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2 除法的初步认识|冀教版 (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2 除法的初步认识|冀教版 (3)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2.理解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含义。
3.掌握除法口诀。
4.能够用竖式计算简单的除法题目。
5.通过多种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找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2.理解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含义。
3.掌握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难点1.学生理解商和余数的概念。
2.学生能否准确地应用竖式除法计算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用以下题目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要把24个球放到8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几个球?通过此题目可以引出除法的概念。
2. 引入新课(10分钟)1.教师出示“除法”的概念,带领学生读出来,让学生看看是否有看到过这个符号。
2.教师出示“÷”符号,向学生解释不同于加、减、乘法的运算方式。
可以画出商和余数的图示。
3.教师可结合常见的生活实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概念,例如:张三有8个糖果,要给3个同学每人分一个,这是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3. 展开讲解(25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的方式,教授如何用除法口诀计算除法问题。
可以用以下的题目讲解:20÷5=?21÷3=?18÷2=?2.学生试着自己思考,问答互动,参与运算。
3.教师巩固运算技能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加深理解。
如:30÷6=? 28÷6=?请带领学生讨论,是否减法运算是必要的?思考一下为什么“3”这个商不好整除是由什么导致的?“28”这个题目的商和前面的不同,是因为什么?思考一下是否出现了余数?注意:学生初学此课程,很可能对商和余数的概念感到陌生,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可适量加强知识的反复讲解和解释。
4. 巩固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回答一些算式。
12÷4=?, 18÷3=?, 24÷6=?, 35÷5=?2.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计算以下题目:亮亮有27颗糖果,他想把糖果分享给他的3个朋友,且每个朋友得到相同数目的糖果,请问每个朋友能得到多少颗糖果?40名学生共用100米彩带,每人需要多少米?一共有35个苹果要分给7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几个苹果?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冀教版
授课时间主备人执教人教学课题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除法的意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是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除号。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认识除法的意义,会读会写除法算式,难点是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图片、本子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导学自主预学1.同学们,今天老是要给两名获奖同学发奖,老师带了8个作业本奖励他们,怎么分好呢?生:平均分师:平均分是什么意思?生:两人分的同样多请班长颁奖师:如果平均分,每人几个本呢?生:每人4个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为班级争光。
师:刚才发奖的过程实际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把8个作业本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这是个平均分问题,生活中有好多这样的问题,如:把我班的45人平均分5各小组,每组几个人?各种作业本只有总数平均分给45名同学,每人分几本?如果有一种计算方法能很快算出该多好,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板书:除法像这样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是平均分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把8个作业本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这个问题怎样用除法来表示呢?参与颁奖活动认识除法生活中有许多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学习除法计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通过思考、比较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探究研学教师导学拓展延学看书38页这个算是怎样读?这个符号叫什么?怎样读?板书:8÷2=4 读作:8除以2等于4:除号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4.出示情景图:把12 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个?找学生黑板上用萝卜图片分,其他学生用花片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情况填出结果12÷4=3(个)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呢?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课程背景本课是针对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课《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的教案。
该课程是基础性的课程,介绍除法的概念、符号及其各部分的名称,授课难度较小,学生能够很快理解并掌握其知识点。
教学目标1.知道除法的概念及除法符号;2.掌握除法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名称及其定义;3.能够使用圆圈相除法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教学内容除法的概念及符号除法是一种算术运算方法,用于求出除数除以被除数的商。
除法的符号为“÷”,英文符号为“/”。
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及定义1.被除数:被除数是要被除以另一个数的数。
2.除数:除数是用来除以另一个数的数。
3.商:商是两个数相除所得的结果,即被除数除以除数的商。
4.余数:余数是两个数相除后,除法计算中剩下的部分。
圆圈相除法圆圈相除法是除法的一种计算方法,适合于整除运算和简单的除法计算。
方法如下:1.在作业本上面写被除数和除数。
(被除数在上面,除数在下面,两个数之间用横线隔开。
)2.用笔画一个长方形,将被除数和除数围起来,形成一个圆圈。
3.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先看这一位能够被除尽的话,就写出商;如果不能被除尽,则向下一位借一,再进行除法计算。
4.如此往复进行,直到圆圈中的被除数全部被除尽。
5.最后将所有的商写在长方形框内,在除数下面方框内写上余数。
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通过教师介绍、视频辅助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除法的基本概念,告诉学生它的符号、应用场景以及相关定义等。
