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三个画师 两个被挖眼削耳 一个却得赏银
他用一个白眼翻出了八千万

他用一个白眼翻出了八千万Byart艺术空间2017-07-11看过康熙来了的同学,一定对小S的翻白眼功力佩服万分,所以这个经典的翻白眼表情就成了“白眼”的代表。
点击播放GIF/1K不过,在中国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一位画家他将翻白眼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境界,将白眼翻出了文化,翻出了价值,他就是八大山人,一个具有“朋克”之心的傲娇小王子。
八大山人长相十分清瘦,这种清瘦之感也融入了他的画中。
八大山人真的是一个小王子,本名朱统托,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是具有皇家血统的贵族,奈何明朝落寞,此时的八大山人内心极度抑郁,他选择了逃避,开始假装聋哑人,削发为僧,做一个亡命之徒。
之后八大山人就改信了道教,常住在了南昌青云谱道院。
现在的南昌青云谱道院已经改成了“八大山人纪念馆”,一树一花一楼都流露了高洁不羁“朋克”之心,白蚁君看了也非常想去游览一下。
作为落寞的贵族,八大山人依旧保持着他内心那一份小傲娇,白蚁君表示,白蚁君自己周围的画家似乎都是小傲娇。
点击播放GIF/1K这种云淡风轻看透世俗的不羁之感,也是他们的标签。
八大山人把这份傲娇、这份不羁、这份“朋克”投入到了画作之中。
八大山人其实是一个内心戏超多的BOY,笔墨虽然简洁,可以说是惜墨如金,但动物的眼神却暗藏深意。
八大山人的动物们永远翻着白眼,他的鹿,他的鹰,他的雀,似乎永远都是一个眼神——翻白眼。
他的鹰,抬头仰望,眉宇之间一紧,露出了大大的白眼。
他的鹿,轻轻抬起下巴,也露出了大大的白眼。
他的雀,头部或朝前方,或向上,但却都透露出了不羁之风。
接下来,是重点,敲黑板!这诡异的光,让多少人想起了今年被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所占领的恐惧!八大山人的鱼,每一条鱼都是眼珠上翻,露出了大大的白眼。
白蚁君不禁猜想,八大山人莫非会算命,预测到了今年的高考题!八大山人的简洁之风,“朋克”之心似乎非常受到业内人士的喜爱。
上图的《竹石鸳鸯》就以1.18亿的天价成交了,笔墨简洁,丰满的鸳鸯与简单的景色。
三位画师给朱元璋画像,为何只有最后一位没有被处理掉?太聪明了

三位画师给朱元璋画像,为何只有最后一位没有被处理掉?太聪明了当朱元璋看到呈上来的画的时候,直接宣布了跪在地上、已经瑟瑟发抖的画师的死亡命令。
画师很郁闷,本来以为为天子画像,会博得一个好名声,以后在绘画界就是响当当的人物,却没有想到等着他的竟然是死亡,果然,伴君如伴虎。
这个画师画工不好吗?并不是,他实际上画的很好,惟妙惟肖,尤其是朱元璋的脸,画的非常仔细,也非常像,就和照相机照出来的似的,但也正是这个画工画的太逼真了,所以朱元璋怒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所以画师就死了。
朱元璋找画工位子画画像并非心血来潮,他贵为天子,自然也想要有一张自己的画像流传下去,所以他广招天下画工,又从中挑选出了三名出色的画工,然后分别为他作画,这第一名画师就这样因为画的逼真,然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画师一死,剩下的两位画师是胆战心惊,他们是知道那个画工的水平,没想到就那出神入化的水平还落得个被杀的结局。
很快,第二位画师就进宫为朱元璋画画像,这位画师很害怕,只是大体上扫了一下朱元璋的长相,就凭着记忆将朱元璋画得样貌堂堂。
画像呈到朱元璋面前,只见一名翩翩美男子出现在画纸上,根本就不是朱元璋的本来样貌。
朱元璋一看就来气,这画的是什么啊这样的画像流传下去,还不知道后人怎么想他呢。
这个画师比第一位画师还要可恨。
于是,朱元璋再次下达了斩杀令。
这个时候又轮到第三位画师了,这第三位画师见到朱元璋之后并没有害怕,反而胸有成竹,很快就完成了画像,当画像呈给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心里一惊,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吗?赏!朱元璋大赏了这位画师,然后留下了这幅画,那么这位画师的画像为何得到了朱元璋的青睐呢?原因很简单,这名画师作画的时候很灵活,他并没有拘泥于按照朱元璋的样貌来作画。
实际上,他很注重技巧,说白了就是该突出的地方突出,该放大的地方放大,所以才画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像。
这名画师胜就胜在懂得朱元璋的心思,他也曾是饱读诗书之士,只是后来家道中落,做了画师,他画的不是单纯的朱元璋,而是作为皇帝的朱元璋。
奉旨乞讨,历史上的乞丐之王:滥杀功臣的朱元璋为何赐他金碗一只、玉印一方?

