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网络传输层-04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 引言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的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发展,移动通信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包括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体系结构、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的应用和前景。
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
最早的移动通信系统是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模拟信号进行通信。
然而,由于模拟信号受到干扰和信号质量的限制,1G系统的容量有限且通信质量较差。
随着技术的发展,2G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出现了。
2G系统使用数字信号进行通信,能够提供更好的语音质量和数据传输速度。
2G系统采用了数字编码和复用技术,提高了信号的容量和效率,为移动通信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接着,3G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出现使移动通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G系统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丰富的服务,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视频通话和上网等功能。
3G系统采用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大大提高了移动通信的性能。
到了2010年左右,4G系统(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商用。
4G系统采用了全新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大幅提升了移动通信的速度和性能。
4G系统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使得高清视频和互联网应用成为了可能。
当前,5G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正在逐步部署和商用化。
5G系统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容量,可以满足人们对移动通信的更高需求。
5G系统的商用将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将推动智能城市、物联网和等领域的发展。
3. 移动通信的体系结构移动通信的体系结构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 物理层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进行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操作。
物理层定义了无线传输的基本参数和规则,如频率、带宽和调制方式等。
- 链路层负责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移动通信网基础知识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移动通信面临挑战和机遇
挑战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网络拥堵、频谱资 源紧张、能耗问题等都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机遇
随着5G、6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广泛的覆 盖。这为物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兴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基站
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固定设备,负责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基站通 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核心网连接,实现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
03
核心网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中枢,负责处理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核心网
包括交换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等,提供语音、数据等业务的交换
和传输功能。
移动通信网拓扑结构
蜂窝状网络结构
移动性管理
支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保持通信连 接,实现无缝切换和漫游。
蜂窝网络结构特点
01
02
03
层次化结构
包括核心网、传输网和接 入网三个层次,各层次之 间通过标准接口连接。
分布式架构
基站之间通过回程链路互 联,形成分布式处理架构 ,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扩展 性。
模块化设计
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方 便网络升级和扩展。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
负责制定全球通用的第三代及后续移动通信系统标准。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
负责制定以CDMA2000为核心的移动通信系统标准。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负责制定无线通信、局域网和城域网等领域标准。
协议栈层次结构和功能划分
网络层(NW)
数据链路层(DLL)
负责数据成帧、流量控制、差错 控制等,包括MAC子层和LLC子 层。
物联网-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物联网——体系结构、协议标准与无线通信-高泽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2.2 网络传输层
➢ IPv6
➢ 地址空间巨大 ➢ 地址层次丰富 实现 IP 层网络安全 无状态自动配置
2.2 网络传输层
➢ 传输网与传感网的融合
2.3 应用层
➢ 应用层是物联网运行的驱动力,提供服务是物联网建设的价值所在。应用 层的核心功能在于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管理、运用资源。感知层和传输层将 收集到的物品参数信息,汇总在应用层进行统一分析、挖掘、决策,用于 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控制、共享、互通,提升 信息的综合利用度。应用层是对物联网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应用,面向各类 应用,实现信息的存储、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应用的决策等,涉及到海量信 息的智能分析处理、分布式计算、中间件等多种技术。 网络传输层 2.3 应用层 2.4 物联网体系构架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 物联网是互联网向世界万物的延伸和扩展, 是以实现万物互联的一种网络。万物互联是 实现物与物、人与人、物与人之间的通信。 物联网系统架构和标准的技术体系包括:感 知层、传输层、应用层。
