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_现代考古研究的第三只_眼睛_

合集下载

学习强国争上游挑战答题含选项答案八

学习强国争上游挑战答题含选项答案八

学习强国争上游挑战答题含选项答案1、流行性感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传播;B.接触传染;C.血液传染;D.呼吸道飞沫传播答案:D2、中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位?A.一;B.二;C.三答案:C3、我国首座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称号的城市是()。

A.北京;B.杭州;C.长沙;D.成都答案:C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一人”少的是()。

A.王维的朋友;B.王维的兄弟;C.王维自己答案:C5、驱逐舰采用平甲板船型的优点是()。

A.适合大速度航行;B.船首干舷高,抗浪性好;C.船体构造简单,纵向强度好;D.便于通风,舰员居住性好答案:A6、高速公路ETC是指()系统。

A.电子停车收费;B.电子不停车收费;C.电子收费答案:B7、()比喻新出现的有一定积淀积累的人事物等推动旧的人事物等的在某方面的发展等情况。

A.长江后浪推前浪;B.任尔东西南北风;C.总把新桃换旧符;D.万紫千红总是春答案:A8、意大利菲腊奥市有一座纪念碑,是用弃置的空瓶、食物包装盒等垃圾修建的,这些丢弃的垃圾来自于()。

A.露天堆放;B.别处运来;C.当地居民弃置;D.海中的垃圾答案:D9、()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松江华亭人,“华亭学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A.董其昌;B.董源;C.黄公望;D.倪瓒答案:A10、元代于1267年迁都于“中都”,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

A.广州;B.西安;C.北京;D.南京答案:C11、12、歌曲()由李叔同填词,其旋律最早采自于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A.《送别》;B.《旅愁》;C.《昨夜梦》;D.《学堂乐歌》答案:A13、宋慈(1186-1249),字惠父,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南宋人,被尊为世界()鼻祖。

A.中医学;B.中药学;C.刑侦学;D.法医学答案:D14、“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现有戏曲剧种348个,其中有“百戏之祖”之称的剧种是()。

考古的教案

考古的教案
定保护措施
博物馆保护:将文物存 放在博物馆中,进行长
期保护
数字化保护:对文物进 行数字化处理,便于保
存和研究
考古保护的案例
秦始皇陵:对秦始 皇陵的考古发掘和 保护,揭示了秦朝 的历史和文化
兵马俑:对兵马俑 的考古发掘和保护, 展示了秦朝的军事 实力和艺术水平
敦煌莫高窟:对敦 煌莫高窟的考古发 掘和保护,揭示了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 流和艺术传承
重要性: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基础, 为考古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水下考古
01 水下考古的定义:水下考古 是指对水下遗址、沉船等水 下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发掘 和保护的考古学方法。
03 水下考古的方法:水下考古 通常采用水下摄影、水下声 呐、水下机器人等现代科技 手段进行调查和发掘。
02 水下考古的重要性:水下考 古有助于了解人类历史、文 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为研究人类文明提供重要的 实物资料。
汇报人姓名
0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考古案例, 让学生了解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05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 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考古教育的实践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考古遗址,
01
了解考古发掘过程
模拟考古: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模
02
拟考古,体验考古工作的乐趣
讲座与研讨会:邀请考古专家进行讲
考古与科技发展
01
考古发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如遥感、GPS等,提高考古效率 和准确性
03
考古研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对考古资料进行深入 分析,揭示历史真相
02
文物保护:运用现代科技,如3D 扫描、激光清洗等,保护文物免 受损害

遥感考古

遥感考古

遥感考古作者:张园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0年第03期在广褒深邃的漫漫星空中,也许有外星人冷静而好奇地注视着我们这个地球上生命的繁衍和变迁,但更多的则是人类自己发射的卫星和航天飞机绕着地球不知疲倦地飞驰,探测着地球的现在和鲜为人知的过去……故宫的启示1987年7月,我国科技人员在分析处理卫星发回来的遥感照片时,对北京地区故宫上空的遥感照片发生了极大兴趣。

这是因为,从计算机处理的照片来看,故宫的俯瞰图极像一座巨大的佛像。

这到底是三百年前建筑大师们的匠心独运,还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到现在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把历史的镜头稍稍往后拉到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上了月球。

当两位宇航员在月球上漫步并回望地球时,只有两样人造工程映人宇航员的眼帘,一个是古建筑的代表——中国的万里长城;一个是荷兰的围海造田工程。

这两件似乎孤立的事件却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事实:从空间回顾遥远的历史。

空间科学、遥感技术和现代考古学的飞速发展和互相结合,把一门崭新的学科——遥感考古学——推上了人类科学的舞台。

遥感考古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

所谓“遥感考古”,就是指利用现代化的遥感技术,即用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和高空飞机上的遥感装置,探测并记录地面及地表下面的信息,借助计算机的处理,从而确定要寻找的古代遗迹。

遥感考古学的诞生,将现代考古学推到了一个新水平。

一位考古学家欣喜地说:遥感考古和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年技术是考古学上两扇现代科学的翅膀。

