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宏观调控的目标及促进扩大就业

合集下载

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

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

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控制,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和外汇平衡。

首先,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提高,是实现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强的基础。

通过宏观调控,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降低税收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经济资源和财富。

其次,就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就业是保障人民民生、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增加有效投资、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来促进就业。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公共就业、提供职业培训、鼓励创业等方式来增加就业机会。

保持良好的就业市场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第三,物价稳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水平长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幅度不大,物价的波动幅度较小。

物价稳定可以保障人民的购买力,促进消费和投资,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压力、加强市场监管等方式来维护物价稳定。

最后,外汇平衡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外汇平衡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收支平衡,对外经济交往保持良好的平衡态势。

外汇平衡是国家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调整外贸政策、稳定汇率、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等方式来促进外汇平衡。

外汇平衡有利于保持国家经济独立性和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而言之,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和外汇平衡。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通过精准的宏观调控,政府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促就业应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促就业应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带动 一系列 产业扩大 社会投 资, 不仅 可 以让城 乡
果我 国转型 时期所面对 的就业 ( 或失业 ) 问题 , 远 比当今发达 国家更 为严重 , 得我们 即使有持 续 使 的经济高增 长 , 也常和 低就业 ( 或高 失业) 相伴而
行。
近 年来 , 由美 国次贷危机 引发 的国 际金融 危
业。国家适 时推 出 了‘ 增 长、 内需、 保 扩 调结构” 的应对方针 。 而要 ‘ 增 长 , 内需” 保 扩 首要 的是保证 人们的
就业 岗位 , 分注重 充分的就业对经济 发展社会 稳定的重要性 。 十
【 关键词 ] 长; 增 内需; 就业 【 中图分类号 】 29 0 F4. 2 【 文献标识码 ] A [ 章 编 号 】0 8 49 20 )202 -4 文 10— 7 (090 —080 4
以扩 大基础 设施建设 、 灾区重建 , 大对“ 加 三农 ” 、
统计 ,19 .0 2年 问两 类企 业 的就业 人数减 少 9 02 0
了51 6 0万人 ; 再加上 每年还 有 2 0 万 新增劳 动 00 力和六七 百万 高校及 专科毕业 生需要 找工作 。 结
社保、 育、 教 医疗 等 一系列公共 工程 、 公共设施 、 公共 服务 的支 出, 把 改善 民生作为保增 长 的出 “ 发 点和落 脚 点” 。为 了防止 经济下滑 , 一般做法 都 是扩大财 政支 出以刺激经 济 , 通过 “ 乘数效应 ”
宏观调控 的任 务 , 就是在可接 受的物价水平和一
定的失业 率之 间进行 协调 与选择 。当经济 上行
( 失业 )问题 就是其 中之一 。西方发达 国家早在

