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
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
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低产茶园改造是目前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必须根据低产茶园的成因及其不同表现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根据我镇多年来低产茶园的改造经验,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改造园地,深翻改土1.对前无埂后无沟的梯地低产茶园进行开沟筑埂,即在梯地内侧挖15厘米深的“竹节式”横沟,在梯地前沿用草皮砖或石子筑成20厘米高的梯埂,保持梯层外高内低,园面向内倾斜,达到小雨水量不出园,大雨水量不冲园,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茶园保水、保肥、保土的能力。
2.对茶树长势差、长年失耕、土壤板结的低产茶园采取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的措施,结合冬季深翻增施绿肥、沼肥、蘑菇土、禽畜粪肥、饼肥等有机肥,配施钙镁磷、过磷酸钙等,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3.对土层浅、质地差的低产茶园采用客土、培土结合施用有机肥的方法,加深活土层,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
4.根据茶树喜温、喜湿、喜阴的特性,在茶园适当套种绿肥、铺草覆盖,改善土壤和茶园空气条件,为茶树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二、改造树冠,更新复壮1.对树冠上面分枝细而密,“鸡爪枝”多,新梢长势减弱,产量逐渐下降的低产园进行深修剪,在春茶后剪除“鸡爪枝”层10~20厘米,当年夏、暑、秋茶多留少采,恢复树势。
2.对树势呈半衰老和末老先衰、产量显著减少的茶树进行重修剪,春茶后剪去树高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当年夏、暑、秋茶合理打顶养蓬,年底可复壮树势。
3.对生产力已明显衰退、茶树十分衰老的茶园实行台刈措施,春茶前在离地面5~10厘米处砍去,及时清理树桩,增施有机肥。
通过春、夏两季定型修剪,暑、秋茶留叶采,重新复壮树势,培养丰产树冠。
4.对缺株少丛和密植程度低的茶园进行补植缺株。
在2~3月或10~12月,通过移栽、补苗、压条等技术手段进仔补植,提高茶树覆盖度,增加采摘面。
茶树树冠改造,必须结合其他技术措施,如加强肥水管理,合理采养,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低产茶园是指产茶量较低、质量较差的茶园。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主要包括土壤贫瘠、茶树老化、病虫害多、管理不善等。
为了解决低产茶园发展问题,可以采取技术改造措施,包括改良土壤、更新茶树、防治病虫害、改善管理等。
下面就低产茶园发展问题和技术改造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1.土壤贫瘠问题:土壤贫瘠是导致低产茶园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土壤贫瘠可能是由于长期连作、肥料施用不当、水分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土壤贫瘠问题的技术改造措施主要包括:(1)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茶树生长需求,科学配比主要养分,如氮、磷、钾等,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2)改良土壤结构: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添加腐熟有机物、有机肥或磷肥,调节酸碱度,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
(3)轮作休耕:合理安排茶园的轮作休耕,避免长期连作,减轻土壤养分的流失和病害虫害的积累。
2.茶树老化问题:茶树老化是导致低产茶园产量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茶树老化主要表现为茶叶产量减少、叶片黄化、枝条稀疏等。
改善茶树老化问题的技术改造措施主要包括:(1)更新茶树:根据茶树的生长特点和产量表现,及时对老化的茶树进行更新,选用优质茶树品种,进行嫁接、移栽等技术操作,促进茶树生长、更新。
(2)修剪整形:采取适当的修剪整形措施,修剪掉老化枝条、死枝和病害枝条,促进新梢生长,提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
(3)疏枝扦插:在更新茶树的同时进行疏枝扦插,培育新的茶树苗,为茶园的长期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和补充。
3.病虫害多问题:病虫害是低产茶园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要解决病虫害多问题,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1)病虫害预防:茶园管理中要注重病虫害的预防,加强茶园的清洁、整洁工作,及时清理病虫害残留物,定期进行病虫调查,及时发现和预防病虫害发生。
(2)有针对性的防治:针对具体的病虫害,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生物制剂、植物保护剂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村级茶园低产改造实施方案低产茶园的改造
村级茶园低产改造实施方案低产茶园的改造近年来,由于村级茶园在种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茶园产量低下,质量差,效益低。
为了提高村级茶园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其良性循环发展,需要实施低产茶园的改造。
针对此问题,本文将介绍村级茶园低产改造实施方案及其改造方案。
