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近代史第13课
历史大一轮课标通史版课件专题五 13 第13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
考点一
归纳总结 外国经济势力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这 是欧风美雨的阻碍作用,但它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创造了 条件,如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 力市场。刺激了 一些中国人投资于近代企业,充当了历史发展的不自觉 的工具。
图解历史
考点一
1.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示意图
考点一
2.评价 (1)进步性: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 一批初步掌握 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 外国经济势力的 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 建文化教育制 度上打开了缺口。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2)局限性: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
——
读史指导
(1)史料1选自曾国藩的奏折,①说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
进科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属
于器物层面;②则说明了其目的——镇压农民起义。
(2)史料2
,叙述了洋务运动学习的内容和
目的。③说明
考点一
问题思考 (1)史料1反映了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提示 洋务派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下,不得不正视并 承认敌强我弱的 事实,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通过一系列活动谋求自强 。
?
2.近代中国主要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
考点一
?
合作探
考点一
主题究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特点及对其
史料呈现
的认识
史料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 ——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整理
考点一
史料2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 她天天纺棉,每 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有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 们还听见她那纺 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①“我年轻的时候, 纺纱织布,利息 (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 钱又便宜。还 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
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13课时 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课件
曲折 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发展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
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简介 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实业家
江西专版
第 13 课时 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一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题
具体内容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创
发展 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历程: (3)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涌现,掀
目的 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原因
(1)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几千年来皇权体制下的一些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观念的变化引起了社会习俗的 变化 (2)民国政府倡导文明生活,在政府的推动下,社会习俗发生变化 (3)西方文明的传播,冲击着旧中国落后的社会习俗
表现 特征 意义 评价
习俗的变化:男子:蓄辫—剪辫;女子:缠足—停止缠足 礼节的变化:行跪拜礼—行鞠躬、握手礼 称呼的变化:大人、老爷—先生(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 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 沿江的大城市
曲折发 (1)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展
考点知识回扣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是《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知识梳理: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土地关系的变化:(1)庄园衰弱与瓦解的原因:A、垦殖运动大量开展;B、农奴用货币购买劳逸豁免权,人身自由加强;C、土地不断集中。
(2)租地农场的出现。
特点:A、领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B、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方式集中土地,建立租地农场。
C、雇佣少地无地农民耕种,产品推向市场。
代表国家:英国。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
影响:农产品富余,城市需求增加,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进入市场。
2、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1)手工业脱离农业;(2)为市场而生产;(3)手工工场出现,由分散转向集中。
特点:(1)商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2)雇主和工人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3)工人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4)分工合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农业、手工业变化的共同点:劳动雇佣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农业、手工业变化的共同影响:(1)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的资本主义化;(2)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原因:(1)贵族没有能力经营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2)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
影响:(1)控制乡村行政事务;(2)富裕农民等成为农村新的阶级力量。
2、城市社会阶层的变化。
兴起: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
权利: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影响:(1)市民阶层出现。
