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作经济的30年改革发展之路

合集下载

从改革开放到现代化中国的转型之路

从改革开放到现代化中国的转型之路

从改革开放到现代化中国的转型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场深刻而伟大的变革。

通过勇于创新、开放合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国在近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逐步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来探讨中国转型的过程。

一、经济领域的转型改革开放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对接。

在这条转型之路上,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措施。

首先,中国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改革国有企业,加强市场竞争,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

这一转型激发了中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带来了繁荣和就业机会。

其次,中国积极吸引外资,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通过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融入了全球经济合作体系,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再次,中国注重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在高铁、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创新成果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政治体制的转型除经济领域的转型外,中国还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推进了政治体制的民主化与法治化,努力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加强了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优化了政府职能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决策效率和透明度。

此外,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中国推行了社区自治和村民自治,提升了人民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

中国还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加强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了司法公正与独立。

通过加强反腐败斗争,营造廉洁政治环境,中国促进了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行,保障了人民的权益。

三、社会转型的变革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与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产阶级的崛起也成为了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此外,中国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辩证统一关系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辩证统一关系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董志豪一、改革开放的历史1、三十年前的小岗村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只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

小岗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了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大包干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基本制度,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2、从包产到户到土地流转小岗村探索农村致富新路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大包干”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包产到户实现了小岗村的温饱,但一直没有解决小岗村的致富问题。

近年来,小岗村开始进行以承包制为基础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集中经营,探索致富之路。

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

200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小岗村摆脱了自改革开放后20多年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

3、小岗村的民生变迁小岗村的民生变迁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个中国农村的缩影,一个承载太多期望的村庄。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满身光环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小岗村重振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根据自身特点,开始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初步实现了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的多点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改革致富之路。

如今的小岗,葡萄园、养殖场、蘑菇种植大棚等土地集中经营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初步完善。

30年来,小岗走过了贫困,走过了温饱,走过了困惑,走出了希望。

小岗人敢想、敢干、敢闯的大包干创新精神,仍然具有时代的特征,融入中国农村改革的洪流之中,成为当代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关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关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步入”新常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其管理模式也开始体现出真正的”民办、民管、民享”宗旨,并在农村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特有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从业者,为了谋求、维护和改善其共同利益,以自愿、公平、互利等为原则,在遵守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经营活动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其基本精神是”自愿互助、民主管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对人民公社经营体制和组织体制的改革,再加上中央政府于1982-1986 年连续下发的五个一号文件,从法律上确立了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地位,同时对当时一些农民合作组织也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和引导,由此催生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变迁(徐旭初,2014)。

应该说,正是从这时候起,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才开始有了真正的起步,我国农村的合作制度才开始正式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由此也开创了农村合作经济的新局面。

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深入,不仅我国广大农村传统的家庭经营方式遭受到了市场化带来的巨大冲击,也使得方兴未艾的农民合作组织面临着组织战略上的调整和转变,此时,政府通过对合作组织形式的正确引导、组织管理的规范及相关税收上的优惠支持,才促成了专业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徐旭初,2014)。

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在我国广大农村,生产分散的农户不仅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低,而且增收缓慢,”小农户大市场”的问题始终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而合作化经营可以突破原有的地域界限,将广大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进行统一的经济活动,既缓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农民的费用、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并在应对农业国际化挑战的过程中增强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

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

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合作30年的回顾与展望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合作30年的回顾与展望

人们 讨论 的不 仅仅是 发展 本身 , 而且 包括 实现发展 的 “ 速
度” ——- 会的、 丰 土 经济 的、 文化 的、 政治 的。这些都让大家印 象深刻。中国的快速发展之路可 以被归结为 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 中国经 历 了持续性 的经济 增长 。 9 8年 ~2 0 17 07 年, 中国的 国民生产总 值平 均每年 增长 98 。 .% 如今 中国已 成 为世界 第三大 经济 实体 。
率等 , 以及 在普及 初等 教育 的征 途上 实现 大踏步 向前 。 当
பைடு நூலகம்
文章 系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北 京 办 事 处 主任 阿 比 曼 纽 ・  ̄ ( b i nusn ) 与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合 作 关 系研 讨 会 上 Ah may i曲 在
的讲 话 , 文 由 中 国联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全 国委 员会 秘 书 处 尤佳 翻 译 , 全 标题 为译 者 所加 。
第二 , 中国经济 已 向世界 全面 开放 , 中国 的贸易额 已 从全 球 第 2 位 跃 至第 3 。教 育 、 学和文 化 的政策 同 9 位 科
样也取得 了进步 , 有些还成为其他国家政府效仿的模 式。 第三 , 中国人 民的生活 条件 得到极 大改善 。1 7 年 ~ 8 9
天 , 够 在 这 里共 同纪 念 联合 国教 科 文 组织 ( 能 简称 “ 教 科文 组 织 ”) 中 国 3 与 0年 的合作 , 允许 我 代 表教 科 文 请 组织表 达我们 的荣 幸 。你 们的 光临体 现 了对教 科文组 织 理念和 价 值 的重视 , 同时也 表 明 了诸位 致 力于 教科 文 组
论是作 为受益者 、 动者 , 推 抑或是领 导者 , 都发挥 了核心的 作 用。教科文组 织北京办事 处作为 中国强有 力的合作 者 , 则通过政 策对话、 研究和信息传播 为这些交流提供便利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建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改革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建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改革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建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建国时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49年到1978年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与改革,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新中国的经济困境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困境。