遥感考古的变迁回溯遥感考古的历史,日历要翻回到上个世纪。

第一次用于人类遗址考古的遥感仪器是一架安装在无人驾驶汽球上的照相机。

1891年,一位英国考古学家用这个装置,拍摄了印度阿格拉附近的古代废墟照片。

1907年,英国工程师克拉珀用无人驾驶汽球,拍摄了英格兰南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史前巨石群,这个巨石群大约建于公元前2800—2000年。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是基于什么原理获取地表信息的?A. 声波传播B. 电磁波传播C. 重力波传播D. 热辐射传播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天气预报D. 深海探测答案:D3. 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分辨率B. 覆盖范围C. 观测时间D. 观测成本答案:B4. 遥感图像中,红色通常代表什么?A. 植被B. 水体C. 城市建筑D. 土壤答案:A5. 以下哪种传感器可以用于夜间观测?A. 多光谱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紫外传感器D. 可见光传感器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对)2. 遥感数据不需要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直接使用。

(错)3.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考古研究。

(对)4.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的静态信息。

(错)5.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冰川变化。

(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壤湿度监测、作物产量估算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对农田的植被覆盖度、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提供城市发展的历史数据,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扩张的趋势,监测城市环境变化,评估城市绿化状况,以及进行城市交通流量分析等。

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实时监测大范围的环境变化,如森林覆盖率变化、水资源分布、污染源扩散等。

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

4.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可以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实时信息,如地震、洪水、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的地表状况,为救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减少灾害损失。

卫星侦察术叹为观止的“第三只眼”

卫星侦察术叹为观止的“第三只眼”

卫星侦察术:叹为观止的“第三只眼”作者:刘进军来源:《科学24小时》2012年第05期照相侦察卫星已经成为战略武器不可缺少的伙伴。

卫星成像技术能产生详细的三维立体图像,并监测无形的信息。

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能辨别真假目标、地下目标和多个目标。

如果利用多光谱传感器,还可进行热测量,发现导弹释放出的热量。

中国人常说:“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照相侦察卫星拥有许多空间侦察秘密技术,就像“马王爷的第三只眼”。

卫星成像技术与卫星侦察技术密切相关。

在设计制造侦察卫星的过程中,设计师曾经遇上了远超想象的困难,碰到许多技术问题。

当年,判图专家发现美国“日冕”卫星返回的电影胶片上,蒙着一层朦朦胧胧的雾和明亮的条纹。

各方面专家都尝试分析、判断、解释这一奇怪现象,甚至认为是空间干扰造成的。

最后,一个包括科学家路易斯·阿尔瓦雷斯组成的4人团队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原来,卫星上的一些橡胶零件在工作时产生静电放电,引起摄像机胶片曝光。

为解决这一问题,卫星在组件和测试之前便消除静电,在真空的状况下组装镜头,这些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伸缩的眼睛怎样获得高清晰的图像情报,是空间侦察的一大难题。

地面分辨率与卫星的光学系统、飞行高度有关。

有两种方法可获取高清晰的图像情报:首先是降低卫星飞行高度;其次是提高卫星的光学系统性能。

如果卫星飞行轨道高度为590千米,卫星照片显示物体不会小于16厘米。

美国“锁眼-11号”照相侦察卫星有几项绝招。

它既可进行轨道机动,变换轨道,对重要目标详查时又可降低高度,直至降到120千米的高度,获得最高大约10厘米的地面分辨率。

这意味着,它还不能清晰地读取报纸的头版头条。

在空间拍摄图像过程中,由于遥感相机与地面目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导致目标图像产生像移,图像模糊不清。

卫星专家通过建立像移的数学模型,对产生像移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像移补偿技术提高成像质量和分辨率。

卫星技术越来越先进,但麻烦也接踵而来。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包括:
1. 遥感技术:使用卫星图像和航空摄影等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考古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监测地表形态的差异来发现埋藏的古文物遗迹。

2. 地质勘探技术:利用地质勘探技术,如电磁勘探、地震勘探等方法,可以探测地下的考古资源。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地下构造和地层信息,帮助考古学家找到可能存在的古代遗址。

3. 放射性碳同位素技术:通过对古代物质中的碳同位素进行测量,可以确定其年代。

尤其是对于有机物,如骨头、木材、纺织品等,可以准确地测定其年代,从而帮助考古学家确定文化遗址的时代。

4. 核磁共振技术:通过对古代陶瓷、玻璃等物质中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测量,可以分析其化学成分和制作工艺,帮助考古学家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5. DNA 分析技术:通过对古代遗骸和动植物标本进行 DNA 分析,可以研究古代人类和动植物的遗传关系,探索古代人类迁移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6. 无损检测技术:如地下雷达、红外线扫描等技术,可以非破坏性地探测和分析建筑物、壁画等文物遗迹,帮助考古学家保护文化遗产。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更多工具和手段。

遥感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在当今的考古领域,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涌现,为我们揭示古代文明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其中,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考古发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通过远距离感知和获取其信息的技术。

它就像是为考古学家们装上了一双“千里眼”,让他们能够在不进行大规模挖掘的情况下,对地下的遗迹和文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那么,遥感技术究竟是如何在考古发掘中发挥作用的呢?首先,它能够进行大面积的遗址探测。

以往的考古工作,往往局限于地面的勘察和小规模的挖掘,难以对整个遗址区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地表图像和数据。

