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新疆教育事业
罗家伦与民国时期边疆教育
等地 各设 了一所 边疆 分校 。 此后 。9 3 14 年 , 14 — 9 4 罗家 伦 又受命 率领 “ 西北 建设考 察 团” 远赴 陕西 、 肃 、 甘 新 疆、 青海 、 宁夏等边远省 区进行考察 ; 考察期间 , 罗氏密
工 作 期 间 , 织创 办 了 附属 蒙藏 学校 , 包头 、 州 、 宁 、 定 、 理 等 地 各 设 了一 所 边 疆 分校 。9 3 l4 年 组 在 肃 西 康 大 l4 一 94 罗 氏考 察 陕 西 、 肃 、 疆 、 海 、 甘 新 青 宁夏 等 边 远 省 区期 间 , 出 了许 多发 展 西北 教 育 的 建议 。 些 活动 和 建 议 尽 管 提 这 是 在 国 民政 府 高层 的 支持 下 开展 和提 出的 . 包含 着 维护 国 民党 专 制 统 治 的 目的 , 对 于推 动 民 国 时期 边 疆 教 育 但 进 步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于今 天 发 展 西 部 边 疆教 育也 有 着 宝贵 的借 鉴价 值 。 对
Vo _ . 1 l 0 No 1 1
NO .2Ol V 1
罗 家 伦 与 民 国 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 南 长沙 408 ) 湖 湖 10 1
摘
要 : 家伦 是 民 国时 期 致 力 发展 边疆 教 育 的 教 育界 人 士 。 于 12 - 13 年 主持 国 民 党 中央政 治 学校 罗 他 97 95
间主持 国立 中央大 学 。 一方 面 的成就 主要 表现 为 : 前 终结 了教 育部和外 交部共管清华 大学 的混 乱局面 . 夯
实 了清华 大学的师 资力 量和基础设施 , 为后来梅 贻琦 的管理铺下 了一条康庄 大道 。J 33 口页23 ( -) 后一方 面的 成就
新疆一体化2021春《简明新疆历史》期末综合试卷-11参考答案
新疆一体化2021春《简明新疆历史》期末综合试卷-11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引入的新的农作物品种是()。
A小麦B高粱C水稻D青稞参考答案:C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生于龟兹,与玄奘齐名的佛经翻译家是()。
A鸠摩罗什B鉴真C法显D朱士行参考答案:A3、(),成立新疆第一所高等学府——新疆学院。
A:1933B:1934C:1935D:1940参考答案:C4、在若羌县的米兰遗址中,至今保存有比较完整的()水利灌溉系统。
A:先秦时期B:汉代C:唐代D:宋代参考答案:B5、1280年,元朝在高昌回鹘境内设()作为管辖西域的最高军政机关。
A市舶司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西安都护府参考答案:C6、顺治元年即()年,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
A:1644年B:1645年C:1646年D:1648年参考答案:A7、教东传和道教西渐,提携新疆新疆地区宗教不断走向()的历史趋势。
A:国际化B:中国化C:大众化D:世俗化参考答案:B8、经不断迁徙流动,至19世纪末,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个主要民族定居新疆地区,形成维吾尔族人口居多、多民族聚居分布的格局。
A:11B:12C:13D:17参考答案:C9、( ) 的实施,使广大农民为了完成赋税徭役积极从事农业生产,推动了新疆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西北边疆,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A:“初税亩”制度B:两税法”制度C:租庸调制D:租调制参考答案:C10、()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A:1930年7月7日B:1931年7月7日C:1937年7月7日D:1931年9月18日参考答案:C11、()经过新疆地区,在今莎车看到的是“居民百物丰饶”,在和田地区看到的是“百物丰饶,产棉甚富,居民植有葡萄园及林园”。
A:克拉维约B:达•芬奇C:马可·波罗D:查里一世参考答案:C12、明代畏兀儿著名音乐家、诗人阿曼尼莎汗整理的( ),剔除了其中过多的波斯语、阿拉伯语借词,使木卡姆歌词从以往晦涩难懂的具有宗教色彩的宫廷诗词中摆脱出来。
民国时期的边政学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
青海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民国时期的边政学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王佳红摘要:民国时期的边政学发端于清末,兴起并繁盛于20世纪30-40年代,边疆危机加剧、学术地图变 化、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勃兴是其形成背景。
在“政”以兴“学”、“学”以资“政”的政学相洽关系作用下,民国 时期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民国时期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民国政府对边疆民 族地区的治理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从政学关系的视角出发审视民国时期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边政学时局与边疆现代民族国家国家治理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338(2018)04-0192-07作者简介:王佳红,女,博士,河南大学法学院讲师。
