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田野调查基本方法
浅谈田野考古调查方法
2 o 1 _ 8
文 艺 生 活 uTE R AT uRE L I F E
历 史 回 廊
浅谈 田野考 古调查方法
季 凤 霞
( 中宁县 文物管理所 , 宁夏 中卫 7 5 5 1 0 0 )
摘 要: 田野考 古工作是取得考古资料的基础工作 , 田野考古方法是科 学地取得 资料 的手段 。田野考古方法 , 只有在 田野考古的 实际工作 中才能逐步掌握 。
是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时可能遇到的对象有下列几种 : 平
地上 的居址遗址 ; 洞穴 中的居住遗址 ; 城寨 的废址 ; 古代墓葬 ; 山
摩岩造像和题刻 ; 可 以移动 的石刻 , 例如造像 、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历史的遗迹 ,这些遗迹绝大多数都是 地矿穴或采石坑 ; 碑 碣 、 经 幢等 ; 古代 建筑等 ; 这些以不 同用途 和不 同来 源存在 的 以 自然地貌 的形式存在。 准备对某一地 区进行调查 , 先要对该 区 的地 质 , 岩性 , 河流, 气候 , 地形地 貌 的发 育成 因进行 一般性 了 解, 并搜集该 区历史上文化发展变化和 与地貌有关 的历史资料 ,
我们一定要熟读文献 , 首先要 了 田野考古工作水平的高低 ,不是 以出土物 的多少或好坏 为 找历史上 曾有记载的考古遗迹 , 标准 , 而是 以工作方法是否合 于科学为标准 的。 检查 田野工作 的 解 其大致方位 ,再排除其不可能存在 的区域 ,或推测其地貌特 好坏 , 并不 问出土什 么东 西 , 而要问这些东西 是如何 出土 的 , 是 否合乎客观实际 。 在科学地取得资料 的基础上 , 才能进行广泛 的研究活动 。 没 征, 规模大小 , 然后进行 田野调查 , 则有可能成功。 再如“ 七 星渠 ” 之名始见于 明代《 宣德 宁夏志》 ( 公元 1 4 2 6年万历版 ) 。 相传 渠 口 有泉七 眼, 形若 列星 , 因此得名 。
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
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田野考古啊,就像是一场与历史的神秘约会,充满了惊喜与挑战。
咱先得说说调查这事儿。
这就好比你要找一个失散多年的朋友,你得先到处打听打听。
考古调查呢,就是要对一片区域进行大规模的搜索。
你不能瞎找呀,得有方法。
有时候呢,我们会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或者传说,就像寻宝图一样,来确定大概的范围。
比如说,有个地方传说底下有个古老的城堡,那我们就会先到那片区域去看看。
我们会在地面上走来走去,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看有没有什么蛛丝马迹,像一些暴露在地表的陶片啊,石器的碎片之类的。
这就像侦探在犯罪现场找线索一样,一块小小的陶片可能就是打开古代文明大门的钥匙呢。
你要是看到一块陶片,那心里可不得乐开了花,就感觉离真相又近了一步。
找到可能有东西的地方了,那就要进行勘探了。
勘探可就像是给大地做一次深度体检。
我们会用一些工具,像洛阳铲,这东西可神奇了。
一铲子下去,带上来的土就能告诉我们好多信息。
土的颜色啊,质地啊,要是里面还有什么小物件就更好了。
这土就像是大地的语言,它在跟我们诉说着地下的秘密。
有时候看到那土的分层,就好像看到了一本历史书的页码,一层一层都是不同的时代。
你要是不小心把顺序弄乱了,那可就解读错历史了。
那勘探的时候啊,得特别小心,就像对待刚出生的小宝宝一样,每一个动作都要轻,每一个发现都要重视。
再说说发掘,这可是田野考古的重头戏。
发掘就像是拆一个精心包装的礼物,你得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剥开。
不能心急,一急就容易把里面的宝贝弄坏了。
我们用小刷子,小铲子,一点点地把土去掉。
这时候啊,每一寸土都可能藏着宝贝。
发掘的时候呢,大家都特别安静,只能听到刷子轻轻刷土的声音,就像蚕宝宝吃桑叶一样。
在发掘现场,你要是发现了一件完整的器物,那感觉就像是中了大奖一样,兴奋得不得了。
而且每一个器物的位置也很重要,就像棋子在棋盘上的位置一样,它能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当时人类生活的信息。
比如说一个罐子在这个位置,周围还有一些骨头,那可能这个罐子就是用来装食物的,骨头就是他们吃剩下的。
考古学 田野调查法
2.选择访 谈对象
3.访谈提 问技巧