一、低产茶园的改造对策1. 优化种植结构在村级茶园中,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是导致产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针对此问题,应根据不同地理环境、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和优化种植结构,增加适宜栽培的优质品种,提高品种的综合效益。
2. 加强管理村级茶园管理不够科学、规范,管理水平不高也是导致低产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茶园改造中,应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科学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实施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养护和采收等措施,使茶园达到高产、高效、稳产的状态。
3. 修复土壤土壤质量直接影响到茶叶质量和产量。
在茶园改造中,应注重土壤修复工作。
采取病虫害防治、有机肥施用和发掘地下水位等多种措施,修复村级茶园中的土壤质量,提高产量和质量。
4. 技术改造村级茶园中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需要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如分层管理、定向修剪等技术,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二、村级茶园低产改造实施方案1. 制定改造计划针对村级茶园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茶园现状等不同因素,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明确目标和计划实施时间,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 加强宣传在改造过程中,针对当地茶农宣传低产茶园的改造意义和方法,让茶农们理解、认同、支持改造工作,提高收益和茶园的品质。
3. 执行技术改造加强与茶业技术专家的合作,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提升村级茶园的科技水平,采用适合当地茶园的先进农业技术,提高产出。
4. 着力组织实施改造茶园是长期性的工作,对于当地茶农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因此,需要组织起来,对茶园进行全方位的改造。
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改造的顺利实施。
5. 实现改造效果在整个改造过程中,需要对改造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改造的成效,对改造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达到改造村级茶园的最佳效果。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谭鸿振茶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可塑性,只要找出本地区茶叶低产的原因,采取因地制宜的手段,对症下药的措施,仍然有办法将产量很低,树势衰弱的茶园改造成为优质高产茶园。
改造低产茶园的方法很多,但总的归纳起来不外是两个方面,即改造地上部和改善地下部。
1、改造地上部,重新培养妤树冠改造地上部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重修剪和台刈。
(1)重修剪凡树龄较大.树势较衰弱.茶蓬枝条零乱,枝叶稀疏,鸡爪枝多,生长无力,芽叶瘦小产量低下的茶园茶树,都可采用重修剪的方法使树枝更新复壮。
所谓重修剪就是离地30~50厘米,从骨干枝上剪去上部的全部细弱枝叶,只保留原来的骨架让它重新发芽生长的一种修剪法。
重修剪的具体高度应视茶树的衰老程度和长势强弱而定。
树龄较小的,树势衰退程度较轻的,过去重修剪过的宜高位重剪(即离地50厘米剪为宜),树龄大,衰退较严重,过去曾重剪过的茶树,剪的程度就应偏重,而且剪口应比上次重剪的部位低(只许有一个伤口)。
在同一片茶园中,茶树重修剪的高度应保持一致。
重修剪的工具一般用弹簧剪,整枝剪,也可用镰刀割。
无论用什么工具都要做到剪口平滑,成斜面,枝干不破损。
对残留在骨干枝上的小毛枝和根颈处长出的弱枝,要尽量剪除干净。
重修剪时间一般在春茶采收后进行,这样可减少当年经济损失。
如果为使茶树恢复得更好,在春茶前(3月份)重修剪更为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在夏茶后重修剪。
(2)台刈所谓台刈就是一种比重修剪程度更重的改造茶树的方法。
这种更新法是距地面5~10厘米,从主干处锯断,除去地上部全部分枝,只保留一个光树桩。
凡树龄大,枝干枯老,主干灰白,树势衰退严重,茶蓬小,几乎失去生产能力而只能维持生存的茶树就要实行台刈法进行改造,使之从主干和根颈处重新发出新枝,在良好的培育管理下。
重新养成树冠,恢复生命活力。
台刈一般是用手锯,也可用刀砍,主干细的用弹簧剪也行。
台刈时间一般宜在春茶前进行。
(3)留壮去衰留壮去衰法又叫局部台刈法,即只刈去茶丛中粗老衰败的枯条,留下生长比较强壮的枝条。
浅谈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
浅谈低产茶 园改造技术措施
柴 昆
( 都匀市沙包堡办事处农业 技术 综合服务 中心 贵州 都匀 5 5 8 0 0 0 ) 摘 要 : 茶叶种植是新农业项 目重点 , 既 能丰 富农业种植品种类别 , 进一步增加 了农 民实际收益水平 , 又能改善 生态环 境, 绿化荒 山, 减少水土流失 , 改善人们居住环境。为 了改 变传统茶 园种植模 式 , 构建新型茶 园改造方案 , 不仅提 高了茶 叶 种植效率, 也能够激发农 民参 与种植的积极性。据此 , 结合 多年在 茶产业发展 中经验 , 对茶叶种植发展现状 , 特别对低产茶
物肥增气或者燃烧法对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调整。
( 2 ) 要做好低温冻害的预防工作。
会提高棚 内的湿度 , 因此可在土 壤上部覆盖 一层铺底膜 , 采用这 种方法对降低棚 内湿度 、 减少 土壤中水分蒸 发量很有效 , 使棚 内
预防工 作主 要应该在大棚内和大棚外 两个方 面进行 , 棚内中 湿度环境维持在 适当范围内, 以保证蔬菜健康、 快速生长。
参 考 文 献
程中存在 的不足之 处可以增加大棚的收益, 有效提 高蔬菜质 量。