(2)富商巨贾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探索两汉时期经济的兴盛和繁荣,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背景和主要特点,包 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和交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
两汉经济的背景
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是理解这一时期的关键。该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增长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3 粮食储备
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民能 够拥有并耕种自己的土地,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建立了良好的粮食储备系 统,确保了民众的温饱。
两汉手工业的兴起
两汉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匠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产品。
两汉商业的繁荣
繁忙的市场
两汉商业兴旺,市场上充满了各 种各样的商品和商贩。
运河和道路的发展使商品能够迅速到达各地,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两汉文化的繁荣
两汉时期不仅是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贸易路线
火车桥路是当时繁忙的贸易路线 之一,连接了不同地区的商业活 动和交流。
货币的使用
使用货币促进了交易和商品流通, 方便了商业的发展。
两汉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1
货币的兴起
两汉时期的货币系统逐渐发展完善,各种型号的铜钱开始广泛流通。
2
交通网络的建设
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商品的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3
运河和道路的重要性
两汉经济的主要特点
多元化
两汉经济表现出多样性,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发达的商业网络
创建了广泛的商业网络,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物质的流动。
技术的进步
新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三、商业的繁荣
1、经济的统一(汉武帝) 铸币权与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钱币:五铢钱
2、城市的繁荣 长安与洛阳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提花机
罗地“信期绣”丝绵 袍
绒圈锦
丝织品(战国、汉代)
素纱襌衣
长沙马王堆出土
长安城
东市 西市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黄河的治理 二牛抬杠耕作
汉武帝治理 东汉明帝治理 ——王景主持
2、农业的进步
耕犁:安装犁壁
耧车:播种工具 南水稻、北小麦
汉
画 像
明 帝 刘
庄
桑麻广泛种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东汉人王景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工具先进 提花机的使用 染技非凡 织技高超 2、冶铁业 水排的发明:杜诗(东汉) 早欧洲1千年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钢材的出现
中国经济史近现代部分(全)
中国经济史近现代部分(全)第一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第一节集权官僚制小农经济一、集权官僚制掌控土地所有制的大一统专制1、集权官僚的土地权利关系皇帝名义的土地国家所有权官僚地主(大量)自耕农(少量)土地占有权佃农土地使用权2、土地兼并的实质:官僚地主依据政治、经济的权势扩充土地所有权主要矛盾:官僚地主土地占有权扩张,对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威胁。
王安石变法:强化行政集权的改革,保证税收,富国强兵唐以后,特别是宋元明清土地上的主要问题则是均税收以增加财政收入,而非均土田以安定民生。
3、土地使用权的表现二、小农经济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小农经济农民因对小块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对生产工具的所有权,而有了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生产和经营,并有了以父权为核心的家庭,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方式,即小农经济。
2、特点:“小”:以家为生产单位经济(父亲、诸子析产、与个体体力劳动相匹配的小块土地)自耕农:土地占有权佃农:土地使用权富农:多出其体力的土地占有权,自身参加劳动或雇工“农”:从生产方式和技术经营管理而论,它是手工农业生产3、进步性:“民”的身份相对人身自由,经济权利的增加,从而农民有了更高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4、局限性:家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保守性是农民保小块土地的占有权)维持小农经济的简单再生产,没有扩大化三、小农意识(“民”文化)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意识、政治观念和社会观念。
1.勤俭持家2.安分守己(对社会地位的认可)3.自私自利(明确意识到个体生产者的利益,既得利益的保守,缺乏责任意识)4.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农民的反抗意识,但有限度,不要求制度变革)5.平均主义和等级制(对总体社会环境的要求,均田土地所形成的个体小生产)小农经济中的农民维护自己的利益,但不包括对权利的捍卫和争取。
四、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以各种方式压制大商人资本,但容许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存在。
汉昭帝始元六年盐铁会议抑商表现:官商为主(官府、官员个人出资)民商为辅以官商控制工商业,以政策限制民商(借商、苛捐杂税、限制市场、压抑社会地位)第二节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近代经济矛盾的构成势力传统官僚地主阶级中的开明派(识时务者)转化的官僚资产阶级[官僚资本]外国垄断资本的渗透和控制[外国资本]私人资本家[民族资本]在传统经济中生存的农民和个体工商业者[小农经济及其他个体经济的小手工业、小商业]正在形成中的工人阶级[产业工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根据地中的少量公有制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主要矛盾:官僚资本与工人、农民、个体工商业者的矛盾主要矛盾的主导方面:官僚资本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1、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贸易情况十八世纪以来至十九世纪初,英国一直逆差,中国出超二三百万两。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4、丝织业:已经使用_______,而且_______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
5、冶铁业:___汉的南阳太守_______发明了______,比欧洲早________年。
6、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将地方的_______和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______上的大一统。
桑麻广泛种植
1、找一找:西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2、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
3、牛耕技术(指导学生看《东汉牛耕图》)
4、“两汉手工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上呢?
