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规划方案编制指引.doc

合集下载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编制说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编制说

污染园地修复技能方案体例导则体例说明(征求意见稿)北京市情况掩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治理中心2014年12月目录1 项目配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体例单位 (1)2 体例意义 (1)3 体例原则和依据 (3)3.1 体例原则 (3)3.2 体例依据 (4)4 国内外相关事情底子 (4)4.1 外洋园地修复表面与相关标准指南 (4)4.2 国内园地修复表面与相关标准指南 (1)5 污染园田主要修复技能阐发 (2)5.1 通例污染园地修复技能阐发 (2)5.2 土壤通例修复技能 (5)5.3 地下水通例修复技能 (11)6 主要技能要点 (18)6.1 适用范畴 (18)6.2 术语和界说 (18)6.3 事情步伐 (18)6.4 选择修复战略 (20)6.5 筛选与评估修复技能 (23)6.6 提出修复技能备选方案与方案比选 (29)6.7 制定情况治理筹划 (38)6.8 体例修复技能方案 (38)7 本标准的实施发起 (39)8 参考文献 (40)1项目配景1.1任务来源《污染园地修复技能方案体例导则》是中意二期污染园地相助项目的任务之一,也是北京市情况掩护局下达的地方规矩标准制修订及研究项目筹划之一,已列入2014年北京市质量技能监督局标准一类体例项目筹划。

1.2体例单位《污染园地修复技能方案体例导则》体例事情由北京市情况掩护局污防处牵头,北京市情况掩护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和化学品治理中心参加。

2体例意义北京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

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北京市财产结构的调解和都市范围的扩大,一些化工、冶金、机器、制药等污染型企业已经或筹划搬出五环,大量原有产业用地置换成都市建立用地。

这些企业在生产中由于化学品泄露、废水废气排放以及固体废物随意倾倒和堆存,致使原园地土壤、地下水受到污染,对未来居住者的身体康健组成风险。

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四环内百余家家污染企业搬家,置换800万m2产业用地再开发。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指引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指引

附件3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指南2016 年9 月四、工作方案框架 附1 相关名词解释 附2 附表参考格式目录一、总体要求 ..二、编制步骤 ..三、关键环节说明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细化任务措施二)实施分类管理三)强化风险管控四)鼓励政策创新错. 误 !未指定书签 错. 误 !未指定书签 错. 误 !未指定书签 错. 误 !未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2016 年5 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于2016 年底前分别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重点明确到2020 年的任务措施和工作目标。

为规范和指导各地工作方案编制工作,依据《土十条》,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指导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编制,市县级工作方案可以参照本指南编制。

一、总体要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总体思路,分解落实《土十条》各项任务要求,重点明确本行政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网络和监管能力建设、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要求,农用地(重点是耕地)和建设用地(重点是污染地块)等不同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要求,未污染土壤保护、污染源监管、污染治理与修复等全过程管理要求,以及科技支撑、治理体系、评估考核等保障措施。

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统一部署、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确定分区域、分年度目标和任务,统筹安排部门和地方任务分工。

市县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应与省级工作方案相衔接,以风险管控和保护优先为主线,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土壤环境问题,有关市县要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环境风险管控等方案。

一是夯实基础、有限目标。

与大气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十三五”期间,重点要在开展调查、摸清底数,推进立法、完善标准,明确责任、强化监管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土壤环境管理工作。

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17页]

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17页]

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二〇一三年六月目录一、项目信息表 (2)二、项目概述 (3)(一)项目背景 (3)(二)立项的必要性 (3)三、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4)四、土壤污染调查和污染问题识别 (5)(一)土壤污染问题识别 (5)(二)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价 (5)五、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目标 (5)(一)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目标 (5)(二)土壤治理修复范围 (6)六、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方案 (6)(一)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应用现状 (6)(二)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比选 (6)(三)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方案 (7)(四)质量控制 (8)七、项目管理组织与实施 (9)(一)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 (9)(二)组织与进度安排 (9)(三)项目招标 (10)(四)项目监理 (10)八、经费估算及资金筹措 (10)(一)经费估算 (10)(二)经费使用计划 (11)(三)资金筹措 (11)九、效益分析 (11)十、项目风险分析 (11)(一)政策风险 (11)(二)技术风险 (12)(三)资金风险 (12)(四)项目管理风险 (12)十一、编制附件、附图 (12)(一)附件 (12)(二)附图 (12)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修改稿)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和环境保护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的通知》(环发[2013]46号)的要求,各地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为指导各地编制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规范《实施方案》的内容、格式与编制深度,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已被污染的耕地仍继续作为农用地的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