多年的战争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封锁和破坏,使得国家资金极度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

此外,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也加重了经济负担。

因此,建国初期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农业合作化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农业问题,中国农村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这一运动促使农民组织起来,共同经营土地和农田。

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农民能够共享土地、农机具和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合作化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三、工业化与城市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中国以工业化为重点,积极推动工业的发展。

国有企业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大力发展重工业,如钢铁、煤炭和电力等行业。

同时,中国还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推动工业现代化进程。

这一系列措施加速了城市的建设,城市从一个个小镇村庄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

四、对外贸易的改革与开放为了改善新中国的经济状况,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对外贸易改革与开放政策。

中国积极拓展对外贸易的渠道,加强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同时也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贸易合作。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建设,扩大了国际合作的范围,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五、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推进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田灌溉能力,扩大了耕地面积。

这一系列建设措施促使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增加了粮食产量,解决了粮食问题,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六、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建国时期,中国还高度重视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行免费医疗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策。

改革3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3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击的 多足鼎立 ; 从各 自 为政的行政区合作到国家战略的主体功能区分工; 从有名无实的单一物质合 作 到 全方位 、 多层 次 的全 面合 作 ; 弥补 制度 缺 陷、 从 打破 市场 分割 的应 急之举 到放 眼 全球 、 融入 世界
的 大 国战略 , 雨兼 程 的 中国 区域 经济合 作走 过 的其 实是 一 条 公 平 与效 率 、 府 与 市场 、 风 政 中央 与地

施计划经济、 确保资源调配和供给迟难 以形成 ,
各 区域 之 问经济 联 系薄 弱 , 国 际市 场 的 联 系更 是 与 微乎 其微 。


政府主导的 区域合作
改革开放前实行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使得 中西 部地 区 的落后 面 貌 大 为 改 善 。 尤 其 是 “ 五 ” “ 三 、 四
五” 时期 的 “ 线建 设 ” 使 得 广 大 中西 部 地 区基 本 三 ,
了各 个地 区发 展地 方 经 济 的 积极 性 和 主 动 性 , 对 并 区域 经济 发展 的制 度 环 境 产 生 了 巨大 的影 响 , 国家
上建成了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 , 交通 、 煤炭、 电力、 钢铁 、 色 金 属 工 业 为 基 础 , 械 、 有 机 电子 、 工 为 先 化
【 经济研究】
改革 3 0年 来 中 国 区域 经 济 合 作 的 回顾 与展 望
高新 才
( 兰州大学 经济学 院 , 甘肃 兰州 7 0 0 ) 30 0

要: 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和历 史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改革 3 0年来区域经济合作进行回顾与展
望 , 为 随着经 济体 制改革 的 不断深入 , 认 中国 区域 经济合 作历 程 中各 个阶段 的合 作 背景 、 望 目标 、 期 推 动 力量 、 合作 形式 、 合作 内容 、 合作 广度 和 深度 以及 合作 格 局 等 也呈 现 出不 同的特 点 。从 自上 而 下的政 府 、 行政 主导 型合作 到 自下 而上 的地 方、 业 主导 型合 作 ; 一 厢 情 愿的被 动合 作 到 主 动 出 企 从

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

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

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30年的对外开放是一次新的长征,我国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0年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我国的对外开放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至1991年以沿海地区开放为重点的探索开放阶段。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并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1979年,广东、福建两省率先开放,对外经济活动实施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0年5月,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示范基地。

接着,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到80年代末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沿海开放地带。

这一时期,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第二阶段:1992至2000年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和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阶段。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等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思想。