访谈提问分为:结构性访问和非结构性访问。非结构的访谈可被应 用于初期阶段的社会文化现象调查;和当地人民建立亲密关系及有 经过训练能忠实提供情况的报告人后,再多用结构访问法。 访谈阶段:漫谈或自由联想 深度访谈 半结构访谈 结构性访谈 互动技巧: ㈠访谈中调查者的回答可称为“干预”。调查者正在听和有兴趣 的哼哼声和点头等这些信号被用来指导访谈的方向或者鼓励话题的 继续。 ㈡访谈对象力图将访谈视为他或她熟悉的两个人之间的谈话方式, 调查者须巧妙地将其转移到访谈中。 ㈢注意力集中的聆听有助于访谈人通过回到已经陈述过的事情的 方式,鼓励回答者就某个特定话题进行详细阐述。 ㈣忍耐访谈对象与自己之间的沉默。开放式访谈充满沉默。 现场做笔记较为精确,如若不能则在访问结束后立即记下关键字句。 录音是最精确的记录方式。 访谈者必需警惕访谈对象提供的信息,采取多个访谈对象提供信息 的印证。
田 野 调 查 法 的 工 作 程 序
1、准备 阶段
5、补充调 查阶段
2、开始 阶段
4、撰写调 查研究报告 阶段
3、调查 阶段
(一)准备阶段
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准备阶段 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 1、选择调查点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 代表性的地区,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 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 的著名社区。 2、熟悉调查点情况 调查点选定之后,必须作好充分准备,熟悉当地情况,熟悉 民族成分、人口、历史、地理、特产、部落或民族支系等各方面 的情况,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地方志资料。 3、撰写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设计调查表格 有些人主张不用撰写调查提纲,不用表格。但这不是科学的 方法。有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格,收集的资料较为系统、全面。否 则收集的资料将是残缺不全,许多问题将会漏掉。 4、熟悉有关社会和文化的理论与基础知识
2-1.田野考古勘察
实际操作流程(以剖面为例)
(3) 拍照:
基本正对目标面拍摄一张照片即可, 要求所有控制点都在像 片范围内;
(4) 计算机处理: 将拍摄的像片从数码相机中导出存入数据库, 录入各控制点 的坐标, 最后进行纠正, 生成正射影像, 即数字化底图;
(5) 制图输出: 在底图上直接数字化、添加各种标注、属性赋值、修饰, 最 后通过布局窗口生成考古所需的四壁剖面图。
在田野考古中采用数码相机作业的优势:
(1) 近景摄影测量是一种非接触测量方式, 能最大程度减 少对考古现场的破坏, 有效地保护了古遗迹的原貌。
(2) 能即时看到拍摄结果, 及时调整;
(3) 可大量拍摄, 40GB 硬盘可存至少5 万张300 万像素的 数字影像, 如果不输出影像, 基本上不需消耗材料, 这不仅可以节省可观的费用, 而且图像宜于长期保存; 而普通相机需要用专门的设备冲洗, 不仅数据处理周 期长, 信息反馈慢, 而且像片保存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共同点:都要采用摄影、测量等方法,以文字、表格、照片、 绘图等方式,将资料记录下来
传统考古学的田野考古勘察
传统考古调查方法:
地表踏查:调查之前,要广泛查阅文献,充分地图和地名学 的研究成果,以便求得各种遗迹、遗物的线索。
人工铲探:除了对某一遗址的分布范围和遗址内部不同区域 遗存状况进行了摸底之外,主要是为正式发掘作 准备。
田野考古勘察
考古勘探的工作程序
田野考古勘探的对象和任务
对象:都是探求与人类活动相关的遗存如城址、墓葬、建筑 (宫殿、住宅、寺庙、作坊)、矿井、窖穴、灰坑等。
任务:掌握各种遗迹的位置、分布范围、形状、布局、堆积 程度以及保存情况等。 目的有二: 1.为发掘作准备。只有经过调查,才能选定发掘的地点 和对象,并决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发掘。 2.调查本身也是一项研究工作,可以解决一些考古学上 的问题。如探明某一考古学文化中地域上的分布范围 ,了解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调查和发掘:这是田野考古学的核心工作。
考古学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航空照相、卫星照相、磁力探察、地抗力探察等,来发现遗迹和遗物。
2. 测量和制图:利用红外线摄影和其他各种特殊摄影技术进行测量和制图,以获取遗迹和遗物的准确位置和分布信息。
3. 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发掘出的遗迹和遗物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情况,包括生产技术、社会组织、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方面。
