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研究生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统计学导论 ppt课件
(2)高层次可以获得更多、更精确的信息,但工作 量大。
(3)用较低层次收集的资料不能用较高层次的数学 运算来处理,反过来则可以。
(4)一个变量采用何种层次测量,取决于研究所要 求的精确性。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法 访问法 观察法 量表与测验 实验法 文献法
资料收集 方法
自填式问 卷法
会想出办法 。(例如:电视节目中的调查)
1.3 潜在变量影响。分析: (1)设有赌场的县犯罪率比较高; (2)网上修课的学生,比教室里的学生表现好; (3)受教育水平越高,挣钱越多。
好的统计研究,需要考虑很多背景变量。
1.4 变异无处不在 凯恩斯:当事实改变时,我就改变主意。你呢? 社会经济事件本身就有很多变化,很多改变不是实质
社会经济地位 概念的操作化在定性和定量研究之间架起了桥梁。
注意: 操作化的定义或变量在本质上只是对抽象概念的间接
测量。而间接测量的手段往往不是唯一的。
一个好的操作化定义应该尽可能模拟和包含抽象定义 的内容。
例如:“贡献”与“社会承认”。
操作定义: 是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如何测量 一个
(2)失业率的计算。
2 社会研究的基本步骤
概念的操作化和测量
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是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定 义,选择或制定测量指标,从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 具体的、可以观测的变量的过程。(另外,将研究假 设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假设的过程也是操作化。)
“同情心”:帮助盲人过街;主动向灾区捐款;向穷 人施舍等。
是测量中的最高层次,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特征, 同时还有一个绝对零点。因而数字可以加减乘除,运 算结果都有实际意义。
例:年龄、身高、体重、收入等。
一个变量能否进行定比层次的测量,关键在于零点是 否是绝对的。检验办法是:零是否可被认为是“一无 所有”。
(3)用较低层次收集的资料不能用较高层次的数学 运算来处理,反过来则可以。
(4)一个变量采用何种层次测量,取决于研究所要 求的精确性。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法 访问法 观察法 量表与测验 实验法 文献法
资料收集 方法
自填式问 卷法
会想出办法 。(例如:电视节目中的调查)
1.3 潜在变量影响。分析: (1)设有赌场的县犯罪率比较高; (2)网上修课的学生,比教室里的学生表现好; (3)受教育水平越高,挣钱越多。
好的统计研究,需要考虑很多背景变量。
1.4 变异无处不在 凯恩斯:当事实改变时,我就改变主意。你呢? 社会经济事件本身就有很多变化,很多改变不是实质
社会经济地位 概念的操作化在定性和定量研究之间架起了桥梁。
注意: 操作化的定义或变量在本质上只是对抽象概念的间接
测量。而间接测量的手段往往不是唯一的。
一个好的操作化定义应该尽可能模拟和包含抽象定义 的内容。
例如:“贡献”与“社会承认”。
操作定义: 是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如何测量 一个
(2)失业率的计算。
2 社会研究的基本步骤
概念的操作化和测量
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是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定 义,选择或制定测量指标,从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 具体的、可以观测的变量的过程。(另外,将研究假 设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假设的过程也是操作化。)
“同情心”:帮助盲人过街;主动向灾区捐款;向穷 人施舍等。
是测量中的最高层次,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特征, 同时还有一个绝对零点。因而数字可以加减乘除,运 算结果都有实际意义。
例:年龄、身高、体重、收入等。
一个变量能否进行定比层次的测量,关键在于零点是 否是绝对的。检验办法是:零是否可被认为是“一无 所有”。
第一章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PPT课件
2、学习社会统计学课程必须识记的基本概念、基 本公式、基本原理,学会抓住重点、难点并加深 领会。
3、学习社会统计学必须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与 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努力应用这门课程中 的有关知识,透视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数量关 系,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分析、决策、预测能 力。
讲授内容:
1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2 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 3 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 4 集中趋势测量法 5 离散趋势测量法 6 概率与概率分布 7 社会人口统计 8 社会生活统计 9 社会教育统计 10 卫生与文体统计 11 社会保障统计 12 动态分析与指数分析 13 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社会保障统计
科学只有当它利用了数学的时候,它 才达到了完善的程度。
——马克思 对于追求效率的公民而言,统计思 维总有一天会和读写能力一样必要。
——H.G.Wells
教材及参考书目
社会统计学(第四版),卢淑华,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9
社会统计学,张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社会统计学(第八版),布莱洛克,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
社会统计学,张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社会研究的统计分析,李沛良,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社会保障统计课程的任务