2.理论学习:通过教师的授课,阐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定义,带领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3.师生互动:教师可适时进行随堂练习,与学生互动探讨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练习巩固: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分数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于除法的掌握程度。
课程评价通过课堂教学和小组练习,学生能够预期达到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协助学生学习、掌握除法的各个部分。
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减少了被动听课程的情况,开展了自主探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2 除法的初步认识|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2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概念,掌握具体的除法运算方法;2.能够简单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除法的概念及符号;2.具体的除法运算方法;3.应用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除法的概念并掌握具体的运算方法;2.难点:应用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示范;2.示范结合练习;3.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猜谜语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例如:你知道一个好人除了帮助别人还会做什么吗?(等待学生回答,最终引出除法概念)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介绍除法的概念及符号。
解释除法的本质,即将一个数分成几份相等的部分。
3. 示范讲解(10分钟)通过手动画图或示范计算器操作,讲解除法的具体运算方法。
例如:452÷5=先将5整除后,结果为90;但是余数为2,将余数2枚举一遍,发现452才能整除90×5+2,因此除法运算结果为90余2,即452÷5=90…2。
4. 练习(15分钟)让学生跟着老师操作计算器,计算除法的具体运算过程,特别注意余数的处理方法。
5.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除法应用问题,并结合默写笔算习题。
例如:小明买了50个苹果,每个同学分得5个,请问可以分给几个同学?6. 练习(15分钟)由老师出题,让学生结合前面的授课内容自行解决问题。
例如:有一个1000毫升的容器,提前测量增加了一个750毫升的杯子。
请问这个容器可以分成几等份,每等份有多少毫升?7. 课堂综合评价(5分钟)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现场互动情况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除法的概念及符号•除法的运算方法•应用问题七、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灵活性需要提高;2.部分学生在语文表达和逻辑思维上仍需加强;针对反思,需要后续针对性调整和优化。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优质精编)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分组讨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师: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除法。
【设计意图:直接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观察老师分圆片强化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二、新课学习(一)导入分竹笋情境。
今天熊猫有个问题想让我们帮帮它,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熊猫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它。
(二)感知除法1.平均分活动(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2)分的要求是什么?(3)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4)用自己的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1)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2)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2 认识除法|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2 认识除法 | 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掌握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3.能够通过具体实物和图形认识除法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的定义,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2.教学难点: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实物和图形相联系。
三、教学内容3.1 除法的定义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加、减、乘法的定义;2.通过对比,引出除法的定义;3.以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3.2 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1.通过图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2.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逐步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3.3 应用举例1.通过实物和图形,向学生展示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4.1 热身复习前面学过的加、减、乘法。
4.2 引入新知1.回忆小学生活中的经历,如平时买东西找钱等;2.在此基础上引出除法的定义。
4.3 讲解新知1.示范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2.让学生多做练习,逐步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3.通过实物、图形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除法的应用。
4.4 练习1.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尝试用除法解决问题。
4.5 总结1.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2.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除法。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2.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除法的定义•简单除法运算方法•应用举例七、教学资源1.课件;2.实物(如水果、金钱等);3.图形(如表格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引出问题的方式引进新知识,引出除法的定义,并通过实物和图形及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形象。