常明显。进行通风换气 时, 需要确保棚外 具有 较高 的温度 , 防 止 [ 1 ] 高大成.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初探【 J J - ] E 京农业 , 2 0 1 4( 3 ): 4 9 - 5 0 . 通风换气后棚内的温度下降 ,同样 对蔬菜正常生 长造成一定 的 [ 2 ] 毛成 华 . 浅谈大 棚蔬 菜种植 管理 的有效 方法 [ J ] . 农 业 与技 术, 2 0 1 2 , 3 2
粗根或老根在切断愈合后能够很快发出新生白色幼嫩细根且这种新根的增长极为迅速一般在切断后半年就可以形成健全的有效吸收根两年后就能形成完整的新根系每条粗侧根断口上所长出的新根分布范围约达3030cm32园土改良321砌坎保土茶叶种植是农业经济的主要构成在保持现有种植规模下实现效益增收必须依赖于先进的茶叶服务体制从技术条件开始进行升级改造才能全面实现收益服务管理改革与发展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近年来,中国茶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随着茶叶市场竞争的加剧、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茶园产量逐渐下降,出现了低产茶园的问题。
低产茶园已成为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低产茶园的问题原因入手,分析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改造措施,以期为解决低产茶园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低产茶园的问题原因1. 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质量是影响茶园产量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茶园的不断种植和开垦,土壤的质量逐渐下降。
土壤酸碱度失衡、养分流失严重、病虫害增多等问题普遍存在,直接影响了茶树的生长和产量。
2. 农业生产技术滞后在一些茶叶生产基地,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栽培管理滞后。
对于茶园的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存在误区和不规范操作,导致了低产茶园的出现。
3. 自然环境恶劣一些茶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不佳,年降水量不足、温度波动大、土壤肥力低等因素影响了茶树的正常生长。
二、低产茶园技术改造的必要性1. 提高茶园产量技术改造是解决低产茶园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技术改造,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园的产量,提高茶叶的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2. 保护生态环境技术改造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茶园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通过技术改造,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茶叶的综合竞争力。
对于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应该进行土壤改良。
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相结合的施肥模式,减少化肥使用。
可以通过植物覆盖、大田间栽植乔木、灌木等措施,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酸碱度。
针对农业生产技术滞后的问题,应该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浇水、科学除草、做好病虫害防治等重要工作。
3. 科学规划茶园在茶园的科学规划上,可以采用错峰种植、梯田造林等方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减缓自然环境恶劣的影响。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一、茶园低产概念与低产指标茶树的生物学年龄很长,由几十年到上百年。
生产栽培的茶树一般在十五年之内,产量能稳步上升并达到高额丰产优质水平;十五年至二十五年,在良好的培育条件下,可以保持高产、稳产,以至略有增产。
以后随着生物学年龄的继续增长,树势趋向衰退,茶叶产量表现不稳定,即使在良好的培肥水平之下仍然是趋向自然减产。
另一种情况,茶树虽然在经济栽培年龄范围内,但因栽培技术措施不当,茶树产量与树龄呈现着明显的不相适应,结果,茶叶产量也很低。
生产上常把这两类茶园统称为低产茶园,即泛指那些栽培历史较久,树体机能衰退的老茶园,以及种植年限虽然不长,但因种种原因导致茶树机体衰退的未老先衰茶园。
此类茶园,在茶叶生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茶叶产量的迅速提高。
低产茶园改造,对一个单位或一个茶区来说,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确定低产界线。
确定指标的原则,必须要有生产依据。
就正式投产的茶园来说,其低产指标可以是低于计划指标的,也可以是低于正常产量水平的,还可以是低于平均产量的。
在实践中,大都把低于平均产量水平的茶园,列入低改范畴,并放在优先改造之列。
低产茶园的改造工作宜做全面规划,按先后次序分年分批实施,以期达到平衡增产的目的。
二、低产原因与改造依据茶树的个体发育过程,是遵循着由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发展规律的。
人们栽培茶树的目的是收获茶叶。
壮年期茶树,长势旺盛,在良好栽培条件配合下,产量构成的重要指标,如茶园覆盖度、单位面积芽密度均能获得最大值,是茶树产量的高龄期。
随着树龄的增长,在多年采摘与修剪的条件下,茶树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这种变化在地上部的反映,是育芽能力显著减弱,新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变薄,对夹叶增多,并出现回枯枝梢,茶叶产量逐渐趋向自然减少。