我国长久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王朝政治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在政治大一统格 局下形成了“因俗而治”的特殊管理体制。
®但由于“因俗而治”是在不改变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和管理模式下的一种统治形式,中央王朝的统治力就成为维系“一体”与“多元”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王朝统治力强,则“多元”从属于“一体”;王朝统治力弱,则“多元”有脱 离“一体”之势。
晚清以降,国门洞开,列强进逼日甚,国有豆剖瓜分之危,民有生计难维之艰。
太平天国运动后,中央权势渐衰、威权下移,地方势力渐成坐大之势。
内忧外困之际,中央政权 的控制力大为削弱,边疆民族地区屡遭帝国主义列强的蚕食与侵吞,边患四起。
民国肇建,边患 依然。
“九一/V事变”后,中国的亡国灭种危机加剧,边疆治理与边疆研究遂成为政学两界关注的 焦点;及至抗战全面爆发后,政治关怀更成为边疆研究的主流意识。
于是,一个旨在研究边疆政治、经济、文化与民族等问题的新兴交叉学科——“边政学”开始兴起并蓬勃发展,形成了中国边疆 研究的第二轮髙潮。
[1]在国家大义面前,民国政府和边政学人相互取力、有效互动,推动了边疆 民族地区的政治整合、经济开发和文化教育等工作的深人。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民国时期教育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民国时期教育研究综述王潇(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教育主要受政治影响较多,不同掌权者在任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教育可谓在坎坷中前进。
这一时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的关注点,但由于资料搜集的困难,导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分散。
改革开放后,随着相关档案等资料的陆续开放,这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文章进行梳理,大致将其分为三大类:总体研究、分期研究和专题研究。
分期研究可分为杨增新、盛世才两个统治时期。
专题研究包括基础教育、师范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女性教育、社会教育和游学教育版块。
通过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研究成果的梳理,对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教育开展状况及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对今后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帮助,也对今天新疆地区的教育开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7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36(2021)01-0055-07民国时期的新疆教育,时人就有研究,但成果数量不多。
研究者主要为新疆省内的先进知识分子及政府人士,研究成果主要为工作报告或发表在各大报刊上的文章。
艾沙记、矫如述的《新疆教育之回顾与瞻望》①;曾问吾的《新疆教育概况》②《新疆省初等教育概况》③《新疆的教育文化近状》④;徐戈吾的《新疆之教育》⑤;沙文的《新疆的种族与教育概况》⑥《新疆教育近况》⑦;孟一鸣的《新疆教育近况》⑧;梁瓯第的《新疆教育鸟瞰》⑨《民族自治声中的新疆教育》⑩;傅希若的《论新疆省教育》 ;宫璧澄的《新疆过去教育情况与改进计划》 ;程东白的《十年来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 ;释维摩的《新疆学院沿革史略》 ;赛福鼎的《自由三区人民教育及其发展》 等。
这些为我们研究民国时期新疆的教育情况提供了很好的线索甚至一手资料。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后。
民国少数民族语文政策
民国少数民族语文政策蒙藏委员会与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朱慈恩(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241)2008年第5期民族教育研究第19卷边疆教育是民国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推行边疆教育的机关是教育部以及蒙藏委员会。
教育部下辖蒙藏教育司和边疆教育委员会两机构,专门负责边疆教育,编有《边疆教育概况》(教育部蒙藏教育司,1943)、《边疆教育概况续编》(教育部蒙藏教育司,1947)以及《边疆教育》(行政院新闻局,1947)等资料,对这一时期的边疆教育工作及成果作了详细的介绍。
政府下设的蒙藏委员会,专门负责蒙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小事务,蒙藏委员会对于边疆教育十分重视并积极推进,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南京国民政府继承了北洋军阀时期的民族机构。
1926年10月10日,南京成立五院制国民政府。
1928年12月27日,在行政院下设蒙藏委员会,与各部平行。
职掌蒙古、西藏各项行政事项。
蒙藏委员会和教育部都负有推进边疆教育之责任。
1930年教育部成立蒙藏教育司和边疆教育委员会这两个专门负责边疆教育的机构以后,蒙藏委员会即协助教育部,共同推行边疆教育。
