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不良品管理

合集下载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作业。

不良品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客户投诉率,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二、目的和范围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不良品作业的管理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提高不良品的处理效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和影响。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生产作业环节中的不良品处理。

三、定义和分类1. 不良品定义: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作业。

2. 不良品分类: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不良品分为以下几类:a. 严重不良品: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有重大影响的不良品,需要立即停产处理。

b. 一般不良品: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有一定影响的不良品,需要及时处理。

c. 轻微不良品:对产品质量和安全影响较小的不良品,可以在后续工序中修复或处理。

四、不良品作业管理流程1. 不良品发现a. 不良品的发现可以通过自检、互检、专检等方式进行。

b. 不良品应及时记录并标记,确保不良品的可追溯性。

2. 不良品处理a. 严重不良品处理:- 立即停产,并通知相关负责人和质量部门。

- 质量部门进行不良品分析,确定处理方案。

- 根据处理方案进行不良品的处置,确保不良品不会再次进入生产流程。

b. 一般不良品处理:- 通知相关负责人和质量部门。

- 质量部门进行不良品分析,确定处理方案。

- 根据处理方案进行不良品的处置,确保不良品不会再次进入生产流程。

c. 轻微不良品处理:- 通知相关负责人和质量部门。

- 根据处理方案进行不良品的处置,可以在后续工序中修复或处理。

3. 不良品分析与改进a. 质量部门对不良品进行分析,找出不良品产生的原因。

b. 根据不良品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效果。

4. 不良品记录和报告a. 对每个不良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良品的数量、类别、原因等信息。

b. 定期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汇报不良品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工程现场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制度

工程现场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制度

工程现场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制度一、目的与范围为了建立和健全不合格品(不良品)处置管理制度,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规范不合格品(不良品)处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工程施工的环节,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监理等。

二、定义1.不合格品:指与设计要求、标准规范不符,不具备正常使用功能或预期寿命的物质和产品。

2.不良品:指产品表面有破损、变形、缺陷等影响产品外观质量的缺陷。

三、不合格品(不良品)的处置材料1.处置材料:不合格品(不良品)由施工单位负责归类整理,并填写《不合格品(不良品)处置报告表》。

四、不合格品(不良品)的处置流程1.发现不合格品(不良品)后,施工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和安装,并将不合格品(不良品)移交给专人进行归类整理。

2.归类整理后,填写《不合格品(不良品)处置报告表》,经质检科验收后报监理部门进行备案。

3.根据不合格品(不良品)情况,施工单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自行修复、委托专业公司进行修复、退货、更换等。

4.不合格品(不良品)的处置过程中,应留存相关证明材料,以备之后的审计和验收。

五、责任分工1.施工单位负责对发现的不合格品(不良品)进行归类整理并填报处置报告表。

2.质检科负责验收归类整理后的不合格品(不良品),并将验收结果报监理部门备案。

3.监理部门负责审核和备案由施工单位填报的不合格品(不良品)处置报告表,并监督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设计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不良品)的处理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5.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积极配合,共同完成不合格品(不良品)的处置工作。

六、监督与检查1.监理部门有权随时对工程现场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品(不良品)要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处置。

2.施工单位应配合监理部门的检查工作,并提供与不合格品(不良品)相关的资料和材料。

3.监理部门应定期进行不合格品(不良品)处置情况的检查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4.监理部门对不合格品(不良品)的处置结果负责核验和备案。

车间生产不良品管理制度

车间生产不良品管理制度

车间生产不良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加强车间生产过程中不良品的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效率,减少不良品数量,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车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品的管理。

三、不良品的定义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未能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或者零部件。

不良品有以下几种情况:1. 产品外观不良2. 产品尺寸不良3. 产品性能不良4. 产品功能不良5. 其他不良情况四、不良品管理责任1. 生产部门负责人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负责,并负责组织制定不良品管理计划和执行。

2. 质量部门应负责监督和检查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情况,并及时提出改善措施。

五、不良品的管理流程1. 检测阶段:生产车间应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检测,发现不良品应立即进行标记并报告。

2. 分类整理:生产车间应将不良品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分别整理出产品外观不良、尺寸不良和性能功能不良等不良情况。

3. 报告评估:生产车间应对不良品进行评估,确定不良品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并及时向质量部门报告。

4. 处理措施:质量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制定不良品处理方案,并通知生产车间执行。

