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4-2
高中生物必修三4
高中生物必修三4.2教案教学内容:4.2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规律教学目标:1. 了解Mendel的遗传规律及其实验结果;2. 理解基因的本质和遗传的基本过程;3. 掌握遗传中的基本术语和概念;4. 了解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Mendel的遗传规律及基本概念的学习;基因本质和遗传过程的理解。
难点: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Mendel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探讨遗传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带领学生讨论遗传与进化的重要性及意义;2. 结合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刺激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二、学习(30分钟)1. Mendel的遗传规律- 介绍Mendel及其实验;- 解释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概念;- 分别讲解自由组合定律、单一分离定律和二因素自由组合定律,引导学生理解遗传中的规律性。
2. 基因的本质和遗传过程- 解释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介绍DNA分子结构,讲解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展示基因的作用及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三、讨论(15分钟)1. 与学生一起探讨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对个体遗传的影响;3. 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
四、拓展(10分钟)1. 介绍进化的概念及其证据;2. 讲解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在进化中的作用;3. 展示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过程。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遗传和进化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遗传与进化的基本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的问题。
下节课可以通过生物实验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和进化的规律性,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
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生物必修三课本中,高二学生要学习哪些重点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一)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③: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情况: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胚芽鞘弯曲方向与生长素少的方向一致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 > 芽 > 根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7、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2,4-D,萘乙酸)⑴培育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⑵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⑶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⑷防止落花落果: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株达到保蕾保龄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二)1、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成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1)“J”型增长:增长率保持不变条件:理想状态下,生物生存空间、食物充足,生物新迁到一个新的环境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必修三的生物内容是高中生物的重点部分,也是理科生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所以我们需要将这部分的知识点巩固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背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 0.9% 的NaCl。
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协助扩散,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4节 群落的演替 课件(共46张PPT)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⑤乔木(森林)
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 替成森林吗?
在干旱的荒漠地区 很难形成
24
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 群落的演替
过度放牧、 过度砍伐、 污水排放, 导致草原退化 导致森林破坏 破坏水域生
物群落 31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 可以对生物之间,人与其它生物之间以 及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 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丛 乔木(森林)
比较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 耕农田上的演替的差异?
经历的阶段不同 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 起始阶段不同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初生演替 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
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演
发生的演替。
替
的
例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方程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数学表达式。
2.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1)“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原因: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这一理想条件只有在实验室或某物种最初进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环境时才会出现。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增长速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建立模型:,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
注:当时,种群数量上升;当λ=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时,种群数量下降。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使生存斗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2)实例:高斯的实验。
(3)“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①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K值不同。
b.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K值改变。
②K/2值:K值的一半,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点。
③增长速率: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2之前不断增加,在K/2之后逐渐减小,当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知识总结
2K 2K 第4章 种群和群落1.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b.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帮助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根据年龄组成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c.性别比例 概念: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类型:雌多于雄;雄多于雌;雌雄相当。
研究目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性引诱剂(信息素)会破坏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2、样方法通常用于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也可以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该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取样的方法(根据地形区分)主要有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适用于样地比较狭长)。
样方一般以1m 2的正方形为宜,但可是适当调整,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计算不同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例如:样方面积为S,取n 个样方,各样方内个体数量分别为N 1N 2N 3……N N ,则种群密度为(N 1+N 2+N 3+……+N N )/nS )样方内的计数方法为: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
3、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常用标志重捕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会计算)(个体总数N/再次捕获个体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M/重捕的标记个体数)4、种群的空间特征: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5.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a.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b. 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c. 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6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J 型增长的条件理想环境下,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三课后习题答案和提示