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边疆教育则统归教育部负责管辖。
蒙藏委员会对于边疆教育的推进,其主要措施有:第一,创办各类学校及培训班,培养边地人才。
1937年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勉强招生开学。
首任校长为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参议蒋致余。
拉萨小学建校之初,学生尚不足百人,开有汉文、藏文、算术、历史、地理、公民等课程。
以后陆续建立蒙藏学校,兼收蒙藏学生。
蒙藏委员会为了培养边地工作的专门人才,从奖励边地学生研究学术起见,还创办了各种培训机构以及高校附设的蒙藏班。
授以蒙藏语文及关于边疆政治实用各学科。
上述边疆学校以及各类训练班的开办,培养了一批熟谙边务的专门人才,对于边政的推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第二,协同教育部,积极推广边疆教育计划。
国民政府成立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历史考察
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历史考察前言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新疆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
随着新疆地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历史做出考察。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20世纪初,新疆地区是一个政治不稳定的地区。
在清朝末期,新疆的教育事业仍然非常落后,只有一些私塾和回教寺庙充当教育机构。
随着新疆地区的政治局势趋于稳定,1909年,新疆设立了新疆学堂,为新疆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民国时期,新疆教育机构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了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1.新疆行署教育处的设置在民国时期,新疆行署成立了教育处,主要负责新疆地区的教育事务。
教育处设有教育长、副教育长等职务。
教育处的建立为新疆教育事业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和规范。
2.新疆教育会的成立1913年,新疆敬事会成立,后更名为新疆教育会。
新疆教育会的成立是为了推动新疆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会负责组织一些为教育事业贡献巨大的人物,如胡外世、张嘉璧等人的志愿教育事业。
3.教育督办机构的设置在民国时期,新疆的教育督办机构采取了分级管理的方式,以县为单位,设有教育督办员、区教育督办官等职务。
教育督办机构的建立为新疆教育的监督提供了方便,保障了新疆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教育内容和发展1.中西教育并重在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积极开展中西教育,并推广国语教育。
新疆有三所大学: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和田农业大学。
2.私立教育的发展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私立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新疆清华中学和新疆华文中学等私立教育机构,在新疆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民族教育的推广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民族教育得到了发展。
民族教育以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蒙古文等为教育语言,推动了民族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评价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果,对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浅论研究民国时期边疆教育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述评
我们常说兴学乃立国之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个国家的基础是否巩固,要看这个国家教育的实施成效如何,而教育实施的成效,必须要从全民族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观察出来。
因为边疆教育是中华全民族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仅在于边疆问题本身具有重大的关系,更是因为教育对于国家前途的安危,也是有重大影响的。
一、边疆教育的含义和具体的范围我们经常说边疆地区,但是中国边疆的含义是非常复杂的,具有多重性,不是指单纯的地理上的边疆,而是要综合考虑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因素。
从地理方面来说,边疆一般是指一个国家领土的外围地带。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中国边疆学会宣言》中认为:“边疆者,一国领土之外缘地带,在地理上与内地异其部位,而在国家主权及政治制度上与内地合为一体。