5. 整改改进:在处理不良品的过程中,质量部门应及时进行相关整改改进措施的跟踪和评估,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六、不良品的处置方式1. 产品外观不良:可通过重新清洗、修复、翻新等方式进行处理。

2. 产品尺寸不良:可通过重新加工、整形等方式进行处理。

3. 产品性能不良:可通过更换零部件、重新调试等方式进行处理。

4. 产品功能不良:可通过重新组装、重新调整等方式进行处理。

5. 其他不良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置方式。

七、不良品管理的监督和检查1. 质量部门应定期对生产车间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良品情况时应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2. 生产车间应对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发现不良品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并进行处理。

八、不良品管理的评估1. 质量部门应对不良品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不良品管理的有效性和效果。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一、引言不良品作业管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以确保不良品的及时发现、处理和追溯,最终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

二、定义1. 不良品: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或物料。

2. 不良品作业:指对不良品进行处理、追溯和记录的一系列操作。

三、不良品作业管理流程1. 不良品发现a. 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不良品移至指定区域。

b. 不良品应进行初步分类,如产品不良、材料不良等,并进行标识。

2. 不良品处理a. 不良品应由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包括修复、返工、报废等。

b. 不同类型的不良品应有相应的处理流程和标准,以确保处理结果符合质量要求。

3. 不良品追溯a. 对于不良品的处理过程,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处理人员、处理时间、处理方式等。

b. 不良品的追溯应包括追溯到具体的生产批次、生产线、操作人员等,以便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 不良品报告a. 不良品的处理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包括质量管理部门、生产部门等。

b. 报告内容应包括不良品数量、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5. 不良品分析与改进a. 对于不良品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b. 不良品分析和改进应由专门的质量管理团队负责,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不良品作业管理的责任与要求1. 生产部门a. 生产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不良品作业管理制度,并确保执行。

b. 生产人员应接受不良品作业管理的培训,提高对不良品的发现和处理能力。

2. 质量管理部门a. 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不良品作业管理流程和标准,并监督执行情况。

b.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不良品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 相关部门合作a. 不良品作业管理需要各部门的紧密合作,包括生产、质量、采购等部门。

现场不良品处理流程

现场不良品处理流程
以上项目,数量有多少?什么时候开始处理?谁来 负责担当?在哪处理?等等都要确定下來.
(3).以作业方法为线索,展开对策.
A.工序內用什么新的作业方法?
B.QC增添什么新的检查方法?
C.QA更改什么规格?
以上项目,数量有多少?什么时候开始处理?谁来负责担当?在 哪处理?所有这些都要确定下來.
当发生大量不良品时,甚至要考虑暂停生产,优先处理不良品. 如果不良品的处理费用,远远超过重新制造一台新品的话,那不妨 考虑将不良品废气处理还更好些.
2.归咎他责型.
.这种人姓“赖”,什么事都敢推开,所有的不良
品全都不关自己的事,推脱理由多得让人
以置信.要么是己从来没学过;要么是前辈沒教好;要 么同事“坑”了自己……总能打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其实质是能力不足,不愿承担自己的責任.让这种人解 決不良品,不良品还没动一根“毛”,內部责任追究的 “战火”早已熊熊燃起,结果只会导致各部门內战不休, 分散了团体的力量,事情越办越乱.
3.孤芳自赏型.
这种人滿足于维持现有的品质水平,只要不
是大的不良,一点不着急,不愿改善现状,总以为“神
仙也不过如此”.
其实质是故步自封,不求上进,让这种人解決不良品, 慢性,数量少的不良品,永远都解決不了.
4.开拓解決型.
这种人从不拒绝任何不良品的挑战,一旦发生不 良品,不等不靠,想方设法解決不良,看到现有成绩也看 到不足,从不停止改善的脚步,也只有这人才真正掌握对 付不良品的实战能力.
(1).尽可能使用高精度的测试仪器取数据.
(2).审图,读取数据时不偏不倚,不人为地改动数据.
(3).运算公式,方程式时,再三确认有无代入错误.
当不良原因查明之后,便要进行对策实施,不良对策不是简单 地下一道加工.选别,修理的指示,而是要制定整体的挽救方法,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不良品的处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项工作,合理、规范的处理方法和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处理不良品,减少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重点探讨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一、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1.严格质量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设备维护等措施,尽可能降低产品不良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2.不良品分类:不良品可以分为工序不良品、机器不良品、原材料不良品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不良品需要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法。