在练习环节中,让学生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教师的语言表达和引导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的好玩和实用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按每几个一份,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
2、进一步明白得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依照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3、鼓舞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欢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明白得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依照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认识除法1、教师谈话引出猴子分桃子的情况,提出分的要求和让学生用花片代替桃子分一分的问题。
利用猴子爱吃桃这一儿童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爱好,使学生专门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历每几个1份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明白哪种动物最爱吃桃子?生:小猴最爱吃桃子。
师:有一个小猴子拿来自己最喜爱吃的6个桃子,要放在盘子里给大伙儿吃。
小猴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示情境图。
师:有6个桃子,每盘放2个,能够放几盘?请同学们利用花片代替桃子,把6个花片每2个分一份,自己摆一摆,能够分几份?然后互相说说摆的方法和结果。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不同的分法。
2、交流学生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交流分的方法,即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欢乐,又是重要师:谁来说说你是如何分的?结果是多少?生:我先拿出2个放一盘,再拿出2的互相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
个放一盘,最后剩2个,又放一盘,一共用了 3个盘子(或一共放了3盘)。
可再找一、二个同学交流。
3、向学生说明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结果。
重点使学生明白得每盘放2个,确实是每盘放的同样多,也是平均分,用除法表示:6÷2=3在学生动手操作感知的基础上,适时说明分的结果与除法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明白得除法的含义。
师:每盘放2个确实是每盘放的同样多,是平均分,也能够列成一个除法算式6÷2=34、师生一起讨论算式中各数表示的实际意义。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 冀教版本节课主要介绍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什么是除法?2.除法的基本术语有哪些?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一、什么是除法?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法则,指的是把一个数(被除数)分成若干个等份(除数),每份数是多少就叫做商。
二、除法的基本术语有哪些?1. 被除数被除数是除法运算中被分成若干份的数。
2. 除数除数是除法运算中用来分若干份的数。
3. 商商是除法运算的结果,表示由一个数分成若干份,每份有多少个数。
4. 余数余数是除法运算中未被除完的部分,通常为整数。
三、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1. 被除数被除数不变,除数依次变化的除法运算过程,就是练习。
2. 除数除数不变,被除数依次变化的除法运算过程,叫做运算。
3. 商商是一个数由被除数分成若干份,每份中有多少个数所组成的数。
4. 余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后,所剩余的数就是余数。
5. 除数倍的被除数除数倍的被除数,也就是可以被除数整除的数,如12÷3=4,4就是除数倍的被除数。
6. 除数的倍数除数的倍数是指被除数可以由除数相乘得到的数,如12÷3=4,3的倍数可以是3、6、9、12等。
7. 除数的因数除数的因数是指能够被除数除尽的因数,如12÷3=4,3是除数的因数。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学习内容涉及到数字的计算和推理,以及数学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启发性。
1. 课前预习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本、作业本等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并提供电子学习资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进行课前预习。
2.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进一步推论,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开放式问题和引导式问题,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发散思维、探索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除法|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认识除法|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除法。
2.知道被除数、除数、商这三个概念。
3.能够简单地进行除法计算。
4.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的概念。
2.学会使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
三、教学难点1.掌握使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
四、教学准备1.粉笔、黑板、计算器等教学用具。
2.课件、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除法,并举例说明。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2. 认识被除数、除数、商(15分钟)教师依次介绍被除数、除数、商三个概念,重点让学生理解各自的含义,并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记号。
3. 理解竖式运算(15分钟)1.教师需要使用课件或者黑板等工具,向学生介绍竖式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2.教师先向学生讲解两位数或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竖式运算。
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
3.教师带领学生通过例题来掌握多位数的除法,并让学生自己完成竖式运算的练习。
4. 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了解到除法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能够理解方法的运用。
5. 知识小结及反思(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反思,让学生复述除法的概念、应用范围以及竖式运算的方法等。
六、教学评估1.教师实施随堂测验。
例如:简单的竖式除法计算题等。
2.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实地观察和答疑解惑。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除法概念和使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的方法。