”中国的边疆一直都不是固定的,尤其到近代,几经波折改变,到了民国时期主要是指西北西南与东北的高原陆地,东起兴安岭,西迄帕米尔高原,南界阴山,北至西伯利亚,均被通称为中国的边疆。
这样说来,即指东北三省、外蒙古、新疆、西藏、云南等省与地区,即指与周边国家接壤的外围省份。
另一种是指文化上的边疆,这个边疆的范围就大多了,即将甘、宁、青等位居腹地的省份,也称之为边疆。
因为这几个省份的土地广袤,人烟稀少,由于这些特殊的原因,一般把这些省份称为文化上的边疆。
民国三十年11月,国民政府公布了《边地青年教育及人事行政实施纲领》的文件,其中规定:“蒙藏及其他各地之边民,……盖开荒创化,敬宗收族,为文化的边疆主要之工作,而唯教育能尽其能事。
”故边疆教育“系以教育为手段,开荒并建设文化的边疆,达到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统一之目的”。
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设立了蒙藏教育司,专门负责管理蒙藏及其他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是我国专设少数民族教育机构的开始。
二、研究意义教育自古就与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我国古代先贤们对此论述颇多,例如孔子就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大要素。
一次学生问他:“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政策对新疆教育影响的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政策对新疆教育影响的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在教育方面推行边疆教育,从政策、思想教育、经费补助、培养边疆师资等方面对边疆教育政策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快了新疆民族教有的发展,在新疆民族教育史和民族政策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标签: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政策;新疆教育南京国民政府自1927年成立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22年。
这期间是新疆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在教育方面推行边疆教育,对边疆教育政策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快了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
纵观南京民国政府的民族教育政策,对新疆有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政策上建立健全新疆教育政策,完善教育管理机构南京国民政府的新疆教育政策是与整体政策一致的,同时也是民族宗教宗教政策的体现,而各种民族宗教政策主要是建立在三民主义的民族政策之上。
根据这一政策的引导,国民政府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包括新疆在内的边疆教育法规。
其中包括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对政治报告之决议案”中“蒙藏与新疆”中涉及边疆民族教育的政策。
1931年,教育部为集中各方对于边疆教育的意见,决定成立边疆教育设计委员会。
[1]1939年,颁布《教育部边疆教育设计委员会章程》、《推进边疆教育方案》。
1940年,颁布《教育部边远区域教育督导员暂行办法》、《边远区域劝学暂行办法》等,来建立健全新疆的教育政策。
在完善新疆的教育机构方面,192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将新疆省的县劝学所改为教育科。
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将视学员改为督学,新疆省教育厅设督学堂。
1931年,新疆各县陆续设教育科。
1933年后,新疆的教育行政机构逐渐健全,在省教育厅下分设三科,第一科管总务,第二科管教育,第三科管图书,另设督学室和秘书室,并在新疆五个行政区设立教育局。
新疆实施“1936年度蒙回教育计划”早报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7年2月批准,主要是省立师范学校附设蒙回速成班在1935年终毕业两个班,新招两个班的基础上,再酌添班级,每班50名,山各区县、游牧选送高小毕业生,学制两年,省立第三小学附设蒙哈特别班, 再酌添班级,每班40名,由蒙文会哈柯文化会选送学生,酌收汉族学生,以利学习语言,学制二年,省立迪化原有蒙哈小学6所,本年再添8所,20个班,迪化专区各县原有蒙回小学62所,本年再添20所,40个班。
论盛世才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疆妇女教育
・
.
。 一4 70
:
.
^ 一96 1 9
— 。 :
户 止
一 .b 一
, ( 一一)< j j ”: j ① 乏 1 2 ‘ b 一 ;
’ r J 净 【。 。 C②
bL J
。 1 一3 声 咛 0。
^ 一95 1 9
1J j
L弘
j “
一 94。 13
u Βιβλιοθήκη 乙 (1 匕
乩上 一 ’
“.
“
匕 L乱 j 乩 广 ) j
山
J
J
“
L
尹
笋 尹 “
r 。 乙
乙 _
“> >
。
t ~ “
“ 。 幽
d - o
“
一
一 1
“ 一1
乙 L 。 。 j L 4 L j 笋 ;0 一 2
一98 ; 1 . 4
一
多 - j
2
d 一 .
L
13 t j 97 多
2。 0
一
乙
。 幽弘
一94. 1 3
b。
尹
, 二
【 一 ;
。 山
—
2
一2 1 0 2
j j
L
^每 二
二
l
L o
。 舢 J
乱。
・
o
a ;.