一、项目信息表以下列表格形式概述项目的基本信息。

二、项目概述简要说明项目的由来,项目实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及在所属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中的地位,实施方案的编制过程。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流程撰写指南(DOC)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流程撰写指南(DOC)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流程撰写指南(DOC)简介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是保护环境和民生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土壤污染修复工程需要制定详细的方案和流程,以确保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流程撰写指南,主要包括项目准备、方案设计、实施和检测等四个方面。

项目准备1.搜集背景资料在确定污染土壤修复项目之前,需要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历史污染情况、周边环境等相关背景资料,以更好地制定修复计划。

2.确定治理目标治理目标是制定治理方案的基础,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理目标和指标。

3.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是为制定修复方案提供数据依据,需要在调查方案中明确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方法、内容等,以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招投标根据项目需求,制定招投标文件,明确招标方式、标书要求、评标标准等内容,以确保招标的公开透明性和效果。

方案设计1.土壤分析和评估在确定污染程度及类型后,需要分析土壤污染的范围、程度和类型,评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和效果。

2.方案设计根据搜集到的背景资料和调查结果,制定修复方案,明确修复的目标、方法、时间、投入、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和措施。

3.方案审批制定好方案后,需要提交相关部门审批,以确保方案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满足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实施1.施工前准备在实施工程前,需要开展实地勘察和调查,确定修复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组织合格的施工队伍和使用必要的设备、工具等。

2.实施过程监管在实施修复工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管,记录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监测和检验,以确保施工质量和修复效果。

3.完成验收修复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对修复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治理目标和国家标准的达标率。

检测1.检测要求需对治理后的土壤、水体、大气以及污染物浓度等进行检测,以确认处理的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标准。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策划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策划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策划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策划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其中,污染场地的土壤问题尤为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一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策划,旨在恢复土壤的健康和生态功能,保护人民的生活环境。

首先,我们将进行全面的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和评估。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土壤的污染程度和类型。

这将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其次,根据土壤污染的性质和程度,我们将制定合适的修复方案。

这可能包括物理方法(如土壤剥离、覆盖等)、化学方法(如营养物质的添加、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化学修复等)和生物方法(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

我们将结合现有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实践,选取最适合场地特点和污染情况的修复方法。

在实施修复方案之前,我们将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通过评估可能的风险因素,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修复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我们还将与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合作,确保修复工作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的要求。

修复工作的实施阶段将包括土壤处理、植物种植和监测等。

我们将使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被有效地去除或转化。

同时,我们将选择适应性强、具有吸附和分解能力的植物种植在修复区域,以进一步加速土壤的恢复过程。

监测工作将贯穿整个修复过程,以评估修复效果和调整修复策略。

最后,我们将进行修复工作的评估和总结。

通过对修复效果的评估,我们可以了解修复工作的成效和不足之处。

同时,我们还将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未来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策划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策划和有效的执行,我们相信可以实现土壤修复的目标,使污染场地恢复到健康和可持续的状态。

这将为我们的环境保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并为人民的生活环境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项目实施方案 土壤修复

项目实施方案 土壤修复

项目实施方案土壤修复一、背景介绍。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受到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生产等活动的影响,土壤受到了严重污染。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进行土壤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修复方案,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减少土壤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2. 原则,依据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修复措施,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实施全过程管理。

三、项目实施步骤。

1. 调查评估,对土壤污染的程度和范围进行详细调查评估,确定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修复方案,包括修复目标、修复措施和修复周期等内容。

