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考试题目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毛中特大题题目总结

毛中特大题题目总结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基本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是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中特题目答案

中特题目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思考题

中特试题任务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相互联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

任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⑴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⑵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⑶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新中特考试题目及答案

新中特考试题目及答案

新中特考试题目及答案

科目:新中特

题型:选择题

1. 五万零一百五十六的36%是多少?(A)181.82(B)190.52(C)217.32(D)218.34

2. 以下哪个数字是标准分?(A)-

3.5(B)0(C)5(D)15

3. 在f(x)=4x-3中,当x=2时,函数取值为(A)2(B)5(C)6(D)8

4. 如果f(x)=2x-5,g(x)=3x,那么f(g(x))=(A)6x-5(B)6x(C)5x-5(D)5x

5. 二面角近似为:(A)40.5(B)41.5(C)42.5(D)43.5

答案:1.C 2.B 3.5 4.A 5.D

题型:填空题

1. 一个一个式子地根据初值×3+1唯一确定了316次之后,他得到了

一个循环。这个循环的起始数是_________。10

2. 已知45°≤A≤90°,sinA=2cosA,tanA= ________。2

3. 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²-2n。那么当n=100时,an的值是

_________。9800

4. 将3√3化简得_________。3√3

5. z=98-56i,则|z|是_________。70

答案:1.10 2.2 3.9800 4.3√3 5.70

题型:判断题

1. 数轴上有A、B、C三点,BC=1,AC∥B点取P、Q,使AP=QC,则

PC=AP-AC。(错误)

2. 在抛物线y=x²-2x+3的对称轴上的点坐标与顶点坐标的平均数为(0.5, 2.25)。(正确)

3. AB、CD是由同一直线上任意两点A、B、C、D所得的线段,AB=CD,如果CB>CA,则AD>BD。(错误)

中特参考题目及答案

中特参考题目及答案

此为我自己比对俩老师提供的题目筛选出的题,此为我自己比对俩老师提供的题目筛选出的题,以及在网上自己搜的答案,以及在网上自己搜的答案,以及在网上自己搜的答案,仅供参考,仅供参考,建议记住大点,然后扯淡码字即可,喜欢的同学请给赞,谢谢!

一、经济

(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容、基本特征及作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

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

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

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

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

合,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特征。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表现在:一是

经济活动市场化,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四是经济运行法制化。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

中特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特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1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已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十分明确的概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色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首先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包涵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文化建设根本目的的理论,促进文化发展的理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推进先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则是指现阶段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范社会文化生活,调整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各种文化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的总和.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它既包括基本文化制度,也包括各项具体制度,也就是基本文化制度在文化各领域的具体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展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它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也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

中特题目及部分答案

中特题目及部分答案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第一次科技革命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第一次科技革命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二次科技革命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二次科技革命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中特考试答案

中特考试答案

1、如何理解“三个没有变”,以及中国当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答:1“三个没有变”,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得出的科学结论;主要内容如下: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对我国国情作出的总体判断;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当前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仍然是我国的最大实际;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显着改善,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性跨越,但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且发展不平衡,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环节和方面,这些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改变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状况、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3、3、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水平仍比较靠后;虽然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但仍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力量对比出现“南升北降”态势,但发达国家在国际社会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虽然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但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2基本国情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重大发展,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第二,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而,我们始终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试题目和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试题目和答案

中特作业题目录: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实践依据、时代依据分别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贡献?

4、为什么要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基本国情?

5、当社会主义初级理论提出后,有人认为:“现在还提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无法解释才提出来的”;还有人说:“初级是一个框,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理论是落后的理论、倒退的理论。”用你所学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

6、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哪些新的内涵?

8、分别阐述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体一位”的总体布局的具体内容。

9、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11、推进文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12、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奋斗目标、重要方针分别是什么?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层次分析?