这些图像和数据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比如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考古学家们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地表之下的古代遗迹的线索。

比如,某些地区的土壤颜色和质地可能与周围环境不同,这可能暗示着下面存在着人工建筑或者填埋的遗迹。

其次,遥感技术有助于确定遗址的范围和边界。

在考古发掘中,明确遗址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挖掘工作,还能够保护遗址不受过度开发的破坏。

通过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遗址周边的细微变化,从而确定遗址的大致边界。

而且,对于一些被现代建筑或者农田覆盖的遗址,遥感技术能够穿透这些表层的干扰,探测到地下的遗迹分布情况。

再者,遥感技术在寻找古代道路和水系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古代的道路和水系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它们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交通、贸易和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遥感图像中的地形起伏、土壤湿度等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出古代道路和水系的走向。

比如,一些地势相对低洼的地方可能是古代的河道,而一些平坦且笔直的地带可能是古代的道路。

除了以上这些方面,遥感技术还能够对考古遗址进行动态监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遗址可能会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遥感考古2

遥感考古2

02.遥感考古的手段
激光雷达遥感考古
作为一种主动遥感技 术,激光雷达除了可全 天候、快速、直接、高 精度采集对象的三维信 息外,还能够穿透密林 或者一定深度的水体, 极大地提高了三维空间 数据的获取效率,同时 为地表植被、农作物等 要素覆盖下的文化遗迹 揭露提供了可能。
机载激光雷达遥感技术原理-进行遗址地层面测量
雷达遥感考古-强穿透力
波长越长,雷达电磁波穿 透性越强。 而雷达波穿透性 及深度还同地表参数、雷达入 射角及极化模式直接相关。通 常长波段雷达信号有穿透植被 能力,且其次地表穿透性在干 沙区最佳。
激光雷达遥感发现丛林中的玛雅遗址
04.遥感考古未来发展趋势
遥感考古未来发展趋势
开展电磁波与古遗 址之间相互作用的 机理研究,建立统 一标准的遥感考 古波谱数据库。
遥感—考古的“千里眼”
汇报人:XXXX XXXX
目 录
1
遥感考古
2
遥感考古的手段
3
遥感考古的优点
4
未来发展趋势
01.遥感考古
遥感考古
遥感考古通过从航天飞机、卫 星、飞 机、无人机等不同平台上运用摄影机、 光谱相机、红外相机、雷达等成像设备 获取考古遗址影像资料,根据遗址范围 内地表现状和光谱成像规律等的相互关 系,对影像的色调、纹理、图案及其时 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判定遗迹或遗址 的位置、分布、形状、深度等特征,进 行遗址识别和调查。
激光雷达遥感考古发现流程
激光雷达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考古
SAR遥感考古
COSMO-SkyMed SAR卫星x波段采用的基于两种不同的特
洛阳考古和古环境特征
征的考古方法:
(1)多时分析,以减少噪音和突出考古标记; (2) 单日分析,以评估单一萨尔场景利用光学

考古知识感悟心得体会(3篇)

考古知识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历史便如同一条长河,源源不断地流淌着。

而考古学,便是这条长河中的一道桥梁,将过去与现在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我国,考古学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家为我们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

作为一名对考古学充满热情的普通人,我有幸接触到了这门学科,从中汲取了许多知识,也收获了许多感悟。

一、考古学的魅力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的学科,它通过挖掘、研究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考古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我们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代人类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在考古现场,我亲眼目睹了考古学家们辛勤工作的场景。

他们不畏艰辛,不惧恶劣的环境,只为寻找那些珍贵的文物。

这种敬业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同时,考古学的严谨性也让我为之折服。

从发掘、整理、研究到出版,每一步都需要考古学家们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

二、考古学的历史价值考古学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考古学能够帮助我们填补历史文献的空白。

在古代,许多历史事件并未被记载在文献中,而考古学则为我们提供了实物证据,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

其次,考古学能够揭示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通过对古代遗址、墓葬、器物等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

在我国,考古学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夏商周、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我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辉煌。

例如,1972年,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殷墟发掘出甲骨文,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又如,1987年,考古学家在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发掘出战国时期的大型编钟,为研究古代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考古学的现实意义考古学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考古学能够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其次,考古学能够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遥感技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遥感技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遥感技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为什么说遥感是20世纪最具特色和最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张政 115132从古代开始,遥感便开始冒出了小苗苗,它出现在我国古代的传说里------千里眼和顺风耳。

顾名思义遥感是遥远的感知,又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在自然界中也有遥感的活例子,比如我们熟知的蝙蝠利用超声波的收发在黑暗的洞穴中探测障碍物。

而现在我们现在所要学习的遥感技术则是通过各种飞行器例如近地的遥控飞机,飞机,飞艇,以及远地的卫星来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要探究为何遥感是20世纪最具特色和最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我们就得先来看看遥感技术的发展史。

首先是由十七世纪初到十八世纪末的无记录地面遥感时期汉斯·李波尔赛制造了世界第一架望远镜,而后伽利略制作了放大三倍的科学望远镜并首次观测月球,还有气球首次升空侦察。