茶树机能的衰退,往往是树冠的衰退最易为人们察觉。
其实,机体的衰老主要还是从根部开始。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根部多年定位,而且占地有限,年复一年地在原地吸收与代谢,根际环境无法更新,或在长时期内得不到土、肥、水等的改良与补充,根际的衰老与萎缩,必然引起地上部生长的削弱。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低产茶园的茶叶产量,因树势的衰弱、发芽能力的降低、土壤性质的恶化和茶树的缺株断行等而造成减产。
因此,改造低产茶园,一定要找准茶园低产的原因,因地、因树、因园制宜。
主要应抓以下几条措施:一、深耕改土一是从茶行内侧距茶树主茎20~30厘米处,开挖一条带状肥槽沟,切断茶树半部侧根和枯衰根系,生土翻出,表土回沟,同时每亩施入厩肥1000~1500公斤,普钙50公斤,或亩用尿素20公斤、普钙50公斤、硫酸钾10公斤混合后施入茶园;二是平整梯面,同一条梯面,一定要基本达到等高水平,对梯埂受损或茶行偏向埂头的,要做好培梯工作;三是时间应选择在5~10月进行,切忌严寒干旱的冬春季实施。
二、改造树冠茶树修剪应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因园、因树,对树冠进行轻修剪、重修剪或台刈等。
轻修剪:树冠高度控制在1米以内,剪去鸡爪枝、枯枝、地脚枝,达到树冠整齐一致;重修剪:剪去树高的三分之二,高度控制在50~60厘米,保持树型基本骨架;台刈:离地面15~20厘米处剪去主干;树冠改造时间为春茶后至秋茶前,即5~8月为宜。
三、改园一是用2~5年生茶树及时按节令(5~7月)补齐缺株断行,提高茶园单位面积株数;二是改变不规范的种植方式,及时对茶树种植较差或茶树稀疏的茶园,进行移密补稀、更新换种和重新规划垦殖;三是完善茶园的沟渠、路等区划和生态建设,清除园内外对茶园生产有影响的一切杂木林和其它设施,园区内每亩茶园宜保留或种植5~7棵良性遮荫树。
四、改造后的管理1.加强病虫害防治茶树修剪后首先要及时进行1~2次病虫害防治;其次剪口萌芽以后和整个抽梢阶段,由于芽叶比较细嫩和正遇高温多湿季节,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2.加强管理合理应用“疏、养、剪、采”方法,培养丰产树势、树形和树群结构。
疏-及时疏除剪口上萌发密度过高且比较弱的芽梢;养-留养剪口上具有一定数量,分布均匀和密度适宜的强壮骨干枝梢;剪-做好留养枝梢及树冠的定型修剪;采-低改后的茶蓬必须经过1~2季的养梢及其树冠定型修剪,然后即可应用采高留低、采大留小、采顶留边等方法调节和培育丰产的树型。
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茶园出现低产量的原因可能是茶树衰老、管理不好等原因。
那怎样改造茶园高产量呢?给您介绍一些改造技术。
改造低产茶园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适合当前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改树”、“改土”和“改园”三项。
这三项虽各有其独立的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互相促进的和互相制约的。
包括树冠更新和根系更新两部分:1、树冠更新:树冠更新的主要措施是修剪。
修剪在树冠管理中,通常分为轻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三种类型。
依据茶树不同的衰老程度,采取不同的修剪措施。
轻修剪主要用于抑制茶树枝干顶端生长势和更新树冠上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
低产茶园中,还有一些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树龄并不大,但由于重采轻培,导致茶树矮小,产量低下,需采用重修剪改造。
已严重衰老的茶树,枝干皮层灰白,分枝稀少,并出现回枯现象和枝干布满地衣苔藓,即使增施肥料,也无济于事,需进行台刈。
三种不同类型茶园的具体改造方法,在修剪一章已有详细介绍。
2、根系更新:研究材料证明,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既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制约的。
当地上部分枝向上或向周围增长时,地下部分枝也向下引伸并向四周扩展。
吸收根系愈发达,茶叶产量也随之逐步升高。
但到一定树龄之后,树冠衰老,产量下降,这是与根系的萎缩、粗根比重显著增加、有效根系大量死亡和吸收功能衰退紧密相关的。
同时,与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表土冲刷、盐基流失、肥力下降也有直接的关系。
深耕不仅是一种改土措施,而且在深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断伤部分根系,这有激发新根生长的作用。
根据安徽祁门茶叶研究所的试验资料,深耕两年后,未经深耕处理的其活动根系较深耕处理的接近土表3~5厘米。
同时,深耕的又较未深耕的深入土层5~10厘米。
深耕结合施肥,活动根系更多。
茶树的枝干和根系构成植株的整体,试验资料证明,在根系更新后,再行枝干更新,比仅更新枝干的,产量提高三成以上。
根系更新的时间,一般可安排在枝干更新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在枝干更新当年的秋末茶树处于休眠期进行的。
低产茶园的改造
低产茶园的改造一、低产原因茶园形成低产的原因有树龄过老、建园基础差、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以致未老先衰,表现在茶树个体生理机能严重衰退、群体结构差,集中反映在单产低下。
二、改造技术措施1.园改:园改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根据茶园坡度和水土流失的情况,对30度以上的陡坡低产茶园退出造林,对30度以下的坡地茶园改为梯式。
如造成梯层不等高或梯面向外倾斜、水土流失严重,应沿梯坎基部用石头或砖、草修补,也可以从梯层内侧挖新土筑坎加高,使梯层保持内低外高,梯面向内倾斜,达到小雨水量不出园、大雨水量不冲园,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在每层茶园的内侧设置蓄排水沟,蓄水提高茶园保水保肥保土能力。
缓坡茶园改为等高种植,同时修筑好道路和排灌系统。
改园还要补植缺丛,以采用大茶棵补缺效果较好,如果无大棵也可用茶苗补缺。