j “
Lj
:
d - o
『 一 乩
L } “ ’ 乩
・
。 — j
l 。 匕乱
L 苴
民国时期的新疆学校教育概述
一
、
杨 增 新 、 树 仁 时 期 的 新 疆 教 育 金
11 9 2年 , 增 新 主政 新 疆 后 , 度 不 重 视 教 育 的 发 展 , 口财 政 困 难 , 初 不 愿 恢 复 关 闭 杨 一 借 起 的学 堂 , 虽 恢 复 , 经 费 不 足 , 1 1 后 但 到 9 5年 时 , 省 教 育 经 费 只 有 4 5万 两 。 即 使 已 有 的 学 全 — 校 , 是设 备简陋 , 员薪俸不足糊 口, 务废 弛 。当时全 省 只有迪 化 、 犁 两地设 有 中学 , 也 教 学 伊 各
办 了 4期 , 业 学 生 达 2 0人 左 右 , 部 分 分 配 到各 县 担 任 小 学 校 长 和 教 员 。根 据 中 央 政 府 教 毕 0 大
育 部 的调 查 , 1 1 到 9 9年 , 省 各 类 公 私 立 学 校 仅 1 1 , 生 总 数 4 4 全 4 所 学 2 7人 , 员 总 数 2 2人 , 教 0 公 立 学 校 的经 费 共 8 4 1 , 立 学 校 经 费 共 5 7 68 元 私 5 0元 , 计 教 育 经 费 9 0 1元 。 合 25 11 9 8年 阎毓 善 出 任 新 疆 实 业 厅 长后 , 发展 新 疆 实 业 , 出 专 款 , 办 实 业 学 校 。 学 校 设 为 拨 举 农 业 、 业 两 科 , 科 分 设 基 础 课 与 专 业 课 , 请 专 门 人 才 任 教 , 收 年 轻 有 为 的 子 弟 入 学 肄 工 每 聘 招 业 。 学 成 后 , 些 人 被 分 配 到农 场 、 厂 担 任 技 术 工 作 。 这 工 12 9 0年 杨 增 新 又 举 办 了新 疆 省 立 中学 。 学 生 来 源 是 各 县 的 高 小 毕 业 生 , 过 考 试 合 格 后 通 进 行 录 取 。 学 期 4年 , 生 待 遇 与 师 范 学 校 学 生 相 同 。 第 一 班 共 录 取 学 生 7 学 7名 。课 程 内 容 有 : 文 、 学 、 化 、 语 , 来 又 增 设 了法 制 、 济 两 门 课 程 。 第 一 班 毕 业 时 , 毕 业 典 礼 仪 国 数 理 俄 后 经 在 式 上 , 增 新 奖 给前 十 名 毕 业 生 各 一 本 《 疆 游 记》、道 德 经 》 以资 鼓 励 。 在 此 基 础 上 , 了培 杨 新 《 , 为
民国时期的新疆女子教育
民国时期的新疆女子教育
马文华
【期刊名称】《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2(000)003
【摘要】清朝末年,清政府为推行所谓的“新政”,相继在新疆境内办了不少学校,但所有的学校均不招收女生。
二十世纪初,在妇女要求自身解放的强烈呼吁下,清政府不得不放松对女子教育的限制,1907年,清政府教育机关学部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正式承认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力。
与此同时,伊犁将军长庚创建了新疆的第一所女子学校——女子琼玉学校,不过,这所学校不久即随清朝的灭亡而停办。
清朝灭亡之后,杨增新攫取了新疆的军政大权,从而开始实施其愚民统治。
在其主新时期,新疆的教育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远远落后于清末的发展水平,因而就更谈不上注重
【总页数】5页(P70-73,83)
【作者】马文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
【相关文献】
1.民国时期女子教育对现今女子教育的影响分析 [J], 朱敏
2.近代边疆问题中的“国际因素”:以民国时期的新疆为中心的考察——兼评《民
国时期的英国与中国新疆》 [J], 段金生
3.清末民国时期“贤妻良母”女子教育观回顾——以性别平等为视角 [J], 孙国锋;郑宪恒;皇甫亚楠
4.民国时期广州西关女子教育的研究 [J], 张萍
5.民国时期甘肃回族女子教育研究 [J], 李东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绥远地区兴办的边疆小学
浅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绥远地区兴办的边疆小学论文关键词:民国政府边授教育绥境蒙旗论文内容摘要:杭日战争时期,边疆教育是民国政府的一项大政方略。
教育部通过直接、间接的办校兴学方式,使绥远境内蒙旗的边疆教育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展和进步,为杭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必要的贡献。
当然,绥境边教工作由于基本上是在战争环境下开展的,因此受到了战争的制约和影响。
边疆教育是抗战时期民国政府的一项大政方略。
边疆教育在绥境的推行早在抗战之前就已开始,只是当时没有明确提出过。
直至年在《中央政治学校设置边疆分校初步计划纲要》中才明确指出了“边疆教育”这一概念。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蒙藏委员会联合制定的《推行边疆教育实施办法》,被视为民国政府以边疆地区为对象制定的边疆政策。
而这一政策在绥境的实施,经历了筹建、恢复(因战争一度中断)、推进几个阶段。
本文只将抗战时期边疆小学情况作一历史回顾。
一、绥远省初等教育实施政策的演进年,国民党中央创立中央政治学校包头分校,年,教育部责成绥远省筹建国立蒙旗师范学校(年绥东告急,校址由集宁迁到归绥后,改为国立绥远蒙旗师范学校)。
这可视为中央政府协助地方兴学、培养师资和干部采取的措施。
年,绥远省教育厅根据中央政府教育部颁发的《边疆教育实施办法》,制定了《绥境蒙旗教育之实施计划》,其中“小学实施计划”分列三项内容:(l指定设立小学。
即根据教育部《边疆蒙旗教育实施办法》,在绥境蒙旗中指定设立所小学,即喀尔喀小学、中后旗小学、杭锦旗小学、郡王旗小学及土默特旗小学。
各校负责人、招生办法、课程、经费及成立时间均一一作出规定。
()补助小学。
凡未指定设立小学的各旗,在年月前成立小学者,需呈报教育部及蒙藏委员会,绥远省边疆教育经费将酌量予以补助。
如包头创办的三公旗小学,准格尔旗的同仁小学,土默特旗第一小学,均按月酌情予以经费补助。
()自动拟办之小学。
即有个别旗恢复昔日私塾,也以此图获经费补助,这些学校渐渐改为正式小学。
民国新疆主政者金树仁与国民政府的关系研究
民国新疆主政者金树仁与国民政府的关系研究作者:黄祥深来源:《三峡论坛·三峡文学》 2016年第2期黄祥深(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金树仁主政新疆近五年,他一上台就成立国民党新疆省党部,试图靠拢国民政府。
又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了国民政府对其新疆主政者的认可,但金树仁极力阻止国民政府的势力进入新疆。
