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总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第一章总复习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师生共用)

高中数学 第一章总复习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师生共用)

高一数学第一章总复习导学案师生共用学习要求:1.掌握集合的有关基本概念,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问题;2.掌握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3.掌握集合的运算(交、并、补);4.再解决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各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补集思想、分类讨论)的运用.学习重难点:1.集合的运算2.各种思想方法的应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学法指导:1.对于集合的问题:要确定属于哪一类集合(数集,点集,或某类图形集),然后再确定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2.关于集合中的运算,一般应把各参与运算的集合化到最简形式,然后再进行运算.3.含参数的集合问题,多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处理,有时需要用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4.集合问题多与函数、方程有关,要注意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前准备:以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希望同学们要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点.自主学习:1.下列各种对象的全体,可以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1)某班身高超过1.8米的女学生(2)某校比较聪明的男学生(3)教材中的难题(4)使232-+最小的x的值.x x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_____,_____,_____.3.用适当的符号(∈,∉,=)填空π____Q , 0_____{}0,φ_____{}φ,{}21,x x k k z =+∈_____{}21,x x k k z =-∈.4.用描述法表示由直线1y x =+上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5.集合A={},,a b c 的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6.若A B B =,则A ____B ;若A B B =,则A ____B ,若A B =A B ,则A__B.7.设全集{}22,3,23U a a =+-,{}21,2A a =-,{}5U C A =,求实数a 的值.师生互动:1.已知集合{},,2A a a b a b =++ ,{}2,,B a ac ac =,若A B =,求c 的值.2.已知集合{}4,7,8M ⊆,并且M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则这样的集合M 共有_个.引申:满足{}a ⊆M {},,,a b c d ⊆的集合M 共有____个.3.已知全集{}321,3,32S x x x =++,集合{}1,21A x =-,如果{}0S C A =,则这样的实数x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已知集合{}2320A x x x =-+=,{}210,B x x ax a =-+-=且A B A =,则a 的值_____.5.已知集合{}21,M y y x x R ==+∈,{}1,N y y x x R ==+∈,则M N =___综合●创新●实践1.为完成一项实地测量任务,夏令营的同学们成立了一支测绘队,需要24人参加测量,20人参加计算,16人参加绘图,测绘队的成员中有8人既参加测量又参加计算,有6人既参加测量又绘图,有4人既参加计算又参加绘图,另有一些人三项工作都参加,请问这个测绘队至少有多少人?2.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校团委号召全校学生将自己多余的课外学习用书捐给贫困地区学生,已知某班有50名学生,没人都至少捐了3本书,全班共捐了160本书,求证:该班学生中至多有10名学生所捐书的本数超过3本.课堂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等.集合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它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起点.学后反思:----------------------------------------------------------------------------------------------------------------------------------------------------------------------------------------------------------------------------------------------------------------------------------------------------------------------------------------------------------------------------------------------------------------------------------------------------------------------------------------------------------------------------------------------------------------------------------------------------------------------------------------------------------------------------------------------------------------------------------------------------------------------------。

初中化学总复习 溶液复习课导学案

初中化学总复习 溶液复习课导学案

初中化学总复习 溶液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的:(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清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15分钟后提问)一、溶液 概念: 分散到 里,形成 就是溶液。

特征: 性; 性。

溶质 概念: 叫做溶质。

组成 状态: 态、 态、 态。

溶剂 概念: 叫做溶剂。

水是常用的溶剂,但 等也可以做溶剂。

二、溶解过程:吸热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 的过程。

1、溶解过程 放热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

2、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1) 当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时,溶液温度升高。

例如: 等。

(2) 当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时,溶液温度降低。

例如: 等。

(3) 当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时,溶液温度 。

例如: 等。

三、乳浊液1、概念: 叫做乳浊液。

2、乳化功能:能使油脂分散成 ,而不聚集成 。

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 ,向一定量的 里加入某种 ,当 时,所得的溶液叫做 ;还能 ,叫做不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五、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 ,某固体物质在 里 所溶解的 ,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概念:表示物质的 随 的曲线。

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 。

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 相同。

线: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 下的 或表示 随 而变化的情况。

2、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这种气体在压强为 和一定 时,溶解在 水里达到 时的气体体积。