(1)感知网用于采集与传输环境信息 (2)接入网由一些网关或汇聚节点组成,为感知网与外部网络或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提
供基础通信接入设施 (3)网络基础设施是指下一代互联网NGN (4)中间件由负责大规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软件组成 (5)应用平台涉及未来各个行业,它们将有效使用物联网提供服务以提高生产和生活的
➢ 业务模式和流程
➢ 1.业务模式
➢ 业务定制模式 ➢ 公共服务模式 ➢ 灾害应急模式
➢ 2.业务描述语言
➢ XML ➢ UML ➢ BPEL
➢ 3.业务流程
2.3 应用层
➢ 服务资源
➢ 1.标识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教程
05
移动台(MS) 基站(BS)
移动交换中心( MSC)
访问位置寄存器 (V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HLR)
用户设备,包括手机、平 板电脑等。
与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的 设备,提供无线覆盖。
负责移动台的位置管理和 呼叫控制。
存储当前位置区内的移动 台信息。
存储归属用户的移动台信 息。
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及标准
应用场景: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环 保等)、工业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智 能化养殖等)。
05
CATALOGUE
卫星通信与微波接力传输
卫星通信基本原理及系统组成
卫星通信基本原理
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 在地球站之间转发无线电信号, 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
微波接力传输系统优化
针对已建成的微波接力传输系统,通过调整设备 参数、改进传输方式、优化网络结构等手段,提 高系统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微波接力传输与光纤传输的比较
微波接力传输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易于维 护等优点,但在传输容量、抗干扰能力等方面不 及光纤传输。
宽带卫星接入技术发展趋势
宽带卫星接入技术概述
加密算法分类
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如AES、DES)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 RSA、ECC)等,它们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场景。
实现方法
通过编程语言和加密库实现加密解密算法,需要注意算法的 正确性、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策略设计
身份认证方式
包括用户名密码认证、动态口令认证、生物特征认证等,应根据系统安全需求和用户便利性进行选择 。
国际电信联盟(ITU)
通信新技术
081837 朱超机械工程学院通信新技术随着电信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生许多突破性的传承和创新,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悄然改变。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通信技术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所以及时了解并掌握现代通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社会和国家更显得重要。
下面将介绍今年最新的通信技术以及发展趋势,以增加我们对现代通信发展的初步了解。
一、第四代移动通信⑴什么是第四代移动通信?4G的一般描述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和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
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互操作的广播网络(基于地面和卫星系统)。
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将是由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也是宽带接入IP系统”。
⑵4G在通信系统中的新要求和新功能1)与已有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相比,4G系统应具有更高的数据速率和传输质量、更好的业务质量(QoS)、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更高的安全性、智能性和灵活性;2)可以容纳更多的用户,应能支持包括非对称性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3)4G系统应体现移动与无线接入网和IP网络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将在不同的固定和无线平台以及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运行中提供无线服务;4)能实现全球范围内多个移动网络和无线网络间的无缝漫游,包括网络无缝、终端无缝和内容无缝;5)将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联系人与人,更将联系人与机器、环境,人们将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入需要的多媒体信息,并可远端控制其他设备。
⑶4G的一些具体特点1)传输速率更快。
2)带宽更宽。
3)容量更大。
4)智能性更高。
5)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6)兼容性能更平滑。
7)业务的多样性。
8)灵活性较强。
9)用户共存性。
10)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11)灵活的网络结构。
物联网技术
设计具有隐私保护功能的算法,在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过程中保护用户的隐 私。例如,差分隐私算法可以在数据发布时添加噪声,以保护个体隐私。
CHAPTER
05
物联网的典型应用案例
智能家居
智能照明
通过智能灯泡和传感器 ,实现家庭照明的自动
化控制,节能环保。
智能安防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 家庭安全监控、入侵报 警等功能,提高家庭安
特点
物联网技术具有全面感知、可靠 传输和智能处理三大特点,能够 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 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
智能家居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设 备的互联互通,提高家居生活
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智能交通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交通工具和 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管理 ,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全系数。
智能环境监测
实时监测室内空气质量 、温湿度等参数,自动 调节空调、空气净化器
等设备。
智能家电控制
通过智能家电设备与手 机、平板等终端连接, 实现远程控制和语音控
制。
智能交通
智能信号灯
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调整信号灯时长,缓解交 通拥堵。
智能车辆调度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 交通工具的智能化调度。