3.确定责任人:对于损坏或者不合格的产品,应该及时确定责任人,并对其进行追责处理,以起到警示作用,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4.不良品登记:每一批次的不良品都应该进行登记,包括不良品数量、不良现象、不良产生原因等。

通过登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

5.处理方法:根据不良品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多种处理方式,例如重工、返修、报废等。

处理时需要考虑成本、产品是否可以修复等因素。

二、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1.制度建立:企业应建立不良品处理的管理制度,明确不良品的处理流程及责任分工。

制度应包括不良品的分类、处理方法、责任人、处理时限等内容。

2.责任追究:对于不良品的产生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

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能够增强责任意识,促进质量管理的改进。

3.信息共享:不良品处理的信息应及时共享给相关部门,如质量控制部、生产部等。

通过信息共享,可以加强对不良品处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提高处理效率。

4.建立激励机制: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不良品处理工作,企业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奖励出色的不良品处理成绩、组织培训提升员工处理能力等。

5.定期汇报:企业应定期对不良品处理的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包括处理数量、处理结果、改进措施等。

通过定期汇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总结:不良品处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合理、规范的处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现场不良品管理看板

现场不良品管理看板

现场不良品管理看板
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价、处置,以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安装和交付,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

从进货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不合格品和可疑产品的控制。

品保部负责对原材料的检验放行,品保部负责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放行。

品保部检验员负责/组织对来件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提出处置意见。

技术部、品保部主管负责对不合格品使用的验证。

品保部来料检负责/组织对所有供应商提交的不合格品进行筛选、返工和自检。

品保部供应商管理负责完成对不合格零件的索赔。

采购部负责对不合格件的退货处理。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已作报废处理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

进货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贴上不合格标识,开具《不合格品处理单》上,由相关检验员进行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检验主管批准,必要时由检验员组织技术开发部、采购部对其进行评审,并填写处置意见。

处置意见一般为:退货、让步接受、挑选、返工/返修和报废。

若评审结论为退货,由采购部进行退货处理;由品保部总监批准后放行;若为挑选,由使用部门挑选;若为返工/返修( 必要时由技术部制定返工/返修指导书),由品保部组织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后经入库检验合格后入库。

让步接受的验证结果,挑选、返工/返修的结果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上,并跟踪使用情况;若为报废,则由采购部跟供应
商确认后,由仓库处理。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或者半成品。

不良品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二、目的本文旨在制定一套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准确地处理,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三、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生产环节中可能出现不良品的部门和岗位,包括生产车间、质检部门、仓库等。

四、管理流程1. 不良品的发现和记录a. 生产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应立即停工并将不良品报告给质检部门。

b. 质检部门接到不良品报告后,应及时记录不良品的种类、数量、产生原因等信息,并将其归档备查。

2. 不良品的分类和评估a. 质检部门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其进行分类,如外观不良、功能不良等。

b. 对于每个不良品,质检部门应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3. 不良品的处理和纠正措施a. 对于可以修复的不良品,应及时进行修复,并记录修复过程和结果。

b. 对于无法修复的不良品,应按照公司规定进行报废处理,并记录报废原因和数量。

c. 质检部门应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4. 不良品的追溯和反馈a. 质检部门应建立不良品追溯系统,追踪不良品的流向和去向,以便进行溯源和召回。

b. 对于因不良品引起的客户投诉,质检部门应及时处理并给予客户满意的解决方案。

五、责任与权限1. 生产作业人员的责任与权限a. 生产作业人员有责任及时发现和报告不良品,并配合质检部门进行处理。

b. 生产作业人员有权限停工并报告不良品。

2. 质检部门的责任与权限a. 质检部门有责任对不良品进行分类、评估和处理,并提出纠正措施。

b. 质检部门有权限决定是否修复或报废不良品。

3. 管理部门的责任与权限a. 管理部门有责任监督和指导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

不良品仓库管理制度模板

不良品仓库管理制度模板

不良品仓库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规范不良品的管理和控制流程,确保不良品得到妥善处理,防止不良品流入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不良品的识别、隔离、存储、处理和报告。