然后是十九世纪初后期到十九世纪中叶,这是有记录地面遥感的阶段,照片得到发明为记录打下了基础,而法国人艾米·劳塞达特(Aime Laussedat)制定了摄影测量计划,成为有目的有记录的地面遥感发展阶段的标志。

从此开始再到二十世纪,遥感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初期,飞机的发明,以及一二战时期的独立的航空摄影测量学的学科体系的形成,彩色摄影、红外摄影、雷达技术、多光谱摄影、扫描技术以及运载工具和判读成图设备的出现为后期发展坚固了基础。

二十世纪中叶,苏美法相继发射卫星,不断提高遥感器的分辨率使遥感技术事业得到了质的飞跃。

在二十世纪遥感的发展远大于之前所有时间的总和。

而我国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空前活跃,并发射成功了风云一号,这第一颗气象卫星,又于1999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资源卫星。

遥感技术的确是在20世纪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对于地球而言,人类还是十分渺小而脆弱的。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是我们到不了的,还有很多信息是仅凭我们自身是无法获得的。

2019年《感知地球的“千里眼”》阅读附答案-范文模板 (4页)

2019年《感知地球的“千里眼”》阅读附答案-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阅读附答案阅读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16分)感知地球的“千里眼”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

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③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李克强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

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

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3个小时。

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请楚地辨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

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

”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

⑤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

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

《学习强国》考试题库100题BWY【含答案】

《学习强国》考试题库100题BWY【含答案】

《学习强国》测试题库100题[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在我国()发射基地发射成功的。

A.酒泉B.西昌C.太原D.文昌B2.“大江歌罢掉头东”的作者是(周恩来)。

3.我们取得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但反腐败斗争还没取得彻底胜利。

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零容忍】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打击腐败的力度丝毫不能削减,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决打好反腐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4.中国十大名茶中采用茶果间作种植方式的是【C碧螺春】5.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C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6.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A400】元定额扣除7.科学家要遵守科学知识和科学建制的基本规范的原因是:(全部都是)为确保实验不带偏见,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让其他科学家可以复制这些实验,为不带偏见地检验,支持或反驳科学结论的是: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8.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记录了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神话.生物等内9.发源于长白山的松花江滋养了松北大地..表述错误的是:松花江是中国最小的支流10.下列我国古代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3华佗7张衡8董仲舒11.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12.目前世界上共有4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我国的是()导航定位系统。

A.北极星B.北斗C.哈勃B13.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14.()率领团队打造了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平台,创建了互联网支付和物流体系,建立全球领先移动支付网络,被称为“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遥感考古学的介绍

遥感考古学的介绍

遥感考古学的介绍遥感设备取自目标的信息,除了靠物体辐射或反射可见光外,还靠微波、红外线、X射线等特征,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遥感考古的有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遥感考古学的介绍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信息载体,这些信息记载着大量人类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历史信息提取,加以科学和历史的分析与处理,就可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演变规律和历史的内涵。

作为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古学,在近200年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断吸取自然科学研究新的成果才得到发展。

20世纪初、中、后期发展起来的航空技术、航天技术和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是以获取和分析处理空间信息为目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从空间观测地球的同时,记录了大量人类历史文化的印迹,客观地反应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性。

为考古学研究开启了一扇新的科技之窗,使我们能够从全方位、多时相的角度去认识和重现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

“遥感考古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高新技术与人文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必然结果。

它将从空间的高度去认识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将考古学推向一个崭新的平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科学和历史的判断。

自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到1972年美国地球资源卫星对地球成像,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人类航天技术得到了突破性发展,从卫星平台上获取的大量对地观测数据,揭开了遥感考古的新篇章。

现在我们不仅能得到多光谱(甚至高光谱)、多角度、多分辨率、多尺度的光学遥感数据,还能得到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的成像雷达数据;不仅能得到全球尺度高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还能得到像“快鸟”这样61cm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图像。

所有这些都为包括环境考古、文化景观考古、古地理重建等在内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也为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古遗址的文化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遥感影像数据库。

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田野考古的结合,我们能精确地提取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空间信息,并监测文化遗产地在人类和自然因素作用下的时空变化,为政府部门保护文化遗产提供科学依据!古代环境的恢复,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红山文化发现《山海经》记述的人类第三只眼