时, 宏观调控 的重 点是 防通货膨 胀 ; 当经济下行

高中政治必修1课本内容

高中政治必修1课本内容

高中政治必修1课本内容必修1课本中有很多重要的内容,这些都需要高中学生深入理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政治必修1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1课本内容(一)1.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实行宏观调控的原因:(1)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宏观调控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某些行业和领域不能由市场进行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③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发展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2)加强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者是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都有扩张性政策与紧缩性政策两大类;财政政策常运用的杠杆有税率、财政支出、国债等,货币政策常运用的杠杆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等。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积极扩大就业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积极扩大就业
维普资讯
பைடு நூலகம்
中 共贵 州省 委 党 校 学 报 2 O 6( 1 6期 O 6. 总 0
思 想 理 论 双 月 刊
加强 府宏观调控 积 大就 政 极扩 业
●吴宏军
(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贵州 贵阳 5 0 2 ) 5 0 8
摘 要 : 型 中的 中 国经 济 存 在 大量 的 失 业 人 口, 业 出 现 了新 的 特 点 。 观 上 不 可避 免 的 ,我们 要 以正 确 的态 度 面对 转 失 客 要 求政 府 充 分利 用经 济 杠杆 调 节 解 决 我 国 失业 问题 , 强 宏 观调 控 。 加 关 键 词 : 业 政 府 宏观 调 控 就 中图 分 类 号 : 1 文 献 标 识码 : 文章 编 号 :0 9 5 8 (o 6 0 ~ 0 6 —0 F2 A 10- 3 12 0 )6 02 2
它。
5城 市 经济 中 自愿 失 业 比例 不 断上 .
升。 般而言 , 一 我们 所说 的 失 业 是指 因工
从 即一 般 性 收 人 分 配 是 关 系 社 会 公 平 能 否实 现 在深 化 经 济 体 制 改革 的过 程 中 , 按 照 现 作 岗位 不 足 , 而 劳动 力 闲 置 , 要 失业 。而 如 今 , 着 经 济 的发 展 和 市 场经 随 的核 心 问 题 , 立 科 学 合理 、 平 公 正 的 代企 业 制 度 的 要求 , 少 减 轻 国有 企 业 的 建 公 减
的 动 态 变 动 过 程 中 是 不 可 避 免 地 要 出现 每 个 劳 动者 都 可 以 从 集 体 劳 动 产 品 中 分 点 。 7 .宏 观 经济 的 周 期 性 波 动 所 带 来的 的。 目前 , 国正 处 于 经 济 转 型关 键 时 期 , 得 一份 几 乎 平 均 的 收 入 ;在 这 种 体 制 下 , 我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及成效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及成效

浅析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及成效手段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按照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能以较快速度稳步协调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经济杠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主要是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问题和外汇收支总量的调节和控制。

要保持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除确保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外,还要通过国家队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要确保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及时性、稳定性何战略性,政府制定正确的调控目标和采取适当的调控手段是重要的。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这与目前其他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基本一致。

(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生产能力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以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尺度。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经济结构系统的调整与变革,这种状况,称为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基础,因此有发展,必定有增长,但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不一定是意味着经济发展.保罗克鲁格曼说:”生产率不等于一切,但长期看它几乎意味着一切”,因此经济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考虑到人口的增加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因素等,要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要求经济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又要避免大起大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充分就业,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我国的中长期经济增长率,主要依据发展战略的需要和经济增长潜力确定;年度经济增长率,主要依据中长期的调控目标,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临时性因素确定。

温总理在 2010年政府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扶持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高科技产业等,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经济增率控制在8%左右。

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在经济运行中,宏观调控是国家管理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


观调控的目标是通过影响整体经济的供给和需求,控制经济的增长速度、价格水平、就业水平和经济结构,以达到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在宏观调控中,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
维持经济增长速度稳定,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价格稳定目标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控制通货膨胀率,维持价格稳定。

就业目标
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宏观调控的手段
货币政策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价值,实
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财政政策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国家经济总量和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
济结构。

投资政策
通过引导和控制各种投资,调节投资结构和规模,引导社会资源向特定领域倾斜,推动经济发展。

区域政策
采取发展不均衡地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调节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促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

宏观调控的实施需要政府具备准确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把握能力,同时还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以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

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

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分别有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以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一、基本内容(一)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总量或人均量的扩大。

顾名思义,要想不断促进经济增长必须刺激需求量的增加进而推动供给量的扩大,因此需求在国家经济增长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需求主要包括内需即投资和消费,以及外需即出口。

于我国而言,需要构建一个新发展格局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同时刺激内需和外需,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同时兼顾国际市场,最后以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二)充分就业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

但通常在实际统计中,一般用失业率来衡量一国的就业状况,所以要改善最大的民生就要尽可能解决失业问题,根据失业的原因可划分为四种失业类型,分别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其中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为不可避免的失业类型,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也被称为自然失业。

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社会的就业状况就出现了充分就业。

(三)稳定物价稳定物价就是要抑制住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进而维持币值的稳定。

当社会上出现通货膨胀时,实质就是社会的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最后会导致社会上出现物价水平持续性、普遍性的上涨,而通货紧缩恰恰相反,最后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降。

