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节 兵者,国之大事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全文(附白话文对照,完美版)收藏起来慢慢看!

《孙子兵法》全文(附白话文对照,完美版)收藏起来慢慢看!

《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诡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译文】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

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

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凡属上述五个方面的事,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

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3、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所以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就可预知谁胜谁负了。

4、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译文】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转载:修行圈《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军事理论课第一章中国国防

军事理论课第一章中国国防

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
第一章 中国国防
第一章 中国国防
第一章 中国国防
近代国防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100多年间,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国力日趋衰落,国防每况 愈下,在外国列强弱肉强食的政策下,中华民族屡遭外敌的 侵略、欺辱,先后有近20个国家的侵略者践踏过我国的国土, 抢掠过我国的财物,屠杀过我们的同胞,有170多万平方千米 的领土被割占。国不成其为国,国防无从防起;家不成其为 家,国破家亡,凄惨哀鸣。
第一章 中国国防
目前世界公认的中立型国家:
奥地利 芬兰 爱尔兰 列支敦士登 瑞士 瑞典 梵蒂冈 新加坡等
瑞士风光和武装
第一章 中国国防
中立国的义务一般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中立国不得对交战国提供与进行战争有关的直接或 间接援助; 第二,中立国必须防止交战国为进行战争而利用其领土, 这类义务称防止义务; 第三,中立国在本国国民做出对某一交战国进行有利的行 为而遭受损害时,必须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默许(受损害的内容 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哪一种,中立国均不能行使外交保 护权。
第一章 中国国防
4.维护国家的安全
国家要正常地生存和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全的内外环境。一 个国家如果没有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难以建设和发展,而 且生存也会受到威胁。维护国家的安全也是国防的主要目的之 一。
一旦国家遭到外来侵略和颠覆,安全受到威胁,国防就必须 履行自己的职能,抵御和挫败外来的侵略和颠覆,确保国家的 和平、稳定状态;当国内敌对分子勾结外国敌对势力进行武装 暴乱,危及国家安全时,国防力量就要采取措施,平息暴乱, 保卫国家安全。
第一章 中国国防
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领土是指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 其底土和上空。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构 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家主权与国家领土具有密切关系, 领土既是国家行使其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 没有领土,主权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和行使的对象。 国家的领土被侵占,主权必然要遭到侵犯。国防捍卫国家 主权的独立,必然要保卫国家领土完整。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兵法·吴子》,是中国古代军事学著作之首,被誉为军事古典著作的代表之一。

下面将为您提供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的内容。

第一章: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故敌,纵之以虚,动之以微,布之以地,齐之以权,而击之以敌。

夫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第二章:作战篇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后已,亲而后离,连而后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第三章:谋攻篇孙子曰: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第十六章:九变篇孙子曰:兵之初见者,以动静之利行之,初见胜,杀人如麻,取地百里,以争于市。

城可攻也。

将则恃之,勇者也。

将者,以守为主,以动为辅。

故能以守为攻者,主内也。

能以守成城者,备敌也。

能以守定国者,治众也。

将之,以治乱为本。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兵家:古代兵法的学派之一,包括《孙子兵法》、《吴子》等。

2.力道原理:孙子兵法中,力道原理是指运用兵力的原理,即以强力攻击敌人的弱点。

3.远近示之:孙子兵法中,远近示之是指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通过示弱吸引敌人远离其援军,然后转变战术迅速反击。

4.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中,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指选择敌人无法预料的时机和方式发动攻击,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5.九变:指战争中的各种变化和应变,包括地理环境的变化、敌人的变化、军队的变化等。

6.将:战争的指挥者,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统率军队。

《孙子兵法 》第一篇:始计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 》第一篇:始计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②,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③:一曰道④,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⑤、寒暑、时制⑥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⑦、官道⑧、主用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

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⑩,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⑪,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⑫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⑬而骄之,佚⑭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⑮胜者,得算多⑯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⑰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解:①兵:本义为兵械,后逐渐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等。

文中作军队解释。

②经之以五事:经,织布的纵线。

古人认为,织布以经线为主,经正而后纬成。

这里引申为纲领、原则。

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这五项是军事必须遵守的常规。

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校,比较。

计,筹码。

索,考究。

情,情势,这里指敌我双方的实情,战争胜负的情势。

④道:本义为道路,途径,引申为政治主张。

⑤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⑥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曲制:曲是古代军队编制较小的单位,曲制是指军队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

⑧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划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