( )、( )、( ) ( )、( ) 溶解度曲线意义溶解度/g 0 t 1 t 2 t 3 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含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3、溶液的配制:步骤_____ _ 仪器____ __ 检测习题例题: 右图为A、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M 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总复习:整数和小数(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总复习:整数和小数(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总复习:整数和小数(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我作为一名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整数和小数”章节。

这个章节主要是对整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以及整数和小数的转换等。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个章节的复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数和小数的基本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整数和小数的转换方法。

这些内容将是我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黑板、粉笔、计算器等,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列出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整数和小数的转换方法,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通过反思,我会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部分,我会给出一些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个章节的复习,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整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分享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是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是教学目标和难点的设定,然后是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接着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对这几个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是非常关键的。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选择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整数和小数”章节。

这个章节是对整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以及整数和小数的转换等。

函数(复习)导学案

函数(复习)导学案

函数总复习导学案备考攻略:函数及其图象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函数关联着丰富的几何知识,且与许多知识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所以,以函数为背景的问题,题型多变,可谓函数综合题长盛不衰,实际应用题异彩纷呈,图表分析题形式多样,开放、探索题方兴未艾,函数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函数与图象常用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中考时常见的题型有图象信息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函数探索开放题、函数创新应用题等.应用以上数学思想解决函数问题的题目是中考压轴题的首选.一、复习函数的概念及其表达式1、写出三种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① ② ③二次函数: ① ② ③ (留意各函数的最高次数和不同的表示形式) 2、 二、说出三种函数的图像: (1)一次函数:A B C D说出上面各图中k 和b 的符号练习:1、y=(m-1)x是正比例函数,则m= ,该函数的图像经过第 象限。

右图中函数表达式为: ( a,b 思考:这个函数中的与 α的关系:a bk结论:练习2:将一次函数y=2x+3往下平移5个单位所得到函数表达式为(2)、反比例函数:(k ≠0)反比例函数:(k ≠0)中k 的含义是:图像上的任意一点向两坐标引垂线所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如图)S=│K │练习:1、 点A 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一点过点A 作 x 轴于点B ,连接OA, 则的面积为x ky =x ky =x y 4-=As2、函数, (a≠0)与y=a(x-1), (a≠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至位置是( )A B C D2+bx+c(a,b,c 是常数,a≠0)图象C的交点位置xay=OAB例题: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3-4-1,下列结论:①b2-4ac>0;②4a+c>2b;③(a+c)2>b2;④ax2+bx≤a-b.其中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练习1、一次函数y=ax+b(a≠0) 与二次函数y=ax2+bx+c(a≠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A B C D三、函数综合题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 ,C (2,3) 两点,与y 轴交于点N,其顶点为D。

第13章《轴对称》总复习-导学案(人教版)

第13章《轴对称》总复习-导学案(人教版)

