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在课业负担加重的情况下,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研究过程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 调查法: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及阅读需求。

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成功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经验和方法。

4. 实验法:设计实验方案,对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进行实证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本课题提出了以下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2.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读物3.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4.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5.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阅读指导分析与讨论针对提出的策略,本课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调查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这些策略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具有显著效果。

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四、结论与建议结论本课题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证实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的有效性。

这些策略为教育工作者和小学生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些策略,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宣传,提高家长和学校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2. 培训专业教师,提高他们的阅读指导能力。

3. 增加图书馆、阅览室等阅读场所,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4. 鼓励小学生参加阅读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______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各个方面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阅读活动。

此外,研究前人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也离不开阅读活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

此外,阅读能够进行听说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

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

因此,作为一名学生每天都要看书研究,研究知识就离不开阅读,特别是语文的研究,学会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自觉能动性。

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活动,在语文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任务。

自主阅读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并制定读书计划。

这种阅读过程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

自主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够独立阅读、分析、理解、品味阅读材料,并处理、筛选、搜集、接受各种有效信息的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调动已有的认知基础和阅读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阅读惯。

___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包括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

此外,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低于150万字。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1、学生方面:(1)学生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针对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现状,课题研究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老师给学生布置阅读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教师每天检查,督促学生去阅读,经过一段时间家校的配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基本养成,每天都能自主去阅读,从不愿意读书到我要读书,态度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阅读的书籍也变得丰富多样,识字量,阅读量有了质的飞越。

(2)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了一套科学的阅读方法、技巧。

通过问卷调查,各老师发现了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中,发现要提高阅读的能力,方法最关键。

各位课题组的老师通过查找资料,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识字量,制订了本班的阅读计划,把阅读方法的指导渗透在教学中,并有独立的阅读课,教会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去阅读各类的文章,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逐步摸索,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3)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带动作文水平的提升。

学生以前最怕的就是作文和口语交际,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有作文课,学生往往不知道该些什么,如何去写。

在开展了“我爱读书、我要读书”的活动中,学生积极阅读,课堂的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口头表达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多样性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在通过要求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落,学生的语言有了一定的积累,带动了作文水平的提升。

(4)语文成绩的稳步提高。

课题研究转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语文成绩呈上身趋势。

(5)阅读带动行为,学生更加知礼仪、懂感恩。

书籍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迷茫的双眼;书籍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懵懂的心灵。

阅读可以明理,阅读可以开拓视野。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从读书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自己按照《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开题题报告计划要求,通过三年来不懈努力,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在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

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

因此,我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发展,对学生课外阅读数目作恰当的调控,给学生灌输读百家书,酿百家蜜的思想,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认识误区,和“以作文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要广读博览。

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自读能力的习惯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内容1.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并研究相应的阅读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

2.通过研究实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研究如何能根据基础课程需要,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知识面。

4.探索各学段阅读方法。

探索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及不同年级进行有效语言积累指导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吸取更多的养份,提升语言积累.并能“化乎其心”准确运用。

5.研究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方法。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督促、交流、评价。

通过班级读书会、各种读书活动、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三、课题研究主要成果通过三年来研究实践,初步形成切合学生、家长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使学生认识中外文化的丰厚博大,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具有独立阅读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知书达理”的文明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日期:2011-04-14] 来源:延吉市进学小学作者:祝秀琴 [字体:大中小]《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延吉市进学小学祝秀琴一、课题的提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这已是我们的共识。

作为从事20年语文教学的我,更希望读书能成为我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好。

2005年恰逢我校启动了“十一五”规划课题“营造书香校园,培养人文精神的研究”课题实验,我被选为主课题组成员。

根据主课题的研究内容,我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子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该课题作为学校主课题下的子课题又在2006年9月被延吉市教科所立项为市级教师个人课题。

二、课题研究调查课题开始,我先对本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弊端: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三是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我继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声威望,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

三、课题研究主要措施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

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

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___校级课题《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的研究报告由___、___、___、___、___和___撰写。

文章的内容提要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校是一所民办小学,由于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相当多的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因此,如何提高本校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调查现状、分析研究、拟定研究方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从丰富阅读课的策略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创设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评价学生阅读效果、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阅读惯等方面,课题组作了有益的尝试,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本文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充分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研究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可持续研究的能力,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及教学改革实践的共同趋势。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培养自主研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其他语文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紧迫的现实要求。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

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

因此,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突出强调了自主研究的重要性。

而自主的前提是兴趣。

但目前,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堪忧,师生为了应试而多做题少读书,在电视、网络的包围中甚至不读书,或者学生被动阅读等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寻求出一条有效的激励学生阅读的途径,是符合小学新课改精神,适应时代需求、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究》结题报告
2023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 究》结题报告
目 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研究方法和过程 • 研究结果和分析 • 结论和建议 • 附录和参考文献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国家教育政策重视课外阅读,强调学 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 的关键时期。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认 知能力、情感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 影响。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总体偏少,多数学生每月阅读量不足2本

