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教育义务化的实行看教育的“以人为本”
论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论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以人为本思想是指将人的需求、利益以及发展放在首位,将个体的发展和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标准。
在小学教学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思想,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思想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能和学习方式。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和方式。
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触觉方式学习效果更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实物展示,或者让学生进行一些动手实践,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以人为本思想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品德发展以及兴趣特长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例如举办各类兴趣小组、组织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人为本思想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学校管理中的决策。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参与班级事务、学校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以人为本思想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性的学习,还需要情感的关怀和认可。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情绪状态。
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满足和发展。
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的参与与合作,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提高小学学校管理质量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提高小学学校管理质量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阶段,学校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提高小学学校管理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小学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需要得到足够重视。
小学学校的管理体制需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构建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
在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课堂表现、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学校应建立个性化发展的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成就、教学质量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支持和关爱。
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全面成长“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小学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制定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健全人格和积极心态。
学校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给予差异化的教学培养方案,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习惯,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和健康教育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个性。
学校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组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几点理解
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几点理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先后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
新课改就是目前仍在实施中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在时间序列和内容逻辑上, 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的直接思想来源应是 20世纪 8 0 年代初就已经提出来的素质教育。
在今天看来, 素质教育所蕴涵的核心价值理念正是“以人为本”。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
这样的目标表述就高度概括了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指明了我国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关键一环。
本人查阅了若干文献,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认真理解。
一、“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人文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在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等的思想是一致的。
它肯定人的价值,肯定现世人生,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强调人的经验和实用理性。
这种理性注意力更为集中在人如何安身立命之上,主要是从实际经验出发,体悟世界和人生的意义;就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也缺少科学、数学理论和形式逻辑,只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维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在很多情况下,这个“人”是群体化的、普遍意义的人,没有太多个体的因素,更不是西方“人本主义”的个人。
现阶段“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种理念把现实的“人”作为社会主义的主体和中心,以满足现实的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里就突出了每个人的发展,在群体中还注重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人具有了更加个性化的意义。
二、“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权,以人为目的。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渗透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渗透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理念,是一种主张将人放在首位,在管理工作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高,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小学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首先,在小学办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在管理工作中,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关注学校的各项活动。
同时,也需要关注教职员工的需求和感受,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其次,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需要在小学学校的各方面管理工作中得到体现。
在小学学校的教学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地组织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学校的管理方面,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发展,为学生提供各种必要的咨询、服务和支持。
此外,也需要关注各个方面的安全,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最后,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体现。
在小学学校的日常管理中,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舞蹈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同时,也需要加强师生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