第十三章《轴对称》总复习导学案一、基本概念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这条直线就叫做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 .2.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这条直线叫做,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说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叫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点并且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等腰三角形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另一条边叫做,两腰所夹的角叫做,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 .5.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二、主要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 .或者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 .2.线段垂直平分钱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3.通过画出坐标系上的两点观察得出:(1)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2)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简称“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底边上的、底边上的相互重合.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 .(4)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中线分别,两底角的平分线也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0.(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共有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每边上的、和该边所对内角的互相重合.6.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三、有关判定1.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简写成“等角对等边”).3.三个角都相等的是等边三角形.4.有一个角是60°的是等边三角形.四、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涉及一个图形B.如果两条线段互相垂直平分,那么这两条线段互为对称轴C.所有直角三角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D.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2、点M(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2,-1)3、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等腰三角形B.正方形C.圆D.线段4、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2cm,则斜边的长为().A.2cm B.4cm C.6cm D.8cm5、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一边为11cm,则腰长为().A.11cm B.7.5cm C.11cm或7.5cm D.以上都不对6、如图: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8厘米,AB=10厘米,则△EBC的周长为()厘米.A .16B .18C .26D .287、如图所示,l 是四边形ABCD 的对称轴,AD ∥BC ,现给出下列结论:①AB ∥CD ;②AB=BC ;③AB ⊥BC ;④AO=O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8、若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是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 ). A .75°或15° B .75° C .15° D .75°和30°9、把一个图形先沿着一条直线进行轴对称变换,再沿着与这条直线平行的方向平移,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滑动对称变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存在这种图形变换(如图1).结合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有关性质,你认为在滑动对称变换过程中,两个对应三角形(如图2)的对应点所具有的性质是( ).A .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B .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C .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D .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10、等腰三角形ABC 在直角坐标系中,底边的两端点坐标是(-2,0),(6,0),则其顶点的坐标,能确定的是 ( ) .A .横坐标B .纵坐标C .横坐标及纵坐标D .横坐标或纵坐标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设A 、B 两点关于直线MN 对称,则______垂直平分________. 12、已知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PA=6,则PB= . 13、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30°,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__度.1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的边长分别为20cm 和9cm ,则第三边的长是__________cm . 15、等腰三角形的一内角等于50°,则其它两个内角各为 .16、如图:点P 为∠AOB 内一点,分别作出P 点关于OA 、OB 的对称点P 1,P 2,连接P 1P 2交OA 于M ,ACB A ''C '图2图1E DCBAlODCBABA交OB 于N ,P 1P 2=15,则△PMN 的周长为 .17、如图,在△ABC 中,AB=AC ,AD 是BC 边上的高,点E 、F 是AD 的三等分点,若△ABC 的面积为122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cm .18、如图所示,两个三角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 = .19.已知A (-1,-2)和B (1,3),将点A 向______平移________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与点B 关于y 轴对称.20.坐标平面内,点A 和B 关于x 轴对称,若点A 到x 轴的距离是3cm ,则点B 到x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cm .三、解答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21、已知:如图,已知△ABC ,(1)分别画出与△ABC 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图形△A 1B 1C 1 和△A 2B 2C 2 ; (2)写出 △A 1B 1C 1 和△A 2B 2C 2 各顶点坐标; (3)求△ABC 的面积.FE DCAP 2P 1N MO PB Aα35°115°DECBAO22、如图,已知点M 、N 和∠AOB ,求作一点P ,使P 到点M 、N 的距离相等,•且到∠AOB 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3、如图:在△ABC 中,∠B=90°,AB=BD ,AD=CD ,求∠CAD 的度数.24、已知:E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EC ⊥OA ,ED ⊥OB ,垂足分别为C 、D . 求证:(1)∠ECD=∠EDC ;(2)OE 是CD 的垂直平分线.D C BAADEFB C25、已知:如图△ABC 中,AB=AC ,∠C=30°,AB ⊥AD ,AD=4cm ,求BC 的长.26、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BAC=120o ,AC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AC 于点E ,交BC 于点F .求证:BF=2CF .27、已知:△ABC 中,∠B 、∠C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过D 作EF//BC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求证:BE+CF=EF .F CBAEDCBAABCDE28、如图,△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DC .29、如图:△ABC 中,AB=AC=5,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AC 于E 、D ,① 若△BCD 的周长为8,求BC 的长;② 若BC=4,求△BCD 的周长.30.已知:如图△ABC 中,AB=AC ,AD 和BE 是高,它们交于点H ,且AE=BE ,求证:AH=2BD .31.如图,在Rt △ABC 中,AB=AC ,∠BAC=90°,D 为 BC 的中点.HEA(1)写出点D 到ΔABC 三个顶点 A 、B 、C 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2)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移动, 在移动中保持AN=BM ,请判断△D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N MDCBA。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总复习 解决问题(二)分摊运费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总复习 解决问题(二)分摊运费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总复习解决问题(二)分摊运费|西师大版一、知识点回顾1. 分摊运费的概念在共同享用物品或共同承担费用时,为了公平合理地分配费用,需要计算每个人应该支付的费用,这就是分摊运费的概念。

2. 分摊运费的方法分摊运费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有“均分法”和“按比例分摊法”。

•均分法:将费用平均分摊给每个人,即每个人支付的费用相等。

•按比例分摊法:按照各自享用或承担的数量、质量、时间长短等比例计算应支付的费用。

二、实际问题解决1. 问题描述小明和小红一起乘坐出租车去参加英语培训班,出租车费用是120元。

小明坐了2/3的路程,小红坐了1/3的路程,应如何分摊车费?2. 问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明和小红共同乘坐出租车,共支付了120元的车费。