2.改土:改良土壤是改造低产茶园的中心环节,对茶树长势差的低产茶园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
目前政和县东平镇低产茶园主要是长年失耕、土壤板结。
一般要求行间挖深至50厘米的施肥沟,重施有机质肥料,如猪牛粪、草木灰、绿肥、饼肥等,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施土杂肥或猪牛粪3~5吨,或饼肥150~250公斤加过磷酸钙150~250公斤,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山上的杂草进行覆盖。
对土层浅、质地差的低产茶园采用培客土、培土结合施有机肥的方法,加深活土层,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以建立深厚的土壤耕作层。
根据茶树喜温喜阴的特性,在茶园适当套种绿肥、铺草覆盖,改善土壤和茶园空气条件,为茶树生产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3.树改:根据各地的生产条件、茶树衰老程度、形成原因,可分别采用台割、修剪和种改。
(1)台割。
对树龄大、树势衰老严重、有明显寄生苔藓或地衣、育芽无力、产量明显下降的茶树,在春茶采摘后或在大寒前后,在离地面5~10厘米处砍去,及时清理树桩,增施有机肥。
(2)修剪。
深修剪,对树冠上面分枝细而密、“鸡爪枝”多、新梢长势减弱、产量逐渐下降的低产茶园进行深修剪,在春茶后剪除“鸡爪枝”层10~20厘米,当年秋茶多留少采,以恢复树势。
低产茶园改建结论
低产茶园改建是当前茶叶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提升茶叶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低产茶园改建的结论分析,条理清晰地阐述了低产茶园改建的必要性、原则、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一、低产茶园改建的必要性1. 提升茶叶品质:低产茶园往往因土壤退化、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通过改建,可以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栽培管理方法,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2. 增加农民收入:低产茶园的经济效益较低,影响茶农的收入。
改建后,茶园的产量和品质提升,可以直接增加茶农的经济收益。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低产茶园存在的种植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建,优化种植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助于实现农业的长远发展。
二、低产茶园改建的原则1. 科学规划:在改建过程中,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规划改建方案,确保改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综合治理:低产茶园改建应采取土壤改良、品种更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综合措施,全面提升茶园的生产能力。
3. 可持续发展:在改建中应注重生态保护,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确保茶园改建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低产茶园改建的措施1. 土壤改良:针对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采取施用有机肥料、深翻松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品种更新:引进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替换老旧、低产、品质差的茶树品种。
3. 病虫害防治: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综合防治茶园病虫害。
4. 栽培管理优化:根据茶树生长规律,合理修剪、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提高茶园管理水平,确保茶叶产量和品质的稳步提升。
5. 水肥一体化: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灌溉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四、低产茶园改建的预期效果1. 茶园产量提升:通过改建,茶园的产量将显著提高,有效缓解市场供需矛盾。
种植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
种植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低产茶园简单地说,就是种植多年的茶园亩产量不足25公斤,且品质下降的茶园。
其技术措施建议如下:一、改树1.重修剪:对象是骨干枝生长好,但树冠生长弱,对夹叶多,有地衣、苔藓附着;或茶树生长高低不一,枝芽稀疏,长势差;或长期形不成树冠等的茶园。
方法离地30-40厘米处剪去。
修剪时间1月中下旬至2月下旬;或春茶结束至夏茶发芽前进行。
2.台刈:对象是骨干枝出现灰白,树冠枯枝严重,枝条叶片稀疏,地衣、苔藓密生;或树高不足1尺;或树枝长期“留顶养标”,分枝极少等的茶园。
方法离地3-5厘米处台刈,修剪时间同重修剪。
修剪时应注意剪口平滑,剪后留下的枝干及时清除苔藓、地衣。
二、改土1.离主干15-20厘米内翻耕深度10-15厘米,行间开沟,深40厘米、宽40厘米以上;每亩深施农家肥1500公斤以上或饼肥100公斤以上,普钙20公斤,硫酸钾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
土质差的茶园,还应把肥沃的土挑至茶园与茶园土壤混渗。
2.地势平缓(坡度10o以下)的茶园,直接深翻或开沟施肥,坡度大于10o 的茶园,修筑台地,台面外高内低,并在台里建立竹节沟。
水土流失严重根系已外露的茶园,还应筑坎建台。
三、改园1.亩茶丛不足300丛的茶园,实行挖茶归并,挖起的茶根尽量带土或蘸黄泥浆及时移栽。
2.茶苗移栽补植仅限于台刈茶园,一块茶园改树只能用一种方法改造。
3.护荫树配置,每六台茶地置一行护荫树,株距6-8米,树种可选择水冬瓜树、香樟树等。
不可选择桉树、桃树等品种。