不管是物价上涨还是下降,都有可能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的秩序,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以稳定物价。

宏观调控的总目标

宏观调控的总目标

宏观调控的总目标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总体调控,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和政策目标。

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是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增加、改善收入分配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首先,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之一。

经济平稳增长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繁荣与人民富裕的必要条件。

经济平稳增长既要求确保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也要求防止经济增长过热或过冷。

通过调控总需求和总供给,国家可以采取多种宏观调控手段,如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速度,使其与资源供给能力相匹配。

其次,保持物价稳定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物价水平的稳定对于维护价格合理、供给充足和购买力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和生活品质。

为了保持物价稳定,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监管市场行为、控制通货膨胀等手段,以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避免价格波动对经济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促进就业增加是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就业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国家通过加大公共投资、扩大消费市场、培育实体经济等措施,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同时,通过教育培训、职业指导和就业创业扶持等政策,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为他们创造更多吸纳就业的机会。

改善收入分配是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对象。

收入不均衡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应通过税收政策调整和社会保障政策改革等手段,减少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最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传统产业结构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

国家应引导经济发展朝着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转变,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降低传统产业的比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总之,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是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增加、改善收入分配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论宏观调控的目标与调控手段

论宏观调控的目标与调控手段

论宏观调控的目标与调控手段【内容提要】:本文对宏观调控的目标作以简要展开论述,重点对宏观调控手段加以分析。

对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之间的关系加以明确,同时指出应关注在宏观调控中普遍采用的财政、货币、计划、产业手段,对其加以界定与规范。

【关键词】: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手段宏观调控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经济学中,指的是国家运用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以期趋近经济均衡目标的行为过程。

(1)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伴随着市场失灵而出现的,因此,宏观调控的目标也就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而设定的。

一、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西方经济学界基本一致地界定为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

这种界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四大目标基本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方面,即考虑到了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又考虑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二是四个方面都有其对应的理论依据,为相应的政策制定和操作提供了可能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这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同经济学理论研究相符合的决定。

(一)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

它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总量上的增长是建立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之上的。

国内生产总体的年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

经济增长速度是否适度,在不同国家判断标准不一样。

(二)增加就业。

扩大就业不但能更加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而且能使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

因此,增加就业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

经济中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会造成失业,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也会带来失业。

失业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加重财政负担,失业率过高还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

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通过调整和引导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增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宏观调控的目标: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增长。

通过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和措施,鼓励投资、消费和创新,以推动经济活动的增长和扩大就业机会。

经济增长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国家财富和实现社会发展。

价格稳定:宏观调控还致力于维护价格的相对稳定。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可能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调控政策旨在控制通货膨胀率,使物价上涨保持在适度水平。

稳定的价格水平有助于提高人民的购买力和企业的经营环境。

就业增加:宏观调控追求实现充分就业,即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确保劳动力充分利用。

通过刺激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培训和职业教育等措施,努力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

外汇平衡:宏观调控还关注国际收支平衡。

通过调整汇率政策、外贸政策和资本流动管控,追求外汇收支的平衡,避免过度依赖进口或外资,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

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的目标还包括追求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社会保障等政策手段,促进资源合理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同时,宏观调控也需要考虑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具体的宏观调控目标可能会根据国家的经济状况、政府政策和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

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可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设定和调整宏观调控目标。

因此,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灵活和多样的,以适应不同国家和时期的经济发展需求。

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价格稳定、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外汇平衡,同时追求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以引导和调整经济运行,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宏观调控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综合考虑众多的经济因素和复杂的关系,需要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概述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宏观调控旨在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应对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宏观调控的实施主体通常是国家的经济管理机构,如央行、财政部等。

本文将介绍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手段和影响,以及一些典型的宏观调控政策。

主要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宏观调控通常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宏观调控旨在促进经济的增长,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水平。