奉旨乞讨,历史上的乞丐之王:滥杀功臣的朱元璋为何赐他金碗一只、玉印一方?大家都知道,和尚皇帝朱元璋坐稳皇位后,为了子孙后代顺顺利利地当皇帝,防止开国元勋威胁皇权,大开杀戒,诛杀了很多功臣。
然而朱元璋却对一个乞丐给予了优厚的待遇,还封他为“逍遥王”。
这个乞丐姓王,没有名字,因为排行第七,俗称王七。
王七与朱元璋都是濠州钟离(安徽凤阳)人,两人一前一后都在皇觉寺当过和尚。
朱元璋进皇觉寺时,王七早就云游四方去了。
安徽凤阳龙兴寺(皇觉寺)有一次,王七在一次讨饭途中偶遇朱元璋。
当时,因战败而藏在荒山破庙中的朱元璋又饥又疲。
王七便将讨来的饭食送给他吃,得知两人居然是同乡,更加亲近起来,好心照顾朱元璋数日。
朱元璋已是濠州起义军首领郭子兴麾下的一员骁将,他劝王七和自己一起打江山。
但王七觉得“生死由命,荣枯在天”,不愿追求功名利禄。
临别时,王七还将攒的几钱碎银子送给朱元璋做盘缠。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每思及王七义举,感慨万千,于是派人四处打探王七的下落。
结果,蔡国公张德胜说王七正在他府中养病。
原来,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王七云游路过南京,听说朱元璋麾下战将张德胜正破敌乏术,便毛遂自荐,帮助张德胜打了一场胜仗。
后来因突患足疾,难以远行,只好暂留张府中,这一留就是数年。
朱元璋听到这里,立马命张德胜速将王七请来。
昔日泪别破庙,今日金殿重逢,真是恍若隔世。
朱元璋说:“今日朕就封汝为逍遥王……”当天,朱元璋还大摆接风宴,款待王七,又召六部尚书作陪。
宴毕,朱元璋又宣崇山侯李新上殿,命他派人在南京三山门(今水西门)外茶亭东街为王七建了一座逍遥王府。
王府的大门两侧书有一副对联,联曰:逍遥自在神仙府;天下贫民第一家。
朱元璋又命张德胜做媒,欲为王七成就一门亲事。
但王七生性散漫,不愿入仕,更无娶妻生子之念。
他虽然住在逍遥王府中,却经常外出吃“百家饭”。
结果,整个京城里的富贵人家都以能被逍遥王光顾为荣,纷纷派人去盛邀王七前去“讨饭”。
天下奇冤——明朝藩王十大冤案

天下奇冤——明朝藩王十大冤案展开全文元朝时期杂剧凡盛,产生了众多的杂剧和杂剧作家。
其中最有名的作家之一就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众多杂居剧本,其中流传至今被人耳熟能详的就是《窦娥冤》,这部杂剧描写了邪恶势力勾结官府草菅人命制造了一场冤案,其中主人公窦娥身世悲惨,最后含冤被杀,成为千古同情的角色,也被后人视为冤案的代表人物。
元朝结束后明朝建立。
由于元明两个朝代紧密相连,想必明朝人也经常能看到这部《窦娥冤》,不过明朝君主并没有从这部杂剧中吸取教训,相反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一再制造冤狱,最典型的就是针对藩王们。
明朝的藩王始自朱元璋大肆分封,意图巩固朱家天下。
为了给子孙扫清障碍,消灭一切威胁,他开始频繁制造冤狱对功臣进行打击,结果却意外逼死了自己的儿子,从而开启了对藩王的严厉打击,而后来的皇帝朱棣及其后代因为是造反起家,并且和这些旁系藩王关系原来越远,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防止藩王造反,对藩王门频繁打击,不断制造冤狱,从而制造杀鸡儆猴的效果,因此一时间宗室人人自危,只能老老实实的低调生活,下面让我们来统计一下明朝藩王中的十大冤案。
