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20《创造宣言》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附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崇.拜(chóng)彼.此(bǐ)塑.像(sù)中.伤(zhōng)B. 豢.养(juàn)不朽.(xǔ)和谐.(xié)卦.辞(guà)C. 懒惰.(duò)沙漠.(mò)鲁钝.(dùn)桑.叶(sāng)D. 懦.夫(nuò)雕.刻(diāo)樵.夫(jiāo)单调.(dià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石像繁植倘若用武之地从天而降B. 惯通单调封锁哑口无言先知先觉C. 镰刀枯干茅草走头无路接二连三D. 屋檐瀑布飞禽一丝一毫参天大树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 在作文时,我们一定要详略得当,绝不能添枝加叶,画龙点睛....。
C. 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 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4.九(二)班准备开展“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一说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莫尔斯在设法制造出强大的足以越过大洋的电报信号前一筹莫展。
一天,他看到拉车的马匹在驿站被换下来,联想到电报信号的中继站,即每隔一段距离把电报信号放大,使问题得以解决。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架桥就是靠修筑桥墩来实现的,当遇到难以打桩架桥时怎么办?发明家布伦特看到蜘蛛吊丝做网时,联想到造桥,顿时恍然大悟,从而发明了吊桥。
探究结果:______活动中,有同学当场作诗,请你写两句给他接下去。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5.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习题(含答案)
《创造宣言》基础练习一、字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遁词()玄奘()懦夫()苏彝士()(二)解释下列词语遁词:鲁钝:众叛亲离:二、课文(一)填空1.《创造宣言》是一篇,作者反驳了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从而得出,的结论。
2.“遁词”的近义词有、;“鲁钝”的近义词有、。
(二)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通过的论证方法,反驳了、、、的错误观点。
2.《创造宣言》这篇驳论文运用的主要写法是()A.先破后立B.先立后破C.边破边立D.先破后立再破3.简答(1)本文作者的出发点和写作意图是什么?(2)“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一句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3)“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一句的含义及作用。
(4)如何理解“罗丹说:‘恶是枯干。
’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5)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的提出?参考答案一、(一)dùn xuán zàng nuòzhíyísài háo(二)遁词:因理屈词穷而避开正题所说的推托应付的话。
鲁钝:不敏锐,笨拙。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
形容十分孤立。
二、(一)1.驳论文五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2.托词借口愚钝迟钝(二)1.举例论证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了、陷入绝境2.A3.(1)作者针对“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观点进行有力的反驳,是为了大大增强人们的创造意识。
(2)含义:只要有勇气,我们即使身陷绝境也能创造出一片天地。
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借歌德的话来论述玄奘、哥伦布、莫扎特最终成功是因为他们有勇气继续创造,点出了创造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0《创造宣言》课堂同步作业试题及答案
《创造宣言》课时练一、语基标训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中.伤( ) 监.牢( ) 遁.词( )崇.拜( ) 曾参.( ) 懦.夫( )豢.养( ) lián( )刀鲁dùn( )2.文学常识填空。
(1)陶行知,安徽歙县人,教育家。
主要教育思想是“”,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2)罗丹, (国籍)雕塑家、艺术理论家。
代表作有《》《青铜时代》等。
(3)歌德, (国籍)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
代表作有《浮士德》《》等。
(4)《易经》又称《》,家经典之一,相传是 (人名)在狱中所作。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塑相六贤祠哑口无言山穷水尽B.金刚无字碑走头无路众叛亲离C.卦辞茅草房画龙点晴陷入绝境D.封锁安魂曲自暴自弃接二连三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2)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3)你不能________你的责任。
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
A.平庸鲁钝放任B.平凡鲁莽放弃C.平庸鲁莽放任 D.平凡鲁钝放弃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B.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持续走低,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下滑。
C.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D.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B.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C.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D.点滴的创造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
部编(统编)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创造宣言练习【精品】
20 创造宣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和谐.(ié) 懦.夫(nuò)豢.养(huàn) 曾.参(ēng)B.遁.词(dùn) 灌溉.(gài)烟囱.(cōng) 鲁钝.(dùn)C.创.造(chuàng) 中.伤(hòng)崇.拜(chóng) 屋檐.(yán)D.镰.刀(lián) 塑.像(suò)铺.子(bù) 玄奘.(àng)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画龙点睛自暴自弃山穷水尽B.走头无路众判亲离哈哈大笑C.参天大树先知先觉哑口无言D.平凡单调一丝一毫万像同毁3.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平凡单调,________懒惰者之遁词。
