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1力导学案(无答案)-精选教育文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1力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力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公平竞争、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力的存在和作用。例如,通过播放运动员举重、拔河比赛等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力的作用,从而引出力的概念和三要素。同时,我还将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推门、提水等,让学生认识到力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这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
1.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三要素、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测量方法等关键知识点。
2.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如:
a.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力的三要素在其中的作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1力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力”的教学中,我们面临一个重要挑战:如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抽象的物理概念,理解力的本质及其作用效果。为此,本教学案例围绕“力”的概念、作用方式、测量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等方面,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性与探究性活动。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如运动员举重、拉弓射箭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过程,激发他们对力的本质的兴趣。此外,结合课堂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合成与分解,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方向,进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导学案:6.1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导学案:6.1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六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效果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能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力。
2.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导学案、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概念,通过展示拉力、压力等现象,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2. 讲解力的分类:分别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力。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示例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示例讲解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条件。
5. 例题讲解:出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拉力和压力是同一种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哪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A. 重力B. 弹力C. 摩擦力D. 拉力(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A.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 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方向相反D. 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方向相同3. 解答题:(1)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第三个力的大小是多少?方向是什么?(2)一块橡皮从桌子上掉下来,落地后静止,这个过程经历了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否平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掌握情况如何?哪些学生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矩,力的作用顺序等。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6章 第1节 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力学习本节,意味着你1.能从许多与力相关的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通过实验感受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通过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合作探究1.观察课本图6-1(a),请回答:运动员对杠铃施加了什么作用?同样,在(b)、(c)、(d)、(e)、(f)中大象、渔翁、推土机、橡胶棒等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①总结以上事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②分析以上事例,在谈力的作用时一般涉及到几个物体?在(a)图中,______是主动施力的物体,我们把它叫作施力物体;______是被动受力的物体,我们把它叫作受力物体。
2.师生共同完成下列两个实验:①站在滑板上的同学用力推墙;②在水面上放两个软木塞,一个软木塞上放小磁铁,另一个软木塞上放小铁条。
从以上两个实验你可以感悟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什么规律?这些力分别作用在哪个物体上?方向是怎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现象也说明了这种规律?3.观察课本图6-3,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了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产生什么效果?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观察下列四幅图片,试着说一说,作用在足球上的力分别产生了什么效果?结合以上两个问题,试着说一说,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相信你能成功【学习检测】1.力是 。
通常用字母表示。
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做 。
2.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 ,因此,力的作用是 的。
3.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改变物体的 ,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 。
【巩固训练】 图6-11.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B.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有力的作用D.空中下落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2.用绳子系着水桶,手抓着绳子,从井中提水,此时手受到向下的拉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A.手B.水C.水桶D.绳子3.以下情况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A.月球绕着地球转B.正在降落的飞机C.静止的导弹发射架D.空中飞行的皮球4.在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A.船桨对水的作用力B.水对船桨的作用力C.船桨对船的作用力D.人对船的作用力5.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小明用力将足球踢出去B.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D.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了回去6.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
八年级物理全册 6.1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6.1力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课前准备1.家庭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力向里压气球,观察两种情况下力产生了什么效果?产生的效果一样吗? 再将两个气球对起头来,双手向里压,观察两个气球接触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这个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力是什么 活动1:观察以下各图,思考讨论后面的问题: 推土机用力推土 挖掘机用力挖土 1.以上每个力现象中,总会涉及到几个物体?哪个物体用了力?哪个物体受了力? 在课本图6-1的其他几幅图里,你能指出谁是施力物,谁是受力物吗? 2.这些现象的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3.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举例说明。
说 明要让学生经历、体验从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科学归纳出力的概念的过程,并多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巩固所形成运动员用力举起杠铃 运动员用力拉绳4.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吗?请举例说明。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活动2:实验探究力的作用特点(1)手拍桌子(2)两只手互拍(3)手拉弹簧思考:1.说出你进行以上活动时的感受。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力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2.日常生活中你还有类似的感受吗?举例说明活动3:解释游泳的时候,为什么向后划水,人反而可以向前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游泳时人向后划水,水对人也,所以人可以向前进。
三.力的作用效果活动4:1.用手分别拉弹簧、压直尺,观察它们受力时产生了什么效果?举出生活中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
2.阅读课本P103图6-4,思考力的作用效果又是什么?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都有哪些情况?3.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请写出你的猜想。
的力概念。
八年级物理全册《6.1 力》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6.1 力》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姓名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掌握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及力的作用效果。
2、能熟练运用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及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运用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知识清单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