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国际互接互补”的新要求。

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实行沿江和沿边开放,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进一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

这一时期,我国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举措,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在国际分工序列中的地位上升。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开放步入历史新阶段。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艰难而曲折的谈判历程,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从此,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双向开放,并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我国同各国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例子

我国同各国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例子

我国同各国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例子我国同各国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是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所指向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面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我国积极推行全面放开市场准入政策,实施最大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创新吸引外资政策,放宽外资准入门槛,鼓励外商投资。

其中,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外资企业将更多资金投放到本地、更多产业受益,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二是稳步提升外贸水平。

我国积极拓展全球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加强国际市场拓展,做好“走出去”,大力推进“走进来”,让中国企业享受到更多公平机会。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不断探索新的国际贸易合作模式,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双向开放,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积极培育世界经济“新动能”。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国梦”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拓宽发展空间,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支柱,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四是坚持对外开放,支持全球经济发展。

我国至今仍持续加大开放力度,将服务贸易、投资贸易、自由贸易等全面开放到服务外包这一新型开放领域,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合作,推动实现共赢与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国还加大财政支持,推动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多元平衡发展。

未来,我国还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开放发展之路,进一步开放经济,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发展贸易,加快投资布局,打造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我国将和全球各国加强合作共赢,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30年辉煌,历史新起点

30年辉煌,历史新起点

30年辉煌,历史新起点30年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伟大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中国社会不仅由此走出了濒临崩溃的困境,而且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深刻变迁,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

如何看待和评价这30年的改革开放?我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转变:第一,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伟大转变,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改革开放之前,在错误思想路线指导下,经济与社会发展让位于阶级斗争,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被忽视,人的思想受到禁锢。

改革开放值得总结的经验很多,但最根本的经验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

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一改过去“沉闷僵化”的颓势,“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希望的事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焕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与此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程序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社会主义法治不断推进;人的思想观念得到极大解放,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权事业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

第二,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樊篱,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如同催化剂一样,推动着中国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两千多万。

2021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1形势与政策论文

全文共计8854字
2021形势与政策论文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

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

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

整整220xx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

贝多芬于1820xx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

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xx 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
1。

广西202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及答案(97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广西202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及答案(97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广西202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及解答 (97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单选题(40题,每题1分)1.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倡导各国秉持(相互尊重)原则,共同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

2.2014年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建造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亚洲安全大厦,就应该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

”3.“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

4.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就是要着眼于打通内陆开放、(向西开放)通道,畅通海上开放通道。

5.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强互联互通合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

6.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出:”(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首要原贝。

”7.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好地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8.2015年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提出:“我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设丝路基金、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自的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而不是要谋求政治势力范围。

9.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

10.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空间,需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做到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议程,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11.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提出:“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围家构成军事威胁。

”1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构建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走中国特色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构建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走中国特色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效, 以苏果超市 、 中国农资 为标志 的一批 现 代流通企业崭露头角。 回顾 中 国合 作经 济 3 0年 改革 发 展历 程 , 少可 以得 出三 点基本 结论 :、 国的 至 1中 改革, 必须 针对体 制这一根 本 , 它是绕 不过 去的坎。 论在哪个层面 、 无 哪一领 域 , 回避 都 不 了计 划经济体 制向市场 经济体 制转 变这
《 农民专业 合作社 法》 的颁布 实
施 ,为农 民专业合 作社 的发展 提供 了法律保障 , 但并不意味着农 民专 业
务 ,并 且 这 个 机 构 还 必 须 由 农 民 主
根本问题 , 改革 中任何企 图迂 回甚至 回避 的做 法 , 只会增加改革成本 、 拖延 时间、 丧失
机遇。 、 2 中国的改革 , 必须面对 旧体制 , 不 而
正 建 立 起 了服 务 组 织 , 幅度 提 高 了 自 大
合作 社委派 , 其他工作人 员 由秘书长 聘 身 的服务能力。一旦农民 习惯 了接 受这
民专业合作社 , 真正从 源头上保 证农
协会服务 面比较窄 ,服务容量有 限,
无法 民的 自身权益 , 有效实现合作 社的核 只能 为某一具体 行业提供服务 , 心价值 观 , 要有一个机构专 门为农 就 民专 业合作 社提供 所 急需 的各类服 满足农 民的多样 化需求。因此 , 一 这

基本价值 观 的基础上 , 照“ 按 四项改 造” 的原则 要求 , 走出一 条具有 中国 特色 的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建 立 农 民专 业 合 作 社 的培 育 载体 ,实现 供 销合 作 社 与农
中 华 全 国 供民合 作 经济组 织 的功 能对接长 刘 初 明 销合作总社监察局副局 。