1、被冤案牵连的潭王朱梓朱梓是朱元璋第八个儿子,也是唯一被朱元璋除名的儿子,朱元璋至死都不承认有这个儿子。
其实说来朱元璋并没有刻意制造冤案要害死儿子,他这个人虽然狠毒,不过都是对外人,对于儿子他还下不去手,但是他没想到制造的一场冤案最终牵连到了朱梓,而从小害怕父亲的朱梓最后选择了自杀,从而结束了自己生命,成为第一个因为冤案而死的藩王。
朱梓在洪武三年被封为潭王,封地为长沙。
被封为藩王前往封地居住,可以说是庶子出身的朱梓最好的归宿,他后来娶了都督於显的女儿为妻,于是在洪武十八年离开南京前往长沙居住。
朱梓从小就很聪明,对学习很感兴趣,到了长沙后,因为这一代很太平,再加上他确实不善于带兵,因此朱元璋并没有交给他军事任务。
于是朱梓得以过上了优哉游哉的日子,他在府中召开文学大会,和自己招揽的那些饱学鸿儒一切饮酒作诗,然后品评文章好坏,赐给金币作为奖励,一时间快乐无比。
八大山人以画哭墨点无多泪点多

八大山人以画哭墨点无多泪点多《老残游记》一书的序言中说:“八大山人以画哭”。
扬州画派也说八大山人的画,是墨点无多泪点多。
这二句话能帮助我们理解八大山人画。
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原为明朝宗室,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八大山人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作为明朝宗室之后,朱氏政权复亡了,朱耷本是明朝宗室弋阳王后裔,他怀着国破族灭的切肤铭心仇恨,躲进深山,当过和尚和道士,隐名埋姓了很久一段岁月。
在这些日子里,他长时间一言不发。
后来干脆装聋作哑,还在扇子上写“哑”字,凡遇说话不投机之人,便把折扇打开,以“哑”字拒人于千里之外。
他还在住处写了一个“哑”字贴于门上。
就这样,他过了十几年哑巴生活,这十几年中,他埋头丹青,一变精细写生画法而为疏放冷逸的画法,把无处诉说、无处敢说的话,由画笔来“说”了,他决心以画骂、以画哭。
八大山人的画多属主观发泄,所以毫不顾及所要表现的对象在直觉上的外观状态。
所以,他笔下的花鸟木石,形态都几乎是变态的,畸形的,这是他夸张概括造型的杰作。
如《牡丹孔雀》图,本来美丽绝伦的孔雀,在这里被变形为丑怪不堪入目的形象,站在两块危石上,中有三根秃了尾的长毛。
显然,这是一幅讽刺画。
画中有诗:“孔雀名花两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谢稚柳先生解释这首诗和画时,道:这里的“三耳”是典故“藏三耳”故事,“藏”指奴才,三只耳朵的奴才就是马屁精。
……孔雀立于危石之上了,讽刺当时统治者站脚不住,有垮台的危险。
八大山人画鱼、鸟,喜欢在画眼睛时作夸张表情,把眼睛画得特别大,有时甚至是方的。
【ysj】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胜 朱棣PK建文帝 片段4.“靖难之役”——叔侄之争(姜是老的辣) 朱元璋死后,接力棒传到了建文帝的手里,为巩固其统治实行削藩,惹恼 其叔朱棣。朱棣以“靖难”为旗号灭掉侄子,登上王位,并召见群臣宣布新的巩 固君权的措施。 思考:为什么朱棣会胜利?上台后的他如何加强君权?为什么迁都、削藩? 明朝的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是 ?
故宫博物院朱元璋像
明孝陵朱元璋像
图片中的两个人是同一个人吗?