三、职责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不良品的判定、分类和记录。

2. 生产部门负责不良品的初步隔离和报告。

3. 仓库管理部门负责不良品的存储和管理。

4. 维修部门负责不良品的维修和再利用。

四、不良品的识别与隔离1. 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应立即进行标识,并隔离存放在指定区域。

2.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隔离。

五、不良品的存储1. 不良品仓库应有明确的标识,防止与合格品混淆。

2. 不良品应按照类别进行分区存放,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 仓库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不良品进行盘点,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六、不良品的处理1. 不良品的处理方式包括返工、维修、报废等,具体方式由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不良品的具体情况决定。

2. 返工或维修后的不良品需重新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入库或流入下一生产环节。

3. 报废的不良品应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七、不良品的报告1. 生产部门发现不良品应立即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并填写不良品报告。

2.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汇总不良品数据,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记录与文档管理1. 所有不良品的相关记录应详细、准确,并保存足够的时间以备查询。

2. 不良品的记录和文档应按照公司的文档管理规定进行存档。

九、培训与宣导1. 定期对员工进行不良品管理制度的培训,提高员工对不良品管理的认识和执行力度。

2. 通过宣传栏、会议等方式,不断宣导不良品管理的重要性。

十、监督与改进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不良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根据监督结果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不良品管理制度。

十一、附则1. 本制度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原有相关制度同时废止。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不良品,这些不良品对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中不良品的及时处理和管理,制定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不良品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和管理,以减少不良品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生产环节中可能出现不良品的部门和岗位。

四、定义1. 不良品: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材料。

2. 不良品作业:指对不良品进行处理和管理的工作。

五、不良品作业管理流程1. 不良品发现- 不良品应由生产人员、质量控制人员或检验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

- 发现不良品后,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良品进行标记或隔离,以免混淆。

2. 不良品处理- 不良品应由专门的处理人员进行处理,包括修复、返工、报废等。

- 处理人员应根据不良品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3. 不良品管理- 不良品管理人员应对处理后的不良品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以便找出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 不良品管理人员应定期向相关部门和岗位报告不良品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责任与权限1. 生产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和检验人员有责任及时发现不良品,并及时报告。

2. 处理人员有责任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不良品进行处理,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3. 不良品管理人员有责任对处理后的不良品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4. 相关部门和岗位应根据不良品管理人员的报告,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七、培训与沟通1. 公司应定期组织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的培训,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并遵守规范。

2. 不良品管理人员应与相关部门和岗位进行沟通,及时传达不良品情况和改进建议。

八、监督与改进1. 公司应建立不良品作业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对不良品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估。