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逐渐理解除法运算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授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认识除法|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认识除法|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认识除法的概念;2.学生能够用口算法解决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问题;3.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掌握认识除法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找到除数、被除数、商的概念,并且用口算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直接提问“你们家里去超市买东西时,有没有看到过一种标签,上面写着9元/斤?”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9元/斤”这个概念。
2. 释义首先,让学生看到一个除号,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9 ÷ 3 = 3” 这个数学式子中,“9”是被除数,“3”是除数,“3”是商。
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认识到“除法”的概念。
3. 普及口算法接下来,通过一些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问题,普及口算方法。
例如:“3 ÷ 2 = ?”,这里需要学生用一种口算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这个方法,让学生学会怎么做除法运算,从而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4. 实际问题运用接着,引入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12个饼干,他打算把这些饼干平均分给4个人,请问每个人分几个饼干?”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找到除数、被除数、商的概念,并且用口算法解决问题。
5. 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如“16 ÷ 4 = ?”,“10 ÷ 5 = ?”,检验已经学会了这个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逐步认识到“除法”的概念。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生动有趣的问题形式,让学生理解了划分为除法的本质,并且口算法的出现让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问题上能够解决。
最后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找到除数、被除数、商的概念,并且用口算法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们就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案、教学设计
-定期组织数学活动,如数学角、数学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入新课。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想要平均分给小明和他的三个朋友。这时,教师提问:“如果小明妈妈买了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顾乘法口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乘法来解决除法问题。
2.如何用乘法口诀来辅助除法计算?
3.你还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除法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1.填空题:补充除法算式中缺失的部分,如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除法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对乘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除法的学习将更为顺利。然而,由于除法是四则运算中较为抽象的一种,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在进行本章节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除法知识。最后,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运算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除法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冀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等基本概念。
2.掌握简单的除法算术运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2.学会除法算术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学生初步接触除法的概念。
2.教学如何通过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除法的算术意义。
教学过程上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除法算式、除号、提前布置课前作业,通过课前演示学生可以预习本课内容。
导入(5分钟)1.师生共同核对课前作业。
2.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
3.师生通过大量的实例讨论得出一个观点:乘法是添加,除法是分配。
讲解(15分钟)1.从简单的例子入手,讲解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概念。
2.授课时示范用竖式算除法,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实践(25分钟)1.学生自己完成数学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组完成实际应用问题的解答,通过互相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在课后搜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在下堂课集中讨论。
总结归纳(5分钟)1.师生总结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
2.温故知新:教师点出本课讲述的要点,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
3.引导学生认识到除法也是一种基本数学运算,与加、减、乘同样重要。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师听学生的提问,及时理解学生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3.教师记录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收集反馈,改善授课方法。
参考资料教材: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五表内除法(一)《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通过口算表内除法的学习,加法,减法竖式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我在课前了解到,我们班基础较好的同学已经知道除法竖式的一些知识,就是书写时有些难度,对竖式计算除法每一步的含义不是很理解,商的位置怎么确定把握不好。
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要解决的学习目标是: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计算的步骤和每一步的含义是什么,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3重点难点除法竖式的书写,商的书写位置。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一、复习1、乘法口诀。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 到9的表内乘除法,我们来复习一下乘法口诀,咱们采用开火车的方式。
