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1672eb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c.png)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就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啦。
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比如说冰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的,而水蒸气就是气态的啦。
这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哦。
二、熔化和凝固1.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比如冰变成水就是熔化现象。
条件:需要吸收热量。
晶体熔化时还有固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熔点。
像冰的熔点是0℃。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比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断升高的。
2.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水变成冰就是凝固啦。
条件:需要放出热量。
晶体凝固时也有固定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三、汽化和液化1.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比如湿衣服在阳光下会慢慢变干,这就是水蒸发了。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比如水在100℃时会沸腾(在标准大气压下)。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比如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滴,这就是液化现象。
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比如我们家里用的液化气,就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四、升华和凝华1. 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比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这是因为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
还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升华,常用于人工降雨等。
2. 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比如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
还有霜也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物态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呢。
比如我们利用熔化吸热来冷却物体,利用凝固放热来制作一些工艺品。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手抄报内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手抄报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0fea1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6.png)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手抄报内容
一、什么是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态变化是热力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到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物态变化的类型
1. 熔化:固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变为液态的过程。
例如,冰在加热时会熔化为水。
2. 凝固:液态物质在温度降低时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在冷却时会凝固成冰。
3. 汽化:液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变为气态的过程。
例如,水在加热时会蒸发为水蒸气。
4. 液化:气态物质在温度降低时变为液态的过程。
例如,水蒸气在冷却时会凝结为水。
5. 升华:固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例如,冰在加热时会升华成水蒸气。
6. 凝华:气态物质在温度降低时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蒸气在冷却时会凝华为霜。
三、物态变化的应用
1. 制冷: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凝固和液化过程,可以制造出制冷设备,如冰箱和空调。
2. 加热:利用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汽化过程,可以制造出加热设备,如炉子和热水器。
3. 气象:物态变化在气象学中有广泛应用,如降雨、降雪、霜冻等自然现象都涉及到物态变化。
4. 工业:物态变化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如金属的冶炼、塑料的成型等都涉及到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2f89b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9.png)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一.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 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eb987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d.png)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我们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固态的凝固,液态到气态的蒸发,气态到液态的凝结,固态到气态的升华,以及气态到固态的凝华。
在这八年级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这四种物态变化。
首先,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它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固体开始熔化成液体。
熔化的温度称为熔点,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逐渐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最终形成液体。
接下来,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液体物质受冷却时,它的温度会逐渐下降,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开始凝固成固体。
凝固的温度称为凝固点,不同物质的凝固点不同。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逐渐减小,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最终形成固体。
蒸发是指液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液体受热时,部分液体分子会获得足够的能量逃离液体表面,形成气体分子,这个过程被称为蒸发。
蒸发的速度受到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蒸发是一种温度下的表面现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因此蒸发时液体的体积不变。
凝结是指气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却时,气体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距离减小,最终形成液体,这个过程被称为凝结。
凝结的温度称为凝结点,不同物质的凝结点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是一对互逆的物态变化,即一个物质经历熔化变为液体,再经历凝固变为固体;一个物质经历蒸发变为气体,再经历凝结变为液体。
这些物态变化都是由物质的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引起的。
除了这四种物态变化,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物态变化,即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当固体物质受热时,它的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变为气体。
凝华则是指气体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气体受冷却时,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变为固体。
总结起来,八年级物理学习的物态变化知识点主要包括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这四种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特殊的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2c8094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e.png)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f88b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4.png)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1. 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又称为相变,是指物质从一个物态转化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物质在不同的物态之间转化时,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2. 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1 固态在固体状态下,物质的分子固定在一个位置,只有极小的振动,形态不易改变。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2 液态在液态状态下,物质的分子仍然有固定的位置,但是由于振动幅度增大,分子间距也增大,因此能够相互滑动,呈现定形态和流动形态。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