朱元璋容貌之谜
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有两张主要画像流传至今,但形态各异。 如今这两张画像一张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张悬挂在南京明 孝陵的享殿内。
朱元璋的两张画像为何形态各异?在民间有个传说故事。相 传朱元璋登基后,诏传天下丹青妙手,为自己画像。第一位被召 进宫的画师,对坐在龙椅上威风凛凛的朱元璋,悉心描摹,画得 惟妙惟肖,不但形似而且神似:黑黑的大脸,额头和太阳穴高高 隆起,颧骨突出,宽阔的下巴要比上颚长出好几分。大鼻子,粗 眉毛,一对眼晴鼓鼓的,放射出冷酷凶狠的光芒。朱元璋看后, 龙颜大怒,双手将腰间的玉带直往下按,据说这是朱皇帝要杀人 的习惯性动作。画师吓得魂不附体,也不知出了什么差错,跪倒 在地不停地磕头,口中连声说:“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只听 得朱元璋大吼一声:“来人,给我拖出去!”就这样,画师被砍 掉了脑袋。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 厂,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 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 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 东缉事厂 ( 简称东厂 ) ,由亲信 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叶后期锦 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 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 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 从而开宦官干政之端。
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 情报机关
明代东厂腰牌
明朝皇帝画一幅“怪画”,远看是1个人,近看却有3个脑袋6只手

明朝皇帝画一幅“怪画”,远看是1个人,近看却有3个脑袋6只手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皇帝,给人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秦朝皇帝性残暴、唐朝皇帝善治理、宋朝皇帝善诗画等等,而对于明朝,大多数人的印象都停留在谋略与监察上,从朱元璋的平民皇帝,到东厂、锦衣卫的建立,明朝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冷酷与严肃的。
但实际上,明朝的皇帝大多都颇具才华,明太祖朱元璋大笔一挥绘江山,明宣宗朱瞻基善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其子代宗朱祁钰也善画。
而本文将介绍的是明朝第9个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一团和气图》。
这幅“怪画”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画面远看是一个体型浑圆、憨态可掬、笑意盈盈的弥勒佛正在跪坐,但奇怪的是,这位笑面佛居然有6只手,画面看似自然,却又有一种怪异的感觉。
当人们若放大5倍后,居然发现这其实是三个人,左边那位身着道袍,右边那位则是儒士长衫的模样,而二人的侧面拼成了弥勒佛僧人的整体,因此这幅画远看三头六臂的样子。
明宪宗朱见深将之取名“一团和气”究竟为何呢?其实,这幅画的源自一个名曰“虎溪三笑”的故事,在晋朝时期,庐山东林寺的一位高僧慧园,因其博学多才而闻名天下,许多才子慕名前来听其讲座。
慧园师傅有一个坚守的原则,即“送不过溪”,这“溪”指的是庐山东林寺周边的一条小溪,因附近有虎而得名“虎溪”,而这条被慧园师傅履行多年的规矩,却因儒士大家陶渊明、道教上清派宗师陆修静的到来而打破了。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这三人碰面后,发现志趣相投,然而时间已晚,为了能够多一些交谈的时间,在送客的路上,三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慧远大师已过了虎溪甚远,三人为志趣相投的友谊开怀大笑。
朱见深将这则历史故事重新还原了出来,并不是单纯的想要作画。
画是给人们看得,作为皇帝,他的文字与绘画作品,都包含着一定的深意。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便能分析出明宪宗朱见深的良苦用心。
明朝时期,儒、释、道势力都不断发展,并逐渐由对立、对抗的趋势,而当时信奉宗教的百姓居多,若是真发生冲突和摩擦,也会不利于皇帝的管理和社会的安定,明宪宗画此图,一方面是暗示三教教众团结一致,方能互利共赢,另一方面,即为仅仅一年半的朱见深,也是为了团结朝野,获得民意民心。