⑨主用: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

主,主持、掌管。

用,物资费用。

⑩将听吾计:将,一作“将领”解,全句意思是“将领听从我的计谋”;一作“如果”解,作助动词使用,是孙子激吴王重用自己的语气,全句意思是“吴王如果听从我的谋略”。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第一章:计篇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兵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生死存亡,必须认真研究。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释:研究兵法需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道、天、地、将、法。

)3.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注释:道是指国家和人民之间建立起共同认可的信任关系,只有建立了这种信任,人民才会不惧生死,为国家献身。

)4.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注释:天包括了阴阳、寒暑、时制等自然因素。

)5.地者,制高、正深、远近、难易、广狭、死生也。

(注释:地包括了制高、正深、远近、难易、广狭、生死等地理条件因素。

)6.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注释:将包括了智慧、信任、仁爱、勇气、严格等领导者的素质。

)7.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注释:法包括了曲制战术、官方陆军的运动路线、主要使用的兵器等规则。

)第二章:作战篇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乘之国,十万之师,始得用兵,以保其国利,无误者,此亦重计也。

(注释:使用兵法需要大军、武器、士兵等条件,不可小觑。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度,二曰称,三曰数,四曰胜,五曰治。

(注释:用兵法需要考虑度量、准确计算、胜利的前提条件。

)3.地生矣,可以长久也;地死矣,可以亡身也。

故不善见其民之始,不善知其所终。

(注释:地理条件的好坏决定了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对地理条件有准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国家的长久。

)4.凡将有五危:矜、寇、援、暴、哀。

(注释:将领容易面临的危险分别是:矜夸、敌寇、敌援、士气的动摇和哀悼的情绪。

)5.地形有四势:难、疾、险、远。

(注释:地形分为难以攻克、迅速可取、险要和远近等四种情况。

)附件:《孙子兵法》原文+注释详细解析,请见附件。

附录:法律名词及注释1.兵:指军队或武装力量。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

孙子兵法—翻译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细心研究和慎重考虑的。

二、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译:所以要从五方面来比较、核算,探求其事实。

第一是主义,第二是时间,第三是空间,第四是精神,第五是纪律。

三、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译:道的含义,就是使全国人民,意志统一,精神集中,人民和政府,才能同心协力,同生死,共患难而不怕牺牲。

四、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译:为将者,必须具有才智、威信、仁爱、英勇、严肃等精神与性格。

五、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自问:谁的主帅,能使全体军民意志统一与精神集中?谁的将领具有才能?谁得天时地利?谁的法令能贯彻执行?谁的军队强大?谁的士兵有训练?谁得赏罚,公正严明?根据这些事实判断,便能预先知道谁胜谁败。

六、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译:分析情况,计算利害,然后部署打击敌人之形势;并利用其他有利的手段与权宜之处置,掌握变化,进行机动。

七、兵者,诡道也。

译:兵法,是诡诈多端,千变万化的行为。

八、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译:有能力,故意显示没有能力,要用兵,故意显示不用兵。

九、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译:欲攻近处,故示欲攻远处;欲攻远处,故示欲攻近处。

十、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这就是军事家战胜的道理,但战争乃千变万化,必须灵活运用,决不可能事先传之其秘诀的。

十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译:战争未发生以前,要有精密周详的国防计划,得到胜利的,是因为计划精详。

十二、其用战也贵胜。

译:大军出争作战,以争取胜利为第一要务。

十三、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后矣!译:如果军队疲惫,挫失锐气,经济枯竭,则邻近敌国,便会乘机入侵;虽有智谋的主帅,也将无法结束战争,确保胜利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第一章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孙子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因此必须仔细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释:为了研究兵法,必须考虑五个要素:道、天、地、将、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注释:道指的是君主与民同心同德,众人齐心协力。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注释:天指的是自然界的变化,包括阴阳、寒暑、时间等。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释:地指的是战场的地形地势,包括远近、险易、广狭等。

将者,智、信、勇、严、毅也。

注释:将指的是统帅军队的将领,需要具备智慧、信誉、勇气、严格和毅力等品质。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注释:法指的是灵活运用各种策略、遵循军事规章、善于运用兵器等。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注释:掌握了这五个要素,就能取得胜利。

不了解这些,就会失败。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注释:因此,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分析各种情况。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注释:要问:谁才有高明的策略?将领谁才有能力?天地谁能得到利益?法令谁能执行得好?兵力谁才更为强大?士兵谁更为训练有素?赏罚谁更明确?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就能知道胜负。