1、了解社会统计工作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 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真正把社会统 具。
2、把社会统计学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全面客观、深入地反映我国建国以来的社会面貌、 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人民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
国势学派可谓“有名无实”的学派:只用文 字 记述,不用数字计量。它又称记述学派和历史学 派。
政治算术学派 格朗特1662年在其《自然和社会观察》一书
3、学习社会统计学必须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与 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努力应用这门课程中 的有关知识,透视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数量关 系,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分析、决策、预测能 力。
讲授内容:
1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2 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 3 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 4 集中趋势测量法 5 离散趋势测量法 6 概率与概率分布 7 社会人口统计 8 社会生活统计 9 社会教育统计 10 卫生与文体统计 11 社会保障统计 12 动态分析与指数分析 13 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社会保障统计
科学只有当它利用了数学的时候,它 才达到了完善的程度。
——马克思 对于追求效率的公民而言,统计思 维总有一天会和读写能力一样必要。
——H.G.Wells
教材及参考书目
社会统计学(第四版),卢淑华,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9
社会统计学,张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社会统计学(第八版),布莱洛克,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
社会统计学,张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社会研究的统计分析,李沛良,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社会保障统计课程的任务
1、了解社会统计工作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 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真正把社会统 具。
2、把社会统计学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全面客观、深入地反映我国建国以来的社会面貌、 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人民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
国势学派可谓“有名无实”的学派:只用文 字 记述,不用数字计量。它又称记述学派和历史学 派。
政治算术学派 格朗特1662年在其《自然和社会观察》一书
社会统计学PPT课件
• 所谓重点单位,是着眼于现象量的方面,尽 管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但是 它们的某一标志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 中占有绝大比重。
四、典型调查
(一)含义:
根据调查的目的任务,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 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 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研究对象 大量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现象总体的数 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数量性 2、总体性 3、具体性 4、社会性
第二节 统计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统计工作的过程
(一)统计设计:对统计活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作的通
盘考虑和合理安排。
(二)统计调查: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
社会统计学课程总结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综合指标(一) 综合指标(二) 抽样推断 时间数列 统计指数 统计预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
一、统计的含义
(一)统计工作
(二)统计资料
(三)统计学
二、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社会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三)标志与指标的主要联系
有些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 量标志值汇总得到的。 在一定的研究范围内,指标和数量标志 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当研究目的改变,原 来的总体变为总体单位,则相应的统计指 标就变为数量标志了,反之亦然。
第二章 统计调查
• 统计调查方案 • 统计调查组织形式 • 统计调查问卷 • 撰写统计调查报告
(二)统计总体的特点:
1.大量性:
四、典型调查
(一)含义:
根据调查的目的任务,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 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 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研究对象 大量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现象总体的数 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数量性 2、总体性 3、具体性 4、社会性
第二节 统计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统计工作的过程
(一)统计设计:对统计活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作的通
盘考虑和合理安排。
(二)统计调查: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
社会统计学课程总结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综合指标(一) 综合指标(二) 抽样推断 时间数列 统计指数 统计预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
一、统计的含义
(一)统计工作
(二)统计资料
(三)统计学
二、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社会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三)标志与指标的主要联系
有些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 量标志值汇总得到的。 在一定的研究范围内,指标和数量标志 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当研究目的改变,原 来的总体变为总体单位,则相应的统计指 标就变为数量标志了,反之亦然。
第二章 统计调查
• 统计调查方案 • 统计调查组织形式 • 统计调查问卷 • 撰写统计调查报告
(二)统计总体的特点:
1.大量性:
社会统计学6精品PPT课件
减少误差比例 (Proportional reduction in error, PRE)
PRE E1E2 E1
式中: E1表示不y知 与x有关系时,预 y的测全部误差; E2表示已y知 与x有关系后,x去 用预测 y时的全部误差
减少误差比例 (Proportional reduction in error, PRE)
社会统计学
第八章 列联表 (Contingency Table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列联表 (实例)
列联表 (概念要点)
1. 由两个以上的变量进行交叉分类所形成的频数分布表 2. 列变量(自变量)的类别用 c 表示, cj 表示第 j 个类别 3. 行变量(因变量)的类别用 r 表示, ri 表示第 i 个类别 4. 每种组合的观察频数用 fij 表示 5. 表中列出了行变量和列变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所以称
PRE E1 E2 0 E1
(E1 E2, y与 x无关)
PRE E1 E2 E1 0 E1 1
E1
E1 E1
(E2 0, y与 x完全相关)
减少误差比例之λ系数
E1的定义: 未知y与x有关之前,如果预测y值,唯一可资依据的就是y本身的分布。 由于y与x无关,所以只能根据y的行边缘和(与x无关)去预测y,也即由y的行 边缘和中最大者——众值,去预测y,可能性最大。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独立性检验 (实例)
连续性校正
(卡方分布为连续型分布,故需对变量做连续性校正)
第三节 列联强度
以:
减少误差比例 (Proportional reduction in error)
为基础的相关性测量
减少误差比例 (Proportional reduction in error, PRE)
社会经济统计学PPT课件
通过对比两个相互联系的总量指标来反映 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 如比例、比率、结构相对数等。
平均指标
变异指标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 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如算术平均数、调 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 志值的差异程度的指标,如标准差、方差 、变异系数等。
民生福祉改善
考察居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等,反映民众 福祉提升情况。
企业经营决策
市场分析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及消费者行为,为企业制 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财务分析
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及风险水平,为投资决 策提供参考。
生产管理
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优化及质量控制,提高企业运 营效率。
大数据技术
应用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提高统计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于数据挖掘、预测模型和智能决策,推动统计学的智能化发展。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
结合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和优化。
统计方法与模型创新
统计方法创新
发展新的统计方法,如高维数据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应对复 杂社会经济问题的挑战。
产业结构分析
研究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变动趋势, 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问题。
经济增长与波动
分析经济增长速度、趋势及波动 特征,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
依据。
社会发展评价
社会指标体系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育、卫生、文化、 环境等方面,衡量社会综合发展水平。
社会公平与正义
关注收入分配、贫困、就业等社会问题,评价社 会公平程度及政策效果。
第一章社会统计学概述——社会统计学课件PPT
1.什么是社会统计学? 2.狭义社会统计学的三种范围是什么? 3.为什么要开展主观指标的搜集工作呢?