四、改造后管理1.选枝每一个枝干剪枝做到留强去弱、留高去低、留稀去密,重修剪留20-30个新枝,如留下的枝干少,可逐级培养。
台刈留下的每个枝干留3-4个新枝。
2.采摘重修剪的当年秋季可适当打顶采摘,台刈的茶园当年不采。
3.修剪重修剪的茶树第二年春茶前,提高剪口10-12厘米处修剪,第三年春茶前再在第二年基础上提高10-12厘米处修剪。
台刈茶树第二年离地30-40厘米处修剪,以后每年在头年的基础上提高10-12厘米处修剪,茶树高度到70厘米处进行定型。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低产茶园的树势衰老,是导致产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改造树体是低产茶园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
具体措施如下。
1、修剪恢复树势。
低产茶园的树冠往往过于繁茂,导致光照不足,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因此,应采取适当修剪措施,恢复树势,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2、选用良种大苗补植缺株断行,增加种植密度。
低产茶园的种植密度往往过低,导致茶树生长不良,产量低下。
因此,应选用良种大苗补植缺株断行,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
三、改善茶园生态茶园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措施如下。
1、适当调整茶园周围的零星荒地。
低产茶园周围的零星荒地,往往会影响茶园的生态环境,因此应适当调整,提高茶园的生态环境。
2、加强茶园管理。
茶园管理不善,也是导致低产茶园产量低的原因之一。
因此,应加强茶园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施肥等工作,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
通过实行“改土、改树、改园、改管理”的“四改”技术,可以实现低产茶园的改造,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建设成为能合理利用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的高产优质茶园。
树体改造是茶园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包括树冠和根系的改造。
树冠的改造深度应根据茶树的衰老程度而定,可采用深修剪、重修剪或台刈等方式进行。
树冠改造的最佳时间是在春茶采摘后,雨水落地的5~7月(立夏至大暑节令)进行,以不影响当年产量为宜。
同时,树冠改造必须结合根部改造,通过深耕和增施肥料来实现茶树根部的改造。
改造园相是改造茶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包括改零星分散茶园为相对集中,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光合利用率等。
对于低产茶园,必须加行补密,保持亩植株在1000株以上,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要重视茶园的生态建设,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创造一个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经济效益较高的人工生态系统。
茶园改造的同时,还要规划整体区域,因地种植,创造更理想的生态环境。
经过改造的茶园还需要加强常规技术措施的贯彻实施,包括增施肥料、注意科学施肥等。
低产茶园改造
低产茶园改造低产茶园包括栽培年份较长,树势衰老,或因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以致未老先衰,这类茶园产量都低,但还有一定的生产潜力,如改造得法,还可以增加短期的收益。
这类茶园目前安徽省有相当比重,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单产的提高,所以,对于低产茶园的改造是茶叶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并已列入全国七省茶叶技术推广项目。
1.低产成因和面貌低产是个相对的概念,指一定的时间、地点而言的。
形成低产的原因有树龄过老,建园基础差,管理不善,缺棵严重,采摘不合理等,表现出茶树个体生理机能严重衰退,群体结构差,集中反映在单产低下。
2.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改造低产茶园的技术措施,应针对茶园面貌有的放矢进行。
综合安徽省各地经验,主要为改树、改土、改园、改采管制度,称“四改”。
然而从长远观点看,应有计划地逐步淘汰,重新种植,即改种换植。
(1)改树:改造树冠应根据茶树衰老程度采取重修剪或台刈。
凡树冠衰老、生产枝出现枯枝死干或“两层楼”现象,骨干枝不健壮的半衰老茶树适用重修剪,树冠和骨干枝很衰老,有的骨干枝已枯死,苔藓、地衣丛生,病虫害严重,产量极低的衰老茶树,则用台刈的方法改造。
重修剪与台刈的时期,技术要求如栽培管理所述。
改造前应施有机肥和改造后施化肥,以保证改造后新梢的生长。
(2)改土:低产茶园除了茶树本身衰老以外,还由于土壤太板结、水土流失等原因,改土首先是深翻土壤,深耕50厘米,同时施下有机肥;其次对土层浅的茶园要增加客土,增厚土层,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复壮茶树根系。
(3)改园:根据茶园坡度和水土流失情况,对30℃以上的陡坡低产茶园,退出造林;30℃以下的坡地茶园改为梯式茶园;缓坡地茶园改为等高条植。
同时,修筑好道路网和排灌系统。
改园还要补植缺丛,以采用大茶棵补缺效果较好,如果无大棵,也可以茶苗补缺。
移栽的技术参照前面所述。
(4)改革采、管制度:这是巩固改造成果的关键措施。
改造后必须重视茶园的耕锄、施肥、灌溉、防治病虫等,还要合理采摘,注意留养,切忌“一扫光”。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随着茶叶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茶农们面临着种种挑战,其中之一便是低产茶园的发展问题。