小明和小红乘坐的路程是不同的,所以需要按比例分摊车费。

3. 解决方法由于小明和小红乘坐的路程不同,所以按照均分法计算并不能公平合理地分摊车费。

因此,考虑采用按比例分摊法。

首先,需要求出小明和小红乘坐出租车的费用比例,然后再按照比例计算每个人应支付的费用。

设小明应支付的车费为x元,则小红应支付的车费为120-x元。

由题意可知,小明坐了2/3的路程,小红坐了1/3的路程。

因此,小明应支付的费用应该是总费用的2/3,小红应支付的费用应该是总费用的1/3。

根据上述分析可列出等式:x / (120-x) = 2/3 /1/3解这个等式得到:x = 80小明应支付的车费为80元,小红应支付的车费为40元。

4. 答案验证小明和小红支付的车费加起来应该等于总车费120元。

验证结果如下:80元 + 40元 = 120元所以,分摊车费的方法是:小明应支付80元,小红应支付40元。

三、易错点总结在解决分摊运费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要点:•分摊运费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适合问题的方法;•采用比例分摊方法需要求出各自占总量的比例;•计算时要注意化简、约分和转化;•答案要进行验证,确认是否正确。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回顾整理--总复习 |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回顾整理--总复习 |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回顾整理–总复习|青岛版(五四制)知识点回顾一、整数的加减法1. 整数的概念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三部分组成的数集。

2. 整数的加减法•正数加正数等于非负数。

•负数加负数等于负数。

•正数减正数等于非负数。

•负数减负数等于非正数。

•正数加负数,先将负数变成相反数,再做加法。

•负数加正数,可以化为正数减负数。

二、四则混合运算1. 括号法则先算括号里的,再算乘除法,最后算加减法。

2. 数学口诀两个负数相乘,结果是正数;两个数一正一负,结果是负数。

3. 科学记数法科学计数法是指把一个数表示成如下形式的数:N×10^k,其中1≤N<10,k为整数或者负整数。

4. 带分数的加减法通过将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再用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四边形1. 四边形的定义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一个内部空间而形成的图形。

2. 四边形的分类•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3. 同一平面内的基础图形的计算•正方形–周长:4a–面积:a²•长方形–周长:2a+2b–面积:ab•平行四边形–周长:2a+2b–面积:bh•梯形–周长:a+b+c+d–面积:$\\dfrac{(a+b)\\times h}{2}$四、比例和相似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两个相等的比值。

2. 比例的性质•比例中,如果保持一个比值不变,那么另一个比值也不变。

•等比例分割线将比例分成若干部分。

3. 相似的概念相似是指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

4. 相似的判定条件•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成比例5. 相似的基本定理•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相似判定条件是:两个角分别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对应边的比。