第一章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 范围与内容
第一节社会统计学的 研究范围与特征
一、社会统计概念 1.广义的社会及广义社会统计 2.狭义的社会及狭义社会统计
二、狭义社会统计学的三 种统计范围
(一)我国社会统计学的发展 (二)对狭义社会统计学的研究
范围的认识
三、社会统计学学科 体系的特征
(一)社会统计学的概念 (二)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的特征:
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研究 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 企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
马寅初
社会统计学 主讲人:丛春霞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社会统计学概述 第二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统计 第三章 住户活动统计 第四章 社会保障统计 第五章 公共部门统计 第六章 非市场服务产出统计 第七章 社会发展的统计描述和评价
统计学相对应的宏观性、综合性统计学科,它是研究客体与 一般统计方法结合的产物,属于特有统计方法 . (二)社会统计学为人口统计学、文化统计学、教育统计学、体 育统计学、卫生统计学、人民生活统计学等专业统计提供一 般统计理论和方法,它属于一般统计方法。
思考题
一是对社会统计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范围、体系结构等所作的系统研究;
1.研究客体的独立性。 2.研究方法的特有性。 3.内容结构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4.与专业统计的相互渗透性。 5.学科体系的发展性
四、我国社会统计学研 究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自80年代初至1983 年
(二)第二阶段自1983年至90年代 初
(三)第三阶段自90年代初起
五、社会统计指标的种类
(一)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 为什么要开展主观指标的搜集工
第一章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 范围与内容
第一节社会统计学的 研究范围与特征
一、社会统计概念 1.广义的社会及广义社会统计 2.狭义的社会及狭义社会统计
二、狭义社会统计学的三 种统计范围
(一)我国社会统计学的发展 (二)对狭义社会统计学的研究
范围的认识
三、社会统计学学科 体系的特征
(一)社会统计学的概念 (二)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的特征:
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研究 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 企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
马寅初
社会统计学 主讲人:丛春霞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社会统计学概述 第二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统计 第三章 住户活动统计 第四章 社会保障统计 第五章 公共部门统计 第六章 非市场服务产出统计 第七章 社会发展的统计描述和评价
统计学相对应的宏观性、综合性统计学科,它是研究客体与 一般统计方法结合的产物,属于特有统计方法 . (二)社会统计学为人口统计学、文化统计学、教育统计学、体 育统计学、卫生统计学、人民生活统计学等专业统计提供一 般统计理论和方法,它属于一般统计方法。
思考题
一是对社会统计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范围、体系结构等所作的系统研究;
1.研究客体的独立性。 2.研究方法的特有性。 3.内容结构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4.与专业统计的相互渗透性。 5.学科体系的发展性
四、我国社会统计学研 究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自80年代初至1983 年
(二)第二阶段自1983年至90年代 初
(三)第三阶段自90年代初起
五、社会统计指标的种类
(一)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 为什么要开展主观指标的搜集工
社会统计学Social Statistics.pptx
(一)统计表的结构
• 统计表可分为横表与竖表,应用较多的是竖表(教材表2-1)。
表号
标题
表 头
表 身
2019-11-11 主词
感谢你宾的阅词读
19
第二章 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第一节 单变量的分布及其描述方法
(二)描述类别变量分布特征的统计表——简单表
• 简单表:主词按变量的取值一一列出,适用于表现类别变量的 分布。主词是类别变量的取值,宾词是各个取值出现的频次、 频率或百分比及累计频率或累计百分比等。 (教材表2-2)。
2011年3月。
10. [美]James D.Hamilton著,刘明志译,《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9年。
210119.-1中1-11国统计年鉴http://www.s感t谢a你ts的.阅go读
3
第一章 绪论
1 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及统计学的应用
2 统计分析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作用 3 抽样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4 变量的层次及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Exe 本章习题
10