云端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云计算环境中,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问 题。应采取有效的加密和访问控制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 性和隐私不被侵犯。同时,应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 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CHAPTER
04
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与认证技术
数据加密
通过加密算法对物联网中的数据进行 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 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常用的加密算法 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 密。
物联网网络层技术
GPRS技术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简称,缩写GPRS GPRS经常被描述成“2.5G”,也就是说这项技术位于第二代(2G)和第三代 (3G)移动通讯技术之间。它通过利用GSM网络中未使用的TDMA信道,提 供中速的数据传递。GPRS突破了GSM网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思维方式,只通 过 增加相应的功能实体和对现有的基站系统进行部分改造来实现分组交换, 这 种改造的投入相对来说并不大,但得到的用户数据速率却相当可观。而且,因 为不再需要现行无线应用所需要的中介转换器,所以连接及传输都会更方 便 容易。GPRS技术特点:传输速率高;接入速度快;可永久连接;丰富的数据业 务;计费更加合理。
4G技术
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fourth generating of mobile phone mobile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缩写为4G),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是集 3G与WLAN于一体,并能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4G特点:1、通信速度更快; 2、网络频谱更宽;3、通信更加灵活;4、智能性能更高;5、兼容性能更平 滑;6、提供各种增值服务;7、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8、频率使用效 率更高;9、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军事应用是Ad hoc网络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因其特有的无需架设网络 设施、可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它是数字人战场通信的首选技术。Ad hoc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美军战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美军的近期数字电台和无 线互联网控制器等主要通信装备都使用了Ad hoc网络技术。 2、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网络是Ad hoc网络技术的另一大应用领域。对于很多应用场合来 说传感器网络只能使用无线通信技术。而考虑到体积和节能等因素,传感器 的发射功率不可能很大。使用Ad hoc网络实现多跳通信是非常实用的解决方 法。分散在各处的传感器组成Ad hoc网络,可以实现传感器之间和与控制中 心之间的通信。这在爆炸残留物检测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关键技术有哪些-有什么-包括什么
物联网关键技术有哪些-有什么-包括什么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其包涵的技术也逐渐应用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节点技术;地面通信网络;空间卫星通信网络;通信协议;中间件技术等。
1.感知层的关键技术①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俗称电子标签(E-Tag),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
RFID系统由射频标签、读写器和应用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射频标签由天线和芯片组成,每个芯片包涵唯一的识别码。
读写器是依据必须要使用相应协议来读写标签信息的设备,通过网络系统进行通信,从而完成对射频标签信息的采集、解码、识别和数据〔管理〕,有手持式和固定式两种。
应用系统主要完成对数据信息的存储和管理,并能对标签进行读写控制。
②无线节点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功能组成在不同的应用中有所不同,但一般由数据采集模块、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定位系统、运动管理器和能量供应模块组成。
每个节点是一个微型的嵌入式系统,具有网络节点的终端和路由器的双重功能。
除了本地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外,它还必须存储、管理和融合从其他节点转发的数据。
2.网络层的关键技术①地面通信网络在通信层,物联网承载网正从人与人的连接走向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连接,万物互联是一种必定的趋势。
它要么是有线传输,要么是无线传输。
②空间卫星通信网络物联网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无法为大面积或特定领域(如沙漠、海洋等)提供高发度、全覆盖的实时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服务,导致这些地区的物联网应用缺乏必要的远程通信网络支持。
此外,在严重的灾害条件下,地面基础设施容易遭到破坏和损毁,地面应急网络建设不便,这使得物联网应用和灾害应急监测受到限制。
卫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正好可以弥补移动通信网络的不够。
3.应用层的关键技术①通信协议物联网的价值在于智能服务或业务的应用。
物联网不是一个 "单一的、孤立的 "网络,它与现有网络进一步融合,延伸并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构成了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其核心基础是业务应用协议的〔制定〕,这也是实现智能服务的基础。
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大纲
通信专业实务涉及广泛,终端与业务大纲包括了从终端设备到通信业务的具体内容。