五、数据的处理1. 平均数平均数是指一组数相加再除以这组数的个数。

2. 异常值异常值是指数据集中的一些数据相对于其他数据显得异常。

3. 茎叶图茎叶图是一种组织数据的方式,将数据按照数量排列,并用一列数字表示数的左半部分,另一列数字表示数的右半部分。

总复习导学案(30)――与圆有关的计算

总复习导学案(30)――与圆有关的计算

总复习导学案(30)——与圆有关的计算教学目标:1.熟练地运用圆周长、弧长公式、圆的扇形弓形面积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明确图形构成,灵活运用、转化思想,提高解决综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力;重点:熟练地运用圆周长、弧长公式、圆的扇形弓形面积公式进行有关计算难点:明确图形构成,灵活运用、转化思想,提高解决综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力一、知识归纳:1.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6㎝,则这个扇形的弧长为_ __cm;面积为 __cm22.如果圆锥的高为8cm,母线长为10cm,则它的底面半径为_ __cm;侧面积为 __cm2 3.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45°,它的面积为2πcm2,那么这个扇形的半径是()A.2cm B.3cm C.4cm D.5cm4.如图1,若正方形的外接圆半径为2cm,则正方形边长为_ __cm;正方形面积为 __cm2二、典型例题:(2009年,郴州市)如图,已知扇形AOB的半径为6cm,圆心角的度数为120°,(1)求扇形AOB的弧长;(2)若将此扇形卷成一个圆锥,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为多少?三、分组练习:(A组)1.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90°,半径为2,则扇形的面积是()A.π B.2π C.3π D.4π2.如果圆锥的母线长为5cm,底面半径为2cm,那么这个圆锥的侧面积是()A.102cm B.102πcm C.202cm D.202πcm3.如图2,圆锥的母线长为5cm,高线长为4cm,则圆锥的底面积是()A.3πcm Z;B.9πcm Z;C.16πcm Z;D.25πcm Z4.如图3,正三角形ABC内接于⊙O,若AB=,则⊙O的半径为 cm.120︒BOA6cm图1图2图3(B 组)1.如果圆锥的高为8cm ,母线长为10cm ,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 2.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6cm ,底面半径为2cm ,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圆心角是( )A .60°B . 120°C .180°D .240°3.如图4,⊙O 的半径为1,圆周角∠ABC=3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4.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m ,以边AB 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 所得到的圆柱的侧面积为( )m 2A .16πB .12πC .8πD .4π5.如图5,⊙A ,⊙B ,⊙C 两两不相交,且它们的半径都是1cm ,图中的三个扇形(即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是多少?(C 组)1.如图6,线段AB 与⊙O 相切于点C ,连结OA ,OB ,OB 交⊙O 于点D ,已知6OA OB ==,AB =(1)求⊙O 的半径;(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课堂小测:1.如图7,在△ABC 中,∠A=90°,BC=4cm ,分别以B ,C 为圆心的两个等圆外切,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_________2cm 。

RJ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9单元 总复习 (全单元)

RJ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9单元 总复习 (全单元)

第九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2、培养学生数数、读、写和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的区别。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二、练习应用(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口答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2.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指一名学生演示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 (11一20各数的组成)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2.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练习应用总复习的第1、2题。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三、反思总结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20以内的数课后反思:第九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7、108页内容。

英语总复习专项练习导学案(复合句)

英语总复习专项练习导学案(复合句)

英语总复习专项练习教学案复合句编写人:孟娟【学习目标】1. 掌握初中阶段学过的从句2. 掌握从句的做题技巧【学生自学】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阶段学过的从句共有种?他们是2. 总结宾语从句的用法,完成【预习展示】13. 总结状语从句的用法,完成【预习展示】24. 总结定语从句的用法,完成【预习展示】3【预习展示】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宾语从句的概念:在复合句中起的作用。

2 •句子结构:主句+连词(引导词)+宾语从句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宾语从句三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语序: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序,就是be 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在__ 之后。

(2)引导词:陈述句充当宾语从句引导词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一般疑问句充当宾语从句引导词用_____ ______________特殊疑问句充当宾语从句引导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态:主句 ______________ ,从句主句_________________ ,从句 ________________4. 否定前移:当主句主语为第_________ 人称而谓语动词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时,宾语从句中的否定词not前移到主句中,否定主句的动词,构成否定前移。

5. 反意疑问:一般复合句的反意疑问句都是反意主句,但当主句主语为第—人称而谓语动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时,要反意从句。

初中总复习语文学案导学

初中总复习语文学案导学

初中总复习语文学案导学《杨修之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

2.积累课文中的字词并掌握。

3.掌握文章内容,分析讨论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山西太原(清徐县)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三国演义》(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背景与情节: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

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

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

一、自主预习: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____小说家________,本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文中写的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两遍。

沉吟()禀请()谮害()惑乱()绰刀()麾军()佯怒()食讫()主簿()庖官()夏侯惇()恃才放旷()一盒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的词语:恃才放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谮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答如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麾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感知课文1.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概述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曹操杨修之间的矛盾冲突选文讲了是哪七件事呢?曹操态度如何?找出相关语句。

高三总复习动能和动能定理导学案

高三总复习动能和动能定理导学案

年级:高三 学科:物理 班级: 学生姓名: 制作人: 不知名 编号:2023-31第2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学习目标: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2、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预学案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______而具有的能。