3. 实施修复,根据制定的方案,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等多种手段,恢复土壤的功能和生态平衡。

4. 监测评估,在修复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评估,掌握修复效果,及时调整修复方案,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完成报告,修复工作完成后,编制修复报告,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为今后的土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四、修复措施。

1. 物理修复,包括土壤剥离、覆盖等方法,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的迁移和扩散。

2. 化学修复,采用化学还原、氧化、絮凝等方法,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3. 生物修复,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方式,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五、经济性和可行性分析。

土壤修复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需要进行经济性和可行性分析。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风险防范措施。

土壤修复工作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包括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等。

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修复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土壤修复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土壤修复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土壤修复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一、引言。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生产等活动的不当操作,导致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土壤修复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为土壤修复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指导,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进行土壤修复工作。

二、土壤修复实施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土壤修复实施方案的编制应当基于科学的土壤修复理论和技术,结合具体的修复对象和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修复目标和方案。

2.可行性原则,土壤修复实施方案的编制应当考虑到资源和技术的可行性,合理利用现有的修复技术和设备,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综合性原则,土壤修复实施方案的编制应当综合考虑土壤污染的类型、程度和分布情况,结合土壤修复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综合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修复。

4.可持续性原则,土壤修复实施方案的编制应当注重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性,避免短期内取得效果而忽视了修复后的长期影响,确保修复工作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改善。

三、土壤修复实施方案编制的基本步骤。

1.调查评估,对受污染土壤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包括土壤污染的类型、程度和分布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了解土壤修复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修复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确定修复目标,根据调查评估的结果,确定土壤修复的目标和要求,包括修复的范围、目标污染物的清除率、修复后土壤的质量标准等内容。

明确修复目标,有利于后续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制定修复方案,根据调查评估和修复目标,制定具体的土壤修复实施方案,包括修复的技术路线、修复的工艺流程、修复的时间节点和修复的投资预算等内容。

确保修复方案科学可行,符合土壤修复的基本原则。

4.实施监测,在修复工作实施过程中,进行修复效果的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修复方案和措施,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达到。

治理与修复方案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治理与修复方案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治理与修复方案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一、前言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保护农地土壤安全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指导和推动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的实施,制定本指南。

二、总体要求1.项目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技术标准。

2.项目实施需进行科学论证,确保合法合规,高效可行。

3.项目实施过程要注重环境保护,确保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或其他负面影响。

4.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有序推进。

5.项目实施应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和方案,确保治理与修复效果达到预期。

三、项目实施步骤1.项目准备阶段(1)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确定治理与修复的范围和目标。

(2)收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农用地土壤污染类型和程度。

(3)制定治理与修复方案,包括整体规划、技术路线和详细实施方案。

2.项目实施阶段(1)清理阶段:对污染源进行清理,如移除污染土壤、修复污染的农田水利设施等。

(2)治理阶段: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和修复污染土壤,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3)再生阶段:引入耐污染植物,进行适宜的种植和培育,促进土壤的再生和生态平衡。

(4)监测阶段:定期对治理后的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评估治理与修复效果,并及时调整措施和方案。

四、项目实施要点1.深入调查研究:项目实施前需对农用地土壤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壤质地、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确立污染类型和程度。

2.对污染源进行清理: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和范围,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清理,避免二次污染。

3.治理与修复方法选择:根据不同污染类型和程度,选择适当的治理与修复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修复等。

4.引入耐污染植物:根据土壤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耐污染植物进行种植和培育,促进土壤再生与生态平衡。

5.监测和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评估治理与修复效果,及时调整措施和方案。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至关重要。

一、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现出污染面积广、污染物种类多、污染程度深等特点。

工业“三废”排放、农业化学品过量使用、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如铅、汞、镉等)、有机物(如农药、石油烃等)和放射性物质等。

土壤污染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导致粮食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可能会引发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土壤的肥力和蓄水能力,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上预防土壤污染的发生。