2.3 气态在气态状态下,物质的分子不断地运动、振动,并且保持着不断的碰撞,因此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体具有无定形的形状和无定量的体积。
3. 物态变化的类型3.1 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3.1.1 熔化熔化指的是将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弱,使得分子可以相互滑动而变得流动。
3.1.2 凝固凝固指的是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从而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使分子逐渐变得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3.2 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3.2.1 汽化汽化指的是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减弱,分子不再相互吸引,不断地向外运动,以变成气态。
3.2.2 液态凝馏液态凝馏指的是将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液态凝馏过程中,物质会放出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反而会引起向内运动,逐渐变得固定,变成液态。
3.3 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3.3.1 升华升华指的是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减弱,分子不断地向外移动,逐渐变得无定形,直接变成气态。
3.3.2 凝华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华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不断地向内运动,逐渐变得固定,直接变成固态。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d0912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5.png)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作为一名物理初二老师,你知道如何写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初二物理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希望你喜欢。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是什么原因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进行新课: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结果: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1)、池底变浅:做图说明(2)、筷子弯折:做图说明(3)、海市唇楼:做图说明(4)、渔民刺鱼:做图说明:(5)、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教学后记: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能做图。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8a9b13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3.png)
总结归纳,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物态变化定义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常见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
物态变化与热量关系
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放出。例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物态变化条件
物态变化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例如,冰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水凝固成冰需要放出热量。
利用凝固放热
利用熔化吸热
汽化与液化
汽化现象及条件
汽化条件
需要吸热,且温度必须达到物质的沸点。
汽化现象
水烧开后水壶口的“白气”就是汽化现象的一种表现。
汽化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现象及条件
03
液化现象
早晨草叶上的露珠、冬天呼出的“白气”都是液化现象的表现。
01
液化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
202X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演讲人姓名
CATALOGUE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物态变化基本概念
物质三态及特点
物质分子排列紧密,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易被压缩。 固态 液态 气态 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大,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易被压缩。 物质分子间距离很大,没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极易被压缩。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现象 升华需要吸热,通常在高温或低压条件下进行。 升华条件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二氧化碳,用于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例子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5ce1da195f312b3169a549.png)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雾(液态)低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尘上便是雾
霜(固态)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物体凝华成的大冰晶附在物体表面便是霜雪(固态)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在云上凝华成大冰晶下落便是雪
雨(液态)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在云上液化成大水珠下落便是雨
云(液态和固态共存)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和凝华成小冰晶便组成云
冰花(固态)由于温度降低水蒸气凝华在玻璃上形成冰花。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8d2373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9.png)
一、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从固体向液体的变化,凝固是物质从液体向固体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物质会熔化,降低温度物质会凝固。
物质的熔点是其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凝固点则是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二、蒸发和沸腾:蒸发是物质从液体向气体的变化,而沸腾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迅速蒸发。
在常温下,液体分子的速度不同,有些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从液体表面逸出成为了气体,这个现象就是蒸发。
而沸腾则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中的分子足够运动,形成了大量的气泡,从而大量蒸发出气体。
三、凝结:凝结是气体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气体分子的速度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气体分子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如果继续降温,液体分子的速度进一步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变得非常强烈,形成了固体。
四、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物质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物质有不同的特性。
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比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高的沸点和凝固点。
五、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压力也会对物质的物态变化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升高,降低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降低。
六、露点和冷凝:露点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饱和时所达到的温度。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时,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七、气体的压缩和展开: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间距,气体可压缩性较大,所以气体可以被压缩成较小的体积。
而展开则是指气体占用的体积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距变大。
八、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与物态变化有关。
例如,熔化和沸腾吸收热量,凝固和凝结释放热量。