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礼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也就是说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典例剖析例1巴西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运动员用头顶足球时(如图),足球向内凹陷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同时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解析】运动员用头顶足球时,足球向内凹陷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同时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类型突破】力的作用效果温馨提示:(1)物体的形变是指物体的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有些情况下,物体受到了力,但其发生的微小形变是我们觉察不到的、(2)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向来描述,如果运动速度、运动方向有一者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都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变式题1下列事例,力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水平用力匀速拉弹簧,弹簧变长B、降落伞匀速拉弹簧,弹簧变长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陷D、火车正在进入站台【解析】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是形状发生改变,故不是运动状态在改变,A不符合题意;降落伞匀速直线运动,故运动状态没有改变,B不符合题意;人坐沙发,沙发凹陷说明形状发生改变,故不是运动状态在改变,C不符合题意;火车进入站台,速度逐渐降低,故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D答案符合题意,故选D、中考链接1、(’11河南1题1分)作为经典力学的先驱,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正确地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12河南3题2分)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解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脚用力向后蹬地,给地一个向后的力,同时地就会给脚一个向前的力;人原来是静止的,受力后向前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3、(’10河南)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解析】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B、C、D均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选A、达标检测1、下面有关马拉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马可以拉动车,是因为马拉车时,车并没有拉马B、马可以拉动车,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C、马可以拉动车,且马拉车的力仍等于车拉马的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1、一个足球运动员将球踢向球门,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后飞进球门。
八年级物理全册6.1《力》导学案(无答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福建省浦城县八年级物理全册6.1《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福建省浦城县八年级物理全册6.1《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福建省浦城县八年级物理全册6.1《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力学生姓名课题力课型新授课班级课时1时间学习目标 1.经历许多生活中的与力相关的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2.通过实验感受力的作用。
3.通过实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重难点理解力的概念,力的相互作用及力的作用效果.一、新课导入—-明目标有方向视频导入,观看课件与视频展示。
二、自主学习——我自信我能行力是什么1.概念:力是的作用.2.符号: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施力物:的物体。
2.受力物: 的物体。
力的作用的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三、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1。
按“1-2—4—8-N”的讨论规则和“D—C—B—A”的发言顺序,对有疑问的问题进行交流。
2.师傅检查完毕,确认无误之后,在右边处温馨提示:天宫一号(Tiang 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签名.1.手拍桌子时,手是物体,桌子是物体,同时手感到疼,此时手是物体,桌子是物体。
由此可以看出:当甲物体向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同时也对甲物体 ,因此,力的作用是。
2。
说说下列物体间是如何作用的,并说出施力物与受力物。
四、展示提升——新展示新体验(1)小孩受到了哪个物体施加的力,才从静止变为向上运动?他升上天空之后,为什么又会落回地面?(2)大象对跷跷板施加了一个斜向下向下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分别是谁?哪一个力是这个力的反作用力?(3)从这幅图上,你还能提出与“力”有关的问题来吗?发射中心发射。
八年级物理全册 6.1 力学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6.1 力学案 (新版)沪科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一对相互作用力具有四个特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课前预习导学 自主预习,确立学习目标,检测预习效果1、力是物体_________________;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___________的;每一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________________。
2、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
3、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由于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的作用力的结果,脚感到痛是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的效果。
以上事实说明力的产生离不开__________,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
4、在湖面上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A、船的重力B、船对水的作用力C、水直接对船身的作用力D、水对浆的推力5、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6、用手将板凳提起来,施(受)力物体是针对力而言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_,这时_______________也受到板凳的作用。
7、我们用力拉开一个用来锻炼臂力的弹簧拉力器,同时感到两只手都受到向内拉力的作用,这个现象说明了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的。
8、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推车时人给车推力,车不给人力;B、人用力拉物体时,物体也给人拉力;C、人对地球没有力的作用;D、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课中名师导学 典例精析,名师点拨解疑,重在授之以渔知识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例1、关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A、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B、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C、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同时也会对它有力的作用D、只有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才能产生力【变式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_______物体和________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八年级物理全册6.1力学案沪科版

4、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前进这是因为手和脚向后划水时,手脚对水施加了向__________的__________,根据物体间__________的道理,水对手和脚施加了向__________的__________,所以人就前进了。
3、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_______________,还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这就是力产生的效果。
5、物体从静止变成_____________或从运动变成_________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大小发生改变,物体运动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1力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用大小不同的力向里压气球,观察两种情况下力产生了什么效果?产生的效果一样吗? 再将两个气球对起头来,双手向里压,观察两个气球接触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这个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力是什么 活动1:观察以下各图,思考讨论后面的问题: 推土机用力推土 挖掘机用力挖土 1.以上每个力现象中,总会涉及到几个物体?哪个物体用了力?哪个物体受了力? 在课本图6-1的其他几幅图里,你能指出谁是施力物,谁是受力物吗? 2.这些现象的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3.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举例说明。
4.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吗?请举例说明。
说 明
要让学生经历、体验从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科学归
纳出力的概念的过程,并多举一些身边的例
子,巩固所形成的力概念。
运动员用力举起杠铃 运动员用力拉绳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2:实验探究力的作用特点
(1)手拍桌子
(2)两只手互拍
(3)手拉弹簧
思考:1.说出你进行以上活动时的感受。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力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2.日常生活中你还有类似的感受吗?举例说明
活动3:解释游泳的时候,为什么向后划水,人反而可以向前进?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游泳时人向后划水,水对人也,所以人可以向前进。
三.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4:
1.用手分别拉弹簧、压直尺,观察它们受力时产生了什么效果?举出生活中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
2.阅读课本P103图6-4,思考力的作用效果又是什么?
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物体运
动状态的改变都有哪些情况?
3.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请写出你的猜想。
分开来让学生举例,减轻了负担,能让全体学生的参与
不易混淆,加深了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体
填一填答案:
1、物体物体
2、施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形状运动状态现出物理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