通过合理调整经济政策,国家可以影响经济中的需求和供给,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就业:宏观调控还致力于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人数。

通过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等措施,国家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的稳定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目标。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损害人民的购买力,因此国家需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的程度。

4.外汇和贸易平衡:宏观调控还关注外汇和贸易的平衡。

保持合理的汇率水平和贸易平衡有助于国际收支的稳定,维护国家经济的良好运行。

调控手段国家宏观调控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来实现: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国家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方式来扩大经济的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国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手段来刺激经济投资和消费。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对特定行业或领域进行扶持和引导的政策。

通过鼓励和支持关键产业的发展,国家可以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4.外贸政策:外贸政策是指国家对外贸易进行调控的政策。

国家可以通过调整关税、进出口政策等手段来调整对外贸易的平衡。

影响和效果国家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效果。

宏观调控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引言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宏观调控在现代经济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宏观调控的定义、目标、手段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宏观调控的定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调整和控制,以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包括调整短期经济波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稳定、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等。

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稳定物价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防范经济风险等。

1. 维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调整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以维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

这有助于实现经济平稳发展,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经济周期。

2. 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宏观调控可以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加大对创新、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向高端、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

3. 稳定物价水平:宏观调控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价格管制等手段,维持物价的稳定。

这有助于保护人民的购买力,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4. 增加就业机会: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和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就业稳定。

5. 改善社会福利:宏观调控可以通过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民生支出等手段,改善社会福利,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6. 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宏观调控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经济风险,保护经济的稳定运行。

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风险稳定等,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

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等。

1. 货币政策: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信贷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调控通货膨胀、增加市场流动性、促进投资和消费等。

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采取各种经济政策手段来调整经济运行的总体方向,以实现经济平衡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它的主要目标包括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胀、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和改善环境等。

首先,稳定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之一。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实现国家富强至关重要。

稳定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提高消费、扩大出口等方式来实现。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和控制经济增长,使其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

其次,控制通胀是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通胀率过高,物价上涨会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价格政策等手段来恰当控制通胀水平,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

第三,促进就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就业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企业效益、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等手段来促进就业。

此外,宏观调控还可以通过培训、创业支持等措施提高就业率,减少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和谐的劳动力市场。

第四,调整收入分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当某些群体的收入过低,会导致需求不足,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税收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及改革收入分配机制等手段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最后,改善环境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将会对人民的生活条件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等手段来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而言之,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多样的,包括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胀、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和改善环境等。

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税收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以实现经济平衡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干预和调节已达到一定的目的。

论及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首先要知道我国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的内容:1、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物价水平稳定4、国际收支平衡。

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它包括:一是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二是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

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并不是增长率越高越好。

这是因为经济增长一方面要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尤其是对于经济已相当发达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境污染,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等。

因此,经济增长就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的适度增长率。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

充分就业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就业。

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失业意味着稀缺资源的浪费或闲置,从而使经济总产出下降,社会总福利受损。

因此,失业的成本是巨大的,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就常常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

价格指数又分为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三种。

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所谓低,就是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目标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目标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目标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即提高国民经济总量,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为此,需要通过适当的经济政策手段,鼓励投资、促进消费、扩大出口等,推动经济的发展。

2. 就业创业: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还要注重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方面,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创建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3. 价格稳定: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还要保持物价的稳定。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通过货币政策、价格管理等手段,维持物价水平的稳定。

4. 财政平衡: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还要保持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公共事业建设、社会福利发放等。

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控制财政收支的平衡,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社会公平: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还要追求社会公平。

通过税收调节、社会福利发放等方式,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目标的基本内容是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创业、维护价格稳定、保持财政平衡以及追求社会公平。

这些目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通过合理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6. 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还要优化资源配置,使之更加高效、均衡。

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控,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7. 环境保护: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要注重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环保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8. 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通过加大投资,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改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调节经济周期波动、稳定物价水平、促进就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维持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