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本答案与提示第一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问题探讨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
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
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
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生物必修三2-4
功能
RJ版 ·生物 必修③
(1)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因为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 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而是由黏膜分泌的,属于第一道防线。 (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RJ版 ·生物 必修③
2.体液免疫 (1)抗原 ①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②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 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抗体 ①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的、具有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
RJ版 ·生物 必修③
(对应学生用书P24)
要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的组成
RJ版 ·生物 必修③
2.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免疫物质的生成
RJ版 ·生物 必修③
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遗传 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选择性表达,其结果是DNA未
变,而RNA和蛋白质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
(对应学生用书P23)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1)组成:骨髓、淋巴结、胸腺、脾等。 (2)功能: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后者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 (1)种类: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来源: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RJ版 ·生物 必修③
问题探究:什么是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有什么特点? 提示: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 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 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会考复习
胰高 血糖素 甲状腺 激素
主要为肝脏
加速肝糖元分解,使 血糖浓度升高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 发育,提高中枢神经 系统的兴奋性,促进 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促进肝糖元的分解, 提高血糖浓度
较广泛、尤其 作用于中枢神 经系统 主要是肝脏, 也可作用于其 他组织细胞
肾上腺素
肾上 腺髓质
雄性 雄性生殖 睾丸 器官 激素 雌性 性 激素 卵巢 激 素 孕激 卵巢 素 雌性 激素 乳腺
下丘 脑
促(甲状腺、 性腺)激素 生长激素
较广泛,特别是 骨细胞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 合成和骨的生长
催乳素
调控某些动物对幼仔的照 合成食物的器官, 顾和促进某些食物器官发 如乳腺、鸽嗉囊 育
胰岛素
胰岛 B细 胞
胰岛 A细 胞 甲状腺
主要为肝脏及 肌肉、脂肪
促进血糖合成 糖元,加速血 糖分解,降低 血糖浓度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1 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末梢
细胞体 神经纤维 树突 轴突 髓鞘 突起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刺激
感 受 器 效 应 器
传入神经
活动
传出神经
神经 中枢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皮肤、黏 第一道防线: 膜
体液 免疫:利用抗体消 灭细胞外的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细胞 免疫:宿主细胞被 杀菌物质 和 吞噬细胞 效应T细胞 裂解
注意: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 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篇一: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生物必修3 第一、教学内容的结构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资料图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二、答案和提示(一) 问题探讨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右图所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三)资料分析++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2+2+2+-2-2--Ca、Mg、Fe、Cl、HPO4、SO4、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高中生物的必修三里有很多考试常见的知识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1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2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024版年度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
推广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态 系统的良性循环。
提高农产品质量
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 民身体健康。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 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24/2/2
27
06
生物技术实践与应用
Chapter
2024/2/2
28
微生物培养技术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选择适宜的营养成分制备培养基, 并通过高压蒸汽灭菌等方法进行
灭菌处理。
2024/2/2
接种与培养
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并在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下 进行培养。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利用选择培养基和划线分离等方 法,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 出目标微生物。
微生物的鉴定与应用
01
02
03
生物圈定义
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的整体,包括大气 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 层。
2024/2/2
生物圈特点
具有生命性、开放性、自 我调节性和动态平衡性。
生物圈范围
从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至 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 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 生物群落等。
4
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
疫苗研制与生产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新型疫苗,如重组疫苗、DNA疫苗等,提高疫 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物医药产品研发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生物医药产品,如细胞因子、抗体药物等,为 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精准医疗
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解析人类基因组信息,为精准医疗提供数据支 持。
31
细胞工程在植物育种中应用
生物必修三4-6章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4-6章)知识点1.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调查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的方法 ,调查鹰的密度的方法3. 决定种群大小的特征4. 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的特征5. 性引诱剂影响 ,目的是降低种群的6. 增长型 幼年>老年 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数量增多稳定型 幼年=老年 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稳定,数量稳定衰退型 幼年<老年 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数量减小7. “ J ”型增长曲线条件: 理想条件下,实验室)公式:8. “ S ”型增长曲线条件:当N= 时, 最大,理论上最适合捕捞N>K/2时,种群增长率N<K/2时,种群增长率当种群数量达到 时,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阴影面积表示曲线乙产生的原因9..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又称______。
K 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______的影响。
10.群落:同一时间,在一定区域内, 的集合。
(1)丰富度:群落中 的多少。
采集土壤中小动物的方法:(2)种间关系:写出种间关系,并画出它们的数量随时间变化曲线(3)空间结构: 、 (提高群落利用光照的能力)(4)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
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 _ 有关。
11. 发生在裸岩上、沙丘的群落演替为______演替,弃耕农田上、火灾后的草原的演替为______演替。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 不同,注意:演替不一定都到森林阶段,要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主要是看温度和水分。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2.由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 、 、 ______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_______和_______。
高中生物 必修3 2.4-2
2.4 免疫调节
这是谁的作用?是第几道防线?属于什么免疫?
这是谁的作用?是第几道防线?属于什么免疫?
这是谁的作用?是第几道防线?属于什么免疫?
这是谁的作用?是第几道防线?属于什么免疫?
这是谁的作用?是第几道防线?属于什么免疫?
这是谁的作用?是第几道防线?属于什么免疫?