2. 根据检查和评估结果,公司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不良品作业管理的效果。

现场不良品管理规定

现场不良品管理规定

现场不良品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对现场不良品进行规范管理,避免不良品流出。

2、建立
此规定由品质部编制审核和发放。

3、定义
不良品是指不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

4、适用
本规定适用于高圣公司内部生产现场不良品的管理。

5、内容
(1)不良品发生的处置方法
A、不良发生后,需按照“标识,隔离,处置”方法进行。

即,不良品按照不良项目放入规定的不良品盒中,标识清楚,并与良品分开放置。

B、对于不可返工的不良品,在进行记录台账后,班组长可直接报废。

C、对于可返工的不良品,需与品质部门确认返工品的质量(包括尺寸和外观
和特性等),确认OK后,方可进行返工。

在未经品质部确认前,不可私
自进行返工,出荷。

(2)返工品处置方法
A、返工品必须与正常品分开,并作上记号。

B、需安排有经验检查员进行重检,QC抽查基数需与正常品提高一倍,QC
尺寸测量,必须全尺寸进行测量。

C、返工品出荷需与正常品分开包装和标识,不得与正常品混包出荷。

D、返工品需记录好返工台账。

6、不良品处置流程。

现场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现场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不良品的归属人应及时处理,从不良品进如后5天内完成,区域负责人对不良品区检查时如发现 不良品呆滞在5天以外时从该区域内拉出,放在废料区。
处理完的不良品领班应把《不良品出入登记表》中的结案日期和确认人填写完整,即使报废也要 填报废的,由不良品归属单位负全责。
冲压现场不可以放置不良品,除正在处理的外。
6、相关表单:
《不良品出入登记表》
5、管理办法:
当班次生产中发现不良时需及时隔离,不可放置在生产现场。
不良发生时及时通知当班领班处理。
当班所产生的不良品如当班无法处理,或无法处理完需拉到不良品区域。
不良品区域有《不良品出入登记表》当班领班和员工把不良放入前应先填写此表格上的内容。 不良品放入时区域负责人需打开不良品区域的大门,放入后锁上,同时区域负责人也要确认《不 良品进出登记表》的登记是否完整,如不完整可以要求其领班填写完整,不填写的不予放入。
现场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1•目的:
为避免不合格品被误用和流出, 进而实施适当管控措施以使不良品区域的不良产品有明确的标示原因和处理 方式及流向。制定本办法为现场不合格品处理实施依据。
2、 范围:
凡本公司所生产之所有不合格产品皆适用。
3、区域管理人:
冲压D区领班
4、参考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制程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工厂生产现场不良品管理办法

工厂生产现场不良品管理办法

现场不良品管理办法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防止生产现场由于疏忽而使用或发运不良品,规范不良品的处理工作,争取处理时效,以提升质量,促使运作顺畅,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不良品(半成品和成品)的控制与处理。

第3条相关部门的职责1.质量管理部负责对不良品控制程序的实施,并监督不良品的筛选、标识、隔离工作。

2.生产部负责对不良品的筛选、标识、隔离工作。

第2章不良品的鉴别、标识第4条不良品的鉴别、标识、隔离由质检人员负责,处理方式有让步接收、返工、返修、降级(限于成品)、报废等。

第5条不良品的标识方法1.返工、返修、让步品用记号笔/标签等直接在产品上作标记和(或)置于不良品箱(柜)中,大件涂黄色另放。

2.降级成品用记号笔/标签等直接在产品上和(或)包装箱上作“J”标记。

3.废品涂红色和(或)挂标签和(或)置于废品箱(柜)中。

第3章不良品的处理第6条不良品作让步接收处置的,由责任者在不良品处理单上提出不良品的处理建议和申请。

第7条不良品作返工、返修品处置的,按下述步骤进行。

1.质检员开具不良品处理单,送交工段长(车间主任)。

2.工段长(车间主任)安排返工(返修)人员和时间,并要求在不良品处理单送达1~2周内完成返工(返修)工作。

3.返工(返修)人员做好返工(返修)品不同时间段(1~2周)的隔离和标识工作。

4.返工(返修)品处理后须经质检人员复检合格后放行,并做好复检记录。

第8条不良品作降级处置的,由质检员直接在不良品处理单上填明,降级成品(二等品),可以在固定的配件市场上销售。

第9条不良品作废品处置的,由质检员直接开具不良品报废申请书,上报审批,并做好不良品的标识和隔离工作。

第10条不良品处理工作完成后,由责任单位填制不良品处理报告单,递交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后备案存档。

第4章附则第11条本办法的生效、修订、废止必须经总经理批准同意。

第12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执行。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标题: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引言概述:不良品作业管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规范的不良品作业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一、不良品分类管理1.1 不良品定义: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或半成品。

1.2 不良品分类: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原因,可以将不良品分为外观不良、功能不良、工艺不良等。

1.3 不良品标记:对于不良品应该及时标记,包括标注不良品种类、数量、原因等信息,以便后续处理。

二、不良品处理流程2.1 不良品处理责任:明确不同岗位的不良品处理责任,包括生产人员、质检人员、管理人员等。

2.2 不良品处理流程:建立不良品处理的标准流程,包括不良品上报、评估、分类、处理、记录等环节。

2.3 不良品处理记录:对每一批次的不良品处理情况进行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三、不良品原因分析3.1 根本原因分析:对于频繁出现的不良品,应该进行深入的根本原因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3.2 问题解决措施:根据不良品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3.3 持续改进:不良品原因分析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不断寻找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四、不良品再利用4.1 修复再利用:对于一些可以修复的不良品,可以考虑进行修复处理后再利用,减少浪费。

4.2 二次加工利用:将不良品进行二次加工处理,改变其用途或外观,使其成为合格产品。

4.3 废品回收利用:对于无法修复或二次加工的不良品,应该进行废品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不良品作业管理评估5.1 定期评估:对不良品作业管理进行定期评估,检查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进行改进。

5.2 绩效考核:将不良品作业管理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和执行管理规范。

5.3 持续改进: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一、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1.不良品的定义:不符合质量要求、无法正常使用或销售的产品。