经济增长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但过快或过慢的增长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我国通过协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多种手段,调整社会总需求、推动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多个方面的平衡,以确保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内波动。

其次,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是稳定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为此,我国通过调控货币供应、优化价格结构、加强市场监管等措施,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受通胀的过度影响。

第三,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就业。

就业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以及社会稳定。

因此,我国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培育新兴产业等措施,积极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率,实现全面就业的目标。

第四,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资源过分依赖、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为此,我国通过引导投资、优化政策环境、提高创新能力等措施,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

最后,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是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金融稳定是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础,金融风险如汇率风险、信贷风险等会给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我国通过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风险防控、完善金融体系等措施,提高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保障金融稳定。

总之,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通过维持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稳定物价水平、促进就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等措施,我国在宏观调控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未来,我国还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以实现更加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宏观调控措施

宏观调控措施

宏观调控措施1. 概述宏观调控是指通过政府采取各种政策手段,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方向和速度,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经济稳定的目的。

宏观调控措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稳定国民经济、推动经济增长、防范经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平衡。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2.1 经济增长目标宏观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是通过调整各种经济政策手段,推动经济正常增长,并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既要考虑经济增长的速度,还要考虑经济增长的质量,即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2 就业目标宏观调控的就业目标是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就业率,改善就业结构,减少劳动力的闲置。

就业目标的实现不仅可以增加人民收入,推动内需扩大,还可以提升社会稳定性。

2.3 价格稳定目标宏观调控的价格稳定目标是通过控制通货膨胀和防止通货紧缩,维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价格稳定对于保持社会和谐、预防经济危机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4 平衡国际收支目标宏观调控的平衡国际收支目标是通过调整汇率、贸易政策和资本流动等手段,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

平衡国际收支对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宏观调控措施的分类宏观调控措施根据其倾向性和调控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类别。

3.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手段,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

主要的货币政策措施包括:调整存贷款利率、准备金率和政府债券发行等。

3.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债务水平等手段,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以达到调节经济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的目的。

主要的财政政策措施包括:调整税收政策、财政支出和财政投资等。

3.3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和支持产业发展等手段,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以调整产业布局、提升技术水平和增强竞争力的目的。

宏观调控四大目标

宏观调控四大目标

宏观调控四大目标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措施,对整个经济体进行调整和引导,以实现四大目标,即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首先,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经济增长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加大投资、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手段,国家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监测和预测,及时调整政策,以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就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充分就业不仅能够提高人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还能够促进社会稳定。

国家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提供职业培训等措施,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同时,还需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新兴产业和创业创新的支持,以拓展就业市场。

物价稳定是宏观调控的另一重要目标。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企业盈利能力。

因此,国家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通货膨胀风险,保持物价稳定。

这些措施包括货币政策调控、价格监管和供需管理等。

最后,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关键目标之一。

国际收支平衡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能够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可以采取合理的汇率政策、扩大出口和限制进口等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总之,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是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通过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和灵活调整政策措施,国家可以实现这些目标,并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

然而,宏观调控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利益的矛盾等。

因此,国家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应对各种经济风险和挑战。

国内宏观调控的方向和手段

国内宏观调控的方向和手段

国内宏观调控的方向和手段西方经济学中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

而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调控一般更多是防止短期经济波动,实现短期宏观经济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

西方发达国家对宏观调控多用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当经济高涨,出现通货膨胀时,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膨胀,降低物价,稳定物价。

当经济萧条,存在大量失业,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国民收增长,扩大就业。

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决定了我国在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上有自己的特点。

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是:(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保持物价的稳定;(2)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决定的国民收入尽量大,以吸收失业人口;(3)国际收支的平衡;(4)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有:(1)国家预算;(2)税收;(3)国债;(4)财政投资;(5)转移支付。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1)法定存款准备金;(2)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利率。

产业政策主要是以指导性计划来执行的,分为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我们就中国的宏观经济特点谈一谈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