________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
A.可见只是既已B.可见但是既然C.可能但是既已D.可能只是既然4.2017·杭州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最近,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5.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都不能明白。
老师说:____________。
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说:____________。
20《创造宣言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0 创造宣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塑.像( ) 遁.词( ) 中.伤( )鲁钝.( ) 豢.养( ) 懒惰.(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有人说:山穷水尽,走头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②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zàng,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③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④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⑤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懦.夫( ) 玄zàng(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3)②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用波浪线画出语段的事实论据。
其运用的是的表达方式。
(5)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众叛亲离”相同的一项是 ( )A.取得佛经B.三重压迫C.粮水断绝D.山穷水尽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件事不管是谁做的,我们一定要查他个山穷水尽....。
B.我们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努力克服,不能自暴自弃....。
C.写作文时,我们一定要做到详略得当,绝不能添枝加叶,画龙点睛....。
D.张医生自认回天乏术....,能治好这个病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师要时常读书,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使学生运用知识,学习知识,热爱知识。
B.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了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你们的行囊中装下的虽然有难忘的记忆,更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饱满的人生。
②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思维方式是可以自己支配的。
④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
九语上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附解析)
九语上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附解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附解析)专题20《创造宣言》同步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1)譬( )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 )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答案]譬(pì)妄(wàng)[解析] “譬”容易读错。
譬如:拼音是pì rú,意思是比如。
虚妄:xū wàng词义:没有事实根据的。
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塑相六贤祠哑口无言山穷水尽B. 金刚无字碑走头无路众叛亲离C. 卦辞茅草房画龙点晴陷入绝境D. 封锁安魂曲自暴自弃接二连三[答案]D[解析]A.“相”应写作“像”;B.“头”应写作“投”;C.“晴”应写作“睛”;故选D。
3.选出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1)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2)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3)你不能________你的责任。
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你。
A. 平庸鲁钝放任B. 平凡鲁莽放弃C. 平庸鲁莽放任D. 平凡鲁钝放弃[答案]D[解析] “平凡”与“平庸”,既有共性,也有不同。
共性在于两者都含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意思,不同在于“平凡”多指社会属性,“平庸”多指个人特点,故(1)处应填写“平凡”;“鲁钝”的意思是。
“鲁莽”指言行不仔细考虑,轻率从事。
故(2)处应填写“鲁钝”;“放任”不加约束,听其自然。
“放弃”指丢掉,不坚持。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21分)1. (9分) (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①一滴水,在dé cháng sù yùan ________后,跃入金沙江,完成了圆满的丽江之行。
②我们shè jí________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③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nù bù kě è________。
④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dà shā fēng jǐng。
________。
2. (2分) (2018九上·简阳月考) 下列句子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历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B .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竞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C . 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它把岩石融化成砂砾,把峻岭劈成深渊。
D .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休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3. (2分)下列划线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 . 沉默有千钧之力,言论才有自由之光。
B . 像蜗牛这类的软体动物,要了解它的运动状况.为了不伤害它,只能观看,谁也动弹不得。
C . 老师关切的话语,像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田,让我倍感温馨。
D . 由于闯了大祸,小强战战兢兢地等着父母的批评。