原因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导致学生阅读量偏少
的主要原因。
建议措施
03
减轻课业负担,增加阅读时间;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
阅读内容分析
结论二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以故事类 为主,科普类和知识类书籍阅读 量较少。
原因分析
学生对故事类书籍更感兴趣,同 时科普类和知识类书籍难度较大 ,学生难以理解。
实地考察安排
联系学校和图书馆,安排实地考察时间和人员。
数据收集和处理
收集问卷数据和实地考察的资料,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 。
数据分析
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结果呈现
将研究结果以图表和文字的形式进行呈现,制作结题报 告。
03
研究结果和分析
阅读量统计
结论一
01
建议措施
引导学生选择更多类型的书籍进 行阅读,培养其对科普和知识类 书籍的兴趣。
阅读习惯和兴趣分析
结论三
大部分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 阅读习惯,如不定时阅读、不
定量阅读等。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然而,当前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阅读量不足、阅读质量不高等问题。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我国某地区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三个年级的1000名学生作为样本。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工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课外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环境等方面。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

三、研究结果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偏低,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阅读内容以故事书为主,科普读物和文学作品较少;大部分学生缺乏阅读计划和阅读方法。

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有:家庭阅读环境、学校阅读教育、同学间的阅读交流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 家庭方面: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并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2. 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加强阅读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 社会方面: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小学生的阅读问题,通过举办各类阅读活动,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

四、研究局限与展望研究局限本研究仅针对某地区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可能受限;同时,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研究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差异;此外,还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学期我以此为研究课题,旨在提高语文研究效率,拓宽学生的语文研究空间。

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主要关注了两个方面:课内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和借助课外书拓展知识面。

在课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按三个层次来阅读:第一层次是读得正确,第二层次是读得流利,第三层次是读得有感情。

为了避免学生唱读、拖读、抢读、用嚷来代替朗读等现象,我们实验教师会一句一句地为孩子做示范,让孩子学会听,学会读,并引导他们根据文章的内容,把握好语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以及语速的快慢,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目前,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技巧和方法。

在课外阅读方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为了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要求学生利用早晨和中午早到时间和课间在教室内阅读老师推荐的或自己喜欢的好书,每天布置适量的读书作业,利用每周的阅读课以及要求学生在读完书后把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价。

通过这些训练,大部分学生都从书中找到了乐趣,并且爱上了阅读。

我们还开展了多种活动,例如读书故事会、佳作鉴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

举办“读书月”,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在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他们在读书笔记中运用了丰富的词汇,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我们相信,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为了有效监督学生的读书活动,我们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孩子读的课外书籍名称和页数,并填写到每月的“读书记录表”中。

这不仅是对孩子的督促,更重要的是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为了鼓励孩子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我们每月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红花少年”,并颁发奖品,如铅笔、橡皮、练本等。

《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地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地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这已是我们们的共识。

作为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我们们,更希望读书能成为我们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好。

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二、课题研究调查课题开始,我们先对本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弊端: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三是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我们继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声威望,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

三、课题研究主要措施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们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

我们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来源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们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

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

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

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们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氛围。

为了进一步促动家长参与,我们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育的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于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许多小学生缺乏对阅读的兴趣,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阅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培育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简单策略,帮助小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业发展。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针对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我们将得出一些培育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研究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小学生对于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更感
兴趣,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提供各种类型的书籍、杂志和报纸等供
他们选择阅读。

2. 创造积极的阅读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创造积极的阅读环境,例如建立阅读角、定期举办阅读活动等,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提供奖励机制:为了激励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和家长可
以设立奖励机制,例如每阅读一本书奖励一定的积分或小礼物,以
增加他们的动力。

4. 鼓励同伴分享阅读心得: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和推荐好书,这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
作和交流能力。

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创造积极的阅
读环境、提供奖励机制和鼓励同伴分享阅读心得是培育小学生课外
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打造一
个积极、有趣的阅读环境,以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开展课外阅读还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启迪智慧、锻炼才能的一条主要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三、课题研究目标1、激发小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读书学习活动质量。

3、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读书能力,使小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4、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2018.9~2018.10),成立课题小组,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材料,并调查学生阅读现状,立档,以备以后对比、分析。

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8.10~2018.12),按照课题组研究的思路,逐步实施课题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收集研究资料,了解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变化,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修改下一步的目标、计划。