由于金树仁治新不善引发新疆持续多年的战乱,新疆政府无法平息,在得不到国民政府援助的同时,转而求援于苏联并与之签订商约。
这一举措超出了国民政府法律允许的范围,金树仁为此也遭受到牢狱之灾。
金树仁与国民政府这种互相利用、互相戒备甚至矛盾冲突的关系,是民国特殊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领导者关系的一种反映,不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金树仁;国民政府;新苏关系;审判;特赦中图分类号:K9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1332(2016)02 -0065 -07金树仁是新疆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新疆地方主政者。
学术界给予了积极的关注,获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综观已有成果,主要集中于金树仁时期的新疆,而对金树仁与国民政府关系的探讨还语焉不详。
由于新疆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掌控力式微,导致新疆省地方主政者与国民政府之间处在一种利用与冲突的关系。
本文从金树仁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人手,探讨新疆地方主政者与中央政府之间相互利用、戒备甚至产生冲突的现象,期许能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做一补充研究。
金树仁,字德巷,光绪五年(1879)农历11月19日生于甘肃永靖金家嘴(现已被刘家峡水库淹没)。
幼时接受乡塾教育,13岁考取秀才。
宣统元年(1909)考取拔贡。
民国成立后,新疆主政者杨增新为了充实新疆地方官员,从甘肃招来数位自己的门生,金树仁便是其中之一。
1914年4月金树仁进入新疆成为军务厅书记官兼科员。
1916年,参加新疆省县知事考试列甲等,[1]3151分发阿克苏任县知事。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先躯王汝翼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先躯王汝翼弋丸内容提要:1915年,当历史风云将王汝翼推向民国时期新疆教育变革的风口浪尖时,他没有彷徨,而是面对边疆教育落后的局面,独自承担起新疆师范学校组织筹建、教材编写等繁重的工作,可谓是新疆近代教育的先驱者。
1923年,又携淳朴的爱民之心做上县长位置,一任就是数届,其事迹鲜为人知。
关键词:王汝翼民国新疆教育杨增新中图分类号:G52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30(2009)05---0125—04作者简介:丁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830001)。
民国时期,在杨增新省署内有位重要人物,为杨氏教育新政挥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随后在从政生涯中留下同样可敬的口碑。
可他一生素守清廉,淡泊名利,他亲自编写了《国文讲义》2册、《教授法讲义》1册,他就是民国早期新疆教育先躯,一代儒官王汝翼。
1879年,王汝翼出生在甘肃天水中营滩,因家乡居两溪交汇处遂号鹭州。
祖辈以研经讲学辅以农商为业,曾祖父王尚概,汲古而通经发为著作《十三经管见章》、《大易贯解》、《春秋贯解》,被省内名儒王受桓喻为“穷维演易之家”。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则追题“关陇耆儒”匾额。
王汝翼耳濡目染,年仅六岁已好读经书,十三岁起人私熟习作诗文,二十岁开始接触新学,1899年考取了天水书院,1904年又应试考中秀才,录入陇南书院学习。
王汝翼从陇南书院毕业,因倾向新学,便负笈来到了兰州。
旧日兰州有两所新式学堂值得一提,一个是甘肃文高等学堂,一个是甘肃武备学堂。
前一所是1901年陕甘总督筹办的,1903年改为文高等学堂后迁入兰州,由当时新任兰州后补知府的杨增新接替总负责,名为“提调”,后为总办,另一所是1904年由杨增新亲自开办的。
1907年,28岁的王汝翼报考了甘肃武备学堂准备转学军事,考录时因文学才华出众,保送至文高等学堂学习文理。
当时,在杨增新手下主持学堂教务的是兰州近代著名学者刘尔圻,字晓岚,甘肃皋兰人,清进士,翰林院编修,在甘肃极享盛名,人称刘大人。
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研究
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研究新疆回族教育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复杂多样的话题。
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面临着很多挑战,如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差异、教育资源不足等。
本文将详述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的现状、发展以及面临的困境,并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
一、新疆回族教育的现状在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非常落后,主要原因是语言障碍。
由于维吾尔语在新疆占主导地位,大部分回族人都不熟练掌握汉语,这导致了回族教育难以开展。
此外,新疆回族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大多数学校都缺乏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支持。
二、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的发展在新疆回族教育的发展方面,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1924年,政府在新疆设立了新疆回族教育机构,并且在该地区建立了一些官办学校。
此外,政府还成立了教育协会,旨在促进回族教育的发展。
这些措施为回族子女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推动了新疆回族教育的发展。
三、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面临的困境在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面临很多困难。