4. 综合和归纳:将各个遗址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和归纳,以全面了解该地区或该时期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脉络。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实地考察、比较研究、模拟实验等,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准确的实物资料,为研究历史提供可靠的依据。
田野考古
一、田野考古调查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发现遗迹、遗址、遗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具体来说田野考古调查即了解一个地区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分布的基本状况(古建筑、古城址、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碑刻等),为文物部门保护、管理、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了解一种考古学文化或某类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与信息(空间分布、自然环境、与其他相邻文化的关系等)。
通过调查,了解一个遗址的人类文化遗存分布状况(分布范围、中心区、居住区、墓葬区、堆积厚度与层次等),为正式考古发掘做好准备。
田野考古调查的主要形式▪普查。
普查是对某一地区现存的所有具有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普遍性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一切可见的地上和地下的文化遗存。
目的在于掌握本地区的文化遗存的基本情况,建立档案资料,为制定文武保护措施和科学研究提供条件。
▪▪▪复查。
复查是建立在过去调查或普查的基础上的有重点、有目的的再次或多次调查。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有关遗存的文化内涵、性质、时代、研究价值等。
▪▪▪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是为了解决某一学术课题而进行的专门目的的调查。
这种调查也一般是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田野考古调查的一般方法一、踏查。
即实地步行调查。
通过观察冲沟断崖或村民取土处曝露出的底层及遗迹、遗物,了解遗址文化层堆积、保保存情况和文化属性、时代等。
踏查应注意遗址的范围及周边均需跑到;应尽可能多地采收各类遗物标本;应尽可能详细地作好各种文字、图表、影像记录。
二、钻探。
在地面遗迹露头不多或不足以了解有关地下埋藏情况时,配合以钻探的方法进一步了解。
钻探时,首先要在确定钻探的区域或部位规划布设探孔,并确定布孔的方法,绘制布孔平面图,常用的布孔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梅花点式布孔法:一般每平方米5孔,适用于大面积地下遗存的了解,如遗址、墓地的范围和墓位等。
▪▪▪井字形布孔法:相当于打两条十交叉探沟。
主要用于了解遗址的纵横不同深度的堆积情况。
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
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对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研究以了解人类历史、文化和环境的学科。
而在考古学的研究中,田野调查和发掘是两个重要的方法,它们为考古学家提供了获取古代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
一、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考古学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对潜在的遗址进行系统的地表勘查,以确定其潜在的考古学价值。
田野调查的目的是发现并记录所有可能的考古遗址,以便后续的发掘工作。
田野调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规划与准备:在进行田野调查之前,考古学家需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调查区域的边界、研究历史地理学和文献资料等。