4.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②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上册第20课《创造宣⾔》同步习题(含答案)《创造宣⾔》基础练习⼀、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遁词()⽞奘()懦夫()苏彝⼠()(⼆)解释下列词语遁词:鲁钝:众叛亲离:⼆、课⽂(⼀)填空1.《创造宣⾔》是⼀篇,作者反驳了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从⽽得出,的结论。
2.“遁词”的近义词有、;“鲁钝”的近义词有、。
(⼆)认真阅读课⽂,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通过的论证⽅法,反驳了、、、的错误观点。
2.《创造宣⾔》这篇驳论⽂运⽤的主要写法是()A.先破后⽴B.先⽴后破C.边破边⽴D.先破后⽴再破3.简答(1)本⽂作者的出发点和写作意图是什么?(2)“歌德说:没有勇⽓⼀切都完。
是的,⽣路是要勇⽓探出来,⾛出来,造出来的。
”⼀句的含义及在⽂中的作⽤。
(3)“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饭,除造粪之外,便⼀⽆贡献吗?”⼀句的含义及作⽤。
(4)如何理解“罗丹说:‘恶是枯⼲。
’汗⼲了,⾎⼲了,热情⼲了,僵了,死了,死⼈才⽆意于创造。
只要有⼀滴汗,⼀滴⾎,⼀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5)本⽂的中⼼论点为什么不开门见⼭的提出?参考答案⼀、(⼀)dùn xuán zàng nuòzhíyísài háo(⼆)遁词:因理屈词穷⽽避开正题所说的推托应付的话。
鲁钝:不敏锐,笨拙。
众叛亲离:众⼈反对,亲信背离。
形容⼗分孤⽴。
⼆、(⼀)1.驳论⽂五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是创造之⼈2.托词借⼝愚钝迟钝(⼆)1.举例论证环境平凡、⽣活单调、年纪太⼩、太⽆能了、陷⼊绝境2.A3.(1)作者针对“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观点进⾏有⼒的反驳,是为了⼤⼤增强⼈们的创造意识。
(2)含义:只要有勇⽓,我们即使⾝陷绝境也能创造出⼀⽚天地。
作⽤: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借歌德的话来论述⽞奘、哥伦布、莫扎特最终成功是因为他们有勇⽓继续创造,点出了创造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0 创造宣言 同步练习
创造宣言同步练习一、关于字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遁.词()玄.奘()懦.夫()苏彝.士()(二)解释下列词语遁词:鲁钝:众叛亲离:二、关于课文(一)填空1.《创造宣言》是一篇,作者反驳了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从而得三、扩展练习和语文活动(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善待挫折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
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自古英雄多磨难”。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
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
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
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1.第1段所列举的事例,证明了什么?2.第2段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3.第3段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4.第4段中,科学家贝佛里奇的话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5.第5段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二)每人搜集古今中外的关于创造的4个实例,在班级交流。
【部编版】2018年秋季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含答案
20*创造宣言01 积累运用1.阅读下列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sù)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
倘.(tǎng)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hén(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chóng(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huǐ(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2.选出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D)(1)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2)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3)你不能________你的责任。
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你。
A.平庸鲁钝放任 B.平凡鲁莽放弃C.平庸鲁莽放任 D.平凡鲁钝放弃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这副对联挂在这气派的厅堂,真是画龙点睛....。
C.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解析:B.“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B.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持续走低,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下滑。
C.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D.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
(解析:A.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可删掉“能否”;C.语序不当,将“有效的”移至“方法”前面;D.语意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的”。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20 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20 创造宣言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20分)1. (4分) (2018九上·温州期中) 根据拼音写汉字。
晨光是一段婉转的序曲,清新chàng________快,总让人心中多出几分期许。
晨光是一首轻盈灵动又含xù________蕴藉的诗,能够拨亮我们心中的迷惘。
即使在暗夜里失望甚至绝望过,只要与晨光亲mì________相拥,就能够感知到人生之美好。
我愿意做一个在晨光里舞蹈的人,把心中的热爱淋漓尽zhì________地表达出来。
2. (8分)文学常识填空。
①陶行知,安徽歙县人,教育家。
主要教育思想是“________”,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②罗丹,________(国籍)雕塑家、艺术理论家。