第一章 绪论 第四节 变量的层次及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二、变量层次与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不同层次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对于类别变量,可以使用频次分布表、条形图、圆形图、线形图 等来描述变量的分布状态;可以用众数和异众比率描述其集中趋 势和离散趋势。对于有序类别变量,还可以用中位数和四分位差 或全距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对于尺度变量,可以使用频 次分布表、直方图、线形图等来描述变量的分布状态,用算术平 均数和方差或标准差描述变量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二)不同层次两个变量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分析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明确两个变量是否有关系。如果有关系, 相关的强度如何?相关的方向怎样等等。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4版),第2章.pptx
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
直系家庭 联合家庭
频次 1050
720 110
百分比(%) 49.30
33.80 5.16
其他
总数
250
2130
11.74
100.00
多选项二分法
a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4 样本5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e √ √ √ √ √
Me=“乙”
(三)组距式分组
• ①首先确定中位数组;②使用公式 • 下限公式: f S m 1 Me L 2 i fm
• 上限公式:
Me U
f
2
S m1 fm
i
公式中各字母含义
• • • • U:中位数组的上限; L:中位数组的下限; fm:中位数组的频数; Sm-1:向上累计时中位数组前一组的累计频数, 即中位数前一组所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 Sm+1:向下累计时中位数组后一组的累计频数 即中位数后一组所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 i:中位数组的组距。
(二)定距数据
1、未分组资料(spss版本)
Q1位置=(n+1)/4; Q2位置=(n+1)/2; Q3位置=3(n+1)/4 表2.10 Q1位置=(n+1)/4=25.25; Q2位置=(n+1)/2=50.5; Q3位置=3(n+1)/4=75.75
Q1=x(25)+0.25× [x(26)-x(25)]=1.37+0.25 ×[1.37-1.37]=1.37 Q2=x(50)+0.5× [x(51)-x(50)]=1.4+0. 5 ×[1.41-1.4]=1.405 Q3=x(75)+0.75× [x(76)-x(75)]=1.44+0.75 ×[1.44-1.44]=1.44
社会统计学Social Statistics.ppt
感谢你的观看
16
第二章 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第一节 单变量的分布及其描述方法
一、变率分布中的频率按变量的取值排
列顺序逐项累加就形成累积频率分布。分布可以表示为:
2019年8月23
例如:调查1000户家庭,7种家 庭类型户数的累计频率分布为:
2. 卢淑华,《社会统计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3. 戴维.K.希尔德布兰德、加德曼.R.爱沃森、约翰.H.奥尔德里奇等著,
《社会统计方法与技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6月。
4. 浙江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组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人民教
育出版社1979年3月
5. 尹海洁、刘耳著,《社会统计软件SPSS15.0 for Windows 简明教
20
第二章 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第一节 单变量的分布及其描述方法
二、统计表 (三)描述尺度变量分布特征的统计表——分组表 • 1、分组表的特点:尺度变量取值很多,可以采用分组表来表
现尺度变量的分布特征。分组表的主词是将变量的取值按一定 的标准分组或分段的统计表。主词中每个组的最大值称为组上 限,最小值称为组下限 。(教材表2-3)
个体也称个案,是构成总体的最小单位,是具体调查分析对象。
(二)样本(Sample)
是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对象集合。
二、抽样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应用随机原则获得的样本称为随机样本,否则是非随机样本。
•社会统计学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
•全面调查,只使用描述统计即可。
2019年8月23
感谢你的观看
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及统计学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导论
一、统计学的作用 描述性统计 Z 资料概括 归纳性统计 Z 根据样本的结果来推论总体的性质
二、统计学在研究过程中的地位 统计学是资料分析方法,其本身并不包含问卷设计等内容 但在研究过程的每一阶段都应预先考虑统计分析阶段将会遇到 什么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统计学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服装购买的首要依据
未填答 .5% 其他 1.8% 价格 15.5%
质量 16.4%
品牌 2.7%
样式与效果 63.0%
服装购买的首要依据
70
60
63
50
40
30
20
17
16
10
0
质量
品牌
样式与效果
价格
其他
服装购买的首要依据
Percent
(二)定序层次 1、累积频次(cumulative frequencies)
Statistics
父亲 文化程 度
N
Valid
219
Missing
0
Median
2.00
Mode
2
1、根据原始资料求中位数
Md 位置=(n+1)/2 其中,若 n 为偶数,则将位于中央的两个数值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 2、根据分组资料求中位数
(n − cf ↑)
Md = L + 2
(U − L)
f
第二章 简化单变量的分布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技术
(一)定类层次
1、频次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我们的研究常有很多变量和许多研究对象, 因而要面对大量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若不加组织整理,就很难理解和把 握。第一步的统计工作,一般是采用频次分布法对资料进行简化,即看看 变量内每一个值的原始资料出现多少次。