以下是一份通信专业实务的终端与业务大纲的主要内容:一、终端设备1. 终端设备概述2. 无线终端设备3. 有线终端设备4. 移动终端设备5. 固定终端设备6. 物联网终端设备7. 终端设备管理与维护二、通信网络1. 通信网络基础2. 有线通信网络3. 无线通信网络4. 光纤通信网络5. 互联网基础与应用6. 移动通信网络7. 新一代通信网络(5G、6G等)8. 物联网通信三、通信协议与标准1. 通信协议概述2.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3. 传输层协议(TCP/UDP)4. 网络层协议(IP/ICMP)5. 数据链路层协议(Ethernet/Wi-Fi)6. 物理层协议(光纤传输、电缆传输)四、通信业务1. 语音通信业务2. 数据通信业务3. 云通信业务4. 视频通信业务5. 无线通信业务6. 企业通信解决方案7. 通信安全与加密五、终端与业务管理1. 终端设备选型与采购2. 终端设备部署与维护3. 终端性能测试与优化4. 业务需求分析与规划5. 业务运营与监控6. 业务管理平台与系统六、新兴通信技术与趋势1. 5G及其应用2. 边缘计算与通信3. 软件定义网络(SDN)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4.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5. 人工智能在通信领域的应用6. 区块链技术与通信结合7. 可穿戴技术与通信七、通信行业政策法规1. 通信法规概述2. 通信运营许可与监管3. 用户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4. 网络中立性与公平竞争5. 通信行业诚信管理6. 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八、通信行业案例分析与实践1. 通信行业案例剖析2. 通信行业发展趋势研究3. 通信行业最佳实践分享4. 通信技术创新与应用案例5. 通信项目管理与实践6. 通信行业发展前景展望以上内容会更进一步地讲解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实践案例以及行业政策法规,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了解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通信技术的名词解释
通信技术的名词解释在信息时代,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它们起到了连接世界、沟通思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一些通信技术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指通过空中传播电磁波来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摆脱了传统布线传输的限制,使得人们可以在无需物理连接的情况下进行信息传输。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移动通信等。
蓝牙技术主要用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例如连接耳机和手机进行音频传输。
Wi-Fi技术则可以实现无线局域网络,让多台设备在相对较短的距离内连接到互联网。
移动通信则是通过移动电话网络实现电话和数据传输。
4G和5G网络4G网络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它能够提供高速、高容量和低延迟的移动通信。
4G网络主要应用于移动电话和无线宽带上,能够支持高清视频的流畅传输和在线游戏的实时互动。
而5G网络则是目前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它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5G网络不仅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接入,还可以实现诸如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和远程医疗等新兴应用。
云计算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来提供计算资源和应用服务的一种方式。
传统的计算模式中,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在本地的计算机上,而云计算则将这些资源移至云端的服务器中。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和使用这些服务,而无需关心底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
云计算技术不仅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还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IT成本。
物联网物联网是指由互联网连接的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和其他技术组成的网络。
物联网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各种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设备间的互相通信和信息的传递。
物联网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
物联网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还为社会管理和资源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指使计算机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的智能的一种技术。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可以学习和推理,从而实现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电波在移动中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等信息的传输和交换的技术。
它是现代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通过发射和接收设备将信息传递到目的地。
下面将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包括信号传输、网络架构和协议等方面。
一、信号传输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主要依赖于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空气、真空等介质中传播。
在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被用来传输语音、数据、视频等信息。
为了实现高效的信号传输,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调制、编码、复用等。
调制是指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电波输的形式。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编码是指将信息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脉冲编码调制(PCM)和差分编码调制(DPCM)等。
复用是指将多个信号合并到一个传输信道上,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常见的复用方式有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和码分复用(CDM)等。
二、网络架构移动通信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移动终端、基站、核心网等。
移动终端是用户使用的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设备,负责接收和发送移动终端的信号。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中枢,负责处理和管理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常见的网络架构有OSI模型和TCP/IP模型等。
OSI模型将网络功能划分为七层,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模型将网络功能划分为四层,包括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三、协议移动通信协议是指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规则和标准。
协议规定了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式、数据格式、传输速率等。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有GSM、CDMA、WCDMA、TDSCDMA、LTE等。
ch4-物联网概论(第2版)-崔艳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扩频参数
数据参数
频率/MHz
码片速 率/(k 调制方 chip/ 式
s)
868~868.
