都是——小说最多。

)这个视角,叙述者等于就是上帝。

他清楚地知道事件的最终结果。

知道事情会怎样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就像在写回忆录一样。

将下列句中的“他”都换成“裴航”并且通读一遍。

裴航却是这些陌生人中特殊的一个。

他并没有带什么行李,穿一袭儒生青衫,看上去温文有礼,只是双袖长得出奇,一直垂到膝前。

他来这座小镇已经七日,却从没有人见过他的手……远处群山环抱,再无人影。

反是离他不远处,一头黑驴驮着一个女子,正沿着小溪向他迎面走来。

另一个丫鬟模样的人,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提着竹篮,里边装了些镀银酒具。

两人漫不经心地交谈着,不时发出一阵笑声。

二女谈笑着,从他身边走过,仿佛他根本不曾存在一般。

裴航脸上露出一抹微笑,他追上两步,拱手道:“驴上的姑娘请留步。

”丫鬟抢过来挡在他面前,嗔道:“我家小姐叫云英,不叫什么驴上的姑娘!”小姐摇头曼声道:“银娘,不许多嘴,你退下。

”课后练习:把本次作文中人称不一致的地方找出来并且改正。

所以,从叙事者的角度来看,把这归结为三句话“我”中有“你”“我”“他”共存“你”“他”不同文(除非对话)关于文体不明:区别新闻体(词典体)、口水文、文学(文艺)体。

思考:写作文,需要什么样的写作体例?五种表达方式,可以融合共用。

议论中有抒情,叙事中带议论、抒情中有描写都是可以的。

玄武门之变的多种表达法: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历史教科书式的“玄武门之变”)冷月无声,默默照在昭阳宫的宫墙上。

例说记叙文中的叙述角度

例说记叙文中的叙述角度

例说记叙文中的叙述角度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五种基本方式。

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思需要用什么方式表达,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就会应运而生,所以掌握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写好文章的必要前提。

本文拟就记叙文中的几种常见叙述角度作一阐述。

顺叙:按照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

顺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式。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

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因为这样写,比较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古今中外散文名篇一般都采用此法,例如《曹刿论战》、《藤野先生》等都是范例。

顺叙运用得好,可使文章有头有尾,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明白晓畅。

顺叙需要注意材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不能面面俱到,否则便成为记流水帐;还应注意叙述的变化,以形成文章的波澜,切忌平铺直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进行的叙述。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可以造成悬念,激起读者追根溯源的兴趣,使文章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例如鲁迅的《祝福》,先写祥林嫂悲惨的结局,然后采用回忆的方式叙述她痛苦、凄凉的一生,这样写能更鲜明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但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不能故弄玄虚,为倒叙而倒叙;另外,倒叙时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否则就会使内容不连贯,脉络不清楚,从而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地墙壁。
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
着有什么劲!”
③故而,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采用第一人称,让读者感同身受。仿佛自己就 是史铁生,经历着人生的重大变故,掉入了无 尽的深渊,失去了对生活的勇气。
互相 你
交交••
语速装束 广市鲑珍
互相 交州
你看到了什么动物?
角度不同,你看到的就不同。
记叙要选好角度
记叙文写作
自主学习
1.通过自主阅读,了解记叙角度概念和相关知识,圈点勾 画重要信息。
2.通过例文,分析不同记叙角度的妙处。
3.阅读附录《秋天的怀念》,请勾画出涉及人称的且触动 你心灵的句子,分析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时主要抒发 了什么样的情感,运用第三人称时主要抒发什么样的情 感。
第三人称“她”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目光由远及近去 审视母亲,她敏感憔悴又渴望我的回应,这个通过我的眼 看到的“她”形象渐渐清晰立体感人。通过描写“她”的 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美文赏析:《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在文章中写到——随着小 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 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 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 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 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 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 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 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精评美文赏析:第三人称“她”的妙用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 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 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 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 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激情展示
1.展示对深入学习(一)三个片段的分析。 2.展示涉及人称的且触动你心灵的句子,分析作者运
用第一人称叙事时主要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运用 第三人称时主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3.展示片段描写(第二人称)。
精讲精评:记叙角度
• 视角一般指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 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 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旧知回顾
天马行空:天神之马来往疾行于空中。 比喻思想行为无拘无束;也形容文笔 超逸流畅。
穿云裂石:形容乐器或歌声高亢嘹亮。 过眼云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看重;也
比喻很容易消失的事物 别无长物:穷。=不名一钱。
旧知回顾
还部白• 府君 便可白• 公姥
告诉
言渠谈会大永有无缘缘••
缘分 机会
登六即合相正• 许相• 和应
精讲精评
如何选择记叙的角度
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根据扬·马特尔风靡全 球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好莱坞华人导演李安 执导,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 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
第85届奥斯卡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 果奖和最佳原创音乐奖4项奖项。
4.以“刘兰芝,我想对你说……”或“焦仲卿,我想对你 说”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第二人称,可以字数100字 内)
合作学习
1.交流例文①②③,说说不同记叙角度的妙处。 2.找出《秋天的怀念》中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句
子,一起分析作者的情感,再派代表充满感情的朗 读。 3.小组内交流练笔片段,并选出本组佳作共同润色,以 待展示。(要求用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
优点——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缺点——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 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 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 到一定的限制。”。
精讲精评
第二人称
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 读者的距离。
美文赏析:《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 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选自《史铁 生散文自选集》。文中描述了史铁生 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 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 悔恨。
美文赏析:《秋天的怀念》叙述“我”心里痛苦的句子
①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
精讲精评
实例 《我始终忘不了她》,作者写自己与美丽、潇洒、
天真、快乐的同学圆圆成了好朋友。突然有一天,圆圆 去北京念书走了。文章结尾写道:“但我始终忘不了她。 圆圆,不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相逢!”
这里,如果没有对圆圆的直呼,就突然把人称变换 为“我们”,读者就会感到有点儿摸不着头脑,禁不住 要问:“作者是在与谁说话称‘我们’呢?”而有了对 圆圆的直呼,无论是谁也不会产生疑惑了。
(1)最贴近读者 (2)便于对话(感情交流)使人感到 特别亲切 ,使人感受更深。(3)抒情更强烈感人,引 起读者共鸣能增加真切感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
指的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将 “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1)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2)叙述角度灵活自由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它的局限是缺 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精讲精评
故事开始于蒙特利 尔,也结束于蒙特利 尔。一名在找寻灵感 的作家,无意间得知 派·帕帖尔的传奇故 事。
精讲精评
切入点
“切入点”即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 点,其目的是更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凸显事件 的启发意义。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切入的角度得当,就 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精讲精评
【小结】
三种视角谈不上孰优孰劣,运用得当使内容与形式完 美结合即是最佳选择。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记叙的人称,否 则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记叙的头绪不清, 脉络混乱。当然,提倡记叙人称的统一,并不是绝对排 斥同一片文章中的人称转换,有些文章,为了避免第一 人称的局限,有时将记叙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 来使用。不过这种交替不能过于频繁,在人称转换处, 必须交待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