代表作有《________》《青铜时代》等。
③歌德,________(国籍)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
代表作有《浮士德》《________》等。
④《易经》又称《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之一,相传是________(人名)在狱中所作。
3. (2分)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他曲折地穿过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协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
B . 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漂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
C . 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戳,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D . 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
4.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秩序问题。
②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总体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有所降低,到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学生择业观念和心态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作业:20.创造宣言
20创造宣言文章主旨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针对“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从而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结构图示重难解读赏析“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句话。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刀法”比喻教育方法,用“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用“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从而论证了“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的观点。
拓展链接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方法——“六大解放”思想1.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
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
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3.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
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
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
让儿童言论自由,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
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
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地去创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塑.像(sù)遁.词(xún)玄奘.(zàng)屋檐.(yán)B.曾参.(shēn)鲁钝.(dūn)崇.拜(chóng)懦.夫(nuò)C.监.牢(jiān)遭.遇(zhāo)和谐.(xié)封锁.(suǒ)D.懒惰.(duò)豢.养(huàn)繁殖.(zhí)灌溉.(gài)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创造宣言
《作业推荐》——创造宣言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塑.像(sù) 遁.词(xún) 玄奘.(zàng) 屋檐.(yán)B.曾参.(shēn) 鲁钝.(dūn) 崇.拜(c hóng) 懦.夫(n uò)C.监.牢(j iān) 遭.遇(zhāo) 和谐.(xié) 封锁.(suǒ)D.懒惰.(duò) 豢.养(huàn) 繁殖.(zhí) 灌溉.(gài)【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
A.遁词(xún) -(dùn); B.鲁钝(dūn) -(dùn);C.遭遇(zhāo)-(zāo);D.正确。
据此,答案为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塑相六贤祠哑口无言山穷水尽B.金刚无字碑走头无路众叛亲离C.卦辞茅草房画龙点晴陷入绝境D.封锁安魂曲自暴自弃接二连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及书写词语的能力。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A.“相”应写作“像”;B.“头”应写作“投”;C.“晴”应写作“睛”;故选D。
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这副对联挂在这气派的厅堂,真是画龙点睛。
C.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
考题出现的常见词语使用错误的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颠倒等。
考生要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达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 创造宣言 同步练习.doc
创造宣言同步练习一、关于字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遁.词()玄.奘()懦.夫()苏彝.士()(二)解释下列词语遁词:鲁钝:众叛亲离:二、关于课文(一)填空1.《创造宣言》是一篇,作者反驳了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从而得出,的结论。
2.“遁词”的近义词有、;“鲁钝”的近义词有、。
(二)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通过的论证方法,反驳了、、、的错误观点。
2.《创造宣言》这篇驳论文运用的主要写法是()A.先破后立 B.先立后破C.边破边立D.先破后立再破3.简答(1)本文作者的出发点和写作意图是什么?(2)“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一句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3)“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一句的含义及作用。
(4)如何理解“罗丹说:‘恶是枯干。
’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5)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的提出?三、扩展练习和语文活动(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善待挫折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