红山文化发现《山海经》记述的人类第三只眼

红⼭⽂化发现《⼭海经》记述的⼈类第三只眼2016年7⽉23⽇,光明⽹发表芦鸣先⽣的《⼭海经》系列研究⽂章《⼈类真有第三只眼吗?》。

⽂中指出:“《⼭海经海外西经》的第三国奇肱之国的⼈是⼀臂三⽬,即⼀条⼿臂和三只眼晴的⼈,这才是三只眼的最初来历。

看来《⼭海经》似乎可以当作⼀部上古史的通⽤字典。

”(图1)图1《海外西经》第三国的原⽂:“奇肱之国在其北,其⼈⼀臂三⽬,有阴有阳,乘⽂马。

有鸟焉,两头,⾚黄⾊,在其旁。

形天与帝⾄此争神,帝断其⾸,葬之常⽺之⼭,乃以乳为⽬,以脐为⼝,操⼲戚以舞。

”这应该是中国⽂献记载的第三只眼的最早资料。

笔者经过调查考证,在距今5000年前的红⼭⽂化中,发现了⼈类存在第三只眼的考古材料。

内蒙古岩画研究专家吴甲才在翁⽜特旗⽩庙⼦、⼩凤⼭等处发现了红⼭⽂化岩画遗迹。

在⼀些巨⼤岩⽯上⾯刻有眉⼼处带有第三只眼的⼈物头像,尤其是在⼀个刻有北⽃七星的岩画⽯下⾯也有这种眉⼼带有第三只圆眼的⼈物头像(图2)。

图2把这些⼈物头象刻成岩画,尤其与北⽃七星刻在⼀起,这就明确说明了⼈物⾝份地位的神圣,具有尊崇的⼈间地位,他们就是能通晓天⽂,沟通阴阳的⾄上圣者——圣巫。

同时还说明,在红⼭⽂化区域内这样的⼈是⼀个阶层群体,且极受尊崇,否则不会被刻成岩画⽽千古留形。

笔者在新近出版的著作《⽜河梁红⼭⽂化遗址建筑设计思想中》分析了⽜河梁红⼭⽂化遗址恢弘的建筑群是由什么⼈选址、设计建造的,或者说是什么⾝份的⼈埋葬在这个遗址群中。

2003年第⼗六地点中⼼⼤墓M4出⼟的⽟⼈,为我们提供了探索这个答案的线索。

M4选址在遗址中⼼部位的⼭梁主脊上,它的营造不同于⽜河梁遗址以往发现的⼟坑墓,也不同于开凿于风化基岩上的⼟圹墓,⽽是直接将墓⽳辟凿于⼭体最坚硬的变质花岗岩的岩脉上。

墓圹南北长390厘⽶,东西宽310厘⽶,深468厘⽶。

墓主⼈为⼀成年男性,年龄45~50岁,仰⾝直肢。

随葬⽟鹄、斜⼝筒形器、⽟镯、⽟⼈、⽟环、绿松⽯坠饰共8件(图3)。

学习强国争上游挑战答题含选项答案五

学习强国争上游挑战答题含选项答案五

学习强国争上游挑战答题含选项答案1、2018年11月6日和7日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2、2016年9月26日,国家最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启用。

它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3、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中国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活动。

4、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5、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进入太空。

6、动画片里的“海绵宝宝”其实是一种原始的(多细胞)7、下列不属于八大菜系的是()。

A.山东菜系;B.四川菜系;C.赣菜系;D.湘菜系答案:C8、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还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在重庆歌乐山下白公馆监狱二室的共产党员陈然、刘国志、毛晓初、罗广斌、丁地平等获悉后,欢欣鼓舞,用一床红色的被面,旧衬衣制成五星,做了一面他们心中的五星红旗,并集体创作,由()执笔,写下一首诗篇《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深藏在牢房的墙壁缝里,现存于重庆红岩纪念馆。

A.陈然;B.刘国志;C.毛晓初;D.罗广斌答案:D9、唐朝文宗皇帝御封的大唐“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裴旻剑舞和()。

A.张旭的草书;B.齐白石的虾;C.吴道子的画;D.杜康的酒答案:A10、“落其实者思其(),饮其流者怀其源”,请补足诗句。

A.叶;B.根;C.源;D.树答案:D1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说法当中,错误的是()。

A.中国传统戏曲美术中,化妆用的假须被称为髯口;B.检场是指负责提词的人;C.“生旦净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指花脸;D.戏曲表演中“四功”指的是唱、念、做、打答案:B12、许多人喜欢面食,制作馒头等面食时需要用到小苏打,下列哪个是小苏打的学术名称:()。

A.氧化钠;B.氢氧化钠;C.碳酸氢钠;D.碳酸钠答案:C13、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的“红瘦”指的是()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 (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 (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10 分)1. <原创>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浊.流(zhú) 取蒂颠沛.流离(pèi) 酣然入梦B. 亘.古(gèng) 高梁深恶.痛绝(wù) 苛捐杂税C. 愧怍.(zuō) 豁亮气冲斗.牛(dǒu) 言外之义D. 晌.午(shǎng) 震悚沥.尽心血(lì) 妇孺皆知2.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无论在何处,无论做什么,我无时无刻....热爱着我的祖国。

B. 他从唐诗下手,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C. 面对国民党的政治暗杀,亲朋好友们为闻一多先生捏了一把汗, 多次给他以善意的劝告,但闻一多先生泰然处之,不以为意....。

D. 在大庭广众之下肆意谩骂、打人,只要触犯法律,就应该严惩不贷...., 否则只会让坏人嚣张、好人沉默。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 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B. 近百年来,很多大学的校训经历了曲折的变化,折射了中国教育。

C. 赵孟可以“日书万字”的原因,是因为其书法的笔法简洁、线条简单、结构空间匀整。

D.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协同推进、精心组织、周密计划下,顺利开展。

4. 依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①啊.! 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②作为作家和.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曾经和.张中行先生共同修润过课本的文字。

③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A. 拟声词叹词介诃副词连词B. 叹词拟声词介词连词副词C. 叹词拟声词连词介词副词D. 拟声词叹词介词连词副词5. 仿照画波浪线部分,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学习强国抢答题库

