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原理第五讲
第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
➢ 构成:分车绿带(车车,又分为中间分车绿带和两侧分 车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车);路侧绿带(人红)
➢ 功能和作用:改善环境质量,美化村镇 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保障行车安全、快速 起到备用地的作用
①行道树绿带
➢ 以乔木为主,树下可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 ➢ 若只种植行道树,需采用透气性路面材料 ➢ 株距应不小于4m,为何? ➢ 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小于0.75m
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
道路红线内一般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 、绿化带以及安排各种管(沟)线所需宽度的总和
(1)车行道,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车行道宽度的大小以“车道”或“行车带”为单位 ➢ 单条机动车道宽度一般为3.5-3.75m ➢ 行驶车辆间的最小安全距离是1.0-1.5m ➢ 行驶车辆与边沟距离为0.5m
出透景线
(4)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①道路横断面根据交通方式的不同 ,分为:一块板、两块板、三 块板
②分车绿带
➢ 注意行车视野环境(形式简洁、树木整齐) ➢ 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0.75m ➢ 中间分车绿带,在路面高度0.6-1.5m合理配置常绿植物,有效阻挡
夜间眩光 ➢ 两侧分车带宽1.5m以上,乔木为主,但不宜搭接?小于1.5m,以
灌木为主
③路侧绿带
➢ 布置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 单行种植、双行种植、错位双行种植 ➢ 路侧绿带宽度在8m以上,可设开放式绿地 ➢ 有条件,应结合水面与岸线设计滨水绿带,在道路和水面间留
➢ 干道间距一般300-600m
(2)环形放射式
➢ 适用于规模不大的平原地区村镇
➢ 优点:交通通达性较好,有利于中心与各功能区的联系 ,中心突出;非直线系数比方格网小,易于组织城镇的 轴线系统和景观;
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知识点
第五节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考试大纲1.熟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2.掌握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及其划定原则3.掌握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类型4.掌握城市空间布局选择的基本方法一、市域城乡空间的基本结构及空间管制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可以划分为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三大类,也可以细分为城镇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地、生态旅游用地等。
立足于生态敏感性分析和未来区域开发态势的判断,通常对市域城乡空间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分别采取不同的空间管制策略。
一般来说,分为三类:根据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的提法及目标要求,市域城乡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四类:二、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的基本类型三、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1.市域城镇聚落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2.市域城镇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3.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4.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5.相邻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6.规定城市规划区四、规划区的划定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2.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3.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4.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必须强调的是,在已经确定的规划区内,必须实行严格的规划管理,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服从城乡规划管理。
例题:下列关于规划区的表述,错误的是()。
A.在城市、镇、乡、村的规划过程中,应首先划定规划区B.规划区划定的主体是当地人民政府C.水源地、生态廊道、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应划入规划区D.已划入所属城市规划区的镇,在镇总体规划中不再划定规划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及其划定原则。
划定城乡规划区,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城乡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深入研究城镇化和城镇空间拓展的历史规律,科学预测城镇未来空间拓展的方向和目标,充分考虑城市与周边城镇、乡、村统筹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对水源地、生态控制区廊道、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城乡发展保障条件的保护要求,充分考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城乡规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综合确定规划区范围。
小城镇规划
小城镇绿色发展实践
• 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降低环境污染 • 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 绿色交通:发展绿色交通,降低交通污染
小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与规划
小城镇生态文明建设
• 生态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 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小城镇发展的趋势
• 新型城镇化:注重质量和内涵的发展 • 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提高产业竞争力 • 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规划的现状与挑战
小城镇规划的现状
• 规划体系:逐步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 • 规划实施:规划实施效果逐步显现 • 规划管理:规划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小城镇规划面临的挑战
小城镇规划的方法
• 综合分析:全面了解小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小城镇的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 • 实施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与作用
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