在此我们只讨论短期国内宏观经济调控。

短期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应该是:(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保持物价的稳定;(2)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决定的国民收入尽量大,以吸收失业人口。

短期内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决定的国民收入不一定是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入水平,如果该收入水平小于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入水平,就会出现失业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从而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但达到自然失业率水平时,总供给表现为人们已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由于受就业人口的约束,总供给不会再扩大,总需求的增长只能是引起通货膨胀。

这时则用紧缩需求政策调节通货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宏观调控的目标及促进扩大就业【内容提要】:从我国近年来实际经济运行结果看,物价平稳、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唯有就业形势严峻,失业问题严重,当前应将促进扩大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选目标。

为此,必须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市场化就业竞争机制,大力发展小企业,加速城市化进程,大力推进社区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关键词】:宏观调控目标促进扩大就业市场化就业社区就业宏观调控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经济学中,指的是国家运用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以期趋近经济均衡目标的行为过程。

(1)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伴随着市场失灵而出现的,因此,宏观调控的目标也就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而设定的。

一、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西方经济学界基本一致地界定为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

这种界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四大目标基本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方面,即考虑到了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又考虑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二是四个方面都有其对应的理论依据,为相应的政策制定和操作提供了可能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这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同经济学理论研究相符合的决定。

(一)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

它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总量上的增长是建立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之上的。

国内生产总体的年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

经济增长速度是否适度,在不同国家判断标准不一样。

(二)增加就业。

扩大就业不但能更加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而且能使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

因此,增加就业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

经济中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会造成失业,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也会带来失业。

失业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加重财政负担,失业率过高还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

在我国存在着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但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因此,要慎重掌控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并通过促进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开发落后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来增加就业。

(三)稳定物价。

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是经济健康、平衡发展的保证,企业和个人可以在较为稳定的价格下安排生产和消费,促进经济平衡增长,避免经济波动。

而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带来人们价格预期的紊乱,影响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判断和信心,扭曲资源配臵,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持物价稳定,首先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劳动生产率增长与平均工资增长的比例关系,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使货币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出现顺差和逆差都需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

长期的经常项目逆差会影响币值稳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会大量消耗国际储备并降低国内、国际对本国的信心,出现资本外逃,投资环境恶化,削弱国际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甚至可能出现经济危机。

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管理手段,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十六大提出的目标是要求保持四个经济总量之间的平衡,在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宏观调控基本法中,我们也应当秉承这一目标,将其以法定的形式确定下来。

二、促进扩大就业目标的意义促进扩大就业目标是从充分就业目标转化而来,是针对我国失业问题严重,下岗再就业难度加大,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的实际提出的。

宏观经济学所说充分就业,是指把非自愿失业率保持在社会可承受范围内的一种高水平就业,强调的是就业的充分性。

而我们所说的促进扩大就业是力求失业率尽可能降低,就业人数尽可能增加,全社会各种类型就业尽可能多的一种积极就业状态,强调的是对就业的促进和推动。

从我国实际就业状况来看,我国在短期内还达不到充分就业,还需要促进扩大就业,使之在若干时期以后达到充分就业。

换言之,促进扩大就业是比充分就业要求低一些但更为迫切的一个宏观经济目标。

我们之所以认为应该把促进扩大就业作为首选目标,是因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中的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都不会存在大的问题,只有就业问题突出,根据相机抉择原理,自然要将促进扩大就业作为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选择促进扩大就业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人问题的需要。

就业是指一个有劳动能力又愿意工作的人找到了自己所适合的工作,从事创造和实现价值,服务社会。

人,不仅是自然人、经济人,还是一个社会的人。

就业不仅是人谋生、乐生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人纳入社会关系总和成为社会人,并保障人的本质,随着人类社会整体进步和不断升华的基本条件。