总之,在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思想,将人放在首位,关注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需求和感受,强化师生互动、文化交流和协作共建的理念,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也为学生和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从而实现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甘肃省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任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的“人”就是学生,它主张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学生的发展。
学校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要切实把握好三个层面。
一、教育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人能够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树立为学生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就是要着眼于学生走向社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真正当作教学的主体,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二、教育方法上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方法上的人本理念,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营造能够使学生自发展的广阔空间。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于先天及家庭教育、培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讲的是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学校教育活动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点滴成长进步。
教师备课时,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编写教案,把差异转化为教学的重要资源,并内化为教学的动力与活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学过程中,采取低起点、宽入口的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充分关照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个别辅导上,要增强针对性,引导学生掌握符合自身个性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求精不求多,因课因时因人而异,切忌简单重复,还学生休息、睡眠和追求个性发展的权利。
兴趣培养上,要尊重学生的特长和自愿,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其参加各类兴趣小组。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实施的探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实施的探究以人为本,是一种注重尊重和关爱每个个体的管理理念。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一、以人为本理念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尊重和关爱每个个体,这在师生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前提,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学校管理者可以倡导“以人为本”的校风,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地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展潜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强调管理的灵活性和人性化。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学校管理者可以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注重员工的尊重和发展。
可以建立一个灵活的工作制度,允许教师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创造性发挥空间,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学校管理者还可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校管理者还可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和发展空间,让他们在自主发展中获得成长和提高。
四、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效果评估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效果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馈。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可以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教学观摩和评课等方式,收集教师和学生对以人为本理念实施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还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等方式,定期评估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为实施以人为本理念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和参考。
通过多方位的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和提高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
以人为本,凸显义务教育发展新理念
以人为本,凸显义务教育发展新理念此次《义务教育法》的全面修订,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切实调整政府职能,加强公共事业的战略举措。
指导新《义务教育法》的新理念,就是中央提出来的以人为本、权利保障。
新《义务教育法》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的平等,作为立法的基本宗旨和价值取向,不仅进一步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的法律原则,而且专门就保障流动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证残疾儿童、少年及其他特殊群体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都作了专门规定。
同时,为了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在新时期接受到更为均衡、更为优质的义务教育,新《义务教育法》确立了一系列事关新世纪义务教育发展方向与理念的重大法律原则和制度规范。
1、新《义务教育法》将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方针和目标,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确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把“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作为义务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第五章“教育教学”中,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强调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并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新《义务教育法》将有利于义务教育公平公正均衡发展。
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并特别强调了政府在保障农村、贫困和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
要求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列入教育督导的内容之中。
还提出了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等政策措施,等等。
这一法律还体现了对社会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特别关注和扶持。
比如规定对流动人口子女要求地方政府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活费补助;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必要条件等。
前基础教育司司长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理解
前基础教育司司长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理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日,前基础教育司司长在一次讲话中强调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中的核心理念,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有德有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一个有知识但没有道德的人是无法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只有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中立足并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事业的根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因为德育是核心素养。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社会风气败坏的问题依然存在,这需要从教育的方面进行改变。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就无法实现真正的繁荣和进步。