2. 邻近环境调查:在实地调查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对调查区域的邻近环境进行调查。
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该区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指导后续的调查工作。
3. 地表勘查:地表勘查是田野调查的核心工作。
通过实地踏勘,考古学家可以发现地表的关键线索,如人工遗迹、出土文物或构筑物。
他们还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帮助记录和分析这些发现。
4. 考古调查报告:田野调查结束后,考古学家需要撰写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应该包括调查区域的地理位置、发现的遗址类型和数量,以及地表勘查中的样本数据等信息。
这份报告将为后续的发掘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发掘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古学家可以选择对具有潜在价值的遗址进行发掘工作。
发掘是考古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考古遗址的系统挖掘,可以获取大量的文化遗存并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
发掘工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挖掘方案:在进行发掘之前,考古学家需要制定详细的挖掘方案。
这包括确定挖掘的目标、采样数量和采样方式,以及使用的工具和技术等。
2. 试掘与勘探性发掘:为了了解遗址的结构和走向,研究人员通常会进行试掘和勘探性发掘。
这些工作可以帮助他们确定主要发掘区域,并收集初步的文化遗存样本。
3. 系统发掘:在确定发掘区域后,考古学家会进行系统的挖掘工作。
田野考古探方法发掘
全站仪屏上展点显示的数据是先纵轴坐标后横轴坐标。
传 统 的 象 限 法 编 号
新 规 程 提 倡 的 编 号 法
香港发掘编号法:
1997年香港发掘探方编号: 社科院考古所负责的北区
560/580【X/Y】以探方西南 角为基点的横纵坐标的后三 位数编号
2、遗迹编号
► 遗迹编号是由工地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按类统一编号,
每类遗迹编号的次序是按给号的先后编排的。遗迹号由遗 迹名称的第一个大写的拼音字母和序号组成。常见遗迹符 号固定如下房屋—F,墓葬—M,灰坑—H,沟—G,窑— Y,井—J。
► 每个遗迹的编号都要登记在工地的探方与遗迹登记本
(“给号本”)上。登记内容有:遗迹正式编号、临时号、 所在探方、发掘负责人、时代、最主要特征和重要发现。
▪ 田野考古发掘中探方的编号系统应与遗址的分区
和三维测绘坐标系统建立关联。
▪ 编号方式应简捷,便于查阅。 ▪ 编号系统有两种方式:
▪ T+南北向编号+东西向编号,如TS08W06 ▪ 遗址分区号+探方号(南北向+东西向),如ⅢT7274
▪ 根据探方的编号系统应该很容易地计算出探方在
遗址上的位置。
新《规程》:发掘中所有测点数据的采测,必须包括相 对于基点的三维数据[3]。
► 无论使用何种编号,一个遗址的探方编号尽量
统一,第一次发掘时就要通盘考虑编号体系,照 顾到以后发掘编号的方便。
► 发掘工地领队备有探方和遗迹登记本。实际布
方后,每一个探方都要登记在领队的探方编号表 中。登记内容有:探方编号、探方位置、发掘负 责人。
新规程规定的发掘基点和探方编号田 野考古发掘探方的编号系统
考古田野调查基本方法
• 四、采集遗物标本 • 地表散布的遗物要有选择地采集。遭受
破坏的遗迹要及时清理,或建议有关部门加 以保护。采集标本时,先对散布的大量遗物 进行大致记录,然后挑选重要者收集取回。 一般是小件完整器物全部收集,如石球、石 杵、石斧、石刀、陶环、陶刀、陶纺轮、骨 器、瓦当等。 陶器残片中应该选口沿、底部、 足等能识别器形的残片,或有重要纹饰、制 法痕迹等残片。采集遗物要按地点分别装入 标本袋,并附以标签,填写清楚采集地点、 时间。重要的还需要拍照。
• •
7、有些地表遗物,有可能是从外地 移动过来的,要注意寻找原生地。 • 8、古墓葬一般分布在向阳背风的地 形环境(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风水宝地)。 地表一般会残有封土堆、墓碑、石像生、 石牌坊、石望柱等标志性物体。另外,注 意观察是否有盗洞,如有则注意观察及采 集盗洞周围散落的遗物。
• 三、深入了解遗存 • 找到遗址或墓葬,就要尽量弄清
•
调查时,队员最好间隔开(互相 最好保持在视线范围内),分头行动, 以扩大调查面积。每天早上出发,队 长要将当天工作任务交代清楚,做到 人人心里有数。晚上最好住宿在一起, 汇总当天的收获和问题,交流经验, 商定第二天的具体路线。 • 更重要的应该注意安全!