5、提出问题:“东汉以前已经有了皮囊鼓风、畜力鼓风,利用水力鼓风的水排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7、西、东二京:_______、_______。
(五)探究新课:
提问:“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或投影展示下列图示。
农业的进步 { 水利 {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农具 { 耕犁:安装了犁壁(二牛抬扛耕作方法)
耧车:播种工具
农作物 { 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组长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小组归纳回答
学生归纳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学生归纳,
完成填图练习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
教师巡视检查
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
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初一历史第13课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历史第13课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一历史第13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有所了解。
本文将对该课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一、农业经济的特点与发展中国古代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农业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包括:1. 农业生产方式:古代农民主要采用手工耕种,农具简单,劳动强度大;同时,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2. 人口分布:古代中国人口多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村经济相对发达。
3. 农业技术:古代农业技术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和简单的农具进行生产,种植技术和灌溉技术逐渐发展。
4. 农业产出:古代农业主要生产粮食、棉花、丝绸等农产品,其中粮食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与商业的兴起1. 手工业的兴起: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作等,手工业的兴起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
2. 商业的兴起:古代商业发展逐渐成熟,主要体现在货币的使用、市场的形成和商业网络的建立等方面。
三、国家经济的管理与制度1. 经济财政管理:古代中国的国家机构负责统一计划和管理国家经济,通过赋税、物资调配等方式控制经济活动。
2. 国家垄断经营:古代中国国家对某些行业进行垄断经营,例如铁政、盐政等。
国家垄断经营使国家能够有效地控制市场和经济,增加国家收入。
四、农业经济与手工业、商业的联系与发展1. 农业与手工业:农业生产为手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手工业产品则满足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2. 农业与商业:农产品的产出和流通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同时商业的兴起也促进了农产品的交流和销售。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管理与制度的形成。
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是古代中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初一历史第13课知识点的总结归纳,相信学生们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演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东汉市集画像砖
动脑筋:
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 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 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卵,不 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 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 你怎么看?
这些规定太死了,买 东西很不方便。鸟有 益鸟,有害鸟,捕杀 害鸟是对的。
讨论:
这些规定很对, 有利于市场管理 和环境保护。
汉 武 大 帝
一:两汉农业的发展:
1:兴修水利
动脑筋:
说一说,田蚡为什么 不让武帝治河?武帝 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2汉 代 的 耧
二:手工业的发展
汉 墓 帛 画
灯汉 长 信 宫
马 踏 飞 燕
杜诗发明的冶铁工具——水排
水排的工作原理
三:商业的兴胜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谢 谢 指 正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想一想: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 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
开垦者的铁锨举起多如云, 渠水流灌像雨一样滋润.泾水 夹带着河泥流过来,灌溉田地 又施肥,促进禾苗快快生长. 京师众多人口的衣食,全靠这 条渠水啊!
中考历史复习 第13课时 中国近代史考点六 经济和社会
•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
之法。” --魏源 《海国图志》
战• 舰请;回火答器:;
“师夷长技以 制夷”
养• 兵(练1)兵魏之源法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 (2)魏源所说的“夷之长不技可”能包!括由哪于清些政内府容? • (3)你认为按魏源的主张的,腐中败国与能帝否国主抵义抗的外国的侵略,
(2)修筑这条铁路时,詹天佑有什么杰出设计?这条铁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如何?
他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
折返线路
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要学习这位科学家什么样的精神?
发奋进取,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无私奉献、坚 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 认真阅读下面材料与图片,回答问题:
社会习俗的变化有什么实质?