• 指导小城镇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促进小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 保障小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
空间优化策略
• 园区建设: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度 • 基础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保障产业发展环境
小05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绿
色发展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但仍有待提高 • 污染源: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源较多 • 治理措施:污染治理措施逐步加强,但效果有限
• 资源约束:土地、水资源等制约小城镇发展 • 人口流失:小城镇人口净流出,人才短缺 • 环境压力:小城镇生态环境恶化,污染治理任务重
小城镇环境规划讲义
小城镇环境规划讲义(水、气、噪声、固废部分)河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3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包括: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现状水质调查与评价调查范围:包括城镇范围内的地表水域和地下水源。
调查方法: 以资料收集为主,现场监测为辅。
水质监测资料主要从当地水质监测部门收集。
收集对象是有关水质监测报表、环境质量报告书及建于附近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等技术文件中的水质资料;如果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规划需求,应按照调查时间的要求,安排实地监测。
具体监测方法参见《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调查时段:根据当地水文资料初步确定河流、湖泊、水库的丰、平、枯三个水期,同时确定最能代表着三个水期的季节或月份。
调查内容: 包括水文和水质两方面。
(1)水文●河流包括河流概况、级别;控制断面的流量、流速、水温、泥沙含量等;北方河流还应了解结冰、封冻、解冻等现象。
●湖泊、水库包括湖泊、水库的面积形状;流入流出的水量;停留时间;水量的调度和储量;水深、水温分层情况及水流状况(湖流流向和流速,环流和流向、流速及稳定时间)等。
●降雨应调查历年的降雨资料,用于城镇水资源量的平衡分析。
(2)水质●常规水质参数以GB3838—2002表1种所列的各项指标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及污染状况适当增减。
●水生生态参数当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时候,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珍贵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
水生生物调查包括浮游动植物、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等。
底质调查主要调查河段底质中易积累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类。
)水环境现状评价:现状评价是水质调查的继续,通过对水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说明水质污染状况并作为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
评价依据: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法规及当地的环保要求是评价的基本依据。
评价区内不同功能的水域应采用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如地表水和地下水评价应分别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
小城镇规划
2.城镇化的进程、特点与动力
美地理学家诺瑟姆提出“城镇化曲线理论”,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概括为一个稍拉平的S曲线,将城市 化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和发展较慢的阶段(30%)(古)
中期加速阶段,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的高速城市化阶段(30%~60%)(近) 后期稳定阶段,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阶段(60%)(现) 农业的发展是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
国,步入了中国的城市年代„„,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转变所带来的挑战无疑是巨大而持久的,对于中国的城市规 划和中国的城市规划工作者们,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有足够的智慧来应对这个时代吗?或许,除了理想与雄心, 责任与艰辛,我们始终不能停止的是反思与检讨、探索与交流。
1.城市发展六大基本理论(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基本经济部类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2)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点轴扩散理论、网络化理论 (3)经济全球化理论: 知识经济社会是指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的社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服务 产业、人力素质成为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特征。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促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城镇体系 结构重组和城市内部结构重组,城市水平分工转向垂直分工。 (4)人文生态学理论:相互依赖、相互竞争是人类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5)交通通讯理论:城市的集聚效益在于使居民接近形象交换中心,以便居民相互交往。
6.我国为什么发展小城镇,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小城镇的功能
(3)小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城镇化的“推进剂”。市场协调、产业协调、体制系统、政策协调,小城镇 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历来是乡村的中心,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代价下,成本低,灵
城市规划设计第五章 镇区建设规划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二、小城镇用地条件评定与发展用地选择
小城镇用地条件构成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1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与评定 (1)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1)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
力建
筑
土
冲
质
与
地
沟
基
承
载
滑
岩
地
坡
与
崩
溶
震
塌
2)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调查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体的流量、流速、 水位、水质等。
→ 镇区西侧又与该地区中心城市(县级市) 的市区相连,发展空间较小。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实例 :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三、镇区用地分类
小城镇镇区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 质分为9大类、30小类。
镇域用地是如何分类的? 问: 城市用地有是如何分类的?