• 二、如何找遗存
• 考古调查是一 意就会忽略过去。但考古调查也是有规 律可循的,下面介绍一些在调查时如何 找遗存的方法: • 1、古遗址多分布在泉水附近、河流 的二级台地、两河的交汇处和平地高起 的台墩等地形环境。阳泉境内的滹沱河、 桃河、温河、南川河、阳胜河等流域, 应该重点关注。
•
2、通过地名找遗存。如地名为石 羊山、石虎山、王坟沟等可能有古墓 葬;地名若为大城子、八面城等说明 有古城。 • 3、注意观察植被。植被长势与周 围不同的地方有可能有遗址或墓葬。 • 4、多打听当地村民。调查前我们 最好准备一些陶片实物标本或照片, 每到一处向当地居民询问是否见到类 似的遗物,然后根据居民提供的线索 找到遗址或墓葬。
第二章 田野考古 (《考古学》PPT课件)
采集遗物: 全面采集那些特征鲜明且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遗物标本 尽量选择能够反映其质地、颜色、纹饰、形制和时代的各类标本,尤
其要选择能够反映器物整体形态的口沿、足、底、流、纽等关键部位标本 对于可复原的标本或以往少见的标本(包括陶瓷器、石器、金属器
等),则应全部采集 遇到暴露于地表、包含遗物丰富的遗迹,采集的标本要单独编号存放
二、重点调查 又称专题调查,是指为了解决特定学术课题对一个地区的某类遗存 专门开展的地面勘查
(一) 文化谱系调查 1959年徐旭生主持的豫西“夏墟”调查,发现了登封王城岗、偃
师二里头等重要遗址,拉开了考古学探索夏文化的序幕,填补了中 原地区先秦考古文化谱系的空白
(二) 大遗址调查:洹北商城的勘察 (三) 环境考古调查:青海民和县官亭盆地和山东寿光市沿海 (四)遗址资源域调查:山东青岛丁字湾沿岸史前遗址
姓名和日期 如何确定古代聚落的真实存在和实际范围 如何进一步改进调查技术也是比较迫切的问题
偃师二里头遗址两种分布范围对比图
四、调查资料的整理 包括遗存资料和记录资料两大类 三个基本任务:系统整理、分析研究和编写报告
(一)实物资料的整理: 检查与核实:清污、拼对和修复 资料条理化和分析:编号、分类统计、登记信息卡、提炼结论
夯土较厚,路土由硬而薄的土层构成 居住面有人工迹象,烧面、抹泥面、白灰面等易辨识,
红烧土及草木灰:用火行为,泥土红色,产生黑灰色灰烬, 灶或陶窑、房址和灰坑
墓葬五花土:挖出和回填的混合过程,墓穴填土五颜六色, 五花土堆积往往是判断墓葬存在与否的重要线索
淤土:河底、沟底和井底等低洼处,以灰色、青灰色居多,质地细腻, 层状分布,含水分较多,包含的水生动植物遗骸较多
主动性挖掘:学术准备、实地踏查和勘探、针对性挖掘 被动性发掘:抢救性发掘和配合基本建设发掘
田野调查方法及操作
田野调查方法及操作田野调查方法及操作鈡晓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而文物是文化的结晶,文化遗产构成了文化资源的重要基础。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通过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
环境状况及基本情况,可以准确把握当前文物及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堂和政府制定文物及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田野调查通常情况下田野调查是指一种工作方法或研究的一个阶段。
田野调查一般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广义上,所有需要到田间野外实地进行的调查工作都可以称之为“田野调查”,如自然科学的地质、矿产、动植物等资源调查,人文科学的语言、民族、民俗等状况调查。
但由于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所以有些调查往往都会根据学科或行业的特点冠以专称作限制。
从而,一般情况下所谓“田野调查”大多是指狭义的概念。
狭义上的田野调查,主要是指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围绕研究对象而进行的田间野外实地调查活动,也即在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方法论中所称的“直接观察法”。