学习强国抢答题库

学习强国抢答题库研究强国《挑战答题》题库(1)1、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全河流经山西、内蒙古……入(渤海)。

2、全国开展“向XXX同志研究”的热潮始于(1963年)。

3、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XXX,这一论断是XXX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中提出来的。

4、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的安全指示标志宜设置在(C、距地面1米以下墙面上)。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6、以下哪部著作中,认为数学是天地万物最根本的东西,是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

(孙子算法)7、学雷锋是每年的(3月5日)。

8、XXXXXX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卫星,首次实现距离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9、有正式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应当设立党支部委员会。

党支部委员会由3至5人组成,一般不超过7人。

党支部委员会设书记和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等,必要时可以设1名(副书记)。

10、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记录了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神话、生物、水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11、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12、下列词语均与中国当代科举考试有关的是(连中三元、五子登科、名落孙山)13、气体可压缩储备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14、领土由领陆、(领水)、领空三部分组成。

15、诗句“布谷XXX劝早耕,XXX趁XXX。

”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春耕)图。

16、XXX,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他领导制造出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17、有经验的汽车师傅都会告诉徒弟,冬天洗车最好用(冷水)18、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及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

19、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和《联合国宪章》签署,第一届军运会于1995年9月4日至16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

学习强国每周一答试题答案

学习强国每周一答试题答案

学习强国每周一答题库及答案2019年4月第四周答题 1.世界一流海军 2.点亮万家 3.A C D4.D只要肯登攀5.A东风1号2019年4月第三周答题 1.ABD 2.陈景润 3.D冷水 4.C莲花 5.春来2019年4月第二周答题 1.A B C 2.乡镇党委书记 3.D购买人 4.C儿女5.报纸2019年4月第一周答题 1.用来住的 2.媒体融合发展 3.B大熊猫 4.A孟郊《登科后》 5.老百姓是水2019年3月第四周答题 1.A B C D 2.城市集体企业 3.D 4.王阳明 5.反步兵雷2019年3月第三周答题 1.留置 2.主动;主导 3.A D 4.C 5.B2019年3月第二周答题 1. A B 2. 许海峰 3. C D 4. A 5. 侦察武装机器人2019年3月第一周答题 1. 清朗 2. B 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B 5. 报效祖国2019年2月第四周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市场 3.中华水塔4.何事若只如初见 5.要革命到底建设共产主义2019年2月第三周参考答案: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人才资源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 唐寅 5.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2019年2月第二周参考答案: 1. 2035年 2.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 覆盖面 4. 湘江 5. 选择希望2019年2月第一周参考答案: 1. 哲学社会科学 2. 公益性 3. 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4.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黄昏 5. 建筑工地2019年1月第五周参考答案: 1. 生命共同体 2. 能力不足危险 3. 女排精神 4. 梅花 5. 四国联合专案组2019年1月第四周参考答案: 1.民族未来 2.AB 3.ABC 4.B 5.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 2019年1月第三周参考答案: 1.A 2.于敏 3.C 4.B 5.ABC 2019年1月第二周参考答案: 1.国家安全 2.民主集中制 3.共商、共建、共存 4.吹尽狂沙始到金 5.树2019年1月第一周参考答案: 1.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2.保护环境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4.龚自珍 5.为有牺牲多壮志2018年12月第四周参考答案: 1.群众路线 2.ABC 3.经济发展方式 4.王安石 5.从戎 2018年12月第三周参考答案: 1.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ABC 3.发展生产力 4.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5.离骚2018年12月第二周参考答案: 1.金山银山 2.脱离群众 3.不愁吃不愁穿4.D 5.A 2018年12月第一周参考答案: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生态衰则文明衰 3.A 4.2020年 5.ABC2018年11月第四周参考答案: 1.共享 2.发展为了人民 3.ABC 4.人民当家作主 5.ABCD2018年11月第三周参考答案: 1.中高速增长 2.守住民生底线 3.B 4.C 5.ABC2018年11月第二周参考答案: 1.市场政府 2.教育 3.孔子 4.共享理念5.AC2018年11月第一周参考答案: 1.创新 2.就业 3.B 4.A 5.BC2018年10月第四周参考答案: 1.好不好 2.扶智扶志 3.ABC 4.60 5.ABC 2018年10月第三周参考答案: 1.供给侧 2.看老乡 3.中国 4.党的基本路线 5.AB 2018年10月第二周参考答案: 1.破旧立新 2.精准扶贫 3.A 4.B 5.ABC2018年10月第一周参考答案: 1.淡化“贫困意识” 2.A 3.B 4.ABC 5.共同富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卷 第4期2004年12月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 U RN A L OF T A IY U A N T EA CHER S CO L L EGE(Nat ur al Science Edition)V o l.3N o.4 D ec.2004遥感——现代考古研究的第三只“眼睛”王向东 邵秀英(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古代遗迹遗址遍布各地,仅依靠传统的考古方法和手段远不能满足我国考古工作的需要.而遥感技术大量运用到考古研究中,为考古工作带来了巨大活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章仅从遥感技术的功能特点简要地分析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的方法和原理,及其在考古研究中具体应用,其目的在于推动遥感考古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 遥感技术;考古;遥感考古;探测〔文章编号〕 1672-2027(2004)04-0068-04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标识码〕 A0 引言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遗迹遗址遍布各地.