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凝结、分子间相互作用、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露点和冷凝、气体的压缩和展开以及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9b6c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c.png)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由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固态的特征和变化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
固态的特征包括硬度大、形状稳定、不易流动等。
固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熔化,即固态转变为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凝固,即液态转变为固态。
三、液态的特征和变化液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较为松散排列,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状态。
液态的特征包括流动性强、不易压缩等。
液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汽化,即液态转变为气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凝固,即液态转变为固态。
四、气态的特征和变化气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距离较大,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
气态的特征包括可压缩性强、流动性好等。
气态物质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液化,即气态转变为液态;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气化,即液态转变为气态。
五、气体的物理性质气体的物理性质包括体积、压强和温度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温度升高则体积增大;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压强增大则体积减小;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物质的摩尔数增加则体积增大。
六、相变的热量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会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吸热,称为熔化;液态转变为固态时放热,称为凝固;液态转变为气态时吸热,称为汽化;气态转变为液态时放热,称为液化。
这些相变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并且在相变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七、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被应用于熔化金属、制作冰淇淋等;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汽化过程被应用于烧开水、发电等;气态转变为液态的液化过程被应用于液化石油气等。
八、物态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物态变化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八年级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c0d4860a1c7aa00b42acb24.png)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总结一、熔化与凝固1、熔化(1)定义: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例如①白糖受热熔化。
②春天河面上的冰熔化。
(熔化是物体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仅仅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产生。
即:固态液态。
溶解不是熔化,如:食盐放水里,变成盐水;白糖在水里溶解,变成糖水。
)(2)熔化吸热。
例如①冬季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降温。
②夏季吃冰棒感觉很凉,是因为小冰块在胃里熔化吸热。
○3运输易腐烂产品时,通常放入大量冰块。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常见的石蜡,松香,沥青,橡胶,玻璃)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例如冰的熔点是0℃,当把一块冰放入冰水混合物中也就是0℃的环境中,不能继续吸热,就不会熔化。
(2)熔化的图像:非晶体温度会随时间增长一直上升,晶体中间有一段平的,是熔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固液共存的。
3、凝固:(1)定义: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冬天水遇冷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变成刚定。
(注:和熔化一样,仅仅是状态改变,仍是原物质,没有新物质产生。
例如把生鸡蛋煮熟了不是凝固,因为蒸煮食物会伴随新物质的产生。
) (2)凝固放热。
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4、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这个温度叫它的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例如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也是0℃,)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的下降,没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
即没有凝固点。
二、汽化与液化1、汽化定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例如:湿衣服干了,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2、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1)二者区别:①快慢程度不同。
蒸发比较缓慢,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比较快,比较剧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5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4e95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8.png)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1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2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凝固B.液化C.熔化D.凝华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1)(2)B.(1)(3)C.(3)(4)D.(2)(4)4.萘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80℃,当温度恰是80℃时,萘将处于()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天气突然变热墙上起汽水--液化B.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冒“白汽”--汽化C.冬天洗热水澡时,窗玻璃“模糊”--升华D.冬天的早晨,草坪上的青草叶上有霜--凝固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8.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9.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B.汽化、凝固C.液化、凝华D.熔化、升华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3d88a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1.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类型及特点1. 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冰熔化成水。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凝固成冰。
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
2. 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必须达到沸点才能进行。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
3. 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霜的形成。
三、温度与热量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度量,是一个过程量,用 “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四、温度计与体温计1. 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测量温度的仪器。
使用时要注意观察量程、分度值,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
其测量范围为35℃~42℃,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是有一个缩口,使得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因此需要甩一甩才能再次使用。
五、物态变化与日常生活1.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如冰的熔化用于降温、金属的凝固制造零件等。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2ca2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b.png)
第一节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1.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通常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过程,物态变化可以分为凝固、熔化、蒸发、沸腾、凝华、升华等几种类型。