868/9
8
300
BPSK
15 902~928 600 BPSK
比特速率 /(Kb/s )
符号速 率/(k symb
ol/s)
20
20
40
40
符号阶 数
二进制 二进制
信道 数
1 10
2400
2400~24 83.5
第4章 网络传输层
本章内容提要
1
4.1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
2
4.2 无线局域网WLAN
3
4.3 无线城域网WMAN
4
4.4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5
4.5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 网络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把感知识别层感 知到的数据接入互联网,供上层服务使用 。物联网的核心网络是互联网和下一代网 络,而各种无线网络则提供随时随地的网 络接入服务,是物联网的边缘部分。物联 网网络传输层主要关注各种无线网络和移 动通信网络及其主要网络协议。
2000
O-QPS K
250
十六进
62.5
制 16
2.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层) 介质访问控制层定义何时节点应该如何来使 用物理层的信道资源,如何分配使用信道 资源以及什么时候释放资源等,MAC层的 主要功能是:完成个人区域网的建立和分 离、为PAN协调器发出网络标识信号、同 步时序信号、保证设备的安全、为信道访 问提供CSMA/CA机制和保证两个对等的M AC实体之间的可靠连接等。
802.15.4标准具有低速率、低功耗和短距离 传输等特点,它定义了14个物理层基本参数 ,非常适宜支持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有限的 简单器件。表4-1给出了IEEE802.15.4标准 定义的两个物理层2.4GHz和868/915MHz的 主要参数 。
物联网常见通讯技术介绍
物联网常见通讯技术介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通讯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物联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通讯技术为物联网设备提供了一个可靠和高效的通信手段,包括传感器网络、蜂窝网络、Wi-Fi和蓝牙等。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常见通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网络、蜂窝网络、Wi-Fi和蓝牙。
一、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是一种低功耗、低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主要用途是对物理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
传感器网络通常由许多小型传感器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能够进行信号检测、采集和传送,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网络通常被使用在监测环境、控制机器人、追踪移动目标等方面。
传感器网络通常通过三种方式来组织结构:平面型、自组织型和层次型。
平面型结构由许多节点组成一个面状结构,它的通信方式是通过直接连接相邻节点来传输信号。
而自组织型结构则是在没有任何组织或中央控制的情况下自动组成一个网络,节点间通过中继传输数据。
层次型结构通常由多个平面型结构组成,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
传感器网络通常使用无线传输技术进行通讯,如Zigbee、Z-Wave和6LoWPAN 等。
1. ZigbeeZigbee是一种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旨在为各类低功耗设备提供无线通信服务。
Zigbee通信协议采用网状结构,即每个节点都可以作为中继,形成一个可靠的、具有高可扩展性的网络。
Zigbee协议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定制性,可以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带宽和通信距离等参数。
2. Z-WaveZ-Wave是一种基于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使用子1GHz频段的无线电波进行通信。
Z-Wave协议的特点是具有自组网和自动网络技术,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Z-Wave协议可以为各种低功耗设备提供无线通信服务,包括智能家居设备、门窗传感器和智能电表等。
3. 6LoWPAN6LoWPAN是一种基于IPv6协议的低功耗无线个域网通信协议,其主要用途是将IPv6协议应用于低功耗无线设备的通信中。
物联网概念与原理
物联网概念与原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物理世界与网络的连接,使得智能化的物体能够相互交互、共享信息和协同工作的技术和理念。
本文将从物联网的概念和原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其核心概念是连接和互联。
物联网通过感知技术将各种日常设备以及环境中的物体连接到互联网,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
它可以将传感器、智能设备、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智能化的物理网络。
物联网的基本要素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器将环境中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传送给网络层。
网络层将传感器采集的信息传输到云平台或其他端设备,并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
应用层涉及到具体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
物联网的核心是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事物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和智能的互联。
二、物联网的原理物联网的实现原理涉及到多个关键技术,如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
1. 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物联网实现的基础。
通过各种传感器,物联网可以感知和采集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压力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包括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
传感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联网可以感知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2. 网络技术物联网需要依靠网络技术将感知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常用的网络技术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有线网络包括以太网、局域网等,无线网络包括Wi-Fi、蓝牙、移动通信网络等。
网络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3. 数据处理技术在物联网中,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管理。
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用于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