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

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

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那时,中国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方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经济繁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发展变化。

在近代史上,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动荡和变革。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状态,贸易受到外国势力的控制和操纵。

这导致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倒退,经济陷入困境。

直到20世纪初,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开始追求经济独立和国家发展,对外贸易政策也发生了转变。

在20世纪,中国着力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逐步恢复和发展起了对外贸易。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加入了亚洲和平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的贸易伙伴关系。

然而,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初期,中国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和封闭,对外贸易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1978年,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开放了对外贸易的大门。

这一决策使中国得以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加广泛和紧密的贸易联系,吸引了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引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改革开放的框架下,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扩大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

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放宽了市场准入限制,鼓励外商投资。

这为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提供了机会,也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经济合作深入发展。

除了传统的商品贸易外,中国还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迈向小康社会与现代化: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迈向小康社会与现代化: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迈向小康社会与现代化: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之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实行经济特区政策,使得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

近年来,中国迈向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道路上又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

一、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迅速而稳健,自特区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年均增长9.5%的速度。

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扩大开放的方向,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贫困人口已经大幅度减少,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快速增加。

此外,中国还在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建设覆盖全国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并且已经开始实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让更多的人能够拥有自己的家。

三、科技创新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

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对科技的投资力度,拥有许多世界级的科技研究机构和工业基地。

在5G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和进展。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性的科技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全球的科技创新做出了贡献。

四、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中国不断推行双边和多边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

这对于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非常重要,也为全球化贡献了重要影响力。

中国的文化交流也逐渐加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各国文明在中国交融共生着,共同构建新型文化体系,扩展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增进互信、友谊与合作。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实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发展中国家,中国将继续为实现全球化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生态文明建设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的问题。

中国政府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独立部分,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大量投入和行动。

申论范文:以开放合作之姿走好发展之路

申论范文:以开放合作之姿走好发展之路

申论范文:以开放合作之姿走好进步之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度进步和世界各国之间互相依存度的加深,开放合作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进步的重要途径。

以开放合作之姿走好进步之路,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乐观提议和践行开放合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然而,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需要更加深度的沉思和行动。

开放合作是实现进步的关键之路。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正是依靠开放合作,走出了一条奇特的进步道路。

开放使得中国可以充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吸纳了先进科技和管理阅历,推动了国内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同时,开放也激发了中国的内需潜力,转变了进步方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无论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仍是乐观推动自贸区建设,中国一直奉行开放合作的战略,取得了喜人的效果。

然而,世界格局变化加快和国际竞争加剧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贸易保卫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频发,不少国家出台各种限制措施,使得开放合作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复杂。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催生了新的竞争力,大规模投资入侵导致产业转移和就业问题。

在这种状况下,中国既要固守自身的市场开放承诺,也要乐观应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挑战,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起首,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力度。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也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进一步推行市场化改革,加快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开放,将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国内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同时,应坚决反对贸易保卫主义,在国际舞台上乐观维护自身的利益,为全球贸易和开放做出应有贡献。

此外,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卫,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法律保障。

其次,中国应加大创新力度。

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中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效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要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效果的转化和应用。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

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

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

整整200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

贝多芬于1808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

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08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约8%。

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

2001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以更好地把握未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段历史进行概述,包括背景、主要成果、经验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通过引进外资、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措施,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导向和有力推动。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改革路径。

同时,也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避免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的情况。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但也要保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态度。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具体来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中国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机遇,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这一成就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开放贸易政策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持。

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化: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

一带一路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答案

一带一路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答案

一带一路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答案※ 单选题(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40题。

)1、“一带一路”体现了创造战略机遇的(A)。

A、中国智慧B、中国担当C、中国道义D、重大目标2、“一带一路”展现了建设世界命运共同体的(A)。

A、中国智慧B、中国担当C、中国道义D、重大目标3、通过调整汇率、管制贸易和宏观调控经济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反应的是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B)。

A、清偿能力B、调整问题C、信心问题D、储备问题4、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B),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A、《时代》B、《中国》C、《东方》D、《世界》5、“一带一路”是(A)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

A、中国B、美国D、日本6、必须看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不是中国的目的而是(A)的目的,是世界呼吁进行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

A、世界B、美国C、德国D、日本7、(B)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把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技教育中心。