城市用地分类与镇区用地分类 存在不同的原因?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原则 :
→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城镇建 设、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尽量少占农田、 不占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 尽可能满足城镇各项设施在土地使用、工 程建设以及对外界环境方面的要求,充分考 虑现有条件的利用,考虑与现状的关系,考 虑规划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3) 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风象、气温、降水、湿度。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4) 地形条件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2) 小城镇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
▼ 含义
小城镇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是在调查分析 自然环境条件各要素的基础上,综合各项自然 环境条件的适用性和整备用地在工程技术上的 可能性与经济性,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对 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质量评价,以确定用 地的适用程度,为正确选择和合理组织小城镇 建设和发展用地提供依据。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不同学科的定义不同 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空间 物质形态
广义的城市形态包括社会形态和物质环境形态两个方面
“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开展变化着空间形式的特征〞〔齐 康,1982〕
——城市用地在外部空间上的表现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14
研究城市形态的意义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23
〔4〕星座型类型〔Conurbation Form〕
特征 由一个相当大规模的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级的根 本团块组成的复合式形态 通常是国家的首都或特大型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其周围 一定距离内建设假设干个相对独立的新区或卫星城镇 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形似于大型星座,人口和建成区用地 规模很大,除了具有非常集中的高楼群中心商务区〔CBD〕以 外,设置假设干个副中心或分区中心〔扩散功能〕 联系这些中心及对外交通的环形和放射性干道网使之成 为相当复杂而高度开展的综合区域,是多元规划结构 有的特大城市在多个方向的对外交通干线上间隔地串联 建设一系列相对独立且较大的新区或城镇,形成放射性走廊或 更大型城市群体
例1:我国 的城市规 划过程
3
例2:英,Development Plan — Structure Plan
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
各类相关机构的协调开展
第一阶段的报告及城市更新的策略
内城开发政策
目标报告
可选择的相关政策
规划说明书草案
进一步的协商与修订
提出结构规划
环境事务大臣审阅结构规划
公众审查 审查专家组审阅并出具工作报告 环境事务大臣修订结构规划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考试⼤纲要求1.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2. 掌握城市道路规划及红线划⽰3.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4.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5. 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6.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知识结构体系(⼀)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1. 城市综合交通对外交通城市交通2. 城市交通系统——由三个系统组成城市运输系统(交通⾏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通道)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管理与控制)(⼆) 城市对外交通1. 铁路铁路设施:直接与⽣产、⽣活密切相关的客、货运设施;铁路专⽤设施铁路客运站会让站、越⾏站中间站①中间站是客货合⼀的⼩站,多设在中⼩城市,采⽤横列式布置,间距20-40km。
②按客站、货场和城市的相对位置有三种布局⽅式,规划应尽可能将铁路布置在城市⼀侧,货场要⽅便货运,减少对城市的⼲扰。
区段站货运站编组站2. 公路公路分类、分级公路布局长途汽车站的类型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3. 港⼝港⼝基本情况港⼝城市规划布局要点4. 机场机场分类机场布局①机场宜设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两侧,即机场跑道轴线⽅向与城市市区平⾏或与城市边缘相切(最⼩距离5-7hm)。
②如跑道轴线⽅向通过城市,则跑道⼀端与城市边缘酌距离⾄少15 Km。
③与城市的距离应不近不远(10—30 km),若地形条件限制,则设于远郊。
④避免通讯⼲扰,与铁路编组站、电⽓化铁路、⾼压线、变电站、电讯台、⼴播站、有⾼频设备或x光设备的单位保持适当距离。
⑤机场与城市的交通联系应在30分钟以内,建设快速路或⽤其他⽅式(地铁、⾼速铁路、磁悬浮列车等)联系。
(三)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然地理条件城市⽤地布局形态——城市⾻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满⾜组织城市⽤地布局的“⾻架”要求①各级道路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地的分界线。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 城市规划纲要
全国、省、市都应研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 政府的职能重心更要加强城市发展的宏观 指导和控制。 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关 系十分密切。