云端的数据中心可以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大规模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挖掘,从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实现更智能化的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与无线通信技术
以下几个 特征 :一 、对物体 的全 面感 知 ,利用R I FD、 二维码等技术随时随地获取和监控物体的信息 。二 、要 实现远端识别 ,必须进行可靠传输 。需要通过各种 网络 和物联网的融合 。将 物体 的信息实时准确的发送 、可控 制必须能对物体进行分析和处理等能力 。这就需要智能
的信令处理 ,传输 网络层的数据进行承载等功能 ,这是 最基本的数据路径 。控制平 面主要对应用层协议以及传 输这些协议的信令承载 。用 户平面主要 对用户需要的收
发信息 ,分组和视频 等业务) 进行交互和承载。
1 2 信息系统工程 I 0 2 . 1.2 2 70
手机实施无线视频智能交通等。但物联 网也存在一些发
的框架结构主要有核心 网、接入 网和无线终端组成 。 目 前的无线终端主要是手机 、电脑 等设备 ,未来 的物联 网 中,无线终端会包括更多嵌入芯片的智能设备 。
代 网络的必然趋势 。但网络融合涉及到业务 。市场 ,技
术和体制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注定需要一个漫长 的发展
过程 。实际上 ,现在 的移动运 营商 已经将移动通信技术
能。
二 、物联 网的发展
21 .物联 网的介绍 。物联 网简单 的理解就 是把物体
核心 网主要有电路域( s 、分组域OS 、寄存器等 c) ') 组成 。电路域 主要承载语音呼叫控制 、信令处理和接受 消息 。执行终端到移动交换 中心的呼叫路 由、语音部分 的计费等 功能 。分 组域在 以前 网络 的基础上增 加并 引 进设备 功能 :主要有 GP S R 支持节点S S G N和支持 网关
R GI N NF 数 字 地 方 E O L 0
一
物联 网与无线通信技术
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
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之感知层: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微机电系统1.传感器技术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技术。
从仿生学观点,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感觉器官”。
微型无线传感技术以及以此组件的传感网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技术手段。
2.射频识别(RFID)技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
在国内,RFID已经在身份证、电子收费系统和物流管理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
RFID技术市场应用成熟,标签成本低廉,但RFID一般不具备数据采集功能,多用来进行物品的甄别和属性的存储,且在金属和液体环境下应用受限,RFID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3.微机电系统(MEMS)微机电系统是指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经过微米级加工,得到的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
MEMS 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4.GPS技术GPS技术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GPS作为移动感知技术,是物联网延伸到移动物体采集移动物体信息的重要技术,更是物流智能化、智能交通的重要技术。
核心技术之信息汇聚层:传感网自组网技术、局域网技术及广域网技术1.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的基本功能是将一系列空间分散的传感器单元通过自组织的无线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将各自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汇总,以实现对空间分散范围内的物理或环境状况的协作监控,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处理。
WSN技术贯穿物联网的三个层面,是结合了计算、通信、传感器三项技术的一门新兴技术,具有较大范围、低成本、高密度、灵活布设、实时采集、全天候工作的优势,且对物联网其他产业具有显著带动作用。
移动通信网络协议
移动通信网络协议移动通信网络协议是为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协议。
它定义了移动通信网络中各个层次的协议、数据格式和通信方式,确保了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一、移动通信网络协议的概述移动通信网络协议是指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进行通信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约定。
它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多个层次的协议。
1. 物理层协议:物理层协议定义了移动通信网络中实际传输的物理介质和信号,包括无线电频率的使用、传输介质的选择等。
2. 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规定了在物理层上建立可靠的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连接,并确保数据的无差错传输。
3. 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主要是为实现路由、数据包传输和寻址等功能而定义的,它负责数据包的选择性传输和路由的选择。
4. 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主要是为实现端对端的数据传输而定义的,包括了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
5. 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定义了各种服务和应用程序在网络中的交互方式,比如HTTP协议、FTP协议等。
二、移动通信网络协议的作用移动通信网络协议的作用是确保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可靠传输。
它通过规范化各个层次的协议和通信方式,实现了移动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1. 网络互联:移动通信网络协议使得各个移动通信网络之间能够相互连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服务。
2. 数据传输: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方式和格式,保证了数据的无差错传输和完整性。
3. 资源管理:移动通信网络协议通过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实现了对信道、带宽等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提高了网络的利用效率。
4. 安全性保障:移动通信网络协议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机制,如数据的加密、身份验证等,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
三、移动通信网络协议的发展趋势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移动通信网络协议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以下是移动通信网络协议的一些发展趋势:1. 高带宽和低延迟:随着移动设备的性能提升和用户对网络速度的要求不断增加,移动通信网络协议需要不断提高带宽和降低延迟,以满足用户对高清视频、大数据传输等需求。
