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论述题

合集下载

数据结构简答题和论述题

数据结构简答题和论述题

数据结构简答题和论述题1、试描述数据结构和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与程序设计语⾔中数据类型概念的区别。

【解答】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抽象数据类型是指⼀个数据结构以及定义在该结构上的⼀组操作。

程序设计语⾔中的数据类型是⼀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这个值集上⼀组操作的总称。

抽象数据类型可以看成是对数据类型的⼀种抽象。

串:是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

串是⼀种特殊的线性表,它的每个结点仅由⼀个字符组成。

空串 :长度为零的串,它不包含任何字符。

空⽩串 :仅由⼀个或多个空格组成的串⼦串 :串中任意个连续字符组成的⼦序列称为该串的⼦串。

串变量和串常量通常在程序中使⽤的串可分为:串变量和串常量。

(1)串变量 :串变量和其它类型的变量⼀样,其取值是可以改变的。

(2)串常量 :串常量和整常数、实常数⼀样,在程序中只能被引⽤但不能改变其值。

即只能读不能写。

(1)树形图表⽰: 树形图表⽰是树结构的主要表⽰⽅法。

(2)树的其他表⽰法① 嵌套集合表⽰法:是⽤集合的包含关系来描述树结构。

② 凹⼊表表⽰法:类似于书的⽬录③ ⼴义表表⽰法:⽤⼴义表的形式表⽰的。

上图 (a)树的⼴义表表⽰法如下:(A(B(E,F(I,J)), C,D(G,H)))1.中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定义:若⼆叉树⾮空,则依次执⾏如下操作:(1)遍历左⼦树; (2)访问根结点; (3)遍历右⼦树。

2.先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定义:若⼆叉树⾮空,则依次执⾏如下操作:(1) 访问根结点; (2) 遍历左⼦树; (3) 遍历右⼦树。

3.后序遍历得递归算法定义:若⼆叉树⾮空,则依次执⾏如下操作:(1)遍历左⼦树; (2)遍历右⼦树; (3)访问根结点。

2、链表具有的特点是B 插⼊、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C 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D 所需空间与线性表长度成正⽐顺序队列(1)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称为顺序队列,顺序队列实际上是运算受限的顺序表。

(2) 顺序队列的表⽰①和顺序表⼀样顺序队列⽤⼀个向量空间存放当前队列中的元素。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区别是什么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区别是什么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区别是什么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区别
1、篇幅程度不同
论述题就是要长篇大论,跟写议论文一样有例证最好,尽量详述。

而简答则是要把论点概述出来,用最少的话说最明白的道理或事。

2、大体方向不同
简答题一般是要你列出关于这个题目的几点1、2、3、4,一般是答对一点给一定分,全列出来了才给全分。

论述题一般是给一个题目,让对这个题目做一些分析,拓展等。

3、重点位置不同
简答题要求简明扼要,将答案的重点突出回答即可。

而论述题就是在简答题的基础上,将重点加以论述或举例说明,最后概括。

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论述题

一.简述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3、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4、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其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

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5、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理论被称为Shelford 耐性定律。

教育教学法规简答题、论述题

教育教学法规简答题、论述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国家关于教育工作和教师的地位的法律规定是什么?答:《教育法》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2、《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答:《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国家对受教育者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答:《教育法》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4、教育与历史文化传统的关系是什么?答:《教育法》第七条“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5、教育的公共性原则是如何规定的?答: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6、《教育法》对公民受教育权的总的规定是什么?答:《教育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7、国家对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总体规定是什么?答:“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8、国家对教育机构使用的语言文字有何规定?答:《教育法》第十二条:“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9、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由哪几部分构成?答:《教育法》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论述题和简答题有什么区别

论述题和简答题有什么区别

论述题和简答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区别:
一、简答题由于出题较为直接,对考点的考查也比较明显,所以考生在进行回答的时候主要是将所考察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整理回答出来即可,不必进行其他的拓展,即问什么就回答什么。

二、论述题则相对难度较大,不仅在于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更在于回答时更是存在一定难度。

在回答论述题时,题目考查的点往往不够明确,所以考生回答应有发散性思维。

回答内容不仅要紧密结合着考点,更要将相关的考点一并回答上。

同时,考生也必须将所回答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理解性的转述一遍。

三、两者命题形式有不同,从字数上看,简答题一般字数比较少,语言简洁明了,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短短的一句话就能将题目意义点明。