赵原,一个被朱元璋杀掉的画家

赵原,一个被朱元璋杀掉的画家赵原剡溪云树图手卷局部2011年11月13日晚,中国嘉德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夜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开拍。
赵元《剡溪云树图》从1800万起拍,到2200万后无人加价,最终流拍。
此前拍品的估价为2800万-3800万。
流拍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人们对这位十四世纪的画家感到陌生。
赵原是元末明初被朱元璋杀害的艺术家之一。
目前能够找到的关于赵原的资料和作品都很少,很不靠谱的百度百科也只有寥寥数语,然后这可怜的几句话被广为粘贴。
本文将就所能找到的资料和作品进行梳理,以求得到一个相对清晰的印象。
【赵原的基本情况】综合散碎的资料可以大致得出以下这段关于赵原身世的文字。
赵原(约1325—1374),元末明初画家。
生卒年不详。
本名元,入明后因避朱元璋讳而改作原,字善长,号丹林。
莒城(今山东莒县人,一作东平(今属山东)人,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
善诗文书画,擅山水。
明太祖洪武(1368-1398)间征至中书令。
洪武五年(1372)在昆陵作听松图,此顷被征至京图往贤着功名者像,应对忤旨,被杀。
明洪武初奉诏入宫,因所画不称旨而被杀。
关于赵原的师承说法不一,最经常的说法是王维和董源。
也有说他师法董源、王蒙或米芾、高克恭。
善用枯笔浓墨,作品多作浅绛山水,笔墨圆劲秀逸。
亦长于画竹,画法多变,有龙角、凤尾、金错刀之称。
兼能竹石,当时在平江一带负盛誉。
有《合溪草堂图》、《晴川送客图》、《溪亭送客图》、《陆羽烹茶图》等传世。
目前我找到的关于赵原的研究和介绍文字比较可信的有两处。
一是《中国书画》2009年06期耿祥龙《赵元及其绘画艺术》,这篇文章主要考证了赵原(赵元)和赵丹林是同一个人。
关于赵原的身世和艺术渊源是这样描述的:赵元,元末明初山水画家,由于史料医乏,我们已无从知晓他的确切生卒年月。
现有关于他的记载最早是在元至正十年(1350年)七月,他出现在昆山顾仲瑛的玉山草堂的雅集中,而关于他最晚的记载则是在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毗陵寓斋画《水墨山水》一幅。
朱元璋与哑巴画师的趣事

朱元璋与哑巴画师的趣事:大家知道,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社会底层。
在他造反之前,先后从事过乞丐与和尚这两个职业。
可由于战乱,他连这两个职业都做不下去了。
当时,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活下去。
于是,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只好铤而走险,参加了起义军。
不曾想,这一招险棋,居然造就了一个王朝。
参加起义军,等于从事一项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工作,生死难料,朱元璋不得不慎重。
据历史记载,朱元璋在决定改行之前,曾经在菩萨面前卜过一卦。
结果,留在原地当和尚,大凶;外出继续当乞丐,也是大凶。
朱元璋一琢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想活命,看来只能去造反了。
于是,他又卜了一卦,结果卦象显示:参加起义军,大吉。
有了菩萨的指示,朱元璋把心一横,就毅然决然地参加了起义军。
也是天意难测。
不曾想,参加了起义军后的朱元璋如鱼得水,越搞越大,最后居然一扫群雄,成了开国皇帝。
对此,连朱元璋自己也是出乎意料的。
南京城里的宫殿修好后,朱元璋进去检查工作。
看着金碧辉煌的豪宅,再想想自己穷困时所住的破屋,朱元璋的心里五味杂陈。
看到身边无人,朱元璋忍不住感慨道:想我朱重八,当年不过是为了吃口饱饭,才参加了起义军,没想到居然打下了这么一片锦绣江山……感慨完毕,朱元璋一抬头,发现房梁上居然有一个人。
那人是个画师,正在那里雕梁画栋呢。
朱元璋顿时觉得刚才的话语不太得体,有失皇帝的身份。
于是,他就想把这个画师喊下来,寻个借口把他杀了。
可是三喊两喊,画师竟然不为所动,还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搞创作。
朱元璋生气了,就喊来侍卫,把画师弄了下来。
没想到,画师被弄下来后,扑通一声跪倒,然后咿呀咿呀地说着什么,同时用手指着自己的耳朵和嘴巴。
朱元璋一瞧,明白了,原来是个哑巴啊。
既然是个哑巴,那就无所谓了。
于是,朱元璋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让他继续搞创作了。
朱元璋走后,画师吓出了一身冷汗。
其实,他哪是什么哑巴啊。
只不过,他知道自己听到了不该听的话,于是瞬间起了飞智,扮成了哑巴,这才躲过了一劫。
艺术加工要

龙源期刊网