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城市的 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 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 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 对策和措施等。
②
规划内容 (1)从区域的范围进行人口、资源、经济、社 会、环境等分析,预见城市可能发展的规 模。
四.城市的规模
城市的性质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 用地构成,而城市的规模则决定城市的用 地及布局形态。 城市的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 界定。但两者是相关的,根据人口规模以 及人均用地的指标就能确定城市的用地规 模。
1. 城市人口的含义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城市人口应该是 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 他们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 了该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 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都是城市服务的 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 人。
①
指导思想
(1)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
要首先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研究。
(2)远景规划的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城市载
体,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在城市空间上、物质形态上
加以落实。 (3)对今后数10的预见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主要是 现有认识条件下的一个规划。
规划原则 (1)远景规划必须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并 使它在时空上具体化,但这本身不能代表 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远景规划重要在于远景的空间结构性布署, 它应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但它不能代替传 统的总体规划。 (3)远景的结构安排要相对稳定,而战术的处 理要留以足够的灵活性。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5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二)
四、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1、城市发展理论(1)城市化理论城市的发展始终是与城市化的过程结合在一起的。
所谓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从城市兴起和成长的过程来看,其前提条件在于城市所在区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
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城市的兴起和成长,只有当农村同时提供了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时,城市现象才能发生。
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是工业化。
工业化促进了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发展,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比较成本利益、生产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追求,使得大量的生产集中在城市之中,在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由于城乡之间存在着预期收入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而随着人口的不断集中,城市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张。
随着城市和消费的不断扩张和分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总结: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与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等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关系极为密切。
可以说,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美国的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
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2)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城市发展的区城市是区域环境中的一个核心。
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区域产生城市,城市反作用于区域。
《小城镇规划与设计》课件
创新驱动:鼓励创新,推动 产业升级和转型
城乡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 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小城镇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
产业园区选址: 考虑交通、资 源、环境等因
素
产业园区规划: 明确产业定位、 功能分区、基 础设施建设等
交通规划:结合小城镇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如交通分流、交通管制等
小城镇公共设施规划
公共设施类型: 包括学校、医院、 图书馆、公园等
布局原则:合理 布局,方便居民 使用
设施规模:根据 小城镇规模和人 口数量确定
设施质量:保证 设施质量,提高 居民生活质量
04
小城镇景观规划与设计
小城镇自然景观规划
生态恢复: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如植被、水系、土壤等 生态建设:建设生态基础设施,如公园、绿地、湿地等 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如野生动植物、水源、空气等 生态治理:治理环境污染,如污水、垃圾、噪音等