而论述题相对来讲字数较多,往往需要两三句话进行表述。

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和论述题练习一五.简答题。

1.用语言学观点分析下列各句中“语言”的含义。

1)列宁是运用语言的模范,他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

语言: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言语:即所说的话。

2)语言美是四美之一。

言语:即所说的话,行为的结果。

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这部作品的语言真美。

言语:所说的话。

2.为什么说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出生,从今语言学走上了自立进展的道路。

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开头,语言学的讨论对象和讨论目的、讨论办法都有别于传统语文学。

语言学从今挣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用历史的观点和历史比较法讨论语言现象,注重探讨逻辑,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3.试论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和联系。

①.联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对语言的详细运用和运用结果;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符号系统,言语是语言的详细存在形式。

二者是普通与个别的关系,是工具和对工具使用的关系,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语言的使用。

①.区分:语言和言语虽然关系密切,但同时也有很大的不同。

a.语言是稳定的、相对静态的符号系统,言语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符号运用。

b.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c.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详细的。

语言是从言语中归纳概括出来的,因此具有抽象性;言语是对语言的使用,是和详细的事物、现象挂钩的。

d.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4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从产生的那天起就是作为交际工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

(1)人类使用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以外,还有三类:第一类,文字;其次类,数学符号、电报代码、旗语、灯语……;第三类,身势陪同动作。

这些交际工具无论从使用的深度和广度上,其重要性都不能和语言相比。

(2)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记录语言虽然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光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其重要性远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3)旗语、电报代码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越发后起的交际工具,离开语言和文字,它们就不能自立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应该采取辩证的态度。

首先,要扬弃其中的过时和落后的因素,同时保留其中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

其次,要认识到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也要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特色,不盲目追求西方化,而是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加强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发扬。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也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处理都是普遍的,但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矛盾各具特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3)在处理矛盾时,要善于把握共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要注重特殊情况,实现共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总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真理的绝对性是相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是在真理的绝对性基础上的。

(3)真理的相对性是发展的动力。

二、论述题1.论述认识的历史性和发展性。

答:认识的历史性是指认识活动和认识对象的历史性。

认识的发展性是指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扩展。

认识的历史性和发展性是辩证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的历史性决定了认识的发展性。

(2)认识的发展性是历史性的深化和扩展。

(3)认识的历史性和发展性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2.论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认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答: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认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获取新的认识资料。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活动可以推动认识的深化和扩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证明认识的正确性。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世纪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 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 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 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格式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格式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格式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简答题:
1.简明扼要地描述题目中要求回答的问题。

2.给出明确的答案,并尽量使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表述。

3.可以使用例子或具体事例来支持你的答案。

论述题:
1.详细地阐述题目中要求回答的问题。

2.列出相关的论据、数据或事实来支持你的观点。

3.使用具体的例子或事例来说明你的观点,并适当展开讨论。

4.结尾部分可以对题目进行总结,并给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在格式上,简答题和论述题都可以采用段落式结构,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观点。

同时,要注意字数控制,简答题的字数通常较少,而论述题的字数可以适当增加。

在排版上,可以使用标题、段落标题、列表、图表等来使答案更加清晰易读。

金融学简答题,论述题

金融学简答题,论述题

金融学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1 如何理解货币的支付手段?〔1〕支付手段的职能最初是由赊买赊卖引起的,货币作为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流通过程完毕。

〔2〕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形式的开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在赋税、地租、国家财政、银行信用等支付中发挥作用。

〔3〕货币的支付手段作为交换价值的绝对存在,独立的完毕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2简述金属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1〕货币制度是各国在货币方面的法令所确定的货币的流通的组织形式〔2〕标准的金属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币材确实定;货币单位确实定包括货币单位和货币单位的值;规定金属货币的铸造;确定本位币和辅币;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准备制度的规定。

3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1〕贵金属非货币化〔2〕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不兑现的银行券和银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3〕信用货币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进展统一管理和调控〔4〕信用货币都是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中的4、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

〔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形式的转换,其中贵金属被广泛采用作为币材;〔3〕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的转换,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等;〔4〕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存款货币的形式又有了一些变化,比方电子货币的运用。

5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根本的职能?〔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根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2〕价值尺度为各种商品规定价格,表现商品的价值;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当这两个功能由一种商品来满足,这种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3〕货币的其他职能以及货币相关联的诸范畴都是从这点展开。