例如,汉族教育在新疆的发展速度比回族教育更快,导致回族教育的落后。
此外,封建思想还存在于新疆回族社会,很多回族家庭不重视子女教育,认为教育是男人的事情。
这种思想导致了回族子女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也限制了新疆回族教育的发展。
四、示例1:杭州大学回民教师教育训练班为了进一步推动回族教育的发展,民国政府在杭州大学设立了回民教师教育训练班,培训回族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该训练班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回族教师的职业素养,也促进了新疆回族教育的发展。
五、示例2:新疆公学回族学生教育新疆公学是一个由美国传教士领导的学校,这个学校不仅为汉族学生提供教育,也为回族学生提供了教育机会。
在这个学校,回族学生可以学习汉语、英语、数学等科目,同时也学习基督教课程。
这个学校的开展为新疆回族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示例3:阿合奇中学阿合奇中学是新疆回族教育的重要代表。
该中学成立于1944年,是当时回族地区一所较高水平的学校。
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对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
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对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1934年9月成立的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简称回文会),是群众性文化团体。
回文会成立后,积极筹措资金,发展回族文化教育,兴办小学、民校、夜校、妇女学校等。
回文会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疆回族民众的文化素质,为发展新疆民族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标签:民国;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教育民国以来的新疆,杨增新和金树仁实行愚民教育,新疆的教育和内地相比极其落后。
1933年,盛世才掌握了新疆政权。
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他采取亲苏政策,并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实行“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建设、和平”的“六大政策”,成立并发挥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及各民族文化促进会的作用,新疆的教育事业才有所发展。
新疆先后成立了汉、维、回等涵盖12个民族的9个文化促进会,其任务是“实现各民族文化之自由发展,用民族固有文化创设平民学校,发展一切文化工作”[1]。
1934年9月21日,新疆回族文化促进总会(简称回文总会)在迪化(乌鲁木齐)成立,随后,回文会各处分会迅速成立,1936年,“伊犁区分会,吐鲁番、哈密、焉耆、霍尔多斯各县分会均已先后成立,并拟努力指导成立鄯善、奇台、乾德(米泉)、昌吉、库车、阿克苏各县分会。
”[2]回文会成立后,在各县积极筹备,多方募捐经费,先后办起回族小学、民校、夜校、妇女职业学校等,积极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
回文会是一个民众团体,其宗旨是“在新政府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下,团结全省本族同胞与其他各民族同胞一起参加新疆文化建设事业,并和其他各族同胞建立亲睦的团结,围绕在新政府周围,为六大政策前途胜利做斗争。
”[3]回文会成立后,面对新疆文化落伍的现状,始终把提倡教育和宣扬文化作为第一项中心工作,积极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
各县回文分会多方募捐经费,先后办起许多回族小学。
1936年,回文总会在迪化陕西大寺和河州寺院内开办两处会立回民小学校。
共有140名,先设4个男生班,后又增设1个女生班。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
除了官办学校外,*的私塾教育也逐步兴起。这些私塾多由汉民创办,主要教授汉 文化知识,为当地民众提供了接受汉文化教育的机会。
新闻出版和文艺活动
新闻出版业的繁荣
随着汉民在*地区的增多,当地的新闻出版业逐渐繁荣。这些报刊杂志及书籍的发行,扩大了汉文化在当地的 影响力。
文艺活动的开展
各种文艺活动如戏剧、曲艺等在*地区也开始流行。这些文艺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民众的娱乐生活,也进一步 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 播
2023-11-04
目录
• 引言 •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的历史背景 •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的途径 •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的影响 •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的局限和挑战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作为中国西北部边陲,历史上 长期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而 汉文化在的传播和影响更是源远流长
。
在清末民国时期,随着中国社 会的变革和动荡,汉文化传播 到*并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清末民国时期*汉 文化的传播及其影响,以期深 入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
和历史变迁。
研究现状和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于清末民国时期*汉文化传播的研究尚不充分,相关研究多侧重于 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等方面。
VS
历史教训