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取代了封建传统的等 级观念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顾炎武愤慨地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 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顾炎武 《日知录集释》卷十六 材料三、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 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 -----张之洞 回答: 1、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结合材料一说说科举制在唐朝的作用?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时间
发展简况
第一阶段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第二阶段
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
第三阶段
一战结束至20世纪30年代
第四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至抗战胜利 后
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05 两汉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农业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01
两汉时期农业技术的创新和积累,为后世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
础。
商业贸易的开拓
02
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繁荣,为后世的商业
交流提供了借鉴。
货币制度的演变
03
两汉时期的货币制度为后世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提供了参考。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汉朝继承并发展秦朝经济
汉朝建立后,继承了秦朝的经济制度,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两汉经济的发展阶段
汉初休养生息
汉初实行黄老思想,推行休养生息政 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鼓励生 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王莽新政与东汉中兴
王莽时期实行新政,试图通过土地国有化 等手段解决社会矛盾,但新政失败后东汉 时期实行中兴政策,恢复了经济的繁荣。
毛纺织业
汉代毛纺织业也有一定发 展,主要原料为羊毛、驼 毛等,产品有毛布、毡等。
冶铁业的发展
铁矿开采
汉代铁矿开采技术不断提 高,规模不断扩大,为冶 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炼铁技术
汉代炼铁技术不断进步, 出现了多种炼铁方法,如 块炼铁、生铁等。
铁器制造
汉代铁器制造广泛,涉及 农具、兵器、工具等多个 领域,品种繁多。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销往西方,同时西方的宝石、香料、 药材等也传入中国。
货币与金融的发展
两汉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货 币与金融体系也得到了发展。
官方铸造的铜钱成为主要的流通 货币,同时私人钱庄也大量涌现, 从事货币兑换、存放款等业务。
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商业交易 的便利化,降低了交易成本,为 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历史13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13课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古代中原文明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原地区的文明发展历程,包括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和文化特点等。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主,君王统治下的贵族阶层具有很大的权力。
在这个时期,以夏、商、周三代的王朝建立和衰落为主线,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王朝的建立、统治和衰落过程,以及它们的政治制度和特点。
2. 社会结构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主要是以封建的宗法制度为基础,贵族阶层士大夫拥有土地和人口,对社会经济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而平民百姓的地位较低,受到贵族的统治和剥削。
3. 经济生活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生活主要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发展兴起。
这一时期也涌现了一些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如夏商时期的二里头战国时期的襄阳等。
4. 文化特点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文字的出现和发展,礼乐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祭祀活动的兴盛,工艺品和殷墟文化的繁荣等方面。
这些文化特点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对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周秦汉时期周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周朝的建立、分封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变迁、思想文化等。
其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周朝的建立周朝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周朝的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 分封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演变过程和对后世的影响。
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条中国自建铁路 (1881年)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慈禧太后1903年乘 坐过的火车
1888年李鸿章为促发 慈禧对铁路的兴趣, 动用海军建设军费修 建了一条名为紫光阁 的铁路,长约2公里, 慈禧太后经常坐着由 太监牵引的豪华进口 车厢到静清斋进午餐。
詹天佑