论述1 试述你对货币本质的理解〔1〕对货币本质的理解,许多学说各有论述,观点不一。

货币金属主义把货币定义为财富,认为货币就是金属;货币名目主义则认为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价值符号或票券;凯恩斯把货币定义为国家通过法律强制流通的国家创造物等等。

试题类型:简答题、论述题 .doc

试题类型:简答题、论述题 .doc

试题类型:简答题、论述题1.如何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的阐述?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理解这一总目标?3.如何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4.为什么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5.为什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6.如何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三个进一步解放”?7.眼下,一场剑指作风积弊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深入开展。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请你谈谈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

8.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1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对于这一思想的认识。

11.如何理解十八大关于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12.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理解13.为什么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4.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怎样的权力观?15.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16.为什么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17.中国共产党建立90多年来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18.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实践要求是什么?19.如何正确看待党的十八大强调的公平正义?20.结合当前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谈如何做好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这对我们党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21.当代青年如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青春业绩?22.为什么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23.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和作用的?24.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教育学:一、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

1)研究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研究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4)研究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4)教师应正确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9、中国教师角色行动中的文化传统: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2)社会本位高于小我本位。

(3)自我涵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孕: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根据。

简答题 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论述题答案

1民间歌曲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类别的关系?答:民歌是最早产生的音乐体裁之一,它是其他民间音乐以及专业音乐的基础。

民间歌舞中所使用的许多曲调,直接取自于民歌;说唱音乐中的曲牌和常用的腔调,也带有源于民歌的明显痕迹;民间器乐曲中的许多曲调,或直接来自民歌,或根据民歌加以变化而成;我国众多的地方戏曲音乐,也是在各地民歌的基础上,经加工发展而形成的。

在吸收发展的同时,民歌音乐中已经形成的一些最基本的手法,也同时成为其他民间音乐的主要手法,并在更加大型的音乐体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升华。

另一方面在民歌的基本上所形成的其他各类民间音乐形式,经发展成熟后,其中的一些手法又被民歌借鉴、吸收、促进了民歌的进一步发展。

2.刀舞的内容与民族生活的关系?答:刀舞属于景颇族民间舞蹈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三种艺术形式:(1)反映在生产过程,舞者随乐起舞,拿起舞场中交叉放着的木长刀以表达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2)反映格斗舞者手举单刀或双刀,以舞姿再现进攻、防守、撕杀的战争场面,表现景颇族人不畏强暴、勇猛骠悍的形象。

(3)表现欢庆情绪:当小铓锣发出象征磨刀时的声音时,特别是磨得特别锋利时,舞场沸腾,众人欢快,挥舞双刀,纵情挥舞。

3. 明、清以来说唱音乐延续发展得几种不同情况?答:明,清以来,说唱音乐的延续和发展表现为集中不同的情况:(1)有些古老曲种,如道情等,随着时代的进展,不断更新,一直流传至今。

(2)有些曲种,因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停滞不前而自行消亡。

(3)有些曲种,虽然作为独立体裁已经不复存在,但其艺术形式却被其它音乐体裁所吸收,使其积累的技艺与传统在别的艺术品种形式内得以延续和发展,如货郎儿。

4、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有哪些?答:我国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有以下几种:(1)单口唱:由一个演员演唱,有自兼伴奏和专人伴奏两种情况。

歌唱者主要是故事的讲唱者,有时也模拟不同角色。

(2)对口唱:由二人担任演唱,有歌唱者同兼伴奏的情况,如弹词。

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论述题

一.简述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3、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4、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其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

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5、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理论被称为Shelford 耐性定律。

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论述题

2002-2011法理学简答题1、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第一,法可以将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确认下来,使改革获得法的依据,凭借法的普遍性、强制性,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进行。

第二,法可以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和经验确立和巩固下来,并使其得以有效地推行,指导改革健康地发展。

第三,法可以发挥它的权威性、普遍性,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安定和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提供保障。

2、我国立法活动总体上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答:(1)立法的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接受立法建议、进行立法预测和规划、形成立法议案和法律草案等。

(2)法的形成或确立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法律议案的提出和审议、法律草案的审议、通过和法律的公布等。

(3)法律的完备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法的修改、废止、立法解释、法律清理、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等。

3、我国法律监督的内容及其重点是什么?答:.我国法律监督的内容包括:(1)国家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和其他职权的行为;(2)国家司法机关依法行使司法权的行为;(3)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4)共产党依法执政和各民主党派依法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5)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以及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行为等法律活动。

法律监督的重点是国家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和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