(2)公式:______________。

(3)动能是______,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方向______。

(4)动能是状态量,因为v 是瞬时速度。

(5)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_______,所以动能也具有相对性。

(6)动能的变化量:物体_____与__________之差,即ΔE k =12m v 22-12m v 12。

动能的变化是过程量2、动能定理探究案探究一:动能和动能的变化。

总复习大本P 96 通关题组1、2、3、4。

探究二:动能定理的应用 (单体单过程、单体多过程、多体多过程)。

总复习大本P 97 典例1、典例2、典例3、多维训练1、2、3。

探究三:动能定理与图像问题综合。

总复习大本P 99典例4、典例5、多维训练1、2、3。

检测案1、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

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2、(2022·广州模拟)将一乒乓球竖直向上抛出,乒乓球在运动过程中,它的动能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图线如图所示。

已知乒乓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率平方成正比,重力加速度为g。

则乒乓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小值、最大值为()A.0,4gB.0,5gC.g,4gD.g,5g3、在大型货场,常通过斜面将货物送上货车,这个过程简化为如图所示模型:固定光滑斜面的倾角为 ,质量为m的货物,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斜面的底端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货物运动至斜面E点(图中未标出),然后撤去外力F,再经过时间t3货物速度减为零。

已知外力F做的功为400 J,则撤去外力F时货物的动能为()A.75 JB.85 JC.100 JD.110 J4、(2021·湖北选择考)如图(a)所示,一物块以一定初速度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滑,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大小f恒定,物块动能E k与运动路程s的关系如图(b)所示。

九年级总复习导学案全册

九年级总复习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第1课时声和光中考要求: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知道声音的三要素4、了解噪声的危害及控制一、自主学习: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

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固、液、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______传声。

声波:声音在介质中的______叫声波。

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和______。

声速:声音在空气(15 ℃)的传播速度为______ 米/秒。

v固体>v液体>v气体。

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是______和______。

回声:回声是声音从振动的发声体发出后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______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秒。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

2.乐音和噪声乐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发出的声音叫乐音,______、______和______是乐音的三要素。

噪声:(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____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弱途径:在________减弱;在______________减弱;在__________减弱。

3.超声波与次声波定义:高于______Hz以上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低于____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二、互助探究类型之一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014·福州]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1-1-1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如图1-1-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不能传声。

类型之二区分乐音的三要素[2014·南京]如图1-1-3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A.响度B.声调C.音色D.速度类型之三噪声、超声和次声的危害和应用[2014·襄阳]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类型之四声的利用[2014·东营]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声波获得信息。

声现象总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总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总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知道超声波和次生波及其应用。

6、回顾本章实验,知道研究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复习重点: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复习难点: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一、课前预习(基础知识类)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 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条件:声音传播需要 , 、 和 都可以传声。

不能传声。

3.传播形式:以 的形式传播传播 4.温度为15℃时,在空气中的声速: m/s 。

5.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 。

6.声速在介质中的大小关系:V 固 V 液 V 气(填“>”、“<”或“=”)7.人耳能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s ,最短距离为 m 。

回声 8.回声测距公式: 。

9.音调:指声音的 。

音调10.影响因素:与 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 。

声音特征 11.响度:指声音的 。

响度12.影响因素:与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与 有关,越远,声音 。

音色 13.音色:指声音的 。

14.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 、 等有关。

15.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是指物体 产生的声音。

(环保角度呢?) 噪声控制 16.强弱:声音强弱的等级用 表示,符号是: 。

1)在 减弱;17.控制 (2)在 减弱;3)在 减弱。

18.声音: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

超声波:频率高于 的声波。

声波 19.超声波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能量大应用:(1)回声定位;(2)声呐;(3)B 超;(4)工业超声探伤仪;(5)超声波清洗;(6)超声波击碎胆结石。

次声波:频率低于 的声波20.次声波 特点:声源广、传播远、危害人体健康声音的利用:声的利用主要有(1)声音可以 ;(1)声音可以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0.3总复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0.3总复习

第10单元总复习10.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112页第5题及第四单元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过程与方法能科学、合理的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并通过必要的练习与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数位顺序表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难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导学过程】【知识回顾】1、小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小数的知识。

2、回忆一下,这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关于小数的知识呢?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小数的名数转化小数的求近似数(改写)【情景导入】1、猜一猜:(1)一本故事书,比5元贵一些,比6元便宜一些,这两本书的价格可能是多少?(2)这里有一组小数,你能猜测出它可能是表示什么的小数吗?A、35.5千克B、2.29米C、8844.43米D、1.65米方式: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数来说。