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自古英雄多磨难”。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
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
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创造宣言》同步练习(含答案)
《创造宣言》练习选择训练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塑像(sù)遁词(xún)B.曾参(shēn)鲁钝(dùn)C.塑像(sù)遭遇(zāo)D.懒惰(duò)雷塞布(sài)参考答案:A讲解:A项的遁词(xún)应为遁词(dùn)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石像挥豪B.封锁毕竞C.自暴自弃走头无路D.众叛亲离懦夫参考答案:D讲解:A项的“挥豪”应为“挥毫”,B项的“毕竞”应为“毕竟”,C项的“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
3.本文的体裁是()A.记叙文B.议论文参考答案:B讲解:文章有部分记叙的文字,但记叙的目的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4.本文在反驳“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举了谁的事例()。
A.米开朗基罗B.爱迪生C.玄奘D.哥伦布参考答案:A讲解:反驳“年纪太小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举了爱迪生的事例,反驳“走投无路,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举了玄奘和哥伦布的事例。
判断训练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先确立中心论点再反驳错误观点。
()参考答案:错误。
讲解:本文用了驳论文“先破后立”的写法,先通过事例论证批驳错误观点,再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正确观点。
2.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正确。
讲解:本文用了大量的事例来反驳错误观点,如在反驳“走投无路,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举了玄奘、哥伦布和莫扎特的事例。
3.作者在文中反驳了四种错误观点。
()参考答案:错误。
讲解:作者反驳了五种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参考答案:正确。
讲解:本文是在批驳完五种错误观点后提出中心论点的。
5.作者在文章结尾表明了自己坚定的创造信念。
()参考答案:正确。
讲解:本文的结尾:“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意思是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就不能停止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宣言》练习 ;
选择训练
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塑像(sù)遁词(xún)
B.曾参(shēn)鲁钝(dùn)
C.塑像(sù)遭遇(zāo)
D.懒惰(duò)雷塞布(sài)
参考答案:A
讲解:A项的遁词(xún)应为遁词(dùn)
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石像挥豪
B.封锁毕竞
C.自暴自弃走头无路
D.众叛亲离懦夫
参考答案:D
讲解:A项的“挥豪”应为“挥毫”,B项的“毕竞”应为“毕竟”,C项的“走头无路”应
为“走投无路”。
3.本文的体裁是()
A.记叙文
B.议论文
参考答案:B
讲解:文章有部分记叙的文字,但记叙的目的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4.本文在反驳“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举了谁的事例()。
A.米开朗基罗B.爱迪生C.玄奘D.哥伦布
参考答案:A
讲解:反驳“年纪太小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举了爱迪生的事例,反驳“走投无路,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举了玄奘和哥伦布的事例。
判断训练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先确立中心论点再反驳错误观点。
()
参考答案:错误。
讲解:本文用了驳论文“先破后立”的写法,先通过事例论证批驳错误观点,再在此基础上
阐明自己的正确观点。
2.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
参考答案:正确。
讲解:本文用了大量的事例来反驳错误观点,如在反驳“走投无路,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时举了玄奘、哥伦布和莫扎特的事例。
3.作者在文中反驳了四种错误观点。
()
参考答案:错误。
讲解:作者反驳了五种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
陷入绝境。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
参考答案:正确。
讲解:本文是在批驳完五种错误观点后提出中心论点的。
5.作者在文章结尾表明了自己坚定的创造信念。
()
参考答案:正确。
讲解:本文的结尾:“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意思是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就不能停止
创造。
6.本文写于1943年,但对于我们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参考答案:正确。
讲解:本文充分的例证和作者充满激情的语言,使我们增强了创造意识,尤其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更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
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
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罗丹说:“恶是枯干。
”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
繁殖创造之森林。
(1)作者反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
参考答案:一是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另一个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
而已,不能创造。
讲解:第1、2段各反驳了一种错误观点。
(2)文中划线的词语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被我们认为“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的终归获得了成功。
讲解:通过玄奘、哥伦布、莫扎特身处困境但仍取得成功的事实有力地反驳了“走投无路,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用“毕竟”一次点出他们成功的不易,引出下文“要开出一条生路”,
必须有智慧、信念和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3)如何理解“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
来的”这句话?