2.不良品的分类:产品不良和过程不良。

3.不良品处理的目的:确保产品质量,保障用户权益,提高企业信誉。

4.不良品处理的原则:快速、高效、有效、合规。

5.不良品处理的责任:质量部门负责不良品处理工作,管理部门提供支持。

6.不良品处理的流程:a.不良品的收集和登记:生产工人在发现不良品时,应立即收集,并填写不良品登记表。

b.不良品的分类和分析:质量部门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并进行原因分析。

c.不良品的处置方案制定: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d.不良品的处置执行:按照处置方案,对不良品进行处理,如修复、返工、报废等。

e.不良品处理结果的跟踪和评估:对处理后的不良品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二、不良品处理方法1.修复:对可以修复的不良产品,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等操作,使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2.返工:对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进行重新加工,消除不良因素,使其达到标准要求。

3.报废:对无法修复或返工的不良品,进行报废处理,确保不进入市场或二次使用。

4.再制造:对可再利用的不良品进行再加工,以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5.追溯:对不良品进行追溯,从质量控制层面找出产生不良品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预防。

三、不良品处理的管理制度1.不良品处理的责任划分:明确质量部门和管理部门在不良品处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团队。

2.不良品处理的流程规范:制定不良品处理的标准流程,并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流程的执行和质量的控制。

3.不良品处理的记录和统计:建立不良品处理的记录系统,对每一次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统计,以便后期分析和改进。

4.不良品处理的监督和评估:建立不良品处理的监督机制,对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5.不良品处理的奖惩机制:根据不良品处理的效果和质量控制状况,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激励员工参与不良品处理工作。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者半成品。

对于企业来说,不良品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增加成本和资源浪费。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目标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管理不良品,减少不良品数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品,减少资源浪费和生产停机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3. 优化生产流程:通过分析不良品产生原因,找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三、管理流程1. 不良品的定义和分类(1) 不良品的定义: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或者半成品。

(2) 不良品的分类:按照不良程度和不良类型分类,如严重不良品、一般不良品、轻微不良品;外观不良品、功能不良品等。

2. 不良品的发现和记录(1) 不良品的发现:由质量检验员、生产工人、设备监控系统等进行发现。

(2) 不良品的记录:及时记录不良品的数量、类型、发现时间、发现地点等信息,并填写不良品报告。

3. 不良品的处理和处置(1) 不良品的处理:根据不良品的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返工、报废、重新加工等。

(2) 不良品的处置:将已处理的不良品进行标识、分类和存储,防止混淆和再次使用。

4. 不良品的分析和改进(1) 不良品的分析:对不良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不良品产生的根本原因,如设备故障、操作不当、原材料质量问题等。

(2) 改进措施的制定:根据不良品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加强设备维护、提高员工培训、优化供应链管理等。

5. 不良品的监控和评估(1) 不良品的监控:建立不良品监控指标,定期对不良品进行监控和统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不良品的评估:对不良品的处理和改进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

四、管理要求1. 建立不良品作业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流程,确保规范执行。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不良品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规定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规定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规定一、不良品的定义不良品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或者无法正常使用的产品,包括产品外观缺陷、功能不全等问题。

二、不良品处理的目的1.确保产品质量:及时处理不良品,避免不良品影响正常的生产和销售。

2.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减轻生产工人的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3.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及时处理不良品,确保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三、不良品处理方法1.检验分类: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程度,将不良品进行分类,方便后续处理。

2.返工修复:对能够修复的不良品,进行返工修复,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后再次出售。

3.报废处理:对无法修复的不良品,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废处理,防止流入市场。

4.责任追溯:对于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不良品,要追溯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同类问题。

四、不良品处理管理规定1.责任划分:明确不良品处理的责任划分,包括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等的职责,确保不良品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记录管理:建立不良品处理台账和记录,包括不良品数量、处理方法、追溯责任等信息,做到记录真实、及时、详细。

3.检验报告:对于不良品进行详细的检验和分析,生成检验报告,以供后续的处理和改进参考。

4.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不良品处理相关的培训,提升员工的处理能力和质量意识。

5.改进措施: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不良品,要进行深入分析,从原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五、不良品处理的注意事项1.遵守法规:在不良品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处理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环保处理:对于不良品的报废处理要进行环境友好型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保护知识产权:不良品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需引起重视,确保知识产权的保护。

4.加强沟通协调:保持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汇报不良品处理情况,并争取相关支持和资源。