06
小城镇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小城镇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小城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人均GDP较低
展旅游业
特色农业:发 展特色农产品 种植、养殖等, 提高农产品附
加值
轻工业:发展 劳动密集型轻 工业,如纺织、 服装、食品加
工等
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代服务 业,如电子商 务、物流、金 融等,提高小 城镇的竞争力
小城镇产业布局规划原则
生态环保:注重环境保护,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提高产业竞争力
保护意义:传承历史文化、 提升城镇品质、促进旅游发
展
小城镇文化特色挖掘与传承
城镇体系规划——小城镇建设【城市规划教学讲义】
概念
农村地区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市政设
施和服务设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活服务中心 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 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人口在3万以上的未设市的县城和建制镇 至2008年,中国小城镇数量为19234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纲要》中提出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提高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 合理布局的原则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逐步改变城乡二 元结构。
道路间距(m) ≥500
小城镇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 ,各具特色 ,保护耕地 , 优化环境 ,综合开发 ,配套建设
按照小城镇发展定位的性质 ,与中心城市配套规划 ,形成城镇一盘棋 , 周边城镇相互呼应的系统效应。规划一经确定就要坚持长期不变。并注重 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做出相关的人口和产业规划 ,做好必要的可行性
一些地区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小城镇发展 发展小城镇被认为是代价最低 ,最具中国特色的
城市化道路
当前小城镇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
建设分散 ,缺乏计划性
规模偏小 数量上盲目扩张
布局分散 ,齐头并进 ,“摊大饼”情况严重 ,少数地方出现“乡乡建镇 , 村村建镇”的现象
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国家规定,城镇人均用地面积应维持在 80~120平方米之间, 但现在人均建设用地超过120的小城镇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达到200平米, 土地浪费惊人
聚资型
本着自发、自觉、自愿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把城镇建设纳入 市场经济轨道,全方位调节城镇建设积极性,聚集资金,发展小城镇。
“三资”带动型
小城镇规划原理第五讲80页PPT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好的卫生环境
-交通便利、供电可靠、 生产及废水处理方便 -近远期兼顾考虑 -靠近取水构筑物
2、给水管网的规划布置 (1)树状网
是将水厂泵站或水塔到用户的管线布置成树枝状,管 径随所供给用户数量的减少而逐渐变小。 特点:构造简单、管线总长度短,节省投资;但安全可靠性差。 适用:小城镇建设初期
Company Logo
2、环形放射式
优点:通达性较好;利于与现状及自然地形结合,易 于组织城镇的轴线系统和景观。 缺点:易造成中心区的交通拥挤和过度集聚;用地规 整性差。
适用于规模很大的小城镇。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2、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1)道路横断面的形式
一块板(单幅路):混合行驶, 车速较低,用地最节省,建设投资 较少。
二块板(双幅路):利于提高行 车速度,保证安全;利于照明和绿 化布置;建设投资介于一快板与三 块板之间。 三块板(三幅路):大大提高了 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易于照明布 置;遮阳效果较好;利于居住生活 的安宁;建设投资用地最大,造价 较高,但便于分期修建,也利于地 下管线的分期敷设。
小城镇道路的路幅宽度可参考表P175页6-3选定。
(3)道路的横坡
横坡
是指以道路横断面为视角, 从道路中心或从一端到另一端 的坡度,用百分数来表示。
影响因素
路面的材料、道路组成部分 的宽度、当地降雨强度、道路 纵坡大小。 Nhomakorabea
Company Logo
(二)小城镇道路平面设计
基本要求
5、满足小城镇 景观的要求
3、充分结合地形、 地质条件
4、满足小城镇 环境的要求
Company Logo
(三)小城镇道路网类型
1、方格网式
优点:布局整齐,便于建设,易于 识别方向,有利于城镇向各方向发展; 交通组织简便;交通机动性好。 缺点:易导致单调性,不易形成集 中的中心区;交叉口数量多;对角线 方向联系不便。 一般适用于地形平坦地区的小城镇
3、自由式
山区和丘陵地区 优点: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利于减少土石方量,节约 工程造价。
缺点:道路弯曲多变,且不规则的街坊多,不利于建筑 和工程管线布置。
4、混合式
Company Logo
(四)小城镇道路交通组织
1、对外交通组织
(1)对外交通对小城镇的影响 (2)公路在小城镇中的布置
单位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万m³/(k㎡. d)】
小城镇规模分级 地区区划 一 一区 二区 三区 1.00~1.95 0.85~1.55 0.70~1.34 二 0.90~1.74 0.80~1.38 0.65~1.16 三 0.80~1.50 0.70~1.15 0.55~0.90
3、水质与水源选择
五、小城镇停车场规划
1、停车场规划指标
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总面积:
每人0.8~1.0㎡,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用地宜为80%~90%,自行 车停车场用地宜为10%~20%。
当量小汽车
路边停车带:宜为16~20㎡ 露天地面停车场:宜为25~30㎡, 室内停车库:宜为30~35㎡。
2、机动车停车场的布置
镇区道路系统组成参考p163页表6-1的规定
第一节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小城镇道路规划技术指标(参考P163页表6-2中的规定)