艺术加工要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2009年第35期
古时候,有一个左眼瞎、右腿瘸的君王请三位画师为他画像。
张画师画得惟妙惟肖。
君王左眼瞎,右腿瘸,端坐在宝座上。
君王一看便大发雷霆,喝道:“给我推出去斩了!”可怜张画师莫名其妙就成了刀下之鬼。
李画师接受了张画师的教训,把君王画得双目炯炯,双腿矫健,好不神气。
谁知君王一看更生气了:“这是我吗?你分明是在嘲笑我!”不用说,李画师也难逃一死。
王画师就
不同了,他充分发挥想象力,画中的君王右腿跪地,左眼紧闭,弯弓瞄准远方的一只猛虎,显得威风凛凛。
君王一见画像,兴奋极了,立即赏给王画师三百两黄金。
张画师被杀是因为他只知道追求真实,而不懂得塑造,使君王的“缺点”完全暴露在人们面前,君王当然不高兴;李画师作画,一味地“拔高”,严重违背真实,画出的形象与君王的面貌反差太大,
难怪君王会认为是在“嘲笑”他了;而王画师就聪明多了,他的画既真实地表现了君王的面貌,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让君王以狩猎的形象出现,巧妙地掩盖了君王的缺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艺术
加工”。
故事教会我
写文章何尝不是这样?实事求是是根本,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塑造。
塑造是根据事实进行的艺术加工,切不可脱离实际去瞎编。
文章叙述应恰如其分,想象也应合情合理,这样文章才能真实可信。
一幅 奇怪 的画

龙源期刊网
一幅奇怪的画
作者:
来源:《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第01期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政时,法规苛细,百姓怨声载道。
一天夜里,有人偷偷在金陵城外的墙上画了一幅画。
画上,一个和尚戴着一顶帽子,一个道士头发散乱,重重叠叠地戴上了十顶帽子。
第二天一早,围观的人很多,可无人明白其中的奥妙。
消息不胫而走,前去看画的人络绎不绝。
又有一天,来了位读书人,看过画后,拍手说道:“妙哉!和尚的脑袋光秃秃的,却戴上帽子,这不是说‘××××’吗?那道士戴的帽子竟然有十顶之多,头发却散乱不堪。
这是在说
‘××××’嘛!”听了读书人的解释,人们茅塞顿开,赞不绝口。
这件事传来传去,最后竟传到了朱元璋耳中,他下令查办这个用画谜来讥讽时政的绘画人。
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毫无结果,只好将画毁掉。
此事也不了了之。
艺海钩沉被朱元璋杀害的画家们

上海博物馆近日展出“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在“文人山水画的兴起”专题中,有十一幅元代画家的作品。
其中张羽《松轩春霭图》轴、赵原《晴川送客图》轴、徐贲《溪山图》轴三件作品引起了我的关注。
倒不是他们的作品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而是他们三人都是或被明太祖朱元璋所杀,或被逼自杀身亡。
这三位画家个人的悲惨命运,是元末明初(即元至正末期至明洪武初期)文人画家生存境况的一个真实的缩影。
元朝末期,群雄逐鹿,张士诚占领苏州,方国珍占领诸暨,各自称帝。
当时江南一带的文人士大夫都依附张士诚,以为又是个楚汉争雄的时代开始,故跃跃欲试,试图一展济世雄心。
文徵明在题跋中尝云:“伪周(张士诚)据吴日,开贤馆以致天下豪杰,故海内文章技能之士悉卒于吴。
”(《文待诏题跋》)但仅十余年,张士诚即被朱元璋击溃。
而那些原来依附于张氏的年轻文人不得不退隐江湖山林,寄情翰墨诗文以观进退。
当朱元璋推翻蒙古王朝建立新政权之后,为了重建庞大的行政官僚机构,除了留用一批原来元朝官吏外,他还采用了三种途径来选用官吏。
其中“荐举”一项就是招揽天下人才为其效力,并下诏曰:“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
山林之士德行文艺可称者,备礼遣送至京(南京),朕将任用之,以图至治。
”(《明太祖实录》)那些深受元代压制的文人士大夫都有一种政治“翻身”的幻觉,所以当朱元璋诚邀天下士人为洪武新政权效力时,绝大多数人都无法面对憧憬而予以拒绝。
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文人(诗人)画家,比如陈汝言、王蒙、赵原(一作赵元)、徐贲、张羽、马琬、王绂等,他们或从政,或为宫廷画家。
群贤皆出,毕集相庆,自以为一个新的“太平盛世”或“朱明盛世”又将来临。
但是,他们“很傻,很天真”,没有看清朱元璋的真正面目。
清代史学家赵翼后来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价朱元璋:“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之。
”当那些曾经抱有幻想而从政的文人们想抽身而退,但为时已晚,早已成为人家俎上鱼肉。
朱元璋找100个画师画像,为何杀了其中95个?