第二节凝固和熔化2.1 凝固的条件和过程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一般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才能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形成有序的结晶。
2.2 熔化的条件和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失去有序排列的结晶状态。
第三节蒸发和沸腾3.1 蒸发的条件和过程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进行,能量主要来源于表面分子的热运动。
3.2 沸腾的条件和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出现的剧烈汽泡的现象,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发生,沸腾时液态的表面分子不再提供足够的能量,内部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
第四节凝华和升华4.1 凝华的条件和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通常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来发生,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4.2 升华的条件和过程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同样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第五节物态变化的热学解释5.1 热学性质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通过热力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凝固和熔化时吸放热量,蒸发和凝华时吸放热量。
5.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公式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来计算,如凝固熔化时的热量公式Q=mL,蒸发沸腾时的热量公式Q=mLv。
第六节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6.1 凝固和熔化在冰淇淋制作中的应用冰淇淋的口感和质地与其凝固和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6.2 蒸发和沸腾在烹饪中的应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蒸发和沸腾过程会给食物带来特殊的香味和口感,掌握这些物态变化有助于提高烹饪技能。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物态变化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eec7d3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a.png)
凝固过程会释放热量,是放热过程。对于晶体,凝固点和熔 点相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对于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 度逐渐降低,直到完全变为固态。
熔化与凝固曲线分析
01
熔化曲线
在加热过程中,记录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于晶体,熔化曲线
会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平直部分,即熔点;对于非晶体,熔化曲线则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03
吸热过程
放热过程
能量守恒
熔化、汽化和升华是吸热过程,即物质在 这些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才能实现状态转 变。
凝固、液化和凝华是放热过程,即物质在 这些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虽然物质的状态发生 了变化,但能量的总量是守恒的。吸热过 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放热过程释放的热量。
物质三态及相互转化
固态
物质在固态时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 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液态
物质在液态时形状不固定,但具有 一定的体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较弱。
气态
物质在气态时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 定体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弱 。
相互转化
物质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 如固态可以熔化为液态,液态可以 汽化为气态,气态可以液化为液态 ,液态可以凝固为固态等。
热量计算基本公式
热量计算公式
$Q=cmDelta t$,其中$Q$表示热量, $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 质量,$Delta 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VS
升华和凝华热量计算
升华和凝华过程的热量计算需要用到物质 的升华热和凝华热,公式为$Q=mL$, 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 ,$L$表示物质的升华热或凝华热。
化情况。
02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466d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8.png)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包括:
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固态的特点:分子间距离紧密,分子只能在固定位置上振动,固体保持一定的体积
和形状。
3. 液态的特点: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液体保持一定的
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会适应容器形状)。
4. 气态的特点: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可以在一个容器内自由运动,气体没有一定的
体积和形状(会适应容器体积和形状)。
5. 物态变化的方式: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固态的凝固、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
态到液态的液化、固态到气态的升华、气态到固态的凝华。
6. 常见物质的物态变化温度:水的熔点为0°C,沸点为100°C;氧的熔点为-218.79°C,沸点为-182.96°C;铁的熔点为1538°C,沸点为2862°C等。
7. 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的过程,二者的温度一般相等,称为熔点或凝固点。
8. 汽化和液化: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的过程,二者的温度一般相等,称为沸点或凝结点。
9. 升华和凝华: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二者的温度一般相等,称为升华点或凝华点。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基本知识点,涉及物质的不同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初二物理四种物态变化详细解读
![初二物理四种物态变化详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688a8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e.png)
初二物理四种物态变化详细解读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
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002e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d.png)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以下是八年级物理中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1. 物体的三种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体的分子排列紧密有序,固定在一起;液态物体的分子排列比固态松散,可以自由移动;气态物体的分子排列非常松散,分子不断运动。
2. 物态变化的涉及的一些关键概念:- 熔化:固态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温度超过熔点,分子开始自由移动,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 凝固:液态物质在冷却的条件下,温度低于熔点,分子开始减少自由移动,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 蒸发:液态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温度低于沸点,部分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逃离表面,形成气体,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 液化:气态物质在冷却的条件下,温度低于气体的沸点,分子逐渐减少运动,被吸附在表面,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 升华:固态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温度低于熔点,部分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逃离表面,直接形成气体,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
- 凝华:气态物质在冷却的条件下,温度低于气体的沸点,分子逐渐减少运动,被吸附在表面,直接形成固态,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
3. 物质的温度与潜热:- 温度:反映物质分子平均运动的快慢,用摄氏度(℃)或开氏度(K)表示。
- 潜热:物质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分为熔化潜热和汽化潜热。
4. 热力学中的概念:- 流体:指既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的物质。