1、线路非直线系数(便捷程度) 道路起点与终点间实际的交通距离与两点间空间直线距 离的比值。 2、道路网密度
城镇道路网密度=城镇道路总长度/城镇用地总面积(km/k㎡) 一般道路网密度可达8~13km/ k㎡,道路间距可为150~250m;其干 道密度可为5~6.7km/ k㎡ ,道路间距可为300~400m。
① 过境路沿小城镇边缘相切通过
② 过境路与乡镇保持一段距离,通过一两条入城道路同小城镇联系 ③ 公路高架通过城镇,高等级公路经过城镇时,可将高架公路作为 过境公路,地面层道路作为城镇道路使用。
Company Logo
2、镇区交通组织
镇区交通组织
(1)道路网功能 明确、系统清晰
(1)水质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水源 地表水:设计枯水流量的保值率不得低于90%,受降水影响较大的
季节性河流,可取用水量不大于枯水流量的25%。
地下水:防止引发次生灾害
(四)小城镇给水系统
1、水厂设置
用地控制指标可参照P188页表6-7的规定 水厂位置应选择
形改为十字形;Y形改为T形;错位交 叉合二为一;设置交通岛、封闭和改 道,简化复合交叉口等。
2、交叉口的视距
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 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3、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
主干道以20~25m为宜; 一般道路10~15m为宜; 居住小区及街坊道路以6~9m为宜; 非机动车道不宜小于3m。
井水/自备水源/河湖环境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及畜牧业用水
2、用水量标准
参考P186页表6-5的指标
小城镇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L/(人. d)】
小城镇规模分级
地区区划
近期 一区 二区 三区 190~370 150~280 130~240
一
远期 220~450 170~350 150~300 近期 180~340 140~250 120~210
1、内容
根据道路网系统规划确定道路走向和道路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 道路平面的具体位置,即道路的起点、终点以及中间控制点在图 纸和实地上的具体位置,根据形成技术要求确定道路用地范围内 的平面线型,以及组成这些线型的直线、曲线和它们之间的衔接 关系。
总体规划阶段
详细规划阶段
(2)渠化交通
指实施路口的综合治 理与局部拓宽渠化。
Company Logo
三、小城镇道路线型设计
(一)小城镇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剖面。
1、道路红线的确定
道路红线是指规划的道路路幅的边界线,是道路横断面 的规划宽度,也称为路幅宽度。
用地狭长或用户分散时 小区或街坊内的管网
(2)环状网
将管线纵横相互连接,形成闭合 的环状管网。 特点:安全可靠性高,降低管网 水头损失;但投资费用高。 适用于对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较 高的地区。
二、小城镇排水系统工程规划
(一)小城镇排水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范围及期限 (二)排水量
污水和雨水 小城镇污水量应根据小城镇综合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小城 镇污水排放系数确定。 综合生活污水量宜根据小城镇综合生活用水(平均日)乘以 小城镇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确定。
道路纵坡是指道路中心线(纵向)坡度。 交通条件、排水状况与工程经济。 平原≯6%,丘陵与山区≯7%,特殊8%~9%。 一般以≯3%为宜。最小纵坡以0.3%~0.5%为宜。
四、小城镇道路交叉口设计
(一)平面交叉口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二)平面交叉口设计
1、平面交叉口类型的选择
常采取以下措施:斜交改正交;X
综合生活污水量可按综合生活用水量的75%~85%进行计算。
生产污水量宜根据小城镇工业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小城镇 工业污水排放系数确定,也可由小城镇污水量减去小城镇综 合生活污水量确定。
排放系数见P190页表6-8,也可按生产用水量的75%~90%计算。
(三)排水系统
收集、输送、处理和利用以及排放
Company Logo
(2)道路横断面的选择
B/H≤1时,亲切感/较强方向性和流动感/易形成繁华热闹气氛; B/H=1~2之间时,能保持一定的建筑亲切感和较为热闹的气氛;
B/H≥2时,空间更为开敞,街道气氛减淡。
在实际应用中多取B/H=1/2左右为宜。
3、道路面密度
城镇道路面积率=建成区道路用地总面积/建成区用地总面积 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总面积/建设用地总面积
4、其他指标
Company Logo
二、小城镇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一)小城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前瞻性
4、近期建设与 远期发展相结合
通风、景观、 地面排水
自然、历史、文化 地形、地质、水文
二
远期 200~400 160~310 140~260 近期 150~300 120~210 100~160
三
远期 170~350 140~260 120~200
注:①.一区指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上海、云南、江苏、 安徽、重庆; 二区指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宁夏、山西、内蒙古河套以 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地区; 三区指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肃黄河以西的地区(下同)。 ②.一级镇:县驻地镇、经济发达地区镇区人口在3万以上的中心镇、一般地区镇区人口在2.5万人以 上的中心镇; 二级镇:经济发达地区除去一级镇以外的中心镇及镇区人口在2.5万以上的一般镇、一般地区除一级 镇以外的中心镇和镇区人口2万以上的一般镇、欠发达地区镇区人口1万以上的县驻地镇以外的其他镇。 三级镇:二级镇以外的一般镇及在规划期内拟将发展为建制镇的集镇。 ③.用水人口为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划人口数。 ④.综合生活用水为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之和,不包括道路洒水、绿地浇水、市政 用水及管网漏失水量。 ⑤.指标为规划期最高日用水量指标。 ⑥.特殊情况的小城镇,应视具体情况对指标量适当增减。 资料来源:小城镇规划及相关技术标准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规模、用地、与城镇道路连接方式/停车设施的性质; 宜设置在次干道上 流线应明确,并应配备醒目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