效应B细胞产生 效应T细胞与靶细 作用 抗体与相应抗原 胞密切接触并使 方式 结合并将其消灭 其裂解
二者 联系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体液免疫 作用 对象 抗原 细胞免疫 被抗原侵入的宿 主细胞(靶细胞)
效应B细胞产生 效应T细胞与靶细 作用 抗体与相应抗原 胞密切接触并使 方式 结合并将其消灭 其裂解
时间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体液免疫 作用 对象 作用 方式 细胞免疫
二者 联系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体液免疫 作用 对象 作用 方式 抗原 细胞免疫 被抗原侵入的宿 主细胞(靶细胞)
二者 联系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体液免疫 作用 对象 抗原 细胞免疫 被抗原侵入的宿 主细胞(靶细胞)
二者 既各自有独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 联系 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二次免疫
基础: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
的
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 记忆细胞 刺激 记忆 增殖 过程: 相同 抗原 细胞 分化 效应细胞
特点: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
二次免疫
抗 体 数 量
记忆细胞迅速分裂 产生新的效应细胞 和新的记忆细胞。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抗原被消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外界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种群还
有可能绝灭.
2.捕捞量的确定:
捕捞量≤K/2值。 这样既有利于种群的可 持续发展,
K/2
又可获得较大收益。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作出假设: (3)讨论探究思路:问题 (4)制定计划: (5)实施计划: 。
种群数目变 λ保持不变 化 有无K值
无
有
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课堂讨论
A、有害生物的控制
家鼠繁殖力极强,善于打洞,偷 吃粮食,传播疾病危害极大,应该采 取哪些措施控制家鼠数量?
•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 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共 16*25=400小方格。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 2mm) ,则每一大 方格的面积为4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 片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计 数室的容积为0.4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 ,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25 ,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 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资源空间无限多,细菌种群 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 影响
Nn=2n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 进行检验或修正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实例1:澳大利亚本来并没有兔子。 1859年,24只欧
洲野兔从英国被带到了澳大利亚。这些野兔发现自己来到 了天堂。因为这里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这里 的土壤疏松,打洞做窝非常方便。于是,兔子开始了几乎 不受任何限制的大量繁殖。不到100年,兔子的数量达到 6 亿只以上,遍布整个大陆。
减少 数量
施用避孕药
施用激素
降低 繁殖 率
机械捕杀 药物捕杀 打扫卫生
老鼠
硬化地面
养殖或释放天敌
将食物储存在安全处
增大环境阻力 降低环境容纳量
课堂讨论
B、大熊猫数量日 益减少的原因?
•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繁殖率低 •食性单一 •气候变迁 •栖息地的丧失等
保护大熊猫的措施?
•提高繁殖率, •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 猫更宽广的生活空间,保 护环境,改善她们的栖息 环境,帮助减少其环境阻 力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第2节 种群数 量的变化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 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分钟就通过 分裂繁殖一代。 1.填写下表:计算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单位为 min)产生后代的数量。 时间(
min)
20 40 60 80 1 2 2 4 3 8 4 16
100 120 140 5 32 6 64 7
160 180 8 9
分裂次数
细菌数量 (个)
128 256 512
2.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Nn=2n
3.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 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解:n= 60 min × 72 h÷20 min=216 Nn=2n = 2 216
时间(
min)
20 40 60 80 1
2
100 120 140 5
32
课堂讨论
C.在渔业捕捞问题上,人们总是希 望捕到更多的鱼。如果捕捞量长期过高, 种群的数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我 们应该怎样来确定 环境阻力 J 种 合适的捕捞量才能 型 群 即不危害鱼类种群 数 K S型 的持续发展,又能获 量 得较高的鱼产量?
时间
1.如果长期过度捕捞:
种群数量的恢复需较长时间。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 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 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 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 容纳量。
环境阻力
时间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比较 “J”型曲线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无限 “S”型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增长速率先上升后下 降以至为零
160 180 8 9
分裂次数 细菌数量 (个)
2
4
3
8
4
16
6
64
7
128 256 512
细菌数量/ 个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时间/分 钟
将数学公式(N=2n)变为曲线图
细菌数量/个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时间/分 钟
思考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有哪些 优缺点?
t Nt=N0λ
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的条件下,
种群又是怎样增长的呢
你能否预测它的变化
高斯实验:生态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 mL培 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 h统计一次大草履 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如上图所示的结果。从 上图可以看出,大草履虫在这个实验环境条件下的最大种 群数量是375个,这就是该实验种群的K值。
[思考1]:
澳大利亚野兔能指数增长的特 殊原因是什么呢? 。
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②气候适宜 ③没有敌害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 国华盛顿州的一个海 岛。1937—1942年间 数量增长: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 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如果第一 年数量为N0,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 年的λ倍,则t年以后的种群数量公 式为:
曲线图:更直观(不够精确) 数学方程式:更精确(不够直观)
数学模型
概念: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表现形式:
数学公式法 坐标曲线法
Nn=2n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 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7)表达和交流: (8)进一步探究:
实验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 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 、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 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 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 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 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 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 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