朱元璋找100个画师画像,为何杀了其中95个?本文导读:朱元璋出生卑微,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父母在一次饥荒中死去,连入土为安都差点没成。
为了生存,他选择了当和尚,但又被朝廷逼得造反。
后来,经历一番波折,他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他的过去是他心里过不去的一道坎。
所以当上皇帝后,朱元璋的第一件事是让画师来给他画像。
第一个画师做人很老实,做事情也是一板一眼的,不知道变通。
他进去后,战战兢兢地端详了一会儿眼前的皇帝。
他想:既然皇帝让我为他作画,那我就将皇上的容貌原原本本地画出来,那样皇帝应该就会很开心了。
所以,他非常认真的画皇帝的画像,如实的把皇帝的面貌画了出来,仔细到连脸上的麻子都画了出来。
画完之后,他对自己所画的特别满意。
他把画拿给朱元璋看,朱元璋看完特别生气地说:“我有这么丑吗?把他拖出去,斩了。
”第一个画师就这样被杀了,因为他画的太好,和朱元璋一模一样,把朱元璋的丑陋都画了出来。
朱元璋不满意的就是自己的面貌,所以他很不开心。
第二个画师进来了。
他刚才看到了第一个画师被杀了,所以感到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但是,他知道了第一个画师被杀的原因,就自作聪明的想要把皇帝的画像给美化了。
他把朱元璋画成了一个美男子,他想:既然第一个画师因为把皇帝的丑陋画出来被杀了,那我把皇帝画的这么美,皇帝应该会很高兴的。
结果并不是他想的那样,朱元璋看到画,非常生气。
因为朱元璋觉得太假,根本就不像自己,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第二位画师也被朱元璋砍了脑袋。
过后,朱元璋又找了好多画师,最后都是因为把他画的太漂亮被杀了。
后来,有一个画师用重金买通了朱元璋身边的太监,从太监那里打听到了事情的原委,知道了朱元璋最喜欢李世民和赵匡胤。
这个画师就按照记忆中李世民与赵匡胤的样子开始画,最终的画像画的又像李世民,又像赵匡胤,就是不像朱元璋。
画师画完了心惊胆战地交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一看,特别高兴,不但画师免死,还得了重赏。
朱元璋画像_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朱元璋画像朱元璋要画一张像,流传后世,找了不知多少画家来画,都不称心。
不称心就要杀人,他杀掉的画家无其数。
这张像就如此难画?不假。
你不知道朱元璋的长相,难画哩!马脸猪嘴,还添上三十六颗红麻子。
画家一看,就抓头了,不知道该从哪下笔。
这天,朱元璋又找来画家三兄弟,要他们给自己画像。
第一天,老大去画,他仔细看了朱元璋的脸,三十六颗麻子数得一颗也不少,就精工细描起来。
画了半天,画成了活脱脱①一个朱元璋,马脸猪嘴,三十六颗红麻子。
哪晓得朱元璋一看,直是摇头,随手“卜嗤卜嗤”撕个粉碎,桌子一拍,喊人把老大杀了。
第二天,老二去画,他不敢大意,仔仔细细地看了朱元璋的脸,连三十六颗麻子的颜色深浅,部位在哪方都记得一丝一毫不差。
他细细描呀,画呀,忙了大半天,画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朱元璋,马脸猪嘴,三十六颗红麻子。
哪晓得朱元璋看了,还是摇头,伸手又把画像撕了,说是不象,桌子一拍,又把老二杀了。
晚上,老三在家高低睡不着觉,大哥二哥都死在朱元璋手中,他明儿怎么画这幅像呢?老三正在发愁,走进来一个陌生人,劈口便问:“你是想死还是想活?”老三老老实实说,他正在琢磨两个哥哥哪点没画好得了死罪的哩,那人哈哈一笑说:“不用想了,只怪你两个哥哥画得太象啦!这不是找死?朱皇帝平生最佩服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你今儿晚上把他两人的像看看透,明天只管照他两人的像去画,包你免去一死。
”老三心想,横竖是死,倒不如试试。
那人又说:“不过,你可要答应我一件事。
”老三赶紧问:“什么事?尽管说!”那人说:“回来之后,给我画一幅朱元璋的真像。
”“这事不难。
”老三一口答应。
第三天,老三上殿去画像。
他装模作样,左看右看,把朱元璋看了个仔细,然后下殿,提笔一样,不大的工夫就画成了:富富泰泰一个人像,看上去又象唐太宗,又象宋太祖,就是没有一处象朱元璋,送上去一看,朱元璋眉头一松,嘴已一咧,笑开了:“画得好!画得象!给我重赏,重赏!”现在明孝陵陈列的那张画像,就是画家老三在宫里画的。