同时,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和修复措施,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散和加重。

2、分类治理,分区施策根据土壤污染的类型、程度和用途,制定针对性的治理和修复方案。

对于不同地区的土壤污染,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采取适宜的治理和修复技术。

3、风险管控,安全利用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农艺措施等方式,实现风险管控和安全利用。

对于重度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防止污染扩散,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

4、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治理和修复工作的公正、透明。

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置换、客土法、深耕翻土等。

土壤置换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挖走,换上未受污染的土壤;客土法是在受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一层未受污染的土壤;深耕翻土则是通过翻动土壤,将表层污染物分散到深层土壤中,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地块土壤修复实施方案范本

地块土壤修复实施方案范本

地块土壤修复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地块土壤修复是指对受到污染或破坏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恢复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壤修复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地块土壤修复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修复目标1. 修复范围:明确受污染或破坏的土壤范围,包括土壤深度和面积。

2. 修复目标:明确修复后土壤的质量标准,包括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和土壤的肥力水分等指标。

三、修复措施1. 土壤调查: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污染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2. 污染物去除: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包括挖掘、填埋、化学处理等。

3.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微生物或其他改良剂,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4. 植被恢复:在修复后的土壤上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被,加速土壤的自然恢复过程。

5. 监测评估:定期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修复效果符合预期目标。

四、实施步骤1. 制定修复方案:根据土壤调查结果和修复目标,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包括修复措施、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等。

2. 实施修复措施:按照修复方案,有序进行污染物去除、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等工作。

3. 监测评估效果:在修复过程中,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修复措施,确保修复效果符合预期目标。

五、风险防范1. 安全措施:在修复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

2. 废物处理: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妥善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3. 突发事件应对:制定应急预案,应对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减少损失。

六、总结地块土壤修复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案和严格的执行。

通过本文档提供的范本,希望能够对地块土壤修复工作有所帮助,推动土壤修复工作的科学发展和实施。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指引.doc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指引.doc

附件3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指南—2—2016年9月—3—目录一、总体要求 (5)二、编制步骤 (7)三、关键环节说明 (9)(一)细化任务措施 (9)(二)实施分类管理 (12)(三)强化风险管控 (13)(四)鼓励政策创新 (14)四、工作方案框架 (15)附1相关名词解释 (17)附2附表参考格式 (20)—4—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于2016年底前分别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重点明确到2020年的任务措施和工作目标。

为规范和指导各地工作方案编制工作,依据《土十条》,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指导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编制,市县级工作方案可以参照本指南编制。

一、总体要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总体思路,分解落实《土十条》各项任务要求,重点明确本行政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网络和监管能力建设、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要求,农用地(重点是耕地)和建设用地(重点是污染地块)等不同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要求,未污染土壤保护、污染源监管、污染治理与修复等全过程管理要求,以及科技支撑、治理体系、评估考核等保障措施。

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统一部署、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确定分—5—区域、分年度目标和任务,统筹安排部门和地方任务分工。

市县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应与省级工作方案相衔接,以风险管控和保护优先为主线,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土壤环境问题,有关市县要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环境风险管控等方案。

一是夯实基础、有限目标。

与大气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十三五”期间,重点要在开展调查、摸清底数,推进立法、完善标准,明确责任、强化监管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土壤环境管理工作。

紧扣重点任务,设定有限目标指标,确保经过努力可以按期实现。

环保局推进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工作实施方案

环保局推进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工作实施方案

环保局推进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工作实施方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据统计,我国土壤污染的总面积超过120万平方公里,占到总国土面积的12%以上,其中高度污染土地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

土壤污染不仅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环保局提出了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工作实施方案,下面就此进行介绍:一、工作目标本方案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健全的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制度体系,实现重点城镇土壤污染治理和重点农业用地修复的全覆盖,使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宜居的生态环境。

二、重点工作1.土壤污染普查: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普查,建立土壤污染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2.土壤污染管控:加强土壤污染的管控措施,制定出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土壤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