然而,这一时期也留下了一些深刻的教训 。一方面,汉文化的传播曾出现过片面强 调汉族文化的单一性和排他性,导致与其 他民族文化的冲突和矛盾。另一方面,由 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地区的汉文化传 播一度出现断层和不平衡现象,对当地社 会和文化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提出未来*汉文化传播的策略和建议
策略
在未来的*汉文化传播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要尊重和保护*地区的多元文化和民族传统,避免单 一文化和排他性的倾向。其次,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 况,制定合理的汉文化传播政策和规划,确保汉文化传 播的平衡和可持续性。最后,要积极推动汉文化与其他 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繁 荣。
《记新疆边防》在清末民国时期的教育价值
《 记新疆边 防》 是纪昀的作品 , 主要记叙了戍
边 将 士 凭 借 智 慧 战 胜 困难 的故 事 。 它 人选 了清 末 民国 时期 的多 部 中学 国语 ( 文) 教科 书 , 对 青 少 年 学 生 有 着 特 殊 的教 育 价 值 。 中学 生 通 过 对 它 的学 习 , 能 够从 文 中汲 取 智 慧 , 促 进 个 人 的成 长 ;
初级 中学混合 国语教科书
初 级 中学 北 新 文 选
北新 书局
北 新 书 局
1 9 3 1 拒
1 9 3 1 正
初 中国文读 本 初级 中学国文读本 高级 中学 国文
中华 书局
1 9 3 4 拄
《 记新疆边 防》 在特殊历史时期能使 内地师生关 注 国家边 疆形 势 , 增强忧 患 意识 。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中有关 于“ 伊犁凿井” 和 “ 昌吉平乱” 事件的记载 , 分别见于卷八《 如是我闻 二》 和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 。这两则故事以《 记新 疆 边 防》 的题 目被 选人 了 1 9 0 8 年 出版 的《 中学 国文 教科书》 , 在随后的三十年里 , 又被不同的编者选
光 绪 三 十年 ( 1 9 0 4 年) , 清 政 府颁 布 张 百 熙 、
共和 国教科 书国文读本评 注 商务印 书馆 1 9 1 4 伍 言文对照国文读本 世界 书局 1 9 2 3 年
张之洞 、 荣庆等奏拟的《 奏定学堂章程》 , 是我国 第 一 个 以 教 育 法令 的形 式 公 布并 在全 国 范 围 内
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研究
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研究在中国的教育历史上,民国时期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新疆的回族教育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围绕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展开研究,探讨其重要性和特点。
新疆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在民国时期,新疆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回族教育却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不错的发展。
回族是新疆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回族教育的发展对于促进新疆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民国时期,新疆的回族教育主要以清真寺和宗教学校为主。
这些学校主要教授宗教课程,如《古兰经》等,同时也教授一些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
还有一些慈善机构和政府办的学校为回族提供教育服务。
在这一时期,回族教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回族教育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回族儿童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回族教育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一些学校开始注重西方现代教育方法的引进和应用。
回族教育对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推动新疆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尽管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教育资源不足,导致一些学校的教学条件十分简陋,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教材。
教师队伍不够强大,缺乏优秀的教师和教学资源,这使得教学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教育内容过于宗教化,缺乏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教育,这使得回族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针对以上提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回族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如图书、器材等。
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投入,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回族教育进行捐赠和支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回族学校任教。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提升回族教育的质量。
优化教育内容:在保持宗教课程的基础上,应注重引入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教育,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