A、重庆B、新疆C、四川D、云南A、直觉B、理性C、伦理型D、理智性9、“一带一路”体现了践行正确义利观的(C)。

A、中国智慧B、中国担当C、中国道义D、重大目标10、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D)的贸易交通线。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欧亚大陆11、中原大地(D),自古是丝绸之路重要省份。

B、北京C、辽宁D、吉林12、(B)既是合作的前提,又是合作的特征。

A、开源B、竞争C、选择D、发展13、(D)则一直希望加强经济对外联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014年11月提出了“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

A、印度尼西亚B、悉尼C、马来西亚D、哈萨克斯坦14、(D)将发挥好重要门户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合作经济的30年改革发展之路
回顾改革开放30年,必须密切关注中国合作经济的发展。

从1844年在英国曼彻斯特罗虚代尔镇成功组织第一个消费合作社开始,国际合作社运动已经有了160多年发展历史。

目前,合作社已遍布世界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合作社联盟会员组织的社员近7.8亿户(人)。

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农业合作社,有的农户同时参加几个专业合作社。

发展中国家也有相当多的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

除农业合作社外,还有消费合作社、住宅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保险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等。

从本质上讲,合作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补充。

合作社的产生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小生产者、雇工和低收入消费者,为抵御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盘剥而走向联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尽管公司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只要市场经济在发展,只要弱势群体还存在,合作社就会不可或缺地成为一国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最早的合作社是1918年3月成立的北京大学消费公社,它是一个专门为教职员和学生供应日用消费品的消费合作社。

中国第一个信用合作社是1919年10月薛仙舟先生
倡导,由复旦大学教职员和学生发起组织成立的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

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许多革命根据地,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都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1949年11月,国家成立了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次年召开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1954年7月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此后,作为中国合作经济主体的供销合作社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网点遍布全国城乡的庞大体系,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供销合作社与国营商业三分三合,合作经济遭受重大挫折。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合作经济最具代表性的供销合作社走过了艰难探索、陷入低谷和蓬勃再生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面对市场逐步放开的强烈冲击,供销合作社着重从恢复群众性、民主性和灵活性入手,力争在劳动制度、农民入股、经营范围、内部分配和价格管理五个方面取得突破,在系列化服务、横向联合、农副产品加工、多种经营方式、农村商业网点和科技教育六个方面实现发展。

90年代初又进一步探索向综合性农业服务组织发展的新路。

尽管这一阶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基本没有触动计划体制这一根本,致使供销合作社在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中逐渐掉队,步入低谷。

1992年至1998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连年亏损,亏损面达50%以上,经济包袱高达1200多亿元。

此外还有严峻的股金挤兑风险和沉重的人员包袱。

供销合作社陷入了进退两难、步履维艰的最困难时期。

这一阶段思想混乱、争论纷起,以致尽快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革难以推进。

反思问题的症结,既有把供销合作社改革理想化的偏差,也有国家对农资、棉花两大支柱工具放得过晚而误使供销合作社人过多地相信和依赖了国家计划。

1999年开始的新一轮改革终于把解决最危机的生存问题摆到了首位,从而使改革真正触及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在两年决战取得生存权之后,全国供销合作社把解决体制转型作为问题的关键,提出了四项改造的历史性战略:既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实现社企分开、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造经营网络。

经过了这几年的不懈努力,整个供销合作社面貌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合作经济重现生机与活力,自1999年起连续8年盈利,所有者权益比改革之初增长8成;化肥、棉花、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占有率回升到50%―70%;新发展专业合作社2万多家、综合服务社14万家;120万名职工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告别供销合作社旧体制,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初见成效,以苏果超市、中国农资为标志的一批现代流通企业崭露头角。

回顾中国合作经济30年改革发展历程,至少可以得出三点基本结论:1、中国的改革,必须针对体制这一根本,它是绕不过去的坎。

无论在哪个层面、哪一领域,都回避不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一根本问题,改革中任何企图迂回甚至回避的做法,只会增加改革成本、拖延时间、丧失机遇。

2、中国的改革,必须面对旧体制,而不能简单地“另起炉灶”。

由于痼疾太深、难度过大,供销合作社的改革选择了“改造”这一独特路径,更具有“脱胎换骨”的创新意义。

3、中国的改革,必须符合国情,不能机械地照搬国外。

在当代中国发展合作经济,不首先把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和发展抓好,必然违背国情、脱离实际。

供销合作社通过30年的不懈探索,改造与新建并举、改革与开放同步,找到了再生之路。

从更广泛、更长远看,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再生,必将引领中国合作社事业遍地开花,与当前兴起的其他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汇集成流,从而最终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特色、农村特点、时代特征的中国合作经济发展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