2、口算。
说出得数,并说说用的哪句口诀。
采用点兵点将的方式。
7×2= 30÷5= 5×7= 24÷6= 7×8= 4×7=8×8= 5×8= 9×2= 3×9= 9×9=36÷6= 3×9= 6×9= 18÷3=2【讲授】讲授新课二、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咱们先听一首歌放松一下大脑(新年好)1、马上就是2015年农历新年了,咱们班要选36名同学参加学校举行的队列表演,你能为他们设计一个队列方案吗?课件展示2、同学们先独立设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长做好记录。
汇报交流,出示两组队列方案情境图。
方案一:每行9人,排成4行。
方案二:每行6人,排成6行。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能够利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除法运算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除数的概念2.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教学方法1.听课讲解2.示范操作3.练习实践4.讨论交流教学准备1.PPT教学课件2.教学用具:白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练习做题纸3.教材: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漫画方式呈现初步的除法概念,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除法的概念•除法是用一个数反复地减去另一个数,问减了多少次的计算方法。
•分享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需要使用除法运算的场景,例如分糖果等。
3. 讲解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身份:被减数,被分成几组的数。
–性质:整数,结果中有多少个被除数。
•除数–身份:减数,用来分成几组的数。
–性质:整数,结果中有几组。
•商–身份:商是除法结果中被除数的个数,也就是分成的组数。
–性质:商可能是整数,也可能是小数或分数。
•余数–身份:剩下的数。
–性质:小于除数。
4. 示范操作老师在白板上进行除法的示范操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
5. 练习实践学生分组完成教材中的练习,巩固除法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运算方法。
6. 讨论交流将学生的练习纸张贴在黑板上,老师与学生进行练习讨论和互动交流。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强调学生需要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运算方法,并指导学生在家继续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除法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基本运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多做习题,逐步提升除法运算的熟练度和应用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除法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能够利用竖式计算简单的除法。
3.能够解决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除法计算。
二、教学重点1.算式竖式的表示方法。
2.确定商和余数。
3.生活例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1.商和余数的确定方法。
2.推广除数和被除数顺序不同,商和余数不同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教师:黑板、彩色粉笔、教材、挂图、点读笔。
2.学生:教材、练习册、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利用点读笔,引导学生对上一节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然后讲解新知识。
2. 学习和讲解1.商和余数商:进行除法运算时得到的结果。
余数:被除数减去除数所得的余数。
2.算式竖式的表示方法例:6 ÷ 2 = 3 用竖式表示为: 3 2)6 6 --- 03.除法计算步骤例:24 ÷ 3 = ? 3) 24 21 --- 3 答:商为8,余数为3。
即24 ÷ 3 = 8 … 3。
3. 训练和巩固在黑板上出示一些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扩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解决一个适当难度的除法运算问题。
鼓励他们动手尝试,并让他们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5. 课堂小结利用点读笔和黑板进行总结。
强调商和余数的概念以及计算步骤。
让学生理解除数和被除数顺序不同,商和余数不同的概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除法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够利用竖式计算简单的除法,能够解决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除法计算。
但是在讲解商和余数的时候,学生的表现不够积极,需要采用更多的互动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参与和反思。
在训练和巩固环节,可以增加一些生活和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运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除法的初步认识|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除法的初步认识|冀教版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讲解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的一节课——5.2 除法的初步认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分资源的情况,比如说,一个馒头需要分给三个人吃,这时候就需要用到除法了。
而在小学数学里,除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
那么,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除法的初步认识吧!二、知识点讲解1. 除法的定义除法是指将一个数(被除数)分成若干等份(除数),每份中有多少个数(商),这就是除法的概念。
2. 除法的符号和名称在数学中,我们用除号“÷”表示除法的运算符,用“被除数÷ 除数 = 商”的形式表示除法的运算。
除法的名称包括“除法”、“分配问题”等。
3. 除法的例子例如:有10个香蕉要分给4个小朋友吃,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呢?这个问题可以使用除法来解决:•被除数:10个香蕉•除数:4个小朋友•商:每个小朋友能得到2个香蕉所以,每个小朋友能分到2个香蕉。
4. 除法的性质除法有以下几个性质:•整除性:如果被除数能够被除数整除,则商是整数,否则商是带小数的小数;•交换律:a ÷ b = b ÷ a;•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三、教学方法在教授除法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告诉学生除法的定义和符号首先,在教学前需要让学生知道除法的定义和符号,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符号。
2. 使用实物或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使用实物或图形来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操作。