低产茶园不仅效益低下,还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对农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针对低产茶园的问题,实施技术改造措施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本文将对低产茶园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改造措施。
一、低产茶园的发展问题1. 土壤质量差:低产茶园大多数出现在土壤质量差的地区,土壤的肥力低下导致茶树生长缓慢,产量有限。
2. 茶树老化:一些低产茶园的茶树年龄较大,生长势衰退,产量下降。
3. 病虫害严重:低产茶园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防治措施,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4. 缺乏有效管理:部分低产茶园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技术支持,农户的种植技术、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提高茶园的产量和品质。
以上种种问题导致了低产茶园的存在,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改造措施进行改善。
二、技术改造措施1. 土壤改良技术针对土壤质量差的问题,可以采取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施用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等,改善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茶树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还可以通过深翻土壤、配制土壤饲料等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
2. 茶树更新换代对于老化的茶树,可以采取更新换代的做法,通过引进高产优质的茶树品种,替换原有的老龄茶树,以提高茶园的整体产量和品质。
在更新换代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新栽茶树的科学管理,确保茶树的良好生长。
3. 病虫害防治技术针对低产茶园中病虫害严重的问题,可以采取定期的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措施,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以减少病虫害对茶园的危害,保障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4. 引进科学管理对于缺乏有效管理的低产茶园,可以引进相关的科学管理技术,包括对农户进行茶园管理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做好茶园的规范管理,合理安排施肥、灌溉等工作,保证茶园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一、改园主要包括坡地改成水平梯地,不规则单株改成条形合理密度种植。
改梯地是改园的基础工程,目的在于提高茶园保水保肥能力,有利培肥土壤,达到长效高产。
坡度在15度以上的茶地必须改成水平梯地,梯面宽1.5~1.8米,改梯地时实行生土垒埂,熟土覆面。
改植包括稀改密、不规则种植改成条形规范化合理密植改植。
方法有二:一是随改梯地时移植原有错位茶树,并在移植中少损伤树根,主根留0.5米以上,地上部分重修剪,栽时土壤分层压实;改植时间最好在雨季进行,如在旱季改,可先留土堆保树,到雨季再作移植。
二是补植空缺地段,采取开槽挖换肥土,槽宽60~80厘米、深50厘米,双行种植,行距35~45厘米,塘距45~50厘米,每塘施肥50~100克,植茶1~2株。
二、改树改树主要有台刈、重修剪、深修剪3种。
1.台刈:是在离地15~20厘米处将上部茶树枝条全部剪去的方法,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行。
剪后两个月可发新梢5~30个,在其中选留壮枝3~4个,经2~3次定型修剪后投入采摘。
此方法适用于密度低、树势衰老的茶园。
台刈后,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封园蓄养。
2.重修剪:是在离地45~5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的方法,适用于茶树徒长枝多、树幅小、寄生物多、病虫较重的茶园,时间以5月中旬最佳。
剪后两个月可抽新梢10~20个,长4~40厘米,经适度疏枝蓄养和提高剪位10~15厘米修剪1次后投入采摘。
此方法,是具有一定密度的茶园清除寄生物和病虫、培养理想树型树冠、增加采摘面的理想方法,也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改树措施。
3.深修剪:是对茶树具有一定幅面、茶蓬内有徒长枝、鸡爪枝多且蓬面参差不齐,轻修剪不能形成平齐幅面时采用的方法。
此方法介于轻、重剪之间,是根据树况,有的枝条重剪、有的只作轻剪而同时使用于一株茶树的方法;具有改造树型树冠、增加萌发能力、清除病虫的作用。
应在夏、秋茶萌发前进行。
三、改土改土应以深耕、填客土为主要内容进行培肥土壤。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随着茶叶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茶农们对茶叶产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仍然存在许多低产茶园,这些茶园的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甚至可能使茶叶滞销。
需要对低产茶园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围绕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展开分析。
一、低产茶园发展问题1. 农业技术滞后:许多低产茶园的茶叶栽培技术滞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和养护技术,导致产量低下。
2. 土壤肥力不足:部分低产茶园的土壤肥力较低,缺乏养分,无法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3. 害虫病害严重:低产茶园普遍存在着害虫病害严重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防治措施,导致了茶叶受损严重,产量下降。