工程现场不合格品(不良品)处置管理制度

工程现场不合格品(不良品)处置管理制度

工程现场不合格品(不良品)处置管理制度1项目部应对现场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并管理。

2现场发生的不合格品包括物资不合格品、检验批不合格品和施工试验检测不合格。

3现场物资不合格品指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以下情况:(1) 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2) 不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3) 不符合项目物资计划规定的要求。

4现场检验批不合格品指检验批质量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要求,包括建设和监理单位、建设行政主管质量监督部门、公司和项目部(检查)人员提出的质量问题。

5现场施工试验检测不合格指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的施工试验检测,不符合相关施工规范、规程和标准的规定。

(详见施工试验检测管理制度)6物资不合格品的处置,物资设备部应采用以下方式:(1) 拒收、退货或报废;(2) 限制使用范围或降级使用;(3) 让步处理(加工使用或改变用途)。

7检验批不合格品的处置,工程管理部门应采用以下方式:(1) 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时,进行返工、返修或加固处理。

处理前应制定技术方案并与建设和监理单位沟通协商;(2) 工程质量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经设计单位核算确认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时,应与建设和监理单位沟通协商,要求作让步处理;(3) 现场施工条件不允许返工、返修,检验批质量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仅影响外观时,应与建设和监理单位沟通协商,要求不作处理。

8施工试验检测不合格发生时,应采用检验批不合格品处置方式,处置完工后应进行二次施工试验检测。

9检验批不合格品和施工试验检测不合格处置后,工程部应要求建设和监理单位重新组织按技术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10建设单位提供的物资属不合格品时,适用本制度。

11物资设备部、工程管理部门应分别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台账。

不良品处理流程及相关规定

不良品处理流程及相关规定

不良品处理流程及相关规定为了加强现场管理,促进生产顺利进行和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品误用或流入下一道工序或者出厂,XXX制定了不良品处理流程及相关管理规定。

该规定适用于公司各车间和物管部。

在该规定中,不良品被定义为生产过程或产品最终检查时,发现与标准要求不符的产品。

为了有效管理不良品,提高产品品质,管理规定如下:1.当原材料或外协零部件进入工厂时,外协厂家必须到外检处待检。

检验合格后,质量部开具检验合格单,物管部凭来料检验合格单对原材料或外协件入库。

如果检验合格单不清晰或没有检验合格单,物管部将拒收此类产品入库。

如果在外检处检验不合格,质量部将直接退回生产厂家。

2.领料人员在领料时必须凭来料检验合格单领取物料。

如果对物料质量情况不明确,必须先咨询质量部门。

如果对产品质量有异议,必须及时报告质量部,并经质量部书面同意后方可领料。

3.员工在过程自检中发现任何质量问题时都必须及时报告管理人员或车间主任,并对已加工产品实施100%检测。

管理人员在接到员工的质量异议时,必须做出明确的处理意见。

如果问题重大,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单,按照流程处理,并及时跟进质量问题。

4.管理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员工因操作错误而造成不良品时,必须立即停止该操作员作业,隔离已加工产品。

由操作者对隔离产品实施100%检测。

同时,管理人员对操作者现场实施培训,直到该操作员可以独立正确操作后方可离开。

5.管理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若发现因不可抗力或因工艺缺陷、料件自身质量较差等因素而造成生产出不良品时,立即停止作业并隔离已加工产品。

由操作者对隔离产品实施100%检测。

管理人员及时报告车间主任,由车间主任牵头查找问题根源,并制订相关解决方案后再进行生产。

6.经判定不合格的产品由质量部填写不合格产品标识卡,最后集中到车间的“不良品放置区域”。

凡出现将不良品当良品流入下工序时,必须彻查转序原因,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因上工序无明显不良原因标示或无标示而造成转序的,由上工序操作者承担80%责任,由管理负20%责任。

车间不合格品管理细则

车间不合格品管理细则

不合格品管理细则一、不合格品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质量标准、技术要求或客户要求的产品。

这些产品可能由于原材料问题、生产工艺不当、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

二管理细则1.操作人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发现、标识、隔离、追溯;按照要求处理自检产生的责任废品,废品放置于指定区域,切勿放置于料废待处理区。