即使仅仅限定在人文科学领域,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也相当广泛,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间文学……等等,都可以通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纪录,架构起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
如果从我们所从事文物田野调查的渊源而言,应当主要来源于田野考古调查,而考古调查则可以追溯到民族学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这是由于在学科形成过程中,研究对象和工作方法都有一些接近或交叉的缘故。
通常“田野”在调查研究的领域已成为实地、现场的代称,可以包括所有需要到实地、现场参与的科学调查活动。
田野调查是科学研究收集实际资料最普遍而有效的方法,也是人文社会科学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文物普查普查是调查的一种形式,所谓“普查”就是普遍调查,是对所限定区域或对象实施的全面调查。
文物普查是一项以文物为对象的全面调查工作。
普查的意义在于其全面性,它所获取的信息或数据,由于采取了全面覆盖的方式,所以更具有真实和权威性,而区别于采取抽样式的调查分析。
田野考古
田野考古发掘
(三)理论指导—考古地层学原理
一: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
原因: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形成的文化堆积, 必然包含有人类活动而遗留的各种文化遗迹、 遗物,由于各个时期堆积形成的原因不尽相 同,反应的土质、土色与包含物等方面均有 所区别。考古地层学主要任务就是区分各个 时期文化堆积层次的先后顺序,进而确定各 层次遗迹、遗物的地层关系。
2.自上而下逐层下挖 3.依据地层关系,先清理最晚的遗迹 4.依地层和遗迹单位收集遗物并编号 5.下挖到生土
田野考古发掘
(二)考古发掘的原则 2.自上而下逐层下挖 3.依据地层关系,先清理最晚的遗迹 4.依地层和遗迹单位收集遗物并编号 5.下挖到生土
田野考古发掘
(三)理论指导—地层地层学原理
一: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田野考古发掘
(一)发掘的目的与形式
1.发掘的目的
田野考古发掘是考古研究的基础,其目的是科学地获 得研究资料。因为调查得来的资料毕竟有很多局限 性,要想深入认识历史,就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搜寻 系统资料。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考古发掘是一种 破坏性的获取资料的方法,已发掘的遗迹及埋藏状 况,不可能完全恢复原状。故要求发掘者尽可能科 学地、完备地获得系统的研究资料,尽可能避免失 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在发掘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田野考古发掘规程》操作,做好每一 环节的工作。
田野考古调查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2.钻探 (2)辩识土样 常见的土有灰土(文化层堆积)、五花土(墓葬
填土)、 路土、夯土、居住面土等。 ❖ 1> 灰 土:人类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土中一般依较多的有机
物腐殖质和生活垃圾等,常使土色呈黑灰、褐灰等不同的颜色, 习称“灰土”。灰土的质地一般较松软,多包含有木炭、烧土 块、残骨块、陶片等,构成考古学的文化层堆积。 ❖ 2>五花土:人们在挖墓穴时,必然把不同颜色不同层次的熟土 和生土翻到地面上,下葬后,又会把这些土回填写到墓穴内。 这种经混合后呈不同颜色的土就叫“五花土”。这种土中混合 的生土块体较大,包含物较少,有时经夯打。 ❖ 3>路土:古代的道路,因长期踩踏和碾压而形成的土叫“路 土”。这种土一般质地较硬,结构为若干小薄层叠压。 ❖ 4>夯土:墙和房屋基础等建筑遗迹,特点是土色一致、土质坚 硬、结构紧密、多层叠压,可见夯窝或夯面。建筑夯土由于多 用人们有意识地选择的纯净生土,故包含物极少。 ❖ 5> 居住面:古代房屋内居住、生活的地面,可分为三种:泥土 居住面;红烧土居住面;白灰居住面。
考古田野调查工作流程
考古田野调查工作流程考古田野调查呀,那可真是个超有趣又超有意义的事儿呢。
一、准备阶段。
这就像是要去探险前的准备一样。
我们得先把装备都整好。