3.农业用地修复:对土壤污染严重的农业用地进行修复,建立农业用地修复技术和标准体系,提高农业用地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4.城镇土壤污染治理:对城镇发展中的污染问题进行治理,建立城镇土地利用和用地监管制度,推广城市土壤修复技术,完善城市环境质量标准。

5.科技创新:加强相关科技创新,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示范,提高技术水平和治理效率,推动土壤修复工业化发展。

三、工作保障为了确保本方案的实施效果,需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土壤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计划和报告制度。

2.加强经费和人力保障,按计划制定预算,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宣传和知识普及,采取多种宣传措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

4.加强协同合作,建立土壤污染治理协调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治理工作。

总之,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工作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方案,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强组织、加强监管、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共同推动工作的进展,让中国的土壤环境得到全面的改善。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二零二零年九月目次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编制单位 (1)2 编制意义 (1)3 编制依据 (3)4 国内外相关工作基础 (4)4.1 美国 (4)4.2 欧洲 (6)4.3 日本 (9)4.4 澳大利亚 (10)4.5 加拿大 (11)4.6 中国 (11)5 地块修复技术 (13)5.1 污染地块主要修复技术分析 (13)5.2 土壤常规修复技术 (15)5.3 地下水常规修复技术 (24)5.4 地块修复技术确定 (30)6 修复工程施工组织 (40)6.1 工程概况 (41)6.2 施工组织部署 (41)6.3 施工平面规划 (41)6.4 施工计划 (42)6.5 修复工程运行维护 (44)6.6 修复过程监测计划 (47)7 修复过程污染防治 (47)7.1 污染问题识别 (47)7.2 污染防治目标确定 (48)7.3 污染防治措施 (49)7.4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 (51)7.5 环境监测计划 (52)8 修复工程环境监理 (53)9 修复工程后期管理 (54)10 本标准的实施建议 (54)11 主要参考资料 (55)《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是2020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类别为一类,是对DB11/T 1280-2015的修订,标准性质为推荐性。

1.2编制单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行业主管部门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起草单位为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编制意义国家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发布了污染地块修复相关文件,例如,2014年发布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导则》,2016年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发布的《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201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发布《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2019年发布《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和修订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与管理已成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重点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以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原则1.综合治理原则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和管理应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综合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蔓延。

2.可行性原则选用修复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包括技术成熟度、经济成本、修复效果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场地实际情况的修复技术方案。

3.保护环境原则在进行土壤修复和管理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确保修复与管理工作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技术1.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挖掘、覆盖和固化等技术。

对于较浅层污染的场地,可以通过土壤挖掘的方式将污染土壤剔除,然后进行填埋处理;对于大面积污染场地,可以采用土壤覆盖的方式,即在污染土壤表面覆盖一层无机材料或植物覆盖层,减少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还可以采用土壤固化技术,通过在污染土壤中添加固化剂来稳定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不易迁移。

2.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氧化、盐基萃取等技术。

化学还原技术是指通过还原剂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化合物,减少其活性;氧化技术则是将土壤中的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减少毒性物质的危害;盐基萃取技术则是通过添加盐基萃取剂来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转移到水相,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3.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土壤微生物修复等技术。

植物修复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蓄积作用来修复土壤污染,适用于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场地;土壤微生物修复则是通过添加生物修复剂来降解或者修复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一种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的修复技术。

治理与修复方案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治理与修复方案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1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二0—六年十二月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一、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技术要求,用于指导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的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

地方财政或其他资金支持的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一)科学性原则在前期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土壤治理与修复目标,正确选择治理与修复技术路线、工艺流程与参数,合理确定治理与修复周期和成本等。

(二)可行性原则综合考虑治理与修复目标、治理与修复技术处理效果、周期和成本等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可行有效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制定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施方案,确保实施方案经济可行、技术可操作。

(三)安全性原则确保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安全,防止对施工人员、周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及对生态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三、主要内容及技术要求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编制依据、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技术比选、工程方案设计、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经费预算、效益分析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内容。