4G-LTE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分析
4G-LTE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4G-LTE无线通信网络是当今世界上最主流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之一,其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研究4G-LTE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技术的发展历程、网络架构与协议、物理层关键技术、无线接入技术以及网络优化与性能提升等方面。
在当今信息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量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2G 和3G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高速数据传输以及大容量通信的需求。
为了提高通信速度和网络容量,4G-LTE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应运而生。
研究背景提供了4G-LTE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背景和动机。
通过深入研究4G-LTE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可以挖掘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在面对技术挑战时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1.2 研究意义4G-LTE无线通信网络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高通信网络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速、稳定、高质量的通信网络需求日益增长,而4G-LTE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好的覆盖范围,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4G-LTE技术也能够支持更多设备同时连接,为物联网、智能城市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深入研究4G-LTE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先进技术,推动通信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4G-LTE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LTE技术的发展历程、网络架构与协议、物理层关键技术、无线接入技术以及网络优化与性能提升等方面,从而为读者提供关于LTE技术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LTE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LTE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发展的过程,了解LTE技术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物联网无线传输技术WIFI、蓝牙、UWB、MTC、ZigBee、NFC等技术介绍
物联网无线传输技术WIFI、蓝牙、UWB、MTC、ZigBee、NFC等技术介绍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如果说,传感器是物联网的触觉,那么,无线传输就是物联网的神经系统,将遍布物联网的传感器连接起来。
在物联网出现以前,网络的接入需求主要体现在PC、移动终端对互联网的接入需求。
如今,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接入不仅仅体现在PC、移动终端对网络的连接需求,还有工业生产环境下物与物之间的连接需求。
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包括WIFI、蓝牙、UWB、MTC、ZigBee、NFC,信号覆盖范围则一般在几十厘米到几百米之间。
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应用在局域网,比如家庭网络、工厂车间联网、企业办公联网。
WiFiWi-Fi被广泛用于许多物联网应用案例,最常见的是作为从网关到连接互联网的路由器的链路。
然而,它也被用于要求高速和中距离的主要无线链路。
WiFi技术并不是为了取代蓝牙或者其他短距离无线电技术而设计的,两者的应用领域完全不同,虽然在某些领域上会有重叠。
WiFi设备一般都是设计为覆盖数百米范围的,若是加强天线或者增设热点的话,覆盖面积将会更大,甚至是整幢办公大楼都不成问题。
WiFi无线技术主要为移动设备接入LAN(局域网)、WAN(广域网),以及互联网而设计。
基本上来说,在WiFi标准中,移动设备扮演的是客户端角色,而服务端是网络中心设备;与NFC、蓝牙技术的两移动设备互联互通在点对点(peertopeer)结构上有着巨大的区别。
支持拓扑结构:星型结构使用距离:近、中距离(数百米)应用场景:移动设备等蓝牙Bluetooth蓝牙是一种通用的短距离无线电技术,蓝牙5.0蓝牙理论上能够在最远100米左右的设备之间进行短距离连线,但实际使用时大约只有10米。
其比较大的特色在于能让轻易携带的移动通讯设备和电脑,在不借助电缆的情况下联网,并传输资料和讯息。
目前普遍被应用在智能手机和智慧穿戴设备的连结以及智慧家庭、车用物联网等领域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一页
15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3) 2.5G ——第2.5代移动通信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adio Service, GPRS), 俗称2.5G, 传输速度可达到114 kb/s, 是基于现 有的GSM网络实现的,在现有GSM网络中增加了网关 支持节点和服务支持节点,利用GSM 未使用的TDMA 信道 使用GPRS, 用户可以同时进行上网和语音通话。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和码分多址数字无线
技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是目前流行的数字 移动电话系统。 2G采用数字技术, 利用蜂窝组网原理、多址方式由频分多址 转向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双工技术仍采用频分双工。
(3) 2.5G ——第2.5代移动通信
在3G发展之初, 人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过 程, 许多运营商担心从2G直接跳到3G存在一定的市场 风险, 因为无论是从技术实现本身, 或者标准的制定等 方面都充满了争论, 于是出现了一个称为2.5G的领域, 包括HSCSD、GPRS和EDGE
<< 上一页
14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3) 2.5G ——第2.5代移动通信
调整电路交换数据(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ing Data, HSCSD)是GSM网络的升级版本,能够透过多重时 分并行传输,速度比GSM网络快5倍,相当于固定电话网 通信中的调制解调器的速度, 完全符合3G的技术要求。
可以支持每波特有更多数据位, 有效地提高 GPRS信道编码效率, 传输速度可达到384 kb/s, 完全满足网络会议等无线多媒体应用的 宽带要求。
<< 上一页