历经数千年岁月沧桑,很多珍贵的历史遗迹或被掩埋地下,或散落深山老林,还有的只剩残垣断壁.再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存留状态,给发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不便.而随着遥感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开始利用遥感影像,结合GPS技术,进行田野考古,解开千古之谜,不仅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和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也为考古研究带来了一场历史变革[1].下面就遥感技术的功能及其特点和它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单讨论.1 遥感技术简介1.1 什么是遥感所谓遥感(Remo te Sensing),顾名思义,即“遥远的感知”.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是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具体来讲,遥感是指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得其特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1.2 遥感技术的特点遥感技术是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到达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过程.它具备以下特点:1.2.1 探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遥感是从飞机或人造地球卫星上,居高临下获取的航空像片或卫星图像,比在地面上观察视域范围要大得多.又不受地形地物阻隔的影响,景观一览无余[2].例如,一张比例尺1∶35000的23cm×23cm的航空像片就可以展示地面60余平方千米范围的地面景观实况.另外,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是同一时段、覆盖大范围地区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综合地展现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宏观地反映了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形态与分布,真实地体现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人工构筑物等地物的特征,全面地揭示了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1.2.2 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收稿日期:2003-10-12 作者简介:王向东(1969-),男,山西万荣人,太原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遥感与GIS研究. 第4期 王向东 邵秀英:遥感——现代考古研究的第三只“眼睛”遥感通常为瞬时成像,可获得同一瞬间大面积区域的景观实况,现实性好;而且可通过不同时相取得的资料及像片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地物动态变化的情况.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即可对全球陆地表面成像一遍,气象卫星甚至可每天覆盖地球一遍[2].1.2.3 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遥感不仅能获得地物可见光波段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紫外、红外、微波等波段的信息.不但能用摄影方式获得信息,而且还可以用扫描方式获得信息.遥感所获得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用常规传统方法所获得的信息.例如,微波具有穿透云层、冰层和植被的能力;红外线则能探测地表温度的变化等[2].1.2.4 成本低,收益大,具有用途广的特点与传统方法相比,遥感可以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测算,美国的陆地卫星的投入与取得的经济效益之比为1∶80,甚至更大[3].据统计,有近30个领域、行业都广泛应用了遥感技术,如陆地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海洋资源调查、测绘、考古调查、环境监测和规划管理等.1.3 遥感技术的分类遥感技术的内容很多,因而其分类比较复杂.具体分类如下表所示:表1 遥感技术分类表T able1 T he class o f r em ote sensing techniques分类依据内 容遥感工作平台(即运载工具)地面遥感(或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遥感应用目的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海洋遥感和考古遥感等遥感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主动遥感、被动遥感)、非成像方式(主动遥感、被动遥感)等 从遥感技术分类的角度来看,考古学家们最早是利用航空遥感影像作为技术手段进行广泛的考古研究,如1906年英国皇家空军一名飞行员在一次飞行训练中,从空中拍摄下了著名的斯通亨奇巨石遗址,从此拉开了遥感考古的序幕.2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的方法与原理2.1 遥感考古的工作原理近年来见诸报端的有关航空遥感考古消息可以说是连篇累牍,例如欧洲的考古学家根据早期照片发现了多处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著名的“罗马大道”;欧美等国考古学家联手通过卫星遥感资料发现了深藏于南美密林深处10世纪玛雅人的宫殿等等.人们不禁要问,考古学家是如何利用遥感探测分析研究出地下考古遗迹的呢?由于保存于地表或地表以下的古代遗迹随着岁月的流失逐渐荒废,有的成了农田,有的形成村镇,但由于这些遗迹全部为人工建成,与周围没有经过人工扰动的土壤环境存在着差异.于是,保留遗迹的地区就会出现土壤、水分、地表温度等一系列的特别征象,有别于周围环境.人们在平地运用传统的方法来观察这些特别征象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但在高空中或用遥感探测仪器就会发现明显的区别.例如一处古代的宫殿已被夷为平地,其宫殿基址部分是用石头或夯土建造的,反映到地表上的植被就由于缺少水分,不宜扎根而枯萎低黄;而周围没有人工扰动的土壤,因其水分充沛,腐植质丰富,植被就显得油绿茂盛,这一点从高空用肉眼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就是运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发现采用的一般工作原理.据此,有经验的考古学家在高空或通过遥感影像就能很容易分辨出在一般人眼中杂乱无章的现象,准确地说出哪些是人工留下的痕迹,哪些可能是古代建筑基址、陵墓、城镇、村落、道路等等.当然在确定了准确位置后还要靠考古发掘才能最后证实判断是否正确.否则,也会出现误判,例如,一位业余考古学家误把“二战”时期德国人修建的战壕当成古罗马时期的水渠,经过考古发掘才证明了判断的错误.2.2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的工作模式69结合遥感技术的特点和考古工作的复杂性,不同类型的考古研究,其工作模式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从总的情况来看,运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一般都遵循如下的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3 遥感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当最现代遥感技术介入到传统考古领域,很多考古学家忽然感到自己似乎有了“第三只眼睛”,很多以往踏遍铁鞋无觅处的目标,在遥感图片上一目了然,甚至深藏地下或水中的古代遗迹,也难逃“遥感”的透视.因而,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可归纳为七个方面.3.1 考古勘察图1 遥感考古工作模式F ig .1Patt ern of R emote sensing ar chaeolog y任何时代的古遗址,虽然已遭到后来较长岁月的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地面上常常还有踪迹可寻,只是在广阔的茫茫大地上寻找十分困难.而利用遥感技术则可对全区每个角落进行搜寻,而不致发生疏漏,这是田野考古调查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在交通不便、人迹很难到达、自然条件恶劣、地貌复杂的地区(如某些高山、沙漠、高原、水网地带),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方法进行考古调查是最经济快速的方法.