将听吾计者胜,不听吾计者败,不用我计者,又败于吾计。

故将听吾计者,虽千人之敌,必有朝食者矣。

将不听吾计者,虽以当战胜,败之必矣。

注释:如果将领听从我的计策,就能取得胜利。

不听我的计策就会失败。

就算不听我的计策,如果敌军也不采纳我的计策,必然会战败。

校计而索情,将无困于赂廷之奇,草野之盟,布施之力,而劳于旷野之中。

注释:通过计算和情报搜集,将不会陷入赂廷之间、束缚于盟约,也不会受制于施舍之力,从而在战场上疲于奔波。

故五兵之全,五变之胜,是生存之道,死亡之地,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全文最新

《孙子兵法》全文最新

《孙子兵法》全文最新《孙子兵法》全文最新《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孙子兵法》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子兵法》全文最新《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3、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6、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第二章:作战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2、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3、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孙子兵法》十三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十三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始计第一【始计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始计第一】译文: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

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

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全文一、《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3、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6、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第二章:作战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2、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3、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4、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5、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孙子兵法文言文原文

孙子兵法文言文原文

孙子兵法文言文原文始计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竭,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最新《孙子兵法》全文最新

最新《孙子兵法》全文最新

【实用资料】《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3、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6、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第二章:作战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2、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3、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4、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5、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第一:原文、译文、点评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第一:原文、译文、点评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第一:原文、译文、点评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研究的。

所以,要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

天,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季更替等天候季节变化的规律。

地,是指地理位置的远近,地形的险阻与平坦,广阔与狭窄以及哪是死地、生地等。

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是军队组织编制、将吏的统辖管理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规定。

凡属这五十方面的情况将帅们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只有深刻了解。

确实掌握的才能打胜仗,否则,就不能取胜。

所以,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势。

要看哪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实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盛?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败了。

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著作,作者孙武(公元前544年-公元前496年)是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战争和军事组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书共有十三篇,每篇都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战争策略和战术技巧。

下面是《孙子兵法》第一篇的原文及译文,以及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的重要领域,不可不慎重地加以研究。

解读:这一段开篇的话语探讨了战争的重要性,将战争提升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认为对于战争,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译文:因此,以五个要素作为判断战争胜负的标准,用计算来测试这些要素,以确定战争的形势:第一是道,第二是天,第三是地,第四是将,第五是法。

解读:孙子强调战争的决胜因素有五个方面,即道、天、地、将和法。

这五个要素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原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与阳,寒与暑,时与治也;地者,远与近,险与易,广与狭,死与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于敌而不同,可取而用也。

译文:道,是指使人民与统治者保持一致,可以与之同生共死,而不受任何威胁;天,是指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时机和治理;地,是指远近、险易、广窄的地势,关乎生死;将,是指智慧、诚信、仁爱、勇气和严厉这些个人品质;法,是指根据敌情变化,灵活掌握战术,可借鉴运用。

解读:孙子提出了五个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是统治者与人民的一致,天时地势,将领的智能和德才,以及灵活运用法则。

这些要素在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通过以上对《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篇主要提到了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决胜因素有道、天、地、将和法这五个方面。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孙子兵法》全文翻译(上)【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始计第一】译文: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孙子兵法》原文+注释注释:《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家孙武所著的军事典籍,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之一。

该书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战略思想,被奉为军事智慧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孙子兵法》的原文及注释。

第一章: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兵是国家的重大事务,关乎生死存亡,必须慎重考虑。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释:因此,要通过五个方面来考察和计算战争情况,包括道、天、地、将、法。

道者,所以将民也,道者,所以定贼也,道者,所以保国家也。

注释:道是指统御民众的方法,也是打击敌人的手段,同时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途径。

夫三军之所以能胜者,以示听之,正之,诱之,圈之也。

注释:三军能够获胜的关键在于可以通过示敌以动摇、正视敌人以激励士气、引诱敌人以出其不意、包围敌人以困住其军。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胜也,扰人之兵而不击也,攻人之不备也。

注释:因此,善于用兵的人可以通过巧妙的手段,不一定要展开战斗就能使对方屈服;可以以攻敌不备的方式进攻;还可以扰乱对方不给敌人击败的机会。

城有可攻者,非其所图也;地有可逼者,非其所守也。

注释:攻城是为了能够攻取对方的目标,而非只是为攻城而攻城;进攻地势有利之处是为了迫使对方放弃防守该地。

笔者按:孙子在这里强调了道、天、地、将、法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利用示弱、引诱、包围等战术手段的技巧。

