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
人教版物理 初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______,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______,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往往是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摄氏温度①温度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②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______;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_____;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______。
③摄氏温度的读数:如:“5℃”读作____________;“-20℃”读作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温度计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造的;4.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液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内总装有适量的液体(如: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5.温度计的使用: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________,否则会________________;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碰到__________或__________。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后再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
6.常见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液态酒精凝固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凝固点是-39℃,沸点是357℃)知识点三:体温计7.用途:体温计用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8.测量范围:_____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___;9.体温计读数时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Ⅲ.寒暑表:-35℃~50℃、1℃.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10204030仰视:结果偏低俯视:结果偏高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 量程:35℃~42℃;分度值:0.1℃.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 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课件(共22张PPT)

巩固练习
• 1. 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它的温度随时 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则该图象是(D)
• A. 冰的熔化图象 • B. 松香的熔化图象 • C. 玻璃的凝固图象 • D. 铁水的凝固图象
0
2、(2006,江西南昌)通过观察下图所示的三幅晾 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表__面__积___、液体的___温__度____和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问题设置 (阅读考点2 ,完成填空)
固 吸
液 放
液
固
不变 不变
相同
升高 降低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曲线
温度/°C
温度/°C
熔化过程 D 凝固过程
固态
凝固点 熔点 B
C 液态
A (固液共存)
同种
物质 晶体
时间
非晶体
时间
熔点
AB:固态物质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固态)
和凝 BC: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固、液混合态)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下午12时25分22.4.1312:25April 13,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12时25分9秒12:25:0913 April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拓展训练
【例】(2010 年天津)图 4-7 是水循环的示意图.图中过 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蒸__发___,同时伴随着____吸____热;过 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___液__化___,同时伴随着放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讲物态变化温度1.一块冰的温度由15℃升高到5℃,其温度升高了。
若冰的温度由0℃降低了10℃,此时冰的温度是。
2.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水接触后,测量的温度是;当温度计的玻璃泡和冰块接触后,测得的温度是。
3.读出右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0 ℃)甲是℃乙是℃4.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 ℃-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 ℃-105 ℃,由此可知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温度计是体温计。
5.请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图4—1中甲、乙、丙、丁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们的读数分别是:、、、。
6.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保温杯内的开水的温度。
(1)现有最高测量温度为110℃、200℃、42℃的三种温度计,测量时应该选用最大测量值为的一种。
(2)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越准确。
三种意见中正确的是。
7.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荫凉处,则 [ ]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B.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8.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9.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10.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 [ ]A.0℃~100℃. B.35℃~42℃.C.10℃~100℃. D.-20℃~50℃.11.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过程及条件
01
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2
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或凝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3
升华与凝华
03
汽化与液化
汽化现象及特点
汽化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特点
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 低。
汽化方式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液化现象及特点
液化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特点
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液化方式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式。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熔化吸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冰熔化为水。
汽化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水蒸发为水蒸气。
升华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干冰升华为二 氧化碳气体。
凝固、液化、凝华过程中的放热现象
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会放出热量,如水凝固为冰。
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 物体温度降低。
升华现象
碘的升华、雪人不翼而飞、冰冻的 衣服变干、灯丝变细、樟脑丸变小 等都是升华现象。凝华现Leabharlann 及特点凝华定义01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放热
02
凝华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凝华现象
03
八年级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温度物体程度的。
温度用符号表示。
2、常用单位:度(符号):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摄氏度(℃)。
某地气摄氏度或摄氏度1.温度计分类(按介质):温度计,原理:温度计,原理:温度计,原理:以上温度计都是利用了物体的性质。
(1)同体积、同温度下:发生热胀冷缩变化的幅度大小是:体>体>体。
相同条件,指的是相同体积和相同温度的改变量。
(2)反常膨胀:少数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例如水在0℃~4℃)温度上升时,体积反而。
——此为反常膨胀:热缩冷涨。
其中,液体温度计按功能又分为:、、。
几种液体温度计的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温测温量程℃~℃℃~℃℃~℃分度值℃℃℃所用液体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选:估计被测液体温度,选合适的温度计。
若选的不合适,可能会胀破温度计。
(2)看:认清的位置。
并且识别是多少。
比如: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3)测:玻璃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杯底和杯壁。
防止弄坏赔偿。
(4)读:读数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等示数后再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水银柱的相平。
3.体温计(1)刻度范围:℃——℃(2)每一小格(分度值)是℃(3)为什么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温度升高发生,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从处断开,直管内的水银退回到玻璃泡内,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温度计虽离开人体,表示还是人体的温度。
(4)体温计插入人体后,由于直接读数不方便,专门为体温计设计的“缩口”,保证了体温计离开人体,温度值不变。
体温计在使用前要,将缩口上的水银甩进玻璃泡,消毒后才能测量。
体温计的消毒不能使用沸水,而要使用消毒。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类型及特点1. 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冰熔化成水。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凝固成冰。
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
2. 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必须达到沸点才能进行。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
3. 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霜的形成。
三、温度与热量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度量,是一个过程量,用 “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四、温度计与体温计1. 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测量温度的仪器。
使用时要注意观察量程、分度值,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