-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公式为P = F / A。
- 压力:物体表面上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公式为P = F / A。
- 压强与压力的关系:压强与压力成正比,面积越大,压力越小。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中关于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2012.10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C.游泳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变低3、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4、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青水秀,风光秀丽,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A.华蓥山上的雪──凝华B.广安龙安柚树叶上的霜──凝固C.武胜秀观湖畔的雾──液化D.岳池黄龙“贡米”秧苗上的露珠──液化5、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6、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7、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B.冰C.玻璃D.石蜡8、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 )A .熔化B .凝固C .汽化D .液化9、如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B .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C .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D .盘子里放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10、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11、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12、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该晶体在CD 段是气态B .该晶体在BC 段不吸收热量C .该晶体的熔点是48℃D .6min 时该晶体己完全熔化13、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B .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C .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D .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容易结冰花是凝固现象14、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 .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15、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16、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7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17、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18、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19、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图2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A.液化、汽化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20.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今年,昆明市遭遇了特大干旱,为减小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农户更加积极地采取地膜覆盖种植技术。
在地里覆盖塑料薄膜,一方面通过 空气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和 土壤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达到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另一方面使蒸发到塑料薄膜上的水返回到土壤中。
3、图中是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_________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同时伴随着放热。
4、“走进黔东南,品味原生态”,外地游客对黔东南的自然生态和醇香米酒印象非常深刻。
黔东南很多农民自己烤酒,是把发酵好的酒坯放入灶上的锅中,再用一个上下开口的桶状物体把锅子罩住,桶状物之上再放上一口锅子(俗称天锅),天锅中装有冷水,如图所示。
把酒烤出来的过程是让锅里的酒首先 ,使其变成酒蒸气,上面的天锅中要装冷水,是为了让酒蒸气 ,若天锅中的水水温升高了,要换上冷水,以保证这一物态变化的进行。
5、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它掺在水泥里,制作储热地板和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这是因为气温高时, ;气温低时, 。
6、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______,但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 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7、在室内放一敞口的酒精容器,容器内酒精的温度与室温相比要 一些,这是因为 。
0℃的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是 的,(填相同、不相同)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 。
8、如图所示,试管A 中加入适量的水,放置在盛水的烧杯B 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B ,问烧杯中的水 沸腾(“会”或“不会”);试管A 中的水 沸腾(“会”或“不会”)。
若将A,B 中的水都换成冰,则 中的冰会熔化;如果都熔化,则 中的冰先熔化。
9、某一物质由有固定体积的状态变化到没有固定体积的状态,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或 ;此过程_____(吸/放)热。
10、如右图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
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来工作的。
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
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电冰箱的冷凝器内,从压缩机送来的氟利昂的蒸气变成了液态,这是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并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汽化,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三、实验题(32分)A B1、(4分)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 变,此时温度如右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__________。
2、(4分)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用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如下图丙所示).(1)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他应选择的装置是 .(2)请你找出丙图中哪段图象是错误的(3)若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小明发现冰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 .3、(5分)(1)在图7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
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1分)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水的温度将会 ;该实验的数据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 min 时刻。
试分析引起这个明显误差的可能的原因: 。
甲 乙 丙图7(2)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右图中A、B所示,则图中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是水沸腾时的情况(3)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温度计无质量问题,而所测得的水的沸点却并没有达到100℃,请分析原因:。
(4)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5、(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___.A.30%B.40%C.60%D.90%(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__℃.(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二、填空题:1、凝华、放出、凝固2、减少3、放、液化4、汽化、液化5、熔化吸热、凝固放热6、吸热、不变7、低、酒精蒸发要吸热、不相同、冰熔化要吸热8、会、不会、会、B9、升华、汽化、吸10、热胀冷缩、改用细一些的玻璃管或用大一点的瓶子11、压缩体积、放出、吸收三、实验题1、(1)B、48、晶体(2)高2、(1)乙(2)CD(3)烧杯中的水多放一点(2分)3、(1)液化、小水滴(2)水滴、升高(3)气体液化时要放热4、量程、分度值(1)98、不变、7、温度计的液泡可能碰到了烧杯的底部(2)B、A(3)液面上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4)水放少一点、水的初始温度高一点5、(1)D (2分)(2)B (2分)(3)图略119~121之间都对(3)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含量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