(一)项目背景1.项目所在区域概况介绍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及环境概况。

自然概况包括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地质等情况;经济社会概况包括行政区划,相关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农用地面积、农业种植结构、肥料和农药使用情况等;环境概况包括区域内主要污染源分布、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土壤污染成因及变化趋势等。

2. 立项必要性(1)土壤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简述项目所在区域农用地土壤污染的总体情况,包括土壤污染范围、程度、污染物种类及来源、污染源分布、农产品超标情况以及土壤污染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引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引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引一、前言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是为了确保对污染地块土壤进行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治理与修复工作,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需要。

本指引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指导框架,用于编制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以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追踪性。

二、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方案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包括土壤和污染物的特性,治理与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估等。

2.可操作性:方案应具备可行性,包括技术、资源和时间的可行性,以及操作步骤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3.可追踪性:方案应能够被追踪和监测,以评估项目的实施效果,并对后续的管理和监督提供参考。

三、方案编制的步骤1.项目背景分析收集并分析污染地块的相关信息,包括地块的历史使用情况、有关的环境监测数据、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等。

进一步分析土壤的受污染程度和范围,并研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2.风险评估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对土壤污染物的迁移途径和可能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将帮助确定治理与修复的目标和措施,并评估风险的降低效果。

3.治理与修复目标设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理与修复目标。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保持一致。

4.治理与修复技术选择评估和选择适合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包括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以及新兴的可持续技术。

在选择时应考虑技术的可行性、效果、成本和可持续性。

5.方案制定基于治理与修复目标和技术选择,制定详细的方案,包括操作步骤、时间表、资源需求和监测计划等。

方案中还应考虑风险沟通和参与各方的需求。

6.方案评估与调整经过初步制定的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包括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估,以及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7.方案实施按照方案的操作步骤和时间表,开始实施治理与修复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工作计划和进展的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1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2—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一、适用范围 (5)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5)三、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 (6)(一)项目背景(二)编制依据............................................................................................................................................................................................... ...............................................................................................................................................................................................67(三)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四)治理与修复技术比选(五)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 ........................................................................................................................................................ ...................................................................................................................................................8910(六)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 (14)(七)劳动保护、消防与节能...........................................................................................................................................14 (八)经费预算 (15)(九)效益分析 (16)16 (十)项目可行性分析...................................................................................................................................................................17(十一)附件、附图..........................................................................................................................................................................附件 A (19)附件 B (22)附件 C (25)—3——4—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一、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技术要求,用于指导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的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

地方财政或其他资金支持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一)科学性原则在前期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目标,正确选择治理与修复技术路线、工艺流程与参数,合理确定治理与修复周期和成本等。

(二)可行性原则综合考虑治理与修复目标、治理与修复技术处理效果、周期和成本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合理选择可行有效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制定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实施方案,确保实施方案经济可行、技术可操作。

—5—(三)安全性原则确保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安全,防止对施工人员、周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及对生态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三、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项目背景、编制依据、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技术比选、工程方案、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劳动保护消防与节能、经费预算、效益分析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内容。

(一)项目背景1.项目所在区概况介绍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及环境概况。

自然概况包括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地质等情况;经济社会概况包括行政区划,相关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定位等;环境概况包括区域内主要污染源类型、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土壤污染成因及变化趋势。

—6—2.立项必要性(1)土壤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简述土壤污染的总体情况,包括土壤污染物种类、来源、污染物含量、污染范围、污染区分布、污染源状况等;周边居民感受以及土壤污染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2)项目的代表性。

简述项目的污染类型代表性、拟采用的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可推广性。

阐述项目的实施对本地区和全国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具有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3)与政策的符合性。

简述项目与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的符合性,明确项目在相关规划中的地位,是否满足本地区社会民生需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要求。

(4)项目紧迫性。

从土壤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项目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等方面阐述项目实施的紧迫性。

(二)编制依据列出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7—法规、政策文件、规划(计划)、标准和技术规范、前期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报告及评审意见、项目建议书等。