第二章:作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力不从众,久则分,合则攘,弱则分,众则挤,以此推之,故善战者,御众如御寡,御寡如御众,如御手足。

注释:治理众多人如同治理少数人一样,都需要取得支持;如果力量不能得到众多人的支持,长期来看,群众会离散;合并则获得,削弱则散失;众多则挤压在一起;因此,善于战斗的人治理众多人与治理少数人一样,就像对待自己的手和脚一样。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故能至其神;深则疾,疾则奇,奇则诡,诡则无穷,无穷则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为人处世,“计”不可少——始计①篇一草一木都可以为“计”所用【原文】孙子曰:兵②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④: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⑤。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⑥。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⑦。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⑧。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⑨。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⑩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大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⑾,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⑿,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⒀也。

兵者,诡道也⒁。

故能而示之不能⒂,用而示之不用⒃,近而示之远⒄,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⒅,实而备之,强而避之⒆,怒而挠之⒇,卑而骄之(21),佚而劳之(22),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23),不可先传也(24)。

夫未战而庙算(25)胜者,得算多(26)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①计:计算、计划、计谋、计策等。

这里指战争前的计策。

②兵:兵器、兵士、军队、战争等。

这里指战争。

③经之以五事:五事指道、天、地、将、法,都属于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

经,量度,这里是分析研究的意思。

④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从中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

校,通“较”,比较;所谓“计”,指“主孰有道”等“七计”。

⑤不畏危:不害怕危险。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此句为:“民弗诡也。

”⑥阴阳、寒暑、时制: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寒暑,指寒冷、炎热等气温的不同。

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远近、险易、广狭、死生:路程的远近、地形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

死生,指地形上的死地和生地。

死地,泛指行动困难和没有生活资料的地区。

生地,泛指便于行动和容易取得生活资料的地区。

⑧智、信、仁、勇、严:这里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等条件。

⑨曲制、官道、主用:曲制,指军队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

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区分、统辖管理等制度。

主用,指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

主,掌管;用,物资费用。

⑩知:知晓,这里含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的意思。

⑾将听吾计:一说,“将”作为“听”的助动词解,这样意为:如果能听从我的计谋。

⑿计利以听:指有利的计策已被采纳。

计,计策,这里指战争决策;以,通“已”,听,听从、采纳。

⒀因利而制权:即怎么对我有利就怎么行动。

制权,即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

⒁兵者,诡道也:用兵是一种诡诈行为。

诡,奇异,谲诈,诡计多端。

⒂能而示之不能:是说能打却装作不能打。

示,示形,也就是伪装。

⒃用而示之不用:是说要用兵却装作不用兵。

⒄近而示之远:是说要向近处却装作要向远处。

⒅乱而取之:对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要乘机攻取它。

⒆强而避之:对于强大的敌人,要暂时避开它。

⒇怒而挠之:挠,挑逗。

这句是指对于易怒的放将;要用挑逗的办法激怒他,使其失却理智。

(21)卑而骄之:对敌人要示以卑弱,使其骄傲,放松戒备,从而利于攻击。

(22)佚而劳之:佚,通“逸”。

是说对于休整得充分的敌人,要设法使其疲劳。

(23)兵家之胜:兵家,这里指军事家。

胜,胜算,妙计,这里指高明的方法。

(24)不可先传:先,预先。

传,传授。

是说作战方法必须在战争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可事先作出死板的规定。

(25)庙算:古代用兵前在祖庙里举行一定的仪式,讨论决定作战计谋叫庙算。

(26)得算多:是说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充分。

【译文】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安危的领域,也是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不可以不深入考察研究的。

因此,军事家必须审度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比较双方的谋划,来取得对敌我双方形势的认识。

(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

所谓政治,就是要让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使得他们能够为君而死,为君而生,而不害怕危险。

所谓天时,就是指用兵时昼夜晴雨、寒冷酷热、四时气候的变化。

所谓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

所谓将领,就是说将帅是否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护部属,勇敢果断,治军严明。

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组织体制的建设,各级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

以上五个方面,作为将帅,都不能不充分了解。

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

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所以要通过对双方情况进行充分地比较,来求得对战争形势的认识:敌我双方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坚利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根据这一切,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

若能听从我的计谋,行军打仗就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假如不能听从我的计谋,行军打仗就必败无疑,我就离去。

君主权衡利害采纳我的方略,于是就会造成一种有利的态势,这是有助于实现军事目的的外部条件。

所谓态势,即是依凭有利于自己的原则,灵活机变,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

所以,能打,却装作不能打i要打,却装作不想打;明明要向近处进攻,却装作要攻打远处;即将进攻远处,却装作要攻打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打他;敌人力量雄厚,就要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势强盛,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暴躁易怒,就要挑逗起他的怒气:敌人胆怯,就设法使之骄横: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团结,就设法离间他们。