2、直方图
直方图由紧挨着的长条所组成,与条形图不同的是,其宽度是有意义 的。直方图一般用长条的面积表示频次或百分比。
60
50
40
30
20
10
Std. Dev = 115.20
Mean = 335.5
0 150.0
250.0
350.0
450.0
550.0
650.0
750.0
N = 218.00
200.0
频次分布可以把原始资料作初步的简化,但不能用来比较不同的样本, 因为不同样本的总数可能是不一样的。
服装购买的首要依据
Valid 质量
Cumulative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Percent
36
16.4
16.5
16.5
品牌
6
2.7
2.8
19.3
样式与效果
138
2、累积百分比(cumulative percentage)
将定序变量或定距变量的取值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然后将各等级 的百分比逐级相加,就可以得到累积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向上累积和向 下累积两种。
父亲文化程度
Valid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中专 专科 本科 研究生
Frequency 35 79 48 34 22 1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月总支出(元)
3、多边形图
将直方图中各矩形顶端的中点用直线连接起来而成的图形。
4、常用曲线: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列,考虑收入最低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 百分比,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横轴)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纵轴)的对应关系图形 即洛仑兹曲线。
Total
219
Percent Valid Percent
16.0
16.0
36.1
36.1
21.9
21.9
15.5
15.5
10.0
10.0
.5
.5
100.0
100.0
Cumulative Percent 16.0 52.1 74.0 89.5 99.5 100.0
(三)定距层次 1、分组
组限:每组的范围,包括上限和下限。 标明组限和真实组限:标明组限是离散的。真实组限是相邻两组组限值的 中点,组与组的分界是连续的。 组距:每组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之差。 组中点: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的算术平均值。
5、图示法:圆瓣图(pie chart)、条形图(bar chart)
圆瓣图就是将资料展示再一个圆平面上,通常用圆形代表现象的总 体,用圆瓣代表现象中一种情况,其大小代表变量取值在总体中所占的百 分比。
条形图是用长条的高度来表示资料类别的频次或百分比。长条的宽度 没有实际意义,一般画成等宽长条。长条既可以画成平行于横轴,也可以 画成平行于纵轴。
63.0
63.3
82.6
价格
34
15.5
15.6
98.2
其他
4
1.8
1.8
100.0
Total
218
99.5
100.0
Missing 9
1
.5
Total
219 100.0
2、比例(proportions)
3、百分比(PCT)
将变量每个取值类别的次数除以总数,再乘以 100 就得到了百分比。
4、对比值(ratios)(比率)
24
171
19
190
22
212
212
(三)定距变量:均值
将全部调查个案在定距/定比变量上的取值相加求和,然后除以个案数 目而得的值。
等级相关 系数的检验
定类变量 -定距变量
回归方程 单因方差 的检验 分析与F检验
五、参考教材 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年。 卢淑华:《社会统计学》(第 3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布莱洛克:《社会统计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
洛仑兹曲线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基尼系数是衡量一 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G=A/(A+B),0≤G≤1 G:基尼系数,A:不平等面积,A+B:完全不平等面积
二、集中趋势测量法
(一)定类变量:众值
变量取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二)定序变量:中位数
将全部调查个案的变量取值按等级顺序排列后,位于中央位置的值。
其中,U、L 为中位数组真实组限,f 中位值组的频次,n 为全部个案
书目, cf ↑ 为向上累积频次。
节育率(%)
5 或以下 6-15 16-25 26-35 36-45 46-55 56-65 66 或以上 合计
例 212 个乡育龄妇女的节育情况
f
cf ↑
16
16
38
54
40
94
30
124
23
147
三、量度层次 定类尺度 定序尺度 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四、社会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社会统计学
描述性统计
推论性统计
单变量 双变量
推论统计 的基本原理
定类变量 -定类变量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定序变量 -定序变量
点估计
单总体 假设经验
列联表的检 验:x2检验
定距变量 -定距变量
区间估计
二总体均值差 与比例差检验
一、统计学的作用 描述性统计 Z 资料概括 归纳性统计 Z 根据样本的结果来推论总体的性质
二、统计学在研究过程中的地位 统计学是资料分析方法,其本身并不包含问卷设计等内容 但在研究过程的每一阶段都应预先考虑统计分析阶段将会遇到 什么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统计学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服装购买的首要依据
未填答 .5% 其他 1.8% 价格 15.5%
质量 16.4%
品牌 2.7%
样式与效果 63.0%
服装购买的首要依据
70
60
63
50
40
30
20
17
16
10
0
质量
品牌
样式与效果
价格
其他
服装购买的首要依据
Percent
(二)定序层次 1、累积频次(cumulative frequencies)
Statistics
父亲 文化程 度
N
Valid
219
Missing
0
Median