比如说,各种工具得备齐啦,像小铲子、刷子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小铲子用来小心地挖开表层土,刷子呢,就可以轻轻地刷去文物上的泥土,就像给它们做清洁一样,可不能太粗鲁哦。
还有测量工具,像卷尺之类的,这样才能准确地知道发现的东西的大小和位置。
地图也得带上,最好是那种特别详细的,这样才不会在田野里迷路,要是在田野里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转,那可就不好玩啦。
除了工具,知识储备也很重要呢。
我们得提前了解一下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
要是去一个有着古老传说的地方,我们得知道那些传说可能和地下的文物有啥关系。
比如说这个地方以前是不是有个什么古老的部落呀,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啥样的,这些知识就像一把钥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可能发现的东西。
二、到达目的地。
当我们到了要调查的地方,那心情就像探险家到达了神秘岛屿一样激动。
先别急着动手,要先四处看看。
看看地形地貌,是平原呢,还是有小山坡呀。
如果是在有山的地方,那些山谷或者山脚下可能就会有惊喜哦。
还有周围的环境,有没有河流经过呀,因为以前的人们都喜欢住在水源附近的。
这时候,眼睛就得像小雷达一样,到处扫描,说不定哪里就会有一些特别的迹象呢。
三、初步勘查。
开始在这片区域走走停停啦。
有时候,地上会有一些特别的痕迹,像是一些微微凸起或者凹陷的地方,这可能就是有东西的信号哦。
也许是以前的建筑遗址呢,说不定下面就藏着好多古老的宝贝。
这时候就可以拿出小铲子,轻轻地挖一点点土看看。
不过可千万要小心呀,就像对待小婴儿一样,万一挖坏了啥珍贵的东西,那可就罪过了。
如果发现了一些陶片之类的小物件,那就像发现了宝藏的小碎片一样兴奋,这就说明我们找对地方啦。
四、详细调查。
一旦确定了有潜力的区域,就要更加仔细地调查了。
大家分工合作,有人负责继续小心挖掘,有人负责记录。
记录可是很重要的呢,要把发现的东西的位置、样子都详细地记下来。
田野考古基础1田野考古方法论
•工作主张
1、发掘不应有时间限制 2、不用或少雇工,工作者亲力亲为 3、发掘工作应配备实验室
三、资料整理
资料的整理过程就是研究遗存及其文化。详细 提取、归纳、整合田野资料中包含的文化及遗存的信 息,并总结这些遗存所包含的认识,最直接的目标就 是编写田野报告。
资料整理步骤:
1、阅读和梳理田野资料、核对实物和文字资料的对应 关系,熟悉了解层位关系 2、鉴定、检测相关标本 3、恢复遗迹、遗物 4、对遗存进行分类 5、遗存统计及型式分析 6、遗存分期 7、形成文字报告
1、体系性:应把所有资料囊括在这个分类体系中 2、客观性:保持分类的客观性 3、层次性:分类体系应是多层次的 4、可操作性:遗存分类体系的建立应要有可操作性
遗存统计目的:
1、了解不同类别在遗存中所占的比率
2、了解比率的变化趋势
关于类型学:
1、原理 2、含义 3、类型学与地层学的结合
遗存分期
1、定义:用遗存特征群来表述遗存发展的阶段性 2、目标:辨认分期特征
•发掘记录
1、探方概况:探方的位置、方向等
2、地层堆积:包括土质、土色、每层的深度、夹杂物、 每层开口或叠压的遗迹 3、还需讨论堆积单位的年代及发掘过程中存在问题
•关于层位学
1、按照土质、土色的差别区分层位和发掘 2、每个单位都是相对独立的,只代表这个单位的年代范围
•层位学的作用
1、判断各部分堆积的早晚和相对共时 2、可以研究堆积
分期方案的设计
• 好的分期方案的设计应是接近史实的,不同的分期 方案的设计应与研究目标相关。
• 类型学对遗存做的排序,为遗存分期做了很好的基 础。遗存分类排序的结果有利于把握遗存单向特征,而 分期方案所做的就是把这些单项特征串联起来,由若干 可以辨认的单项特征组成特征群。 • 最后的分期方案的设计必须有严密的论证,包括能 在多少点上面看到差别和共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7、有些地表遗物,有可能是从外地 移动过来的,要注意寻找原生地。
• 8、古墓葬一般分布在向阳背风的地 形环境(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风水宝地)。 地表一般会残有封土堆、墓碑、石像生、 石牌坊、石望柱等标志性物体。另外,注 意观察是否有盗洞,如有则注意观察及采 集盗洞周围散落的遗物。
• 三、深入了解遗存
• 更重要的应该注意安全!