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价值取向。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因为德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智力,更应该是培养他们的情感、意志和品德。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知识水平,更取决于他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只有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学生才能够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有德有才的人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当今社会,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使他们成为有道德良知、有责任感和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只有通过立德树人的方式,才能够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2000字】第二篇示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句话一直被提及到。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方针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方针一、义务教育阶段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我国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法第5条中有全面的表述,具体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的教育方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有相近表述。
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包括经济基础的建设,也包括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需要方方面面的齐心协力;教育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好政治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教育原理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社会的大工业生产客观上要求教育为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同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改造旧社会、实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培养社会新人的唯一途径。
邓小平同志赋予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新的含义,他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 第三,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培养的目标.德不仅是品德,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
智不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体不仅是体格、体能、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高尚情操等.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育方针中将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提,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为迎接国内国外各方面的挑战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要求培养出来的新一代,不仅要精通业务,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能经得起经济竞争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同时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能够打垮敌对势力的政治进攻。
中小学教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中小学教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教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任务。
中小学教育作为促进和保障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更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完成好这一任务。
国务院最近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各个方面的内容都鲜明地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例如,在总体战略方面,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的工作方针和“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心每个学生”,“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发展任务方面,明确提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在体制改革方面,提出要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保障经费投入”“推进依法治教”,等等。
《规划纲要》中的这些内容对于指导我国今后的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要在教育工作中创造性地实施规划纲要,必须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措施和配套政策。
如何在中小学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呢?首先要深化认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以人为本贯彻在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观和教育观是决定教育工作质量的内在因素。
以人为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儿童是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以人为本必须深刻理解儿童是人,儿童具有人的三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中小学教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中小学教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社会能力、情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机构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科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收获,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健康习惯的培养,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参与度。
学生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是主体和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生会活动、课外社团等,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
第四,要关注师生关系的建设。
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核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建立亲近、信任的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需求,提供温暖和支持。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和团队建设,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塑造学生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中小学教育以人为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成长环境,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小学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和幸福。
教育改革:以人为本
教育改革:以人为本
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包括各级各类教育。
各级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使是“以人为本”,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
婴幼儿与少儿,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都各有不同规律。
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教授曾对“教育改革”作过如下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体现。