比如上面提到的香蕉问题,可以用香蕉来进行演示,让学生自己试着将香蕉分给小伙伴。
3. 结合生活实际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可以找一些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概念和用法。
例如,在火车站等待时间的计算,或者在分糖果或食物的时候,都可以使用除法来计算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份。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表内除法(一) 认识除法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优质课教案_1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第40、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按每几个一份,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
2、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根据要分的物品个数、每份的个数和求出的份数写出除法算式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看这是谁?吉吉要在森林里要举办一场宴会,猴子们采了一些花来装饰会场,你能帮他们把这8枝花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吗,先来说说可以怎样插?生:1枝1枝插生:2枝2枝插生:4枝4枝插师:这些方法都很好,老师是按照一个一个的方法插的(幻灯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每瓶插了几枝?生:4枝。
师:你能根据这个问题列一个除法算式吗?生:8÷2=4(枝)师:你说的真棒(出示幻灯片),谁能告诉大家这个除法算式中的8、2、4表示什么?生:8是8枝花,2表示2个花瓶,4表示每个花瓶有4枝花。
师:真棒,宴会装饰完了,可是小猴子分桃子又遇到了麻烦。
二、探究新知(一)分桃子1、平均分师:同学们(出示幻灯片),现在小猴子有6个桃子,要每盘放2个,那可以放几盘呢?师:先回答老师的一个疑问,什么叫每盘放2个啊?生:一个盘子放2个。
师:就是每盘放同样的2个。
师:小猴子已经放了2个了,剩下的4个如何放?谁来试着说一说?生:2个一盘,2个一盘。
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说的真好,快看,小猴子也是这样分的。
(出示幻灯片)师:放了几个盘子?生:3个。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像这样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来分,求可以分几份,也是平均分,也要用除法计算,就是6÷2=3。
(教师板书)这个算式中6、2、3各表示什么含义?生:6表示要分的6个桃子。
生:2表示每盘放2个(至少5个完整的说)师:谁还能像他这样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习题。2、3、4题要求学生在图中用铅笔圈一圈之后再填空。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汇报
学生一边分,一边说。
学生可能说出:
6÷3=2
学生可能说出,读作:6除以3等于2。这个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学生可能说出:可以放3盘。
学生汇报时可能说出:20个足球,每只筐里装5个,20叫被除数,5叫除数,4叫商。
学生试着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出:今天学习的是第二种分东西的分法,也就是一份一份分东西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和一份的数各是多少,求能分成多少份。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班内交流。
重点
难点
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创设情境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2、实物演示
(1)出示: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2)请一个学生到前面来,一边分,一边说。
(3)根据刚才分的过程,引导学生列出一个除法算式。
课题
五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材40—41页)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每几个一份,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的逻辑性。
2、进一步认识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3、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自由汇报本课收获。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的全过程。
板
书
设
计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6÷3=2
6÷2=3
↓↓↓
被除数除数商
20÷5=4(只)
学生自由回答。
生: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都是2个,也是平均分。
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
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
学生列式:6÷2=3
学生可能说出:算式中,6叫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
学生可能说出:需要4只筐。
学生可能说出:每5个放一筐,就是说每份是5个,每筐要放得同样多。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然后再动手实际分一分。
师板书:6÷3=2
(4)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东西的另一种方法。
二、探究体验
1、分桃子
(1)出示6个桃子,每盘放2个,可以放几盘?
(2)引导学生说一说: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引导学生讨论:每盘放“2个”是什么意思?
(3)组织学生试着按要求分一分。
(在分之前教师让学生回想刚才分桃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
(4)组织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
小结:20个足球,每5个放一筐,放了4筐。
(5)引导学生把刚才分足球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并说出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6)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7)教师明确算式表示的意思。
3、对比感悟
(1)引导学生思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一个分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是多少,要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谁能简单说说今天学习的这种分东西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4)引导学生试着按要求分一分。
(5)组织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
(6)问:“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能分成几盘?”引导学生列式
(7)引导学生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的名称各是什么?
2、分足球
(1)出示20个足球,每只筐里装5个,需要几只筐?
(2)教师启发学生讨论:“每只筐里装5个,”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