4、.法的一般性有哪几种含义?答:①法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规定,它适用一般的人或事而不是特定的人或事②法在生效期间可以反复适用,而不是仅用一次③同样的情况同样适用,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客体有哪些?答:①由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产生并向其负责的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

②有关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

③国家武装力量、各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及个人。

6、为什么说“法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答:①商品交换是平等自愿交换,它需要具有特殊权威性的法来确认交换主体的地位,以便交换能在平等条件下进行;②商品交换的实质是改变商品的归属关系,它需要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的法来确认商品的所有权以解决交换资格和有效性;③商品的交换过程需要规则和秩序,其纠纷的解决需要法这种特殊的规范;7、简述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

小学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小学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

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开展的意义。

(1)人的先天素质是在开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开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开展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教育受成熟所制约,对人的开展又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4)格塞尔提出的个体开展的成熟决定论,夸张了成熟的作用。

39.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哪些"(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0.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智力开展与知识掌握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智力开展和知识掌握的统一。

(1)智力的开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开展。

(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开展他们的智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开展的片面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

每题10分,共20分)。

41."传递—承受教学〞和"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与局限性"42.李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为难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催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希冀相去甚远。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教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7.简述现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兵重视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参透的方向开展(3)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4〕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4)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8.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

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一、简述理想与信念的关系答: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

信念是信仰的基本信条,理想是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通常认为,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人的信念,就是人们所相信的观念和秉持的理念。

追求一种理想,就意味着相信这种理想是正义的并且能够实现,而这种相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

二、简述理想信念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答:人们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讲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时代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理想和信念。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把握,对未来的设想和想象,都受着时代条件的限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理想信念也会发生变化。

在存在阶级的时代里,理想信念打上阶级的烙印,特别是社会政治方面,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变化并不可怕,只要它能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与时俱进,它就能从现实中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更有活力。

理想信念正是在现实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坚强的。

僵化不变、脱离现实的理想信念往往是最脆弱的,它经不起现实变化的冲击。

因此,坚定自己信念的过程是一个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三、为什么说理想信念既是多样化的,又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答: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使之具有多样性。

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

所以说,理想信念是多样化的。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理想信念有相同之处,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

而且同一个人的不同理想信念之间往往有内在联系,从而形成理想信念的体系。

事实上,一个人所拥有的许多理想信念在大小的层次上是不同的,其中,高层次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理想信念。

四、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近代史简答题、论述题(Word版)

近代史简答题、论述题(Word版)

简答题:1.简述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答:(1)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判建君上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手段实现君土文宪制。

(2}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一一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C3)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

2.简述五四运动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答:从5月4日到六兰大逮捕是第一阶段,运动的主休是青年学生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

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

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人批军警,两天内逮捕千余名学生六止大逮捕后是第二阶段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土海,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下人。

6月5日,上海工人2万余人开始罢工,揭开了工人罢工的序幕五四运动越出知识分子这一狄小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砒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杭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没收官僚资本主要对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一方面,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力量。

旧中国官僚资本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8: 2,没收官僚资本,也就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另一方面,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没收官僚资本归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5.简述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取得的成就。

答:(1)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下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z)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等得到长足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教师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

教师要使自己的受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第二,教师职业具有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

教师当然也需要合作和相互学习,但更多地是独立地开展工作。

第三,教师职业具有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成长中的人。

第四,教师职业具有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正如俗话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第五,教师职业具有工作价值的迟效性和间接性。

教师的工作价值要转化为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以及学生将来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第六,教师职业具有工作成果的集成性和社会性。

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成功都不可能是某一个教师的工作所能作到的。

它是教师集体以及各种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3.教师职业良心的含义是?其具体要求是?
答: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具体要求是: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4.教师职业道德强化的意义是?
答:1.可以为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途径和方法,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2.可以改变以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即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教师的传统旧观念;3.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4.可以吸引更多的素质较高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教师职业。

论述题
在当代,请结合实际,谈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1)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

(2)“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其构建应符合三大原则: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

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4)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老师惩罚学生。

关于惩罚,学生和老师各执一词。

学生认为老师惩罚自己侵犯了自身的权利,给自己身心造成伤害,老师认为惩罚学生就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成长。

没有惩罚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吗?请结合你所学知识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教育和惩罚的理解。

答:惩罚绝不等于休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

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

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
责任的教育。

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走出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歧视。

对优生的偏爱不但会造成其他学生感到受冷落进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利于优生的健康成长。

对差生的歧视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事实证明,在某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缺点的学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他们的歧视会造成其身心的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