各级政府要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事业,在编制财政预算时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要明确中央和地方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责任,健全分级分区域负责的教育财政体制。
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收费标准管理办法,建立以拨款为主、奖惩为辅的多元筹措经费机制。
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校际差距。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制度。
试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试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促进人的发展。
而学校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简单说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将更加关注人的自由、人的情感,存在和价值,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再次成为时代的呼唤。
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本位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普遍尊重,是对自由、平等、法治等理想社会的价值诉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作为人的培养的主体,学校教育承担起人本教育的理念,光大人的自由、创造与价值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众所周知,教育一方面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发展人类文明的伟大使命,另一方面又肩负着开发个体潜能、扩大个体生命的内涵,为个体的发展奠基的重要任务。
而以人为本的教育,正是开发潜能、革新天赋,扩大生命内涵,为人的发展奠础的教育。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权利,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施对策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
”这句话说明,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第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以人为本,首先就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就要教师立足于学生个体的现实发展情况和需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各种具体措施,为学生排除通往未来的路障,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使学生能在未来的道路上主动地、积极地完善和发展自己。
关于“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观探讨
及方法论的教育理念。其中的 “ 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 “ 本”
代表 的是指导教学思路 的教学活动 的哲学观和价值观 ,以实 现教育教学 的生命化 、人性化 和收益化为理想 。“ 以人为本” 是一种 与现实发展相适应 的科学发展观在现代教育活动 中的 具体 体现 。其真 正 内涵就是倡 导学生 自由学习 , 自我 指导 , 从每个学生 的实 际情况出发 , 对 学生进行客观 的指导和评价 ; 通过对 学生 物质 生产 能力 的培养 ,实现人身发展 ; 以学生全
激发学生 的创新意识 和创造能力 的增长。
导学生从传 统 的科教 传递式教学转 变为培养学 生综合素质 ,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最终 目标 的教学 。坚持 以人为本 ,构建 基础教育科学发展观 , 深化基础教育走 向未来的改革 和发展 。
一
3 、“ 以人 为本 ”教 育观是构 建美丽 、和谐 校 园的保 障。
青年与社会
斗 教论坛
关于 “ 以人为本 ”的基础教育教 学观探讨
张 广 云
( 乐山师 范学院,四川
【 摘
要 】当今世界 各行 各业之 间的竞争越 来越激 烈,但 归根 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 才则 来 自于教 育的培养 。在 新课
改的背景下 ,落 实 “ 以人 为本 ”教 育理念是基础教育 改革 的前提 ,是 实现素质教育和终 身教 育要 求的理论 支撑 和实践指 导。 随着改革的全面推进 ,随着社会 和各行业对人才要 求的不断提 高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环 节 ,如何将 “ 以人 为本”的教 学观 全面渗透和 落实,成 为基 础教 教育改革 的重 中之 中。文章着重探 讨 “ 以为人本”教 育观在基础教 育中意义、发展现 状 以 及 其 中存 在 的 问题 ,并 提 出合 理 性 的 对 策 和 建议 。
基础教育应“以人为本”
学生,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感受 , 增强学生的 自信心。
关键词 : 基础教育 ; 以人为本 ; 成功体验 ;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 0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 0 0 ( 0 8 0 - 0 4 0 G4 A 1 0 — 1 X 2 0 )5 0 1 - 4
、
转变 观念 。 改革教 学 , 彻 新课程 思 想 , 立 贯 树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营造师生共同学习 、 共同探索和
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用融合交互的教学方式去完 成教学任务、 课改 目 , 标 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第三, 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 。 教师不要将眼光只
放 在有 优势 、 特长 的学 生身上 , “ 有 对 成才 ” 要有 新 的 认识 , 树立让 学 生“ 要 人人 都成 才 ” 的观念 。
教 育要 求 “ 切 为 了学 生 , 了学 生 一切 , 了 一 为 为
一
等相 处 , 尊 重 。学 生犯 了错误 , 彼此 不要 伤 害学 生的
切学 生” 尊重 人 、 重学 生 , 与培 养学 生 的 自 。 尊 维护
尊心 、 自信心 , 实 关 注学 生 的身 心健 康 , 切 为学 生 的
谈中小学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谈中小学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理念,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将学生视为最重要的个体,尊重他们的个性、兴趣和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全面发展。
这种理念贯穿于中小学教育整个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中小学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一、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中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习惯和思维方式的阶段,同时也是帮助他们认知世界、形成人生观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当时刻将学生放在心中,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爱他们。
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将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观以及情感体验摆在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
通过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尊重的人际关系,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使学生在得到教育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多的关爱。
二、注重人文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人文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艺术、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情感熏陶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领悟文化、形成道德观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智力、品德、体质、情感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其中,品德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在感受道德力量的同时,学会自律、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体、智、德、美全面的发展,通过加强科学、技术、体育和艺术等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表现和发挥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论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使用四十五中学外语组:邹振梅新一轮外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伟大而复杂的革命,新的课程标准以科学的发展观及更人文的教育理念指引着我们的教学活动。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理解新的课程标准,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身为一名教师的使命。