参考答案:只要有勇气,我们即使身陷绝境也能创造出一片天地。
讲解:这是一个过渡句,借歌德的话来论述玄奘、哥伦布、莫扎特最终成功是因为他们有勇
气继续创造,点出了创造的重要性。
(4)“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
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
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这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引用古语说明要走出绝境,获得成功,就要“变”,这里的“变”指的就是“创造”,而创造则需要智慧、勇敢和坚定的信念。
讲解:这句是对上文引用事例的理论论证和总结,一方面强调了“创造”的重要性,另外也
点出了在“走投无路”时如何创造。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提问”与“回答”
①有故事说,两个孩子给孔圣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问他为什么早晨的太阳大如磨盘,离得近,却不热;中午的太阳小如盘子,离得远,却那么热,这是为了什么?孔圣人瞠目结舌,无以
答对。
②这样,就有了一个可爱的提问与尴尬的回答的场面,极其生动有趣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
种场面,连圣人都会遇到,就更不用说普通的凡夫俗子了。
③“提问”是求知的重要方式,孩子们总是以提问的方式获得知识,所以就有了一套名叫《十
万个为什么》的丛书,成了青少年益智的读物。
④“回答”,却并不简单,即使饱学之士也不敢说能答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于是也就有伟
人说:一个傻子提了问题,一百个聪明人都回答不了。
⑤但不管能不能回答得了,人群中总有爱提问的与爱回答的两种人存在。
⑥提问的前提是置自己于“无知”的位置上。
孩子敢于提问,是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无知,
甚至那乐趣正在无知之中。
⑦一当了“知识”分子,骂人最恶毒的话恐怕无过于“无知”二字;最怕被人骂的话,也无过于这二字。
如有人被骂了“无知”,就会觉得是最大的侮辱,如同掘了祖坟,由此,也许会引起没完没了的官司,没准最后会断了交往。
⑧人是从孩子长大的,这就决定了人是从无知处起步的。
人又非生而知之,后天所学,难免
有学问不到的地方。
⑨孔子是圣人,种庄稼种菜,就不如老农,在这一方面自然是无知。
⑩鲁迅回想自己和不识字的农村孩子闰土在一起,听他讲了很多新鲜的故事和生活,显示了
城镇孩子对农村生活的无知。
许多大学问家,都不是因为无所不知而名世,恰恰是到了晚年,仍哀叹世界上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不知道,表现出对知识追求的不倦精神。
这其间,当然有他们的谦逊,表现出良好的学风与品德,但也确实是他们悟出了人生与世界的深刻关系。
生有涯,学无涯;人如沧海之一粟,一粟何以能尽知沧海。
这么说,“无知”
是人生之必然,且永远在这方面或那方面处于“无知”状态。
如此看来,人得保持一种“无知感”,这样才会去探索新的领域,掌握新的知识。
这种“无知感”的宝贵,几乎像“饥饿感”对于厌食者。
英国著名的散文家罗伯特·林德就写过一篇《无知的乐趣》的散文。
为了弄清布谷鸟的生活习性,他像孩子一样观察布谷鸟,他从中体验到“博物学家的幸福在某种程度上也依靠他的无知,无知给他留下这类新天地任他去征服”。
这位罗伯特·林德由此还引申出做学问的道理:“迅速逃到无知中去追求知识。
”他断然认为那种把无知的巨大乐趣换成“回答问题的
乐趣”,这种人“已经在开始僵化”。
圣人,害怕好为人师,故不耻下问,且“每事问”。
既非圣贤,只为了不“僵化”,我们也该有一种孩子的心态,常常保持自己的“无知感”,不要总想“回答”世界,当了蹩脚的“回
答者”。
(1)文章开头,记述两小儿向孔子提问之事,其目的是()
A.说明孔圣人无以答对,也是个无知的人。
B.引出本文的论题──“提问”与“回答”。
C.表明尴尬的回答场面,连圣人都会遇到。
D.列举事实,证明了提问是孩子们求知的重要方式。
参考答案:B
讲解:议论文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章是通过故事的方式提出论题,
形象生动。
(2)第⑨-⑩段列举孔子和鲁迅的例子,要证明的观点是:
参考答案:人非生而知之,后天所学,难免有学问不到的地方。
讲解:这里是通过例证法来
论证论点。
(3)作者在分析“提问”与“回答”二者的关系时,他的观点是:
参考答案:不要总想“回答”,而应常“提问’,保持自己的无知感。
讲解:作者通过事例论证和理论论证是为了说明“无知感”的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