詹天佑出生于1861年3月17日, 于1919年4月24日逝世,享年58 岁。字眷诚,号达朝,汉族,广 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 安徽婺源(今属江西);英文名: Jeme Tien Yow;他是中国首位 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 建了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 等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 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清末,北京至广州,“驰赴”,费时61天; 今天,北京至广州(火车),花时16小时;
今天,北京至广州(飞机),花时2小时左右
古代通讯
达 到 传古 递人 情利 报用 和烽 示火 警台 的燃 作烧 用狼 。烟
古代驿传
古代官府传递公文 往往靠“马上飞递”,一 般就是日行300—800里。
盂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 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馆驿 巷内,始建于明代洪武八年 (公元1375年)。
4、邮政和电信
1). 近代中国邮政业的发展 (1)鸦片战争后,列强开办(领事邮政代办
所) (2)中国正式开办——1896年大清邮政局 (3)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2)、中国近代的电信的发展
①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
有线电报线——中国自办电报开始。 ②民国初期,电报电信业发展缓慢, 30 年代 才有所改善 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
3、飞机:
1909冯如造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业的开始。 1920年,中国首条航空 “京津” 线开通,标志着中国民航 拉开了序幕
轮船招商局(1872)
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李鸿章
开辟中国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
中国飞机
冯如(广东恩平人)
航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23年夏,孙中山与宋庆龄在飞机前合影
古今交通一比:
美国教授贝尔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公司。
中国人称电话“德律风” 晚清· 电话机
早期的电话机
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1895年发明了无线电通讯技术
中国:1906年创设
1、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这条铁路是 A、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紫光 阁铁路 2、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标志是 A、福建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民生轮船公司 D、 怡和公司 3、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 A、1872年 B、1881年 C、1918年 D、 1920年 4、主张修建京张铁路,设计“人字形”路轨的中国铁 路设计师是 A、詹天佑 B、冯如 C、侯德榜 D、魏 源
5、1877年,福建巡抚在哪里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A、福州 B、厦门 C、台湾 D、 宁波
我国最早的铁路由英国商人修建1876年通车;
淞 沪 铁 路
猜一猜,这
是发生在哪 条铁路上的 故事?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 起自唐山,止于胥各庄(今河北 省丰南县),长9.7千米,由李鸿章主持修建。现为北京至 马车铁路——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观 沈阳铁路的一段。于1881年5月开工兴建,11月完工。唐 胥铁路建成后,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 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直至 1882 年始改用机车牵引。这 条铁路有利于当时开平煤矿的煤运。中国铁路的出现比英 国晚了半个世纪。
愚昧思想、动荡政局、列强控制、经济凋蔽、根本—半殖半封。 ⑦铁路推动者:李鸿章、詹天佑、孙中山
黄 包 车 产 于 哪 里 ?
黄包车,1874年自日本引进中国,最 初时是用铁皮包着木头轮子,后改为 充气胶轮。由于车身漆成黄色,于是 便叫成黄包车。
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 通工具是有轨电车。1908 年3月5日,自南京路外滩 到今西藏中路率先通车。两 个月后法租界也通车了。最 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 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但 由于封建传统的约束,老百 姓怕"触电",不敢乘。经过 一再喧传和保证,乘的人多 了,就分成头等和三等票价, 头等多为洋人所坐。
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一个建议中国修铁路的是
外国侵略者
李鸿章
慈禧
洪仁玕
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影响:
1、铁路:
①1876,淞沪铁路——外人擅建、拆掉扔海 ②1881,清府修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中国自建) ③1888宫廷专用铁路 ④ 1909京张铁路——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⑤辛亥革命前已奠定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⑥近代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
20C初汽车在上海出现
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 传入中国 链式传动自行车发明不 久就传到了中国,首先 拥有它的是在沿海做生 意的西商。
上海第一个拥有脚踏 车的华人,据埃米 莉· 哈恩《宋美龄传》 说,是宋氏三姐妹的 父亲宋耀如。
1901年,官拜直隶 总督的袁世凯为了 讨好慈禧,用1万两 白银购进一辆第二 代奔驰牌小轿车作 为慈禧六十大寿的 贡礼送给了慈禧太 后。此车设计新颖、 工艺精湛。慈禧一 生享尽了富贵,却 从没有见过这种先 进的洋玩艺儿,看 后心中大喜。 中国头号汽车古 董—慈禧太后的 御用座车图利亚
水运和航空
到抵 的达 第上年 一海英 艘,国 轮这“ 船是魔 。国女 人” 见号
1842
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16世纪以后, 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清朝雍 正年间(1723一1735)蓝鼎和《鹿洲初集》云: "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
2、轮船:
⑴鸦战后,轮船进入中国。 ⑵1872年李鸿章创办 “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 中国江河运输业的局面。(标志着新式航运业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