撰写阶段总结。

(三)总结阶段(2018.12~2019.1),整理材料,准备结题,课题组人员写总结论文和心得体会。

五、研究方法与过程1.研究方法2.问卷调查法3.文献资料法4.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具体做法及实践初步体会)(一)学生阅读现状的分析研究(1)阅读量少是制约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阅读量少必然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语言词汇的积累不丰富,这样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就不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调查表明,学生对课内外阅读的兴趣仍不高。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谢谢指导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掌握了我校学生阅读兴趣的基本状况。 1、我校学生阅读兴趣不够浓。 2、我校小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符合自己阅读方法。 3、我校大部分小学生阅读能力不强。 4、我校小学生读书的氛围不浓。
(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1、丰富阅读课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以丰富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建立阅读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 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目录
一 课题概况
二 课四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五 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打算
一、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这个课题立项于2016年,属于 规划型课题。本课题由黄玲利老师主持,郝佳等五人参与研究。我们发现我 们学校的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阅读方法, 因此,我们提出这个课题,来进行研究。2017年2月,我们制定研究方案, 完成开题报告;5月份确定阶段性研究计划,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8月份开 始具体实施,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完成各项具体研究工作,取得预期成 果。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我校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了。 2、我校小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符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3、我校大部分小学生阅读能力逐步增强。 4、我校小学生读书的氛围变浓了。
五、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打算 :
1、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2、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受教师的直接影响很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因 此,我们教师的阅读品位、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实验的实施效果。目前, 我们老师在阅读方面的积极性显然也需要不断提高,与学生互育共进。 3、网络(电视)世界纷繁复杂,快餐读物方兴未艾。里面既有宝藏,也有垃圾。全盘汲 取显然弊多利少,拒之门外更不现实。如何引导学生在网络、快餐读物的阅读中得到知识, 还需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4、在成绩和减负双重压力面前,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 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我们一直思索的却尚未找到最佳解 决方案问题。 5、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一次的实验让我深深地感到:一名教师光有实践经验 是不够的,更为缺乏的是理论的提升。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更科学更有效, 这也将是我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

南宁市爱华教育集团校级课题《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研究报告执笔:黄海明杨锦亮丁勇丽韦丽艳陈春梅陆桂兰内容提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寻求一条有效的激励学生阅读的途径,是符合小学新课改精神,适应时代需求、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

我校是一所民办小学,由于受到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相当多的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提高本校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通过调查现状,分析研究,拟定研究方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从丰富阅读课的策略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创设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评价学生阅读效果、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阅读习惯等方面,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策略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课题的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及教学改革实践的共同趋势。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其他语文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紧迫的现实要求。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

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

吕叔湘和张志公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于永正老师则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的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而自主的前提是兴趣。

但毋庸讳言,目前,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堪忧,师生为了应试而多做题少读书,在电视、网络的包围中甚至不读书,或者学生被动阅读等现象普遍存在。

培养农村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培养农村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南岗中心小学徐丹丹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关系是一个语文教学的老话题,早有定论。

阅读多、阅读广泛促进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也必须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中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时代在发展,电视、录像、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学生深深吸引,造成学生对文本的不喜欢。

因而学生厌读课外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校老师比较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但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不问不管。

即使向学生发出课外阅读的号召,也不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

当前,对课外阅读指导与培养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教师无从下手,也就畏而避之。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其要求之高,数据之细,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这一重要改革,切中了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堂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

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目标,我们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

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就必须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或课外阅读对象和一种力求趣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

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运用等。

2.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中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

具体地是指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等。

三、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2013年10月)
(1)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口头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普遍、最经常、最重要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拓展,是小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增长、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要求。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教育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书,是传承文化的途径。人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研究可以明理,品文可以传递,嚼诗可以怡情。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校都应是读书的地方。因此,作为一名学生理应要博览群书。(二)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需要。当今社会是信息与知识经济的时代,只有确立大语文教育观,尽快掌握恰当、高效的阅读能力,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三)学生发展成长的需要。小学生的求知欲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正处于积累记忆的黄金阶段。广泛有益的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其要求之高,数据之细,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这一重要改革,切中了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堂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

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目标,我们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

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就必须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或课外阅读对象和一种力求趣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

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运用等。

2.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中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

具体地是指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等。

三、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墨尔本大学教授瑞朋指出:“阅读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

孩子从出生到8岁是文字语言发展最快的时候,其次是四年级到初三,在孩子这一段最容易对阅读发生兴趣的时间里,如果他们的阅读兴趣人为的被压制或剥夺,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就很可能失去阅读的能力。

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3、新课程理念提出:“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

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

2、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定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3、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原则。

4、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五、实验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研究,阅读兴趣得以激发,需要得以唤醒,意志得以锤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2、转变教师观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六、研究内容1、通过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