• 二、如何找遗存
• 考古调查是一项科学细致的工作,因 此要善于观察、处处留心,稍有粗心大 意就会忽略过去。但考古调查也是有规 律可循的,下面介绍一些在调查时如何 找遗存的方法:
• 1、古遗址多分布在泉水附近、河流 的二级台地、两河的交汇处和平地高起 的台墩等地形环境。阳泉境内的滹沱河、 桃河、温河、南川河、阳胜河等流域, 应该重点关注。
• 5、无论是石器,还是陶器,农民 种田或砖窑烧砖,都会把它们堆放在 田埂、路边等地方,调查时先注意看 田埂及杂堆物,这些都是我们经常采 集标本的地方。
• 6、利用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地层断 面是观察有无遗存的重点。断面如果 有文化层堆积或灰坑,它的基本特征 是土色发灰、土质较疏松,而且会夹 杂有陶片、红烧土块等包含物,和周 围的土质土色有明显区别。
田野考古调查基本方法
磨占雄
• 一、调查前的准备
• 考古调查不仅是获得考古资料的重要途径 之一,也是考古学研究工作的开始。
• 在调查前,除了准备各种用品外,还要了 解当地的史书、游记、县志等文献。拟出调查路 线和调查的重要地点。一般是依河流或大路为
主干线。同时,还要利用地图及地名学的研究
谢谢大家!
成果,以便获得寻找各种遗迹和遗物的线索。
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等遥感资料,也能为考古 调查提供启示。
•
即便考古调查解决的问题有限,也可为发
掘工作做好准备。
• 调查时,队员最好间隔开(互相 最好保持在视线范围内),分头行动, 以扩大调查面积。每天早上出发,队 长要将当天工作任务交代清楚,做到 人人心里有数。晚上最好住宿在一起, 汇总当天的收获和问题,交流经验, 商定第二天的具体路线。
法痕迹等残片。采集遗物要按地点分别装入
标本袋,并附以标签,填写清楚采集地点、
时间。重要的还需要拍照。
• 五、用标本判断时代的经验之谈
• 1、仰韶时期陶器以红陶为主、彩陶发达;
陶胎较薄;器形较少,主要有钵、瓶、罐、 盆等。
• 2、庙底沟二期陶器以灰陶为主、出现绳 纹、篮纹、附加堆纹等纹饰;器形除上述外, 出现空三足器——斝,晚期出现鬲。
• 2、通过地名找遗存。如地名为石 羊山、石虎山、王坟沟等可能有古墓 葬;地名若为大城子、八面城等说明 有古城。
• 3、注意观察植被。植被长势与周 围不同的地方有可能有遗址或墓葬。
• 4、多打听当地村民。调查前我们 最好准备一些陶片实物标本或照片, 每到一处向当地居民询问是否见到类 似的遗物,然后根据居民提供的线索 找到遗址或墓葬。
• 四、采集遗物标本
•
地表散布的遗物要有选择地采集。遭受
破坏的遗迹要及时清理,或建议有关部门加
以保护。采集标本时,先对散布的大量遗物
进行大致记录,然后挑选重要者收集取回。
一般是小件完整器物全部收集,如石球、石
杵、石斧、石刀、陶环、陶刀、陶纺轮、骨
器、瓦当等。 陶器残片中应该选口沿、底部、
足等能识别器形的残片,或有重要纹饰、制
• 3、龙山时期红陶几乎不见,纹饰以绳纹 (多饰于夹砂陶)、蓝纹(多饰于泥质陶) 为主。器形较多,主要以空三足器为主。
4、商周时期,主要观察鬲的 变化。商代陶色较纯(深灰色), 器形高胖,实足跟(足部)较高、 尖裆;周代陶色不纯,器形低矮, 部分器物饰扉棱,实足跟变短、平 裆,口径与底径相当。
以上内容为个人 经验,仅供参考,如 有雷同,纯属巧合!
• 找到遗址或墓葬,就要尽量弄清
楚其分布范围、堆积层的数量和厚度、 文化性质和时代、保存状况,准确详 细地记录及数据测量。有断面的要铲 除新面,注意观察。有的遗址表面散 布着大量遗物,但遗址已被破坏殆尽, 几乎没有文化层;有的遗址表面只发 现零星遗物残片,但文化层仍保留很 厚,遗址没有受到严重破坏。这些都 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