对于个人来说,劳动就业是最基本的人权。

有就业条件个人不利用是个人放弃就业权,而个人努力社会条件不具备是社会的责任,即政府的责任。

一个国家失业人口超过自然失业率就说明资源分配结构过度失衡,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对失业者的社会保障不过是保障其生存权,还没有满足他的发展权即就业权。

(3)选择促进扩大就业目标是有效配臵人力资源的需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宝贵的要素,人力资源是社会上最宝贵的资源。

失业就是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超过自然失业率的失业更是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是以社会资本运营为对象的,因而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失业人口,减少社会保障支出。

只有千方百计增加就业,不断降低社会成本,才能达到宏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政府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目标的首位。

三、选择促进扩大就业目标的依据选择促进扩大就业目标,不仅有前所述的理论依据,更有深刻的国际背景和现实依据。

第一、创造就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任务。

当前,失业已经成为全球性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创造就业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最大任务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长期性挑战;发展中国家不仅存在大量的公开失业人口,也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新兴工业化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先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以及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衰退的两次冲击,也导致失业率大幅度攀升。

当今世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通货紧缩压力越来越大,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各国千方百计争夺国际资源,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以便直接为本国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大力发展出口导向贸易与经济,扩大各类出口商品和贸易服务的国际市场,以便间接为本国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促进扩大就业是解决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劳动力供给增量由于人口因素的推动有所增加,而劳动力需求增量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加入WTO 等因素有所下降。

(4)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和在岗职工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相当数量的国有和集体中小型企业转制,部分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减员增效以及各种原因产生了新的不在岗职工。

另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公布的全国78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信息也表明,当前国内劳动力市场继续处于供大于求状况,失业人员占求职者的比例持续上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且将持续较长时间。

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

一方面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劳动者所具备的素质不符合新增就业岗位的需要。

总之,我国劳动力供需缺口较大,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创造而来的体制性失业,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结构性失业,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周期性失业交织在一起,使失业矛盾错综复杂,就业难度突出。

因此,促进扩大就业已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四、实现促进扩大就业目标的政策建议(一)选择以增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慢,但却未能带动就业的同步增长,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就是过于注重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就业的增加。

为此,应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选择以增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采取九大政策措施:实施就业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工作行动计划;建立更加富有灵活性与流动性的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实行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加快调整正规就业结构,积极促进扩大非正规就业发展;促进私营和个体经济的发展,采用鼓励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积极吸引外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工时、降低劳动参与率的政策增加就业机会;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旨在扩大就业、缓解失业、提高低收入人群就业能力的良治;促进城乡就业统筹,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并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纳入国家的就业规划;积极实行有利于就业的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科技政策,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

(5)(二)建立市场化就业竞争机制。

政府不能对就业问题完全承包,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应建立市场化就业竞争机制,实现劳动力自主择业,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市场调节就业的新机制。

首先,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劳动力流动,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

城镇职工下岗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我国工业化中期所特有的就业矛盾,随着城乡壁垒打破,歧视性的地方就业政策被逐步清理,城乡劳动者互相竞争就业岗位的趋势愈益明显:农民兄弟进城打工,城市工人下乡承包。

为此,政府只能疏导,制定有利于劳动力流动的政策,鼓励城乡劳动者流动。

同时,加强对下岗职工和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其次,适应国际就业竞争需要,构建世界制造中心,扩大国内就业。

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臵,也意味着有限就业岗位在全球的重新配臵。

因此,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内在含义之一,就是中国正在参与对世界范围内有限就业岗位的竞争。

争取把全球最稀缺的资源有限的就业岗位更多地配臵到中国来,将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一个新的战略目标。

再次,促进扩大就业市场化的发展,必须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制度保证。

一是在设计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时,保障水平要量力而行;二是要加大发展补充保障,用补充保险来弥补基本保险保障水平的下降;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将乡镇企业的职工和城市中的民工纳入到基本社会保险中;四是要积极探索解决养老保险空帐问题的有效办法,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压力;五是要建立由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新型的养老模式,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养老和医疗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