其次,若一些地面遗迹已被破坏无存,尚可利用早期航片上保存的遗址影像加以判别,这是寻找地面已消失古遗址的唯一可行的方法[4].3.2 城市遥感考古和各种专题遥感考古城市遥感考古内容主要是研究古城范围、城内古建筑(如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作的北京故宫航空遥感图)以及古建筑结构布局.中国是一个多城池的国家,但只有极少数被保留下来,绝大部分已被拆毁.因而,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考古研究意义重大.此外,遥感技术在农业遥感考古、古水利工程遥感考古、古窖址遥感考古、古矿井或古冶炼遗址遥感考古等专题考古领域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3.3 地下遗址无损探测对埋藏地下的古遗址、墓穴等文化遗址的规模、位置的确定,以及对埋藏较大器物、古建筑的地下遗址的无损探测,是遥感考古的又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考古发掘前非常重要的和必须开展的工作.进行地下遗址探测,除应用遥感方法外,还有其他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这些探测技术的最大优越性是无损探测.目前采用的无损探测方法主要包括磁力探测法、电阻率探测法、微波脉冲“探地雷达”以及地震探测法等[4].例如,采用无损伤探测技术对秦始皇陵地宫的勘查就获得很大成功,从而解开了中国第一个帝王陵园的布局之谜.3.4 水下遥感考古探测研究水下考古,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新的领域.利用航空遥感手段勘察水下古代居址、古代港口、沉积环境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例如,美国的考古学家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发现了早已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我国科技考古人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珠江口发现了明代沉船,并成功地进行了打捞等等.3.5 环境遥感考古——古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环境考古主要根据地理学与地质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地层分析就是环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它运用地理学、地质学等多种研究方法,探讨古地理环境及其变迁与古文化遗址之间的关系.环境考古、遥感考古、环境遥感考古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具有不同的内涵,环境考古可以不采用遥感技术手段,但遥感考古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当遥感技术同时作为重要的手段应用于环境考古和考古时,其成果必然是环境遥感考古70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卷  第4期 王向东 邵秀英:遥感——现代考古研究的第三只“眼睛”显著.事实上,遥感作为一种现代工程技术,其应用领域已覆盖了自然、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在考古研究中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遥感考古研究的广泛开展已成必然.3.6 GIS与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GIS技术在遥感考古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利用GIS的基本功能进行遥感考古专题制图,作为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同时利用考古数据建立考古文物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文物遗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历史文化进行有效地管理;还可分析遗址或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开历史之谜或为许多长期无法解决的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客观材料.如开封市文物考古信息管理系统等.3.7 数字仿真与虚拟现实数字仿真与虚拟现实作为GIS的一项重要技术,虽然目前还处于技术成熟阶段,但其强大的功能已经被许多科研领域所青睐.利用数字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对考古目标的形态结构及其消亡、荒废的过程进行模拟,以三维动态显示,从而可以真实地再现古遗址、古战场的面貌及环境演变的过程,反映当时的社会及环境状况,为考古学家以及军事学家的分析研究提供形象的参考资料.4 结束语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受遥感技术水平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遥感考古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目前遥感考古研究还主要局限于宏观考古方面,对于较小遗址和遗址内部的探测还存在一些困难.所以遥感考古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考古手段,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会发挥出遥感考古的巨大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可以预见,不久将来,计算机图像处理、自动识别、自动分类、自动制图、以及GIS和GPS、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等都将广泛的应用到考古研究中,并将促进遥感考古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参考文献:[1] 钱育华.“空中B超”-遥感影像用于考古[J].影像技术,1996(2):18-23[2] 吕国楷.遥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 刘慧平.遥感图像判读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刘树人.我国遥感考古回顾与展望[J].国土资源遥感,1998(2):41-43Remote Sensing—The Third Eye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ing in ModernWang Xiangdong Shao Xiuying(Instit ut e of City and T our,T aiyuan T eachers Co llege,T aiyuan030012,China)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an old-line civilization ancient country,has abundant histo ry cultur e inher itance,the ancient historic relics and sites spreads all ov er every lo cality.It is far not enough that discovering such abundant historic relics by traditional archaeolog ical metho d.Ever since that Remo te sensing technique apply ing to the archaeolog ical resear ching,for the archaeolog ical r esearching br ought the big ness vitalities,and o btain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This text discusses the elem ents and m ethods of making use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in the archaeolog ical researching,and the concrete applying.T his purpose is that pushing the remo te sensing archaeological researching furt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mo te sensing technique;archaeolog y;remo te sensing archaeolo gy;ex plo re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