4. 品种老化:部分低产茶园的茶树品种老化严重,产量逐渐减少,质量下降,需要进行品种更新和改良。
以上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低产茶园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技术改造。
二、技术改造措施分析1. 推广现代化的茶叶栽培技术针对农业技术滞后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开展茶叶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引进现代化的管理和养护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土壤改良和施肥针对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来提高土壤肥力。
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进行合理施肥,优化土壤肥力结构,提高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环境,促进茶树生长。
3. 科学防治害虫病害针对害虫病害严重的问题,可以开展科学的防治工作。
通过定期监测和科学诊断,及时发现病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害虫病害的发生,减少对茶叶的危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4. 品种更新和改良针对茶树品种老化的问题,可以进行品种更新和改良。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优质茶树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5. 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农业科技,如智能设备、遥感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来提高茶园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茶农共同努力,通过技术改造来提高低产茶园的产量和质量。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一、低产茶园的发展问题1.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而茶叶对土壤的要求非常高。
长期的茶叶种植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使得土壤中的养分和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茶叶的生长和产量。
2.传统种植方式落后传统的茶叶种植方式采用人工照料和管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而且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支持,导致了茶叶的低产和质量不稳定。
3.病虫害防治困难病虫害是茶叶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它们会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而由于低产茶园的土壤质量下降,茶树抗病能力减弱,病虫害防治变得更加困难。
4.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茶叶产业链条越来越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低产茶园往往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压力,导致了茶叶的销售困难。
二、技术改造措施分析1.土壤改良为了提高低产茶园的产量和品质,首先需要从土壤做起。
通过土壤改良技术,如施肥、灌溉、植被覆盖等手段,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增加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从而为茶叶生长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2.采用先进种植技术为了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和品质,需要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如无人机喷洒、智能种植、精准施肥等技术。
这些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3.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生态调控、植物药剂等技术。
这些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4.强化市场营销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可以加强茶叶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扩大茶叶的销售范围。
还可以加强与各个环节的合作,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提高低产茶园的竞争力。
三、总结低产茶园的发展问题不仅仅影响了茶农的收入,也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通过技术改造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低产茶园的产量和品质,改善茶叶产业发展的环境。
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民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更加科学的种植方式,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加强市场营销,从而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