2、每个同学准备一句话,这句话里至少有一个小数,谁先来?【新知探究】1、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数位顺序表。

(1)复习小数的计数单位。

说说小数的计数单位都有哪些?(2)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3)补充练习。

A、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B、举例说一说:如25。

367的整数部分是(),十位上是(),表示(),个位上是(),表示(),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是(),表示(),百分位上是()表示(),千分位上是(),表示()。

2、复习比较两小数的大小。

1.45○1.5 25.7○25 7.28○7.82 8.4○4.80.1○0.01 5.28○4.99 3.00○3 3.12○3.120观察最后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小数的性质是什么?3、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合作 7.某文具零售商店准备从批发市场选购 A、B 两种文具,批发价 A 种为 12 元/件,B 种为 8 元/件。
A1
2. (吉林省 2010)如图,在一滑梯侧面示意图中,BD∥AF,BC⊥AF 于点 C,DE⊥AF 于 点 E.BC=1.8m,BD=0.5m,∠A=45º,∠F=29º. 学生独立 (1)求滑道 DF 的长(精确到 0.1m); 分析题意 (2)求踏梯 AB 底端 A 与滑道 DF 底端 F 的距离 AF(精确到 0.1m). 学会在实 (参考数据:sin29º≈0.48,cos29º≈0.87,tan29º≈0.55) 际问题中 构建数学 模型,应 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 题
10 5 10 15 X 元/件
4.(山东临沂市 2010) 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 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 a,b,c,d 对应密文 a2b,2bc, 2c3d,4d。例如,明文 1,2,3,4 对应密文 5,7,18,16。当接收方收到密文 14,9, 23,28 时,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
5.(北京市预测 2011 年中考)小明中午放学回家自己煮面条吃,有下面几道工序: (1)洗 锅盛水 2 分钟; (2)洗菜 3 分钟; (3)准备面条及佐料 2 分钟; (4)用锅把水烧开 7 分钟; (5)用烧开的水煮面条和菜要 3 分钟。以上各工序除(4)外,一次只能进行一道工序, 小明要将面条煮好,最少用 分钟。 学 后 反思
自主 学习
学生自己 完成,自 己解决不 了的问题 可以向其 他同学请 教
3.(山东荷泽 2010)刘谦的魔术表演风靡全国.小明也学起刘谦,发明了一个魔术盒,当 任意实数对(a,b)进入其中时,会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2+b-1,例如把(3,-2)放入其 中, 就会得到 32+(-2)-1=6. 现将实数对(-2, -3)放入其中, 得到的实数是 .
解疑 图所示
若该商店零售 A、B 两种文具的日销售量 y(件)与零售价 x(元/件)均成一次函数关系。其图像如
(1) 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通 过 (2) 该店计划这次选购 A、B 两种文具的数量共 100 件,所花资金不超过 1000 元,并希望全部售完 小 组 获利不低于 296 元,若按 A 种文具日销售量 4 件的售价和 B 种文具每件可获利 2 元计算,则该 合 作 店这次有哪几种进货方案? 完 成 (3) 若 A 种文具的零售价比 B 种文具的零售价高 2 元/件,求两种文具每天的销售利润 W(元)与 A 知 识 种文具零售价 x(元/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 A、B 两种文具零售价分别为多少时,每 内 化 天销售的利润最大? 吸收 y/件来自 学科授课 题目
数学
设计者
班级
三年二
专题复习——实际应用
1、熟练、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6. (吉林省 2010)在课外活动期间,小英、小丽和小敏在操场上画出 A、B 两个区域,一 起玩投沙包游戏.沙包落在 A 区域所得分值与落在 B 区域所得分值不同.当每人各投沙包 四次时,其落点和四次总分如图所示.请求出小敏的四次总分.
A B
小英 总分:34 分
目标 定向 中考 例题 解析
A B
小丽 总分:32 分
A B
小华 总分:?
1. A . 吉林省 2010)如图,为拧紧一个螺母,将扳手顺时针旋转 60º ( , ⌒ 扳手上一点 A 转至点 A 处.若 OA 长为 25cm,则AA 长为 _________cm(结果保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