一、对型课程标准的理解(一、)对比新旧课程,去粗取精新旧课程的理念是的不同的。
教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理念形成于对现实教育的深刻分析和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它强调人的发展,它是课程的核心理念。
旧课程观中的课程是文本课程,教师是传授者,教师是中心,是主体。
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他们对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整合观。
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即以纲为本,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教必需服务于学,采取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首要的任务。
(二、)认识新理念的下几种关系,平衡发展1.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能力是知识发展的升化,二者相辅相承不可偏废。
要改变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杜绝教师一言堂。
教师苦口婆心地对知识点讲解分析力求精确到位,恨不得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都无私地倾倒给学生,可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会是记忆的机器,或是一个教师的翻版。
无形中教师就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以各种方式和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知识往往是死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让知识融于学生鲜活的生活中,赋予知识生命。
以人为本 教育之本
以人为本教育之本--用陶行知人文教育思想指导化学课堂教学宜兴市新芳中学钱君近年来,新课程标准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
作为一个教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让我理解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
所以,我们的教育是培育生命、丰富生命的事业,是人本化的教育;新课程的理念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思想,是对未来教育发展最完美化追求,这决定了教育必须根植于生活实践,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完善,使学生完全蕴涵其中。
化学作为基础教育中一门基础学科,在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任务的同时,也应当把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的培养、人文情怀和良好品格的塑造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呢?人文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
陶行知的人文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与我们今天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文教育理念一脉相承。
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陶行知教育的人文教育思想,用陶行知的人文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
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人权”,应该教学生“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那么课堂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
例如我们在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时,教师往往认为这节课很简单,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一步步进行的。
但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内涵,必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时教师可以先说基本知识点,并演示给学生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做实验,然而有些操作,如检验蜡烛火焰温度的高低,时间和姿势的掌控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挑战,让学生多试几次,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热情就会一下被点燃起来,课堂的气氛也会热烈起来,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始终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 “ 点 校 ” 制 到 “ 衡 发 展 ” 转 向 。新 《 务 教 . 重 体 均 的 义
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 为不断解放人 、 展人 、 成 发 完 善 人 的 事业 。 国的教 育 . 正 实 现 “ 人 为本 ” 需要 一 中 真 以 还
人 ”其 中 现 实 中 的 “ ” 包 含 社 会 的 全 体 成 员 , 包 含 . 人 既 也
育 法 》 除 了 “ 点 校 ” 度 , 2 年 来 甚 至 5 多 年 来 该 制 废 重 制 是 0 0
个 体 的 人 。 克 思 所 说 的 “ ” 本 质 特 征 是 “ 由 而 全 面 马 人 的 自
个 长 期 的过 程 . 面 临种 种 矛 盾 和 问题 。但 庆 幸 的是 , 会 经 过 几 十年 的探 索 , 们 已经 找 到 了教 育 发展 的 正确 方 向 。 我
一
、
“ 人 为 本 ” 育 观 的 涵 义 以 教
不 明 白 人 的 涵 义 . 不 会 明 白教 育 的 涵 义 。 别 说 教 就 更 育观了。
发 展 中的一 些 问题 , 如 “ 点校 ” 路 径 与教 育公 平 的矛 诸 重 的 盾 、 校 风 与 高 收 费 乱 收 费 的 关 联 、 教 育 产 业 化 ” 念 的 择 “ 理
滥觞 与 义务 教育 公益 性 的 冲突 、 演 愈烈 的“ 试教 育 ” 愈 应 导 党 的十 七 大确 立 了科 学 发展 观 的主 导地 位 。以科 学
发展 观 来指 导 教 育改 革 , 须 坚 持 以人 为本 的教 育 思 想 , 必 致学 生学 业 负担 过重 . 引起 了社会 的普遍 关 注 。联 系2 这 0
多 年 来 基 础 教 育 发 展 的 现 实 , 为 我 国教 育 发 展 史 的 一 座 作 重 要 里 程 碑 , 《 务 教 育 法 》 以 下 五 个 “ 点 ”这 五 个 新 义 有 亮 , “ 点 ” 不 同方 面 切 实 体 现 了 教 育 “ 人 为 本 ” 理 念 。 亮 从 以 的 1 “ 费 ” 义务 教 育到 “ 费” 义务 教 育 。2 0 . 缴 从 的 免 的 06 年9 1 月 日实 施 的 《 务 教 育 法 》 明 文 规 定 :实 施 义 务 教 义 “ 育 . 收 学 费 、 费 。 2 0 年 7 国 务 院 决 定 , ,0 8 秋 不 杂 ”0 8 月 .20年 ) / , 季 入 学 开始 ,在全 国范 围 内全 部 免 除 城市 义 务 教 育 阶段 学 生 的学 杂 费 , 一 步 强 化政 府 对 义 务 教 育 的保 障 责 任 。 进 这 是 继农 村 义 务教 育 经 费保 障机 制 改 革后 .中央 决 定实 施 的 又一 重 要 民生 工 程 . 推 动 义 务 教 育均 衡 发 展 、 进 是 促
关 键 词 :“ 以人 为 本 ” 育观 教 基础教 育义务 化 措施
的理 念
2 0  ̄6 2 0 6 1 月 9日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义 务 教 育 法 》 经 全 z 《 国 人 大 常 委 会 修 订 通 过 。 义 务 教 育 法 》 次 颁 布 是 1 8 年 《 首 96 4 l 日 , 这 次修 订 整整 过 了2多 年 。 0 年里 基础 教育 月 2 到 0 2多
发 展 的 人 ”他 认 为 人 是 “ 自己 的 生命 活 动 本 身 变 成 自 . 使
度 弊 端丛 生 、 自我 否 定 、 向 反 面 的 结 果 ; 适 应 了 现 今 走 也
全 社 会 呼 吁教 育 公 平 、 建 和 谐 社会 的必 然 趋 势 。新 《 构 义
己 意 志 的 和 意 识 的 对 象 ” 生 命 ,仅 仅 由 于 这 一 点 , 的 的 “ 他 活 动 才 是 自由 的 活 动 ” 而 对 于 人 的 本 性 , 克 思 说 :人 。 马 “ 的 根 本 就 是 人 本 身 … … 人 是 人 的 最 高 本 质 。 ” 我 们 可 以 “ 作 出如 下 的结 论 :… …唯 一 实 际可 能 的解 放 是 以宣 布 人 是 人 的 最 高 本 质 这 个 理 论 立 足 点 的解 放 。 那 么 什 么 才 应 ”
夫放资 295号 旬 : 0- f 上 刊 料 0el ( -
从 基 础 教 育 义 务 化 的 实 行 看 教 育 的 人 为 本 ’ “ 以 ’
刘 静
( 南 涉外 经 济 学 院 图 书馆 , 南 长 沙 湖 湖 摘 要 :1 8 年 我 国 首 次 颁 布 《 务 教 育 法 》 2 o 96 义 ,o 6 41 2 5 00 )
二 、 础 教 育义 务 化 的 实行 体 现 了 教 育 “ 人 为 本 ” 基 以
年 新修 订 的《 华 人 民共 和 国义 务教 育 法 》 式 颁 布 , 中 正 这 是 我 国教 育 发 展 史 的 一 座 重 要 里 程 碑 。 对 基 础 教 育 发 展 将 产 生 深 远 长 久 的 积 极 影 响 。基 础 教 育 义 务 化 的 逐 步 实 现 , 教 育 领 域 以 人 为 本 的 体 现 之 一 。 是 对 于教 育 领 域 是 但 的 以人 为 本 , 们 还 需 做 更 多 的 思 索 和 努 力 。 我
辞 海 中对 “ ” 人 的解 释 为 : 人 类 ; 指 某 种 职 业 或 身 ① ②
份 的人 ; 每 人 。依 照 马 克 思 主义 唯 物 史 观 对 “ ” ③ 人 的理
解 ,人 ” 指 现 实 的 人 , 不 是 抽 象 的 人 , “ 一 定 历 史 “ 是 而 即 在
条 件 下 和社 会关 系 中从事 实 际 活 动 ( 先 是 生 产 活 动 Nhomakorabea) 首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