要在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

所有这些,是军事家指挥艺术的奥妙,是不能事先传授的。

开战之前,在庙堂之上就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获得胜利的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获得胜利的条件缺乏。

所以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更不用说那些战前根本就不进行谋划的了。

我根据战争双方的战前谋划来观察,胜负的结果也就很明显了。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制定发展战略孙子语录(箴言):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认为战争是关系到人民生死和国家存亡的大事,必须从战略上引起高度的重视,对战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体现了“一代兵圣”对战争问题的慎重态度和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

智谋点拨:战争需要谋略,对企业来说同样如此。

一个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必须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

战略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战略,就会失去方向感,变成盲目发展。

那么,企业如何设定正确的战略呢?1.基于自身的现有条件,打好根基,有自己的使命感,认清“我是谁”的问题。

2.战略目标明确,并且坚持下去。

我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如果做的话,最后做到哪一步,知道“我到哪里去”的问题。

3.目标已经明确,下一步则是围绕这个目标,设立具体的规划,采用多种手段和途径,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即“怎么才能达到”的问题。

4.在实践中反复地进行检验。

在这个快速发展而多变的社会中,战略不是固定的、唯一的,而是受到外界环境、政策以及竞争对手等因素的影响,战略也要随之而改变,要不断地更新和调整,使战略更符合事实,更具生命力。

因此,企业设定战略规划,目标必须明确,如果什么都想尝试,那就等同于没有战略规划。

盲目性,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不合理利用,最终会把企业带入了迷失的深渊,甚至最后破产的境地。

谋略应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十多年前,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十多年后,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知名品牌、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饮料制造商之一。

那么,被称为娃哈哈“教父”的宗庆后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战略,竟然十多年间就使娃哈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一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带领一批EMBA学员到娃哈哈进行实地,有位学员问宗庆后:“娃哈哈制定了什么战略?”没想到宗庆后竟然大手一挥说:“娃哈哈没有战略,我不会去考虑八九年之后的事情,只考虑明天的事情。

”小企业没有战略还可以理解,而数价百亿的大企业竟然没有战略?这是宗庆后故意隐瞒实情,还是错误理解了战略的内涵?事实上,宗庆后说得并没错,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娃哈哈当然有自己的战略规划,战略都在宗庆后的脑海里。

纵观娃哈哈成长的一生,我们便会发现,娃哈哈一次次的壮大,竟然都是发生在一次次的战略规划之后!娃哈哈的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杭州市一家校办企业经销部。

当时,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和两名退休老师,硬是靠着14万元借款,开始了他们艰难的创业历程。

两年后,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成立,主要生产儿童营养口服液。

除了质量之外,凭借“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产品迅速走红。

但是,宗庆后并不满足于此,在心底下,他一直在考虑企业未来的战略,他在等待时机!时机来了,1991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宗庆后果断做出决定,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拥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000多名员工,并已资不抵债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

从此娃哈哈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

下一步,宗庆后在考虑走跨地区经营的模式,谋求更大的发展。

1994年,娃哈哈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建设,兼并涪陵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凭借成熟的产品、技术和市场,使涪陵公司一举打开了局面,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之一。

在涪陵成功的基础上,娃哈哈先后在红安、四川等22省市如法炮制了40余家子公司,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外地分公司的产值占到整个集团公司的近一半,成为了中国目前最大、最强的饮料企业。

十来年的磨炼,娃哈哈羽翼渐渐丰满起来,已初具与世界大品牌进行较量的实力。

经过一番精心研制,娃哈哈推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

自投产以来,扩大营销队伍,加强渠道维护,非常可乐异军突起,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打破了一些人的“非常可乐,非死不可”,“非常可乐,非常可笑”的谣言,也打破了可口可乐不可战胜的神话。

非常可乐开发和推广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娃哈哈的发展,提高了娃哈哈的知名度,为娃哈哈下一步的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成就辉煌,但娃哈哈并没有伫足不前,而在酝酿下一步的战略。

2001年,宗庆后又提出了“三全战略”,即“全面开发市场、全面开发品种、全面启动市场”,继续巩固并提升娃哈哈在饮料业的“霸主”地位。

1.全面开发市场,以“农村包围城市并攻占城市”,娃哈哈不仅要立足农村,更要有“攻打”城市的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