17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4) 3G ——第三代移动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3G)系统是数字语音与数据系 统、能将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与无线通信 业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communication)网络, 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
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国际电信联盟(ITU)已将4G 技术正式命名为IMT(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
<< 上一页
<< 上一页 4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 上一页
5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 上一页
6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1) 1G 第一代移动通信(firs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1G)系统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日本最大的移动电话营运公司NTT DoCoMo于2001年推出
第一个商用W-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是世界上第一个3G移 动电话服务, 同年10月,世界上首个第三代商用移动网络诞生。 中国联通3G采用W-CDMA通信标准
<< 上一页
22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CDMA2000(P136-138)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1) 1G——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1987年TACS进入中国运营 → 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模拟移动网络
特点 多址方式:FDMA 无数据传输能力
<< 上一页
8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2) 2G 第二代移动通信(secon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2G)系统是数字移动电话系统,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4) 3G ——第三代移动通信 3G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 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 问题, 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是必要的: ★ 3G系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有WCDMA、CDMA2000和 TD-SCDMA三大分支, 共同组成一个IMT 2000家庭, 成员间存在相
Advanced(802.16m)技术规范确立为IMT-Advanced(俗称“4G”)国
际标准——符合100Mbps传输数据的速度。达到这个标准的通信 技术, 理论上都可以称之为4G。
<< 上一页 27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3 4G移动通信网
(1) 4G通信标准
★没有运营商可以达到“符合100Mbps传输数据的速度”这一 标准, ITU重新将LTE(包括LTE-TDD和LTE-FDD)、WiMAX, 及HSPA+正式纳入到现阶段4G标准的范畴, 加上之前已经确定 的LTE-Advanced和WirelessMAN-Advanced这两种标准, 4G标
<< 上一页
12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2) 2G ——第二代移动通信 码分多址数字无线技术( CDMA) CDMA是美国高通公司提出的标准, 是与GSM并列的第二
代通信系统, 同时也是第三代移动系统的基础。
<< 上一页
13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准已经达到了5种。
★截止到2013年12月, LTE已成为事实上的4G全球标准, 包括 FDD-LTE和TD-LTE两种制式
<< 上一页 16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3) 2.5G ——第2.5代移动通信
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EDGE), 是GPRS到3G之间的过渡产物,号称2.75G, 其
底层架构标准和GSM一样,仍使用GSM载波宽带和时隙结构, 却
<< 上一页 10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2) 2G ——第二代移动通信 GSM组网原理
<< 上一页
11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2) 2G ——第二代移动通信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特点 多址方式:FDMA和TDMA的结合 使用频段: 900M, 1.8G, 1.9G 数据速率:9.6K bps
中国移动3G采用TD-SCDMA通信技术标准
<< 上一页 21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W-CDMA(P136)
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最早由爱立信公司提出,最初W-CDMA的设计是为了能 和现有的GSM网络协同合作
CDMA-2000是美国高通公司为了结合新的调整无线接入技
术, 能更好提供无线互联业务而提出,由标准组织3GPP2制定,是 IS-95的一种扩展,并且与IS-95向后完全兼容.
不能与GSM协同工作
中国电信3G采用CDMA-2000通信标准
<< 上一页
23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万维网是九十年代的标志一样, 下一个巨大的变化, 将会是廉价
传感器的到來! ——Paul Saffo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美国未来科学院保罗 萨福 )
<< 上一页
2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第3篇 网络传输层技术
第01讲 概述 第02讲 无线个人区域网 第03讲 无线局域网 第04讲 移动通信网
第05讲 下一代互联网
<< 上一页
3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第04讲 移动通信网
4.1 移动通信网概述
4.2 移动通信网的一般体系结构和功能 4.3 4G移动通信网
通信是一种沟通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 间或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它具有快速 、便捷、可靠、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
→ 1928年 发明了超外差式无线电接收 机
→1946年 移动电话服务在美国出现 → 1947年 贝尔实验室提出蜂窝移动概念 → 50至60年代 贝尔实验室发展了蜂窝无线电话原理 →美国 AMPS, 英国TACS, 北欧NMT 1981 (Nokia/Mobira, Erricson)
<< 上一页 7 下一页 >>
1996年改名为国际移动通信IMT-2000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 1999年, ITU 制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芬兰成为第一个发 放3G牌照的国家
<< 上一页
19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
4.1移动通信网概述
(4) 3G ——第三代移动通信
25 下一页 >>
韶关学院通识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