1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1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原则?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哪些新思想、新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中特》简答答案

《中特》简答答案

《中特》简答题答案

1、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2、试述当前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试述当前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意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机遇和挑战:1、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2、从挑战方面看:第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第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第三,少数发达国家推行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施加种种压力,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第四,中国经济有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开发人力资本,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并不断寻找替代,这是中国经济长期要解决的问题。通货紧缩、投资不足和失业压力则是短期内要解决的问题

考研政治《毛中特》选择题练习(第五章)

考研政治《毛中特》选择题练习(第五章)

考研政治《毛中特》选择题练习(第五章)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C.开展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决战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 )

A.要实行一边倒政策,全面向苏联学习

B.要坚定地维护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形象

C.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D.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自己的道路

3.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文献是( )

A.《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

A.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B.中共八大召开

C.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5.《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山之作,其基本方针是( )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C.加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D.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6.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的指导思想是( )

研究生中特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中特试题及答案

一、新时期如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主义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以发展促进就业.第二,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带动更多的人就业。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要依法规范企业行为,认真实施工时、休息休假、最低工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继续完善和落实对农民工的政策。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考研《毛中特》选择题练习(第一章)

考研《毛中特》选择题练习(第一章)

考研《毛中特》第一章选择题练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提出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早期领导人是( )

A.李大钊B.陈独秀C.瞿秋白D.周恩来

2.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形成全党共识是在( )

A.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B.1935年遵义会议后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D.延安整风后

3.毛泽东最先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 )

A.1935年遵义会议讲话

B.1935年瓦窑堡会议讲话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

D.1945年中共七大政治报告

4.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因在于( )

A.中国革命两次胜利的成功经验B.中国革命两次失败的严重教训

C.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D.延安整风过程中的学习与总结

5.第一个代表党中央明确肯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是( )

A.周恩来B.刘少奇C.朱德D.邓小平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本质或者根本原则是( )

A.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C.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指( )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具体问题

B.使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中特复习题目及答案

中特复习题目及答案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有什么指导意义?

2.为什么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

3.为什么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特别提出来,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6.如何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7.请联系中国30多年的改革与实践,谈谈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

8.中国是一个把名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结合起来的大国,请阐述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特点。

9.请结合实际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10.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1.为什么说“分裂无稳定”、“台独无和平”?

12.两岸“走向双赢”的内涵以及实现的基础是什么?

13.请联系中国近30年的改革与实践,谈谈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

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14.中国是一个把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结合起来的大国,请阐述中国作为文明型

国家的特点

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毛中特试题库和答案

毛中特试题库和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一、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3.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的会议是: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实事求是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核心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8.下列著作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反对本本主义》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现代政党发展的新趋势

B.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C.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D.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毛中特概论试卷及答案003

毛中特概论试卷及答案003

⽑中特概论试卷及答案003

⽑泽东思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B )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请⽤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作答⼀律⽆效。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填写清楚。

3.考试时间120分钟。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在每⼩题列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

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1938年⽑泽东在他所作的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新阶段》

D.《中国⾰命和中国共产党》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以⼈为本

B.发展

C.统筹兼顾

D.全⾯协调可持续发展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理论创新

C.实事求是

D.⼀切从实际出发

4.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领导⼒量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产阶级

D.城市⼩资产阶级

5.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包含着新民主主义⾰命和社会主义⾰命双重性质的纲领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

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商业

D.反帝反封建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

7.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个中⼼,两个基本点

D.正确处理改⾰、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仅供参考,分数高低请自行负责;.有些题目整理的答案较多,考试时请注意选择参考。最后,这考试拼的是手速,祝好。

1.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1.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2.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既要实现国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上述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

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好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问题。

3.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在文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在社会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

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4.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容。

(1)群众观点即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贵的观点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2)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运用。群众路线的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政治路线、根本的组织路线和根本的工作方法。

5.学习领会同志关于群众路线问题的讲话。

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根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执政生命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就是从根本上树立群众观点,履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弘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一场自上而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在全党拉开帷幕。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期,社会转型步入深水区的时刻,执政党再次强调“群众路线”这一法宝,重申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关系、鱼水情谊,可谓用意深远。

能否真正贯彻好群众路线,检验着我们党的执政信念和执政能力。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表明了我们党能够正视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对百姓疾苦、民情民意不够重视,使得党群干群关系面临严峻考验。另一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还相当严重,一些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背离了群众路线、损害了党的形象。面对矛盾与问题,总书记一再强调对人民有感情、以人民为中心,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解决“车轮上的铺”“餐桌上的浪费”“人情消费”等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做到身体力行。领导带头,聚风问题,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在制度建设,这充分体现出执政党建设的新特点、新气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