其测量范围为35℃~42℃,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是有一个缩口,使得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因此需要甩一甩才能再次使用。
五、物态变化与日常生活1.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如冰的熔化用于降温、金属的凝固制造零件等。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一节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1.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通常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过程,物态变化可以分为凝固、熔化、蒸发、沸腾、凝华、升华等几种类型。
第二节凝固和熔化2.1 凝固的条件和过程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一般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才能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形成有序的结晶。
2.2 熔化的条件和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失去有序排列的结晶状态。
第三节蒸发和沸腾3.1 蒸发的条件和过程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进行,能量主要来源于表面分子的热运动。
3.2 沸腾的条件和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出现的剧烈汽泡的现象,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发生,沸腾时液态的表面分子不再提供足够的能量,内部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
第四节凝华和升华4.1 凝华的条件和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通常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来发生,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4.2 升华的条件和过程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同样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第五节物态变化的热学解释5.1 热学性质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通过热力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凝固和熔化时吸放热量,蒸发和凝华时吸放热量。
5.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公式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来计算,如凝固熔化时的热量公式Q=mL,蒸发沸腾时的热量公式Q=mLv。
第六节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6.1 凝固和熔化在冰淇淋制作中的应用冰淇淋的口感和质地与其凝固和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6.2 蒸发和沸腾在烹饪中的应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蒸发和沸腾过程会给食物带来特殊的香味和口感,掌握这些物态变化有助于提高烹饪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单位:①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三、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体温计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量程:35—42℃分度值:0.1℃用法:离开人体读数二、物态变化1、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3、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第三章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冰常用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A. 冰总是比水凉B. 冰善于传热C. 冰透明干净D. 冰在化成水时吸收大量的热,而温度保持不变2.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在水中煮,只要水不干,就不会煮焦,而在油中炸,则会发黄,甚至炸糊了,这一现象说明()A.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B. 油炸食品的吸热能力比水强C. 油的沸点比水高D. 油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3.将一块0℃的冰放入一桶0℃的水中,置于0℃的房间内,则()A. 冰块的质量将减少B. 冰块的质量将保持不变C. 冰块的质量将增加D. 上述情况都不可能发生4.如图1A B C D图1温度时间时间时间时间5.下列物态变化中,都吸收热量的是()A. 熔化、凝华和凝固B. 液化、升华和汽化C. 汽化、熔化和升华D. 凝华、液化和熔化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 樟脑丸在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7.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A. 人呼出的水蒸气B.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8.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回“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蒸发沸腾C.“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一面的玻璃上D.冰花结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外一面的玻璃上9.在冬天,我们看到的霜是()A.由水蒸气在空气中先液化后凝固,最后降到地面上生成的B.地面上的小水珠凝固而成的C.地面上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高空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再降到地面上而形成的10.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B.-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C.在敞开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D.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11.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现象的小()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一层白色的霜C.大堆纸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纸灰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12.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A. 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B. 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的高C. 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3.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升温C.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D.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14.如图2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15.在①水熔化;②酒精蒸发;③水沸腾;④铁水凝固的四个过程中,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是()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6.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来测量温度的,如图3所示的温度计示数分别为: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17.我们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松香、柏油、明矾、铝、玻璃中,属于晶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8.蒸发和沸腾都是__________现象。
液体在蒸发和沸腾时都要______热(填“吸”或“放”),在沸腾时温度___________(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19.晒粮食时,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可以提高粮食的____________,把粮食摊开可以增大粮食的______________,这样有利于粮食中水分的__________,干燥得快。
20.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因此现在人们都食用碘盐,为了防止盐中的碘_______,盛装食盐的容器一定要有盖子。
21.用塑料薄膜把田地覆盖起来,是农业生产的一项新技术——地膜覆盖法。
地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22.学校组织学生打肝炎预防针时,医生用酒精棉在同学的手臂要注射的部位擦拭消毒,这时被擦的部位会有___________的感觉,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23.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1)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 (2)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3)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变软。
______ (4)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5)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
____(6)寒冷的早晨,窗玻璃上凝结着冰花。
______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24.25.夏天,打开电风扇人会感到凉快,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所以人感到凉快吗?26.有人说:“物体的温度不变,它一定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四、实验题:(26题4分,27题7分,28题5分,29题2分,30题2分, 31题5分,,共25分)27.(验证性实验)如图4所示是小明正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情景,请指出他的做法中的错误之处: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观察性实验)某种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如象如图5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____;(2)该晶体从300℃到开始熔化共用了________分钟时间;(3)该晶体熔化熔化用了________分钟时间;(4)该晶体熔化后温度最高升到___________;(5)图象上________段物质处于固态,_________段物质是液态,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29.(验证性实验)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6所示,则图_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6)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min时的数据;(7)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8)在沸腾过程中水_________热(填“吸”或“放”)。
30图7是石蜡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这种物质_____晶体(填“是”或“不是”)。
它________熔点(填“有”或“没有”)。
31某种晶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就此变化曲线试分析:(1)这种晶体的名称是;(2)AB段晶体处于态;EF段处于态;其中BC段吸热温度。
(填升高或不升高)(3)该晶体熔化经历的时间为min。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