(三)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1.前期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简介简述项目前期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基本情况,包括调查时间,调查范围;采样布点方案、采集样品种类和数量;检测指标、检测方法、检测结果;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结果等内容。

2.治理与修复范围根据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范围,包括四至范围、深度和土方量(附图件)。

3.治理与修复目标根据前期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现阶段经济和技术条件,用定性语言与定量指标描述项目应达到的治理与修复目标。

并依据拟选择的治理与修复技术类型,明确能评估土壤治理与修复效果的指标。

若以去除土壤中污染物为目的,应提出治理与修复后土壤中污染物全量指标和全量变化指标,并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和当地土壤环—8—境背景水平论述其合理性;若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活性为目的,应明确土壤污染物有效量指标及其测试方法、有效量变化指标;若以阻隔污染物为目的,应提出阻隔设施应达到的相关标准的要求。

同时,治理与修复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音的,应执行相关标准等。

(四)治理与修复技术比选1.治理与修复技术概述简要介绍当前国内外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案例,包括技术要点、应用的条件与限制因素、治理与修复成本、周期等。

2.治理与修复技术筛选结合项目土壤污染特征、土壤特性、地块条件等,综合考虑治理与修复目标、治理与修复技术的效果、项目投资和运行成本、治理与修复周期、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适宜可用的治理与修复技术。

原则上鼓励采用适合原地或原位治理与修复方式的技术。

选择治理与修复技术应该按下列优先顺序:国内外有成功工程应用案例—9—的技术、中试试验成功的技术、小试试验成功的技术;当现有资料和案例不能完全说明该技术是否可行时,应通过相关试验或技术测试证明拟选技术的可行性。

3.治理与修复方案比选在技术筛选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土壤污染程度,治理与修复目标、成本、周期、效果和工程条件等因素,至少形成 2 套关键技术或技术组合模式,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推荐一套相对优化的方案。

方案中应考虑固体废弃物清理和废水、废气处理等内容。

(五)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工程方案包括工程概述、主体工程、配套工程、主要设备、环境监测计划、二次污染防范和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

1.工程概述列明项目工程的内容,包括工程规模、工艺流程等。

(1)工程规模。

简述工程占地面积、治理与修复分区、不同治理与修复技术和各项工程(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的位置和占地面积、工程量和工程周期、运输线路、临时建筑物或构筑物等内容应—10—在平面布置图中表达清楚。

平面布置图应采用适宜的比例尺(一般应为1:2000 ~ 1:10000) ,符合图式图例规范,图斑的边界和图例要清晰。

如项目区及周边涉及水系和道路,也应在平面布置图中标示清楚。

(2 )工艺流程。

详细介绍工艺流程和具体步骤,包括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的主要作用和工程量、工艺与参数。

从材料、设备、对土壤的处理流程和管理措施,到污染物的去向、最终污染介质的处置、土壤的再利用等,都应在工艺流程图中表达清楚。

2.主体工程主体工程内容包括废弃物的清理与处置、污染土壤的清理挖掘、暂存和运输、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工程运行与维护等。

(1)废弃物的清理与处置。

若污染地块中存在或治理与修复过程中残留化学物质等固体废弃物的,应按固体废弃物的类型和性质,明确固体废弃物的清理、收集、储运、处置方案。

另外,还应明确治理与修复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的收集、暂存和处置方式。

(2)污染土壤的清理挖掘。

若采用原地异位处理的地块,应明确地块内土壤清理挖掘方案,包括清挖范围、深度、清挖顺序、清—11—挖工艺、清挖土方量等。

(3)暂存和运输。

污染土壤需要转运的,应明确污染土壤暂存和运输方案,包括地块内临时堆场、地块外堆场的位置、运输车辆的规格和数量、运输路线等。

(4)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

应包括永久工程(如填埋场)和临时工程(如堆场、污染土壤处置场、临时道路、临时仓库等)。

从节约用地、保护环境、与整体发展规划匹配符合性、自然条件适宜、经济可行、二次污染防范等方面,阐述选址的合理性。

(5)工程运行与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