2、通过课外阅读活动,通过合适书籍的选择、和谐氛围的创建、激励机制的运用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2、个案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4、问卷调查法5、综合检测法八、课题研究的步骤(一)、实验方法1、制定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保本实验与研究的组织建设以及相关的实验管理制度。

2、确立实验班与对比班实验班:中心小学一年级一班(30)人;二年级一班(30)人;三年级一班(30)人;四年级一班(30)人;五年级一班(30)人;六年级一班(30)人。

对比班:中心小学一年级二班(30)人;二年级二班(30)人;三年级二班(30)人;四年级二班(30)人;五年级二班(30)人;六年级二班(30)人。

实验班与对比班是从现成的原有教育情景中根据学生智力程度,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当的条件下选择而来的。

3、所配备的实验教师是具有较高素质,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采用了对比试验法。

培训实验教师,定期召开实验班、实验教师座谈会,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须探究的问题。

达成共识,研究课题实验的教学模式。

4、具体实验过程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

我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手抄报比赛、演讲赛、背诵赛、讲故事赛等。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了阅读兴趣和爱好,以形成良好的素质能力。

布置学生自主阅读,并每周举行一至二次的诵读、讲故事活动;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进行各类读书活动;利用家长学校,经常与家长联系,鼓励进行亲子阅读;每学期为学生推荐两本好书。

(二)、实验步骤第一阶段(、11—、12)设计方案,查阅资料,实验准备。

初步总结,写出测试报告。

第二阶段(、1—、10)开始实验,并初步形成经验。

第三阶段(、11—、12)在深化初步实验的成果上,形成理论,撰写结题报告。

八、研究成果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学生在充满书香氛围的学校,着实有了另人惊喜的变化。

表(一)学校图书馆的变化学校图书馆的变化十分明显,满足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图书种类繁多,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

年被评为大元市优秀图书馆。

表(二)班级图书角的变化对比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班级图书角都有明显的变化,所有实验班均被评委“书香班级”。

学生个人藏书量大幅度增长。

表(三)学生的变化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喜欢课外阅读的人数大大增多,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形成了一定阅读习惯。

表(四)实验班与对比班阅读能力比照表: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阅读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

表(五)学生阅读技能的变化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

表(六)学生写作能力的变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学生变化1、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在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活动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2、阅读习惯逐步养成。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强制,教师反复地要求学生操练,结果是让学生形成了某种习惯,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学生逆反心理,二是暗示,教师对学生的习惯通过激励,榜样引导等,使学生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从而产生趋向行为。

我们着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有效阅读。

毛泽东小时候就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摘记能使人知识精确”,为了便于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参考,我们提倡学生准备专用的笔记本作课外读书笔记。

同时,教给学生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采用摘抄,列提纲,写读后感等。

既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又有利于学生运用课外阅读成果,确保了阅读的效果。

并不定期举办最佳读书笔记本评比和展评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

进入此项课题的研究以来,各年级语文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创造了很多好的方法,成效明显。

通过对样本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考查,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已初步形成。

每天摘录一段话,每周背诵一首诗,每月(或两月)读完一本书。

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我们要求学生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写出读后感。

这里我们较重视的是写读书笔记。

一段时间来,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了一定进展。

通过读书交流,写心得体会,展示读书笔记,使广大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逐步随之形成。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逐步养成了每天读书、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

3、阅读的面逐步扩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得到提高。

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

在阅读中,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在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在仅满足于“看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他们也开始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作品的好坏优劣等,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学生的语文能力、交往能力、习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提高。

老师有心将学生的优秀周记、作文发表于《南风》校刊,还积极向外投稿、参加各种级别征文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能力,也增强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品质得到增强。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后,学生的以下两方面的阅读品质得了增强。

(1)、自控力。

阅读活动中的自控力是对自身行为调控为核心的一种心理品质,是阅读者对阅读环境的“免疫系统”。

以其作指学生对阅读过程的调控,如当目及不良读物时能自觉抵触;当遇到阅读困难时能合理选择方法自行解决,不轻易放弃阅读等。

一开始,我们实验组老师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拿到了一本书,没翻几页便跑去换一本,有的学生一节课换了不下5-6本书。

这样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是一本书,甚至是一篇文章也没看完。

很显然,学生没有注意阅读的方法,有的文章学生并不是不喜欢,只是他还没看到自己喜欢的情节就已舍弃了,自从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后,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用浏览、跳读等方法来找自己喜欢的篇章来读,不至于一本一本地换,既影响他人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2)、自主性。

所谓“课外阅读”大多数是学生在课堂之外,校园之外进行独立阅读活动,所以自主性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阅读心理品质。

这种心理品质包含能独立地提出读书目标;能独立地确定合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能形成独立的见解尤其是创造性的见解等因素。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教师思想重视,学校读书氛围浓厚,再加上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很多学生都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是在阅读中均能形成自主独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