最新五年级语文读书吧课外阅读素养 《中国民间故事》考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民间故事》考点知识点归纳整理《海瑞断案》1、吕洞兵经过白马寺时,唱了句偈语。
2、白马帮李老实一家拉犁耕地,却给他们一家带来了灾祸。
3、海瑞被大家称为海青天。
4、海瑞为嘉奖李老实的忠厚,赏他库银五十两,李老实用二十两银子为白马塑了金身。
《刘罗锅智告贪官》1、和珅在修理御道前,向乾隆皇帝上奏说需要十万两白银,实际上却只用了一万两白银。
2、乾隆皇帝命和珅在两个月内修好御道。
3、修整御道时,御道两旁用草苫遮住。
4、御道修好后,刘墉发现了修整御道背后的猫腻。
5、刘墉为揭穿和珅,将朝服反穿,才进入了太和殿。
6、刘墉告发和珅后,纪晓岚希望乾隆皇帝重赏刘墉。
7、乾隆皇帝赏了刘墉三件朝服。
《林则徐求雨》1.林则徐在清朝道光年间出任湖广总督。
2.林则徐下令在求雨前一天实行斋戒以示诚心。
3.林则徐在湖北任职时遇到了严重的旱灾,米价暴涨。
4.别的官员,吐出的都是鸡鸭鱼肉,只有林则徐吐出的是素菜和糙米饭。
《葛云飞智捕海盗》1.清朝道光年间,浙江定海镇总兵葛飞云是个一位民族英雄。
他在鸦片战争中血战定海、壮烈殉国。
生前他也是个智勇双全、忠心耿耿的武宫。
2.葛云飞负责浙江海仿。
这一时期的威胁主要来自海上,除了外国侵略者以外,最厉害的要数海盗,猖獗的海盗严重干扰了百姓日常生活。
3.有一年除夕之夜,葛飞云率兵去海上捉海盗。
4.浙江沿海有一种叫海蹈的鱼类,最好的海蹈就产在这个岛。
《仓颉造字》1.黄帝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在他的部落中有一位能干的的史官叫仓颉。
2.仓颉通过观察龟壳上的花纹和鸟儿留在地面上的足迹,巧妙地将龟纹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中国最原始的文字。
3.仓颉早期通过系绳结、挂贝壳的方法表示事物,后来从人们用动物的脚印来表示事物中启发出用符号表示事物,渐渐地这些符号形成了象形文字。
4.仓颉通过到部落去传授的方法渐渐地把事物符号推广开了。
《孙叔敖埋两头蛇》1. 在楚国斯思的村庄里,有一个叫孙叔敖的少年,他是一个淳朴善良、聪慧勤劳、乐于助人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元璋的三个画师两个被挖眼削耳一个却得赏
银
导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跟刘邦一样,也是从贫民一步步登上皇帝的宝座,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称帝后,几乎把所有有功之臣都杀了,而且朱元璋脾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跟刘邦一样,也是从贫民一步步登上皇帝的宝座,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称帝后,几乎把所有有功之臣都杀了,而且朱元璋脾气比较暴躁,稍有不如意就会杀人,这不,曾有有三个给他画像的师傅,其下场就非同寻常。
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人总是达到一个高度后,就想要获得一个境界,皇帝也一样,朱元璋称帝后,作为大明开国皇帝,总要有些东西留下给后人瞻仰吧,古代没有照相机,所以只能画画了。
朱元璋到底长相如何?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当时是考画卷记录人物的肖像,据历史记载,朱元璋长得跟普通人不一样,所以给他画过画的师傅不少,但到底哪个才是他真正的面目呢?现在已无从知晓,为何不同的画师会画出不同的画呢?这还跟朱元璋的行为脾气有关。
当时礼部新来一位姓袁的画师,饱读诗书,丹青如刀,任何事物在他笔下都栩栩如生,当他负责给皇帝画画时,端详了许久都不敢下笔,因为朱元璋长相异于常人,下巴突出。
前额凸起,脸面还有星点斑,要是不照实画,那可是欺君之罪,所以这位姓袁的画师,就一五一十的把朱元璋画了出来,如下图所示:
袁画师的作画水平自然没得说,他画完后呈现给朱元璋,没想到朱元璋看后大怒,龙颜大怒,忽然一道精光袭来,袁画师双眼已瞎,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什么方向,竟然眼睛被刺瞎了,见过皇帝真面目,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