2.如操作者不能判定是否废品或料废,必须经主管工艺员判定后方可放置,不得私自放置,否则视同故意将废品放置于料废区。

3. 操作者在放置废品时,必须使用红色标识卡,明确标识出以下内容:产品名称、数量、操作者、废品现象、时间。

4.料废品,操作者在缺陷部位用白色记号或黑色油笔做标记,集中放置指定区域。

5.操作者不得私自藏匿或销毁废品。

违反按照废品价格100%考核;6.班组长是本组不合格品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现场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废品放置红色盒、可疑品放入黄色盒,料废放置指定区域),配合技术人员处置不合格品。

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本班组的PPM、万元内废。

自检废品由班组长处理,料废由主管工艺员处理。

7.设备故障、调试机床造成的不合格品由设备技术员确认签字;保修期内出现设备故障造成废品由设备技术员联系设能处签字处理;维修人员每次处理故障所签废品数量不能>2件。

8.因工装、刀具制造问题造成的不合格品,由生产准备在《不合9.因新刀具试验、新产品试制、工艺试验、提升生产效率、设计更改造成的不合格品,由主管工艺员联系相关单位主管技术员在《不合格品处理单》上签字确认。

10.技术组负责不合格品统计分析工作,制定《优先减少计划》,进行质量改进。

违反每次考核责任人50元。

11. 对于内、外单位出现的不合格品,由班组长及主管工艺员快速响应赶到问题现场,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围追堵截不良品,制定有效的后续改进措施。

若出现人员不够时,由计调员统一协调。

违反每次考核责任人50元。

12.不合格品返工返修:车间内部自制件不合格,经评审为返工/返修品的,车间技术员拟定《返工/返修指导书》,计调员安排实施返工/返修和交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分发
部门
数量
部门
数量
生产部
1
******目录******
项次内容页次
文件分发1
目录2
修订履历3
1目的4
2范围4
3参考文件4
4定义4
5职责4
6作业流程4
7作业内容4
8附件7
修订履历
版本
修改条款
修改内容
修改人
修定日期
A
/
1.目的:
为防止生产现场由于疏忽而使用或发运不良品,规范不良品的处理工作,争取处理时效,以提升质量,促使运作顺畅,特制定本办法。
7.3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8.附件:
8.1 Appendix1物料申领单
5.2生产部负责对不良品的筛选、标识、隔离工作。
6.作业流程:N/A
7.作业内容:
7.1不良品的鉴别、标识、隔离。
7.1.1不良品的鉴别由生产部人员根据品质部提供的不良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7.1.2不良品的标识由检出人员在不良位置贴上标签,并注明不良名称。
7.1.3不良品标示后归入不良品区或维修区,与正常品隔离防止混乱。
7.2.4不良品作废品处置的,由质检员开具《不良品报废申请书》,上报审批,并做好不良品的标识和隔离工作。
7.2.5不良品退回处理
7.2.5.1核对实物与《不良品清退一览表》所记录的来自体内容称、编号、数量是否一致。
7.2.5.2自责品要退回仓库进行报废。生产现场应对所有不良品进行造册登记,即填写《不良品清退一览表》。该记录与实物必须相符。
7.2不良品的处理
7.2.1不良品作返工、返修品的,按下述步骤进行。
7.2.1.1在线不良品登记后送交维修区维修。
7.2.1.2QC检出的不良品根据品质部开具的《纠正与预防行动报告》执行相应流程和操作。
7.2.1.3返工(返修)品处理后须经质检人员复检合格后放行,并做好复检记录。
7.2.2不良品作降级处置的,由质检员直接在《不良品处理单》上填明,降级成品(二等品),可以在固定的配件市场上销售。
7.2.6注意事项
7.2.6.1不良品上应标识不良部位或添附说明文字。如果是整批退回的话,则附上判定部门发出的文件。
7.2.6.2若不良品在后工序就地处理的话(前工序负责),则无须运送回前工序。如果需要运回前工序才能处理的话,则须填写《物料转移单》,以进行数量上的管理。
7.2.7不良品处理工作完成后,由责任单位填制《不良品处理报告单》,递交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后备案存档。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不良品(半成品和成品)在产线的控制与处理。
3.参考文件:N/A
4.定义:
不良品是指由于设计、加工、总装配、测量器具、检查方法、规格设定等方面的失误,导致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况。
5.职责:
5.1质量管理部负责对不良品控制程序的实施,并监督不良品的筛选、标识、隔离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