2.00
Mode
2
1、根据原始资料求中位数
Md 位置=(n+1)/2 其中,若 n 为偶数,则将位于中央的两个数值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 2、根据分组资料求中位数
(n − cf ↑)
Md = L + 2
(U − L)
f
第二章 简化单变量的分布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技术
(一)定类层次
1、频次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我们的研究常有很多变量和许多研究对象, 因而要面对大量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若不加组织整理,就很难理解和把 握。第一步的统计工作,一般是采用频次分布法对资料进行简化,即看看 变量内每一个值的原始资料出现多少次。
2、直方图
直方图由紧挨着的长条所组成,与条形图不同的是,其宽度是有意义 的。直方图一般用长条的面积表示频次或百分比。
60
50
40
30
20
10
Std. Dev = 115.20
Mean = 335.5
0 150.0
250.0
350.0
450.0
550.0
650.0
750.0
N = 218.00
200.0
频次分布可以把原始资料作初步的简化,但不能用来比较不同的样本, 因为不同样本的总数可能是不一样的。
服装购买的首要依据
Valid 质量
Cumulative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Percent
36
16.4
16.5
16.5
品牌
6
2.7
2.8
19.3
样式与效果
138
2、累积百分比(cumulative percentage)
将定序变量或定距变量的取值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然后将各等级 的百分比逐级相加,就可以得到累积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向上累积和向 下累积两种。
父亲文化程度
Valid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中专 专科 本科 研究生
Frequency 35 79 48 34 22 1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月总支出(元)
3、多边形图
将直方图中各矩形顶端的中点用直线连接起来而成的图形。
4、常用曲线: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列,考虑收入最低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 百分比,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横轴)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纵轴)的对应关系图形 即洛仑兹曲线。
Total
219
Percent Valid Percent
16.0
16.0
36.1
36.1
21.9
21.9
15.5
15.5
10.0
10.0
.5
.5
100.0
100.0
Cumulative Percent 16.0 52.1 74.0 89.5 99.5 100.0
(三)定距层次 1、分组
组限:每组的范围,包括上限和下限。 标明组限和真实组限:标明组限是离散的。真实组限是相邻两组组限值的 中点,组与组的分界是连续的。 组距:每组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之差。 组中点: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的算术平均值。
5、图示法:圆瓣图(pie chart)、条形图(bar chart)
圆瓣图就是将资料展示再一个圆平面上,通常用圆形代表现象的总 体,用圆瓣代表现象中一种情况,其大小代表变量取值在总体中所占的百 分比。
条形图是用长条的高度来表示资料类别的频次或百分比。长条的宽度 没有实际意义,一般画成等宽长条。长条既可以画成平行于横轴,也可以 画成平行于纵轴。
63.0
63.3
82.6
价格
34
15.5
15.6
98.2
其他
4
1.8
1.8
100.0
Total
218
99.5
100.0
Missing 9
1
.5
Total
219 100.0
2、比例(proportions)
3、百分比(PCT)
将变量每个取值类别的次数除以总数,再乘以 100 就得到了百分比。
4、对比值(ratios)(比率)
24
171
19
190
22
212
212
(三)定距变量:均值
将全部调查个案在定距/定比变量上的取值相加求和,然后除以个案数 目而得的值。
等级相关 系数的检验
定类变量 -定距变量
回归方程 单因方差 的检验 分析与F检验
五、参考教材 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年。 卢淑华:《社会统计学》(第 3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布莱洛克:《社会统计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
洛仑兹曲线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基尼系数是衡量一 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G=A/(A+B),0≤G≤1 G:基尼系数,A:不平等面积,A+B:完全不平等面积
二、集中趋势测量法
(一)定类变量:众值
变量取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二)定序变量:中位数
将全部调查个案的变量取值按等级顺序排列后,位于中央位置的值。
其中,U、L 为中位数组真实组限,f 中位值组的频次,n 为全部个案
书目, cf ↑ 为向上累积频次。
节育率(%)
5 或以下 6-15 16-25 26-35 36-45 46-55 56-65 66 或以上 合计
例 212 个乡育龄妇女的节育情况
f
cf ↑
16
16
38
54
40
94
30
124
23
147
三、量度层次 定类尺度 定序尺度 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四、社会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社会统计学
描述性统计
推论性统计
单变量 双变量
推论统计 的基本原理
定类变量 -定类变量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定序变量 -定序变量
点估计
单总体 假设经验
列联表的检 验:x2检验
定距变量 -定距变量
区间估计
二总体均值差 与比例差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